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熱門電影 > 小王莊老電影

小王莊老電影

發布時間:2022-08-23 05:59:08

Ⅰ 林州市養老保險電話多少

雖然國家准備對社保實行全國統籌,但是現在省級統籌還沒有最終實現,所以真的不好辦,建議到居住地的居委會咨詢
如果實在買不了社保的話,可以考慮買一份商業保險,現在很多人都為自己的父母這么做了,因為商業保險不存在你所遇到的繳費問題,而且保障范圍更廣更靈活,也沒有定點醫院和葯品的限制。
新華網
——對農村養老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一個老人
白露前的一個早上,王豐田老漢從自家的芝麻地里走出來,解放膠鞋上沾滿了泥土,「今年雨水大,地潤得很,芝麻都倒了,得趕緊扶扶。」
68歲的王豐田是郾城縣龍城鎮小王莊村二組的村民。他家住在村子最南頭,小院里石榴已經掛果,大葉杏枝繁葉茂,小他5歲的老伴兒在灶間忙活著。王老漢搓掉手上的泥土,點燃一支「沙河」煙,面對記者的詢問,打開了話匣子。
16歲那年,初中還沒畢業,王豐田就去沈陽軍區當兵,四年軍旅生涯造就了他雷厲風行的性格,也給了他一副享用至今的好身板。復員回鄉後,王豐田被任命為民兵營長,帶著一幫年輕人白天訓練,晚上巡邏,是鄉里重點培養的積極分子。日子流水般過去,眼看著三子一女一天天長大成人,王豐田也從一條精壯漢子變為白發老者。「樹大分杈,兒大分家」。前些年,王老漢的頭等大事就是給兒子娶媳婦,為女兒尋婆家。三房媳婦娶進門,兒子們都分家另過了。大兒子跑生意多年,闖盪出了些眉目,一家四口遷居深圳,兩三年才能見上一面。小兒子在縣城當校工,隔三差五回來看看。只有二兒子住得離自己不遠,幾乎每天都要領著孫子來老漢的小院坐坐。「閨女嫁給北村一個養豬專業戶,小日子過得也怪殷實。子女們都孝順,孫子輩兒也爭氣,俺老兩口身子骨還硬朗,地里邊的活兒還能幹得動。覺著日子這么過,也怪帶勁,沒有啥煩心事。」王豐田說。
王豐田一家在小王莊村不算富,和他同齡的老哥們兒家境大抵相似。操心生計、操心兒女一輩子,到現在他們還是閑不住。伺弄家裡的幾畝責任田不說,王豐田和一個老伙計還去山西販過兩次蘋果,掙個體己錢。後來村裡成立老年協會,王豐田高票當選老年協會副會長。他和幾個老哥們聚到一塊兒,誰家有個磨牙鬥嘴的事情就去調和調和,哪個老伙計過生日了,就提籃打酒前去熱鬧一番。這些年村裡經濟狀況越來越好,老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在穩步提高。「要說不孝敬不贍養老人的事兒,哪個村都有。早前比較多,主要還是因為窮,兒女都吃不飽,老人更別提。兒子還好說點,媳婦要是惡一點,摔摔打打、罵罵咧咧的情況的確存在。」王豐田說,「不過這幾年情況好多了,年輕人都忙著出去掙錢,老人在家看個門,招呼住孩子,用處不小。孝敬老人也是為自己好,能讓自己在外頭安心掙錢。所以現在的年輕人想得都可現實,俺村幾個富戶還給父母報名參加旅遊團,去北京看天安門呢。」
「如果子女忤逆不孝,怎麼辦?」面對記者的追問,王豐田笑了笑,「他不孝就靠自己,我現在幹得動,莊稼把式樣樣不差,能養活自己。」
「那如果你年齡再大一點兒,身體再有個花錢受罪的病,怎麼辦?」王豐田沉吟良久,在青磚上摁滅煙頭,「要說真躺床上不會動那一天,實際上也指望不住孩子。幹了一輩子,俺老兩口還攢了幾千塊養老保命的錢。其他的法子,我沒想過,也想不出來。」
日上三竿,王豐田的老伴兒端上來豆角蒜汁撈面。王笑著說:「記者同志,你想的問題太深。要我說,能頓頓吃上好面,過的就是好日子。」
旁註:像王豐田這樣60歲以上的老人,在河南省農村有749萬。按照國家規定,農民和城市居民一樣,進入60歲以後,就應視為喪失勞動能力。城市工作人員60歲可以退休,安享晚年生活。而農村的許多老人還在自耕自養,以自己的勞動創造效益,解決自己的生活來源,殊為可貴。
省民政廳提供的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河南省農村老年人,吃、穿、住等基本生活條件有保證的,佔92.7%。其中自食其力的約佔15.4%,這部分老人大多是低齡健康老人,有一定的勞動能力或技術特長,依靠種地,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等,保證其生活來源。其餘的多依靠子女供養,一般年齡較大,身體有病,部分或者全部喪失勞動能力,他們仍然能從事一些簡單的農業勞動,但所創造價值已不能滿足自身需要,主要靠子女供養。
一個村莊
即便是在1∶55000的郾城縣政區圖上,龍城鎮小王莊村也不過是個綠豆大小的圓圈。村子裡住有315戶1346口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160多位。
村支書趙自甫說:「俺庄只有1080畝地,人均才合八分地,要不是臨著洛界(洛陽—界首)公路,光指望種地,吃飯都困難。」小王莊村子小,人少腦子活,改革開放之初,這里的村民就倒騰點小生意做。洛界公路穿村而過,門面房價格逐年上漲,好些家都蓋起了二層小樓,上面住人,下面出租。交通便利帶來的好處還不止這些,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村裡幾個膽大的從山西、甘肅等地販運蘋果賺了錢,大夥兒看好這個行當,紛紛殺入。短短幾年,小王莊成了遠近聞名的蘋果批發集散地,小生意成了大氣候。去年,小王莊村人均純收入突破3300元,老百姓的日子也一天天好起來。
這幾天外地蘋果陸續運到,村裡能幹動體力活兒的老年人,都跑到村口幫助卸車。老人們把這當成鍛煉身體的一種方法,每年還能掙上不少裝卸費。
53歲的魏桂雲快人快語,「俺村尤其是這些年,風氣不賴,基本上沒聽說誰家兒女不孝順、虐待老人的。俺娘今年都92歲了,身體還是棒得很,村裡的老少爺們都看著哩,對老人說話嗓門高點都不敢。大家還說哩,爭取讓俺娘活到100歲,也算給村裡爭光了。」王然是外村嫁進來的媳婦,今年60歲,前些年當了奶奶。她說:「小王莊的風氣好,村規民約大家都自覺遵守。那一年姓張的那一家媳婦對老公公不好,全村人都不理她、看不起她,搞得她自己都抬不起頭。風氣只要是正了,就不怕那個別調皮搗蛋的,他們也成不了氣候。」
村民應秋花接著話茬說:「其實農村人都有個攀比心理,要是一家對老人不好,能帶著好幾家兒女都不孝順。這裡面原因很多,有的是因為分家嫌老人偏心,有的是因為生活習慣不對勁,還有的老人再找老伴,二婚,子女嫌丟人,不登老人門。這些事兒俺村沒有,但是聽說其他地方有。」
「貧賤生百事,吃飽萬事寧」。如今衣食無憂,庄戶人家的生活也少了很多不和諧音符。即便偶有家中老人長年卧病在床,子女不耐煩的,村裡就會組織村幹部、老年協會會員,登門去做思想工作。年底評議十星級文明戶時,孝敬老人也是一項硬指標,誰家缺顆星,親戚鄰居都會有看法有說辭。「前些年還搞過簽訂贍養協議書,讓有老人的戶家訂責任狀。這兩年就是不搞這東西,大家也都自覺自願,傳統道德的力量其實在裡面起作用最大。」趙自甫說。
兩年前,57歲的焦建中張羅著成立了一個腰鼓隊,她說:「原來家裡有個小孫子,眼看著長大了,不用天天有人跟。我一個農村老婆家,在家裡閑待著渾身都不舒坦。幾個要好的在一塊兒商量商量,就想著成立個腰鼓隊,一個人兌100塊錢買樂器買服裝,吃完晚飯到打麥場上活動活動,精神頭也足了,身體也好了。哪家有個紅白喜事,俺們還去給助助興,可受歡迎啦。外村的都開始請我們去表演了。」如今,小王莊村的腰鼓隊已經有30名隊員,原來都是年齡較大的,現在,20、30歲的大姑娘、小媳婦也紛紛加入其中。
作為老年協會副會長,王豐田和一幫老伙計正積極向縣老齡辦申請,在村裡建一個門球場,事情已經有了眉目。「看著城裡的老年人射門球怪有意思,俺們農民也願意玩點新鮮東西。」王豐田說:「一到晚上不是看電視就是扯閑篇,怪憋屈。多活動活動筋骨,能活大壽限。」
村委院子的南臨,是四間粉牆黛瓦的房子,趙自甫說這里就是小王莊村的敬老院。原來打算讓村裡的四個「五保」老人搬到這里,但一是有的窮家難舍,二是稅費改革後,村裡沒有專項資金請護工和炊事員,房子就一直閑置。「五保」老人一個進了鄉敬老院,三個有親戚周濟,自己有地,村組每年對給他們糧食,平安度日不成問題。
在村西地頭遇上74歲的「三無」老人趙國仁,他正幫著78歲的老哥哥種田。趙自甫說:「縣民政局的領導已經說了,像他這種在村裡散居的五保對象,從明年1月份,一個月給補助100塊錢,這可頂了大事了。」
旁註:小王莊的經濟發展水平,在整個龍城鎮屬於中等略偏上,是一個典型的平原農業村,該村的絕大多數老年人都得到了較好的贍養。河南省其他地方的情況也大體相似,這主要歸因於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農民收入相對有了較大提高。隨著農民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也有很大改善。
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傳統美德影響深遠,加之近些年老年人權益、法律法規的宣傳貫徹,也提高了人們的養老意識和法律意識。絕大多數子女孝敬或比較孝敬,不但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也多關心照顧,家庭和睦,代際關系融洽。
另外,這一代老年人都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飽嘗過戰亂飢荒的苦,所以十分珍惜現在的好生活。他們往往保持著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只要衣食有著落,他們對所謂生活質量,要求不高。
