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姚俊卿的藝術評價
一代書豪 視覺大師——姚俊卿榜書藝術觀賞
王松林
海不揚波,字如其人。我國著名書法家姚俊卿先生就印證了這句話。78歲高齡的他,耳不聾、眼不花,兩眼炯炯有神,眉宇間透著一股英氣,談吐大度豪爽,舉止端莊硬朗,一副豪俠模樣。陽剛之氣結合大氣磅礴的榜書,相得益彰。
姚俊卿自幼就喜歡寫字,他出生於遼寧省黑山縣,他孩提時看著自己父親寫的一手好字,打心眼裡羨慕。於是他經常纏著父親教他寫毛筆字,一有空就和小夥伴們拿著樹枝、石礫,在沙土上、在河邊泥灘、在雪地里寫寫畫畫。或許是童年的游戲情結,或許是與身俱來對文字的熱愛,看著地上的塗鴉,心裡感到無限的快樂。
在寫字當中感到樂趣,從樂趣變成興趣,從興趣一步一步成為中國書壇大家。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文化大使、中國人民大學書法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共中央國家工委紫光閣畫院院士的姚俊卿先生,談吐自如,對書法榜書又開始新的探索。2012年4月26日姚俊卿榜書藝術展暨學術研討會在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美術館隆重舉行,姚老的榜書作品代表當今榜書實力和頂尖藝術贏得國內外藝術界廣泛關注與褒溢。
榜書大氣磅礴,遒勁凝重,每個字都蘊含作者深厚的筆墨功底。姚俊卿是北方漢子,大東北廣袤的沃土鍛造出來的「精魂」融入他的生命中,成為其榜書的靈魂。姚俊卿認為,北方廣闊的天地滋養了他的書法藝術,培育了他豪壯的人格。他說,寫榜書講究的是意在筆先,下筆前,就應能看見紙上的那幅字,每個筆畫都應心中有數。所以寫字的人一定要把握住整個字的走向;一點,像高山墜石;一橫,像千里陣雲;一豎,像萬年枯藤。姚俊卿不僅喜歡書法,更喜歡電影,尤其是中國電影的搖籃——長影製片廠提升了他榜書藝術,300多部電影片頭題寫。他把自身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的體會融入榜書作品中,使榜書藝術不斷創新,不斷升華。
榜書,古曰署書,是秦書八體之一。「秦書八體,六曰署書」,這是有關榜書的最早文字記載。它是古代匾額等使用的書體。「扁,署也,從戶冊。戶冊者,署門戶之文也」,古之榜猶後世之匾額,曰署。有關匾額的最早記載是漢高帝六年,蕭何所定,「用以題『蒼龍』『白虎』二闕者也。」南北朝羊欣雲:前漢蕭何善篆籀,「為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題其額,觀者如流。」可見最早是用來榜題宮闕門額的,後來把較大型的字稱為榜書,也叫擘窠大字。擘,姆指;窠,穴也;大指中之窠,即虎口中也。大筆大字用「擘窠」,區別於小筆小字用「撥鐙」,以執大筆之法稱謂榜書,足見其鮮明的特色。榜書在兩千多年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了自身的審美價值,同時它還具有歷史的、學術的、實用的價值,它向人們顯示了不同的時代文風、時政、地理、歷史、文字和書法藝術的變遷,成為我們研究民族文化的實物例證。
