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電影名:國外科幻片,主角是4-5個具有超能力的學生(好像是學校)
英文名: Zoom
中文名: 超人集中營
《超人集中營》講的是四個孩子因為擁有超常能力而與其他人格格不入,在昔日的超級英雄傑克(又名Zoom隊長)的幫助下,他們學會了如何應用自己的特別技能,並成為拯救即將毀滅世界的英雄。
四個孩子獨特的超能力讓他們和其他同齡孩子產生距離,他們有著共同的心願--像普通人一樣生活。想教會他們如何控制自己的超能力,並擔負起拯救世界的責任,這就需要有人去說服曾被稱為Zoom隊長的傑克出山。
多年以前,以Zoom為首的Zenith隊和他們的宿敵Concussion發生了一場浩大的戰爭。Zoom雖然最終消滅了Concussion,但此前他的下屬已經全部喪生在Concussion的音波沖擊下。塵埃落定後,Zoom在戰斗中喪失了所有的力量,對軍方不再有用,他從此變成了簡單的傑克。時至今日,Larraby將軍和Grant博士聯手調查威脅人類生活的警告信號後,希望重組Zenith隊……
❷ 請問大家誰看過這樣一部科幻片
我看過,很早的片子了,最經典的台詞是:「天那,好多的星星.」故事講的好象是一隊宇航員去木星那調查失事的飛船,那艘失事的飛船很大,影片最後我記的好象是木星內部還是什麼要爆炸了,好象變成一塊塊黑色石塊,黑色的石塊是長方體,特別光滑,原失事的飛船的船員好象幽靈一樣警告他們快走,然後黑色石塊以幾何速度增長,最後成了太陽。
中文名稱:2010:超時空出擊
英文名稱:2010: The Year We Make Contact
【導 演】Peter Hyams
【主 演】Roy Scheider .... Heywood Floyd
John Lithgow .... Walter Curnow
Helen Mirren .... Tanya Kirbuk
【內容簡介】
本片是《2001:太空漫遊》的姐妹片。 2001年,大衛·鮑曼在土星受到神奇的異化。現在,在2010年,費洛伊德博士率領另一支探險隊前往木星,他和隊友們的任務是重新啟動具有人類思維能力的電腦「哈爾——9000」,找出當年大衛·鮑曼和飛船遭遇的真相。迎接他們的,將是同樣令人窒息的震驚……
《2010超時空出擊》2010:the year we make contact:美1984年彼得海姆斯執導的科幻片,是《2001年太空漫遊》的姐妹片,獲85年奧斯卡最佳音響、最佳視覺效果等5項提名。
❸ 推薦經典科幻電影
科幻電影從誕生那一天起就以新奇大膽的創意,絢麗奪目的視覺效果,人類對未來或未知的孜孜探索精神,深受影迷喜愛。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幾部部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科幻電影
一、盜夢空間
一部關於夢境的「燒腦電影」,一部開啟你想像力的電影,你會驚嘆於大神諾蘭的奇思妙想,然後不由自主的感嘆:原來電影還可以這樣拍啊!
❹ 一部外國科幻電影裡面有一種外星生物叫迅獵獸
人便會在你最想忘記的時候出現在你的心裡,會在你最難過最失落的時候出現在你的心裡,可是你卻想了又想卻無法確定是否要告訴他你現在的感受,你現在的苦惱,因為你在乎他的感受,在乎他的想法.可是有時候越是在乎就越容易失去,越容易讓自己受傷.難道這就是愛嗎?這種愛是很痛苦的,就像我一樣,愛情也不要像手裡的泥土越抓緊,就容易流下來,最後剩下的只是少之又少的塵埃.如果愛也這樣,越是愛,越容易失去,那麼我們是否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心靈的
❺ 求科幻災難電影
《卡桑德拉大橋 》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gK0M7iTltmS_O6VbmLbr-w
卡桑德拉大橋的劇情簡介······
《卡桑德拉大橋》是一部英國,義大利和西德聯合拍攝的影片,該片的拍攝手法與內容成為此後災難片的經典模式。
恐怖分子闖進了日內瓦的國際衛生組織總部,欲實施恐怖襲擊,受到了保安人員的阻擊。追捕過程中,警員不小心將實驗品鼠疫細菌打碎濺到罪犯身上。一名歹徒當場感染腐爛而死,另一名竄到一列開往斯特哥爾摩的火車上。病毒感染非常快,整個火車上許多人都給傳染上了這種細菌,國際警局為這種鼠疫細菌不傳染給其他人,對火車進行控制,不許在任何車站停留,並要將其開到卡桑德拉大橋給毀掉。女作家珍妮弗(索菲婭·羅蘭SophiaLoren飾)和丈夫張伯倫醫生(理查德·哈里斯RichardHarris飾)也被捲入。醫生通過實驗方法使許多人解除細菌,卻不被上級相信,只有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解決,列車上的人們與防化部隊發生沖突,人們紛紛拿起武器。眾人的命運跟隨火車一起駛向未知...