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無經濟來源的「三無」老年人占河南省農村老年人的4%,他們中的半數以上也納入了「五保」供養,生活穩定。
一個敬老院
月亮門、夾竹桃、紅磚道,西去鎮政府約一公里的這個小院,就是龍城鎮敬老院的所在地。民政所長宛向榮說:「我們剛剛搬過來不到兩個月。這里原來是鄉衛生院,敬老院用了以後需要再投資整飭一下。廚房、淋浴房、衛生室都要建新的,估計到10月底就能建好。到時候,俺鄉敬老院能接納80位以上的『五保』老人,硬體上應該說也是不錯的。」
目前,敬老院里一共住著20位老人,他們當中年齡最小的69歲,最大的王閃老人已經97歲高齡。幹了15年敬老院長、已經超過退休年齡的李愛枝說:「吃的住的,政府全管,還有專門的護工負責他們日常起居。可以說,這些老人在這兒比分散在家過的日子還要好,很多老人都能活到80、90歲,如果在家裡養老的話,恐怕這些人早就沒了。」
老人們兩個人住一間房,除了換洗衣服,其他的由政府配給。身體尚好的,就幫忙喂兩頭豬,養幾只羊,能換個活錢。敬老院的各項工作還沒有全面到位,69歲的趙尚倭就臨時充當炊事員。灶間凌亂地堆著幾袋麵粉,蒼蠅在空中飛來飛去。午飯是大鍋煮麵條,撒幾根玉米菜,沒什麼油水,但保證供應。「後院冰櫃里還有大肉。」趙尚倭說:「隔三差五,俺們也管弄個葷菜吃吃,改善改善生活。」
敬老院里的老人們基本上都無兒無女,平日里除了工作人員,也少有人來探望。能有個地方住,有頓飽飯吃,這些飽經滄桑的老人們已經很知足了。有時候鄉里趕會唱大戲,他們還能搬著小板凳去湊熱鬧。遇到個頭疼腦熱的小病,李愛枝他們給包個葯,打個針;如果是大病送醫院,敬老院就會和老人所在村組聯系,保證醫療費用的支出。「稅費改革之後,五保供養經費這一塊兒是從村為單位的附加稅里頭支出的,往往收不上來。省里規定每個老人一年費用1300元,但能落實一半就不錯了。」宛向榮說:「沒辦法的時候就只能向鎮政府借糧、借款,但這不是長久之計啊。俺們也想讓老人們的生活質量再提高一些,但是經費問題實在頭疼,俺們心有餘,力不足。」
「要說全鄉夠『五保』條件的,在200人以上,就算建成以後全部利用上,敬老院也只能負擔全鄉1/3五保對象的集中供養。」李愛枝說:「大部分散居的五保對象現在還得由村組負責,他們的生活照料、房屋維修、有病治療、死後喪葬等等很多事情,我們也無能為力,全看村班子辦事的能力,村子的經濟實力。鎮上原先考慮過搞些院辦經濟,但沒有啟動資金,說說也就擱那兒了。我們也希望能有個什麼好法子,給敬老院這一塊兒更多重視,多辦點實事。」
旁註:據省民政廳統計,全省目前共有農村五保對象33萬多人,佔全省農業人口的4.26%。集中供養五保對象3萬多人,只佔其中的10%。大部分五保對象,要麼分散供養,要麼應保未保。全省目前共有鄉鎮辦敬老院2020所、村辦172所,不同程度地都存在資金短缺問題。
對於自耕自養的農村「三無」老人,在稅費改革前,他們責任田的農業稅、鄉統籌和村提留及各種集資,大都由地方免除。稅費改革後,由於實行按土地收稅,又沒有拿出相應的免稅政策,他們要與其他青壯年勞力同等繳稅,增加了他們自養的困難。
敬老院是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陣地,隨著老齡化社會進程的不斷加快,敬老院的作用將會越來越重要。但由於稅費改革以後,村級可支配財力下降較大,對村級的轉移支付資金很難落實到位,造成五保供養經費落實困難。很多地方的鄉鎮敬老院也和龍城鎮一樣,境遇尷尬無奈。而且河南省地域之間差距比較明顯,一些經濟基礎差的地方,往往五保對象也多,群眾負擔更重,不利於當地農村脫貧致富。
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力實現中原崛起,關鍵在農民、農業、農村。農民是難點,農村老年人更是難點中的難點。
農村目前養老形勢總體是好的,這得益於近年來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一直保持著平穩較快增長的好勢頭。老年人也享受到了現代文明進入鄉村後帶來的便利和好處,吃、穿、住、用、葬等各方面的條件都有較大改善。另一方面,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力量支撐著農村養老問題的基本穩定,不贍養老人、虐待老人的僅僅是個別現象,老年人應享受的基本權益和社會尊重都可以得到保障。各地基本都能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醫,一些地方還提出了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各級黨委政府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但必須看到,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也不少。
省民政廳社會福利處的趙玉民說:「農村老年人自我養老保障能力差是最根本的原因。農業產業效益低下,農民積累少,用於養老的積累更少,農村養老96%以上不得不沿襲千百年來一貫的家庭養老方式。一旦傳統道德的束縛力量減弱,農村隨著計劃生育政策施行、家庭規模縮小,農村的養老保障體制和老年福利服務業又沒有形成氣候,農村養老問題就會凸現出來。加之近年來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青壯勞力大量湧入城市,農村老齡化提速,這更要求我們重視農村老齡問題,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另一個重要問題是,作為農村社會保障體制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五保供養工作在稅費改革之後,其資金籌集方式、工作體制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於村級附稅的支出比例沒有具體規定,鄉鎮財政對村級的轉移支付又往往不到位,造成五保供養經費難以落實,一些地方甚至出現「有而不保、保而不好」的現象。農村「三無」老年人本來生活水平就不高,如果供養經費不能到位,將難以保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
「加大對老年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增強群眾的敬老、助老、養老意識;抓好村裡面老年協會的建設,表彰先進,鞭撻落後。這些工作我們都可以做。」郾城縣老齡辦主任袁富生說:「但是,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養老問題,還要研究制定出農村養老的保險制度,與土地保障、家庭養老、社會救助相結合,打造出一張確保河南省農村老人基本生活的保護網。」
黨的十六大提出,「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農村養老、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這為河南省做好農村養老工作指明了方向。老年人「自耕自養田」土地稅、農業附加稅的減免,宅基地分配政策上老年人權利共享等政策,雖然醞釀了很久,但是一直沒能進入具體操作階段,這更增加了城市養老與農村養老之間的差距。而且,從未來的發展看,建立與城鎮統一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勢所必行。
「蘇、浙、粵等經濟發達地區已經逐步開展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熟經驗。」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的殷俊博士說:「堅持自願原則,通過集體補貼與政策引導等激勵措施,提升農民參加養老保險的積極性,就能逐步使社會養老保險健康持續地發展起來。」
旁註:據河南省民政廳的調查資料顯示,河南省具備或初步具備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縣區已經超過85%,這項政策也正逐漸被農民們認識和接受。隨著河南省農村經濟的發展,在群眾溫飽問題已經解決,農村基層組織比較健全的地區,完全可以採取政府引導和群眾自願相結合的辦法,逐步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河南省林州等縣市已經從1995年開始,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林州市目前已經有16萬農民參加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社會覆蓋率達到18.4%,保費基金積累總額達5700萬元,已經有2900人開始領取養老金,累計發放金額58萬元。養老金在當地由金融機構代發,管理比較規范。
這樣看來,用養老保險制度在河南省廣大農村建一座「沒有圍牆的敬老院」,對解決「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發展,意義都將是深遠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Ⅱ 有誰知道天津市河北區小王莊堤頭大街劉家胡同有沒有拆遷

