『壹』 誰能幫我寫一下《利益風暴》的觀後感,300字就行,
《利益風暴》觀後感
周末本來有事情要做,周三要的文件,死活不想做,帶回家准備周末做,依然不想做。躺著、坐著,看電影、看無聊的娛樂節目,做飯、吃飯、大便小便,發呆,依然不想做事。
周日有親人來成都,接站。車站人好多,黑壓壓的,一直都是,好像中國人始終都在路上。我說,在商人眼裡這都是錢。如果有一天中國連人都沒有了,經濟可怎麼辦。
晚上一邊吃飯一邊閑聊,又說,房地產新政策下來,二手房要交20%的差價稅收,不如乾脆把老房子賣了新區買房子,這輩子都不用操心房子的事兒了。吃完飯,我看這部早上打開看了一本的電影。
我對金融行業有過一點點淺嘗輒止的關系,越到後來越發覺,世界好荒謬,最荒謬的是金融市場。一瞬間,可以身價百萬,下一瞬間可以一貧如洗。《利益風暴》中的華爾街,說的就是這樣一群人。
說他們貪婪,電影里的人也辯解,這是人類的慾望,只不過有些人做不到有些做得到罷了。說他們兇狠,即便心有悲傷,如史派西飾演的主管,他最終還不是一樣為了自我徒勞滴掙扎之後,冷氣面孔為自己的房子車子操心。
問題是誰不是。被解僱的風險主管以及黛米飾演的在位風險主管,他們最開始劍拔弩張,最後握手言和,說到底,都是打工的,而已。誰也沒有為難誰,只不過情勢使然。人生的叢林中,誰也怨不得誰。
那個年薪25萬的年輕人在廁所里哭泣,大概哭泣的是為何他還沒有上位,還沒有成為他面前那些兇狠貪婪而且利益始終被保護的人,就遭遇這樣的事情。而在高位的人,正如局中人所說,害怕的不是在高樓的懸崖上掉下,而是跳下。
紐約繁華的夜景真是太絢爛了,誰看了誰都愛,愛得死活來,即便知道難免跳樓,還是要向前。電影中,史派西為狗掘墓的時候,那些接了最後一單的公司或個人,或者正一個個站在摩天大樓的頂上,猶豫要不要,跳下。跳下。跳下。
人在職場,很多時候就是這樣。你對公司的感情往往很可笑,因為公司跟你之間除了利益還是利益,你和同事之間也是如此。所謂道德,感情,等等,不是不堪一擊,而是根本就是虛幻的,你信,只能說你傻,怪不得別人。
人進入城市,脫離了土地和大地,成為虛懸的人,無所依傍,中國人大概還沒有適應那虛懸的時空,但它遲早要來。中國還沒有遭遇真正的經濟衰退,一次次衰退的可能都被國家用印鈔或驅趕農民進城的方式壓下。看起來大家的日子一天天變好,每個人都在思考著更美好的未來,誰也沒有想過有一天我們的日子會過得不如昨天。關於掉下和跳下的問題,看起來那麼遙遠,卻沒有想到那些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彷彿舞台的道具,一旦建成,戲總要上演。一個,一個,一個,如流星閃過燈火通明的窗口,直落下深深地峽谷。
我想到房貸、漫長的通勤,沒有保障的未來,想到成都因為天氣和到處開工、到處市政施工造成的歷史上最漫長的霧霾天氣,在一間干凈暖和的房間里,有親人在側,暫時不用憂愁一日三餐,不用擔心失業,居然是這么幸福的時光。關於未來,我不知道,誰又知道。不如睡覺。明天無論如何要把事情做完。
你好,字數多點,你可以修改刪除一些在用,望採納。
『貳』 1959年風暴電影觀後感
電影《風暴》觀後感
戴上面具的胡軍和嬉皮笑臉走進重案組房間的胡軍,是角色正面和反面的兩個分身,一個以痛下殺手為樂趣,一個是「奉公守法」好市民,香港警匪片中,反派多以武力欺人,鬥智斗勇方面,向來棋差半招,但在《風暴》中,胡軍飾演的曹楠讓罪犯的智力升級,成了一個讓警方束手無策的人,也讓暴力有了最大化的殺傷,最終把香港變成了戰場。