隨著時間推移,榜書這一概念的外延逐步擴展,說明榜書在書法中的分支地位的形成。榜書與其他書法形式的相通之處是很多的,但又「別有門戶」,「自古為難」,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寫道,榜書「作之與小字不同,自古為難。其難有五:一曰執筆不同,二曰運管不同,三曰立身驟變,四曰臨仿難周,五曰筆毫難精。有此五者,雖有能書之人,精熟碑法,驟作榜書,多失故步……」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說:「世人多寫大字時,用力捉筆,字愈無筋骨神氣。作圓筆頭如蒸餅,大可鄙笑。要須如小字,鋒勢備全,都無刻意做作乃佳作。」雖然是寫大字但仍要具備寫小字的功底,只有練好小字才能做到點畫精到,鋒勢備全。
欲善其功,必先利其器。掌握筆大、墨濃、紙厚、硯深等要求,力求揮灑自如。再加上自己的不斷實踐和揣摩,自古為難的榜書便可成為不難之事,進而漸人佳境,創作出神完氣足的榜書精品。
榜書之流傳並日勝於今,是因其豪放、雄強、渾厚、大氣磅礴之勢能給人以鼓舞和力量。書法之主體,是小巧秀美還是大氣磅礴,精到細膩還是氣如長虹,文人手扎還是大幅巨作,含情脈脈還是陽剛大氣,給人的感受自然不同。恬淡清雅之作確能陶冶人,使人修身養性,凈化心靈,但大氣磅礴之作更能震撼人心,給人以鼓舞力量,催人奮進,激發豪邁氣概和奔騰不息的長江大河精神。
姚老的榜書豪壯靈動。他爛熟於心的來自於秦漢、魏唐、宋明書法的帖學觀念和帖派技巧,已經在新的認識中得到調整、補充、提煉,為此,他在秦漢晉魏中找尋他的藝術之「我」,他在古典書法和現代藝術表現之間發掘結合的契點,他找到一種感受——豪壯靈動的美感。姚老書法從整體上正在體驗自如隨意的表現和精審詳到的處理如何結合得天衣無縫,這需要有良好的藝術感覺、扎實深厚的傳統技法功夫和深沉博大的藝術追求,具體到作品上,先生越來越重視豪放與靈秀的藝術體驗,面臨了又一次「分娩」之苦。比如對於「墨法」,這個容易被一般書家忽略的要素的重視。正好說明先生對書法的新用心。姚老書法在筆趣上十分活潑靈變,富有很強的表現力、感染力、沖擊力。他那似有萬馬奔騰的氣勢令人心曠綿久。無論是單字、雙字、四言或多字榜書,都讓人感到一種「端莊美、陽剛美、韻律美」;如先生的行書作品《三國演義》開篇詞、蘇軾的水調歌頭、李白、杜甫的詩作等,都體現了他的承晉繼唐的文化功底。
在書法藝術中,碑學——向重「骨力」以骨兼力勝;帖學一向注重「氣韻」以氣兼韻勝。揚碑抑帖或揚帖抑碑,前者導致刻劃;後者導致軟媚,兩者皆為偏學之士皆非藝道通人。姚俊卿先生汲取顏、歐、北魏諸家之風骨融合「三王(即王羲之、王獻之、王洵)的書法藝術神韻,形成豪壯雄健、俊美險絕,溫潤凝重中賦予遒勁,秀美跌宕中顯灑脫的獨特的榜書藝術風格。
姚俊卿榜書激情澎湃。沒有創作激情達不到預期效果。激情到了具有超人氣魄和氣力,到了決勝千里,運籌帷幄的雄心時,潑墨揮灑,一氣呵成,佳品可成。他的激情還表現在字的節奏感上。漢字本身固有大小、長短、寬狹、參差、錯落、疏密等特點,在使用時應充分發揮其特點在作品中的作用,使作品產生強烈節奏感。書寫時,行筆動作要爽利,抑揚頓挫,提按有度,當以中鋒為主,輔以側鋒,通過運臂肘腰以及有節奏的呼吸和步伐,使全身力量貫注到毫端。這樣寫出的字才會氣韻生動,出驚人之筆。觀之姚老的草書,入古有序,時有出新,奇宕舒展,疏密有致,收到了奇崛峭拔、勁健自在、點劃生辣而不失法度;運筆舒斂自如、果敢迅捷、厚重而不失飄逸。
姚俊卿榜書道法自然。寫出的字不論多大,都要不失形體,不失筆法,不失自然。注意字體結構盡量嚴密緊湊些,以使放大時不鬆散變形。注意起筆、行筆、收筆都要沉著穩健,做到方圓兼備,提按分明,輕重相間,長短相濟,遒勁有力。他的字象海浪一樣蘊含著波瀾壯闊,有庄嚴之峻拔又有險絕與跌宕,有自然平和又有生動空靈。他在用哲學的手段駕馭書法的矛盾,達到了一種至高境界。姚老的隸書、魏碑書法作品更顯方勁古拙、筆勢疏放、藏露自如、規范嚴謹。「機微要妙,臨時從宜」。極富古韻與觀賞價值。
