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熱門電影 > 關於三皇會戰的電影有哪些

關於三皇會戰的電影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06 20:12:11

1. 有沒有關於拿破崙的電影

《拿破崙情史》講的是拿破崙與他的初戀,根據《我與拿破崙》改編
《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講三皇會戰的
還有好多,我沒有看過,你回去搜拿破崙就得了

2. 三皇同盟的相關戰役

奧斯特里茨戰役,又稱三皇會戰。是拿破崙戰爭中的一場著名戰役。73000人的法國軍隊在拿破崙的指揮下,在奧斯特里茨村(位於今捷克境內)取得了對86000俄羅斯-奧地利聯軍的決定性勝利。第三次反法同盟隨之瓦解,奧地利皇帝也被迫取消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封號。
這場戰役因歐洲三個大國的皇帝奧皇弗朗茨二世、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全部親臨戰場,又稱「三皇會戰」。
1804年的歐洲,戰爭烏雲密布。自1802年亞眠和約以來,英國和法國在西印度群島,地中海和巴爾干沖突不斷;俄羅斯和法國的關系也在惡化。1804年 3月21日,波旁王室的安茹公爵被法國政府以叛國罪處決,導致英國和俄羅斯對法國的不滿最終爆發。
1805年4月,英國首相威廉·庇特和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簽訂聖彼得堡協議,英國和俄羅斯結成新的反法同盟。在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中遭受重大損失的奧地利帝國起初持觀望態度。但1805年3月,已經加冕為法蘭西皇帝的拿破崙·波拿巴進一步加冕自己為義大利國王。這一舉動激怒了奧地利皇帝弗蘭茨二世。1805年7月,奧地利也加入了反法同盟,第三次反法同盟形成。
反法同盟的主攻方向是巴伐利亞。1805年8月底,馬克將軍和庫圖佐夫將軍分率奧地利和俄羅斯大軍,向巴伐利亞的烏爾姆進逼。拿破崙迅速調遣部隊,在烏爾姆包圍了奧軍,並在庫圖佐夫趕來增援之前,於10月20日迫使馬克將軍投降。庫圖佐夫聞訊倉皇撤退,繆拉親王指揮法軍乘勝追擊,兵不血刃佔領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開戰至此,法軍取得了一連串勝利,戰果輝煌。但整個戰局得形勢對於法國來說依然十分嚴峻。烏爾姆大捷的第二天,英國皇家海軍就在特拉法加海戰中打敗法國和西班牙的聯合艦隊,確保了英國的海上霸權,引起了巴黎的恐慌。庫圖佐夫擺脫了追擊,和巴克斯霍頓將軍的增援俄軍以及俄皇奧皇的直屬部隊會合後,兵力超過法軍,隨時可能反撲。法國人此時遠離後方,後勤供應緊張。情報部門還帶來了更壞的消息:普魯士也即將加入反法同盟,一旦普魯士參戰,法軍將腹背受敵。拿破崙需要迅速殲滅俄奧聯軍,一舉確立勝勢。 法軍
司令:拿破崙
近衛軍:指揮貝西埃法國元帥。5500人和24門炮
第一軍:軍長貝爾納多特法國元帥。13000人和24門炮
第三軍:軍長達武法國元帥。6300人(包括2500名騎兵)和12門炮
第四軍:軍長蘇爾特法國元帥。23600人和35門炮
第五軍:軍長拉納法國元帥。12900人和20門炮
擲彈兵:軍長尼古拉·夏爾·烏迪諾法國元帥。5700人
騎兵預備軍:軍長繆拉法國元帥、親王。7400人和36門炮
俄奧聯軍
總指揮:庫圖佐夫(實際指揮權在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手上)
左翼總指揮:巴克斯霍頓
俄羅斯近衛軍:指揮康斯坦丁大公。6730步兵,3700騎兵,100先驅和40門炮
右翼前鋒部隊:指揮巴格拉季昂。9200步兵,4500騎兵和42門炮
左翼前鋒部隊:指揮基恩米亞。3440步兵,3440騎兵和12門輕型火炮
第一縱隊:指揮多克托洛夫中將
第二縱隊:指揮倫格朗中將
第三縱隊:指揮普雷斯比斯維斯基中將
第四縱隊:指揮米哈伊爾·安德烈維奇·米羅拉多維奇中將和克羅拉瑟
第五縱隊:指揮約翰·馮·列支敦斯登親王中將 1805年11月21日,拿破崙率領繆拉、拉納和蘇爾特三個軍進駐奧斯特里茨,他要把俄奧聯軍引進他親自選定的這個戰場,以一個漂亮的殲滅戰徹底打破目前所面臨的困境。此時法軍在奧斯特里茨只有53000人,對面的奧母茲聚集了85000俄奧聯軍,他相信聯軍會憑優勢兵力發動進攻。
