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在電影里見過哪些一眼就能看出來的漏洞
《侏羅紀》系列的電影里是有很多漏洞的小的方面,諸如培育恐龍的過程。我們都知道,所有恐龍的基因,均來自那顆被發掘的琥珀里的蚊子的血液。但是同樣的,這滴血肯定是只來自一隻恐龍的身體的,並且其中的血液里的基因是不完整的,所以科研人員才會使用青蛙的基因對其進行補充。這樣的話,就出現了一個很大的漏洞。就是就算我們不考慮這種血液里提取基因的技術是否可行,也不考慮基因混合的難度有多大,但是,能用一種恐龍的基因克隆出各種各樣的恐龍,甚至這些恐龍們並不是生活在一個地質年代,就是完全無法解釋的。
『貳』 跪求關於傑森 斯坦森的電影,他在安全局工作, 他發現國家安全系統有漏洞。
亂戰
『叄』 電影《星際穿越》中有哪些科學上的錯誤
星際穿越編劇團隊心思慎密,幾乎找不到理論上的漏洞。如果非要找的話,那整個電影就不科學,至少現在來說。
『肆』 科幻大片《流浪地球》里存在哪些科學方面的漏洞
《流浪地球》作為一部科幻電影裡面確實存在著許多的科學方面的漏洞,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是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只要是科幻電影就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漏洞,這是無法避免的。如果沒有任何科學漏洞的話,那就是科普電影了,也就稱不上科幻了。接下來我會提到一些電影裡面存在的科學漏洞,不是為了貶低電影,只是純粹地進行探討。
雖然這一段真的挺動人心弦的,但是要說的是,當時的木星應該是沒有辦法被點燃。即使當時地球上所有的氧氣都被木星捕獲了,也遠遠達到不了能夠點燃木星的濃度。最後即使木星真的被點燃了,真正呈現的情況也不會像電影那樣出現一個沖擊波原路返回,而是一波很大的高溫氣體沖向地球,並且產生的沖擊力是非常非常小的,無法推動地球。
『伍』 2014 年的電影《星際穿越》中有哪些科學上的錯誤
轉載別人的答案
文科生篇
槽主:果殼網
1、如果玉米真的是美國最後的農作物,那麼Cooper(馬修·麥康納飾)一口一口地灌啤酒,釀酒用的小麥從哪裡來?
桌面上的麵包也是玉米面么?
2、NASA抓到闖入者Cooper,一開始還敵意滿滿的質問你怎麼進來的,才不到一個小時就把自己的老底全抖出來,還非常誠懇地邀請對方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拯救世界的重任就這么寄託在一個隨機出現的人身上?
3、掉落的書傳遞出摩斯密碼:「Stay」(留下)。這個人,是未來的Cooper,那他是在叫誰「留下」?顯然不是他自己,如果他留下,飛船就上不了天,地球註定毀滅。而如果是在叫女兒留下,那麼,留在哪裡?
4、在Cooper(馬修·麥康納飾)一行人飛臨土星准備進入蟲洞之時,Romilly(大衛·吉雅西飾)突然拿起紙筆繪聲繪色的給Cooper講「蟲洞是什麼」,那段台詞幾乎與你在網路搜到的「蟲洞」第一段科普內容差不多。作為一個擁有豐富經驗的宇航員和工程師,居然在臨進蟲洞時還不知道網路上的基本常識。
Romilly關於蟲洞的解釋,其實是說給觀眾聽的
5、駕駛員為什麼不是無人的,搞那麼多重型設備,就是給宇航員和家人聊聊視頻?
6、Mann(馬特·達蒙飾)在沒有完美對接的情況下想要強行進入機艙導致身亡,這對於Mann這樣一個優秀的宇航員來說絕對是不可饒恕的低級失誤。
7、Cooper明顯誤讀牛頓第三定律,多級火箭拋掉「死重」和牛頓第三定律關系不是很大,同速運動的物體分離對速度和加速度沒啥影響。
8、黑板上的公式真的是教科書上的廣義相對論公式,科學極客看了肯定心中暗爽,但是除了大學課堂上,應該沒有別的場合需要把基本公式在黑板上寫一遍吧。
9、安妮·海瑟薇飾演的角色Brand,攜帶著上百的人類胚胎,在新的星球重新孵化出新的人類。但要讓她獨自同時養活上百個孩子,看起來是不太可能的。而且,在這部片中她屢次表現的非專業素養,讓人懷疑,她的宇航員身份是靠她爹地拿到的。
這妞屢屢犯低級失誤,未免太,不,專,業
理科生篇槽主:
菲爾·普萊特(Phil Plait),天文學家,著名天文博客「糟糕天文學」博主
1、「電影里NASA已經幾十年沒有拿到像樣的資金了,他們怎麼就能發射幾十艘載人飛船呢?每艘恐怕花費得上千億美元吧。而且不可思議的是,這些飛船都是從緊貼辦公樓的一個地下豎井發射出來的。我們不清楚為啥飛船一定要載人而不能全自動操控,也不清楚為什麼傳回來的數據只能是低帶寬的、沒多少信息」
2、「其中一顆行星距離黑洞很近,以至於出現了強烈的時間扭曲,表面一小時等於地球上七年。我認識的好幾個天體物理學家都認為在這個距離上,黑洞的潮汐力應該足以摧毀行星。「
行星離黑洞那麼近為什麼不被吃掉?
