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榆林拍過的電視有那些
戀了愛了:故事以陝北榆林為背景,講述陝北女青年沈美溪由於家庭貧寒,未能如期進入高等學府深造,在一家酒店打工,她的純潔善良,深深打動了祖籍榆林的海歸青年江濤。故事通過沈、江愛戀之情,展現了純潔、善良、仁厚、包容的陝北女子的人性品格,以及沈美溪在復雜的家庭社會背景下所遭受的無奈和尷尬,但最終實現有情人終成眷屬的良好願望,揭示了愛情和幸福的真諦。
B. 在榆林,有哪些民間藝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榆林,古稱「上郡」,起源於春秋時期,盛於明朝清代,明朝九邊名鎮「延綏鎮「(又被稱為榆林鎮)駐扎地,康熙帝賜「兩守孤城,千古忠義」刻碑,有「南塔北台中古都,六樓騎街天底下名」的美名,這般獨特城市建設,在大江南北實在是少見,這也是榆林變成我國歷史文化名鎮關鍵標示。目前為止,榆林市有國家非非遺文化象徵性新項目11個,國家非非遺文化象徵性傳承人12人(已經有4人去世),下邊就給大夥兒介紹一下榆林十一項國家級別非非遺文化象徵性新項目:陝北秧歌是流行於陝北高原的一種有著普遍集體性和象徵性的傳統舞蹈藝術流派,又被稱為「鬧紅火」「鬧秧歌」「鬧社火」「鬧陽歌」等。它主要是分散在陝北地區的榆林、延安市、綏德、米脂等地,在其中尤以綏德高蹺極具象徵性。 陝北秧歌是一種在城市廣場、場院、街道社區等場所演出的集體舞蹈方式,關鍵在春節假期和祭春日、祭秋日時表演。
白雲山上的白雲觀是西南地區較大的廟宇,位於陝西榆林市佳縣城南區5千米的層巒疊嶂當中。白雲山風景區道教音樂是白雲山道士主題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常相互配合白雲山風景區廟會圖片舉辦。 白雲山風景區道教音樂由經韻旋律、笙管歌曲和打擊樂器三部分構成。傳統樂器有吹奏樂器和敲擊樂器兩大類。陝北高原民間諺語,做為一種口頭文學,是陝北高原廣大群眾用簡單易記的英語口語將製造和社會發展工作經驗世代相傳的民俗至理名言,是生態環境創造的結論,是廣大群眾團體智慧的結晶。 陝北高原民間諺語,關鍵廣為流傳在米脂、綏德兩縣,輻射源在除米脂、綏德兩縣 之外的陝北高原23個縣(市、區)。陝北綏德石雕藝術有悠久的歷史,已經發掘出的500幾塊漢朝畫像磚及其迄今殘余儲存的唐代明清時期的石雕工藝品和摩崖石刻等,都足夠證實綏德石雕工藝品的博大精深。 綏德石雕工藝品品種繁多,主要用途各不相同,除民宅石雕工藝品、碑碣亭塔石牌坊石雕工藝品、各種裝飾設計石雕工藝品、石板畫等以外,極具象徵性的是石雕獅子
C. 榆林有哪些民風民俗
榆林民風民俗比較多:
D. 以陝北榆林為背景拍攝的電視劇或這電影有哪些
打榆林,好像是這們個名字,最近放的。
E. 關於寫榆林的電視劇有哪些
戀了愛了 故事以陝北榆林為背景,講述陝北女青 年沈美溪由於家庭貧寒,未能如期進入 高等學府深造,在一家酒店打工,她的純潔善良,深深打動了祖籍榆林的海歸青年江昊天。故事通過沈、江愛戀之情,展現了純潔、善良、仁厚、包容的陝北女子的人性品格,以及沈美溪在復雜的家庭社會背景下所遭受的無奈和尷尬,但最終實現「有情人終成眷屬」的良好願望,揭示了愛情和幸福的真諦。
F. 榆林的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夏商時,榆林市的部分地方(神木、府谷、佳縣等地)在雍翟族境內。
周代為雍州白翟的一部分。
戰國時為秦國上郡地。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始皇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上郡是其中一個。
三國時期,上郡、西河郡為匈奴占據,未設置郡縣。
東晉時期,匈奴王赫連勃勃在統萬城(今靖邊白城子)建立大夏國。
公元427年,北魏滅大夏,設立統萬鎮,太和十二年(公元488年)改設夏州。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仍設夏(治統萬)、長(治長澤,今靖邊境內)、綏(治龍泉、今綏德縣城)、銀(治儒林,今米脂境內)四州;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將綏州改稱上州,三年撤銷州制,設立朔方、雕陰二郡。
隋末唐初,為地方豪族梁師都占據, 自稱梁國,僭皇帝位。貞觀二年師都被滅,唐復設銀、綏、夏三州,均屬關內道管轄。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榆林東北部增設麟州(治所今神木楊城)。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撒州設上郡(今綏德)、銀州郡(今