胡軍飾演的反派,最大的特點是個好「玩」的人,即使搶劫運鈔車,也要撿最好玩的那輛車去搶,因為有挑戰性,是個想玩出花樣的人。但又並非有勇無謀,在案發現場撿回警員的工作證件,首先便證明其觀察力的敏銳,因而能發現警察的疏漏,更有心細如發的思維,借著送證件,他得以窺探到重案組工作進展狀態,也便有了警匪片中能成為經典的片段——「原來我在你們這里那麼出名」一個匪徒在警察局中來去自由,無疑是對警察最大的嘲弄。
『叄』 觀《廉政風暴電影》有感不少於500字
一個患有腦瘤的少年和一位昆蟲學者,一個溫情感人的故事加上美妙的熱帶雨林的昆蟲世界,一個夢想的實現和升華。電影把主角賦予了藍閃蝶,這種讓彼特和艾倫苦心追尋的蝴蝶,雨林的居民賦予了它兩種身份,一種是幫人實現夢想的真神,另一種則是利用美麗奪人魂魄的惡神。少年彼特只有一個純純的夢想,希望能在其短暫的生命結束之際,看到一隻藍閃蝶。當他隻身迷失在雨林中的時候,閃蝶的「藍色幻影」讓他看到了真神與惡神的親臨,在美好與恐怖的幻象時空中經歷了一次生死體驗。更加戲劇性的是,病魔從彼特的大腦中離開了,他從此迎來了更加美好的人生,而艾倫也在這次雨林之旅中感悟到了自己的得失,他也要去尋找潛藏心底的那份愛。電影對雨林中各種各樣昆蟲的描寫很是生動,唯一欠缺的是,對這些小昆蟲的微觀表現,與劇中人物是隔離的,少了些人與生物同處在大環境下互動。
因為蝴蝶有化蛹成蝶的神奇變化和自身艷麗的色彩,所以在許多影片中都將其神化或把它做為人的一種信仰和追求,如德國影片《重生之門》中,蝴蝶引領著大衛走進一扇重生之門,門後背,大衛的人生可以重來。法國電影《蝴蝶》以喜劇的形式講述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和一位嚴肅的老人到大自然中尋找「伊莎貝拉」的故事,(「伊莎貝拉」是一種生命短暫卻異常美麗的蝴蝶)。其間老與少,靜與動的磨合,風趣的對白和情節引來許多對人生的思考。
彼特最終還是將藍閃蝶放飛在大自然中了,蝴蝶閃著藍光自由飛舞,象一個熠熠生輝魔法師,等待彼特的,是又一次嶄新的生命。根據
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藍蝴蝶》見證了一個生命的奇跡。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面對死亡眼前一片虛無。如果有夢想,那麼生活不再那麼難以煎熬。生命的意義是我們自己捕捉的,如同藍色的大閃蝶,人類賦予它美好與邪惡,而它只不過是一種稀有的生命。在我們陷入困頓的時候,身邊的關愛很重要。它的力量會讓我們更加堅強更有勇氣面對,生命的奇跡就可能發生。
『肆』 你覺得劉德華的《風暴》好看嗎你如何評價
看完《風暴》,感覺劉德華還是警匪片演的好看!比《掃毒》更扣人心弦,裡面的一句台詞很精闢,人總是一半好一半壞!自己的觀後感是:人需要有所牽掛,有了牽掛,才有動力!人都有私心,警察也不例外!
『伍』 完美風暴電影觀後感200字
《完美風暴》----人性善的波瀾壯闊!!!
災難大片,一直就是我的心水類型,對該類型要求較低,以致於《後天》那遮天蔽日的洪流侵蝕高樓廣廈的驚人場面至今仍舊震撼我心!,也正是如此,《完美風暴》輕松攻下我的心理防線!!理由很簡單:暴雨中生命的激流勇進與颶風中人性善的波瀾壯闊!!
