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中德國第一名將曼施坦因都指揮了哪些經典戰役
1、制定了西線的「曼施坦因計劃」,最後在從阿登發起的突襲中取得了重大成功。
2、1942年春天克里木戰役,攻克了塞瓦斯托波爾
3、西尼亞維諾會戰,圍殲了蘇軍一個集團軍
4、斯大林格勒解圍戰,未能突破蘇聯防線。
5、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再次奪回哈爾科夫和別爾哥羅德,讓德軍佔領南線。
6、庫爾斯克戰役南線指揮,幾乎突破了蘇軍防線。
7、第聶伯河防禦作戰,基本上抵禦住了蘇軍的進攻。
B. 求古德里安或者曼施坦因或者隆美爾出現的電影
隆美爾,有傳記影片,德國拍的
蘇聯的解放系列電影有前兩位
C. 二戰期間有三個人在德國後方搗亂那個電影叫什麼
「閃電劍」 - 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1887--1973),德國陸軍元帥。工作人員德軍A組,第十一集團軍司令,「南」和集團軍群司令等職二戰期間前首席。
曼施坦因精通戰略戰術,機智,聰明的反應,超人的軍事想像力,他是公認的最強的德國軍隊司令,還被評為了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將領,甚至臭名昭著的納粹n的身份也掩蓋不了他的軍事才華。之所以很多他的將軍和整個德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會脫穎而出,在森林裡,因為他既是一個軍事天才,又是軍事全才。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幫倫方元帥指揮德軍迅速席捲波蘭,華沙的秋天,它的頭參謀長的作用。而真正讓他傳奇的是他的進攻法國提出的作戰計劃,被稱為「曼施坦因計劃」,德國人是按照這個大膽的計劃(以坦克穿過阿登迅速突擊部隊在法國北部),以「閃電戰」動力發揮到了極致 - 德國打敗了英法聯軍六周入侵荷蘭,比利時,法國征服了所謂的「大陸第一軍事強國」。此後,曼施坦因成為最好的一個在歐洲的戰爭策略的歷史,雖然他是侵略戰爭服務。
許多戰略家只適合運籌帷幄,而曼施坦因親自帶領他在戰爭中沒有比他的作戰計劃制定了不同的水平更好的軍隊。作為一個前線指揮官,他在侵略蘇聯的戰爭中連連得手,保持蘇聯,尤其是在克里米亞戰爭,使蘇聯損失慘重。即使在蘇德戰爭德軍戰敗的情況下,他的部隊仍然抵制蘇聯的進攻,反擊取勝,這是罕見的軍事史。曼施坦因比作劍德國閃擊戰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沙漠之狐」 - 隆美爾
隆美爾(1891--1944),德國陸軍元帥。昔日的「非洲軍」的指揮官?在德國的集團軍群司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B等級。
隆美爾是德國最著名的二戰將領,幾乎沒有什麼了解世界軍事史就知道了他那著名的綽號 - 「沙漠之狐」的因為他的驚人紀錄在一系列北非沙漠戰場的瘋狂宣傳德國媒體和媒體的盟友,當他是誰已經成為一個傳奇偶像活著的德國士兵。
狡猾多變,大膽和勇敢是他的軍隊的最大的特點。他在法國的入侵戰爭軍事指揮官透露,在那個時候,他只是一個老師,他的部隊所有的沖刺方式,進展迅速,擊敗了法國軍隊,被稱為「分裂的魔鬼。」來到北非,強英的臉後,他迅速機動部隊用坦克,突破對方的防線,或欺騙,或猛攻,英打幾次措手不及,幾乎沒有喘息的空間。他的軍隊曾一度來到阿拉曼,逼近開羅,震驚了整個英國。即使在沒有電源的,由蒙哥馬利,英國戰敗後,他仍然可以組織特退,真的是只狡猾的狐狸。