黨岔)、朔方郡(今白城子)、新秦郡(今楊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撤郡,復設綏、夏、銀、麟四州。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宥州治所由內蒙鄂托克旗遷到今定邊境內。後唐庄宗李存勖以府谷縣升州(今之府谷)。
五代時期州縣設有夏州(領朔方、德靜、寧朔三縣,均在今靖邊境內)、銀州(領真鄉、開光、儒林三縣,在今米脂、佳縣境內)、麟州(領新秦、連谷、銀城,在今神木境內)、府州(今府谷)、綏州(領綏德、龍泉、延福、城平、大斌五縣,在今綏德、清澗、吳堡、子洲境內)。
北宋時,榆林市屬永興軍路(初名陝西路),綏州、宥州被西夏占據,未設郡縣,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收復,元符十年(公元1096年)後,得失無常。宋高宗南渡後,又淪為金有,屬鹿延路的一部分,設綏德州、晉寧軍(佳蘆砦),大定二十二年(公元1182年)撤軍設綏德州、晉寧州(二十四年改佳州)。元代綏德州、佳州屬延安路,綏德州領清澗、米脂二縣,佳州領神木、府谷二縣。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在長城一帶設置榆林衛,孝宗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九月設立東路神木道,領佳州、府谷、神木三州縣,中路榆林道領綏德、米脂、清澗、吳堡四州縣,西路靖邊道領保安(今志丹)、安定(今子長)、安塞三縣,包括榆林市的定、靖、橫三縣。
清雍正年間,設有榆林府和綏德直隸州兩個省轄行政區。辛亥革命後,1913年廢府州制度,設榆林道。後又廢道,各縣由省直轄。中央紅軍到達陝北,1937年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本市除榆陽區外,各縣先後解放,在原蘇維埃政權的基礎上建立人民政府,設置綏德、三邊兩個分區,分別管轄綏德、米脂、佳縣、橫山、清澗、吳堡和靖邊、定邊、安邊(後撤銷)。1944年1月10日從綏德、米脂、清澗、橫山及延屬分區的子長五個縣各劃出一部分成立子洲縣,屬綏德分區。當時,神木、府谷之東區設神府特區,歸晉綏邊區管轄。1949年6月1日榆林城和平解放,撤銷三邊分區,設榆林分區,管轄榆林、定邊、靖邊、橫山、神木、府谷六縣。1950年5月成立綏德、榆林兩個專區。1956年10月撤銷綏德專區,將所轄綏德、米脂、佳縣、吳堡、清澗、子洲六縣並入榆林專區,子長、延川並入延安分區。
1958年將十二縣並為榆林(橫山)、神木(府谷)、靖邊、定邊、綏德(吳堡、清澗、子洲)、米脂(佳縣)六縣。1961年所並各縣恢復原制。1968年將榆林專員公署改為榆林地區革命委員會,為一級政權機構。1979年改為榆林地區行政公署,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1988年9月2日,榆林縣改為縣級榆林市。2000年7月1日,榆林地區行政公署撤銷、設立地級榆林市,原縣級榆林市改為榆陽區。
2015年12月3日,國務院(國函[2015]209號)批復同意撤銷橫山縣,設立榆林市橫山區,以原橫山縣的行政區域為橫山區的行政區域,橫山區人民政府駐橫山街道北大街9號。
G. 榆林電影院近期電影2.14播放有一個地方只有你我知道
通天河熱鍵突然看見開戶
H. 榆林市內旅遊景點大全
榆林紅石峽,榆林毛烏素沙漠,香爐寺,統萬城遺址,明長城,楊家溝革命紀念館,愉快實際廣場,榆林白雲山,榆林姜氏庄園,榆林二郎山,榆林李自成行宮,榆林鎮北台遺址,榆林古城,榆林凌霄塔等等。
I. 榆林從古到今有哪些名人
榆林人傑地靈。歷史上先後涌現出大夏國建立者赫連勃勃、西夏王朝建立者李繼遷、北宋名將
楊繼業
(公元?--986年)北宋名將。父親叫做楊信,山西太原人,本名重貴,原為北漢軍官,北漢主劉崇賜其姓劉,名繼業。驍勇善戰,屢建奇功,官至建雄軍(今山西代縣)節度使。北宋滅北漢後,楊業隨其主劉繼元降宋,宋太宗命他復姓楊名業。因他熟悉邊事,仍任他為代州刺史,授右領軍衛大將軍,長駐代州(今山西代縣)抵抗遼兵。公元980年,遼兵入侵雁門關,楊業父子繞背夾擊,遼兵死傷慘重。公元986年,宋太宗趙光義趁遼國皇帝更換,三路出兵伐遼,楊業戰死疆場,卒年60歲左右。(楊家將)、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與岳飛齊名,女中豪傑梁紅玉是其夫人)、楊家父子祖孫,在北宋時為抵抗外族侵略保衛國土,血灑疆場。其事跡在當代即被人傳述,後經評話、戲曲、小說的渲染,逐漸形成豐富的楊家將傳說。