由於先看了《後天》與《蝗蟲毀滅日》等災難片,本人早已被緊湊的故事與火爆的災難特技這樣快感十足的快餐娛樂大作所俘獲,因此《完美風暴》跟我的想像還是有點出入的。影片前部分用了相當長的篇幅去渲染了人物之間的感情關系,而真正的災難戲姍姍來遲,以致影片並不如我想像的那麼驚心動魄。很容易理解,如此篇幅去展現幾段主人公的故事,正是導演的野心所在:想通過一場災難更深刻的刻畫人性。只是冗長的渲染與表演,單調乏味的情節最終使這樣的野心未能成功找到落點。就拿巴比與妻子的感情戲來說:多場交流使兩位演員的演技都得以盡情釋放,兩人之愛觀眾也早已感同深受,可是為什麼一定要出海呢??是生命與生俱來的冒險精神抑或是生活債務所逼??兩個似乎都用對白交代了,但是為什麼不用更聰明的方法來交代呢??用殘酷的生活或對大海的熱愛的影像表達是不是使得他們的分離更感人呢??由於缺乏了最影像的表達使得他們的愛情戲反而冗長了。另外,船長這個人物的刻畫,也在影片中蹩腳行進!!!
影片蹩腳的地方頗多,不過好在影片歌頌生命之頑強與人性善之偉大的主題終究使得影片找到了鼓舞人心的力量!!我們能看到,生命生生不息的冒險精神,不畏懼颶風,乘風破浪,激流勇進, 就算一葉孤舟,身臨險境,也不惜揮霍生命。表面上看,所有船員最終因為任性而受到了懲罰,其實一句我們都是男子漢便成功的為他們開脫了罪責,且給他們的莽撞找到了可愛的理由。導演是毫不吝嗇的給予這樣的生命崇高的敬意的。正如影片最後,教堂里坐滿的人,用音樂悼念了所有的船員。導演借他們的口,用「愛」歌頌了「夢」。我們還看到,生命的堅韌頑強。無論向外界求救,還是安德里亞-蓋爾號的逆流而上,還有落水的各類人,從不放棄求生慾望的在浪魔口中游向希望。此時的生命一點都不脆弱,堅韌得不可思議,終究成就了一出出奇跡!!當然,與之對應的便是營救人員對生命不離不棄!直升機隊員在飛機缺油之時,仍舊勇往第一線,救生船對每一位隊員的不拋棄,不放棄的,還有蘇利不計過節迅速跳入水中營救墨菲,等等。無一不是在述說著人性善在災難面前展現出的如颶風呼嘯一般的波瀾壯闊!!
蘇利與莫菲吵架使我一度認為該片的主題會是災難面前的人性善惡的交鋒,當蘇利救了墨菲的時候,影片主題漸現。這是一部歌頌生命在完美風暴中所展現的完美的人性善。是冒險之心,是被愛所寄託的希望之體,是團結之心,是不放棄之愛,是不言棄之力。最後,巴比一句「至少我們努力過」沒有後悔,沒有責怪,使得生命的終結有了壯麗的句號。讓暴風雨來得更猛些吧,讓風暴更完美些吧,還有比這更完美的生命嗎??
