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都有哪些評劇
中國評劇院劇目
一:音配像
1白玉霜音配像:《白玉霜唱段選》(馬寡婦開店;花為媒;可憐秋香;蘇小小;棒打薄情郎;鋦碗丁;楊三姐告狀;雙蝴蝶;瀟湘夜雨;玉堂春;綠珠墜樓)
2筱白玉霜音配像:(1)《秦香蓮》;(2)《杜十娘》;(3)《鬧嚴府》;(4)《朱痕記》;(5)《玉堂春》;(6)《搬窯》;(7)《桃花庵》;(8)《金沙江畔》;(9)《包公三勘蝴蝶夢》;(10)《馬寡婦開店》;(11)《李雙雙》選場;(12)《打狗勸夫》;(13)《臨江驛》;(14)《小女婿》;(15)《王少安趕船》;(16)《鋦碗丁》;(17)《珍珠衫》選場;(18)《勸愛寶》;(19)《小借年》;(20)《家》選場;(21)《苦菜花》(選場);(22)《筱白玉霜經典唱腔選(卡拉OK劉萍配像)》;(23)《小白玉霜唱腔精選(卡拉OK王冠麗配像)》
3新鳳霞音配像:(1)《無雙傳》(2)《鳳還巢》(3)《春香傳》(4)《小二黑結婚》
(5)《新鳳霞唱腔精選(卡拉OK王麗京配像)》;
4魏榮元馬泰音配像:(1)《奪印》;(2)《向陽商店》(3)《魏榮元唱腔精選(卡拉OK孫路陽配像)》;(4)《馬泰唱腔精選(卡拉OK張文鵬配像)》;
二:名家電影電視劇
1《秦香蓮》(小白玉霜電影)2《花為媒》(新鳳霞電影)3《啼笑皆非》(李憶蘭電影)4《搶狀元》(張淑桂電影)5《楊三姐告狀》(谷文月電影)5《絲絨計》(劉萍電影)6《紅白喜事》(馬泰趙麗蓉電視劇)7《馬寡婦開店》(筱玉霜電視劇)
8《鬧嚴府》(劉萍電視劇)9《花街》(劉萍電視劇)10《駝龍傳奇》(谷文月電視劇)11《鳳冠夢》(張淑桂電視劇)
三:名家舞台劇
1《祥林嫂》(李憶蘭趙麗蓉剛立民)2《高山下的花環》(李憶蘭張德福花月仙谷文月)
3《帝女花》(張淑桂)4《花為媒》(谷文月趙麗蓉筱玉霜)
5《花為媒》(谷文月戴月琴高闖朱懷旭)6《楊三姐告狀》(谷文月趙麗蓉劉萍絕版)
7《楊三姐告狀》(谷文月趙麗蓉張秀蘭)8《秦香蓮》(劉萍谷文月李惟銓絕版)
9《大腳夫人》(筱玉霜)10《劉萍演唱會》11《朱痕記》(劉萍馬泰)
12《評劇皇後》(劉萍馬泰)13《二楞媽》(劉萍李惟銓)14《牡丹仙子》(谷文月)15《離宮怨》(谷文月劉淑萍)16《香妃》(谷文月)17《田嫂》(谷文月齊建波)18《祥林嫂選場》(谷文月)19《谷文月演唱會》20《包公賠情》(李惟銓朱懷旭)21《風雨聚財人》(李維銓)22《大路情話》(李維銓)23《鳳儀亭》(戴月琴齊建波)24《黑頭與四大名蛋》(李維銓李金銘)25《鳳儀亭》(戴月琴齊建波)
26《楊乃武與小白菜》(馬惠民高闖)24《山花》(宋麗)25《金沙江畔》(齊建波宋麗)26《宋麗專輯》27《玉堂春》(宋麗齊建波)28《祥子與虎妞》(宋麗)
29《貶官記》(齊建波韓劍光)30《血濺烏紗》(馬惠民王平)31《鬧嚴府》(恆紅)
32《卷席筒》(恆紅王景為)33《恩與仇》(恆紅)34《張羽煮海》(劉惠欣齊建波)
35《李三娘》(劉惠欣)36《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韓劍光於文華)
37《桃花庵》(孟素潔恆紅)38《情戀萬家》39《大腳皇後》(恆紅張文鵬)
40《勸愛寶》(王冠麗)41《秦香蓮》(王冠麗鄒海群)
42《評劇名家摺子戲集錦(勸愛寶十五貫鳳還巢)》(花月仙李憶蘭花硯茹傅嘉祥)
43《評劇名家摺子戲二(頂鍋楊三姐告狀包公賠情)》(花硯茹王景明李惟銓朱懷旭)
44《評劇名家薈萃》(筱俊亭花淑蘭劉秀榮李秀雲羊蘭芬六歲紅崔蓮潤李憶蘭花月仙谷文月劉萍李惟銓劉立明蓮小君馬淑華)
45《紀念新鳳霞評劇名家演唱會》(谷文月劉秀榮戴月琴高闖崔蓮潤李紅霞宋麗於文華等)
天津評劇院劇目
1《包公三勘蝴蝶夢》(鮮靈霞電影)2《牛郎織女》(小花玉蘭小鮮靈霞)
3《拜月記》(小花玉蘭)4《啞女告狀》(崔蓮潤)5《花木蘭》(崔蓮潤)
6評劇《狗不理傳奇》(崔蓮潤王友才)7《賣油郎獨占花魁》(崔蓮潤王友才)
8《回杯記》(崔蓮潤)9《半把剪刀》(曾昭娟)10《寶馬圓情》(曾昭娟)
11《牧羊卷》(曾昭娟)12《賣妙郎》(曾昭娟)13《夫人令》(曾昭娟)
14《謝瑤環》(曾昭娟)15《費姐》(郭美美趙茹意)16《賣妙郎》(李秀雲)
17《村南柳》(李秀雲馬淑華)18《祥林嫂》(馬淑華)19《杜十娘》(馬淑華)
20《婦女代表》(新翠霞六歲紅)21《周仁獻嫂》(趙斌)
沈陽評劇院劇目
1《打金枝》(筱俊亭)2《對花槍》(筱俊亭)3《楊八姐游春》(筱俊亭)
4《穆桂英掛帥》(筱俊亭)5《小院風波》(筱俊亭)6《包公審太後》(筱俊亭)
7《茶瓶記》(花淑蘭)8《謝瑤環》(花淑蘭)9《相思樹》(花淑蘭)
10《梅香》(花淑蘭)11《人面桃花》(韓少雲)12《小女婿》(韓少雲)
13《小姑賢》(韓少雲電影)14《梁山伯與祝英台》(韓少雲)
15《姊妹易嫁》(宮靜)16《女秀才》(宮靜)17《王熙鳳大鬧寧國府》(宮靜)
18《小寡婦上墳朱買臣休妻》(宮靜)19《王少安趕船夜宿花亭》(宮靜)
20《小二黑結婚》(宮靜)21《劈山救母》(宮靜)22《珍珠塔》(艷銘傑宮靜)
23《紅樓夢》(宋麗)24《雪花飄飄》(馮玉萍)25《風流寡婦》(馮玉萍)
26《山裡人家》27《牛郎織女》(周丹牛一波)28《打神告廟》(周丹)
29《玉堂春》(何欣)30《武松與潘金蓮》31《蓮花庵》
