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張國富的人物履歷
1973.12——1980.12,步兵73師218團戰士、排長、政治處幹事;
1980.12——1983.08,城西湖農場政治部組織科幹事;
1983.08——1986.06,南京軍區後勤部政治部秘書;
1986.06——1988.01,安徽省委老幹部局辦公室幹部;
1988.01——1990.04,安徽省委老幹部局辦公室副科級巡視員;
1990.04——1991.01,安徽省委老幹部局辦公室正科級巡視員;
1991.01——1992.11,安徽省委老幹部局辦公室副主任;
1992.11——1994.08,安徽省委老幹部局辦公室主任;
1994.08——1999.02,安徽省委老幹部局副局長(正處級);
1999.02——2002.07,安徽省委老幹部局副局長(副廳級);
2002.07——2002.09,安徽省宿州市委副書記;
2002.09——2008.04,安徽省宿州市委副書記、市委黨校校長(其間:2004.09—2007.07,在省委黨校研究生班政治學專業學習);
2008.04——2015.12,安徽省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書記。
❷ 關於平津戰役的故事
【平津戰役】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由林彪、羅榮桓和聶榮臻指揮,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2、第3兵團及地方武裝一部在北平、天津、張家口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決戰。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
【平津戰役】歷時64天,人民解放軍取得了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1個「剿匪總司令部」、1個警備司令部、3個兵團部、13個軍部、50個整師及非正規軍4個師,共52萬餘人的巨大勝利,基本上解放了京津地區。使古都文物完整的保存下來。平津戰役的勝利,連同遼沈和淮海戰役的勝利,使國民黨軍的精銳師團喪失殆盡。從此,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局面已經基本確定。
【平津戰役的小故事】
老英雄隱姓埋名40年真實身份震驚總參。
1998年7月11日,解放軍301醫院,一個身患肺癌的病人在昏迷中不停地喊著:「首長,我被包圍了,向我開炮。」「連長犧牲了,戰士們全犧牲了,請求支援。」「報告首長,我突圍了……」見此情景,圍在他身邊的親人和總政的領導都哭了。
病人叫張國福,40年前,他是全軍聞名的特級戰斗英雄。他參加過「三下江南」、「四保臨江」、「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渡江作戰」、「進軍四川」、 「湘西剿匪」和「抗美援朝」等眾多戰役,因作戰勇敢,屢建奇功,張國福先後榮立特等功一次、大功兩次、小功五次,並榮獲「四野」授予的「孤膽英雄」、「開路先鋒」、「青年戰斗英雄」等榮譽稱號。他曾獲得東北人民解放軍英雄獎章兩枚、全國戰斗英雄代表大會紀念章一枚、毛澤東獎章一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獨立獎章一枚……1950年9月,張國福出席了第一次全國戰斗英雄代表大會,當時19歲的他是眾多英雄中最年輕的一位。會議期間,張國福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親切接見。
但是,這樣的一位英雄人物,復員回到地方,對赫赫戰功隻字不提,甚至連他的家人也無從知曉。他甚至將原名「張國富」中的「富」改為「福」,在地方一家火葯廠默默埋頭工作40載,直到女兒一次路過西安,順道到父親所在的47軍軍部打探父親的過去,才發覺她的父親非同一般的經歷。
參軍僅半年,16歲的張國福就在一次戰役中孤身活捉了國民黨軍隊一名中將
張國福是吉林榆樹縣新立鎮人。1946年,他從家鄉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47軍,1948年入了黨,先後任班長、排長、副連長等職。參軍僅半年,16歲的張國福就在一次戰役中孤身活捉了國民黨軍隊一名中將。
那是1947年5月,我軍向東北國民黨部隊發起夏季攻勢,張國福所在的獨立三師九團負責攻打吉林市北面的江密峰。雙方激戰到下午3點多,還有345.6高地難以拿下。此時,一營長、三營長、一連長和三連指導員都犧牲了,戰友們也成批地倒下,張國福也打紅了眼,趁我軍炮火暫時壓住對方火力,突地從掩體里躍起,不顧一切地沖到了對方指揮所面前,舉著手榴彈,大喊一聲:「投降不殺」!國民黨指揮所里的人都嚇傻了,乖乖地當了這個16歲的小戰士的俘虜,這其中就包括國民黨中將趙伯昭。指揮所被占,剩下的敵人亂了陣腳,我軍則一鼓作氣攻上山頭,全殲江密峰守敵。戰後,《猛進報》以《16歲放牛娃張國富活捉國民黨中將趙伯昭》為題,報道了這段傳奇的戰斗故事,一下子使張國福成了獨立三師的名人,並且被記大功一次。
