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熱門電影 > 外國電影里的老四

外國電影里的老四

發布時間:2022-08-12 06:16:55

㈠ 電影《金錢帝國》中飾演老四的演員叫什麼名字

徐子珊
【個人檔案】中文名:徐子珊
英文名: Tsui Kate Tsz Shan
昵稱/花名: 小K
生日:1979年6月19日
職業: 演員
語言:粵語、國語、英語、日語、西班牙語
學歷: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本科畢業
專業:主修日語,副修西班牙語、市場營銷
籍貫: 廣東博羅
身高: 165cm
體重: 47kg
三圍: 32" - 23" - 33 3/4"
星座: 雙子座
生肖: 羊
嗜好: 戲劇、爵士及薩爾斯舞、學習語言、滑雪板、攀石
志向: 成為成功表演藝術工作者
專長/強項: 與人溝通、語言、跳舞、舞台表演
難忘經歷: 去美國及日本讀書
童年夢想: 成為出色舞蹈家
未來發展大計: 成為成功表演藝術工作者
最喜愛的運動: 游泳、騎馬\跳舞
最愛欣賞的奧運項目: 韻律泳 (原因) 有美感, 充份表現團體精神
最喜愛的運動員: 李麗珊 (原因) 象徵著香港擁有創造奇跡的能力
最喜愛或討厭的食物: (喜愛) Pasta、Tapas、麵包、藍莓、手打烏冬 (討厭) 牛肉、羊肉
最想旅遊的地方: 芬蘭 (原因) 其文化、語言、地理、氣候, 均是我未有經歷過的
最喜愛的電影及電視劇: (電影) Dance With Me (電視劇) 射鵰英雄傳
最喜愛的顏色: 藍色、白色
最喜愛的偶像: 田北辰 (原因) 有能力兼顧事業與家庭, 作為上市集團的領導者, 更有一份承擔責任的勇氣
最喜愛的香港小姐: 張瑪莉 (原因) 利用多方面才能為社會服務
最滿意的身體部位: 頭發 (原因) 烏黑
最希望改善的身體部位: 腿 (原因) 線條較粗
備戰方法: 充足睡眠
如果當選香港小姐, 第一樣想做的東西: 擁抱及多謝父母

㈡ 電影危情營救中老四扮演者

石兆琪(中國內地演員)

石兆琪,中國演員,1958年6月生於北京。
1986年,出演首部作品《凱旋在子夜》,憑藉此劇獲得第五屆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1] 。1991年,拍攝了張西河執導的諜戰劇《拂曉槍聲》[2] 。2003年,主演了根據電影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我的兄弟姐妹》[3] 。2005年,主演了都市家庭親情劇《男人養家》[4] 。2007年,主演張夷非執導的警匪劇《對峙》[5] 。2009年,主演煤礦安全題材故事片《命比天大》[6] 。2011年,主演中國首部硬漢動作電影《危情營救》[7] 。2013年,拍攝吳京自導自演的動作戰爭電影《戰狼》[8] 。2014年,拍攝國內首部正面反映武警反恐特戰隊《神鷹反恐特戰隊》[9] 。

㈢ 電影Divergent里Four不是Divergent嗎那又如何抵抗血清的謝謝!

Four(以下簡稱老四)不是分歧者,這在分歧者系列第三部《忠誠者》中會有描寫。老四的基因中含有抵抗血清的物質,但他沒有分歧者的基因更純凈,他不含有分歧者的基因,所以老四雖然不是分歧者,但也可以抵抗血清。

㈣ 有個外國片子主要男老四。女碧是什麼電影。 講什麼派來著

我前幾天在電影院看過,叫分歧者

㈤ 分歧者老四扮演者

提奧·詹姆斯(Theo James),1984年12月16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演員。
2010年出演電影處女作《遭遇陌生人》,在劇中飾演Ray 。同年在《唐頓庄園》中客串。2011年主演了英國連續劇《鬼影喧囂》 。2012年在凱特·貝金賽爾主演的電影《黑夜傳說4》中飾演吸血鬼頭領的兒子 。2013年主演CBS電視網警匪劇《警界金童》。2014年在改編自維羅妮卡·羅斯創作的三部曲小說的《分歧者》中飾演男主角Four 。同年提名青少年好萊塢獎最受歡迎的男演員獎 。