❻ 大家認為哪些科幻電影令人驚嘆
我覺得令人驚嘆的科幻電影有很多,印象深的有兩部。
它講述了人類首次載人火星探測計劃突然遭遇神秘的事故,一支救援隊出發前去救援、調查事故;當他們歷經艱險到達火星後,發現造成事故的原因是遠古火星人留下的遺跡;他們解開了火星人遺跡的秘密,進入遺跡內部,發現火星人原來是地球生命的始祖;最後,一位航天員乘坐火星人的飛船飛往了遙遠的星系,其餘的航天員返回了地球。本片除了令人震撼的真實感外,影片還著力刻畫宇航員的生活。
❼ 求一部科幻電影的名字,好像是《20**》,關於木衛三的,還有一個飛船電腦
是《2010太空漫遊記》2001的續集,上海譯文剛出過全套的書克拉克寫的一共4本2001,2010,2061,3001.
片名:2010太空漫遊
譯 名 2010:威震太陽神
◎片 名 2010
◎年 代 1984
◎國 家 美國
◎類 別 科幻/驚秫/動作/神秘
◎語 言 英語
◎字 幕 中文字幕
◎文件格式 HDRIP-RMVB
◎視頻尺寸 752 X 320
◎文件大小 2CD
◎片 長 116 Min
◎導 演 彼得·海姆斯 Peter Hyams
◎主 演 坎迪絲·伯根 Candice Bergen .... SAL 9000 (voice)
海倫·米倫 Helen Mirren .... Tanya Kirbuk
羅伯·巴拉班 Bob Balaban .... Dr. R. Chandra, HAL's Inventor
Keir Dullea .... Dave Bowman
約翰·利特高 John Lithgow .... Dr. Walter Curnow
羅伊·謝德 Roy Scheider .... Heywood Floyd
瑪多林·史密斯·奧斯巴內 Madolyn Smith-Osborne .... Caroline Floyd
Arthur C. Clarke .... Man on Park Bench (uncredited)
Elya Baskin .... Maxim Brajlovsky
Larry Carroll .... Anchorman on TV
Cheryl Carter .... Nurse
Mary Jo Deschanel .... Betty Fernandez, Bowman's Wife
Dana Elcar .... Dimitri Moisevitch
Taliesin Jaffe .... Christopher Floyd
Saveli Kramarov .... Dr. Vladimir Rudenko
◎簡 介
2001年,大衛·鮑曼在土星受到神奇的異化。現在,在2010年,費洛伊德博士率領另一支控險隊前往士星,他和隊友們的任務是重新啟動具有人類思維的電腦「哈爾—9000」,找出當年大衛鮑曼和飛船遭遇的真相。迎接他們的將是同樣令人窒息的震驚……
影片評價
如果願意,可以把本片當作是《2001:太空漫遊》的姐妹片,因為它是「太空漫遊」系列科幻作家克拉克的第二部作品,接著還有「2061」和「3001」兩部小說面試。而此「2010」在1984年,由彼得海姆斯執導,雖不可能和大師庫布力克的「2001」相提並論,但也獲85年奧斯卡最佳音響、最佳視覺效果等5項提名。 在此找到了台灣科幻文學學者葉李華的「從二○○一到三○○一:克拉克的千年敘事詩」,截取該文部分,順帶介紹克拉克這位作家。
作家生平:
亞瑟.克拉克 (Arthur Charles Clarke) 於一九五○年代崛起英語科普科幻文壇,引領風騷長達半世紀,與艾西莫夫 (Isaac Asimov, 1920-1992) 及海萊因 (Robert Heinlein, 1907-1988) 鼎足而立,如今是廿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中唯一健在者。
這位大師的前半生相當平凡:一九一七年生於英格蘭的索美塞特(Somerset);中學畢業後來到倫敦,在政府機構當公務員,公餘時間活躍於科幻迷的圈子;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自一九四一年起在英國皇家空軍擔任雷達教官;一九四六年退伍後,才進入倫敦的國王學院,兩年後以優異成績畢業,取得學士學位。
