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熱門電影 > 老電影用的都是什麼色彩

老電影用的都是什麼色彩

發布時間:2022-09-12 00:20:29

㈠ 拍電影為什麼都是用綠布,而不是別的顏色的布

很多大場面的科幻電影,都會用綠布作為背景,後期再製作特效,那麼究竟為什麼會選用綠色,而不是其他顏色呢。

首先,兩個顏色都是純色,不易被干擾和影響。其次,摳像拍攝基本都是拍人,考慮到人的膚色,不論白人黑人黃種人,都皮膚里都帶有紅色和黃色信息,不利於摳像,所以不用紅黃兩色。再者,由於歐美人的眼珠普遍藍色居多,為方便歐美人摳像摳綠比較多,當然摳藍的時候也不少。中國人呢黑頭發黑眼珠黃皮膚的,摳藍摳綠都可以,但為了得到更大的對比反差通常摳綠多一些。

所以,一般的科技大片,特效比較強的,都是使用綠色背景布。

㈡ 電影用的色彩有哪些

電影的題材有很多種,有恐怖片,喜劇片,愛情片等等。不同的電影類型所使用的色彩也是不相同的,當然這個跟一個導演的風格有很大的關系。不每個導演都他們獨一無二的特點,比如說老謀子(張藝謀)吧,他就很喜歡用一些濃郁的顏色,比如大紅,電影((紅高粱))就是佐證,他的電影服裝業都是濃妝艷抹,每個角色,每件戲裝差不多都大紅大紫,比如今年才上映的「三槍」。另外一些黑幫警匪類的電影,從頭至尾都上不了黑白兩種色調。

㈢ 電影《紅高粱》中,張藝謀對色彩的運用有什麼特點

色彩,講究色味、色性。
張藝謀在《紅高梁》的色彩構成上,運用了較暖的橙色為主色調,以掲示主題內容,令人對高梁產生濃厚的鄉土情趣。

㈣ 1959年電影是黑白的還是彩色的

中國四十年代就有彩色電影了。新中國的第一部彩色電影是1953年的《梁山伯與祝英台》。不過因為成本比較高和播放設備的緣故,即使是彩色版電影有時也會有彩色、黑白兩種拷貝。《五朵金花》本身就是彩色片。

㈤ 為什麼老電影都要用泛黃的背景色

這些和設備沒有關系,當時拍出來的時候也似黑白分明,沒有發黃的。這是和膠片的製造技術有關的,電影膠片使用的朔膠底材,在長久放置之後,就會變黃,這是材質老化的原因。畫面變得暗淡陰郁,色彩差是膠片的感光材料產生老化,以前的感光材料,沒有現在的這么好。要知道最早的膠片感光度很低,導致的色彩不足,在長期放置之後,就會產生更多的劣化,變得很難看。你多搜索膠片的發展過程就明白了

㈥ 為什麼香港90年代左右的電影色調都比較偏黃

有幾種可能,兩個方向,一是膠片的種類,二是導演攝影的藝術追求。
膠片可能是那種高感光質感強烈的膠片,具體種類我也不知道,老師講過一種西歐的老膠片品牌。
至於藝術追求,可能是為了營造歷史感,和「大漠孤煙落日圓」的地平線效果,色溫調的比較低,也可能使用了濾鏡。
最後一種色調偏暗黃的考慮,可能是膠轉磁的過程,膠片沒有保護很好,或者轉磁時的設置。

我個人感覺上世紀甚至更早數碼高清到來前拍攝的電影,發現色彩偏差的問題大多和攝影攝像師選擇的膠片種類有關,所以看起來和實際色調有偏差,這也是區別部分類型片風格的方法了:)當然選用何種膠片,也是導演為藝術效果表達的考慮。

㈦ 原來老電影膠片放映的顏色怎麼都是紅色的

電影膠片 (FILM)

1。電影膠片 製作影片用的感光材料總稱。 2。電影 一般影片的通稱,與「MOVIE」和「CINEMA」同義。

電影膠片是將感光乳劑塗布在透明柔韌的片基上製成的感光材料,包括電影攝影用的負片、印拷貝用的正片、復制用的中間片和錄音用的聲帶片等。這些膠片的結構大體相同,都由能感光的鹵化銀明膠乳劑層和支持它的片基層兩大部分組成。

電影問世初期的片基是用硝酸纖維酯製造的,其成分與火葯棉近似,極易燃燒。1923年研究成功了醋酸安全片基,之後便逐漸取代了硝酸片基。醋酸片基在成分上幾經改進,其中的三醋酸片基性能較好。50年代以後,硝酸片基完全停止了生產。