據說那一片都要拆遷滴,好像是給房子,是南口路的高層吧!

Ⅲ 講一個鬼故事,給好評呦

出自:聽雨軒主人的BLOG

講一個鬼故事

不知道是在何年何月,村裡的青壯年後生都要到外面做事情,否則家裡的生計就無法維持,所以這走夜路,半夜三更到家或者離家是經常有的事情。快到過年時節,老李在外奔波了大半年,也該回家了。從很遠地方坐火車、汽車一路走來,等到了汽車站,下了車的時候,天也就完全黑了。從車站到村裡家這段路程沒有公路,也不通汽車,只能步行著。在過這段路時會經過一個亂墳崗,據說那裡經常鬧鬼。

老李揣著大半年的工錢,又投宿不便,只好硬著頭皮上路,只好口中默念千萬別碰見什麼惡鬼什麼的。就這么一路走,一路琢磨著,轉眼就到了前面所說的亂墳崗。這里本來是土崗,無法耕種莊稼,周邊有什麼人去世都會埋葬到這里,逐漸形成一個規模頗為龐大的墓地。這一帶的村民都有在墳頭種樹的習慣,這里也逐漸形成了一個濃密的樹林,從車站到老李家的路就從這個亂墳崗中間穿過。據說這里經常鬧鬼。不過誰也沒有親眼見過,但是膽小的村民是不敢在夜間從這里過的。

這時老李心緊緊蹦著,腿也有點哆嗦,怕真碰見什麼。看看路邊的樹林和墳頭,借著夜色,能看到濃密的落了葉的槐樹和楊樹以及不高的墳頭,並沒有發現異常。老李就埋著頭,快步往前走。正在這時,老李突然聽到有人在求救:「大哥,幫幫我吧。」聲音如絲如縷,不是很大。老李心裡激靈了一下,正要停下腳步,轉念又想,在這么冷的夜裡,亂墳崗邊怎麼會有人在?想到這里就感覺有點頭皮發麻。老李頭也不抬,加快了腳步。

眼看就要過了墳崗,這時分明又聽見了求救聲音:「大哥,救救我吧。我是小王莊的,我男人和你們二狗是朋友。今天到城裡看我男人,沒成想到就趕了夜路,更沒有想到走這里,走不動,有點頭暈,怎麼也走不動了。可能是我的老毛病犯了。」老李一聽,止了腳步,二狗他很熟,是一塊從小到大的朋友。她既然是二狗朋友的女人,咱們也應該幫忙的。這時,開始起風了。老李回頭往後望望,並沒有發現什麼人影,只是樹林和墳頭。正待要繼續趕路,又聽到「大哥」一聲,他向右邊仔細一看,發現右邊一棵樹下隱隱約約躺著象個人。、

這時,老李也沒有多想,忙到跟前。這里果然在地上側卧一人。借著星光看,發現是身著灰色衣服的一位婦女。能聽到她稍微有點重的氣息,還有她在輕咳。老李連忙把她輕輕扶起,問道:「大嫂,你怎麼深更半夜躺在這里?那女子斷斷續續地說,俺是小王莊的,俺本來去到城裡看俺男人,也就是你們村二狗的朋友金鎖,可是到城裡卻沒有找到,也不知道他在哪裡。沒有找到就往回趕,到了車站,下了車那會天還沒有黑,俺尋思著能在天黑之前能到家。不想到了這片樹林的時候,我的胃病犯,頭暈惡心,沒有辦法走動,只能在這里等過路人幫忙了。誰知道在這里等到了天黑也沒有碰見一個人。要不是碰見大哥你,估計俺要凍死這里了。

老李說,大嫂我能怎麼幫你?那女子說,你能把我背家裡就行了。老李有點猶豫,我一個大老爺們兒,半夜背一個婦女算怎麼回事?但轉念又想,還能有別的什麼辦法呢?今天是救人,就不講究那麼多了。就說,好吧。我背你走。

老李說著就蹲下身,伸手把那女子背在了背上。感覺有八九十斤重,不是很沉。小王莊那個村老李知道,就邁步往前走。那女子說,真不好意思,半夜讓大哥你背我回家。走大路回家有點遠,我知道從這里到俺們村有條小路,能近不少。老李就問,哪條小路,你指給我吧。老李就沿著女子指的小路走。

老李背著女子望前走,走著走著,就感覺那女子不斷的變的沉重。而且越向前走越沉。老李心裡想,真是路遠沒有輕重,本來背一百多斤包裹可以很輕松地從火車車廂背到地下,現在就一個八九十近的婦女,背時間長一些就吃不消了。眼看老李背著那女子越走越慢。就聽那女子說,大哥,太累了吧,咱們歇歇吧。老李說,也好,正好要過河。他就把女子放下,在河堤下開始歇息。

這時正是冬季最冷的時刻,河裡冰已經結的很厚,上面可以走人跑馬沒有任何問題。他們走的小路也穿過這條小河。片刻過後,老李背起女子,過了河,沿著小路繼續向前走。那女子在老李背後,死死抱著老李肩。老李感覺身上的女子似有千斤。可是老李也是生性倔強,不肯在人前示弱。就咬著牙望前走。、

不知走了多長時間,老李抬頭一看,又到了河堤前,似乎是剛才走過的小河。老李仔細觀察,果然是剛才過的河。這時東邊的天已經微微發白。背上的女子突然說,大哥我這會好多了,我能自己走,放我下來吧。放下女子,老李心裡有點嘀咕,真是邪了門了,難道剛才那麼長時間我們一步也沒有走?這時女子又說,大哥,真是謝謝您啊。也不早了,您也回吧,我這就自己回家。說著,沒有老應聲,就沿著河堤向南走了。老李剛要喊,小王莊不在那個方向,那女子就已經看不見了。

老李越尋思越感覺不對勁,剛才走了半天原地未動,這個女子又不象是回小王莊。真是越想越有點發毛。這時天已經大亮了,老李慌不擇路,拚命向著自己村的方向狂本。

到了家裡以後,老李大睡了兩天,回想那天夜裡的事情還有點犯憷。這天朋友二狗來家裡看望老李,老李就問二狗,你在小王莊有個朋友叫金鎖?二狗說,是啊。不過半年前不知道為了什麼,他被衙門帶到縣衙里去了。不出幾天就死了,據說是被打死了。他女人為了為金鎖鳴冤,天天到市裡,省里告狀。也該他們一家倒霉,前幾天在去市裡的路上出了車禍,他的女人也死了,剛辦完喪事就埋在咱們村去縣上經過的那個亂墳崗。老李聽了以後,腦子一片空白,躺了半個冬天,過年都沒有起床,直到開春才下地。