克拉克自小即對尖端科學極感興趣,天文學及太空科學尤其是他的最愛,這奠定了他日後寫作科普與科幻的基礎。一九五○年,他出版了科普處女作《行星際飛行》(Interplanetary ***ht),次年又出版《太空探索》(The Exploration of Space),這兩本書使他成為提倡太空旅行的權威。後來他又寫了很多這方面的科普書籍及文章,對宣傳太空旅行簡直不遺餘力。
由於克拉克博學多聞,並且對科學與技術的互動十分了解,因此長久以來,他對許多政府的科學決策都很有影響力。例如早在一九四五年,他就在<地球外的轉播>這篇論文中倡導同步通訊衛星,而成為這個科技領域的先知(這篇歷史性的論文發表於《無線電世界》)。除了寫作之外,他還製作電視科普節目,對於西方世界的科學普及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因而獲得聯合國及許多國家頒發的學術獎項。
而身為一位科幻作家,克拉克亦享有極高的聲譽。他曾獲得三次雨果獎 (Hugo Award) 與三次星雲獎 (Nebula Award),兩者皆是科幻文壇的最高榮譽。包括一九八六年,以終身成就所榮獲的星雲科幻大師獎。
雖然很早就開始習作科幻,但克拉克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正式發表科幻短篇。一九五一年,他的第一本長篇科幻《太空前奏》(Prelude to Space) 問世,同年又出版第二本長篇科幻《火星之沙》(The Sands of Mars)。值得一提的是,克拉克早期的科幻小說無論長篇或短篇,大都是以太空探險為主題。
從一九五六年起,克拉克定居斯里蘭卡。熱愛海洋的他認為這個島國是人間天堂,他嚮往海底的奇妙世界,對潛水活動尤其著迷。一九五七年出版的長篇科幻《深海牧場》(The Deep Range),便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移居斯里蘭卡之後,他還花了不少時間研究東方哲學。此後在他的科幻作品中,除了太空這個主題,海洋與東方文化也開始扮演重要角色。
相當耐人尋味的是,雖然克拉克是一位博古通今的科普科幻作家,又是一位硬科幻小說的基本教義派,篤信科技與人性都具有無窮的潛力,可是在他的作品中,卻仍然不時出現「神」的形象與意象。重要的例子包括《童年末日》(Childhood's End)一書中的外星主宰,以及本文主題「太空漫遊系列」中的神秘石板。
就科幻小說的文學面而言,克拉克受古典科幻宗師威爾斯 (H.G. Wells, 1866-1946) 的影響最深,因此在文字上較注重文學性,總是以優美的文筆娓娓道來。另一方面,由於本身的學術背景,他對科技細節的描寫也是精確無比,給人一種身歷其境的真實感。至於故事性與戲劇張力,反而不是他強調的重點。換句話說,克拉克是以散文詩的語體來撰寫科幻小說,且執著於哲理上的探討與科學上的考證,因此讀者必須細細咀嚼,才能品嘗出其中特有的濃郁香醇。
一九六四至六八年,克拉克與名導演庫伯力克 (Stanley Kubrick, 1928-1999) 合作,拍攝了一部舉世聞名的科幻經典之作《二○○一:太空漫遊》。這部電影改編自克拉克於一九四八年撰寫、一九五一年發表的科幻短篇<崗哨>(Sentinel,故事敘述月球山峰上發現數百萬年前外星人留下的神秘建築),劇本由克拉克與庫伯力克聯合執筆。在電影殺青時,克拉克也寫出了同名的長篇小說。許多年後,克拉克陸續為這本書寫了三本續集,分別是《二○一○:太空漫遊》(一九八二年出版)、《二○六一:太空漫遊》(一九八七年出版)、《三○○一:太空漫遊》(一九九七年出版)。如今在全球科幻迷心目中,此一「太空漫遊系列」已經成了克拉克的代名詞。
從《二○○一》到《三○○一》,克拉克用抒情的筆調、精準的文字,寫出自成一格的科幻敘事長詩。如果身為讀者的您對這個系列並不熟悉,下列簡介足以提供充分的前情提要,能讓您以最短時間跨越千年時光,直接探索三○○一年的神秘星空。
本片涉及作品介紹:《二○一○:太空漫遊》(2010: Odyssey Two)
二○○一年的「木星任務」失敗之後,美國積極趕造「發現二號」,用以尋找仍在環繞木星的「發現號」。然而在「發現二號」完工前,無人操縱的「發現號」就有墜落木星的危險。