姚俊卿榜書神采飛揚。榜書是否有氣勢,關鍵看神采。古人雲:書法神采為上,形質次之。何為神采,它既是技巧又是思想,是技巧與思想的匯融;是風采又是精神,是筆墨與時代的撞擊。作榜書有時提倡點畫狼籍些,是神采之體現。也是與寫小字的區別之處。如果說寫冊頁、寫信札點畫不夠精到,絕對不是好作品,但榜書光注意點畫精到,不注意氣勢以及審美的特殊情趣是不行的,要狼籍、要潑辣、要鮮活、要生動才行。做榜書,講究氣勢是第一位的,然後才是書法方面的各種技巧。當然,講氣勢並非粗疏荒率,隨意放盪。氣勢是建立在深厚傳統功力和相當創作能力基礎上的一種艱辛的創作,亦是作者思想情緒和對時代感情的流露。講氣勢,還應注意字與字相互照應及氣勢的連貫。
「功夫在詩外」。姚俊卿先生認為書法作為眾藝術之一,是建立在歷史、文學、音樂、戲劇、詩詞、繪畫等許多學科基礎上的綜合藝術,大凡歷史上:「有成就、有造詣的書法家,在學識上都比較豐富,見多識廣「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於行間」。在注重內在修養的同時,姚先生更注意對書法藝術的微妙處研究。姜白石《續書譜》中說:「古人遺墨,得其一點一畫,皆浩然絕異者,以其用筆之精妙也。「姚俊卿先生在用心著眼於效果,有時採用中鋒,有時兼用側鋒,從不偏執計較或中鋒或偏鋒不可。從他的多數書法作品中觀賞,筆畫俊朗圓潤雄強,剛柔相濟變化迭出,一縱一橫,一點一捺,冥思融會,運機布度於平衡中求變化,從多樣中見統一。正側、轉折、覆仰、向背「覃精一字、功歸自得盈虛;統視連行,妙在相承起伏」。線條至清之神,攸而生,忽而成,不容有毫發之間,不疾不速,不行不至,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和典雅秀美的風姿。
姚俊卿書寫的榜書上動若滾石,險峻驚風;下穩如泰山,落地生根。這是典型的山峰體——姚體風格,也是姚俊卿書法藝術如火純青、達到顛峰的標志。如「龍」字起筆蒼勁似雄鷹搏擊,落筆似雷霆萬鈞;「虎」、「壽」、「清風」、「雲濤」、「金龍出海」、「厚德載物」、「上善若水」、「大浪淘沙」等等,動中取靜,靜中取動,動中求險,險中求穩;一個個大字筆法流暢,工勁有力,一氣呵成,出神入化,餘味無窮,令人嘆為觀止。
「大方無隅」姚俊卿的稟性中蘊藏著海的廣闊、天的高遠,這種書者固有的個性、天賦、氣息,是姚俊卿的榜書成功之道,他藉助中國書藝的大道,依傍遠古聖賢的深厚底蘊,敞開胸襟,馭風於書寫的圓滿自足之中。這正是一種忘境,一種深刻而宏大的忘境。在如此大型的書寫時刻,姚俊卿從一般性的書寫中提升一種高度境界上去,心息在字形上滾動,在承古傳今的法書之精髓中,「以神遇而不以目視,觀知止而神欲行。」姚俊卿不僅完成了一次「解衣槃礴」的超越性的內在釋放,也讓我們共同體驗到那種「技而進乎道」的大道精神。姚俊卿的大榜書,正是以其圓滿俱足的書的藝術,昭示著生命的「相忘而生」的領域。姚俊卿的榜書,以自己的心息來承接這樣一個偉大的視覺革命,動感的氣格持續的窺探或者傾聽這從至高的自然之境中徐徐傳來的召喚,並將之化為一個動人心魂的過程。這個過程讓人、讓今日的世界,讓一切心靈感應和追隨那活化的筆端,真切地體會「技而近乎道」的自然之境界,體會那種「博藝」的互相交融生命的本有之境,並有可能真實地體悟一個真正的書者保持和展示中華書藝精神的使命。
他的巨幅榜書——無論是狂草,亦或行楷、魏碑、漢隸都已經超越了書齋的極限,筆墨完全被精神化,精神從具體的書寫中抽象出來,它們帶來的視覺體驗,已經不是觀看,而是體驗到了一種情境,一種情懷。這種情境是他沉思的精神和逍遙的逸興合為一體創造出來的,在這個意義上,他的書法既是書也非書,更是超書,進入了超越具體點劃而與偉大的經典文脈相承的精神境界。