32《啞女告狀》(李懿柏坤)33《楊二舍化緣小姑賢》34《櫃中緣》(尹敬紅)
長春評劇院劇目
1《半把剪刀》(筱王金香)
2《密建游宮》(王曼苓周連生)
3《奇冤義膽》(劉立明)
4《徐九經陞官記》(劉立明)
5《牢獄產子》(鄭桂芳)
哈爾濱評劇院劇目
1《風流小狐仙》(趙三鳳)
2《天雨花》(劉小樓趙三鳳史雙寅)
3《伯虎吟》(趙三鳳史雙寅)
石家莊評劇院劇目
1《劉巧兒》(劉秀榮)2《夢斷蕭牆》(劉秀榮)3《乾坤帶》(劉秀榮)
4《胡風漢月》(劉秀榮趙立華)5《寶玉與黛玉》(劉秀榮)6《花為媒》(劉秀榮)
7《劉秀榮專輯(卡拉OK)》8《珍珠衫》(徐金仙劇文林)
6《楊乃武與小白菜》(劉淑琴)7《五彩水晶山》(尚麗華)8《張海迪》(尚麗華)
9《花魁女與賣油郎》(尚麗華)10《鳳落梧桐》(尚麗華)11《狀元與丐乞》(靳玲展)
12《冷月香魂》(徐金仙)13《喜脈案》(劉鳳芝趙立華)
14《張羽煮海》(袁淑梅)15《竇娥冤》(袁淑梅)16《牧羊圈》17《五女拜壽》
唐山評劇團劇目
1評劇小生《洪影專輯》2評劇小生《石文明專輯》3《太白進宮》(洪影筱俊亭)
4《御河橋》(劉淑琴洪影)5《三看御妹》(李憶霞)6《打金枝》(李憶霞)
7《姐妹皇後》(李憶霞)8《成兆才與楊三姐》(羅惠琴)9《包公審太後》(小筱俊亭)10《紅龍泉》(羅惠琴張俊玲)11《王二姐思夫》(王英)12《狀元打更》
13《紅絲錯》(羅惠琴)
其他評劇團劇目
1《秦香蓮後傳》(邢韶瑛北京燕京評劇團)
2《海棠紅》(邢韶瑛北京燕京評劇團)
3《啼笑因緣》(邢韶瑛北京燕京評劇團)
4《桃李梅》(邢韶瑛北京燕京評劇團)
5《生死情》(邢韶瑛北京燕京評劇團)
6《嫁不出去的姑娘》(李淑珍何廣敏陳振之電影)
7《賭婚記》(張素娟駱麗娜遼寧建昌縣評劇團)
8《深宮孽海》(青皇島小海燕評劇團)
9《鴛鴦膽》(天津溏沽評劇團)
10《王媽買驢》(天津寶坻評劇團)
11《包公三勘蝴蝶夢》(營口評劇團)12《砸鑾駕馮奎賣妻》(營口評劇團)
13《狀元與丐乞》(宋小霞劉玉萍營口評劇團)
14《蝴蝶杯》《屠夫狀元》(營口評劇團)15《孟姜女哭長城》(豐潤評劇團)
16《保龍山》(豐潤評劇團)17《曹雪芹》(豐潤評劇團)
18《清風亭》(李鵬念豐潤評劇團)19《盜金磚》(曹華鞍山戲曲劇院)
20《三娘教子》(蒿城評劇團)21《狸貓換太子(8碟)》
22《李三娘打水》23《打狗勸夫劉雲打母》
24《李彥貴賣水劉翠屏哭井》
❷ 關於趙麗蓉的資料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趙麗蓉(1928年3月11日 ~ 2000年7月17日),天津寶坻人,我國著名小品、評劇表演藝世家。
原籍西庄村(今屬黑狼口鄉), 孩提時期在沈陽被抱上戲台演「彩娃子」(喜神),四、五歲便守在側幕看戲;六歲登台演「童兒」。1937年「七七事變」後定居北平(今北京),拜馬金貴為師並開始正式學戲,工青衣、花旦。此後在包頭、大同、哈爾濱、沈陽、張家口等地「走南闖北」,1945年成為主角。北京解放前夕,趙麗蓉加入門頭溝「青年劇社」。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與小白玉霜等同占華北戲院日夜分班演出。1952年參加總政解放實驗評劇團後,一直與新鳳霞合作,初演閨門旦,後演彩旦。她在《劉巧兒》中扮演大嬸、《花為媒》中扮演的阮媽、《楊三姐告狀》中扮演的楊母等舞台形象均受觀眾贊譽。1953年到中國評劇院。1962年,趙麗蓉參加演出的評劇《花為媒》被搬上銀幕,後來《楊三姐告狀》也拍攝成電影。
年過花甲的趙麗蓉最初登上春節晚會舞台表演小品是在1989年,此後一共參加了6屆。《英雄母親的一天》(1989年)、《愛誰誰》(1994年)、《如此包裝》(1995年)、《打工奇遇》(1996年)等成為膾炙人口的佳作。趙麗蓉第一次在電視連續劇中扮演角色是在中央台攝制的電視劇《西遊記》中,此後,她在影視片《蒼生》中飾田大媽、《紅樓夢》中飾劉姥姥。 1991年,她憑《過年》中的「母親」一角獲該年度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以及同年的中國電影政府獎。1992年,她又獲得了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和第四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大獎。
趙麗蓉家中有六個姐妹,兩個兄長。她的大姐與戲曲之家結親後,對弟妹們的成長有很大影響。當最小的趙麗蓉出生時,家中已形成良好的戲曲氛圍。她姐姐是很有名望的老藝人芙蓉花,哥哥是著名小生演員趙連喜。
2000年7月17日早晨7時30分因肺癌在北京海淀區溫泉家中溘然辭世,享年72歲。
[編輯本段]童年成長經歷
年輕的趙麗蓉趙麗蓉的家鄉在河北省寶坻縣(今屬天津)西庄村,這里是冀東平原的一片沃土,只因地勢低窪,十年九澇,夏季暴雨連連時,河水泛濫,莊稼被淹,房屋倒塌,飢寒交迫的人們不得不背井離鄉。
趙麗蓉的父親趙秉忠、母親孟雲德都是在這片土地上長大的,又都是窮家孩子。孟雲德娘家孩子多,盼著閨女出嫁一個就少一個吃飯的。雲德的父母對趙家了如指掌,將女兒嫁給趙秉忠再放心不過了。一方面離家近,有個大事小情能互相搭把手;另一方面,趙秉忠忠厚老實且有把子力氣,女兒日後餓不了肚子。趙秉忠只有一個60多歲的老父親,在村裡是有名的好人緣。