「快命令你的部隊放下武器,不然我就與你們同歸於盡」
張國福最大的一次戰功是在解放東北全境的遼沈戰役中攻打胡家窩棚廖耀湘司令部的戰斗中。
遼沈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開始發動,在毛澤東「這次決戰不能讓蔣軍出東北」的指示下,林彪、羅榮桓率領的東北野戰軍連克昌黎、北戴河、綏中、興城、義縣、錦州等地,蔣介石急調廖耀湘指揮5個軍12個師共10萬人的「西進兵團」前來助戰,被我軍攔截在黑山、大虎山一帶,雙方短兵相接,又一場惡戰開始了。
戰鬥打到「膠著」狀態時,張國福所在的部隊知道敵軍司令部就在他們戰斗的一帶,但會不會碰上,能不能拿下,他們也無法預測。在攻打一個叫「胡家窩棚」的地方時,敵人的阻擊炮火十分猛烈,幾十次的沖鋒,都因戰士傷亡慘重,進攻無果。又一次沖鋒被敵炮火擋住後,張國福假裝被擊中,伏在一片陣亡的戰友身旁,沒有退回陣地。當部隊再一次吹響沖鋒號,距離敵人最近的張國福投出一顆手榴彈後,借著手榴彈爆炸的短暫片刻,手持爆破筒一躍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進敵指揮所,向敵指揮官大喊:「快命令你的部隊放下武器,不然我就與你們同歸於盡!」就在敵指揮官被嚇得不知所措的時候,身後的戰友們已經沖了上來,敵指揮官一看大勢已去,當即命令士兵停止抵抗。
「胡家窩棚」戰斗一舉摧毀了廖耀湘的司令部,使廖耀湘的指揮部失去指揮能力,大大加快了整個戰役的前進速度。張國福手持爆破筒沖入敵人陣地被指揮戰斗的師領導在望遠鏡中看得清清楚楚,戰後,師長誇張國福是個「小英雄」。評功時,張國福被評為了特等功臣。
遼沈戰役是我軍對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的第一個戰役,歷時52天,殲敵47.2萬,一舉解放東北全境。這一勝利加速了全國解放的進程。多年以後,在電影《大決戰》之《遼沈戰役》中,他們沒有忘記那場對遼沈戰役勝利起到特殊作用的「胡家窩棚」戰斗;而在那場戰斗中,只有張國福的戰友們才知道,起著關鍵作用的,是張國福。
全國解放以後,張國福作為全軍78位特級戰斗英雄之一,光榮地出席了1950年9月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戰斗英雄代表大會。會議期間,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挨個與英雄們敬酒,親切勉勵他們「好好學習,艱苦奮斗,再立新功。」張國福的戰友回憶說,會議期間,毛澤東還接了張國福、郭俊卿等四位英雄到他住處去吃飯呢。
1951年,張國福隨47軍入朝作戰,正值敵軍發動大規模的「秋季攻勢」,在臨津江一帶向我軍進攻。當時參加進攻的「聯合國軍」有美騎一師、美三師、美二十五師,英聯邦師、李承晚軍第九師、泰國團、土耳其旅及希臘營,還有200餘輛坦克,300餘門火炮。每一場戰斗都像「上甘嶺」一樣殘酷。張國福所在的連在345.6高地上堅守七天八夜,在敵人日夜輪番狂轟濫炸下,全連戰士除了張國福,全部陣亡,但就在張國福一人堅守的陣地上,也未讓敵人攻上高地。
這次戰斗中,胸部負重傷的張國福被轉回國內,在長春療傷。
幾十年間,不要說單位的同事,就連他的兒女,只知道父親是一名退伍軍人,別的都一無所知
從長春治療康復後,張國福回到部隊後就被送到湖南衡陽軍校深造,但培訓還沒結束,張國福就提前結束了軍校的深造,復員回了地方。
張國福回到原籍吉林榆樹後,當地政府對家鄉的戰斗英雄非常重視,經常請他作報告,講述戰斗經歷,還准備安排他到縣機關領導崗位工作。張國福卻一心只想在家務農,不想做官,看看每天都生活光環中,在家鄉實現不了自己的願望,他就將原名「張國富」改為「張國福」,到了需要工人的鶴崗,在礦務局消防隊干起了消防員。消防隊解散後,他便留在礦務局所屬的火葯廠當了20多年的火葯工,不是製造火葯,就是坐悶罐車押運火葯,再不就是裝卸火葯,直到1986年退休。
張國福到鶴崗時,檔案、戶口什麼都沒帶,更別提復員證、立功證了。正是「悄悄合上功勞簿,隱瞞了累累戰功」,做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勞動者。幾十年間,不要說單位的同事,就連他的兒女,只知道父親是一名退伍軍人,別的都一無所知。
後來他對兒子解釋說他回來的動機,他說曾經與他一同出生入死的戰友都不在了,他不想借犧牲的戰友們的光留在部隊享受他們給我帶來的榮譽。戰爭的勝利不是一人之功,合上功勞簿,我就是一個普通的勞動者,我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勞動,去創造和平生活。