為了確保對手上鉤,拿破崙採取了一系列迷惑手段。先是在談判中故意示弱,接著讓部隊做出准備撤退的假象。最後又走出大膽的一步:主動放棄位於戰場中央的戰略要地普拉欽高地,將自己的右翼徹底暴露在聯軍面前。與此同時,貝爾納多特和達武的兩個軍正在火速趕來增援。他們一旦到達,法軍總兵力將達到73000人,足以和聯軍匹敵。對此重要消息,聯軍卻一無所知。
12月1日,拿破崙令做出了最後的部署。左翼由拉納的第五軍(13000人)鎮守北面的桑頓山,繆拉親王的5600名騎兵預備軍在後支援。貝爾納多特的第一軍也將在這一線發起攻擊。南方的塔爾尼茲村和索科爾尼茲村是拿破崙故意暴露出來的右翼,吸引聯軍進攻。這一側僅由蘇爾特軍的一個師12000人把守,師長列格朗。達武的第三軍將在第二天凌晨抵達增援。蘇爾特軍餘下的兩個師(范達姆師和聖海拉爾師)則潛伏在戰場中央,一旦聯軍主力都被吸引到南方,就一舉攻下普拉欽高地,切斷聯軍兩翼的聯系。
與此同時,聯軍總部也制定了自己的計劃。老謀深算的庫圖佐夫主張繼續撤退以拖垮勞師遠征的法軍,但雄心勃勃的亞歷山大和急於復仇的奧地利將軍們被拿破崙的誘敵之計所迷惑,認為這是打敗拿破崙的天賜良機。盡管名義上庫圖佐夫是全軍總指揮,但實際的決定權在亞歷山大手中。最後,由奧地利的洛維特將軍制定的聯軍作戰計劃正中拿破崙下懷:巴格拉季昂指揮右翼前鋒部隊進攻桑頓山,牽製法軍。列支敦斯登親王的第五縱隊則負責保障他和中央接合部的安全。聯軍主攻方向在南線,左翼前鋒部隊和第一二三四縱隊在巴克斯霍頓的指揮下,將攻佔塔爾尼茲村和索科爾尼茲村,打垮法軍的右翼,然後向北全麵包抄。 12月2日凌晨6點,聯軍在彌漫的大霧中開始移動。激戰首先在南線爆發,基恩米亞率領5000奧軍組成的左翼前鋒部隊進攻塔爾尼茲村,被法軍擊退。8點,多克托洛夫第一縱隊的14000俄軍趕到,以優勢兵力攻下了塔爾尼茲村。聯軍在塔爾尼茲村還未及站穩腳跟,達武已經率軍趕到並立即發起反擊,奪回塔爾尼茲村。隨後,聯軍乘混亂又發動了一次反擊,再次攻下塔爾尼茲村。
對塔爾尼茲村的進攻開始後不久,倫格朗指揮的第二縱隊(俄軍12000人)和普雷斯比斯維斯基指揮的第三縱隊(俄軍10000人)也先後投入了對索科爾尼茲村的進攻。索科爾尼茲村戰況激烈,俄軍首先攻下索科爾尼茲村後不久,敗退下來的法軍立即重整部隊,發動反擊奪回索科爾尼茲村。俄軍再次攻下索科爾尼茲村後,達武軍的費利埃師趕到,又將俄國人趕出索科爾尼茲村。此後索科爾尼茲村反復易手,但聯軍始終無法將其徹底占據。在北線,巴格拉季昂指揮的右翼前鋒部隊由13000名俄軍組成,列支敦斯登親王的4600名奧地利騎兵在他的側翼。他們負責進攻拉納把守的桑頓山。聯軍發動了數次猛烈的攻勢,但在法國步兵,騎兵和炮兵的協同防守下,都被打退,上午10點30分,拉納和繆拉發動反擊,一舉將聯軍趕出北方戰場。 在南線和北線展開激戰的同時,蘇爾特軍的范達姆師和聖海拉爾師(共16000人)乘著濃霧的掩護,推進到普拉欽高地腳下靜靜潛伏,等待著進攻的信號。上午 8點半,由24000名俄奧聯軍組成的第四縱隊在克羅拉瑟的指揮下,也開始離開普拉欽高地,加入對南線的攻擊。至此,南線已吸引了超過5萬人的聯軍主力。中央的普拉欽高地正如拿破崙的設想一樣,變得兵力空虛,法軍將輕而易舉的從此突破。
上午9點,拿破崙對蘇爾特下達了進攻的命令。也就在這時,紅日終於透出雲層,驅散了濃霧。蟄伏已久的法軍范達姆師和聖海拉爾師的精銳士兵敲著鼓點,挺著刺刀,一舉沖上普拉欽高地。
面對法軍猝不及防的中路突破,普拉欽高地原上本洋溢著樂觀氣氛的聯軍總部頓時亂作一團。克羅拉瑟的部隊已經離開,列支敦斯登親王的部隊也在激戰當中。法軍輕易的就粉碎了駐守俄軍的抵抗,佔領了高地。倫格朗率第二縱隊反攻,也被蘇爾特軍擊退。11點30分,法軍已完全控制了普拉欽高地。隨後,拿破崙將大本營移到了普拉欽高地上,同時命令貝爾納多特從北線趕來增援。
為了避免被徹底分割的命運,康斯坦丁大公親自率領作為預備隊的俄羅斯近衛軍做孤注一擲的反攻。拿破崙也將貝西埃指揮的近衛軍投入戰斗。戰局一時呈膠著狀態,但拿破崙手下還有完整的貝爾納多特第一軍,而聯軍已經沒有一隻預備隊可以投入戰鬥了。隨著貝爾納多特大軍源源不斷開上普拉欽高地,俄羅斯近衛軍終於支持不住,全軍潰退。到了下午2點,普拉欽高地上屍橫遍野,拿破崙完成了他分割聯軍的計劃,聯軍的中路徹底被擊潰。自此大局已定,聯軍的潰敗已成不可逆轉之勢。 奧斯特里茨戰役中,聯軍損失超過26000人,其中15000人戰死,超過10000人被俘。此外還損失了186門大炮,45面團旗。法軍傷亡8500人,損失1面團旗。
1805年12月4日,弗蘭茨二世和拿破崙會談,達成停火協議。12月27日,奧地利和法國簽訂普雷斯堡和約。奧地利退出反法同盟,弗蘭茨二世取消自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封號。至此,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也告終結。拿破崙成為歐洲的霸主。奧斯特里茨戰役的勝利,使拿破崙得到了「歐洲第一名將的美譽」。