孟雲德是在趙秉忠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情況下過門的。那一年,孟雲德17歲,趙秉忠19歲。婚後兩人感情和睦融洽,賢慧的雲德把這個一貧如洗的家整理得井井有條,兩間小破茅屋拾掇得乾乾凈凈,伺候公爹勝似親生父親,人人誇贊雲德是理家好手。
十幾年過去了,雲德生了7個孩子,兩男五女。這年北伐戰爭爆發了。奉系軍閥為了擴充勢力,抵抗北伐軍,到處抓兵,趙秉忠16歲的大兒子趙樹成也被抓走了。不久,趙樹成從兵營逃出,兵痞們追到家裡,將趙秉忠家的房子燒毀,揚言不交出趙樹成要殺掉全家。無奈,趙秉忠在鄰居王大媽的幫助下,攜兒帶女踏上逃難的征途。經過艱難跋涉,輾轉千里,最終逃到了奉天(今沈陽)。
1928年的陽春三月,趙秉忠和孟雲德的第八個孩子出生了,她就是趙麗蓉。趙秉忠很喜歡這個幺女,給她取乳名叫「老愛」。趙麗蓉回憶說:「我生下來時就不好看,但有一樣,又白又胖,常言講一白遮三丑,小孩子白白胖胖就招人喜歡。」
就在老愛出生後不久,麗蓉爹輕信了一個經營絲綢生意的上海人,結果一筆數目不小的錢被騙走了。一氣之下,趙秉忠染上了賭癮,而且是嗜賭如命,很快生意開始衰敗。由於家裡日子過得越來越緊,麗蓉媽只能到外面給有錢的人當老媽子使喚。這樣,麗蓉從小就沒吃過母親的奶。
「一著地我就喝豆漿。東北盛產大豆,喝豆漿又省錢又養人,我身體棒得像頭小牛犢。或許現在身體好,還是喝豆漿打下的基礎呢。」趙麗蓉曾說。
家裡眼瞅著都沒米下鍋了,一位朋友來勸趙秉忠去沈陽的大觀劇場給演員梳頭。一席話還真是打動了麗蓉爸的心,他決心戒掉賭癮,然後經人引薦,去了大觀劇場,誰知這一步,竟為日後他幾個孩子走向舞台提供了一個絕好的從師契機。當時唱評戲的,一個藝名「芙蓉花」的女演員很有名氣,她對趙秉忠梳的頭很滿意,就跟劇場經理說,把趙師傅留下來給演員們梳頭。打這以後,麗蓉的爸爸便成了大觀劇場的容裝師。
趙麗蓉的大姐嫁給了芙蓉花的哥哥王順堂,麗蓉他們都親呢地稱芙蓉花為「花姐」。後經花姐引薦,三個姐姐和二哥趙連喜都開始拜師學藝。等趙麗蓉懂事的時候,哥哥姐姐們都開始唱紅了。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中,使小麗蓉還在蹣跚走路的時候,便與評劇結下了不解之緣。
自從趙秉忠進入復盛戲社後,母親孟雲德就經常抱著「老愛」到後台玩。一歲半的「老愛」見人就笑,哪個演員走到她身旁都要逗逗她。
趙秉忠技術好人緣也好。善良的芙蓉花看他家孩子多又困難,遂將他全家接到戲社妥善安置。有一天,復盛戲社在奉天大觀樓戲院上演《桃花庵》,由芙蓉花主演,台下座無虛席,在後台,趙秉忠忙著給芙蓉花包頭貼片子,雲德抱著「老愛」在一旁看著。芙蓉花喜歡地用手摸「老愛」的臉蛋兒,「老愛」咯咯地笑出聲來。芙蓉花憐愛地說:「這個小老妹子見人就笑,沒見她哭過,真可愛,怎麼樣,長大學戲吧。」雲德笑著說:「誰知道她是不是這塊材料。」芙蓉花眼睛看著「老愛」說:「看她挺有靈氣,將來准能成大器。」飾演竇氏的花小仙搭話說:「花妹,你今天演尼姑妙嬋別抱彩娃子了,乾脆抱小『老愛』上台,抱真孩子比假孩子更有戲。」站在旁邊的雲德忙說:「不行,她上台看見人多害怕,又哭又鬧,還不把戲給攪和了!」但最終執拗不過,只好依從她們。
芙蓉花抱著「老愛」登台了,雲德站在側幕邊看,緊張得兩手發涼,滿身冒汗,心都提到嗓子眼兒了,惟恐女兒在台上看見人多嚇得又哭又鬧把戲攪了,沒法收場,那可對不起大夥了。誰知「老愛」被抱到台上一點也不害怕,反而沖著觀眾笑。觀眾從來沒見過真孩子上台,立即興奮起來,台下發出各種各樣的議論:「瞧,那個孩子真逗人。」「這孩子膽兒大。」「太有意思了,看了這么多年戲,從來沒見過真孩子上台。」台下的笑聲、掌聲、喝彩聲混成一片。
回到後台,芙蓉花高興地在「老愛」臉蛋兒上親了幾口說:「小老妹子,今天你紅了,你都蓋過我了,這么點兒就紅過我,將來你可了不起呀!」
一歲半的趙麗蓉就這樣被抱上台,不但沒攪戲,反而還添彩兒了。日後復盛戲社戲里的小孩角色全是小「老愛」的事兒了,由此開始了她的藝術生涯。
中年的趙麗蓉 大概也就是四五歲吧,趙麗蓉第一次演了個角兒。但如果從被人抱上舞台開始算起,那麼趙麗蓉的年齡就是她的藝齡,這在世上,不是獨一無二,也是屈指可數了。趙麗蓉從小跟戲班子跑碼頭,過著江湖藝人的游盪生活。戲班裡滿是詼諧與幽默,純情與真誠,日後,趙麗蓉一直保持著謙遜豁達的性格。
麗蓉8歲那年,她媽媽覺得應有個安定的窩才好,也好叫孩子念念書,長大有個出息。1936年,趙麗蓉隨爹媽回到了老家寶坻縣,和二哥一起被送進當地的西庄小學,頭幾天還新鮮,往後就不是那麼?腰、吊嗓子、翻跟頭,撒歡都撒慣了,冷不丁兒地給圈在屋裡,一坐就是半天,那哪行啊,根本學不進去。老師讓念書,寫大字,連喜卻給同學們來了一連串精彩的空翻,小麗蓉也湊過來,給大夥唱了一段,同樣獲得了個滿堂彩。
教書的先生一看這陣勢,趕快找來了麗蓉媽,對她說:「你的閨女和小子上不了學,他們不務這個,一個唱,一個跳,這樣一來其他孩子也學不好,不如把他們領回去。」 趙麗蓉每當回憶這段往事,就很後悔。自嘲是井底的蛤蟆,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人沒學問,就像斷了一條腿,想登高,可就難上難啦。