在軍校深造時,張國福收到許多各地的女大學生給他寫的信,表達了對英雄的愛慕之情,但朴實的張國福還是與同一村的鄰家漂亮姑娘任寶蓮結了婚,過起了平凡的生活。很長一段時間,張國福一家7口擠在12平米的平房裡,從進廠到退休,他都是四級工,從未漲過。5個兒女大多自謀職業,最困難的時候,張國福就帶著十幾歲的兒子天不亮撿煤矸子,省下班上發的飯拿回家給孩子吃。
張國福說,他哭,是因為他怕那些捨生忘死的戰友打下的江山就這么被貪官蝕空、糟毀啊
一直覺得父親有著不平凡的經歷的四女兒一次路過西安,聽父親說47軍軍部駐扎在那裡,就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到西安47軍軍部探訪,了解一下父親的過去。在 47軍部的榮譽室里,當講解員向他講起「孤膽英雄」張國富時,她驚呆了,牆上光榮榜那張照片那麼熟悉,多麼像父親年輕時的照片。講解員告訴她,張國富的英雄事跡不光47軍史上有記載,還以《孤膽英雄張國富》為題上過小學課本呢。女兒經過仔細辨認,最後確認英模榜上的張國富就是自己默默無聞的父親張國福。
從朝鮮戰場回來的張國福只所以再也不向人提起他的過去、他的經歷,實在是那場戰斗在他心中留下太深的記憶。兒女們知道了他的輝煌過去,他再也不能隱瞞了,但他一提在朝鮮的那次戰斗就哭,身邊的人全沒有了,槍林彈雨中,屍肉橫飛,全連戰友都犧牲了,他爬著回來向師長報告,說他們連基本完成了任務,師長指揮員們都哭了。
再後來,兒女們也就知道每次看到電影電視中戰士犧牲的場面時父親為什麼哭了;看到賀龍、陳毅等軍隊高級將領挨整遭辱時父親為什麼哭了;但張國福看到高級幹部貪贓枉法受處理時他也哭,兒女們就不明白了。最終,女婿忍不住去問他。張國福說,他哭,是因為他怕那些捨生忘死的戰友打下的江山就這么被貪官蝕空、糟毀啊。
張國福的多年軍人生涯,即使當了百姓,也沒有泯滅他對國家、對軍隊的熱愛,對軍人的關心。退休後,有一段時間他在山東生活,有一次過年時逛農貿市場,發現一個采購的戰士的車不小心碰到菜堆上,菜場上人一看是個當兵的,覺得有油水可撈,糾纏著他,要他賠整攤子的菜,張國福大喝一聲:「幹嘛,你們想幹嘛?孩子出來當兵,大年三十回不了家,為的是什麼?你們誰敢動一下看看。讓他走,你們有什麼損失我替他陪。」人們一看是個威武的老者,也不敢再存非份之想,都散了。那名士兵很感激,看一身正氣非同一般的張國福,忙問:「大爺,你是?」「甭問,跟你吃過一碗飯。」張國福自豪地說。
張國福住院期間,部隊領導多次問他對組織上有什麼要求,張國福回答只有一句話:「希望我們黨和國家好」
1997年,張國福經常咳嗽不止,到醫院檢查後發現,胸部已有積水。當時他的幾個子女都已下崗,家庭經濟拮據,很難拿出一筆錢為父親治病。這時,兒女偷偷瞞著張國福找到父親原部隊的老上級、老戰友,而40年間,張國福原團政治部主任、國家核工業部總公司核動力研究室設計院原黨委副書記穆建華和老團長、基建工程兵副主任黎原以及47軍編寫軍史的同志也都在苦苦地尋找這位戰功卓著、卻突然消失了的戰斗英雄。
穆建華、黎原聞訊後,迅速將張國福接到北京,安排他住進解放軍301醫院。專家打開張國福的胸腔後很是吃驚,張國福的肺由於長年在火葯廠工作,再加上多年戰場上炮火熏染以及朝鮮戰場上那七天八夜彈火下戰斗,吸入大量的火葯煙塵,他的肺膜厚得難以想像。
總政的領導來了,總參的領導來了,他們多次前來看望這位高風亮節、不居功、不自傲的特級戰斗英雄。張國福流著淚說:「40年了,我就是想讓大家忘了我,可你們還是沒有忘記我。領導還記住我,我十分感激。」別的,他像從前一樣,就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張國福住院期間,部隊領導多次問他對組織上有什麼要求,張國福回答只有一句話:「希望我們黨和國家好。」
1998年7月11日,享受副師級待遇沒多久的張國福在301醫院永遠合上了雙眼。
張國福去世後,部隊領導把他5個子女找到一起,問他們有什麼要求和幫助。英雄的兒女像他們父親一樣,沒有提出任何要求,甚至把部隊寫給當地政府請求對張國福子女予以照顧的信函也壓了下來,沒給各級政府添加任何負擔。
張國福的骨灰按照解放軍三總部的意見,准備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但張國福臨終時說:「我在鶴崗搞了一輩子火葯,還是讓我回鶴崗吧。」他的骨灰被放到了第二故鄉鶴崗殯儀館烈士陵堂。
張國福身上有中國人最朴實的本質,成為特級戰斗英雄後,每次接受記者采訪就臉紅,作報告,站起來敬個禮就完了。去作報告時,因山路崎嶇,部隊給他配一匹馬,前面有個領馬人,但張國福讓領馬人坐,他跟著走。他說他腿快,「不能讓腿閑著,多練它,我還指望它以後打仗呢。」張國福對領馬人說。
正是這不滅的英雄情懷,在張國福彌留之際,他彷彿又回到了戰火紛飛的年代,軍號響了,奮不顧身沖鋒陷陣,捨生忘死喊出「向我開炮」的可歌可泣感人場景。
張國富,一個屬於戰爭年代的特級戰斗英雄;張國福,一個在和平年代所作所為並不遜色於他在戰爭時期壯舉的英雄。
一個頂天立地的真英雄!