『陸』 不懼風暴觀後感五百字
對於我們而言,一直沒有經歷過大的災難,這是難得的一次教育,電影讓我們非常直觀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力以及人類的渺小。
電影結束時,給人一種種劫後餘生的感覺,我當時想到的是,人類應該「敬畏自然,珍惜生命」。
敬畏,漢語詞語,是人類對待事物的一種態度。「敬」是嚴肅,認真的意思,還指做事嚴肅,免犯錯誤;「畏」指「慎,謹慎,不懈怠」,還形容「戰戰兢兢」之態。敬畏是在面對權威、庄嚴或崇高事物時所產生的情緒,帶有恐懼、尊敬及驚奇的感受,是對一切神聖事物的態度。
人類「要懂得敬畏。敬畏天地萬有、敬畏日月星辰等等,一個不懂得敬畏、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是無法成就的。」
現代人面對大自然,在很多方面表現得狂妄自大,缺乏敬畏。我們不斷向大自然索取、破壞,竭澤而漁、殺雞取卵,走上了一條自我毀滅的道路而不自知。前天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四分多鍾的環保宣傳短片,《地球就是你自己》。片中對人類的評價是,我們只幹了一件事:不斷地破壞。我們是唯一一個物種在攻擊、破壞、毀滅、污染和使其他物種滅絕時,僅僅是出於野心,或只是為了追逐「更好」的生活。地球母親正在死去!是我們在粗暴野蠻地破壞她!可她需要的是愛!她日漸衰敗,即便如此,她從始至終都慷慨供給我們,帶給我們最美妙的體驗。地球就是你自己,別讓冷漠占據你的良知。此片告誡人類,人類只是地球上的客人,我們屬於大自然,大自然不屬於我們。如果人類繼續任意妄為,總有一天會被清除出這顆星球。
我們不可以「不懼」,我們對大自然應該敬畏!
電影中太多的人在風暴到來之前沉浸在安寧祥和的氛圍中,對大自然的警告無動於衷,終於付出慘重的代價。
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在無休止的破壞。
『柒』 竊聽風暴 觀後感
《竊聽風暴》觀後感 「初秋九月的每一天都是藍色的,年輕、挺拔的樹向上伸展著,就像愛情一樣茂盛生長。我們頭頂著美麗干凈的天空,一朵雲慢慢移動著,它是那樣的潔白無暇。而只要你從心底里相信,它就會一直在你身旁。」正是這種藝術的聖光催生了人性的良知。 初見此電影名,感覺這一定又是諜戰片、動作片,但看完這部電影後,感竊聽者——維斯勒那份安靜與淡然,真的好有穿透力。這不是一場竊聽風暴,而是一場竊聽心靈的心路歷程! 在此,先簡要介紹下影片:故事發生在1984年的東德,當時社會主義下的東德被國家安全局的高壓政策牢牢控制著,政治家依靠自己的政治手段採用著「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方略,其政治手腕也伸及藝術家領域,不少藝術家們「被自殺」。這不禁讓我想到我們的「文革」,社會黑暗,政治腐敗,言論絕對不自由,口號高舉,信仰狂熱。作為秘密警察的維斯勒奉命監聽藝術家德萊曼的全部舉動。德萊曼是位非常有才華的作家,他與妻子過著平實的生活,也正是這種平靜而又不乏「革命」反黨的生活徹底改變了竊聽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他改變了自我,選擇保護這位作家。 作為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本部電影要表達的思想內涵很多很多,但我只想說兩點我的觀後感: 一、保護者的悲壯 維斯勒,當他決定保護德萊曼的時候,我似乎看到了結局的悲壯。當安全局的人搜德萊曼的家時,也許我們所有人的神經都緊綳著,但我卻在想著維斯勒,為他捏一把汗。搜查德萊曼的屋子也就意味著維斯勒他暴露了!德萊曼真是個幸福的孩子,他一直都不知道有個人在時刻監聽著他,而且令他做夢也不會想到的是,監聽他的人不但動了惻隱之心,而且還甘願充當他的守護神,在暗中時刻保護著他,即使在妻子西蘭都選擇背叛他的時候,維斯勒,這個無親無故的陌生人竟不顧個人安危的藏起了打字機! 現在有不少影視作品會有殺手與被刺殺者相知相惜相戀的橋段,我們的竊聽者無疑也背叛了他的初衷。但唯一不同的時,兩人自始至終都未碰面,單方面的保護與被保護。