在惡劣的環境中,在一個沙漠中的綠洲,作戰是非常困難的,而隆美爾創造了沙漠戰的奇跡,雖然比同期的策略,武將稍差,但戰術已經達到了極限,即使丘吉爾都大大稱贊他的對手,又是軍事歷史學家他漢尼拔,拿破崙為「尊貴會被打敗。」隆美爾對西方軍事史學家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過。
「鎧甲怪人」 - 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1888--1954),德國陸軍上將。曾任裝甲兵司令,坦克兵,導演,工作人員和其他工作人員的陸軍參謀長。
古德里安是一個典型的主理論聯系實際,他在現代裝甲戰,即使在今天,N納粹德軍恨他仍被認為是世界的先驅「裝甲之父」。裝甲戰專家相比同時代朱可夫,巴頓,隆美爾,誰,古德里安的影響對坦克戰的大部分歷史發展的。 「專注於在狹窄的正面突然一貫執行高速使用了大量坦克」的理論,結合自己的坦克攻擊了震驚世界的戰爭,所以他讓他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裝甲會的。」
當英國軍隊的法律,人們還在議論的時候,古德里安已經開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實踐,這被看作是不可能的,當時裝甲戰,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但古德里安仍堅持追求自己的目標,並最終推動其軍事思想和非凡的組織可以憑借一己之力創造了強大的德國坦克部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古德里安終於有機會施展,他第一次率領他的軍隊的坦克迅速擊敗波蘭後,部隊經過法國色當戰役席捲,盡可能的達到英吉利海峽。在早期的蘇德戰爭,他指揮的部隊在坦克包圍蘇聯基輔等地多次,創造了連續作戰坦克突擊典型的例子。這是他的盔甲理論和實踐,使侵略XTL竟如此震驚。
三將軍用自己非凡的藝術軍事指揮XTL幫助改寫了世界的歷史,使德國無敵在二戰的早期階段。無論是曼施坦因的「閃電戰」的策略,或隆美爾的「沙漠戰術」,以及古德里安的「裝甲突擊理論與實踐」,所有的二戰軍事發展進程和世界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們的軍事理論和戰爭推動了現代作戰的發展,而即使在今天仍然值得學習和研究。
D. 關於西班牙內戰最好的電影有哪些
西班牙內戰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的前奏亦稱之為小二戰
根據BF109的優越的垂直性能納粹空軍總結制定出三個戰術:第一、流失盡可能占據高度優勢,因為高度優勢能在俯沖中轉化為速度優勢,而更大的速度,不僅能保證你追上敵機還能讓你更容易擺脫敵機追趕,此外還有更多的能量去完成更多也更復雜的戰術動作,尤其是垂直機動性,增加飛機機動性再近距格鬥中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盡可能保持較高的速度,不僅安全還有利於與隨時機動選擇攻擊或逃跑。所以做出急劇的水平轉向,這回讓你損失戰機的速度,如果速度出現損失,最好能獲得高度的增加作為補償,可見這些戰術成功彌補了德國戰斗機機動性不足的缺點,盡可能地誘使對手損失高度或是速度,當敵人喪失速度時他的格鬥能力就會下降,這就是獵殺的機會,這些空戰新思維催生出新的空戰戰術例如「螺旋爬升」,螺旋爬升是BF-109系列戰斗機的拿手好戲。