楊延昭,北宋名將楊業的兒子。相傳楊業有七子,他們是延玉、延朗、延浦、延環、延貴、延彬。楊業、延玉戰死,延朗等繼承父業,其中較有名的延朗(亦名延昭),即戲曲中的楊六郎。延朗死後,他的兒子文虎(亦名文廣)隨狄青南征,也是宋朝名將。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二次征遼,在遼大軍壓境地的情況下,楊業奉命掩護新收復的四州百姓遷入關內。在與遼軍激戰中,由於孤立無援,被困在陳家谷口。楊業身負重傷後仍奮力殺敵數百人,後因戰馬受重傷,無法前行被擒。受俘後,誓死不降,絕食而亡。其英勇事跡被傳為佳話,隨即遼代就有人在密雲古北口修建楊無敵廟,以祀奠楊業。北宋蘇頌《和仲巽過古北口楊無敵廟》詩雲:「漢家飛將領熊羆,死戰燕山護我師;威信仇方名不來,至今遺祠雁門關。」
李自成
李自成(1606年-1645年),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古代傑出的軍事家。原名鴻基。稱帝時以李繼遷為太祖。世居陝西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一說家中非常富裕),曾為銀川驛卒。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八年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 李自成
贊同,聲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十一年在潼關戰敗,僅率劉宗敏等十餘人,隱伏商雒叢山中(在豫陝邊區)。次年出山再起。 十三年又在巴西魚腹山(腹一作復)被困,以五十騎突圍,進入河南。其時中原災荒嚴重,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岩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散布「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農民戰爭中的主力軍。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同年,在 河南汝州(今臨汝)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佔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由於起義軍領袖犯了勝利時驕傲的錯誤,迫害吳三桂的家屬。逼反吳三桂,滿洲貴族入關,聯合進攻農民軍。他迎戰失利,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陝西抗擊。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宮山考察地形,李自成神秘消失,李自成余部降清後,又反清,繼續抗清斗爭。明末農民起義領袖「闖王」,
張獻忠(據說湖廣濟川就是因為其在四川殺人太多,但清史可信度有待考證)等領導的農民起義直接推翻了明王朝的統治。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農民起義推翻的封建王朝,被評為世界十五大農民起義之一,被毛澤東評為「陝北人驕傲」。1900年8月,本市三邊(定邊、安邊、靖邊)爆發了義和團反天主教的斗爭,一直延續到1946年三邊解放,是中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起義教案。還有中四大美女之一的貂禪,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建築師宇文愷(主持修建了隋唐兩朝時期的西都長安,東都洛陽)。民主革命時期,更是涌現出李子洲(中共第一個分支機構的創建者,建國前就以其名命名了一個縣)、杜斌丞(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李鼎銘(建國前任陝甘寧邊區政府副主席)、張季鸞、劉瀾濤、馬文瑞、張達志、王兆相、閆揆要、安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