3. 什麼是三皇會戰

1805年的奧斯特利茨「三皇會戰」「三皇會戰」發生於歐洲第三次反法聯盟對法戰爭期間的1805年,法軍與俄奧聯軍於12月2日在奧斯特利茨地域進行的一次決定性戰役,戰爭以法軍勝利、奧皇割地求和而結束。

1805年,正值拿破崙積極准備進攻英國本土之際,歐洲第三次反法聯盟(英國、奧地利、俄國、瑞典和西西里王國等)也已做好進攻准備。8月,拿破崙因海戰失利,遂即放棄登陸英國的企圖。拿破崙獲悉奧軍西進、俄軍擬與奧軍會師的情報後,遂定下決心,改變部署,率軍東進,在俄奧軍會師前,攻佔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法軍(17.6萬人)揮師東進,以強行軍速度,25天穿越法國本土。由於法軍行動突然、神速,駐守在烏爾姆附近的奧軍猝不及防,連遭法軍重創。10月中旬,法軍向烏爾姆發動進攻;20日,奧軍6萬人投降,法軍大勝。法軍乘烏爾姆大捷之餘威,11月13日,一舉攻佔維也納。奧軍放棄維也納後,向北轉移。11月下旬,獲俄援軍加強的俄奧聯軍(8.7萬人)經數次戰斗,退至維也納以北的布爾諾、沃洛莫茨一線,在奧爾米茨地區佔領陣地。拿破崙率法軍尾追聯軍,追至布呂恩地區後,迫於形勢停止前進,並抓緊時機調集兵力(增至7.3萬人),在布爾諾以東佔領陣地。

當法軍停止前進,選擇有利地形准備陣地戰時,俄奧聯軍乘機進入奧斯特利茨以西地區,聯軍總司令庫圖佐夫決意在援軍到達前不採取積極的行動。拿破崙抓住這一時機,散布法軍兵力薄弱,假意進行談判,故意示弱以誘聯軍進攻。俄奧聯軍對法軍作戰企圖估計錯誤,正在軍中的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強令庫圖佐夫不待後續部隊到達立即投入進攻。聯軍於11月27日,兵分5路按計劃開始向布呂恩以東地區開進,企圖從南面迂迴法軍。為誘使聯軍加速發起進攻,拿破崙故意命令前沿部隊後撤,放棄利於防禦的普拉岑高地,誘使聯軍迂迴,以便乘聯軍運動之際,攻擊聯軍的側後。聯軍抵達奧斯特利茨地域展開後,誤認為法軍懼戰收縮,於12月2日倉促發起進攻。

12月2日晨7時,俄奧聯軍在寬12公里的正面展開進攻,將主力集中於左翼,以求切斷法軍退向維也納的道路,造成圍殲態勢。奧斯特利茨西南部有一由湖泊和漁塘組成的水網沼澤地帶,與利塔瓦河相連,形成許多隘路。拿破崙對俄奧聯軍的作戰意圖判斷正確,在其右翼利用河流、水網沼澤地帶的有利地形,設置陣地,以較少兵力阻擊聯軍主力的進攻,幾乎牽制了聯軍約一半兵力。而將法軍主力集中在中央和左翼陣地,形成兵力上的優勢。

奧斯特利茨會戰開始後,法軍在右翼以1萬人的兵力牽制俄奧聯軍4萬人,頂住了聯軍的進攻。俄奧聯軍為了保障左翼的進攻,把配置在普拉岑高地的縱隊撤出,造成了中央兵力的空虛。普拉岑高地位於整個戰場的中央,地位十分重要。法軍很好地把握這一戰機,將主力近6萬兵力集中在該方向上,而聯軍僅4萬人。法軍形成兵力優勢,於9時,以大縱深戰斗隊形向俄奧聯軍戰斗隊形中央發起攻擊。聯軍面對銳利的攻勢,傷亡慘重,節節敗退。至11時,俄奧聯軍中央被突破,普拉岑高地被法軍奪回。接著,法軍完成中央突破,將聯軍攔腰切斷,全線轉入進攻。法軍向聯軍左翼側後實施主要突擊。配置在中央和右翼的聯軍不敵法軍的猛攻,開始退卻。聯軍主力在普拉岑高地以南地區進行艱苦的戰斗,被迫倉皇後撤,退至湖泊、水網沼澤地帶,遭重創。結果,聯軍傷亡1.2萬人,被俘1.5萬人,法軍損失不足萬人。在會戰過程中,俄國沙皇和奧國皇帝狼狽而逃;聯軍總司令庫圖佐夫兵敗負傷,險成俘虜。

法軍奧斯特利茨會戰的勝利使形勢發生了急劇變化。奧皇弗蘭茨又一次向拿破崙求和。於12月15日簽訂了《普雷斯堡和約》,奧地利再次喪失大片領土和屬地,付出大宗賠款。會戰後,歐洲第三次反法聯盟隨即瓦解,中歐地區成立了受法國保護的萊茵邦聯,奧皇被迫解散「神聖羅馬帝國」。