在老家呆了一年多,忽然接到了麗蓉大姐從上海寄來的信,說要生孩子了,麗蓉媽帶些小米和紅糖,領著麗蓉去了上海。上海之行,使小麗蓉大開眼界。第一次看到了電影,還接觸到了許多名戲名角。芙蓉花這時在上海已唱得相當紅了,麗蓉跟著花姐上台演戲,9歲的孩子能時常登台鍛煉,這也為她真正走向舞台打下了基礎。
轉眼到了1937年,小麗蓉正式拜馬金貴為師。馬金貴是個打鼓的,對她要求格外嚴格。
說起學戲,那是件很苦的事。舊時學藝,如果唱不好,做不到家,師傅打罵,不給飯吃理所當然。趙麗蓉回憶說:每天早晨天還沒亮,就起來練功,喊嗓子,夏天就著露水練,冬天是哪兒冷,哪兒有冰窟窿就往哪兒去,因為聽說挨著有水的地方吊嗓子可以練出水音來。
學唱戲一般都是老調,調好學,那韻味可不好找。從麗蓉的老家寶坻縣出來的人有個好處,就是唱評戲的韻味足,無論說、唱,都和評戲貼邊。所以待麗蓉從師學戲後,沒費多大的勁兒,就能掌握那種韻味。說實話,她的嗓音條件並不好,但適應性卻很強。多高的調兒也能上去,多低的調兒也能下去。戲班裡長期耳濡目染,使她練出了一副好耳朵,加上記性好,同樣一段唱,她一唱,那味道就不同,能唱出自己的特點來。
❸ 趙麗蓉為何是中國第一位國際影後呢
1995年春節,一位叫「麻辣雞絲」的女演員,用一場10分鍾的演出,讓至少6億中國人認識了什麼叫RAP。
「春季里開花十四五六,六月六我看谷秀它春打六九頭這么包裝簡直太難受,我張不開嘴,我跟不上溜你說難受不難受,你說難受不難受」
她就是中國女說唱的開山鼻祖、貨真價實不識字書法家、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當之無愧的第一位小品王,趙麗蓉老師。
01 中國第一位國際影後
事實上,在六十歲之前,趙麗蓉都和小品舞台沒有太多關系,那時候她的主業是評劇演員。
趙麗蓉老師在春晚舞台和影視上的表演,是基於她在評劇舞台多年歷練所得來的,她把自己的大半生都獻給了評劇舞台。
15歲時以主演身份登台,17歲成為主角。之後出演了大量的經典評劇:例如《小二黑結婚》裡面的三仙姑。
趙麗蓉的兒子曾接受采訪時也說,趙麗蓉生前從不請助理,有一回她侄女看老太太太累,自告奮勇跟隨老太太幫忙,提提包拿拿東西,結果一天功夫就被趙麗蓉轟回來了。
理由很簡單:不能讓別人覺得趙麗蓉有多大架子。
寫到這,真的忍不住想用趙麗蓉的敬業和厚道來提醒一下現在演員,之前有人說「明星是高危職業」,就像台詞之念「123」,你們在老藝術家面前,真的沒什麼資格賣慘。
還是陳道明說得對,「你要尊重這個行業,這個行業才能尊重你」。
04 最後一次登春晚舞台
好了,吐槽完了接著說。
1998年春晚的《功夫令》里,趙麗蓉用一曲《心太軟》唱出了當時社會對獨生子女溺愛教育的思考。
不僅逗笑了電視機前的觀眾,更是讓《心太軟》大熱了一把,直接捧紅了當年進軍大陸不順的任賢齊。
後來在采訪中,任賢齊說自己能在大陸成為一線歌手,最感謝的便是兩個女人——王菲和趙麗蓉。
她曾說,「演員不能對不起觀眾,干咱這行講究的是不能將就。」
為了不將就,每次表演趙麗蓉老師都在挑戰自己。
1999年的春晚小品《老將出馬》里,趙麗蓉用一段「點頭yes搖頭no,來是come去是go,要打招呼喊hello」幫全國的少年兒童完成了英語學習的啟蒙。
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品尾聲趙麗蓉盤腿坐在椅子上,用老太太嘮嗑的姿勢唱出的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泰坦尼克號》主題曲《我心永恆》。
這一曲直接驚艷了電視機前數以億計的觀眾。
而就當觀眾們沉醉於趙麗蓉為這個人間所帶來的快樂時,卻少人知趙麗蓉學歌的過程。
為了能把這一曲英語的《我心永恆》唱好,連漢字都認不了幾個的趙麗蓉便請人把英語歌詞諧音成漢語讀音錄到磁帶上,每天對著錄音機逐字逐詞鑽研發音,然後和原唱做對比,日復一日的練習。
但這些努力付出背後,也讓她在最後一次登台綵排時,累到咳出了血!就是這一年,她被確診肺癌晚期。
舞台上這一曲《我心永恆》也成了趙麗蓉在這個世間的絕唱。
曲終,趙麗蓉老師說出了人生的最後一句台詞 —— Welcome to China。
寫在最後
當她知道自己剩下的時間不多時,她很平靜。
「我都七十多了,我什麼都見過,也什麼都嘗過,我知道是什麼病,你們可別著急……」「別哭,別讓人以為我真的病了」。
她親手給自己縫制壽衣,在幾百張照片中挑選用作遺像的照片,照片里的她笑得特別開心。
2000年7月17日,趙麗蓉老師過世。
「我就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平凡的來,也要平凡的走。」這是趙麗蓉老師留下來的最後一句話。
趙麗蓉老師的舞台就此散場。
她用自己的方式,向所有深愛她的觀眾做最後的告別,最後留給觀眾她那最為標志性的慈祥笑容。
時代在變,每年的春晚也在變,中國人面前的這個備受期待的春晚大舞台,總是人來人往。
但時至今日,我們都沒有忘記趙麗蓉老師。這位慈祥的老太太將歡喜帶給觀眾,將悲傷留給自己。
❹ 趙麗蓉的藝術貢獻有哪些
從他這樣的表演來說,我們可以看得出,張麗榮是非常盡心盡力的參加演出的,即便是面臨著如此的情況,他還是堅持的將表演進行到底,而不是半途而廢,趙麗蓉除了出演小品以外,其實他還出演過西遊記,在西遊記這部電視劇當中,他所扮演的角色是車遲國的國王,這樣的一個角色被趙麗蓉扮演的栩栩如生。但是只有熟悉他的人才知道,其實趙麗蓉是一個大字不識的人。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就在他出演西遊記的時候,連裡面的台詞她一句也看不懂,這個時候還是和他搭檔的演員一字一句的念給他聽。然後他再慢慢的將這些台詞背在腦海之中。要知道這樣是要比平常的人花更多的時間去記住這些東西的,但是他也始終堅持的下去,這就是他對於演藝事業的熱愛。所以他才有如此大的決心和如此強的毅力。