Ⅳ 天津濱海新區小王莊到靜海大邱庄有公交車嗎

1小時9分鍾184路 → 178路
小王莊鎮上車 | 步行772米 | 15.34公里

天津濱海新區小王莊
步行126米,到達小王莊鎮 詳情
184路(中旺鎮--西站客運站(大圈終點站))
上車小王莊鎮 上車
1站
下車丁家房子 下車
步行97米,到達丁家房子 詳情
178路(大港老客運站--靜海長途汽車站)
上車丁家房子 上車
6站
下車大邱庄鎮 下車
步行549米,到達目的地 詳情
靜海大邱庄
1小時25分鍾946路 → 178路
小王莊鎮上車 | 步行805米 | 20.48公里

1小時17分鍾184路 → 178路 → 890路
小王莊鎮上車 | 步行815米 | 15.33公里

1小時42分鍾184路 → 178路 → 890路
小王莊鎮上車 | 步行941米 | 23.26公里

Ⅳ 我想請你們誰知道河南駐馬店正陽縣膨橋鄉板橋村小王莊王倩家的電話或者是聯系方式

河南正陽縣王勿橋鄉政府欺軟怕硬忽悠百姓

土地莫名被分包,數次反映無遭遇踢皮球;面對當事人,地方黨委立下限期「軍令狀」,誰料想軍令狀成了「空頭支票」。家住河南省正陽縣王勿橋熊庄村民馬建旦、馬天民兄弟憤然發問:「

正陽縣王勿橋鄉政府為何不為民做主,反而忽悠老百姓?」

外出打工口糧地被莫名分包

據馬天民稱說:「我是95年從正陽縣王勿橋到新疆打工,因為弟兄兩個都沒有在家裡所以家裡面的土地只有老父親在家裡面照料。可等我回到老家時候發現自己的責任田莫名其妙的被村民組的幹部私下分包給群眾了。我們也沒有違規違法,為何要剝奪我們吃飯生存的權利?!」

馬天民的兄弟馬建旦稱,1995年弟兄二人離開家鄉到新疆打工,家裡的土地委託父親照看,有時候親屬們也幫忙照看一下,農業稅、公糧、村提留等該交的皇糧國稅一樣都沒少。突然有一天馬天民的父親發現自己的15.6畝耕地被同一村民組的其他人耕種,馬天民的父親就找村民組和村委會的領導理論這件事情並要回土地,可是村裡面的領導以土地已經分包為由一直沒有將分包的土地收回。

土地被分只因關系不到位?在王勿橋熊庄村,一位不願透漏姓名的村民說出了其中的原委:馬家的兄弟可能是在外面打工掙了一點錢,有點心高氣傲每次回老家也沒有和村委會的領導搞好關系,這件事情也不排除是村組的領導變著法子整治他們兄弟。

對於此事,馬家兄弟也懷疑是平時回家少,時間緊也沒有和村委的領導及時溝通,但是對於需要幫忙的鄉親們他們從來沒有吝嗇過,就要回土地這件事情他們也沒少宴請村裡面的領導。

讓馬家兄弟難以釋懷的是即使請了客送了禮,村幹部依然沒有幫忙要回被分包的15.6畝耕地,忿恨交加的父親在絕望中撒手人寰——因為耕地沒有被要回活活的氣死了!

鄉黨委立「軍令狀」成忽悠

8月9日,王勿橋鄉黨委書記余峰當著眾人的面將村領導謝暉和包村幹部餘勇以及馬建旦、馬天民的堂弟(馬家兄弟委託處理要地事情的代理人)叫在一起協商馬家兄弟失地的問題。

在了解完事情始末緣由後,余峰書記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地為本,不給農民分地,農民怎麼吃飯?不管咋說馬家兄弟的耕地問題必須解決!

包村幹部餘勇代表鄉政府起草了一份《關於馬樓組馬天民,馬建旦兄弟2人責任田的答復》,答復說:「熊庄村馬樓組村民馬天民,馬建旦向村民組索要自己責任田的問題,由熊庄村支部書記謝勝利牽頭做群眾工作,在秋收之前把問題解決,把馬天民,馬建旦責任田按政策調整到位!

(2010年10月1日前)。」在這份答復書上,記者看到餘勇,代表村委會參加協調會的村委會副主任謝暉,以及電話溝通之後也表示同意意見的村支書謝勝利的簽字;眾人紛紛表示,2010年10月1日前一定將馬家兄弟的耕地問題解決。

可是在答復期間,馬家兄弟數次到鄉政府找包村幹部餘勇協商解決問題,但是餘勇卻沒有了協調會召開當日的熱情,態度越來越不好,甚至踢起了皮球,直到現在馬家兄弟也沒有拿回自己的土地。

馬家兄弟很生氣的說:「現在連社會的普通人都知道講誠信的重要性,可王勿橋鄉黨委政府為何出爾反爾,忽悠老百姓,個中原因耐人尋味!」

據知情人稱告訴記者,之所以馬家兄弟的土地被分包就是村民馬國傑和馬國提搞的鬼,因為二人百般阻撓;二人依仗鄉里和縣里的關系在當地有恃無恐,對群眾隨意欺負,實屬惡霸;因馬家兄弟的地段較好,馬國傑准備將地賣給開發商中飽私囊。

對於事情進展,我們將繼續進行關注。(楊傑 張天宇)