姚俊卿的巨幅作品,不止於形制之變,在他的書寫中,有某些更為根本的東西改變了。首先,在巨幅書寫中,尺幅越大,整體的視覺沖擊力越強,書寫就越容易喪失指腕間的精妙豐富性,這就要求書者既有血戰古人的功力,又有變通之道—— 在姚老先生的作品中,這二者鑄就了氣勢之雄渾和用筆之雄渾的統一。
姚老榜書作品集大器,大勢,大膽,大雅於一身。他經歷了現代中國所經歷的精神和思想的巨大變化,對書法藝術在社會與文化變革中的升沉有著深刻的認識。憑著淵源有自的師承和深厚的傳統功力,他本可以置身於電影搖籃而依舊坐享盛名,可是他身上那種純粹、真誠的藝術家氣質,卻促使他毫不苟且地投身於新的探索。而這時,他和傳統書法世界的自然聯系就使他成為一位目光銳利、思想深刻的最有資格的實驗者。在他近80歲古稀耄耋之年,開創榜書藝術之先河,創作系列經典榜書力作,實在難能可貴!
書法史上有書寫大字的傳統,但寫出功夫、寫出神采、寫出風格、寫出共識者極為罕見。大字與小字的書寫有很大的差別,節奏、筆法、結構,都要做大的調整,甚至與小字的書寫成為矛盾的兩面。書法本身的每一步演變,必須要切入當代藝術的核心,使之置身最具爭議也最具潛力的創作空間。其目的也非常清楚:通過重申書法在中國視覺文化史上歷來享有的地位,在當下全球化藝術大舞台上呈現原創的活力。
在當今時代,毛筆字已徹底退出日常生活的使用范疇,既不為閱讀書寫工具,也漸漸在公共空間被電腦字體和圖樣設計淹沒,藝術領域成為書法最主要的活動空間。2011年中國書法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開啟了中國書法的巔峰之旅,中國書法家們任重而道遠,傳承與弘揚、責任與使命、機遇與挑戰,歷史性的擺在了面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姚俊卿先生於此大力拓展毛筆所長,除介入各種現代書法試驗之外,更在書法的傳統功能里找尋在今天的生活體驗,並以推進書法的技法為修煉之途。書法既不在日常經驗出現,於非常情境作非常之態就成為對書家的新的挑戰。姚老的大幅擘窠榜書不僅發揮了技藝的極致,並且強烈刺激了當代藝術的視覺經驗,刷新了書法的當代藝術形象。而若調轉歷史角度,改從書法史的長鏡審視今天,姚老的榜書是無愧古人,更無愧來者。
㈡ 夢華錄片頭字寫錯了嗎
是錯的
「這是一個錯字,古、今字中,皆無此寫法!」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陳洪武表示,雖然在書法作品中,同一漢字的寫法可以出現變體,但變體必須符合約定俗成的規則才行,否則便是錯誤寫法。而上部多了一橫的「錄」字,並不符合約定俗成的寫法。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副院長楊濤也認為,《夢華錄》片頭書法「錄」字的寫法存在錯誤。「一般我們判斷漢字書寫對錯的准則,是字典中標準的漢字寫法,如果說它是書法創作,也可以用一些經典的法帖、歷史上名家的書寫作為參照。」如此寫法的「錄」字,可以說十分罕見。
也有網友認為,「在影視作品推廣中,設計公司為了美觀將一個字多寫一筆或者少寫一筆,可以理解。」「書法本就隨性的,沒有絕對錯對,除非錯得離譜。」