飛行員依靠BF-109良好的爬升性能,變水平面上的盤旋為三維層面上的盤旋,也就是一邊盤旋,一邊爬升,這樣可以顯著減小飛機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盤旋半徑,如果敵機不跟隨爬升,那麼Bf-109就有很大的機會轉到敵機的6點鍾後方,然後從那裡俯沖下來,發起攻擊。如果敵機跟隨爬升,在爬升性能不如BF-109的情況下,很容易就會陷入失速的狀態,速度下降就意味著格鬥能力下降,在速度恢復之前就是獵殺的機會,納粹空軍依靠這些來自西班牙的收獲打造出稱雄世界的空軍部隊,橫掃英法蘇等歐洲大國。
E. 推薦一些二戰德國的電影吧
「梟鷹雄風」,德國空降特種部隊,暗殺丘吉爾的電影。
「坦克大決戰」,而德國裝甲唱「裝甲之歌」非常有氣勢。
「鐵十字勛章」從德國,比較現實的做法的正面描寫。
「鋼鐵天空」,只有預告片,是一部科幻電影。
F. 這個圖片是哪個動漫電影
Alicesoft的游戲《大帝國》中的游戲CG ,據說有動畫化的計劃。
圖中中間的金發少女的人物原型是希特勒,黑發御姐的原型是戈培爾(納粹德國宣傳部長),旁邊的白衣大個子的原型是曼施坦因(德國軍事家)。這張圖不完整,還應該有隆美爾和鄧尼茨。
網路里也有介紹:http://ke..com/view/3107096.htm
G. 最負盛名的指揮官曼施坦因,他指揮過哪些堪稱的經典戰役
作為德國防軍元帥,曼施坦因曾統轄指揮了多達60個師的德軍一線主力部隊,是二戰時期,與隆美爾和古德里安齊名的納粹德國三大軍事將領。他指揮和計劃的經典戰役有:曼施坦因計劃、克里木戰役、西尼亞維諾會戰、斯大林格勒解圍戰、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庫爾斯克戰役南線指揮、第聶伯河防禦作戰攻。
曼施坦因擅長用裝甲部隊以機動的方式深入敵陣縱深,迫使敵軍無法重整旗鼓組成新的防禦陣地,率領的第56裝甲軍創造了在4天內長驅直入蘇聯領土達200公里的成就。
H. 曼施坦因進攻法國的閃擊戰的計劃是什麼
在波蘭戰敗後一周內,希特勒命令德軍通過低地國家進攻法國,而且越快越好。反對此項命令的將軍全部被解職,並被希特勒斥為失敗主義者。由於希特勒力主進行戰爭,德軍最高統帥部制定了進攻法國的黃色方案。
黃色方案把西線的德軍整編為三個集團軍群。B集團軍群主攻荷蘭和比利時,然後沿海岸線攻擊。A集團軍群在B集團軍群的南面側翼支援。C集團軍群在馬奇諾防線正面保持防禦態勢。黃色方案的核心是以強大的右翼擊敗在比利時的英法聯軍,用左翼掩護並牽制馬奇諾防線的英法聯軍。這與「左翼牽制,右翼包抄,攻克巴黎」的施利芬計劃大同小異。希特勒認為黃色方案可能會導致靜態消耗戰。希特勒提出要向英法聯軍的中心發起進攻。最高統帥部又制定幾套方案,但只對黃色方案進行了少許更改,希特勒都不滿意。由於冬天已到,希特勒只好將進攻日期一推再推。
這時,擔任A集團軍群參謀長的曼施坦因反對黃色方案。他認為黃色方案意圖過於明顯,行動結束了大量法軍還毫發未損。曼施坦因提出了鐮刀閃擊計劃,又名曼施坦因計劃。
鐮刀閃擊計劃要求以大量縮編的B集團軍群攻打比利時和荷蘭,誘使法英軍隊進入比利時低地地區。C集團軍群在馬奇諾防線正面與敵接觸,爭取有所突破。A集團軍群擔任主攻任務,從阿登山脈突入盧森堡和比利時南部,繞過馬奇諾防線,跨過色當和迪南之間的馬斯河,直插索姆河。鐮刀閃擊計劃的核心是「右翼佯攻,左翼牽制,中央突破,從阿登山脈繞過馬奇諾防線直插索姆河」。