Ⅵ 電影 新來的李老師 的觀後感

梗概 旬邑縣教育局裡,楊校長從辦公室一直跟到馬路上,不停游說副局長,希望把來支教的大學生安排在小王莊小學,局長告訴他已經安排在別處了,但楊校長不依,軟磨硬泡甚至以朋友的身份耍無賴,終於讓他點頭同意了。但副局長告訴他,關於小王莊小學和李家莊小學合並已是板上釘釘的事,過完這個學期李家莊小學就要開始興建新的校舍,年底他們就要並過去了。楊校長不無得意的告訴他,不就是因為學校成績不太好嗎,有了支教的大學生,他就能把板上的釘子拔下來。小車絕塵而去,楊校長拿著李青的表格,想到每年表彰大會上前幾名學校講述經驗時都提到過支教的巨大作用,得意的笑了。李青坐在靠窗的小巴上打瞌睡,嘴張得老大。車一顛簸便醒了,突然發現窗外有人趕著驢車。從沒見過真驢的李青激動極了,影視劇里那些做著驢車一顛一顛的鏡頭從眼前快速閃過,於是她跳下了汽車,坐上了驢車後拉的高高的乾草上。李青看著遠處青翠的梯田,頭上戴著乾草上放的草帽,忍不住開口喊了起來,沒成想小毛驢受了驚,撒丫子跑了起來,還沒喊完的李青啪的一聲就臉朝下栽進了厚厚的乾草里。驢車絕塵而去。 當受了驚嚇的趕驢老漢哆哆嗦嗦的把李青送到小黃王莊小學的校長楊民忠面前時,楊校長根本不相信這就是大城市來的大學生。李青一頭發乾草末,額頭上還沾了一小塊驢糞,一隻鞋不知所蹤……楊校長咽了口唾沫,心說:「餓滴神啊……」!楊校長帶李青認識學校里另外兩位老師——40多歲胖胖的姚老師(女)和年輕的小楊老師(男),他們顯然也注意到了那塊驢糞。三人幫李青把行李放進圖書室旁邊的小屋,由小楊老師帶李青參觀整個學校。告訴她學校只有不到百人的學生,分為三到六四個年級。而老師只有三個,所以每個人都要教好幾門課。李青被安排到最重要的五六年級。臨分手的時候,小楊老師終於沒忍住告李青額頭上的驢糞,尷尬萬分的李青只好越描越黑的解釋為巧克力。晚上,李青把小屋收拾了一番,弄成自己原來寢室的樣子,然後攤開她的教案,伏在桌上寫了起來,清晨,李青在空無一人的教室中演練講課,卻剛好被來的早的學生大頭、小瘦和狗蛋看見了。李青跟三人說話,但小瘦一言不發,轉身去了鄰班。第一堂課,李青就要求學生上課都用普通話和她交流,說慣了陝西話的孩子們非常別扭,一陣陣的大笑。楊校長從外邊經過,還以為課堂氣氛非常好。欣慰的自語,到底是大城市來的老師,一起吃午飯時,李青問校長可不可以按照她自己的思路來教學生,校長告訴她,只要能讓孩子們在一個半月後的期中考試上取得好成績,她想怎麼教就怎麼教。於是下午的語文課,李青拿出了早已寫好的快樂教學法教案,開始講述形容詞的用法,但是學生總是走神的看著窗外,於是李青索性宣布帶大家到外面上課並且以後都不留作業。一行人浩浩盪盪的來到田野里,李青用做游戲的方法讓大家在自然里尋找書本上的形容詞,孩子們開始活躍起來,狗蛋表現的尤為出色。回來的時候正看到姚老師揪著小瘦到辦公室,一問才知道,這是學校里最難纏的學生,不好好學習,經常逃課還騷擾同學的正常學習,今天又把同桌女生弄哭了,正要讓他罰寫課文十遍。李青勸住了姚老師並接管了小瘦,但是小瘦一言不發的跑掉了。李青去買菜,結果熱情的村民紛紛把菜塞給她,死活不收錢。兩個同樣賣土豆的都說自己的土豆好,最後差點吵起來,李青只好每人的土豆都要了點。回來後,望著一地的菜,看門的李叔告訴她,連他這個看門的都不敢去買菜,就因為村民們不收學校的錢,每次買菜都得去很遠的地方。作文課上,李青開始給大家講述如何觀察一個人,正好楊校長經過,李青就請同學們觀察楊校長。一開始,大家都說的是優點,什麼亭亭玉立、婀娜多姿都出來了,楊老師樂開了花,李青要求同學們仔細、客觀的觀察,沒想到眼尖的孩子們說出了一大堆缺點,什麼右嘴角有點歪,眼泡很大,走路一顛一顛的……楊校長的臉就有點綠了,李青在旁邊趕忙打圓場,拚命說自己的缺點,結果越描越黑。楊校長回到辦公室不停的照鏡子,並逼問小楊老師和姚老師自己的嘴是不是有點歪。小楊老師老實的告訴他真歪,被楊校長一頓臭罵,原來小楊老師是楊校長的兒子。清晨醒來,李青就聞到一股濃烈的花香,循著氣味,她走到村裡的蘋果樹林,發現所有的花全開了,美的像童話。於是立即趕回學校,帶上全班同學到蘋果樹下上音樂課。其他班級的學生從窗戶里看到李青帶著學生出去,羨慕的不得了,紛紛要求老師也帶大家到外面上課,但被拒絕了。調皮的學生開始說姚老師的普通話不過關,說小楊老師的課沒意思,只有楊校長的班還算安分,但不少同學已經開始在課桌下掰饃了。李青領著學生們在蘋果樹下又唱又跳,快樂的像小鳥。下課後,姚老師紅著眼睛跑來跟校長告狀,說學生說李青說了,上課必須用普通話。難道我說了一輩子陝西話,現在就教不成書了。小楊老師雖然沒告狀,但情緒也很低落。楊校長只好叫回了李青,讓她以後不要再在外面上課,李青不明白,為什麼學生學的這么快樂,卻要停止這樣的教學方法,嘴上答應了,心裡卻另有一套。狗蛋和大頭在放學的路上看見在在小李莊上學的的秀秀挎著一籃雞蛋往外走,問她干什麼去,秀秀告訴她自己的老師病了,娘讓送點雞蛋去。狗蛋回到家,調皮的告訴娘李青病了。狗蛋娘立刻滿院子抓母雞,抓住了立馬要宰,狗蛋這才告訴娘自己只是看見秀秀給老師送雞蛋所以試探一下要是自己的老師病了娘送不送。累的一身汗的狗蛋娘又好氣又好笑,說當然送,別人送蛋,咱送雞。第二天,狗蛋就在課前問李青為啥不生病,得知原委的李青突然打了一個噴嚏,立即有學生問她是不是病了,嚇得李青連忙否認。上課了,李青卻發現小瘦沒來,問學生,都說不知道。楊校長得知後,說縣劇團今天在鎮上公演《三滴血》,這小子肯定是去那了,這事不能讓小瘦他爸知道,不然得打死他。當務之急是趕緊把他找回來。李青來到了鎮上,找到大戲的檯子,還沒開演,下面滿滿的都是人,卻沒有小瘦的影子。於是她跑到後台,找到劇團的團長,才發現小瘦正在給團長唱秦腔,一板一眼,和平時判若兩人。團長告訴李青,這孩子是個好苗子,希望能上戲校學習。李青本來要帶小瘦走,戲卻開演了,唱腔一下子將李青迷住了,二人站在人群中也看了起來。校長見李青一天都沒有回來,急忙叫上村民一起去尋找,小瘦的爹也知道了。大家一窩蜂出去的時候李青正帶著小瘦回來,這一路,小瘦一改往日,說了很多話。他告訴李青他真的想學戲,但是父親死活不讓,李青說自己會幫助他的。小瘦的父親回到家,對小瘦一頓猛打,但小瘦一聲不吭。市教育局的領導來縣里考察,副局長想幫助楊校長,便推薦去小王莊小學看看,說那裡來了支教的老師,弄了個什麼快樂教學法,很有成效。學校這邊,李青在講風箏這一課,要帶學生們去體驗放風箏,為了怕被校長阻攔,李青帶著孩子們從後窗跳了出去,又翻過牆頭走出了學校。當領導們突然到訪時,楊校長高興的領他們去李青的班級,結果裡面空無一人,只有錄音機發出孩子們的朗讀聲。大家忙不迭的尋找,終於在後山一棵老樹下發現了他們,孩子們仰著臉,李青正爬在高高的樹叉上取掛住的風箏。回來之後,副局長把楊校長和李青一頓猛批,說後天就其中考試了,別的學校都緊張起來,你們竟然還有閑心放風箏,看來合並的事我是替你瞎操心。窗外的姚老師趕走了看熱鬧的學生,對著一臉愁容的小楊老師抱怨李青把學校折騰的亂糟糟的。上課了,姚老師發現好幾個學生在課桌下掰饃,立即進行了批評。沒想到學生卻說李老師就讓在課堂上吃東西,還比你講得好。姚老師氣的摔門而出。闖進辦公室,哭著說這學她教不了了,讓李老師教吧。李青不明就裡,剛要解釋,就被校長打斷了,說後天就是期中考試了,誰也不許再出亂子,先把試考完了。連續幾天,學校的氣氛都很低沉。李青幾次想跟姚老師說話,都被她鐵青的臉擋了回來。小楊老師也有意無意的躲著她。李青非常難過,卻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期中考試的成績出來的一大早,楊校長就上了縣城,直奔教育局開會。拿到名次後傻了眼,小王莊小學竟然名列全縣最後一名。副局長悄悄告訴他,局長已經批示過了,鑒於他們學校考的這么差,不用等到年底了,過完這個學期就並到小李庄小學。楊校長愣住了。楊校長晚上才搖搖晃晃的回到學校,李青發現他喝了好多酒。楊校長每一間教室每一間教室的轉,給她講自己當初是如何在這里上的小學,長大後又在這里當的老師,每一間校舍都是他和當時的老師一起蓋起來的……而現在,這里的一切都將沒有了,李青這才知道學校考砸了。楊校長說到動情處,竟像孩子一樣哭了起來,隨後倒在了地上。李青嚇壞了,忙去找姚老師,姚老師本來還冷著臉,得知校長暈倒後立即叫上幾個村民,一起把校長送到醫院去了,李青想跟著去,但被姚老師拒絕了。李青獨自坐在村邊的大石頭上,自責的哭了起來。小瘦不知什麼時候跑到她身邊默默的坐著,張開嘴唱起了秦腔,聲音悲愴幽怨如泣如訴。第二天一早,李青就到醫院去看望楊校長,倆人推心置腹的聊了好久。楊校長告訴她,自己其實打心裡贊同李青的教學方法,但應試教育也並不能一竿子打死。在中國的國情下,其實可以有更好的辦法將兩者融合,他要李青不要責怪自己,並希望她教好最後這半個學期,然後合並。李青卻告訴校長,自己會努力彌補自己闖下的禍。李青找到姚老師和小楊老師,真誠的向他們道了歉,告訴他們自己意識到了光有學生的喜愛,光讓他們對自己的教學感到快樂是遠遠不夠的,真正的快樂應該是無論什麼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她的誠意和熱情打動了另兩位老師,他們將傳統教學方法和新式教學方法結合起來,重新定位了「快樂教學法」。隨後,李青又讓小楊老師帶著她去家訪,挨家挨戶的和他們商量如何在課下幫助孩子快樂的學習,家家都要留二人吃飯,李青均謝絕了,只敬了酒。從最後一家出來後,李青已經醉的不省人事。小楊老師把她背回來後,看著這個倔強的女孩如此真心實意的為學生著想,於是打開教案,就著李青小屋昏黃的燈光,開始了備課。期末考試的前一天,三個老師走上講台的時候卻沒有帶課本,而是刷子和油漆,姚老師說勞逸結合,小楊老師說放鬆大腦,李青則帶領大家第一個沖出了教室,粉刷起校園來。最終,在期末統考時,小王莊小學一躍取得了全縣第二的成績,六年級的十一個學生就有七個考進了縣重點中學。局長親自放話,小王莊小學合並的事情暫緩,緩到什麼時候就難說啦。小瘦去縣戲校報名的那天,也是李青要離開的那天。二人坐在驢車上,高興的和大家送別。李青忍不住喊起來:「再見啦……」驢車蹭一下就竄了出去,遠遠的,大家看見李青艱難的從草垛里爬出來,向大家揮起了手。