4. 奧斯特里茨戰役的戰役過程

法軍正面情況
此時,法軍在奧地利前線面臨的情況是:首先,庫圖佐夫率領的俄軍先頭部隊,已經穿過奧地利,進到了奧國西部邊界的因河一線。這支俄軍約有4萬5千人,途中匯集了陸續敗退下來的奧軍部隊,形成一支頗具實力的勁旅。因為奧軍已在烏爾姆失利,他們進到因河以後立即停駐下來,企圖憑借有利地形組織防禦,阻止法軍向維也納進攻。而在該軍後面跟進的另一支俄軍,當時已從東北方向進入摩拉維亞(現捷克南部),正向奧洛穆茨開進。
其次,查理大公指揮的奧軍,已在義大利北部擺脫了法軍的牽制,目前正向國內撤退,其目的顯而易見,是要加強維也納的防禦力量。還有,在烏爾姆要塞被圍之前進到弗賴堡的一支奧軍,大約6000人,已經同原駐那裡的盟軍會合而駐止設防。在法軍繼續東進後,該軍必將嚴重威脅法軍日益延長的後方交通線。
如果這幾支軍隊會合起來,或者同時配合作戰,那麼,法軍必將陷入非常艱難的境地。
普態度巨變
除了奧俄聯軍的上述動態之外,還有一個更為嚴重的情況。這就是普魯士的態度已經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十幾萬普軍正在向奧地利邊境開進,准備加入第三次反法聯盟,投入反對拿破崙的戰爭。這樣一來,形勢便日益緊張了。如果十幾萬普軍越過了魯特山脈,在法軍背後投入戰斗,那麼,法軍就將受到俄奧普三國軍隊的聯合攻擊。拿破崙清楚地意識到,要取得勝利,無論如何必須在普魯士參戰以前徹底擊敗俄軍,摧毀第三次反法聯盟中這根重要支柱。
在烏爾姆逃脫的奧軍殘部與俄軍5萬人會合後向東退卻。11月中旬放棄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後,俄奧聯軍繼續向北轉移。拿破崙當機立斷,力求盡快搶占維也納,切斷在因河一線的俄軍之退路,想在卡爾大公率領奧軍回到奧地利以前,把這支俄軍包圍殲滅在多瑙河以南地區。此時,俄軍統帥庫圖佐夫也預感到了形勢的嚴重性,因而極為明智地在法軍還來不及展開行動之前,就指揮俄軍迅速撤離了因河防線,在克雷姆斯渡過了多瑙河,爾後繼續向北實行退卻。為阻止法軍的追擊,俄軍撤退時,炸毀了多瑙河上幾乎所有的橋梁。
攻佔維也納
11月14日,拿破崙進占維也納後,迅速調整了部署。他命令騎兵軍和第4、第5軍一刻也不停留,立即從維也納出發,北渡多瑙河進行追擊。同時,命令第3軍從維也納繼續向東,前出到布拉迪斯拉發,保障大軍右翼的安全,並且大張聲勢,盡量造成拿破崙正在這個方向的假象。命令第1軍向西北開進,前出到布迭約維策,負責監視從烏爾姆僥幸逃出的費迪南大公,保障大軍左翼的安全。
進駐維也納的法軍要想追擊撤退中的俄國部隊,必須越過多瑙河。而要北渡多瑙河,首要的任務就是盡快奪占維也納城北的那座大橋。
奧軍撤出維也納後,對於連接南北的交通要道維也納橋,捨不得像庫圖佐夫那樣,撤出之後立即予以炸毀,而是將橋暫時地保留著。負責防守該橋的奧斯貝爾公爵接到命令,只有萬不得已才可將橋炸毀。法軍騎兵軍軍長繆拉巧施妙計,只用了幾分鍾時間,便輕而易舉地奪佔了維也納城北大橋。
俄軍繼續退卻
維也納橋的丟失,完全出乎俄軍統帥米哈伊爾·庫圖佐夫的預料之外。法軍很快開到了多瑙河北岸。現在,俄軍隨時都可能被追來的法軍包圍。於是,庫圖佐夫決定,俄軍繼續實行退卻。
然而,在繼續追擊俄軍的過程中,騎兵軍長繆拉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騎兵軍在追到摩拉維亞西南20多公里的地方時,遇到了俄軍後衛的頑強阻擊。繆拉擔心自己一個軍單獨冒進,周圍態勢對己不利,他想在步兵到達之後再採取進一步的行動,於是自作主張,向俄軍的後衛指揮官提出了暫時休戰的建議,並允許俄軍自由地向北撤退。俄軍非常痛快地同意了繆拉的建議,並安全地自動撤走了。對於這個愚蠢行為,拿破崙當然非常惱怒,他責罵繆拉說:「我簡直找不到話來表示我對你的不愉快。你只是我的一個前衛指揮官,沒有我的命令根本無權作休戰的安排;你葬送了我的勝利。立即破壞休戰,向敵軍前進。告訴那位在這一協定上簽字的俄國將軍,說他也無權這樣做;只有沙皇才有這樣做的權利。」
俄軍後衛部隊
俄軍的後衛部隊本來打得很頑強。有效地遲滯了法軍的前進速度,現在,加上一個偶然的停戰協定,又使他們獲得了緩兵之利。因此,庫圖佐夫得以率主力順利撤到布爾諾,爾後又退到了奧洛穆茨。
與此同時,由俄國本土開來的另一支俄軍,在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親自監督之下,也已經趕到了奧洛穆茨。從維也納逃跑出來的奧國皇帝弗朗西斯二世,也隨同撤退的奧軍到達了該城。
11月下旬,得到俄國援軍加強的俄奧聯軍(約8.7萬人)在奧洛穆茨佔領陣地。拿破崙率法軍追趕到布爾諾地區後也停止前進,敵對雙方相距60餘公里,各自佔領陣地,積極謀劃著下一步行動。拿破崙一方面抓緊時機調集兵力(增至7.3萬人),選擇有利地形與敵手對峙;另一方面假意懼怕聯軍的強大兵力,要求進行談判。拿破崙的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防止俄軍繼續撤退,以便創造條件,尋求戰機。而驕橫的沙皇也求戰心切,在他的再三督促下,11月27日,俄軍不待後續部隊到達即向布爾諾以東地區開進,企圖從南面迂迴法軍。
聯軍發生分歧
當時關於下一步的作戰行動問題,聯軍內部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發生了激烈的爭論。以聯軍總司令庫圖佐夫為首的大部分將領,主張暫時避戰,不與拿破崙發生接觸。如果法軍來攻,應該毫不遲延地繼續撤退,以等待時機。他們認為只有等待卡爾大公率領的奧軍和後一批來自俄國的援軍到達以後,特別是等到12月15日普魯士參戰以後,才能同拿破崙進行決戰。
另一派人,以年輕氣盛的沙皇和聯軍的參謀長、奧地利將軍魏洛特爾為首,其中還包括沙皇的年輕侍衛長彼得·道戈路柯夫公爵,以及沙皇的近衛軍軍官們。他們認為,拿破崙的法軍已經疲憊不堪,戰鬥力大大削弱,而普魯士軍隊的參戰,也已確定無疑,因此,當包括近衛軍在內的2.7萬名俄軍開到以後,在聯軍已經擁有兵力優勢的情況下,如果繼續東躲西藏,不去同法軍接觸,那就太不像話了。他們要求立即轉入對法軍的進攻。
兩軍會談