首先,空降部隊在鹿特丹降落,奪取飛機場。同時利用傘兵奪取比利時阿爾貝特運河上的橋梁,並佔領埃本•埃邁爾要塞。然後,德國空軍同時在比利時、荷蘭和法國的上空爭奪制空權,將敵軍飛機一舉擊潰。最後,B集團軍群主力開始進攻,誘使法英軍隊進入比利時低地地區。在南方,C集團軍群與法國馬奇諾防線正面接觸,爭取有所突破。實力最強的A集團軍群擔任主攻任務,由中央率先突擊。A集團軍群的七個裝甲師和三個摩托化師將穿越叢林密布的阿登山脈,突入盧森堡和比利時南部,繞過馬奇諾防線,跨過色當和迪南之間的馬斯河,直插索姆河。這樣A集團軍將在法英聯軍中央打入一個巨大的楔子。
1940年3月中旬,希特勒同意了曼施坦因計劃,但在挪威的行動延誤了計劃的執行。
布雷達變體
法國耗資70億法郎精心修築的馬奇諾防線是由數不清的炮台、地雷坑、機槍發射陣地、防坦克炮、防空炮和重型野戰炮構成的堅固的防禦網。馬奇諾防線里還有相互連通的纜車和地道,地道里可供應水和彈葯。馬奇諾防線佔用了法國大部分的國防開支。
英法聯軍制定了名為B計劃的戰略防禦方案。B計劃要求當德軍一發動進攻,法軍第一、第七集團軍和英國遠征軍就進入比利時,佔領安特衛普到那慕爾一線,與比比利軍協同作戰。在右翼,法國第九集團軍部署在馬斯河沿岸,從那慕爾至法國邊境地帶。
1940年3月,B計劃做了若干變化,稱為布雷達變體。布雷達變體要求法國第七集團軍在左翼向荷蘭南部布雷達突進,形成英法聯軍、荷軍和比軍連成一體的前線。法國第二集團軍在南面守衛馬奇諾防線。在阿登山脈部署五個師駐守即可。因為,阿登山脈被認為是不可逾越的。駐守阿登山脈的部隊既沒有裝備反坦克武器,也沒有裝備防空武器。這恰巧落入了曼施坦因的圈套。
作戰計劃
陸軍有制定作戰計劃的傳統。陸軍的作戰計劃往往很復雜。因為陸軍的速度慢,陸地地形復雜,陸戰時間長,中間有很多變數。空軍的作戰計劃相對簡單。因為空軍速度快,不存在地形問題只有天氣問題,空戰時間短,變數不多。陸軍的作戰計劃就是多少陸軍力量在何時從何地出發於何時到達或佔領何地。曼施坦因計劃和布雷達變體都是典型的陸軍作戰計劃。
作戰計劃常常以許多假設條件為基礎進行制定,如果假設不成立則作戰計劃將極其危險。布雷達變體的一個假設條件就是阿登山脈是不可逾越的,另一個假設條件是馬奇諾防線是不會被突破的。因此,英法聯軍的主要任務就是防止德軍從低地國家進攻法國。布雷達變體的理想情況是形成英法聯軍、荷軍和比軍連成一體的前線。曼施坦因計劃的一個假設條件是裝甲部隊可以穿越阿登山脈,另一個假設條件是英法聯軍在阿登山脈附近的兵力薄弱,還有一個假設條件是英法聯軍會進入低地國家作戰。曼施坦因計劃的關鍵是穿越阿登山脈。曼施坦因計劃的三個主要假設條件都是成立的,而布雷達變體的兩個主要假設條件都不成立。阿登山脈被逾越了,馬奇諾防線被繞過了。從作戰計劃上分析,即使德軍不採用閃擊戰術,英法聯軍也會戰敗,只是抵抗的時間會長一些而已。正確作戰計劃和創新的戰術與錯誤的作戰計劃和落後的戰術遭遇了,法國在六個星期內就淪陷了。
作戰計劃成敗的關鍵在於假設條件是否成立。如果預計敵方不會使用核武器,而敵方使用了,那麼先前的作戰計劃無疑被打破了。如果預計第三方不會參戰,而第三方參戰了,那麼先前的作戰計劃就失效了。因此,制定多種作戰計劃是必要的,至少是三套作戰方案,以便在第一套方案的假設條件不成立時及時應變。戰爭中意外頻出,假設條件常常被打破,多種作戰計劃是必要的准備。
作戰計劃都是假設的,多一種假設就多一分勝算。
0
回復
1樓
2008-01-23 21:58
舉報 |
564783
少尉
6
1940年5月10日,晨霧從法蘭西的江河上向著蔥郁的草地和鮮花盛開的果園彌漫開來,預示著一個歡樂明媚的春日即將來臨,就在這時,一場可怕的暴風雨猛然侵襲大地。經過了八個月的「奇怪戰爭」,就在英國首相內維爾·張伯倫令人寬慰地斷言「希特勒已錯過時機」之後五個星期,德國對西方發動了閃電進攻。