感光乳劑的主要成分為懸浮於明膠中的鹵化銀。因明膠不但可使鹵化銀懸浮、不沉澱,而且本身含有敏化物質,能增加乳劑對光的敏感性,使膠片有較高的感光度以滿足拍攝電影的要求。鹵化銀本身只對400~500毫微米波長的藍紫光線敏感,拍攝出的影像與人眼所見各種顏色的明亮程度不大相同,被稱為色盲片。1873年德國人H.W.沃格爾發現染料可以擴展鹵化銀的感光范圍,於是生產出了既能感藍紫光也能感綠光的正色片。1906年以後,各類菁染料相繼出現,使膠片的感光范圍愈來愈向長波方向發展,研製出了對可見光全都敏感的全色片。此外,隨著感光范圍向紅外區的發展,紅外片也隨之誕生。紅外片主要用於航空攝影和特技、特殊攝影。拍攝電影用的黑白片一般均為全色片,用於印製黑白電影拷貝的一般均為色盲片。

盡管用全色片攝影時能使各種顏色的層次分明,給藝術創作帶來很多便利,但黑白電影表現出來的影調,只能是深淺不同的灰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表現絢麗多彩的大自然的要求。於是,許多物理學家、化學家以及攝影科技工作者,紛紛對彩色攝影方法進行研究。

攝影史中出現的彩色攝影方法多達數百種,但從原理上講不外以下兩大類:一類是由不同比例的紅、綠、藍三原色光相加,得到各種顏色以至白色,所以叫做加色法。另一類是從白光中減去不同比例的紅、綠、藍三原色而得到各種深淺不同的色彩以至黑色,故稱為減色法。它們都是建立在1861年J.C.麥克斯韋提出的視覺三原色理論的基礎上的。該理論認為人的視覺器官只分別對紅綠藍三原色光敏感。紅綠兩敏感單元同時受到刺激時,產生黃色感覺;藍、綠同時受到刺激時,產生青色感覺;紅、藍同時受到刺激時,產生品紅色感覺。因此,紅綠藍被稱為三原色,而黃、品紅、青分別為藍、綠、紅的補色,稱為三補色,也稱減原色。

彩色電影的攝制採用的是減色法彩色膠片。最早成功的減色法彩色電影要推1927年問世的特藝色,由於拷貝的製作採用染料轉印法,故又稱染印法,發明人為H.T.卡爾馬斯博士。按照這種方法,用一台比較復雜的分光束攝影機同時拍攝成 3條分別感受紅、綠、藍光的底片,然後從這些底片印製出 3條浮雕模片,分別染以青、品紅、黃三補色染料,再迭印在一條空白片上,即成為放映用的彩色拷貝(見染印法)。

80年代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彩色電影膠片都是減色法多層片。這種膠片將分別感受紅、綠、藍三原色光的三層乳劑迭塗在同一片基上,經攝影曝光、沖洗後即可得到彩色影像(見內偶法多層彩色膠片)。

電影膠片的構造 由片基和感光乳劑兩個主要部分組成。此外,還有塗在乳劑層表面、防止外力致傷的保護層,塗在乳劑與片基之間促使兩者黏合的底層以及塗在背面起防光暈、防靜電和防捲曲的背面層。

希望能幫到你~!!!

㈧ 為什麼很多電影的色調是藍綠色的

我認為這個有多種原因,我們首先從物理角度來說吧,這種叫做照片和視頻的灰度,在選取畫面和調整視頻的時候,為讓這個照片和視頻看起來真實自然,後期製作會去調整它的灰度,讓它的黑白灰三個色系平衡,尤其是在灰度暗色的時候,會讓畫面顯的真實自然。

㈨ 電影色調有哪些呢

  1. 按色相分,影片的色彩基調可分為藍調子、綠調子、黃調子等。

  2. 按明度分,影片的色彩基調可以分為亮調子、暗調子,有時也稱為高調子和低調子。

  3. 按飽和度分,影片的色彩基調可分為濃調子和淡調子。

  4. 按照影像的對比程度,可以將影片分為硬調子和軟調子。

  5. 按照色性可分為冷調子、暖調子、中間調。

㈩ 為什麼大導演拍的電影都是昏黃色調的

不一定啊。有可能是根據電影主題、題材、氛圍採取的特殊攝影風格。或者是攝影師的特點。

閱讀全文

與老電影用的都是什麼色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平行宇宙之戀高清完整版在線觀看 瀏覽:691
電影一個女人車禍 瀏覽:496
老電影戰爭片國產湄公河 瀏覽:508
將計就計電影粵語八哥 瀏覽:585
惡人世家香港電影 瀏覽:142
講述父母艱辛的國產電影 瀏覽:594
沙漠電影劇情解讀 瀏覽:876
香港愛情電影渣男回頭 瀏覽:183
清風是哪個電影 瀏覽:406
flipped電影中bryce演員 瀏覽:756
電影英語平台 瀏覽:472
最火電影字幕壁紙 瀏覽:515
老電影祝英台哭墓 瀏覽:67
最近新出的中國動漫電影叫什麼 瀏覽:308
十部頂級勵志電影國語 瀏覽:782
綠皮書電影經典英文台詞 瀏覽:543
中年女人嫁給大叔電影 瀏覽:547
鄧超好看的電影 瀏覽:305
嘎子哥謝孟偉新電影 瀏覽:687
紀文君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