李白的《贈汪倫》有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有人調侃,此詩翻譯成現代文就是「好基友,一輩子!」呵!當德萊曼在為爭取自由體制而搏鬥時,維斯勒就這樣默默地為其保駕護航! 二、「好人」的概念 什麼樣的人才是好人?影片中第一次稱維斯勒好人的是西蘭。作為保護者的維斯勒不僅保護德萊曼,他還保護其妻子西蘭,讓西蘭做回自己,於是西蘭稱他為好人!原來的維斯勒冷酷嚴肅,但竊聽過程中那顆冰冷的心融化了,化為千行淚滴滴滑落。忘不了結尾部分,當德萊曼得知身邊身邊有個無名守護神在保護自己時震撼的表情,好不容易找到維斯勒,看到那個呆板略顯駝背的,陌生而又熟悉的「他」,他是那樣的平凡,惟一不同的是,在那不堪回首的嚴酷歲月里,他卻始終保持著一顆良心,一個平凡小人物的偉大良心!德萊曼沒有當面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此時此刻,說再多的「謝謝」也只會顯得矯情百般。於是,封筆多
年的德萊曼重新提起筆,為守護者寫了《獻個好人的鳴奏曲》。以此感謝維斯勒為自己以及妻子所做的一切一切。「要包起來送人嗎?」「不,這是給我的。」呵!這是給我的,這是寫給我的啊!好一個一語雙關!之前的一切一切,都值得!看到這里,我的胸腔內有一股不可名狀的情感在不停翻湧,此時,唯有眼淚才能表達此刻心靈的顫抖與感動。 吉歐德瑞曼是劇中就結局最好的人,也是被保護的最好的人。我個人最不喜歡的就是他。我覺得他的身上缺少一種血性。當他的得知克麗絲塔受到威脅時也只是請求她不要去,卻沒有實質的行動或言語來使女友安心。在出版刊物的事宜上也顯得過於樂觀,對於如此順利辦妥此事竟沒絲毫懷疑。並被女友知道,沒有保護好女友。女友的突然失蹤,之後秘密警察就來搜房間,這也沒能引起他的重視。他就憑著自己的一腔熱情進行反政府事業,殊不知為此身邊的人付出了巨大代價。影片的結尾是他寫了一本書給衛斯勒上尉,很多人都覺得不公平。他獲得了名聲和財富而幫助他獲得這些的衛斯勒上尉卻因此毀了自己的一輩子,而他竟只是寫了一本書給他。但我不這么覺得,認為這么做才是最合理的。首先吉歐德瑞曼是一位作家,所以他用文字來表達他的謝意,其次他沒有去尋找衛斯勒上尉向他當面道謝是因為這么多年過去了,許多人的身份地位都發生了變化,他仍是知名劇作家而另一位卻成了平凡的郵遞員。不見面是為了不讓彼此在交流時會身份地位上的尷尬。最後以書的形式表達感謝,能讓更多的人知道曾有這樣一個幫助過自己的人,並把謝意傳達給了衛斯勒上尉。 斯勒上尉是劇中最讓人感動的人。只是影片的一開始就營造了他是一個面對罪犯沒有絲毫情感的教授。我對劇中審查犯人的片段印象特別深刻,那種不讓罪犯休息,一步步突破罪犯的心理防線,最終崩潰的審查方式會使人覺得特不人道。衛斯勒上尉常年從事這項工作,卻因為吉歐德瑞曼改變了他的政治立場,讓人有點不可思議。這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叫《這個殺手不太冷》裡面的殺手殺人無數卻被小女孩所打動,最終為了小女孩而死。可能不需要什麼理由,哪怕只是一句話或一件事就能改變一個人的觀念。衛斯勒上尉在劇中多次幫助吉歐德瑞曼和他的女朋友,他做事嚴謹性格沉穩,這可能與他從事的職業有關。為什麼要幫助吉歐德瑞曼?大概是他看到了政府的腐敗,對歐德瑞曼和他的女朋友的同情和欣賞。從一開始隱瞞她們的真實情況到勸說克麗絲塔離開漢普,直到最後幫助吉歐德瑞曼銷毀證據。在做這一切的時候,他的內心也充滿了掙扎,他本想把吉歐德瑞曼要出版刊物的是上報給上級聽但當他聽到指定的那些迫害藝術家的報告時,他猶豫了。最終沒有把報道遞交上去。由此可見,衛斯勒上尉是一個明智的有自己想法的人。最後他被分配到基層去拆信封,但他卻沒有任何一句怨言,也不曾後悔,他那淡然的態度反映了他勇於承擔責任並認定是對的就去做的性格。在東西合並後,他成為了一名郵差員,在只記得崗位默默地做著自己的事。最後在他拿到吉歐德瑞曼寫給自己的書的那一刻他可以自豪對著售書員說這是寫給我的書。表明了他從未後悔自己的選擇,並對此感到欣慰。 最後,還想再一次提及維斯勒與德萊曼之間的關系,他們在現實中是陌生人,但在靈魂深處卻秘照不宣地將彼此視為真正的知己,永遠的朋友!當《獻給好人的奏鳴曲》的旋律再度響起時,輕巧的琴音,心靈的獨步,人性的聖光普照世間。一直都相信好人的存在,最後再一次祝福天下所有的好人,好人一生平安!