發動這場猛攻的共有136個訓練有素的師,打前陣的是擁有10輛坦克和大量裝甲車群的10裝甲師,另外,還有一批又一批的重型轟炸機、俯沖轟炸機、戰斗機、傘兵運輸機以及滿載突擊隊的滑翔機。納粹德國的武裝力量傾巢而出,向著法國人、英國人、比利時人和荷蘭人猛撲過來。多虧同斯大林簽訂了和約,希特勒只需留下一些零星的部隊警戒與俄國接壤的邊境就夠了。
德國對西方的進攻是由三個集團軍發動的。B集團軍28個師,在費多爾·馮·博克將軍率領下,越過荷蘭和比利時(盡管這兩國都是中立國),作為希特勒進攻的右翼插入法國。A集團軍44個師,由格德·馮·倫斯德將軍指揮,在B集團軍南面自亞琛至摩澤爾河一線發起攻擊,這一路將擔任主攻。C集團軍17個師,由里特爾·馮·菜布將軍率領,沿著餘下的戰線,即從摩澤爾河到瑞士邊界向前推進。該集團軍將對馬奇諾防線,這個據稱是歷來所修築的最完善的、並被法國人認為是無法攻破的防禦系統發動鉗制性進攻。此外,尚有41個師作為預備隊。
與上述德軍對峙的盟國部隊有:比約特將軍率領的法國第一集團軍,共51個師,其中包括英國遠征軍9個師;法國第二、第三集團軍,包括預備隊在內共43個師。第一集團軍駐守在從馬奇諾防線北端的隆維到比利時邊境,並由此直至敦刻爾克附近大海的這一段法國邊界線上。在英法聯防的陣地前方,比利時人和荷蘭人分別有22個師和10個師,不過只有在遭到攻擊的情況下他們才會倉促上陣。由於兩國亟欲置身於戰爭之外,所以均未作充分的動員。至於馬奇諾防線本身,法國人部署了九個師的兵力。連同比利時、荷蘭在內,盟國共有135個師與敵軍攻勢相抗衡。
1940年5月10日,天剛破曉,成群的德軍施圖卡轟炸機突然對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的機場、鐵路樞紐、重兵集結地區和城市進行猛烈的轟炸。5時30分,在北海到馬奇諾防線之間的300多公里的戰線上,德軍地面部隊向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發起了大規模進攻,揭開了入侵法國的序幕。
擔任助攻和吸引英法軍隊主力的德軍B集團軍群,首先以空降部隊對荷蘭和比利時境內的重要橋梁及要塞設施實施了襲擊。這突如其來的打擊立即造成了荷、比軍隊的慌亂,緊接著,B集團軍群的裝甲部隊趁亂發起了猛攻。由於傘兵部隊已經佔領了各要道,B集團軍群的進展頗為順利。博克的B集團軍群吸引了英法主力時,勒布的C集團軍群也擺開架勢。他們正在對馬奇諾防線進行的佯攻表演得非常成功,使得法國從南部撤回部隊時猶豫不決。
5月10日凌晨,德軍擔任中路主攻的倫斯德A集團軍群向盧森堡和比利時的阿登山區實施主要突擊。僅30萬人口的小國盧森堡當天不戰而降。給倫斯德上將打頭陣的是克萊斯特將軍指揮的裝甲兵團,該兵團下轄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霍特的15裝甲軍和萊因哈特的第41裝甲軍。其中以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戰鬥力最強,它作為克萊斯特裝甲兵團的主力和先鋒部隊編有3個裝甲師。而第15和第41裝甲軍僅各轄2個裝甲師。
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輕易突破比軍的鬆散抵抗,只用了兩天時間便穿越阿登山脈110公里長的峽谷深入法境。5月12日下午,古德里安的3個裝甲師已經到達馬斯河北岸,並攻下了法國著名要塞城市——色當。當天夜裡他們便開始了緊張的渡河准備。「德國人強渡馬斯河是法國之戰的關鍵。在以後5個星期中還有其它同樣大膽的行動,但是沒有那一次能對事態發展產生過這樣驚人的影響。」為此,古德里安把他的3個裝甲師全部投入進去了。