❸ 中國有哪些革命烈士的故事名
他殺敵無數,曾立特等功,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解放後卻又不慕名利,隱姓埋名,晚年寧願借錢治病也不麻煩組織。他就是頂天立地真英雄,隱姓埋名40載的戰斗英雄張國富!
16歲,花一樣的年紀,16歲的我們,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16歲的他,單槍孤身入虎穴,俘敵中將立頭功;從此,參戰無數,屢建奇功。抗美援朝戰役中,他在全連犧牲的情況下誓死堅守陣地7天8夜;胡家窩棚戰斗中,他又以過人的膽識一舉搗毀敵指揮部。這一仗,張國富嶄露頭角,成為特等功臣!曾有這樣一種說法,在遼沈戰役中起特殊作用的是胡家窩棚戰斗,而在這場戰斗中起關鍵作用的則是特級戰斗英雄——張國富。
「黑土地做根,長白山為魂,冰雪鑄風骨,江河融精神。」這便是我的家鄉——吉林。我可以很驕傲地說這位張國富同志是我的同鄉。1931年12月,他出生在吉林省榆樹縣一個農民家庭,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47軍,先後參加過「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渡江作戰」「抗美援朝」等諸多戰役。
1948年9月12日,遼沈戰役打響!在毛澤東同志「這次決戰,不能讓蔣介石的軍隊走出東北」的指示下,我東北野戰軍捷報頻傳。蔣介石急調廖耀湘率領10萬餘人的「西進兵團」前來助戰,卻被我軍攔截在黑山一帶。戰斗一觸即發,張國富所在連奉命執行攻打胡家窩棚的任務。敵人的炮火十分猛烈,經過幾十次沖鋒後,戰友們接連倒在敵人的炮火之下。而張國富毫不畏懼,他左手拎著爆破筒,右手緊握著手榴彈,等待著再一次發起沖鋒。
「嘟嘟嘟嘟……」沖鋒號角夾雜著火炮聲、嘶吼聲再一次響起。頓時火光漫天,濃霧迅速遮蔽了敵人的視線。敵慌亂之際,張國富假裝被擊中,伏在一片陣亡的戰友們身旁,一點點兒地靠近敵軍指揮所。他像一隻埋伏許久,伺機出動的獵豹,緊緊盯住獵物的方向,猛然間,張國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躍而起,准確無誤地向敵軍指揮所投進一枚手榴彈。「砰」的一聲,手榴彈爆炸的一剎那,他手持爆破筒沖進指揮所,向敵指揮官大聲斷喝:「快命令你的部隊放下武器,不然我就與你們同歸於盡!」話音剛落,張國富身後的戰友們沖進了指揮所。無奈之下,敵指揮官命令士兵們停止抵抗,繳械投降!
張國富隻身一人手持爆破筒沖進敵軍指揮所的舉動,得到了師首長的高度贊揚。 評功時,張國富被評為特等功臣。胡家窩棚戰斗一舉摧毀了廖耀湘的司令部,大大地加快了遼沈戰役的前進步伐。有西方軍事專家評價說:「胡家棚戰斗是上帝之手為東野送來的神來之筆。」 其實哪有什麼上帝之手,不過是數萬萬張國富們以自己的流血犧牲書寫了軍事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篇章。這便是特級英雄張國富,臨危不懼,有著超於常人的膽識與勇氣,令人敬佩。勇於為國家犧牲奉獻的精神可歌可泣,這不正是和平年代的我們所缺失的勇敢么?作為軍人,學習和培養「勇擔當、甘奉獻」的血性與膽魄將是我們終生的必修課題!一個國家擁有這樣一支忠誠的軍隊,國將立於不敗之地。吾輩忠勇,國強民安!為了低調生活,他不惜改名為張國福,過著自食其力,清貧勞苦的日子。先後從事消防、火葯運送等危險的行業。他用命懸一線的方式繼續為人民服務。然而勞苦功高卻入不敷出,晚年患病只能借錢治療。即便如此他也不讓兒女麻煩組織,若不是女兒偶然探訪他的部隊,這一段英雄事跡或許將永遠埋藏在他心裡,我們也將永遠尋不到特級英雄張國富了! 而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張國福烈士為什麼隱姓埋名?為什麼寧願沒錢治病,也堅決不麻煩組織?
可是如果,我是張國富呢?
作為一名歷經戰亂的老兵,我的生命是數萬萬為革命犧牲的戰友們用鮮血換來的,能夠活著已經是我的幸運。
我又怎麼忍心 用革命者的鮮血去邀功請賞?
當我呼吸著和平解放的氣息時,又有多少同樣拋頭顱灑熱血的戰友們早已與世長辭?
當我品味著象徵富足的稻米時,又有多少為之奮斗過的戰友們生前吃過的最後一口飯竟是樹皮樹根?
當我腳踏著新時代的土地,我又怎能忘記345.6高地上,副連長和全連戰士用生命架起我回去的路呢?
全連都犧牲了,只有我背負著眾人的希望,把「陣地堅守住了」這個好消息帶回師部。可是「全連都犧牲了」卻是我實在不忍說出的噩耗啊!