『捌』 幫我寫一篇《不懼風暴》的觀後感400字左右!謝謝了
對於我們而言,一直沒有經歷過大的災難 ,這是難得的一次教育,電影讓我們非常 直觀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力以及人類的 渺小。 電影結束時,給人一種種劫後餘生的感覺 ,我當時想到的是,人類應該「敬畏自然 ,珍惜生命」。 敬畏,漢語詞語,是人類對待事物的一種 態度。「敬」是嚴肅,認真的意思,還指做 事嚴肅,免犯錯誤;「畏」指「慎,謹慎, 不懈怠」,還形容「戰戰兢兢」之態。敬畏 是在面對權威、庄嚴或崇高事物時所產生 的情緒,帶有恐懼、尊敬及驚奇的感受, 是對一切神聖事物的態度。 人類「要懂得敬畏。敬畏天地萬有、敬畏 日月星辰等等,一個不懂得敬畏、不知天 高地厚的人是無法成就的。」 現代人面對大自然,在很多方面表現得狂 妄自大,缺乏敬畏。我們不斷向大自然索 取、破壞,竭澤而漁、殺雞取卵,走上了 一條自我毀滅的道路而不自知。前天在網 絡上看到一個四分多鍾的環保宣傳短片, 《地球就是你自己》。片中對人類的評價 是,我們只幹了一件事:不斷地破壞。我 們是唯一一個物種在攻擊、破壞、毀滅、 污染和使其他物種滅絕時,僅僅是出於野 心,或只是為了追逐「更好」的生活。地球 母親正在死去!是我們在粗暴野蠻地破壞 她!可她需要的是愛!她日漸衰敗,即便 如此,她從始至終都慷慨供給我們,帶給 我們最美妙的體驗。地球就是你自己,別 讓冷漠占據你的良知。此片告誡人類,人 類只是地球上的客人,我們屬於大自然, 大自然不屬於我們。如果人類繼續任意妄 為,總有一天會被清除出這顆星球。 我們不可以「不懼」,我們對大自然應該敬 畏! 電影中太多的人在風暴到來之前沉浸在安 寧祥和的氛圍中,對大自然的警告無動於 衷,終於付出慘重的代價。 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在無休止的破壞
『玖』 劉德華風暴觀後感200字
還有寫這個的啊!