㈥ 求一部描寫美國黑幫電影大背景是美國禁酒時代,就記得老四最後 做警察了,老大走私酒,有一個兄弟被打死了

是《紐約黑幫》吧。

簡介
好萊塢一直流傳著馬丁·斯科西斯(Martin Scorsese)執導的這部影片,在拍攝和製作過程中困難不斷、麻煩連連,但是這部影片絕對值得我們一等。馬丁-斯科塞斯從未在好萊塢拍攝過真正引起轟動的大片,這部影片肯定是他迄今為止最有實力叫板好萊塢的力作。本片的演出陣容強大,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
《紐約黑幫》劇照
DiCaprio)、卡梅倫-迪亞茲(Cameron Diaz)和丹尼爾-戴-劉易斯(Daniel Day-Lewis)擔綱主演,故事發生在19世紀中葉,講述了今天的黑手黨是如何慢慢成長壯大起來。
1840年至1863年的紐約,一位名叫阿姆斯特丹-瓦龍(Amsterdam Vallon,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的年輕人慾向他的殺父仇人"屠夫"比爾-普爾(Bill「The Butcher」Poole,丹尼爾-戴-劉易斯飾)復仇。雖然阿姆斯特丹-瓦龍得到了女賊珍妮-埃弗迪恩(Jenny Everdeane,卡梅倫-迪亞茲飾)的幫助,但這個使命可比他想像中的要危險得多,因為他的父親是在勢力強大的曼哈頓(Manhattan)黑幫火拚過程中被謀殺的。在坦馬尼-霍爾(Tammany Hall)時代卑鄙警察和腐敗政客中,比爾-普爾是19世紀60年代初曼哈頓下城區(哈德遜大街以南)犯罪最集中地區的流氓政官。

㈦ 有部電影裡面有個人叫高老四的人是什麼電影

電影名為《江湖龍虎鬥》,其中高老四為一幫派大哥,由謝賢飾演。

《江湖龍虎鬥》是張同祖執導,周潤發、鄧光榮、夏文汐、甄妮等主演的動作片。

該片於1987年7月30日在香港上映。影片講述了黑手黨內的兩大頭目爭權奪利,以及陳偉倫和張浩天兩個異姓兄弟之間相依為命,共同奮斗的故事。

(7)外國電影里的老四擴展閱讀:

《江湖龍虎鬥》除了那句「警民合作」之外,最震撼的就是周潤發在完全離開了那個世界後為了兄弟,毫不遲疑地回去,他深愛的妻子問他:能不去嗎?他邪邪一笑:我會回來的。但我們看著他竭力不發抖的背影可以百分百的確定:胡不歸,乃不歸。

但只要有這么個兄弟,百分百的男人都只有回去,否則以後的日日夜夜,他休想能確認自己還是個男人。本片可以說是英雄主義影片中質量頗高的一部。本片的編劇正是當今享譽全球的王家衛,這也讓本片在情節描述上增添了幾分文藝片的色彩。

㈧ 電影里有個叫托比亞斯的叫什麼名字

電影里有個叫托比亞斯的電影名叫《分歧者:異類覺醒》。

托比亞斯在《分歧者:異類覺醒》中飾演老四。22歲的托比亞斯出身無私派家庭,父親Marcus是一個道貌岸然、兇狠狡詐無私派領導人。為了表達對父親的反抗,毅然選擇了無畏派。

他擁有分歧者標志,但實際上不是分歧者。被稱作「四」是因為他僅有四個恐懼——創造了無畏派的記錄。被翠絲訓練中堅韌無私的行為吸引,發現特麗絲的分歧者身份後決定保護她。