如今河山一統,物是人非,獨自享受這份安寧和平,我的良心何以安?「有幸共苦,無緣同甘」是我最大的遺憾啊!我想,我終於理解了張國福老人了。
一生戰功顯赫,不慕功名利祿的張老用他的實際行動告訴後人:
沖鋒陷陣我來,封官加爵我走。
保家衛國我來,享樂安寧我走。
………我要更楊根思啦,希望這次不會違規
根思精神永流傳
❹ 吉林戰斗英雄張國富隱藏在農村,看病時院方才發現他英雄的過往,後來怎樣
1997年,吉林省當地的醫院接診了一位特殊的病人。老人的身體健康雖然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可是病痛也難以掩蓋老人身上威武的氣勢。
從老人的退休情況來看,這位名叫張國富的老人早年當兵從軍,退伍之後回到當地當了一名普普通通的火葯工人,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成就,檔案裡面也沒有任何的功勛,可就是這樣的一位老人,在入院之後不久便被解放軍三零一醫院接走進行治療。
當醫院來接人的時候,當地的很多人其實都難以理解。畢竟從老人本身的家庭情況來講,其實也就是當地非常普通的工人家庭,就連在當地治療的費用都支付得非常的吃力,又是如何進入北京進行治療的呢?
事實上,如果不是老人的這一次的生病,說不定隱藏在老人身上的秘密永遠也不會被世人所知道。
而這些英雄的子女就跟他們英雄的父親一樣,同樣是沒有對組織提出任何的要求,黨和組織給他們准備了要求地方進行優待的信件,這些信件也被他們全部壓下,沒有給地方造成的特殊跟額外的負擔。
縱觀張國富老人的一生,他都無愧於英雄之名。年輕的時候為國家出生入死,建立奇功,可是在建立奇功之後卻選擇了悄然立場,沒有讓國家產生任何的負擔。
張國富老人曾經解釋過自己這種放棄索取的行為,他的解釋也非常的簡單,他不希望用自己的功勛去換取任何實質性的照顧,畢竟這些功勛都建立在自己戰友的犧牲之上,這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❺ 張國富的遭遇病魔
1997年,張國福經常咳嗽不止,到醫院檢查後發現,胸部已有積水。當時他的幾個子女都已下崗,家庭經濟拮據,很難拿出一筆錢為父親治病。這時,兒女偷偷瞞著張國福找到父親原部隊的老上級、老戰友,而40年間,張國福原團政治部主任、國家核工業部總公司核動力研究室設計院原黨委副書記穆建華和老團長、基建工程兵副主任黎原以及47軍編寫軍史的同志也都在苦苦地尋找這位戰功卓著、卻突然消失了的戰斗英雄。
穆建華、黎原聞訊後,迅速將張國福接到北京,安排他住進解放軍301醫院。專家打開張國福的胸腔後很是吃驚,張國福的肺由於長年在火葯廠工作,再加上多年戰場上炮火熏染以及朝鮮戰場上那七天八夜彈火下戰斗,吸入大量的火葯煙塵,他的肺膜厚得難以想像。住院期間,部隊領導多次問他對組織上有什麼要求,張國福回答只有一句話:「希望我們黨和國家好。」
1998年7月11日,享受副師級待遇沒多久的張國福在301醫院永遠合上了雙眼。張國福去世後,部隊領導把他5個子女找到一起,問他們有什麼要求和幫助。英雄的兒女像他們父親一樣,沒有提出任何要求,甚至把部隊寫給當地政府請求對張國福子女予以照顧的信函也壓了下來,沒給各級政府添加任何負擔。
張國福的骨灰按照解放軍三總部的意見,准備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但張國福臨終時說:「我在鶴崗搞了一輩子火葯,還是讓我回鶴崗吧。」他的骨灰被放到了第二故鄉鶴崗殯儀館烈士陵堂
❻ 老人隱姓埋名40多年,多年來兒女都不知道身份,為何突然驚動了警方
因為這位老人是一位戰斗英雄,他回國以後不想到處受邀請去演講他們的光輝事跡,他覺得這對不起他死去的戰友們,後來他就隱姓埋名平淡的生活,後來因重病家裡實在拿不出錢,他的子女只好找出他的功勞簿去尋求地方的幫助,結果後來他的身份暴露出來了,直接驚動了軍方。
❼ 這是什麼電影啊
電影名字不知道可能叫做《勛章》 張國福,40年前,他是全軍聞名的特級戰斗英雄。他參加過「三下江南」、「四保臨江」、「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渡江作戰」、「進軍四川」、「湘西剿匪」和「抗美援朝」等眾多戰役,因作戰勇敢,屢建奇功,張國福先後榮立特等功一次、大功兩次、小功五次,並榮獲「四野」授予的「孤膽英雄」、「開路先鋒」、「青年戰斗英雄」等榮譽稱號。他曾獲得東北人民解放軍英雄獎章兩枚、全國戰斗英雄代表大會紀念章一枚、毛澤東獎章一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獨立獎章一枚。1950年9月,張國福出席了第一次全國戰斗英雄代表大會,當時19歲的他是眾多英雄中最年輕的一位。會議期間,張國福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親切接見。
但是,這樣的一位英雄人物,復員回到地方,對赫赫戰功隻字不提,甚至連他的家人也無從知曉。他甚至將原名「張國富」中的「富」改為「福」,在地方一家火葯廠默默埋頭工作40載,直到女兒一次路過西安,順道到父親所在的47軍軍部打探父親的過去,才發覺她的父親非同一般的經歷。
❽ 1998年七月虎是什麼命,1998年屬虎男幾月出生好
1998年,西安的部忽然來了一個憔悴的中年婦女,她向反映自己是英雄的後代,如今因為家庭貧困,特意申請上的幫助。十分疑惑,曾經的英雄們大都享受著補貼,生病了也能得到醫補助,怎麼會因為家庭貧困看不起病呢?得知了這個婦女家中病人的姓名後,卻大吃一驚,這個曾經被寫到課本上還被記入47軍軍史的特級戰斗英雄怎麼會淪落到如此地步呢?