『拾』 電影,《龍卷風暴》觀後感
雖然《龍卷風暴》是部老片,但是依然讓人感覺到影片的氣勢相當磅礴。
同一些類似於外星人、地心危機、超級大地震的災難片有所不同的是,龍卷風是現實世界裡是很容易發生的。盡管強度上可能比不上影片所說的那些,但是不可否認它存在的真實性。它的摧毀性還是相當的大,4月18日的這一天,龍卷風沒有預約就突然襲擊了三水,雖然強度不大,但依然造成一定的毀壞,造成一定的恐慌。在此,只是希望受災人群能夠積極的面對生活,早日走出傷痛。龍卷風來臨讓許多人措手不及,氣象部門沒有及時發出相關的預警,然而對龍卷風的詳細的勘測也是一大難題。
龍卷風的暴戾和神秘吸引了大批科學家的深入研究,深入風暴中間是最危險的行為,但亦是探索龍卷風最有效的方法。《龍卷風暴》中喬和離婚的丈夫比爾就是這類「與龍共舞」的科學家,即使他們感情已經破裂,但出於對龍卷風研究的痴迷,他們還是決定共同追逐一場俄克拉何馬州的颶風,並把新研製成功的探測儀「多蘿西」放到龍卷風中心收集數據。
《龍卷風暴》這部影片與很多充滿著末世情結的同類型影片不同,沒有過多的描述龍卷風給人類造成的巨大災難,以及人類面對災難的恐慌氛圍和死傷情況,而是以一種很積極向上的態度,描寫人類與龍卷風斗爭的過程片中人物以一種很極的心態在去主動的挑戰災難,給人以強烈的震撼,突出了一種無所畏懼的積極思想。確實,災難給受災人群帶來很大的痛苦,但更重要的是,面對災難,我們要勇於挑戰,永不放棄生的希望;受災之後那種重拾對生活的信心,對能在死神手下逃生的欣慰,對頑強生命力的延續。
片中人物是追逐研究龍卷風的年輕人,他們實質是富有激情甚至有帶著瘋狂的科學家。包括經歷過龍卷風而失去自己丈夫的梅格阿姨依然堅強,在女兒感到無所適從的時候告訴她鼓勵她,追逐龍卷風是她的的使命,要不屈不饒的追求下去,而不是像尋常人一樣,害怕在失去丈夫後再失去自己唯一的女兒。這一點讓我為之敬佩,讓我看到了作為一個偉大母親的博大的胸懷,睿智的眼光。她看到了人類更需要像女兒一樣的去追逐心中的夢想,為人類做出偉大的貢獻。
女兒喬,比男人還強悍的她一直在狂熱於她的測量龍卷風的儀器,幾次險些喪命。即使你毀了自己也不能換回所求,保護自己,然後追求。她是影片中讓人血脈噴張卻又最最揪心的人物。她的執著讓我為之感動,對科學研究者的態度的又一次致敬。
影片里的角色各都可圈可點。動作,特效,想像力,劇情,波折,矛盾沖突都豐富多樣,看起來驚喜不斷,好久沒有如此大呼過癮的災難片。
結尾兩個人在噴水中濕吻想起了《戀戀筆記本》熾熱的濕吻。也許,許多在現實當中不敢面對亦或是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否還愛著對方,或許在災難中相濡以沫,在經歷生死之後這種愛情就會得到更加完美的詮釋與表白。所以在我看來,災難見真情就是這樣,在災難中,你也許保護的不是她,還有更加脆弱的生命需要你的保護,但是在經歷過後,誰在你心中是你更願意選擇去一起面對的那個人,才是埋藏在你心底的人。
雖然這是一部十四年前的電影,可至今這部電影的場面依然振奮人心,在這里我不得不佩服拍攝公司過硬的技術。其實全片的特效還是很不錯的,但是每次在兩個主角靠近龍卷風的時候,特別是在經歷F5龍卷風的時候,毫發未傷,是誇張不符合現實。經典,不要太苛刻,這片子有些地方是有點誇張不符合現實,但科學家們對了解大自然的瘋狂追求卻體現的淋漓盡致,就是現在科學都無法掌握龍卷風的動向,它體現的是種理想,是種追求
不得不說,工作在前沿的科學家們,那種敢於冒險、不顧生死、精益求精的精神所感動。人們應為之所自豪!為了提前預警,減少更多的經濟、人員等等的巨大損失。不惜一切代價,刻苦鑽研。很受震撼!一個團隊如此默契,擰成一股繩。怎能不驚嘆成功呢。向科學家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