❺ 陳佩斯演過哪些電影
我知道的有《少爺的磨難》、《孝子賢孫伺候著》、《太後吉祥》。
《太後吉祥》這部影片相信看過的人不少,由陳佩斯,斯琴高娃,陳強,李琦等主演的宮廷喜劇影片。這部影片中,陳佩斯所演的小人物和斯琴高娃演的慈禧都是恰到好處,從自社會的低層的小人物,他們知道許多民間的小知識,當他們偶然和上層社會的人發生沖突的時候,上層的反而受到了愚弄,喜劇的效果自然也就出來了。而陳佩斯飾演的小人物正是如此。
雖然現在的陳佩斯一心撲在話劇演出上,很少再去參演喜劇類型的影視作品,但是他參與的話劇也都是很優秀的,還是期待一下陳佩斯給我們帶來更好的作品。
❻ 大陸國產歷年獲得金雞獎的電影都有哪些
歷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一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十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故事片《大決戰》 最佳紀錄片《我們走過的日子》 最佳科教片《低溫核供熱堆》《企鵝大帝》 最佳美術片(空缺) 最佳兒童片《燭光里的微笑》 最佳編劇 黃亞洲、汪天雲《開天闢地》 最佳導演 孫周《心香》 導演創作集體《大決戰》 最佳男主角 王鐵成《周恩來》 最佳女主角 宋曉英《燭光里的微笑》 最佳男配角 (空缺) 最佳女配角 丁嘉莉《過年》 最佳攝影 姚力《心香》 最佳美術 美術創作集體《大決戰》 最佳音樂 金復載《風雨故園》《清涼寺的鍾聲》 最佳錄音 鄧清華 馮徑生 陸洪《心香》 最佳剪輯 剪輯創作集體《大決戰》 最佳化妝 顏碧君 王希鍾《周恩來》 最佳道具 道具創作集體《大決戰》 最佳煙火 煙火創作集體《大決戰》 特別獎 《周恩來》《開天闢地》 第十五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周恩來》《大決戰》《過年》 最佳男演員 王鐵成《周恩來》 最佳女演員 趙麗蓉《過年》 最佳男配角 葛優《過年》 最佳女配角 呂麗萍《青春無悔》 特別獎 劉曉慶 第二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十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故事片《秋菊打官司》 最佳紀錄片《天界》 最佳科教片《晝夜節律》 最佳美術片(空缺) 最佳戲曲片(空缺) 最佳兒童片《三毛從軍記》 最佳編劇 王興東《蔣築英》 最佳導演 夏鋼《大撒把》 最佳導演處女作(空缺) 最佳男主角 葛優《大撒把》 最佳女主角 鞏俐《秋菊打官司》 最佳男配角 魏宗萬《三毛從軍記》 最佳女配角 張力維《人之初》 最佳攝影 李晨聲《離婚》 最佳美術 靳喜武《楊貴妃》 最佳音樂 (空缺) 最佳錄音 詹新《闕里人家》 最佳剪輯 張曉東《站直啰,別趴下》 最佳化妝 殷麗華、沈東生《三毛從軍記》 最佳道具 楊允銘《離婚》 最佳服裝 李建群《楊貴妃》 評委會特別獎 漠風(美術片) 第十六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楊貴妃》 最佳男演員 古月《毛澤東的故事》 最佳女演員 鞏俐《大紅燈籠高高掛》 最佳男配角 馮鞏《站直了,別趴下》 最佳女配角 陳小藝《離婚》 第三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十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故事片《鳳凰琴》 最佳紀錄片《水中影》 最佳科教片《第十三片綠葉》 最佳美術片《鹿女》 最佳兒童片(空缺) 最佳戲曲片(空缺) 最佳譯製片《國際女郎》 最佳合拍故事片《炮打雙燈》 最佳編劇 桔生、劉醒龍、卜炎貴《鳳凰琴》 最佳導演 何平《炮打雙燈》 最佳導演處女作 楊韜《燃燒的雪花》 最佳男主角 李保田《鳳凰琴》 最佳女主角 潘虹《股瘋》 最佳男配角 方子哥《無人喝彩》 最佳女配角 (空缺) 最佳攝影 格日圖《東歸英雄傳》 最佳美術 錢運選《炮打雙燈》 呂志昌 楊保成《重慶談判》 最佳音樂 曹·道爾基《東歸英雄傳》 最佳錄音 李伯江《雲南故事》 最佳剪輯 錢麗麗、徐棟《都市情話》 最佳化妝 (空缺) 最佳道具 (空缺) 最佳服裝 (空缺) 評委會特別獎《東歸英雄傳》(故事片)《早春一吻》(兒童片) 第十七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鳳凰琴》《重慶談判》《炮兵少校》 最佳合拍片《獅王爭霸》 最佳男演員 李保田《鳳凰琴》 最佳女演員 潘虹《股瘋》 最佳男配角 孫飛虎《重慶談判》 最佳女配角 丁嘉莉《無人喝彩》 最佳女演員 鞏俐《大紅燈籠高高掛》 最佳男配角 馮鞏《站直了,別趴下》 最佳女配角 陳小藝《離婚》 