3、「船員在這顆行星表面發現了周期性的滔天巨浪,大浪並沒有得到解釋,想來是黑洞引發的潮汐力吧——但是距離黑洞這么近,這顆行星恐怕早該被潮汐鎖定了,一 面永遠面向黑洞。這意味著會有巨大的海水鼓包出現在正對黑洞和背向黑洞的兩個方向,但是這倆鼓包相對行星表面是不會移動的,所以也不該有浪。」
反正就是說,解釋不了「浪」是怎麼來的
槽主:羅伯托·特羅塔(Roberto Trotta),天體物理學家,倫敦帝國學院高級講師
4、「主要太空船堅忍號(Enrance)的設定相當不錯。但我要批評一點:看不見燃料箱。要進行星際太空旅行,你需要大量的燃料,飛船一大部分質量都應該被燃料占據才對,難以想像堅忍號要用什麼樣的方式推進。這個問題在他們抵達土星的時候就非常明顯了:怎麼減速?你得在飛船前面裝一個大火箭,和你開始用 來加速的火箭一樣大才行。電影里那點兒反推火箭實在是太小了。
環形太空船挺帥挺專業的,就是看不見燃料箱
5、兩年時間抵達土星在我看來似乎……短了一點兒。如果使用燃料效率最高的辦法抵達,那麼會花大約4.7年,還得是在行星排列在最佳位置的時候。如果你想在土星停一下,花的時間就要多很多,因為你得踩剎車才能入軌。
6、「黑洞的視覺效果呈現——一團發光物質圍繞著它,並逐漸被引力吞掉——是相當合理的。但是如果你進入了這個區域,那你要麼會被灼熱的伽馬輻射殺死,要麼會 被引力撕開。離黑洞非常近的時候,你腳底的引力會比頭頂的大很多,所以你會變成義大利面條——被撕扯成細細的一條物質。
黑洞看上去也相當合理,就是過分溫柔了,沒有把人拉成面條。
7、電影解決引力和量子機制如何共同作用這個問題的辦法太過粗暴,不過是派一個機器人下到黑洞那邊去送回『量子數據』——就這么簡單?這講不通啊。
槽主:羅伯特·奈耶(Robert Naeye),天文學家,《天空和望遠鏡》雜志總編
8、「科學方面我最大的意見是當船員抵達其他星系的時候。明明沒有足夠的燃料拜訪所有行星,卻要肉身親自前往。現實中,未來的宇航員會先架起望遠鏡,從遠處研 究行星大氣。使用光譜學,他們能快速而高效低決定哪些星球的環境更適合人類居住。如果庫帕的船員在太空船上架設一台類似望遠鏡,他們就不必浪費時間在頭兩 個星球上了。當然,省去了登陸也就意味著失去了劇情最富戲劇性的幾個瞬間……
該去哪不是吵出來的,學會用科學的手段辦事啊三個「傻瓜」
9、「電影製作者花了很大的工夫渲染出科學上准確的黑洞,包括光的彎曲。但是他們好像忽略了多普勒效應和相對論性射束效應。吸積盤快速環繞著黑洞旋轉,其中總會有些面向觀察者飛來、另一些遠離觀察者而去,飛來的那些物質看起來應該更藍也更亮才對。而且雖然電影展現了明亮的吸積盤,可是這些被吸過來的物質卻沒有 顯而易見的來源(比如附近的恆星)。」
看不懂,只能貼圖...