幸好俄國及時建好一艘「里歐諾夫號」,並善意地提出合作計畫,邀請美國共同遠征,一來取回「發現號」上的電腦資料,二來探索木星上空那塊巨大的黑色石板。促成這次合作的美方代表,正是《二○○一》主角之一的佛洛依德博士。
於是美國派出三位代表,連同俄國的七名宇航員,組成一支十人太空遠征軍。三位美方代表包括佛洛依德本人,以及哈兒的設計者——印度裔的強德拉博士。
經過兩年漫長的太空旅程,他們在來到木星的前夕,竟然發現有另一艘太空船後來居上。這艘命名為「錢學森號」的太空船由中國政府秘密建造,目標也是「發現號」上的資料。「錢學森號」之所以速度驚人,是因為並未攜帶返航的燃料。來到木星附近後,它並未直接與「發現號」會合,而是先降落到木衛二這個冰封的世界,以便汲取熱核反應爐所需的燃料——純水。
眼看中國太空人要成功之際,降落木衛二上的「錢學森號」忽然傳來緊急呼叫。這緊急訊號由一位張教授發出,呼叫的對象是「里歐諾夫號」上的佛洛依德博士,因為他們兩人曾有一面之緣。張教授以流利的英語,反覆強調木衛二上存在生命;他說那個生物長得像一棵巨大的榕樹,被「錢學森號」的燈光引出水面,進而爬上那艘太空船。但它帶上來的冰雪卻壓垮了「錢學森號」,如今張教授成了唯一的生還者。可是「里歐諾夫號」上的成員愛莫能助,「錢學森號」最後終於全軍覆沒。
又經歷了千辛萬苦,「里歐諾夫號」總算與「發現號」接合。強德拉博士開始忙著修理哈兒,佛洛依德等人則在近距離研究那塊「老大哥」黑石板。雖然來自美俄兩國,但成員相處得十分融洽,彼此的合作也極有默契。
就在這個時候,忽然有一顆「流星」從木星射向地球。其實那並非什麼流星,而是自「老大哥」石板中蘇醒、變成一種無形生命的鮑曼。他飛到地球上空,首先將半空中一顆氫彈引爆,消弭了一場人間浩劫。接著,他又造訪了自己的女友與卧病的母親。
這個「鮑曼」在回到木星附近後,又藉著哈兒的顯示幕,警告佛洛依德「必須在十五天內離去」。而為了取信,他甚至利用塵埃塑造出自己的「原形」,證明自己已經是個超級生命體。
不過「里歐諾夫號」剩餘的燃料有限,二十六天後才有適當的發射時機。但是基於上述的警告,他們想出了另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里歐諾夫號」與「發現號」綁在一起,先用「發現號」當推進裝置,在半途將「發現號」拋棄後再正式點火。只是這樣一來,就無法帶哈兒回地球去。
在准備過程中,附近星空那塊黑石板突然消失無蹤!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堅定了船長的決心,於是「里歐諾夫號」立刻啟程。與此同時,木星上竟然出現一塊大黑斑,而且還在不斷擴大。原來那是上百萬個不斷自我復制的石板,正在吞噬木星上的氫元素。
在「發現號」燃料用罄遭到拋棄後,「鮑曼」來到這艘太空船,利用哈兒發出一次又一次的訊息:「這些世界都是你們的,只有木衛二例外,別試圖在那裡登陸。」
不久木星整個被黑斑包圍,接著發生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爆炸,距離木星不遠的「發現號」也因為這次爆炸而粉身碎骨。不料「鮑曼」發覺哈兒仍在自己身邊,原來哈兒也轉變成類似的超級生命。
從此天空中多了一顆太陽,它就是木星爆炸後的產物;木衛二也不再是冰封的世界,而有希望發展出更復雜的生命。至於這顆新太陽的名字,大家最後的決定是「魔星」(Lucifer,亦正亦邪的光明使)。
這本小說也曾拍成電影 (2010:The Year We Make Contact, 1984出品),中文片名是「威震太陽神」。雖然也是一部十分精採的科幻片,但由於不是庫伯力克執導,並未跳脫好萊塢的科幻窠臼,因此在藝術價值與知名度上略遜一籌。
❽ 找部科幻電影 只記得最後好像出現了兩個太陽
科幻電影《星際傳奇》,主演范。迪塞爾
因為降落在外星球,那個星球有兩個太陽
新版《鐵血戰士》
記得影片里好像出現過兩個太陽,因為也是在外星球
不過記不太清了
❾ 請問大家一部CCTV6以前播出的太空科幻電影
2010太空漫遊,2001太空漫遊的續集。
英文名: 2010
中文名: 2010漫遊太空 | 2010超時空出擊 | 2010威震太陽神