1931年12月,侵華的腳步已經悍然我國東北境內,整個東三省都被殘暴的握在手心裡,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東北風聲鶴唳的緊張話凝重,吉林省榆樹縣新立鎮的一個小家庭中卻迎來了新的成員。
初生牛犢不怕虎,自古英雄出少年
這個出生於「九一八事變」那年的孩子叫張國富,他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還給了取了一個十分樸素的小名——虎子。
張國富從小就生長在日本的殖民之下,一直懷著趕走、參軍的希望,不過他十四歲那年,這些日本侵略者就被英勇的中民趕出了中國,張國富沒能實現的理想。1946年,張國富滿了14周歲,便毅然加入了中國,成為東北聯軍第359旅的一個新兵。
後排右一為張國富
自古英雄出少年,我黨的隊伍中向來不乏年幼而勇敢的優秀士兵,張國富也是其中一員。1947年5月,東北聯軍359旅早已被改編為中國第10縱隊,張國富所在的獨立三師第九團攻打吉林江密峰鎮的軍。
江密峰鎮是一個典型的易守難攻地形,在此地盤踞一年的早已築起牢固的工事,將江密峰鎮圍得鐵桶一般。第九團的攻堅任務異常艱難,部隊中的兩個營長接連犧牲,張國富的連長和指戰員也倒在了敵人的炮火之下。
張國富眼見著自己的戰友一個個倒在沖鋒途中,咬牙切齒地拿起一捆就沖了出去。他抱著和敵人同歸於盡的念頭竟然沖過了敵人的炮火,順利到達了敵軍指揮所。張國富拉著的引線,對著指揮所內的五個喊:「優待俘虜,繳槍不殺!」
指揮所內的將領都被孤軍深入的張國富驚到了,張國富成功俘虜了五個人,其中一個是趙伯昭。有張國富俘虜指揮官在前,九團士氣大振,成功拿下了江密峰鎮。張國富被記了大功,我軍的《猛進報》還專門報道了他的先進事跡,一篇題為《16歲放牛娃張國富活捉趙伯昭》的 傳閱全軍。
這一次的大功好像開啟了張國富在戰場上的幸運助力,1948年的遼沈戰役,張國富又立了一項大功,還是特等功。
遼沈戰役打響後,張國富所在部隊在胡家窩棚一帶發現了廖耀湘部的蹤跡。部隊大受鼓舞,堅決要拿下胡家窩棚,活捉廖耀湘。奈何敵人的火力實在太猛,各種美式軍械死死擋住了我軍一次又一次的沖鋒。
張國富和幾個戰友一起拿著筒沖向敵人的前沿陣地,當戰友們都被擊中倒下時,張國富急中生智,也一起趴下裝死。直到後面的戰友吹起沖鋒號,敵人的火力都集中到那邊去的時候,張國富迅速爬起來跑到了敵人的指揮所中,再一次用俘虜了胡家窩棚的指揮官。
雖然胡家窩棚之戰在整個遼沈戰役中並不算什麼,在全國戰爭中更加不起眼,但它摧毀了廖耀湘的部,對取得遼沈戰役的全盤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很多都說這一戰是「上帝之手為東野部隊送來的生來之筆。」
全國後,在1950年9月召開了全國之一次戰斗英雄。張國富以19歲的年齡成為全軍78位特級戰斗英雄中的一位,不僅是最年輕的戰斗英雄,還是400萬勞更大的78個人之一。
左二張國富
大會上,毛 還特意和張國富說了話,並讓他 在身邊,為他們一起合了影。根據張國富的回憶,毛 還邀請他和另外的三個特級戰斗英雄一起到住處吃飯,勉勵他們「好好學習,艱苦奮斗,再立新功。」
1951年4月,張國富跟隨47軍一起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正趕上美軍發動「秋季攻勢」。張國富和連隊一起堅守在345.6高地上,面對敵人堪比上甘嶺戰役的猛烈炮火,頑強地堅守了七天八夜。除了張國富被打成重傷,全士全體陣亡。
張國富的傷情實在太重,被部隊轉回長春治療,之後也沒有機會再回到戰場上。1952年張國富傷愈出院,被送到湖南衡陽軍事院校深造,年輕有為又相貌堂堂的張國富贏得了不少女學生的青睞。
但是張國富沒等軍校畢業,就申請了回家,不顧的挽留,堅持要回鄉務農。回到家鄉後,縣委想把張國富這個特級戰斗英雄安排到縣委機關的位子上,張國富卻拒絕了,面對的不解,張國富解釋:「我的戰友們都犧牲在了戰場上,我活下來本身就是一種幸運,我不能借戰友們的犧牲享福。」
由於「張國富」這個名字的光環太大,張國富不能過上自己想像中的平凡生活,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張國福,起了自己所有的軍功章和表彰,以普通退伍軍人的身份到黑龍江鶴崗礦務局當了一名消防員。