(8)外國電影里的老四擴展閱讀

《分歧者:異類覺醒》的創作背景

影片根據美國小說家維羅尼卡·露絲的同名小說改編。該系列一共有三部,前兩部都榮登《紐約時報》的銷售榜首。

在2011年3月,頂峰娛樂從道格拉斯·威克和露西·費舍爾的紅色貨車娛樂公司買到《分歧者》的拍攝權。很快,曾執導過《魔術師》和《永無止境》的尼爾·博格就被確認為該片的導演。

小說改編的棘手對創作劇本的伊萬·多爾蒂來說,主要在於書中有許多宏大的想法,要想在短短兩個小時中把它們都呈現有很大難度。

㈨ 有個電影叫什麼街少年殺人案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中文片名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英文片名
A Brighter Summer Day
影片類型
愛情 / 劇情
片長
237 min / Germany:185 min (Berlin Film Festival) / Japan:188 min
國家/地區
香港、台灣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滬語 台語
色彩
彩色
級別
Sweden:11(未分級)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楊德昌 Edward Yang
編劇
賴銘堂 Lai Mingtang
楊德昌 Edward Yang
楊順清 Alex Yang
閻鴻亞(鴻鴻) Hung Hung
演員
張震 Zhen Zhang .....小四兒(張震) Xiao Si'r (Zhang Zhen) (as Zhen Zhang)
張國柱 Guozhu Zhang .....父親 Father
楊靜怡 Lisa Yang .....小明 Ming (Liu Zhiming)
金燕玲 Elaine Jin .....母親(金老師) Mother
王琄 Wang Juan .....大姐 Eldest Sister
張翰 Zhang Han .....老二 Elder Brother
姜秀瓊 Jiang Xiuqiong .....二姐(張瓊) Middle Sister
賴梵耘 Lai Fanyun .....小妹 Youngest Sister
楊順清 Alex Yang .....山東 Shandong
倪淑君 Suk Kwan Ni .....小神經 Crazy (Shenjing)
馮國強 Guoqiang Feng .....Piggy
徐明 Ming Xu .....Wang
陳湘琪 Xiangqi Chen .....Little Doctor's fiancé (as Xiangqi Chen)
吳庄 Zhuang Wu .....Officer
王啟贊 Wong Chi Zan .....小貓王(王茂) Cat (Wang Mao) (as Wang Qizan)
柯宇綸 Yue-Lin Ko .....飛機 Airplane (Ji Fei) (as Ke Yulun)
譚志剛 Tan Zhigang .....小馬 Ma
張明新 Zhang Mingxin .....三角褲 Underpants (Mingxin)
林鴻銘
製作人
詹宏志 Zhan Hong .....executive procer
Yu Weiyan Yang .....procer (as Yu Weiyan)
剪輯
陳博文
攝影 Cinematography:
Huigong Li
Longyu Zhang
[編輯本段]製作發行
出品
楊德昌電影有限公司
洗印格式
35 mm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製作公司
ICA
Jane Balfour Films Limited [英國]
Yang & His Gang Filmmakers
發行公司
Cine Qua Non Films [日本] ..... (Japan)
上映日期
台灣
1991年7月27日
加拿大
Canada
1991年9月9日 ..... (Toronto Film Festival)
德國
Germany
1992年2月20日 .....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法國