回復
3樓
2008-01-23 22:02
舉報 |
564783
少尉
6
德國集中了A、B、C三個集團軍群,由三大德軍名將率領的三個集團軍群戰力和戰術都大大的提高。總兵力為136個師,2439輛坦克對法國、比利時、盧森堡進行全面的地面進攻。配合他們的還有傾巢出動的德國空軍,而大西洋上的「狼群」也在王曉天的命令下加大了打擊力度,德國不算太多的海上戰艦也加入到了這場戰役中。
清晨的荷蘭是那樣的安靜,但是這種安靜很快的就被德軍飛機巨大的轟鳴聲所打破。
擔任助攻和吸引英法軍隊主力的德軍B集團軍群,首先以空降部隊對荷蘭和比利時境內的重要橋梁及要塞設施實施了襲擊。而這空降部隊中赫然還有著義大利的士兵。
這突如其來的打擊立即造成了荷、比軍隊的慌亂,緊接著,B集團軍群的裝甲部隊趁亂發起了猛攻。由於傘兵部隊已經佔領了各要道,B集團軍群的進展頗為順利。
5月11日,希特勒進攻西線的消息傳到倫敦,倫敦輿論大嘩。張伯倫政府受到猛烈抨擊,立即就垮台了。一貫主張對德國採取強硬路線的丘吉爾組成新政府。
5月12日,他在下院發表演說,表明他對英國的忠誠和把反法西斯戰爭進行到底的決心。
激烈的戰斗依然在繼續。頑強的荷蘭軍隊用盡了所有他們能想到的辦法,他們放倒大樹作為路障,阻礙德軍機械化部隊的推進,推辭他們的行軍速度,以便在後方建造防禦攻勢。他們破壞了河內大多樹運河上的橋梁和交通設施。荷蘭的國防軍更是在於莫登附近炸毀油輪,封鎖航道,阻止德海軍的進攻。
但是他們做的這些都抵擋不住德軍的猛烈攻擊,他們的裝備太落後了!蘭人
不到2個星期,德軍B集團軍群就在荷蘭和比利時的邊境突破出來,這致使集結在法國北部的英法主力立即越過法比邊境火速增援。
隆美爾的B集團軍群吸引了英法主力時,曼斯坦因的C集團軍群也擺開架勢。他們正在對馬奇諾防線進行的佯攻表演得非常成功,使得法國從南部撤回部隊時猶豫不決。
5月10日的這天凌晨,就在B、C集團軍好戲上演的時候,德軍擔任中路主攻的古德里安的「A」集團軍群向盧森堡和比利時的阿登山區實施主要突擊。
這個僅30萬人口的小國盧森堡當天就不戰而降。給古德里安打頭陣的是克萊斯特將軍指揮的裝甲兵團,該兵團下轄第19裝甲軍、15裝甲軍和萊因哈特的第41裝甲軍。其中第19裝甲軍戰鬥力最強,它作為克萊斯特裝甲兵團的主力和先鋒部隊編有3個裝甲師。而第15和第41裝甲軍僅各轄2個裝甲師。
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輕易突破比軍的鬆散抵抗,只用了兩天時間便穿越阿登山脈110公里長的峽谷深入法境。
5月12日下午,古德里安的A集團軍下屬的3個裝甲師已經到達馬斯河北岸,並攻下了法國著名要塞城市——色當。當天夜裡他們便開始了緊張的渡河准備。古德里安清楚的知道這次渡河的重要性,於是他又派了2個裝甲師去配合渡河。
第二天上午11點,德軍出動近400架轟炸機分批次對馬斯河南岸的法軍陣地和炮兵群進行了長達5個小時的狂轟濫炸,整整5個小時呀!怎麼說呢,平均每分鍾都有炸彈落下,這哪是普通人受的了的呀!就是士兵也不行。
這樣的轟炸使得法軍的精神發生了癱瘓現象。下午4點左右,德軍分乘數百艘橡皮艇,開始強渡馬斯河。
被炸的暈忽忽的法軍終於回過神來,發瘋一樣的攻擊渡河的德軍,河對岸,德軍的坦克不要錢一般向對岸傾斜著炮彈,以便掩護渡河的部隊。
有的法軍還沒有開幾槍就被炸飛,法軍的重機槍手拚命的對著河上射擊,前面的人倒下了後面的就補上繼續攻擊,這樣一個一個的,而法國的雷諾坦克也拚命的放炮,河面上掀起了巨大的浪花!