拿破崙聞知聯軍內部的爭論後。意識到要想引誘聯軍在普魯士參戰和又一批援軍到達之前進行決戰,必須採取欺敵措施,促使亞歷山大這個主戰派得到支持,而使老謀深算的庫圖佐夫不能得逞。為此,他命令法軍從前沿陣地開始後撤,做出打算退兵的樣子;同時派出自己的侍從武官薩瓦金去奧洛穆茨謁見亞歷山大,建議進行停戰談判。而且,特別指示薩瓦金,叫他請求沙皇,同意與拿破崙舉行單獨會晤;如果亞歷山大不願意與拿破崙會見,那就建議他派一個全權代表來法軍大本營進行談判。
拿破崙採取的這些行動,在聯軍總司令部引起了一片歡呼。許多將軍認為,這是法軍軟弱無力的反映,拿破崙已經害怕了,無能為力了,要完蛋了,必須趁此機會把他打倒,千萬不能放過他。這樣一來,庫圖佐夫的阻勸,終於絲毫不起作用,他的主張被徹底否決了。
沙皇亞歷山大判斷,根據拿破崙的一貫為人,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他是絕對不會這樣低聲下氣來俯就於人的。因此,他冷冷地拒絕了拿破崙關於進行個人會晤的要求,只派了自己的侍衛長道戈路柯夫公爵去進行象徵性的談判,並不打算達成什麼協議。拿破崙又抓住了這一有利機會,在會見這個特使時,他裝出一付精疲力竭的樣子,但也表演得恰到好處。而在會見結束時,他吞吞吐吐地拒絕了沙皇使者提出的關於放棄義大利和其他一些佔領地的要求。這也使俄國特使加深了拿破崙信心不足的總印象。這個事後被拿破崙輕蔑地嘲笑為「黃毛小子」、十足的「輕浮之輩」,而當時在拿破崙面前顯得十分傲慢的道戈路柯夫,實際上自己被拿破崙戲弄了,扮演了為拿破崙傳達意圖的可笑角色。經過一番表演與活動之後,拿破崙深信,聯軍一定會上圈套,決戰即將到來。
戰前部署
戰役實際上是在1805年11月27日拉開序幕的。當時,俄奧聯軍的總兵力已達到8萬6千人,其中俄軍5萬3千人,奧軍3萬3千人,共有火炮350門。根據總司令部的決定,聯軍將這些兵力分成5路縱隊,從奧洛穆茨附近的陣地出發,逐次向東南開進,在布爾諾以東的奧斯特里茨鎮及其西南一線展開。12月1日,聯軍到達戰場,迅速佔領了普拉岑高地,並作好了全面進攻的准備。
俄奧進攻計劃
俄奧聯軍的進攻計劃,是由聯軍參謀長魏洛特爾將軍制定的。他制定計劃的出發點是:法軍已經基本上失去了進攻能力,不久就將向維也納撤退。基於這個判斷,計劃規定:使用一部兵力牽製法軍的北翼,而以總兵力的五分之三放在南翼,預計在普拉岑高地和扎錢湖之間突破對方的防禦,爾後迂迴法軍的右側,切斷通往維也納的退路,將所有法軍聚殲於布爾諾以南和以東地區。
法軍方面
法軍方面,為了贏得決戰,拿破崙決定把所有能夠調攏來的部隊都集中起來。他當時的決策是:將原來派往西面監視費迪南大公殘部的第1軍,和派往布拉迪斯拉發擔任大軍右翼警戒的第3軍,立即調上前線,限令它們在兩天之內趕到布爾諾附近。這樣,除了繼續留守維也納的第8軍,保衛後方交通線的第7軍,以及在南部地區對義大利方向進行警戒的第2、第6軍外,他把其餘的6個軍即近衛軍、騎兵軍和第1、3、4、5軍,迅速地集中到了布爾諾地區,使得法軍的總兵力達到了7萬3千人,並擁有250門火炮。拿破崙集中這些兵力,是盡了最大力量的。但與他當面的俄奧聯軍相比,仍然居於明顯劣勢。不過,就聯軍方面來說,他們完全沒有估計到拿破崙的兵力會有這么強大,而認為當面的法軍最多不過5、6萬人。
拿破崙把他的戰場選在布爾諾以東地區,對於爾後奪取勝利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早在法軍向北追擊俄軍時,拿破崙隨軍來到這里,他立即發現,這一帶地形良好,是一個理想的戰場。他當時就同周圍的將領說道,他要在這里打一仗。據說,拿破崙每到一地方都非常注意周圍的地形。這一習慣使他在作戰中獲益不少。他曾對人說過,凡能對自己有利的地方,都要加以研究,因為說不定將來會在那裡打仗,會要佔領那個地方。所以,選擇有利戰場,是拿破崙作戰中的一大特點。
法軍構築工事
法軍進到布爾諾後,立即在該城以東地區構築工事,擺成防禦架勢。該地區所以便於防禦,是因為地形比較有利。它的北緣是一條大道,由布爾諾通往一個名叫奧斯特里茨的小鎮;西面有一條直貫南北的河流,叫哥爾德巴赫河;東面也有一條東西走向的河流,叫勞斯尼茲河,該河再向西南延伸,叫做利塔瓦河,然後與西面的哥爾德巴赫河匯合。在兩河匯合處形成了一個沼澤地帶,匯成幾個湖泊,其中比較大的有扎錢湖和莫尼茨湖,構成戰場南面的天然障礙。位於這三條河之間的三角地區,北面比較平坦,中間地勢突起,形成一個小高原,其突出的頂部叫普拉岑高地。佔領這個高地,就能觀察和控制周圍的廣大地段。在普拉岑高地與南面沼澤地之間,只有一條狹窄的通道。總之,普拉岑高地在這個防禦地區內是一個可以影響全局的要害地點。
孤注一擲
拿破崙決心孤注一擲。在俄奧聯軍向前開進和佔領陣地的過程中,他不斷分析對方的部署和意圖,為創造進行反擊的條件,故意示弱於敵,引誘敵軍來攻,在果斷地決定放棄普拉岑高地之後,還命令法軍繼續後撤。因此,法軍於12月1日全部退到了戰場西緣的哥爾德巴赫河一線。隨後的戰斗表明,拿破崙這一招使得沙皇中計,聯軍因為輕易地丟棄了已經佔領的普拉岑高地而加速了自己的失敗。
拿破崙所以這樣作,其主要意圖是:首先引誘敵人把主攻方向指向法軍防禦薄弱的南翼,即普拉岑高地和扎錢湖之間的地段;然後,乘俄奧聯軍主力南移而中間空虛之機,集中法軍主力在中段進行反擊,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奪回該地區的要點普拉岑高地;爾後,向南。
法軍相應部署
為了實現這一意圖,法軍作了如下部署:所有部隊展開在大約10公里的地段上組織防禦。防線北起布爾諾與奧斯特利茨之間的鄉村大道,南至扎錢湖北緣的特爾尼茲村。整個防線分為南北兩段,各為五公里正面。在北段的第一線上,配置了拉納的第5軍和貝爾納多特的第1軍,而在兩個軍側後方約一公里的地方,也就是北段的第二線上,隱蔽地配置著繆拉的騎兵軍和拿破崙的近衛軍,此外,還有一個作為預備隊的師和法軍的大本營。因為有河谷,有丘陵地的遮蔽,第二線部隊的配置情況,即使站在普拉岑高地的最高處也觀察不到。在南段的第一線上,只配置了蘇爾特的第4軍。這個防禦地段恰好面對著河對岸的普拉岑高地。而在該軍右側後方約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叫雷吉恩的寺院,達武的第3軍隱蔽在那裡,作為南段的後備部隊。這個部署說明,蘇爾特和達武2個軍的任務將是很重的。他們要像鬥牛士那樣,用手中的紅布把聯軍引向自己,同時又要保證,不能使敵人突貫整個防禦。