France
1992年4月22日
瑞典
Sweden
1992年12月25日
英國
UK
1993年3月12日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影片以60年代初台北的真實事件為背景。60年代初的台灣好像一切都是灰的,渾濁的空氣里也流動著灰暗的味道,失落和絕望的情緒籠罩在城市上空。來自四面八方的外省人操著他們各自濃重的口音,山東話,上海話,蘇北話,四川話……在這個城市奔波忙碌著。隨軍逃到台灣的家眷們形成了一個個被人們稱為「眷村」的小村落,在這樣一個城市裡,小四、小明、小馬、老二、小貓王、飛機、滑頭、小虎、小翠……他們成長著,並且拉幫結派地出來混,「小公園幫」和「217眷村幫」逐漸成了勢不兩立的對頭。
在台北,建國中學夜間部的男生小四是個置身學校幫派對立之外的好學生,父親是奉公守法的公務員,母親在小學代課,1949年從大陸遷來台北。家裡共有5個孩子,大姐為了幫父母承擔家庭重擔,放棄出國的願望;二哥和小四一樣,沉默寡言;三姐是個虔誠的基督徒,謙卑忍耐;張震是家裡的老四,所以被叫做小四;家裡最小的小妹是個發育迅速的小女孩。
小四與家世不幸的女孩小明十分投緣,暗生情愫,「小公園幫」的老大哈尼也傾心於小明。小明父親早逝,母親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她身上,她過早地成熟,同時周旋於幾個男生之間。數學考試,因滑頭抄襲,小四被記大過。哈尼回台北,要小四好好照看小明。
由於幫派之間的紛爭,哈尼一個人去對抗「眷村幫」,結果被對方的老大山東推到了火車輪下。小四參與了圍剿「眷村幫」替哈尼復仇的行動,山東被殺。
小四父親涉嫌政治被迫寫交待材料並被解聘,受到迫害,近乎神經質;母親受牽連被免掉了教職。小四因為沖撞校方被勒令退學,轉學日間部。
小明的母親到馬司令家幫佣,馬司令的兒子小馬是小四的朋友,是一個早熟但夠義氣的少年,小明因母親的原因住在他家。
家庭和學校所發生的事件讓小四難以承受,他覺得小明變了,而小明與小馬的交往又使小四陷入友情和愛情的矛盾中,他與小馬吵翻。在牯嶺街的舊書市上,小四看見了小明,再次向她表明心跡,而小明卻斷然拒絕了。失去控制的小四接連向小明捅了7刀,小明當場死去。小四被拘捕,初審被判死刑,由於此是國民政府遷台後第一宗少年殺人案,各界紛爭後,高等法院更審為15年徒刑。
小貓王錄了他唱的英文歌《陽光燦爛的夏日》送給小四,卻被警員隨手丟進垃圾桶。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青春是個無理數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創作緣起: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 而我已飛過 天是紅河岸
青春殘酷物語
自「台灣新電影」始,一些年輕的創作者可說是用影像註解了台灣,侯孝賢的《悲情城市》如此,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亦然。前者以一個家族的興衰,敦厚舒緩地刻畫出台灣人歷史宿命的悲哀;而後者則是藉由一件社會案件,精確冷靜地呈現出蒼白壓抑的上世紀60年代的台灣。楊德昌從個人經驗的角度創造了一個真實的時代,人人得以回到從前,並且深刻地咀嚼「光陰」和「記憶」的味道,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作為失敗成長的祭禮,正是獻給難以忘懷的殘酷青春。
早歲孤寂感影響其電影觀念
楊德昌生於1947年的上海,一歲多隨父母到台。楊德昌經常提到他父母親這一代外省人皆因戰亂而離開家鄉,毫無祖產,楊德昌認為他們「都有非常獨立的性格」。
楊德昌認為他們是「中國傳統社會中非常特殊的一代。」其實不單只歷經戰亂,性格獨立,更重要的是這些來台的家庭,「基本上是沒有親戚,完全沒有中國人最嚴密的組織,所以跟社會的關系一直很獨立,沒有中國傳統社會那些結構,當然也沒有那種束縛;所以我現在和別人交往,基本上保持著一種很簡單的關系;譬如應對,我到現在還是沒辦法很熟練地和長輩應對;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因為家庭組織太簡單。」楊德昌的電影對於現代社會的疏離經驗,或許與其簡單得近乎孤寂的早歲人際關系有較大關系。