Ⅶ 誰知道滄州市哪的養老院比較好以及聯系方式

南皮縣常庄鄉敬老院 / 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常庄鄉木架橋村北 /
南皮縣鮑官屯鎮敬老院 / 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鮑官屯鎮鮑官屯村 /
南皮縣光榮院 / 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城關鎮東關外 /
南皮縣段六撥鄉敬老院 / 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段六撥鄉段六撥村 /
孟村回族自治縣光榮院 / 河北省滄州市孟村回族自治縣孟村鎮民族街 /
滄州市郊區小王莊鄉敬老院 / 河北省滄州市郊區小王莊鄉 /
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大劉鄉敬老院 / 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大劉 /
滄州市運西頤合院老年公寓 / 河北省滄州市運河區小王莊鎮義和庄村 / 0317-2068375
南皮縣王寺鎮敬老院 / 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王寺鎮王寺村 /
黃驊市光榮院 / 河北省滄州市黃驊市渤海路 / 221165
吳橋縣光榮院 / 桑園鎮貨場路 / 7341454
青縣光榮院 / 河北省滄州市青縣唐家窯 / 4022830
任丘市光榮院 / 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光榮里101號 / 223873
滄縣仵龍堂鄉敬老院 / 河北省滄州市滄縣仵龍堂鄉 / 842160
鹽山縣光榮院 / 海泊路 /
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光榮院 / 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城關鎮南外環 / 21441
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秦村鎮敬老院 / 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秦村鎮 /
滄州市郊區鞠官屯鄉敬老院 / 河北省滄州市郊區鞠官屯鄉政府 / 341052
滄州市社會福利院 / 四合街鹽場 / 3022528

Ⅷ 有民族精神的英雄的事跡

這位老人叫張慧林,今年73歲,退休前是棗庄供電公司(原電業局)的工會主席。1993年底,張慧林退休後不甘清閑,拿起照相機、攝像機,進軍營,進企業,進山村,進學校,開始采訪英模事跡,尋訪英烈故事,至今已製作專題片180多部,有的被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收藏。

前不久,張慧林到山亭區采訪,小王莊村93歲的王興泰老人給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1940年3月的一天,八路軍蘇魯支隊500餘人來到小王莊,被800餘日本鬼子包圍。一位連長帶著20多位戰士在村北的山上打阻擊,掩護部隊突圍。激戰數小時後,鬼子支起鋼炮向山上轟擊,連長和7位戰士壯烈犧牲,沒有留下一具完整的屍骨。戰斗結束後,王興泰等村民撿來山坡上的碎石塊,將八位烈士就地掩埋。60多年來,沒有人知道這八位烈士的名字,他們一直靜靜地躺在這片戰斗過的熱土上……

從小王莊返回棗庄後,張慧林怎麼也睡不好覺。他對老伴岳梅五說:「咱們拿退休金為烈士們修修墳墓、立塊碑吧!也好讓後代們永遠記住他們的英雄事跡,記住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老伴非常贊成。今年清明前,張慧林找到小王莊的村幹部,談了自己的想法。村民們很是感動,紛紛說:你拿錢出料,我們出義務工!於是,張慧林和老伴先後拿出6000元退休金買料,村民們用水泥、沙灰和磚石,為每位烈士的墳墓壘了一米多高的圍牆,除了為每位烈士立碑外,還為八位烈士立了一塊大石碑,上面寫著「抗日無名烈士紀念碑」碑文。

4月5日上午,張慧林老人與村民們一起為烈士墓舉行了簡朴的揭碑儀式。

老電影黑白片女主角叫王秀英。男主角是孫道臨演的。片名叫什麼

你說的應該是電影1958年的《紅色的種子》,主演秦怡、孫道臨;

其主要劇情為:解放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年輕的女共產黨員華小鳳被派到敵占區開展工作,小鳳以新四軍家屬的身份,搭乘商人錢福昌的貨船。途遇偽軍,貨船被扣留檢查。錢福昌通過偽保安隊隊長,將貨物運上岸脫手。又把小鳳賣給小王莊的農民王老二做老婆。小鳳把自己的身份向王老二母子表明,他母子二人很同情並支持小鳳。於是小鳳便在小王莊開展鋤奸活動,後又成全了王老二和莊上寡婦張素貞的好事。後來小鳳的愛人縣委書記雷鳴率領武工隊深人小王莊。並建立了群眾武裝。

Ⅹ 農民怎樣養老

農民如何養老?
新華網
——對農村養老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一個老人

白露前的一個早上,王豐田老漢從自家的芝麻地里走出來,解放膠鞋上沾滿了泥土,「今年雨水大,地潤得很,芝麻都倒了,得趕緊扶扶。」

68歲的王豐田是郾城縣龍城鎮小王莊村二組的村民。他家住在村子最南頭,小院里石榴已經掛果,大葉杏枝繁葉茂,小他5歲的老伴兒在灶間忙活著。王老漢搓掉手上的泥土,點燃一支「沙河」煙,面對記者的詢問,打開了話匣子。

16歲那年,初中還沒畢業,王豐田就去沈陽軍區當兵,四年軍旅生涯造就了他雷厲風行的性格,也給了他一副享用至今的好身板。復員回鄉後,王豐田被任命為民兵營長,帶著一幫年輕人白天訓練,晚上巡邏,是鄉里重點培養的積極分子。日子流水般過去,眼看著三子一女一天天長大成人,王豐田也從一條精壯漢子變為白發老者。「樹大分杈,兒大分家」。前些年,王老漢的頭等大事就是給兒子娶媳婦,為女兒尋婆家。三房媳婦娶進門,兒子們都分家另過了。大兒子跑生意多年,闖盪出了些眉目,一家四口遷居深圳,兩三年才能見上一面。小兒子在縣城當校工,隔三差五回來看看。只有二兒子住得離自己不遠,幾乎每天都要領著孫子來老漢的小院坐坐。「閨女嫁給北村一個養豬專業戶,小日子過得也怪殷實。子女們都孝順,孫子輩兒也爭氣,俺老兩口身子骨還硬朗,地里邊的活兒還能幹得動。覺著日子這么過,也怪帶勁,沒有啥煩心事。」王豐田說。