兵力對比
從當時整個兵力對比來看,法軍仍然居於劣勢地位,可是,經過雙方的具體部署,局部地區的兵力情況就有明顯的變化。在南翼法軍僅以一萬多人牽制著聯軍四萬多人,而在北翼,法軍則集中了約六萬人去對付聯軍的四萬多人。法軍在局部上形成了優勢。
在此以前,拿破崙還從來沒有就戰術程序向部隊發布命令的習慣,因為業已證明標準的法軍戰斗訓練,完全適應與奧軍進行的戰斗。然而現在,他們要對付的卻是俄國人,俄軍在突擊行動中往往成密集縱隊,揮舞刺刀而較少發揮火力。這是傳統的俄國打法,源出於蘇沃洛夫的教條。為了在肉搏之前先摧毀俄軍的密集隊形,拿破崙認為法軍步兵應最大限度地發揮火力,同時還應保持堅強的團結以對付俄軍的沖擊。11月26日,法軍參謀長貝爾蒂埃元帥向各軍軍長下達了下述指示:
皇上要我轉告諸位元帥,在對待俄國人時只要有可能,請採取以下戰斗序列:
每個旅的第一團應成橫隊展開,第二團則保持密集的連縱隊。第二團的第一營在右,位於第一團第一營的後方。第二團的第二營在左,位於第一團第二營的後方。炮兵置於前面兩個營之間的間隙中,在兩翼也應布置若干炮兵。如果某師有五個團,則第五團應留作預備隊,置於後部一百碼處。在每旅後面,都應有一個騎兵中隊或至少一支騎兵隊,以便在敵人潰敗時穿過間隙實施追擊,並對付哥薩克騎兵。
採用這種戰斗序列,你們既能以展開火力痛擊敵人,又可以保持密集縱隊應付敵之突擊。
戰役進程
為誘使俄奧軍隊加速發起進攻,拿破崙主動放棄利於防守的普拉岑高地,俄奧軍隊將此舉誤判為法軍懼戰退縮。於是,聯軍決定在奧斯特里茨地域展開,並於12月2日對法軍發起進攻。
早上7時左右,俄、奧軍各自排成密集的隊形,展開在大約12公里的正面上,同時向法軍發起了進攻。
在戰線南段,實施進攻的聯軍主力發展非常順利。由於在兵力上佔有大約4:1的優勢,他們迅速攻克了位於哥爾德巴赫河東岸的特爾尼茲村,進到了西岸的佐克爾尼茲村,迫使法軍逐漸向後退卻。按照拿破崙的計劃.戰斗開始以後,就是要把聯軍主力牽制在南段,一旦出現機會,則在中段給以決定性的一擊。但是,戰斗的進程出乎拿破崙的意料,聯軍進攻猛烈,以致很快突到了哥爾德巴赫河西岸。
為了制止俄奧聯軍向南段法軍的側後實行迂迴,穩定防禦陣勢,同時也吸引更多的聯軍投入這個方向,拿破崙命令,配置在該段第二線的第3軍迅速投入戰斗,從西南方向突擊敵人的左側後方。由於法軍的新銳力量突然實施猛烈的反擊,已經渡過哥爾德巴赫河的聯軍,被迫向河的東岸撤退。
對於聯軍來說,南翼的進攻遭受一點挫折,進到佐克爾尼茲村的部隊暫時撤了回來,完全是無關大局的情況。聯軍總司令庫圖佐夫對此是理解的。當時,庫圖佐夫盡管事實上已被剝奪了指揮權,但他仍帶領一個軍的兵力,穩坐在普拉岑高地,靜觀戰局的進一步發展,等到了關鍵時刻再把這支部隊拿上去。可是,剛愎自用的沙皇卻已按捺不住。他看到聯軍主力的攻擊受挫,進攻部隊開始出現後退現象,沒有徵求庫圖佐夫的意見,便命令佔領普拉岑高地上的這個軍放棄陣地,前去增援南翼的聯軍。他的目的是要保障南翼聯軍右翼和側後的安全,同時增強那裡的攻擊能力。殊不知這樣一來,便自己把聯軍的整個部署給打亂了。
拿破崙一直在等待的時機終於來到。上午9時左右,他透過逐漸消散的晨霧,看到俄軍正自動撤離普拉岑高地,於是立即命令第4軍以其左翼2個師轉入進攻,迅速從普拉岑高地北側攻佔該高地。盡管該軍的另一個師正協同右鄰第3軍,抗擊著聯軍的主力,兵力並不雄厚,但由於俄軍已經撤出陣地,因而進展順利,只經過短暫的戰斗就佔領了這一要點。
普拉岑高地一經失守,亞歷山大隨即意識到了自己的失策,因而在庫圖佐夫的協助下,下令將所有的預備隊調上來,企圖重新奪回這一高地。這樣一來,在高地附近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雙方的騎兵進行了非常猛烈的沖殺。在反復爭奪中,俄軍曾經一度重新登上高地,但在法國近衛軍的輕騎兵及時趕到時,又被迫退了下來。爾後,俄軍再一次投入騎兵,再一次進行猛烈反撲。眼看法軍又有可能被壓回來。正在千鈞一發之際,貝西埃率領近衛軍的一部分重騎兵趕到,並且從俄軍的側翼猛沖過來,致使俄軍陣腳大亂。
這樣,俄軍連續四次進行了猛烈反擊,結果都被法軍打退,到中午11時左右,即經過2小時的拉鋸戰以後,俄軍終於再也無力對普拉岑高地進行反擊了。緊接著,法軍轉入進攻,把俄奧聯軍從陣地中央切開,使他們分為互相不能策應的南北兩個部分。位於南面的聯軍主力,完全暴露在佔領普拉岑高地的法軍火力之下。
與此同時,在北段進行的戰斗也是非常激烈的。法軍的第5軍和第1軍在繆拉的騎兵軍的配合下,頑強地打退了聯軍兩個軍的多次沖擊,穩穩地堅守著陣地。而在削弱了聯軍的進攻能力以後,繆拉的騎兵軍和拉納的第5軍果斷地進行了反擊,把北面的聯軍趕回到了奧斯特里茨。
聯軍在整個戰線的中部和北部都被法軍徹底擊潰了。只有在南部的主力,還被法軍第3軍和第4軍的一部分兵力牽制著,正處在普拉岑高地和扎錢湖之間,在孤立突出的不利態勢中。其左翼是沼澤地和湖泊,右翼和側後受到佔領普拉岑高地的法軍的威脅,處境更是危急。拿破崙極其敏銳地發現並迅速利用了這一有利時機。他在占穩普拉岑高地以後,很快把火炮調了上去,用以支援法軍的全線反攻。
拿破崙指揮法軍主力對聯軍南翼3個軍的翼側和側後實施了最後的突擊。法軍呼喊著從高地的斜坡橫掃下去。面對這一無法抵擋的洪流,聯軍很快就潰散了。只有少數人逃往布爾諾方向,大部分被壓縮到了扎錢湖和莫尼茨湖之間的沼澤地帶。這些人員當中,得路逃生的不多。他們被趕到了剛剛結冰的湖面上,人馬車炮,擁擠不堪;而在這時,普拉岑高地上的法軍炮兵,開始向湖面進行猛烈轟擊。頃刻之間,冰碎炮翻,人員紛紛落水,據說有幾千人葬身湖底了。在這樣完全被動挨打的情況下,聯軍士兵無可奈何,紛紛地放下武器,當了俘虜。
聯軍慘敗的局面已經非常明朗了。整個聯軍的潰散勢不可擋。就連弗蘭西斯和亞歷山大的侍從人員,也都顧不得皇上的安危而把兩位至尊丟在路上,各自去逃性命。也許可以說,是冬天短暫的白晝救了兩位皇帝的性命,使他們僥幸地逃出了法軍的包圍。在激戰中,聯軍總司令庫圖佐夫負了傷,差一點當了法軍的俘虜。
下午4點30分,天降小雪。拿破崙策馬巡視戰場,奧斯特里茨戰役以法軍的輝煌勝利告終。