電影經驗源自漫畫經驗
楊德昌最初的電影經驗和靈感應該源自漫畫經驗。他曾表示「電影永遠是最花錢的,漫畫就省多了,打球是和呼吸空氣一樣免費。當時老師、父母總以為這是些打發時間的消遣,我到今天還是不能贊同這種看法,因為,這和打麻將之類的消遣最不同的是,這些行為里永遠都存在著一個夢、一種嚮往,一種對另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存在的信心。」這段話印證於《指望》或《牯嶺街》的少年們,落寞與不被了解的私隱世界,夾雜著對某些嗜好的鍾情、入迷,有著同樣的單純夢想存在。他表示自己在後來創作漫畫時,「覺得對故事感動的地方都跟以前不一樣了,會以比較悲劇的角度去做,生活上碰到一些比較想不通的事情,會傾向於感傷,都是些較不公開的感情。」
用電影憑吊青春
楊德昌堅信「年輕是一種品質,而不是數量,一旦擁有就不會失去」。「小四」的故事根據楊德昌學生時代的校友茅武的真實事件改編,茅武是建國中學夜間部初二的學生,因女友拒絕他,在1961年6月15日晚上與女友來到牯嶺街談判,談判不成,他將她連刺七刀,致使女友當場斃命。事件發生後,轟動台灣,報刊以「不良少年行凶情殺」來概括這件事件。
與茅武同校的楊德昌對這一概括「耿耿於懷」,多年後當他以《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憑吊」那起案件時表示:「對我來講最有趣的反而不是茅武的生平或他為什麼殺人,而是那個環境很可能發生這種事,我的出發點基本上還是那段時間,它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講非常重要。我們這一代在那個時候念初中,命中註定到現在就是社會中流砥柱,五十年的環境也許會增強你的個性,也許會削弱你的志氣,那個年代有很多線索可以讓我們看清楚現在這個時代,這是我做這個片子的最大動力。」在楊德昌看來1960年代的台灣是一個「奇異」的時候,也是一個「一直被刻意忽略的時代」(引自該片宣傳資料),所以殺人事件不單是孤立的暴力案例,而成為集體的悲劇了。
以虔誠心支撐巨片拍攝
從之前的《海灘的一天》(1983)、《青梅竹馬》(1985)、《恐怖分子》(1986)「現代都會三部曲」到《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楊德昌停了五年的時間,對於《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樣切身的素材,楊德昌有一層特殊的慎重,影片中烙印著比以前作品更復雜的情感關系,全片92個需要修改、重建的場景,片中定妝的演員有90人,資金預算從1300萬擴充到2700萬。
在楊德昌的創作生涯中,鮮有如此龐大的製作架構,尤其是對年代寫實性的努力加工,應該說沒有創作者們自身的成長經驗以及虔誠的感情是無法完成的。
影片拍竣後參展28屆台灣「金馬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力克當年香港的兩部同樣優秀的影片《阮玲玉》和《阿飛正傳》脫穎而出,奪走最佳影片大獎。
[編輯本段]相關評論
經典評述
銳利的現代感和青春化特徵的真實結合;一曲青春的悲歌,一幕夾雜了少年初始的懵懂之美的戲劇;展現與夜色、血腥和貓王的歌聲聯系在一起的別樣的青春。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一部以青春為載體的影片,它所蘊涵的少年的罪惡是有邊緣性的,自覺的;裡面沒有毒品,沒有性,沒有體驗,但卻有著不成熟卻要做出成熟的樣子來的愛;裡面沒有足夠酷足夠性感的故事與鏡頭,它甚至不是一個關於「成長」或者「墮落」哪怕是「變化」的電影。導演楊德昌只是從少年小四的生活中拈出了一段,很是平滑,但就是在這不疾不徐的敘述中,一切都隨著他那刺向女友小明的刀而結束,小四最終走向了極端,他的青春也結束在牯嶺街上。
在影片里,楊德昌設計的是一種現實的殘酷,一種針刺破氣球的瞬間的停頓,一種把懸在半空的理想剝個一絲不掛的血淋淋。所以當他把這幅60年代台灣的社會圖卷以另一種方式展開的時候,人人都震驚於那灰暗絕望的年代。
楊德昌也許不是故事中的任何一個角色,但那畢竟是他成長過的年代和他深受影響的氛圍,於是透過光影的魔術,他重新去檢視回顧,那政治的、文化的、兩性的、同儕之間的各種壓抑與亟欲突破的掙扎,都在片中重構的世界裡彷彿活了過來。