張國富還在這里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和同鄉的姑娘任寶蓮結了婚,兩人還生育了五個孩子,過著普通平凡的生活。
三年後,解散,隊員們都各自找關系另謀高就,只有人生地不熟的張國富無處可去,礦務局的就安排他做廠里的工。開煤礦時經常需要用去炸開缺口,張國富就負責運送,危險性特別高。但張國富依然沒想過利用自己曾經的榮譽爭取什麼,只安心地做這個最苦、最累、最危險的工。
一開始,直到張國富的功勛的人都笑他傻,但張國富不申辯也不反駁,依然踏踏實實地呆在自己的崗位上,日復一日地干著這個危險的工作。
在張國富的心中,他是在戰場上打過仗流過血的軍人,工這種危險的工作對他來說不算什麼,而且旁人的危險由他來承擔,這是他作為軍人該有的擔當。這25年中,張國富遇到過大大小小十幾次的,多次徘徊在危險邊緣,都看不下去,想為他調換工作,但張國富統統拒絕了。
這一做,就是25年。因為不是技術工種,張國富直到退休都沒有升過一次級,始終是四級工人,他的妻子給他取了個綽號叫「張四級」。因為薪資微薄,張國富時常把廠里發的午飯省下來帶回家給孩子吃。直到1986年,張國富從工的崗位上退休,一家人的生活更加清貧。
右一為張國富和他的女兒一家
張國富一家七口人住在廠里分配的12小房子里,全家人一起睡大通鋪。孩子長大後,張國富自己動手在房子後面搭了一個簡陋的房間,還因此欠下了60塊錢的債。他每天帶著小兒子出去撿煤核,用了大半年才把這60塊錢還清。
他依然對自己曾經的榮譽閉口不提,他的兒女們只知道當過兵,卻不知道立過功。張國富的女兒長大後想要參軍,妻子任寶蓮想讓張國富找找關系,但張國富不為所動,只讓女兒靠自己爭取。最後兩個女兒也沒能進入部隊,只在鎮上找了一份平凡的工作,嫁人生子。
後來張國富的女兒出差路過西安,聽說原先所在的部隊47軍就駐扎在這里,好奇心驅使她去軍部進行了參觀。在榮譽室里,她聽著講解員介紹的「孤膽英雄」張國富的故事,看到了牆上掛著的光榮戰士照片,這讓她無比,因為那張照片郝然就是她的張國福。
回到家裡後,女兒就問起了張國富事情的原委,張國富知道自己隱瞞不了,只能慢慢地回憶曾經的往事。但他依然不允許自己的五個孩子對外泄露自己曾是戰斗英雄的事跡,一個字都不能提,面對張國富的嚴厲要求,他們只好答應。
那之後,張國富的兒女們才知道為什麼看到電視里戰士犧牲的場面時會哭得那麼傷心,看到有關的片段都會難過。然而張國富看到電視里污吏被處決時還會哭,這就讓幾個孩子十分不解。有一次,張國富的女婿實在沒忍住好奇,就問了他原因,張國富說,他哭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戰友們用命打下來的就這么被糟蹋、腐蝕了,他心痛啊。
1997年,張國富經常咳嗽不止,有時還會咳來。他的家人擔心不已,把他帶到醫院進行檢查,才發現張國富得了肺癌,肺部的大量積水讓他的身體狀況堪憂。張國富被送到鶴崗市醫院進行治療,醫生卻說張國富的病情太重,需要轉到的大醫院進行治療。
張國富在廠的幫助下轉到了醫院,然而昂貴的治療費用確認一家人作了難。張國富幾十年來清貧如一,他的兒女們也都是普通的工人,根本沒有錢給張國富治病。
張國富的幾個兒女商量了一下,決定瞞著他去向張國富原先的部隊上級和戰友求助。恰逢這四十多年來,47軍的部和們一直都在尋找張國富的下落,如今得知他得了肺癌,卻沒錢治病。
在醫張國富和四個女婿
當即申請為張國富申請了副師級待遇,還把他轉到301總醫院,請專家為他做手術。手術過程中,專家們都被張國富肺部厚厚的肺膜驚呆了,他原先在戰場上就傷到了胸腔,在廠工作的這些年又了大量的硝煙,如今這個年齡和狀況已經無法治療了。
張國富原先的老團長黎原和部的穆建華一起到醫院看望張國富,當他們得知張國富這幾十年來都隱姓埋名從事危險又掙不到錢的工後,眼睛都濕潤了。
這個曾經的特級戰斗英雄再次出現在世人眼前,總部也派了人來看望張國富。他們詢問這個躺在病床上的老英雄,對自己如今的情況包括孩子們又沒有什麼要求,張國富搖了搖頭,說「我希望黨和好啊」,這說得在場眾人都忍不住流下淚來。