導 演: ( 彼得·海姆斯 Peter Hyams )
主 演: (羅伊·謝德 Roy Scheider) (約翰·利特高 John Lithgow) (海倫·米倫 Helen Mirren) (羅伯·巴拉班 Bob Balaban) (克爾·杜利 Keir Dullea) ( Douglas Rain)
上 映: 1984年12月07日
二○○一年的「木星任務」失敗之後,美國積極趕造「發現二號」,用以尋找仍在環繞木星的「發現號」。然而在「發現二號」完工前,無人操縱的「發現號」就有墜落木星的危險。
幸好俄國及時建好一艘「里歐諾夫號」,並善意地提出合作計畫,邀請美國共同遠征,一來取回「發現號」上的電腦資料,二來探索木星上空那塊巨大的黑色石板。促成這次合作的美方代表,正是《二○○一》主角之一的佛洛依德博士。
於是美國派出三位代表,連同俄國的七名宇航員,組成一支十人太空遠征軍。三位美方代表包括佛洛依德本人,以及哈兒的設計者——印度裔的強德拉博士。
經過兩年漫長的太空旅程,他們在來到木星的前夕,竟然發現有另一艘太空船後來居上。這艘命名為「錢學森號」的太空船由中國政府秘密建造,目標也是「發現號」上的資料。「錢學森號」之所以速度驚人,是因為並未攜帶返航的燃料。來到木星附近後,它並未直接與「發現號」會合,而是先降落到木衛二這個冰封的世界,以便汲取熱核反應爐所需的燃料——純水。
眼看中國太空人要成功之際,降落木衛二上的「錢學森號」忽然傳來緊急呼叫。這緊急訊號由一位張教授發出,呼叫的對象是「里歐諾夫號」上的佛洛依德博士,因為他們兩人曾有一面之緣。張教授以流利的英語,反覆強調木衛二上存在生命;他說那個生物長得像一棵巨大的榕樹,被「錢學森號」的燈光引出水面,進而爬上那艘太空船。但它帶上來的冰雪卻壓垮了「錢學森號」,如今張教授成了唯一的生還者。可是「里歐諾夫號」上的成員愛莫能助,「錢學森號」最後終於全軍覆沒。
又經歷了千辛萬苦,「里歐諾夫號」總算與「發現號」接合。強德拉博士開始忙著修理哈兒,佛洛依德等人則在近距離研究那塊「老大哥」黑石板。雖然來自美俄兩國,但成員相處得十分融洽,彼此的合作也極有默契。
就在這個時候,忽然有一顆「流星」從木星射向地球。其實那並非什麼流星,而是自「老大哥」石板中蘇醒、變成一種無形生命的鮑曼。他飛到地球上空,首先將半空中一顆氫彈引爆,消弭了一場人間浩劫。接著,他又造訪了自己的女友與卧病的母親。
這個「鮑曼」在回到木星附近後,又藉著哈兒的顯示幕,警告佛洛依德「必須在十五天內離去」。而為了取信,他甚至利用塵埃塑造出自己的「原形」,證明自己已經是個超級生命體。
不過「里歐諾夫號」剩餘的燃料有限,二十六天後才有適當的發射時機。但是基於上述的警告,他們想出了另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里歐諾夫號」與「發現號」綁在一起,先用「發現號」當推進裝置,在半途將「發現號」拋棄後再正式點火。只是這樣一來,就無法帶哈兒回地球去。
在准備過程中,附近星空那塊黑石板突然消失無蹤!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堅定了船長的決心,於是「里歐諾夫號」立刻啟程。與此同時,木星上竟然出現一塊大黑斑,而且還在不斷擴大。原來那是上百萬個不斷自我復制的石板,正在吞噬木星上的氫元素。
在「發現號」燃料用罄遭到拋棄後,「鮑曼」來到這艘太空船,利用哈兒發出一次又一次的訊息:「這些世界都是你們的,只有木衛二例外,別試圖在那裡登陸。」
不久木星整個被黑斑包圍,接著發生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爆炸,距離木星不遠的「發現號」也因為這次爆炸而粉身碎骨。不料「鮑曼」發覺哈兒仍在自己身邊,原來哈兒也轉變成類似的超級生命。
從此天空中多了一顆太陽,它就是木星爆炸後的產物;木衛二也不再是冰封的世界,而有希望發展出更復雜的生命。至於這顆新太陽的名字,大家最後的決定是「魔星」(Lucifer,亦正亦邪的光明使)。
這部電影雖然也是一部十分精彩的科幻片,但由於不是庫伯里克執導,並未跳脫好萊塢的科幻窠臼,因此在藝術價值與知名度上略遜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