媒體評論
影片中的小四多少有著楊德昌本人的投影。小四對60年代的台灣社會的觀點正好代表了楊德昌本人的觀點,小四父親所經歷的白色恐怖,也就是楊德昌本人要傳達的一點政治訊息。本片中不時出現的坦克車,就正有上述的暗喻,電影里的美國流行曲,少年幫派舉辦的舞會,顯示了60年代台灣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之深。片中的大部分情節都在夜間發生,主角好比身處於一個蒙昧不明的黑暗時代,身處於一個黑暗的社會。如果從這個觀點來看本片的話,導演的用心也許更見明顯吧。
——香港《明報周刊》
楊德昌常常以非常的距離處理全面物化社會下的人際冷漠感,但在這部影片中卻出現一大批純真而不冷感的青少年,藉著逝去的60年代,楊德昌投射出對過往不可復見的純潔性的追懷,而小四等人在片中秉持的道德要求與純真夢想都一再為邁向利益世故的社會所摧毀,成為時代的祭品。「少年殺人」此時已演變為「時代殺人」,人人都是「恐怖分子」的主題於是再現,小四隻是被推向暴力極端的犧牲品而已。
——著名影評人 焦雄屏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敘述手法嚴峻而含蓄,電影語言豐富深邃,以復雜的結構和開放式的結局展現了濃烈的心理分析色彩和表現強度。導演楊德昌以熟練巧妙、似散實密的技法把性格各異、來自不同社會和家庭背景的少年串聯在影片中,縱橫交錯而達到內容和結構上的平衡。影片疏離而壓抑,深入都市文化心態的內核,與之前幾部影片相比更加老辣成熟。
——網友 黃小邪
楊德昌的「青春」是也許一種哲學,似乎其也不隨著60年代的遠去而消失,在楊其後的電影《一一》中,雖是成年的故事,但又有少年為女友刺人入獄的橋段。也許楊是想說六十年代一些純真的孩子已經長大,但成熟過後,在今天的世界,青春的故事仍總是會不斷上演。作為少年,到底是身體入世而靈魂自省,還是
完全全與不合理的世俗世界抗爭,是楊德昌的命題,無論時代抑或個人也許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評論人 於哈雷
[編輯本段]人物解構
不是偶然
「小公園」幫和「217」眷村幫的矛盾構成了影片的主體框架。小四作為故事的主要敘述對象,一開始徘徊在各種爭斗的邊緣,基本上處於旁觀狀態,在各種力量的左右下,他一步步被動地捲入了矛盾的核心,直至成為最後的殺人者。這個故事講起來其實也就幾句話:建中夜間部初二的學生小四愛上了「小公園」老大Honey的女友小明,而Honey並不阻止,反而與他單獨暢談,甚為投機。不久Honey被「217」眷村幫老大山東暗算,喪生於車輪下。小四因頂撞校醫被開除,其父也由於所謂的「政治問題」遭隔離審查之苦。而唯一能帶給小四以希望的小明卻又轉與他的鐵哥們兒小馬相好,憤怒的小四一時沖動用刀殺死了小明。但楊德昌是位極有野心的藝術家,他並不滿足於線性地描寫一起青少年犯罪的偶然事件,而是以此為借口一刀捅入社會的心臟,鮮血淋漓地刻劃六十年代台灣轉型期的社會風貌,由此構成了影片的另一主體框架,即以小四一家為代表的自大陸撤退到台灣的上一代和土生土長的下一代台灣人。有能力表現這一母題的台灣影人不止楊德昌一人,但大概只有楊德昌能拍出既熱血奔涌又犀利冷酷的慘烈味道,放到侯孝賢的鏡頭下肯定深沉有餘而血腥不足,因為侯孝賢的電影是鄉土化和成人化的,一如楊德昌「銳利的現代感」和青春化特徵,即使是小四父親這樣的中年知識分子身上也流露出近乎孩子氣的執拗與率真。
小四的兄弟姐妹
總覺得楊德昌不是在用膠片拍電影,而是拿一架放大鏡冷靜觀察,所有細節都得以最大程度地展示,他卻仍舊躲在暗處不動聲色。他很少用煽情的特寫和背景音樂,對少年人的愛情和青春也幾乎沒有任何外露的渲染,只是靜靜填在一個個零碎的鏡頭里。大姐的青春是入世和光明的,她漂亮的長裙,流利的英語,戴手錶的姿勢,還有教訓弟妹的家長口氣,就像是她媽媽留在上海的韶華。二哥的青春混沌而壓抑,在家裡永遠處於被忽視被責罰的位置,流連於彈子房也可解釋為內心中被接納被承認的渴望。三姐把青春的信仰奉獻給了上帝,她的聲音一直都是低沉而平靜的,但最後得知小四殺人時歇斯底里的尖叫卻充滿了對神的憤怒和絕望。小妹衣服上的鈕扣總是掉,裙子總是嫌短,那是她迅速成長的青春。
小四