第四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十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故事片《被告山杠爺》 最佳紀錄片《往事歌謠》 最佳科教片《果實蠅》 最佳美術片《白色的蛋》 最佳兒童片(空缺) 最佳戲曲片《木蘭傳奇》 最佳譯製片《亡命天涯》 最佳合拍故事片《背靠背、臉對臉》 最佳編劇 畢必成、范元《被告山杠爺》 最佳導演 黃建新、楊亞洲《背靠背、臉對臉》 最佳導演處女作 范元《被告山杠爺》 寧海強《彈道無痕》 最佳男主角 李仁堂《被告山杠爺》 最佳女主角 艾麗婭《二嫫》 最佳男配角 (空缺) 最佳女配角 劇雪《永失我愛》 最佳攝影 鮑肖然《南中國1994》 最佳美術 楊鋼《征服者》 最佳音樂 常宏宇《征服者》 最佳錄音 (空缺) 最佳剪輯 孫惠民《絕境逢生》 最佳化妝 (空缺) 最佳道具 (空缺) 最佳服裝 (空缺) 評委會特別獎 張建亞《絕境逢生》(導演) 第十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被告山杠爺》《留村查看》《一個獨生女的故事》 最佳合拍片《天與地》 最佳男演員 李仁堂《被告山杠爺》 最佳女演員 沈丹萍《留村查看》 最佳男配角 謝園《天生膽小》 最佳女配角 李媛媛《天生膽小》 第五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十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故事片《紅櫻桃》 最佳紀錄片《長城》 最佳科教片《種子正傳》 最佳美術片《自古英雄出少年》 最佳兒童片《孫文少年行》 最佳戲曲片(空缺) 最佳譯製片《阿甘正傳》 最佳編劇 (空缺) 最佳合拍故事片《變臉》 最佳導演 吳天明《變臉》 最佳導演處女作 霍建起《贏家》 最佳男主角 高明《孔繁森》 最佳女主角 宋春麗《九香》 最佳男配角 趙軍《吳二哥請神》 最佳女配角 鄭衛莉《吳二哥請神》 最佳攝影 肖風《人約黃昏》 最佳美術 陳紹勉《人約黃昏》 最佳音樂 趙季平《孔繁森》 最佳錄音 李嵐華《紅櫻桃》 最佳剪輯 張建華《悲情布魯克》 最佳化妝 超英《悲情布魯克》 最佳道具 呂光、程天、施化林《七七事變》 最佳服裝 (空缺) 優秀兒童表演獎 任瑩《變臉》 集體表演獎 巴音、董娉、契·那日圖、塗門、穀子、鄂爾登木圖、達烈力汗、巴特爾、沙傑《悲情布魯克》 特別獎《孔繁森》(故事片)《較量-抗美援朝戰爭實錄》 第十九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紅櫻桃》《七七事變》《混在北京》 最佳合拍片《大辮子的誘惑》 最佳男演員 張國立《混在北京》 最佳女演員 郭柯宇《紅櫻桃》 最佳男配角 方子哥《混在北京》 最佳女配角 何賽飛《敵後武工隊》 第六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十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故事片《鴉片戰爭》 最佳紀錄片《山樑》 最佳科教片《介入療法》 最佳美術片《百衣鳥》 最佳兒童片《我也有爸爸》 最佳戲曲片(空缺) 最佳譯製片(空缺) 最佳劇本 王東興《離開雷鋒的日子》 最佳導演 韋廉《大轉折》 最佳男主角 劉佩琦《離開雷鋒的日子》 最佳女主角 於慧《喜蓮》 最佳男配角 林連昆《鴉片戰爭》 孫淳《緝毒英雄》 最佳女配角 馬曉晴《我也有爸爸》 最佳攝影 侯詠《鴉片戰爭》 最佳美術 崔登高、孫永印、張飆《大轉折》 最佳音樂 金馥載《紅河谷》 最佳錄音 來啟箴、王學義《鴉片戰爭》 最佳剪輯 馮四海《紅河谷》 最佳道具 張先春《鴉片戰爭》 最佳煙火 於澤、魏新才、邱必奎、王其軍、楊奎《大轉折》 最佳導演處女作 蘆葦《西夏路迢迢》 周波《捕狼人生》 最佳合拍故事片《宋家三姐妹》 評委會特別獎《埋伏》 第二十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紅河谷》《大轉折》《離開雷鋒的日子》 最佳男演員 高明《孔繁森》 最佳女演員 寧靜《紅河谷》 最佳男配角 牛犇《夫唱妻合》 最佳女配角 宋春麗《離開雷鋒的日子》 第七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十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故事片《安居》 最佳紀錄片《周恩來外交風雲》 最佳科教片《基因與轉基因動物》 最佳美術片《蝶雙飛》 最佳兒童片《花季雨季》 最佳戲曲片(空缺) 最佳譯製片《泰坦尼克號》 最佳劇本 陸柱國《大進軍--席捲大西南》 最佳導演 胡炳榴《安居》 塞夫、麥麗絲《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最佳男主角 馮鞏《沒事偷看樂》 最佳女主角 陶虹《黑眼睛》 最佳男配角 葛存壯《周恩來-偉大的朋友》 最佳女配角 白雪雲《安居》 最佳攝影 穆德遠《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最佳美術 陳耀功《長征》 最佳音樂 章紹同《相愛在西雙版納》 最佳錄音 章文《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最佳剪輯 