王豐田一家在小王莊村不算富,和他同齡的老哥們兒家境大抵相似。操心生計、操心兒女一輩子,到現在他們還是閑不住。伺弄家裡的幾畝責任田不說,王豐田和一個老伙計還去山西販過兩次蘋果,掙個體己錢。後來村裡成立老年協會,王豐田高票當選老年協會副會長。他和幾個老哥們聚到一塊兒,誰家有個磨牙鬥嘴的事情就去調和調和,哪個老伙計過生日了,就提籃打酒前去熱鬧一番。這些年村裡經濟狀況越來越好,老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在穩步提高。「要說不孝敬不贍養老人的事兒,哪個村都有。早前比較多,主要還是因為窮,兒女都吃不飽,老人更別提。兒子還好說點,媳婦要是惡一點,摔摔打打、罵罵咧咧的情況的確存在。」王豐田說,「不過這幾年情況好多了,年輕人都忙著出去掙錢,老人在家看個門,招呼住孩子,用處不小。孝敬老人也是為自己好,能讓自己在外頭安心掙錢。所以現在的年輕人想得都可現實,俺村幾個富戶還給父母報名參加旅遊團,去北京看天安門呢。」

「如果子女忤逆不孝,怎麼辦?」面對記者的追問,王豐田笑了笑,「他不孝就靠自己,我現在幹得動,莊稼把式樣樣不差,能養活自己。」

「那如果你年齡再大一點兒,身體再有個花錢受罪的病,怎麼辦?」王豐田沉吟良久,在青磚上摁滅煙頭,「要說真躺床上不會動那一天,實際上也指望不住孩子。幹了一輩子,俺老兩口還攢了幾千塊養老保命的錢。其他的法子,我沒想過,也想不出來。」

日上三竿,王豐田的老伴兒端上來豆角蒜汁撈面。王笑著說:「記者同志,你想的問題太深。要我說,能頓頓吃上好面,過的就是好日子。」

旁註:像王豐田這樣60歲以上的老人,在河南省農村有749萬。按照國家規定,農民和城市居民一樣,進入60歲以後,就應視為喪失勞動能力。城市工作人員60歲可以退休,安享晚年生活。而農村的許多老人還在自耕自養,以自己的勞動創造效益,解決自己的生活來源,殊為可貴。

省民政廳提供的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河南省農村老年人,吃、穿、住等基本生活條件有保證的,佔92.7%。其中自食其力的約佔15.4%,這部分老人大多是低齡健康老人,有一定的勞動能力或技術特長,依靠種地,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等,保證其生活來源。其餘的多依靠子女供養,一般年齡較大,身體有病,部分或者全部喪失勞動能力,他們仍然能從事一些簡單的農業勞動,但所創造價值已不能滿足自身需要,主要靠子女供養。

一個村莊

即便是在1∶55000的郾城縣政區圖上,龍城鎮小王莊村也不過是個綠豆大小的圓圈。村子裡住有315戶1346口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160多位。

村支書趙自甫說:「俺庄只有1080畝地,人均才合八分地,要不是臨著洛界(洛陽—界首)公路,光指望種地,吃飯都困難。」小王莊村子小,人少腦子活,改革開放之初,這里的村民就倒騰點小生意做。洛界公路穿村而過,門面房價格逐年上漲,好些家都蓋起了二層小樓,上面住人,下面出租。交通便利帶來的好處還不止這些,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村裡幾個膽大的從山西、甘肅等地販運蘋果賺了錢,大夥兒看好這個行當,紛紛殺入。短短幾年,小王莊成了遠近聞名的蘋果批發集散地,小生意成了大氣候。去年,小王莊村人均純收入突破3300元,老百姓的日子也一天天好起來。

這幾天外地蘋果陸續運到,村裡能幹動體力活兒的老年人,都跑到村口幫助卸車。老人們把這當成鍛煉身體的一種方法,每年還能掙上不少裝卸費。

53歲的魏桂雲快人快語,「俺村尤其是這些年,風氣不賴,基本上沒聽說誰家兒女不孝順、虐待老人的。俺娘今年都92歲了,身體還是棒得很,村裡的老少爺們都看著哩,對老人說話嗓門高點都不敢。大家還說哩,爭取讓俺娘活到100歲,也算給村裡爭光了。」王然是外村嫁進來的媳婦,今年60歲,前些年當了奶奶。她說:「小王莊的風氣好,村規民約大家都自覺遵守。那一年姓張的那一家媳婦對老公公不好,全村人都不理她、看不起她,搞得她自己都抬不起頭。風氣只要是正了,就不怕那個別調皮搗蛋的,他們也成不了氣候。」

村民應秋花接著話茬說:「其實農村人都有個攀比心理,要是一家對老人不好,能帶著好幾家兒女都不孝順。這裡面原因很多,有的是因為分家嫌老人偏心,有的是因為生活習慣不對勁,還有的老人再找老伴,二婚,子女嫌丟人,不登老人門。這些事兒俺村沒有,但是聽說其他地方有。」

「貧賤生百事,吃飽萬事寧」。如今衣食無憂,庄戶人家的生活也少了很多不和諧音符。即便偶有家中老人長年卧病在床,子女不耐煩的,村裡就會組織村幹部、老年協會會員,登門去做思想工作。年底評議十星級文明戶時,孝敬老人也是一項硬指標,誰家缺顆星,親戚鄰居都會有看法有說辭。「前些年還搞過簽訂贍養協議書,讓有老人的戶家訂責任狀。這兩年就是不搞這東西,大家也都自覺自願,傳統道德的力量其實在裡面起作用最大。」趙自甫說。

兩年前,57歲的焦建中張羅著成立了一個腰鼓隊,她說:「原來家裡有個小孫子,眼看著長大了,不用天天有人跟。我一個農村老婆家,在家裡閑待著渾身都不舒坦。幾個要好的在一塊兒商量商量,就想著成立個腰鼓隊,一個人兌100塊錢買樂器買服裝,吃完晚飯到打麥場上活動活動,精神頭也足了,身體也好了。哪家有個紅白喜事,俺們還去給助助興,可受歡迎啦。外村的都開始請我們去表演了。」如今,小王莊村的腰鼓隊已經有30名隊員,原來都是年齡較大的,現在,20、30歲的大姑娘、小媳婦也紛紛加入其中。

作為老年協會副會長,王豐田和一幫老伙計正積極向縣老齡辦申請,在村裡建一個門球場,事情已經有了眉目。「看著城裡的老年人射門球怪有意思,俺們農民也願意玩點新鮮東西。」王豐田說:「一到晚上不是看電視就是扯閑篇,怪憋屈。多活動活動筋骨,能活大壽限。」

村委院子的南臨,是四間粉牆黛瓦的房子,趙自甫說這里就是小王莊村的敬老院。原來打算讓村裡的四個「五保」老人搬到這里,但一是有的窮家難舍,二是稅費改革後,村裡沒有專項資金請護工和炊事員,房子就一直閑置。「五保」老人一個進了鄉敬老院,三個有親戚周濟,自己有地,村組每年對給他們糧食,平安度日不成問題。

在村西地頭遇上74歲的「三無」老人趙國仁,他正幫著78歲的老哥哥種田。趙自甫說:「縣民政局的領導已經說了,像他這種在村裡散居的五保對象,從明年1月份,一個月給補助100塊錢,這可頂了大事了。」

旁註:小王莊的經濟發展水平,在整個龍城鎮屬於中等略偏上,是一個典型的平原農業村,該村的絕大多數老年人都得到了較好的贍養。河南省其他地方的情況也大體相似,這主要歸因於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農民收入相對有了較大提高。隨著農民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也有很大改善。

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傳統美德影響深遠,加之近些年老年人權益、法律法規的宣傳貫徹,也提高了人們的養老意識和法律意識。絕大多數子女孝敬或比較孝敬,不但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也多關心照顧,家庭和睦,代際關系融洽。

另外,這一代老年人都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飽嘗過戰亂飢荒的苦,所以十分珍惜現在的好生活。他們往往保持著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只要衣食有著落,他們對所謂生活質量,要求不高。

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無經濟來源的「三無」老年人占河南省農村老年人的4%,他們中的半數以上也納入了「五保」供養,生活穩定。

一個敬老院

月亮門、夾竹桃、紅磚道,西去鎮政府約一公里的這個小院,就是龍城鎮敬老院的所在地。民政所長宛向榮說:「我們剛剛搬過來不到兩個月。這里原來是鄉衛生院,敬老院用了以後需要再投資整飭一下。廚房、淋浴房、衛生室都要建新的,估計到10月底就能建好。到時候,俺鄉敬老院能接納80位以上的『五保』老人,硬體上應該說也是不錯的。」