當然,即使難免有些漏洞,但《星際穿越》依舊是一部佳作,諾蘭的又一部佳作~
『陸』 庫布里克的電影好在哪
看過幾部庫布里克的電影,隨便說幾方面吧。
1,攝影
這老小子本是攝影師出身,年輕輕不上課就拿個相機滿大街拍照片賺錢——要知道,那年月可是膠片啊。(對他攝影作品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點擊下方鏈接觀看,多圖)
斯坦利•庫布里克:光影捕手
後來拍電影,從始至終都保持著超高的攝影水準。他拍片要求極為嚴格,在片場要精確操控一切細節,即便是不怎麼樣的《斯巴達克斯》,在拍攝期間有一場屍橫遍野的戲,他讓扮演屍體的群眾演員每人拿個號碼牌,從1排到幾百,以此調整每一個人在畫面中的位置。
拍攝《Barry Lyndon》,他搞到美國航天衛星上用的F0.7鏡頭,來拍攝這部完全用自然光打出來的古裝片。可能有人會認為庫布里克的電影沒傳說中那麼厲害,但沒有人會否認他在攝影上的水準。
2,反類型
眾所周知,自《洛麗塔》之後,他從類型片導演搖身變成了反類型片導演。之前他嘗試了黑色電影(殺手之吻),盜匪片(殺手),戰爭片(光榮之路)和史詩片(斯巴達克斯),然後他把所有類型都顛覆了一遍——當然,照他自己的話說,他就是想拍純粹的類型片——他也確實做到了:從《2001星際漫遊》以後,幾乎所有的科幻片都有庫布里克的影子。《全金屬外殼》是越戰片的巔峰。而所謂的反類型,一方面是反類型片的敘事模式,另一方面,在視聽語言上他也反傳統,開拓新手法。比如《發條橙》的開場鏡頭,主人公完全不似好萊塢對邪派的打光,臉上沒有大塊的陰影,可是,所有觀眾都能感覺到這個人很邪惡。
3,技術
因為對技術細節的精準操控和領先時代的追求,他的電影常常能推動電影工業發展。
為了《2001:太空漫遊》,他幾乎修了一遍航天工程,這部電影也是科學漏洞最少的一部科幻片。就連太空船廁所門上的使用守則小牌子都是庫布里克親自寫的,因為,他要求一切都要同真實的太空環境一樣。而這部電影,也成為後世科幻片美術設計的母本——《星球大戰》《異形》等片都承認受他影響。電影行業的模型布景設計技術就此登上一個新台階。
『柒』 肖申克的救贖作為影史評分第一的電影,裡面存在這許多的漏洞,你發現了嗎
肖申克這部影片確實為經典之作,常年霸佔影視評價排行榜第一名都好多年了,該影片拍攝於1994年9月,從那個時代來看,的確算是一部了不起的大師作品,拍攝技巧游刃有餘,情節層層遞進,緊湊連貫,張弛有度。從今天來看當時的這部作品,也不失為一部神作。畢竟當時的,所謂前沿的電影技巧和情節設定在今天看來,已是家常便飯了。整部影片給我的感覺是可圈可點吧。有很多精彩的部分,當然也有些許遺憾的地方,甚至覺得有挺多帶BUG的地方。
二十年來監獄長一直是同一個人在電影里,安迪從海報背後的通道逃離後,用石頭砸了三下,就把污水管道砸破了。一般污水管道的材料是金屬。管壁是很厚的,怎麼可能被石頭砸三下就給砸破了。除非是大力水手附體?再者,污水管道里的氣壓不大,在安迪砸破了管道之後,怎麼污水會冒出來那麼高的高度?另外污水管道里有甲烷、硫化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在沒有穿防化服的情況下,安迪是如何穿著普通衣服爬過污水管道的?這也太離譜了吧。
『捌』 你如何看待邏輯上有漏洞的科幻電影
小學的時候看《獨立日》,覺得用計算機病毒來打外星人的方法好聰明!然而現在只覺得。。。好傻的方法,指令集不一樣哎,大端小端也不知道哎,而且如果人家用的是量子計算或者更高級的科技的話,計算機病毒怎麼運行呢?難道攻打地球的外星人運行著Windows就來了嗎?那樣就不用反擊了,等一會兒飛船就死機了(哈哈開玩笑,軟粉不要罵我)。
『玖』 《火星救援》影片中的科學硬傷有哪些
有很多。。
嚴格來說 大氣壓是虛擬的這是必然的 對我這種看多了火星資料的人來說 大氣壓確實使得這個故事到處是漏洞
比如吹飛人啦 比如土豆壓力倉爆炸啦 就1個大氣壓差(實際還不到) 就給炸了……
還有很多 藝術處理了 比如主角反反復復進進出出
其實除了大氣壓 溫度也被誇張化了 火星平均溫度-55°(這個地球上都有) 夏季赤道甚至可以到零上27°(你沒聽錯) 就算壓力倉爆了吧 葉子瞬間碎是不可能的 土豆啥的 還在地底 你就算丟液氮里泡著(-190°)也能吃 說白了…… 還可以搶救一下。。
地球上日落的太陽是紅色的,火星是藍色的。在火星上看太陽應該比在地球上要小。
『拾』 流浪地球存在哪些科學大漏洞呢怎樣看待呢
科學是一個很嚴謹的事情,科幻電影其實僅僅是一種藝術的表達而已,從科幻電影的角度來說,實際上也應該加入更多的科學知識,讓大家有一個真正的科普的機會。如果電影裡面有一些不科學的因素的話,很可能會誤導大家,所以美女小倩藉此給大家說一些地球不能流浪的原因。
首先來說如果流浪地球真的開始實施的話,那麼我們的地球大氣層將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我們不必考慮其他一些因素,單單只說由於地球停止自轉,氣溫出現急劇變化,此時就會形成無可估量的氣象災難,很可能會出現極端大風暴,地球的發動機很可能直接毀滅。
更何況電影裡面所謂的接近光速的飛行,要知道地球的物質在速度加快的時候,也會加速流失,也許我們到不了其他宜居星球的時候,地球就剩下一個空殼了。不過流浪地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珍惜我們的地球,與其帶著地球流浪,不如從現在開始保護我們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