5. 請專業的回答,為什麼在眾多世界級一流軍事家中拿破崙尤其受到崇拜,似乎影響力要遠大於其他的類似人物

克勞塞維茲說:「戰爭只是一種手段,戰爭是為政治服務,戰爭決不是目的」。拿破崙沒有把戰爭的目的弄清楚,他認為我要不斷的戰爭,使我生存下去,於是整個理念錯了。一八0五年那時奧斯特里茲會戰法國那麼強盛,他應可以坐下來跟奧國、英國、俄國等這些歐洲古國談判,共同建立法蘭西大帝國,為法蘭西大帝國營造好的戰略空間。相反的,拿破崙沒有這樣做,而是一味從事一種民族戰爭,將別人國家種族打敗,但打敗了子孫會再起來。所以耶拿會戰雖然把德國打得很慘,但腓希特一號召德國又站起來了。我們看往後的幾拾年,普魯士威廉大帝復國後,一八六六年的普奧戰爭、一八七0年的普法戰爭,他皆能建立德意志帝國,後來經過一次大戰、二次大戰,強國一百年以上,德國有所謂的政治三傑政治家治理國家,但拿破崙卻是天天打仗。第二個很重要的一點,雖然拿破崙的內線作戰用得非常精湛,變化萬端,但是打久了便是所謂的戰勝不復。二十年的征戰中,許多曾經是拿破崙手下敗將的人,已經學習到教訓了,變得聰明起來。拿破崙此時應該善於培養他的部隊,如果能夠建立自己的參謀本部,拿破崙的事業絕對不止於此。

6. 關於戰爭的問題

希波戰爭
前492年—前449年
希臘與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軍事擴張
希臘、波斯
侵略戰爭
雙方參戰兵力35萬人,戰船1400多艘。
戰爭第一階段(前492—前479年)波斯軍三次遠征希臘,被希臘軍隊擊退。前490年,波斯軍隊5萬人,戰船近400艘,第二次遠征希臘,雙方進行了馬拉松會戰。希臘軍隊以萬余兵力應戰,殲敵6400人,創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範例之一。前480年波斯軍25萬人,戰船1000艘,第三次遠征希臘。希臘聯軍10萬人,戰船450艘應戰,大敗波斯軍,轉入反攻。戰爭第二階段(前479—449年)希臘轉入進攻,由防禦性的正義戰爭轉變為侵略戰爭,希臘大敗波斯軍。雅典從此成為愛琴海地區的霸主。

7. 介紹一些關於中國近代史(1840——1949)的影片

遠古時代(三皇五帝):

《伏羲女媧》
《精衛填海》
《黃帝》
《後羿射日》

夏商周:

《封神榜》

春秋:

東周列國-春秋篇
驪姬傳奇
晉文公傳奇
"孔子"
"孫武"
"孫子謀略"
"西施"(大陸84版 台灣版)
"吳越爭霸"

戰國:

東周列國-戰國篇
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商鞅傳奇"
"屈原"(港)
屈原"(大陸版)
亂世英雄呂不韋
荊軻傳奇

秦:

亞視版"秦始皇"
大陸版「秦始皇」
陳勝王

楚漢爭霸:

"楚漢風雲"
"楚漢驕雄"
"西楚霸王"
"楚河漢界"
"淮陰侯韓信"

西漢:

漢劉邦
呂後傳奇
大漢巾幗
大漢天子
漢武大帝
漢武帝
王昭君(台灣91版 大陸87版、06版)
昭君出塞
漢宮飛燕

東漢:

劉秀救母
光武大帝

三國:

貂蟬(亞視版)
曹操與蔡文姬
曹操
關公
諸葛亮
洛神(港)
三國演義
三國英雄傳(台)

西晉:

亂世妖後

東晉十六國,南北朝:

俠影仙蹤
花木蘭(港劇)
達摩(粵語, 呂良偉1986版本)

隋唐:

隋煬帝
大運河
隋唐演義
隋唐英雄傳
隋唐群英(港)
開創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台)
薛仁貴傳奇
大唐情史
大唐名相
貞觀之治
貞觀長歌
文成公主(李琳版、曹穎版)
武則天(馮寶寶版、潘迎紫版、劉曉慶版)
無字碑歌
護國良相狄仁傑
上官婉兒
大明宮詞
唐明皇
楊貴妃(港)
大唐歌飛
珍珠傳奇

五代十國:

十三太保
情劍山河(台)
絕代雙雄(新)
李後主與趙匡胤

遼、(北)宋、西夏:

趙匡胤
大遼太後
契丹英後
楊家將
寇老西兒
包公
包青天(台)
包公生死劫
巾幗英雄穆桂英
一門英烈穆桂英(台)
水滸傳
水滸
江山美人
李師師(大陸、台灣版)
賀蘭雪

(南)宋、金、元:

岳飛
岳飛傳(亞視版)
梁紅玉
辛棄疾鐵血傳奇
完顏阿骨打
成吉思汗(大陸版、亞視版)
魂斷釣魚城
蟋蟀宰相(賈似道)
關漢卿傳奇

明:
鳳陽小子朱元璋
傳奇皇帝朱元璋
帝師劉伯溫
大腳馬皇後
皇後駕到
大明群英
大明天子
大明王朝1449
大明王朝1556
正德演義
海瑞傳奇
海青天
海瑞
明宮三大案
雷峰塔英雄傳
袁崇煥傳
江山風雨情
明末風雲
誰主中原
魂斷秦淮
鄭成功
大英雄鄭成功

清:
努爾哈赤(86版)
太祖秘史
孝庄秘史
清宮風雲
風流孝庄(92版)
少年天子順治
康熙帝國
康熙大帝(94版)
傲蕾.一蘭
雍正王朝
雍正皇帝(93版)
乾隆王朝
戲說乾隆(台)
宰相劉羅鍋
嘉慶皇帝
滿清十三皇朝(港)

近代、現代和當代:

鴉片戰爭演義
太平天國
天國傳奇
魂斷太平
洪秀全(89版)
少女慈禧
洋務運動
紅頂商人胡雪岩
東方商人
一生為奴
台灣巡撫劉銘傳
大將軍
北洋水師
血祭大沽口
走向共和
秋瑾(粵)
辛亥首義
孫中山
黃埔軍人
大浪淘沙
日出東方
風雲黃浦江
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
喬家大院
大染坊
大宅門

上海一家人
上海滄桑
羊城風暴
反圍剿
血戰萬源
紅色娘子軍
長征
我的長征
延安頌

遠東陰謀
西安事變
趙四小姐與張學良

趙尚志
遠東特遣隊
八路軍
百團大戰
抗日名將左權
中嶽狂飆
沁源圍困戰
東進序曲
馬鳴風蕭蕭
新四軍

八百壯士
1937海空大血戰
長天烽火(大空戰)
傻兒軍長
大湖之戰
會戰雪峰山(講述正面戰場最後一戰)

中國遠征軍
鐵道游擊隊
呂梁英雄傳
我的鄂爾多斯
茶馬古道

梅花
和平的代價
他們為什麼死在中國

攻克太原
挺進中原
陳賡大將
華東野戰軍
喋血四平
塔山阻擊戰
風雨下鍾山
敵營十八年

烏龍山剿匪記
人心向背
英雄虎膽

江山
上海的早晨
非常公民
開國領袖毛澤東

亮劍
冰山上的來客
第二次握手

淚痕
血色浪漫
歷史的天空
南海風雲
凱旋在子夜

和平年代
潮起潮落
驚濤

公關小姐
忠誠
共和國往事

歸途如虹
紅十字方隊
突出重圍
DA師
沙場點兵
迅雷之旅
軍港之夜
波濤洶涌
長空鑄劍
垂直打擊
導彈旅長
石破天驚

神舟

綜合的《中華上下五千年》《東方小故事》

8. 介紹一下關於英國或者法國十七十八世紀軍隊作戰電影,最好是著名戰役,比如哥本哈根海戰,特拉法爾加戰役

獨立戰爭、拿破崙
請採納

閱讀全文

與關於三皇會戰的電影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歌曲那些最煽情的電影情節完整版 瀏覽:428
美國喜劇片國語電影下載 瀏覽:312
在哪裡可以看女友的媽媽電影 瀏覽:344
氣球電影講什麼意思 瀏覽:378
黑社會老大去復讀高中是什麼電影 瀏覽:103
刺激戰場電影位置在哪裡 瀏覽:585
老電影拂曉的槍聲 瀏覽:442
十大經典武俠動漫電影推薦 瀏覽:119
芬蘭青春校園愛情電影 瀏覽:802
怎麼剪輯電影片段掙錢 瀏覽:53
演員鞏俐的電影 瀏覽:475
電影追龍結局是什麼 瀏覽:492
微信電影票二維碼在哪裡找 瀏覽:529
如何在微視上查看是什麼電影 瀏覽:707
祝自己生日快樂電影台詞 瀏覽:639
無衣之地電影哪裡可以看 瀏覽:494
找個免費科幻電影 瀏覽:971
自私自利的電影人物 瀏覽:712
電影長城皇城取景地在哪裡 瀏覽:426
潘多拉之香港腳電影 瀏覽: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