程瓏《紅色戀人》 最佳道具 (空缺) 最佳化妝 (空缺) 最佳置景 (空缺) 最佳煙火 (空缺) 最佳導演處女作 張揚《愛情麻辣燙》 最佳合拍故事片 《半生緣》 評委會特別獎 《大進軍-席捲大西南》(故事片) 潘予 《安居》(演員) 第二十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甲方乙方》《鴉片戰爭》《長征》 最佳男演員 葛優《甲方乙方》 最佳女演員 劉蓓《甲方乙方》 最佳男配角 李保田《有話好好說》 最佳女配角 張路《這女人這輩子》 第八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十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故事片《那山那狗那人》 最佳紀錄片《共和國主席劉少奇》 最佳科教片《征服病毒病》 最佳美術片《寶蓮燈》 最佳兒童片《草房子》 最佳戲曲片(空缺) 最佳譯製片(空缺) 最佳劇本 曹文軒《草房子》 最佳導演 張藝謀《一個都不能少》 最佳男主角 滕汝俊《那山那狗那人》 最佳女主角 寧靜《黃河絕戀》 最佳男配角 杜源《草房子》 最佳女配角 袁泉《春天的狂想》 最佳攝影 趙非《荊軻刺秦王》 最佳美術 屠居華、林琦《荊軻刺秦王》 最佳音樂 李戈《黃河絕戀》 最佳錄音 陶經《荊軻刺秦王》 最佳剪輯 杜媛、劉小琴《網路時代的愛情》 最佳道具 易振洲、朱明《荊軻刺秦王》 最佳化妝 張邦寵、尹瀟瀟、夏小玫《國歌》 最佳置景 沈忠培、侯福興《上海紀事》 最佳煙火 尹星雲、白存平、岺大松、靳文年、申起進《鐵血大動脈》 最佳特技美術 馮小寧《黃河絕戀》 最佳導演處女作 金琛《網路時代的愛情》 最佳合拍故事片 (空缺) 評委會特別獎 《國歌》(故事片)《春天的狂想》(故事片)《黃河絕戀》(故事片)《揮師三江》(紀錄片) 榮譽獎 謝添《紅娘》(演員) 第二十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男婦女主任》《紅娘》《一個都不能少》 最佳男演員 趙本山《男婦女主任》 最佳女演員 劉欣《紅娘》 最佳男配角 牛犇《媳婦你當家》 最佳女配角 李曉紅 《銀幕戀情》 第九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二十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獲獎名單 最佳故事片獎:《生死抉擇》《我的父親母親》《橫空出世》 最佳導演獎: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陳國星(《橫空出世》) 最佳男主角獎:陳道明(《我的一九一九》中飾顧維鈞) 最佳女主角獎:鞏俐(《漂亮媽媽》中飾孫麗英) 最佳男配角獎:雷明(《生死抉擇》中飾郭廠長) 最佳女配角獎:陳瑾(《橫空出世》中飾王茹慧) 最佳女主角特別獎:丹增卓嘎(《益西卓瑪》中飾老年益西卓瑪) 最佳故事片特別獎:《緊急迫降》(上影廠) 最佳導演特別獎:路學長(《非常夏日》) 最佳合拍故事片獎:《西洋鏡》 最佳美術獎:曹久平(《我的父親母親》)、林潮翔(《橫空出世》) 最佳錄音獎:鄭春雨(《橫空出世》) 最佳攝影獎:張黎、池小寧(《橫空出世》)、侯詠(《我的父親母親》) 最佳劇本獎:賀子壯、宋繼高(《生死抉擇》) 最佳劇本特別獎:扎西達娃、謝飛(《益西卓瑪》) 最佳兒童片獎:空缺 最佳電視電影獎:空缺 最佳科教片獎:《宇宙與人》 第二十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獎:《我的父親母親》《黃河絕戀》《國歌》 最佳男演員獎:潘長江《明天我愛你》 最佳女演員獎:章子怡《我的父親母親》 最佳男配角獎:尤勇《緊急迫降》 最佳女配角獎:陶虹《說好不分手》 第十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二十四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獎:《生死抉擇》、《漂亮媽媽》和《芬芳誓言》 最佳男演員獎:《生死抉擇》中飾李高成的王慶祥 最佳女演員獎:《漂亮媽媽》中飾孫麗英的鞏俐 最佳男配角獎:朱旭憑《刮痧》 最佳女配角獎:《留住心中的月亮》中飾月蘭的閻青妤 寧波市民評選出的最受歡迎演員獎:鞏俐 第二十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獲獎名單 最佳故事片獎:《毛澤東在1925》 最佳導演獎:霍建起--《藍色愛情》 最佳男演員獎:戈治均--《押解的故事》 最佳女演員獎:宋春麗--《相伴永遠》 導演處女作獎:齊星--《押解的故事》 最佳編劇獎:王曉棠、王宸--《芬芳誓言》 最佳男配角獎:傅彪--《押解的故事》 最佳女配角獎:彭玉--《月圓今宵》 最佳電視電影獎:《王勃之死》、《上車走吧》 最佳美術片獎:空缺 最佳記錄片獎:《東方巨響》(八一電影製片廠) 最佳戲曲片獎:《生死淚》(安徽電影製片廠) 最佳攝影獎:《紫日》、《血性山谷》 最佳錄音獎:《劉天華》 最佳美術獎:《相伴永遠》 最佳音樂獎:《刮痧》 