不過,作為十二屆國展學術觀察員和文字審讀組監審委員,劉照劍曾撰文表示,規範字始終是主流,放著規範文字不用,而故意追求冷僻字,讓人難以解讀,也不太可取。「書法創作以文字為基礎,不理解本義,一味的強調形式美、藝術性,也是沒有根基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中也提到,廣播、電影、電視應當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基本的用語用字。
「其實影視作品中的書法作品挺重要的,傳播很廣,應高度重視。若能請專業人員把把關,出錯率就會少些。」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陳洪武說,影視作品的創作者對於書法作品也要「上心」。
㈢ 周星馳電影武狀元蘇乞兒片頭背景是什麼字帖
片頭第一張圖片是蘭亭集序,沒問題。
後面零散的字是宋朝著名書法家米芾的墨跡。寫的內容是唐朝詩人崔顥的詩《奉和許給事夜直簡諸公》。
確鑿無誤。
網址: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216/18/5068430_187150685.shtml
㈣ 在一部電影片頭看到的字,覺得好看,不知道屬於什麼字體。求教,謝謝
隸書、魏碑綜合變形的一種字體。
㈤ 電影《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片頭題字的書法是什麼誰書寫的
張賢亮
㈥ 有一個電影開頭一個寫書法的往情人身上寫字是什麼電影
枕邊書 The Pillow Book
㈦ 紀錄片台北故宮片頭中的書法是誰寫的什麼字體
什麼字體
~行書,相傳是在後漢末年所創。古人對行書的來源有如此看法:「行書即正書(楷書)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書斷》,唐張懷瓘)從晉以來,多數書法家都兼工行書,其中最著名的是王羲之及其《蘭亭序》。
㈧ 有誰知道87版紅樓夢劇中字幕是哪位書法家寫的
87版電視劇《紅樓夢》
片頭題字:沈尹默
本劇字幕由李純博題寫。
李純博 男,回族,1964年6月出生,北京人。畢業於北京中央民族大學。現任中央電視台文藝中心戲曲音樂部導演。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北京市伊斯蘭教協會委員。主要貢獻:自1978年獲北京市青少年書法比賽第一名後,又多次在國內外書法大賽中獲獎。入選《中國當代書法作品集》等30餘冊書法專集,並被《中國當代書法家辭典》等多部辭典收錄。已出版個人書法字帖12冊。曾為包括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在內的上百部電視文藝、專題類節目題寫片頭、字幕。1994年12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成功地舉辦了首次個人書法篆刻展,成為該館舉辦書法個人展最年輕的書法家。還錄制、製作了大量的電視戲曲節目,同時亦獲得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等多種獎項,1997年、1998年出任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導演。1999年任中央電視台春節戲曲晚會總導演。
㈨ 電影《東方不敗1》的片頭字幕的字體是哪種哪有這樣的字體可以學習(網)
那是一種書法字體,應該是手寫的,書法字體也有幾個,比如毛澤東的書法,還有一些像顏體,等,你可以網路一下書法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