河中的德軍受到了這樣猛烈的打擊,但是他們不能後退,硬著頭皮的努力劃船以求趕快抵達對岸。不時的就有幾個德軍皮艇被整艘的炸掉。這里的戰斗已經進入到了白熱化。
下午5點30分,德軍終於在馬斯河南岸上獲得了一個立足點,接著德軍工兵立即開始架設浮橋。到了下午8時,德軍第1裝甲師已經穿透法軍陣地,突入相當縱深。第2裝甲師和第10裝甲師也在午夜全部渡過了馬斯河。同一天,第7裝甲師也在西面40英里遠的南特附近渡過了馬斯河。
馬斯河防線一失,通往巴黎和英吉利海峽的道路就這樣敞開了,在比利時境內作戰的英法部隊面臨被包抄的危險,陳兵馬奇諾防線的法國大軍也將腹背受敵,英法這才感到形勢嚴重。英國迅速增派10個戰斗機中隊與駐法英空軍和法國空軍一起實施反擊。14日下午,馬斯河上空爆發了開戰以來最激烈的空戰,英軍「布雷漢姆」轟炸機和法軍最新式的「布雷蓋」轟炸機在戰斗機的掩護下,直撲馬斯河而來,德軍約5個聯隊的戰斗機升空攔截,雙方投入的飛機各有500餘架。從中午到天黑,登陸場上槍炮聲連綿不絕,雙方戰斗機上下翻飛,相互追逐,不時有飛機中彈起火,拖著黑煙下墜,英法飛機胡亂投下的炸彈在河面上炸起一道道沖天的水柱。德軍高射炮也不甘示弱,不斷以猛烈火力射殺低空潛入的英法飛機。密集的地空火力網令英法飛機成了撲火飛蛾,一批批闖來,又一批批被吞噬。大混戰一直持續到夜幕降臨,損失慘重的英法飛機悻悻敗走,德軍渡河浮橋大都萬好無損。此戰德軍擊落英法飛機數百架,其中僅德第二高炮團就包辦了112架。英軍派出的飛機損失了60%。《英國皇家空軍史》稱:「再沒有比這種自殺性的戰斗造成的損失更令人痛心的了。」這一天被德國人稱為「戰斗機日」。戈林更是高興的將這個報告給了王曉天,而他也得到了後者的誇獎。
回復
4樓
2008-01-23 22:04
舉報 |
564783
少尉
6
德軍在比利時和法國北部實施的毀滅性突擊,使比利時全軍覆沒,法軍30個師,英軍9個師也不復存在。法軍新任司令魏剛拼湊了49個師加上英國的2個師,編成了3個集團軍(第6、第7、第10集團軍)在索姆河和埃納河一線構成了東西大約300英里的「魏剛防線」,以17個師守馬奇諾防線。兩條防線連在一起,企圖阻止德軍南下。
德軍在佔領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北部後,德軍統帥部制定了代號為「紅色方案」的法蘭西戰役第二階段作戰計劃。這一方案要求德軍揮師南下,徹底擊敗法國。現在德軍兵力達137個師之多,其A、B兩個集團軍群迅速改組完畢。包克的B集團軍群(轄6個裝甲師)為右翼,向索姆河正面實施突破;倫斯德A集團軍群(轄4個裝甲師)為左翼,向埃納河作正面突擊。
6月3日,德國空軍向法國機場和後方實施了猛烈轟擊。6月5日拂曉,包克的B集團軍群率先在右翼發起全線進攻,當天,隆美爾的第7裝甲師搶先渡過索姆河。6月7日,隆美爾師將防守阿布維爾——亞眠一線的法國第10集團軍攔腰斬斷,其他德軍各師得以從這個缺口向前擁入。6月8日,隆美爾師進抵塞納河畔。6月10日,隆美爾又轉身北向,一口氣沖了50英里遠,以海岸線為目標。當晚就到達目的地,切斷了正向海岸撤退的法軍第9軍和英軍第51師的退路。這些部隊於6月12日被迫向隆美爾投降。
在B集團軍群發起進攻後,左翼的倫斯德A集團軍群也於6月9日在埃納河發起渡河攻勢,當晚,古德里安裝甲兵團的第1裝甲師強渡埃納河,6月10日,古德里安兵團擊敗法軍裝甲部隊,突破了法第6集團軍的右翼,此後,古德里安揮軍南下,一路長趨直入似入無人之境。成群結隊的法軍俘虜喪魂落魄地把槍支扔給德軍,放在坦克下面壓毀。魏剛後來心情沉重地寫道,使他「最感觸目驚心的,就是德軍的坦克和飛機,已使法軍士兵產生了恐懼的心理現象。這要算是德軍的一個最大的成功」。6月17日,古德里安裝甲兵團進抵瑞士邊境城鎮潘塔里爾,切斷了馬奇諾防線內法軍逃往瑞士的退路。自強渡埃納河以來,古德里安裝甲兵團在10天中長驅400多公里,俘虜法軍25萬之多,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觀。