對於小四來講,周圍的一切都是殘酷的。家庭,本來奉公守法的父親卻突遭橫禍,一個完好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學校,官僚的訓導處長(那個最讓人惡心的老頭)不公正的對待;朋友,最鐵桿的朋友之一小馬居然同自己的女友小明好。這一切不是哪個少年人承受得了的,於是他想用自己渺小的力量去對抗這個世界。小明很聰明,她死之前最後一句話說得很
好:「我就好像這個世界一樣,是不會為你而改變的!」你想要改變這個世界,你不改變你自己,好了,你去死吧。於是,小四一頭撞向了這個世界充滿各種游戲規則的銅牆鐵壁,或者說這些銅牆鐵壁擠掉了他每一寸生存空間,把他活活地壓死了。
十年前的張震還沒長成今天《春光乍泄》和《卧虎藏龍》里的帥哥模樣,但那張純凈的臉龐在我看來更加飽滿,富於表現力。他用不多的語言把小四沉默、倔強、在現實中不斷碰壁直至絕望的性格發展特徵展現得含蓄而深刻。小四這一形象並不因其寡言而顯懦弱,相反是堅強有力的,他始終不肯放棄自我的信念,寧願被學校記大過、開除也不認錯,寧願毀了自己也不允許小明這樣「沒出息」。大家的注意力一般都集中在他殺小明這個中心情節上,但不應忽視的還有另外兩個人物對他的影響——父親和Honey。同小四一樣,父親在大環境中的性格發展也是非常飽滿的,在幾乎相同的學校訓導處場景中,觀眾清晰地看到了導演刻意安排的強對比,由影片開始的據理力爭到後來的唯唯諾諾,這個保有年輕人朝氣的知識分子終於被殘酷的現實徹底擊垮。曾鼓勵孩子「要相信自己的未來可以由自己的努力來決定」的父親在小四的精神世界裡倒下了,他就只剩下Honey的精神支持。我常常在想,小四心目中真正愛的究竟是小明還是Honey?這聽起來有點兒荒謬,他遠在認識Honey之前就喜歡上了小明,但是Honey在他生命里的曇花一現無疑給了他巨大的沖擊。整部片子的基調是非常寫實的,唯獨對戲分不多的Honey調入了理想主義的色彩。藍色海軍服下的「小公園」老大英俊而孤獨,他近乎傻氣地單槍匹馬去談判,結果失去了年輕的生命,只是為了像《戰爭與和平》里那個「獨自去堵拿破崙的老頭」一樣去抗爭那些不能抗爭的事。正是這看似不值得的死激發了小四強烈的生機,他第一次勇敢地向心愛的姑娘表白,「我永遠不會離開你的!」而到了影片的最高潮,他甚至發出了「現在,我就是Honey」的聲音。在他拔刀捅向小明的時候,他感到自己是在和Honey一起同醜陋的現實世界爭奪小明。
小明
被殺者小明是一個很復雜的人物,楊德昌加在她身上的已遠遠超出十幾歲少女的負荷。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她對殘酷現實的體會遠比小四透徹,貧窮、動盪、寄人籬下,時刻處在一種沒有安全感的不穩定狀態中,這使得小明身上體現著矛盾的美感,既有少女的清純羞澀,又有成熟女人的冷酷。你可以罵她水性楊花,跟身邊每一個追她的男孩子相好,但在看完第二遍後,我為她難過的程度甚至超過了為小四。如果說,在小四由明轉暗的青春里,小明是他最後的亮色;那麼,在小明早已暗淡無光的青春里,小四就是她唯一的亮色,而這唯一一星光亮,還是被她自己掐滅的。同小四家熱鬧溫馨而相對穩定的氣氛相比,小明和母親總是在為明天的落腳點擔心。她母親曾憂傷地說,「你一定要快快長大。」這沉重的期待和嚴酷的生存環境剝奪了她真正享有青春的權利,她在最單純的年紀就迅速地被這個世界同化了,所以從某個角度來說,她甚至比小四父親還要成熟和衰老。在另一面,小明的眉宇間還閃爍著純真的光芒,她其實是那樣迫切地需要被理解和尊重,因此小四是心靈上最貼近她也最溫暖她的人。但是最終,她還是背叛了小四,也就是背叛了自己,向更為強大的現實世界妥協了。
青春?青春!
小四終於用匕首殺了小明,被判入獄十五年。小貓拿了自己錄制的音帶去看他,卻被看守隨手丟進垃圾箱。空氣中傳來小貓細聲細氣模仿貓王的歌聲,「Are you lonesome tonight?Do you miss me tonight? 」歌聲稚嫩,是他們單純而認真的青春。我怎能不為青春的死去痛哭?在楊德昌鮮血淋漓的青春里,有誰能夠不失聲痛哭?
[編輯本段]獲獎記錄
·第二十八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原著劇本獎
·第四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第三十六屆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
·第三十八屆《電影旬報》電影獎最佳外國導演獎
·第四屆《中時晚報》電影獎商業映演類評審團大獎