目前,敬老院里一共住著20位老人,他們當中年齡最小的69歲,最大的王閃老人已經97歲高齡。幹了15年敬老院長、已經超過退休年齡的李愛枝說:「吃的住的,政府全管,還有專門的護工負責他們日常起居。可以說,這些老人在這兒比分散在家過的日子還要好,很多老人都能活到80、90歲,如果在家裡養老的話,恐怕這些人早就沒了。」

老人們兩個人住一間房,除了換洗衣服,其他的由政府配給。身體尚好的,就幫忙喂兩頭豬,養幾只羊,能換個活錢。敬老院的各項工作還沒有全面到位,69歲的趙尚倭就臨時充當炊事員。灶間凌亂地堆著幾袋麵粉,蒼蠅在空中飛來飛去。午飯是大鍋煮麵條,撒幾根玉米菜,沒什麼油水,但保證供應。「後院冰櫃里還有大肉。」趙尚倭說:「隔三差五,俺們也管弄個葷菜吃吃,改善改善生活。」

敬老院里的老人們基本上都無兒無女,平日里除了工作人員,也少有人來探望。能有個地方住,有頓飽飯吃,這些飽經滄桑的老人們已經很知足了。有時候鄉里趕會唱大戲,他們還能搬著小板凳去湊熱鬧。遇到個頭疼腦熱的小病,李愛枝他們給包個葯,打個針;如果是大病送醫院,敬老院就會和老人所在村組聯系,保證醫療費用的支出。「稅費改革之後,五保供養經費這一塊兒是從村為單位的附加稅里頭支出的,往往收不上來。省里規定每個老人一年費用1300元,但能落實一半就不錯了。」宛向榮說:「沒辦法的時候就只能向鎮政府借糧、借款,但這不是長久之計啊。俺們也想讓老人們的生活質量再提高一些,但是經費問題實在頭疼,俺們心有餘,力不足。」

「要說全鄉夠『五保』條件的,在200人以上,就算建成以後全部利用上,敬老院也只能負擔全鄉1/3五保對象的集中供養。」李愛枝說:「大部分散居的五保對象現在還得由村組負責,他們的生活照料、房屋維修、有病治療、死後喪葬等等很多事情,我們也無能為力,全看村班子辦事的能力,村子的經濟實力。鎮上原先考慮過搞些院辦經濟,但沒有啟動資金,說說也就擱那兒了。我們也希望能有個什麼好法子,給敬老院這一塊兒更多重視,多辦點實事。」

旁註:據省民政廳統計,全省目前共有農村五保對象33萬多人,佔全省農業人口的4.26%。集中供養五保對象3萬多人,只佔其中的10%。大部分五保對象,要麼分散供養,要麼應保未保。全省目前共有鄉鎮辦敬老院2020所、村辦172所,不同程度地都存在資金短缺問題。

對於自耕自養的農村「三無」老人,在稅費改革前,他們責任田的農業稅、鄉統籌和村提留及各種集資,大都由地方免除。稅費改革後,由於實行按土地收稅,又沒有拿出相應的免稅政策,他們要與其他青壯年勞力同等繳稅,增加了他們自養的困難。

敬老院是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陣地,隨著老齡化社會進程的不斷加快,敬老院的作用將會越來越重要。但由於稅費改革以後,村級可支配財力下降較大,對村級的轉移支付資金很難落實到位,造成五保供養經費落實困難。很多地方的鄉鎮敬老院也和龍城鎮一樣,境遇尷尬無奈。而且河南省地域之間差距比較明顯,一些經濟基礎差的地方,往往五保對象也多,群眾負擔更重,不利於當地農村脫貧致富。

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力實現中原崛起,關鍵在農民、農業、農村。農民是難點,農村老年人更是難點中的難點。

農村目前養老形勢總體是好的,這得益於近年來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一直保持著平穩較快增長的好勢頭。老年人也享受到了現代文明進入鄉村後帶來的便利和好處,吃、穿、住、用、葬等各方面的條件都有較大改善。另一方面,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力量支撐著農村養老問題的基本穩定,不贍養老人、虐待老人的僅僅是個別現象,老年人應享受的基本權益和社會尊重都可以得到保障。各地基本都能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醫,一些地方還提出了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各級黨委政府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但必須看到,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也不少。

省民政廳社會福利處的趙玉民說:「農村老年人自我養老保障能力差是最根本的原因。農業產業效益低下,農民積累少,用於養老的積累更少,農村養老96%以上不得不沿襲千百年來一貫的家庭養老方式。一旦傳統道德的束縛力量減弱,農村隨著計劃生育政策施行、家庭規模縮小,農村的養老保障體制和老年福利服務業又沒有形成氣候,農村養老問題就會凸現出來。加之近年來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青壯勞力大量湧入城市,農村老齡化提速,這更要求我們重視農村老齡問題,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另一個重要問題是,作為農村社會保障體制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五保供養工作在稅費改革之後,其資金籌集方式、工作體制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於村級附稅的支出比例沒有具體規定,鄉鎮財政對村級的轉移支付又往往不到位,造成五保供養經費難以落實,一些地方甚至出現「有而不保、保而不好」的現象。農村「三無」老年人本來生活水平就不高,如果供養經費不能到位,將難以保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

「加大對老年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增強群眾的敬老、助老、養老意識;抓好村裡面老年協會的建設,表彰先進,鞭撻落後。這些工作我們都可以做。」郾城縣老齡辦主任袁富生說:「但是,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養老問題,還要研究制定出農村養老的保險制度,與土地保障、家庭養老、社會救助相結合,打造出一張確保河南省農村老人基本生活的保護網。」

黨的十六大提出,「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農村養老、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這為河南省做好農村養老工作指明了方向。老年人「自耕自養田」土地稅、農業附加稅的減免,宅基地分配政策上老年人權利共享等政策,雖然醞釀了很久,但是一直沒能進入具體操作階段,這更增加了城市養老與農村養老之間的差距。而且,從未來的發展看,建立與城鎮統一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勢所必行。

「蘇、浙、粵等經濟發達地區已經逐步開展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熟經驗。」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的殷俊博士說:「堅持自願原則,通過集體補貼與政策引導等激勵措施,提升農民參加養老保險的積極性,就能逐步使社會養老保險健康持續地發展起來。」

旁註:據河南省民政廳的調查資料顯示,河南省具備或初步具備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縣區已經超過85%,這項政策也正逐漸被農民們認識和接受。隨著河南省農村經濟的發展,在群眾溫飽問題已經解決,農村基層組織比較健全的地區,完全可以採取政府引導和群眾自願相結合的辦法,逐步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河南省林州等縣市已經從1995年開始,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林州市目前已經有16萬農民參加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社會覆蓋率達到18.4%,保費基金積累總額達5700萬元,已經有2900人開始領取養老金,累計發放金額58萬元。養老金在當地由金融機構代發,管理比較規范。

這樣看來,用養老保險制度在河南省廣大農村建一座「沒有圍牆的敬老院」,對解決「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發展,意義都將是深遠的。萬川明

閱讀全文

與小王莊老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女被變異章魚吞了電影 瀏覽:982
電影叔叔在哪裡看 瀏覽:482
手機電影短視頻素材哪裡找 瀏覽:535
筱田優的電影在哪裡看 瀏覽:794
香港屍家重地類似電影 瀏覽:67
電影媒體簡介 瀏覽:279
賀歲檔電影在哪裡上映 瀏覽:265
英雄人物電影免費 瀏覽:596
70年代老電影雙槍老太婆完整版 瀏覽:606
香港歷任電影協會會長 瀏覽:650
電影散場濾鏡怎麼調 瀏覽:631
neejathaga出自於哪個電影 瀏覽:967
電影山路十八彎演員表 瀏覽:856
美女和男人飆車電影 瀏覽:687
當幸福來敲門電影字幕下載 瀏覽:183
英文電影介紹大全 瀏覽:318
大學生電影節短片 瀏覽:923
電影那年初夏的結局 瀏覽:751
看電影返鄉 瀏覽:198
美國經典電影歌曲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