第十一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二十五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法官媽媽》《二十五個孩子一個爹》《大腕》 最佳男演員:葛優(飾演《大腕》中尤優) 最佳女演員:周迅(飾演《煙雨紅顏》中趙寧靜) 最佳男配角:英達(飾演《大腕》中路易王) 最佳女配角:袁立(飾演《絕對情感》中安然) 第二十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獲獎名單 最佳故事片獎:《沖出亞馬遜》、《美麗的大腳》 最佳導演獎:陳凱歌(《和你在一起》) 楊亞洲(《美麗的大腳》) 最佳男主角獎:寧才(《天上草原》中飾雪日干) 最佳女主角獎:陶紅(《生活秀》中飾來雙揚) 倪萍(《美麗的大腳》中飾張美麗) 最佳男配角獎:王志文(《和你在一起》中飾江老師) 最佳女配角獎:袁泉(《美麗的大腳》中飾夏雨) 最佳編劇獎:思蕪(《生活秀》) 最佳攝影獎:董亞春(《沖出亞馬遜》) 最佳錄音獎:呂家進(《小城之春》) 最佳美術獎:金榮哲(《沖出亞馬遜》) 最佳音樂獎:三寶(《天上草原》) 最佳剪輯獎:周影(《和你在一起》) 最佳科教片獎:《深淵—邪教的本質》 最佳兒童片獎:《六月男孩》 最佳外國影片譯制獎:《珍珠港》 最佳電視電影獎:《法官老張軼事》 導演處女作獎:黃宏(《二十五個孩子一個爹》) 評委會特別獎:馬恩然(《法官老張軼事》中飾老張) 最佳合拍故事片獎:空缺 第十二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百花獎獲獎名單 最佳女演員:徐靜蕾 最佳男演員:盧奇 最佳女配角:袁泉 最佳男配角:王志文 最佳故事片獎:《沖出亞馬遜》《英雄》 《鄧小平》 金雞獎獲獎名單 最佳故事片獎:《驚濤駭浪》、《暖》 最佳故事片特別獎:《鄧小平》 最佳紀錄片獎:《鋼琴夢》 最佳合拍故事片獎:《英雄》 最佳美術片獎:《回想》 最佳電視電影片獎:《馬世清離婚》 最佳編劇獎:秋實(《暖》) 最佳導演獎:張藝謀(《英雄》) 導演處女作獎:烏蘭塔娜(《暖春》)、徐靜蕾(《我和爸爸》) 最佳男主角獎:夏雨(《警察有約》中飾趙六安) 最佳女主角獎:余男(《驚蟄》中飾關二妹) 最佳男配角獎:趙君(《看車人的七月》中飾劉三) 最佳女配角獎:徐靜蕾(《我的美麗鄉愁》中飾雪兒) 最佳攝影獎:穆德遠、董亞春、姜力軍、陳遠良(《驚濤駭浪》) 最佳錄音獎:陶經(《英雄》) 最佳美術獎:霍廷霄、易振洲(《英雄》) 最佳音樂獎:章紹同(《台灣往事》) 最佳特技獎:孟浩(《驚濤駭浪》) 最佳化裝獎:徐廣端(《鄧小平》) 最佳置景獎:姜述義、楊印華(《驚濤駭浪》) 最佳表演新人獎:李敏(《婼瑪的十七歲》中飾婼瑪) 評委會特別獎:李丁(《家有轎車》中飾老李) 第13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24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最佳故事片獎:《美麗上海》 最佳導演獎:彭小蓮(《美麗上海》) 最佳男主角獎:劉燁(《美人草》中飾劉思蒙) 最佳女主角獎:章子怡(《茉莉花開》中飾茉、莉、花)、鄭振瑤(《美麗上海》中飾母親) 最佳男配角獎:馮遠征(《美麗上海》中飾阿榮) 最佳女配角獎:(空缺) 最佳兒童片獎:《上學路上》 最佳科教片獎:《黑臉琵鷺》 最佳美術獎:霍廷霄 終生成就獎:湯曉丹 評委會特別獎:《女生日記》 最佳電視電影片獎:《曾克林出關》 最佳編劇獎:趙冬苓(《上學路上》) 最佳攝影獎:梁明(《兩個人的芭蕾》) 最佳音樂獎:趙麟(《電影往事》) 最佳錄音獎:張磊、萬仲平、黃文祥(《驚心動魄》) 導演處女作獎:方剛亮(《上學路上》) 第27屆百花獎獲獎名單: 最佳故事片獎:《手機》 優秀故事片獎:《驚心動魄》、《暖春》 最佳男演員獎:葛優(《手機》中飾演嚴守一) 最佳女演員獎:范冰冰(《手機》中飾演武月) 優秀男演員獎:李幼斌(《驚心動魄》中飾演乘警長) 優秀女演員獎:張妍(《暖春》中飾演小花) 第14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二十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完全獲獎名單 最佳故事片 《太行山上》、《可可西里》 最佳電視電影片 《我們》 最佳記錄片 《走進毛澤東》 最佳美術片 《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編劇 劉恆(《張思德》) 最佳導演 馬儷文(《我們倆》) 導演處女作獎 萬瑪才旦(《靜靜的嘛呢石》) 最佳男主角 成龍(《新警察故事》) 最佳女主角 金雅琴(《我們倆》) 最佳男配角 唐國強(《張思德》) 最佳女配角 黃梅瑩(《孔雀》) 最佳攝影 李屏賓(《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最佳錄音 張磊 李安磊(《太行山上》) 最佳美術 曹久平(《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最佳音樂 葉小綱(《太行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