㈩ 有部電影里有四兄弟,老四叫凌風,那部電影叫什麼名

英文名: Little Man 中文名: 小男人 小孩好黑 | 小矮人 一個迫不及待想當爸爸,卻總是生不出孩子的男子,在求子心切之下,決定和老婆一起去領養一個孩子,來享受後繼有人的感覺。但是沒想到,他領養的這個「兒子」,其實是一個越獄的黑道大哥,為了逃避警方的追緝,才偽裝成領養中心的小孩,而因為他天生矮小,還有張超級可愛的娃娃臉,因此竟然沒人發現。更糟糕的是,小矮人的同夥為了偷來的珠寶,想方設法要把他從這對脫線夫妻的家裡弄出來。 韋恩斯三兄弟又要變裝了!這活寶三兄弟繼《小姐好白》里兩位主角雙雙塗脂抹粉男扮女裝之後,又開始尋找起新的大銀幕變裝機會。既然白種小妞已經挑戰成功,那何妨拿黑人小矮人開開刀基倫·埃弗瑞·韋恩斯依然身居幕後,攬下導演之活,而另兩位在銀幕上撒野的韋恩斯兄弟恐怕得猜拳決定誰扮小矮人了。

閱讀全文

與外國電影里的老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些感人的電影動漫電影 瀏覽:583
美團上面的電影票座位怎麼看 瀏覽:464
哥斯拉電影全集完整版中文版 瀏覽:544
五個字歐美科幻電影名單 瀏覽:826
電影戰爭機器劇情 瀏覽:853
內衣電影有哪些 瀏覽:645
恐龍的電影有哪些啊落 瀏覽:684
開學的搞笑電影 瀏覽:195
韓古裝電影觀相 瀏覽:558
老師帶領差班中考的電影 瀏覽:927
孫藝洲有部電影在火車上叫什麼名字 瀏覽:159
電影緊急救援2演員表 瀏覽:558
唐人街探案3電影中文 瀏覽:444
阿美是什麼電影裡面的演員 瀏覽:176
古裝乞丐烤雞的電影 瀏覽:927
香港電影講了一個婦女帶個小孩被殺害了 瀏覽:363
花木蘭電影中文配音英文文字 瀏覽:817
新電影天堂613 瀏覽:222
岡仁波齊電影如何 瀏覽:757
故事中的故事電影下載 瀏覽: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