張國富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他還樂觀地安慰自己的老伴兒和孩子們,在戰場上見慣了犧牲的他不怕死,在他心裡,比曾經犧牲的戰友們多活了這么些年,他已經很幸福了。
總政的對張國富的子女說,會把他的骨灰安放在八寶山公墓,讓後人銘記他的英雄事跡。張國富知道後依然拒絕了給予的榮譽,選擇了回到自己生活了大半輩子的鶴崗。
張國富的墓碑
1998年7月11日,張國富因為肺癌停止了呼吸和心臟跳動,徹底離開了他守護一生的,享年67歲。他的骨灰按照生前遺願被安放在鶴崗殯儀館的烈士陵堂。
以上就是與1998年七月虎是什麼命相關內容,是關於張國富的分享。看完1998年屬虎男幾月出生好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❾ 徐光宇除了演電視劇《紅高粱》花脖子,還有哪些代表作品
電視劇作品
《紅高粱》飾:花脖子 導演:鄭曉龍
《奠基者》飾:萬大年 導演:康洪雷
《八路軍》飾:張黑白 導演:宋業明
《白雲飄飄的年代》飾:川口 導演:宋海波
《兵變1938》飾:耿傑 導演:張玉中
《船政風雲》飾:張成 導演:宋業明
《雄關漫道》飾:羅松林 導演:張玉中
《孤軍英雄》飾:劉達 導演:孟凡
《大宅院的女人》飾:錢貴 導演:劉偉明
《大營救》飾:韓起功 導演:游江雄
《盤龍卧虎高山頂》飾:老孟 導演:延藝
《家有一老》飾:連大國 導演:沈燕林
電影作品
《一九四二》飾:火車站站長 導演:馮小剛
《八月一日》飾:陳毅導演:宋業明
《同心》飾:馬十三 導演:和小江
《朱程浴血冀魯豫》飾:喬建山 導演:安瀾
《扎西1935》飾:薛岳 導演:張夷非
《承德好人》飾:張國富(男一號) 導演:劉國權
配音作品
電視劇
《八大豪俠》平常、平凡(陸毅 飾)
《漢武大帝》衛青(陸劍民 飾)
《少年包青天》沈良(何中華 飾)
(韓劇)《順風婦產科》
電影
譯製片
《雷神2》雷神
《肖申克的救贖》郝德利
《拯救大兵瑞恩》
《U571》
《黑鬱金香》
《鐵面人》
《急診室1》
《海底總動員》
《兄弟連》
《邁阿密風雲》
《復仇者聯盟》雷神
❿ 張國富的懷念戰友
張國福說,他哭,是因為他怕那些捨生忘死的戰友打下的江山就這。么被貪官蝕空、糟毀啊。一直覺得父親有著不平凡的經歷的四女兒一次路過西安,聽父親說47軍軍部駐扎在那裡,就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到西安47軍軍部探訪,了解一下父親的過去。在 47軍部的榮譽室里,當講解員向他講起「孤膽英雄」張國富時,她驚呆了,牆上光榮榜那張照片那麼熟悉,多麼像父親年輕時的照片。講解員告訴她,張國富的英雄事跡不光47軍史上有記載,還以《孤膽英雄張國富》為題上過小學課本呢。女兒經過仔細辨認,最後確認英模榜上的張國富就是自己默默無聞的父親張國福。
從朝鮮戰場回來的張國福之所以再也不向人提起他的過去、他的經歷,實在是那場戰斗在他心中留下太深的記憶。兒女們知道了他的輝煌過去,他再也不能隱瞞了,但他一提在朝鮮的那次戰斗就哭,身邊的人全沒有了,槍林彈雨中,屍肉橫飛,全連戰友都犧牲了,他爬著回來向師長報告,說他們連基本完成了任務,師長指揮員們都哭了。
再後來,兒女們也就知道每次看到電影電視中戰士犧牲的場面時父親為什麼哭了;看到賀龍、陳毅等軍隊高級將領挨整遭辱時父親為什麼哭了;但張國福看到高級幹部貪贓枉法受處理時他也哭,兒女們就不明白了。最終,女婿忍不住去問他。
張國福的多年軍人生涯,即使當了百姓,也沒有泯滅他對國家、對軍隊的熱愛,對軍人的關心。退休後,有一段時間他在山東生活,有一次過年時逛農貿市場,發現一個采購的戰士的車不小心碰到菜堆上,菜場上人一看是個當兵的,覺得有油水可撈,糾纏著他,要他賠整攤子的菜,張國福大喝一聲:「幹嘛,你們想幹嘛?孩子出來當兵,大年三十回不了家,為的是什麼?你們誰敢動一下看看。讓他走,你們有什麼損失我替他陪。」人們一看是個威武的老者,也不敢再存非份之想,都散了。那名士兵很感激,看一身正氣非同一般的張國福,忙問:「大爺,你是?」「甭問,跟你吃過一碗飯。」張國福自豪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