6月10日,法國政府撤出巴黎,遷往圖爾。同日,義大利趁火打劫,向法國宣戰。13日,巴黎被宣布為不設防城市。14日,法國政府再遷往波爾多時,德軍不費一槍一彈佔領了巴黎。就在德軍佔領巴黎的當天,德軍A集團軍群的左翼已進至到馬奇諾防線的側背,「因為這條無用的防線,畢竟還存在著數十萬沒有投降或被消滅的法國軍隊」。希特勒要求倫斯德與C集團軍群合作,徹底消滅那裡的法國部隊。根據希特勒下達的15號作戰指令,一直在馬奇諾防線當面執行吸引法軍注意力任務的C集團軍群,立即選擇馬奇諾防線守軍的薄弱處,即阿爾薩斯和格林兩築壘地域的接合部發起進攻。A、C兩集團軍群前後夾擊,馬奇諾防線很快被突破。6月17日,C集團軍進至馬恩—萊茵運河上,A集團軍群佔領了凡爾登,法軍50萬被包圍在阿爾薩斯和格林南部,除少數逃往瑞士外其餘全部被殲。18日,法國政府宣布停止抵抗。
在法國,停火於 6 月 24 ― 25 日夜間生效,不過,馬其諾防線上的一些孤立的據點,卻直到6月30日才投降。根據同德國停戰協定的條款,法國被劃分為佔領區和非佔領區,法國的軍隊將彼遣散和解除武裝,海軍將在德國的控制下復員,佔領區的一切武器、軍火、設施、機器和軍需品將完整無缺地移交給德國人。法國政府擔保不讓法國人繼續對德國作戰。法國將支付佔領軍的費用。僑居在法國的德國人,凡是德國指名索討的,都將移交給德國方面。德國戰俘將被釋放,原有的法國戰俘在締結和約以前,將繼續由德國看管。這些條款,尤其是與法國戰俘和佔領費用有關的條款,只是在假定戰事實際上已經結束的情況下,方才會被法國方面接受的。但是這些條款卻使德國人擁有了一種手段,可對法國幾乎無限制地施加壓力。法國同義大利停戰協定的條款,除了在細節上作了必要的改動以外,大體是相同的。
至此,希特勒滅亡法國的「揮鐮行動」勝利結束了。從5月10日至6月17日,號稱歐洲軍事強國的法國,就這樣在5周時間內被打敗了。曼施泰因的構想經過古德里安和隆美爾等人的行動後,最終變成了一個堪稱世界軍事史上的傑作。6月22日,為羞辱法國,報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戰敗的一箭之仇,希特勒在貢比涅森林的火車車廂里,坐在1918年法德簽署停戰協定時法方代表福煦元帥坐過的那把椅子上,接受了法國的投降。7月1日,貝當政府從波爾多遷至維希城。貝當這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老英雄,從此充當起德國的傀儡。法國實際上滅亡了
I. 二戰電影及書籍
書籍:
朱可夫的《回憶與思考》;鈕先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回顧與省思》
丘吉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李德。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蒂佩爾斯基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德國觀點)
朱可夫《回憶與思考》
什捷緬科《戰爭年代的總參謀部》
古德里安《閃擊英雄》
李德哈特《隆美爾戰時文件》
曼施坦因《失去的勝利》
梅林津《坦克戰》
普及型的書籍:
《地獄之門》
《最後的勝利》
《沸騰的雪》
《裝甲戰彩》
《士兵的榮耀》
電影:
《最長一日》
《虎虎虎》
《遙遠的橋》
《鐵十字勛章》
《鷹已降落》
《斯大林格勒》(蘇聯和德國各有一個版本,反應雙方視角》
《布列斯特要塞》
《巴頓將軍》
《鐵魔戰將》
《帝國的毀滅》
《硫磺島家書》
《父輩的旗幟》
《鬼子來了》
先寫這些,如果還需要可以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