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滿分急求】一部日本懸疑老電影
試試《腦髓地獄》(1988)
1926年11月20日,住院在九州帝國大學精神病科的第七號病房樓的某一獃子青年,突然隨著病房中的掛鍾的「嘀嗒嘀嗒聲」的節奏而恢復了意識。不過,他自己的姓名和經歷一切都回想不起來。然而從鄰近的病房中傳來了一位少女的悲痛喊叫聲「哥,哥哥——是我 ——我是哥哥的未婚妻,你想起來了嗎?」據說有位住在九州帝國大學精神病院的患者——若林教授,為了讓獃子青年回想自己的過去,把他帶到狂人醫院的標本室。在那兒,找到了二份資料,一份是《幻術》的狂人日記,另一份是在一個月以前自殺的正木博士的遺物資料。獃子青年拒絕閱讀《幻術》,而開始讀正木博士的遺物資料。它的第一編資料是《瘋子地獄異端邪說祭文——一名犯人的黑暗時代》,這是由正木博士扮演唱的《奇妙樓的眾多孩兒》歌,歌中隱含著揭露精神病員和精神病院的黑暗面。第二篇是《狂人大解放治療室》以正木博士提出「人類都是瘋子」觀點,建議進行精神病研究治療辦法(這種思維在1975年奧斯卡獲獎影片《飛越瘋人院》很相似)。接著又提出「偵探小說絕不是用腦子想出來的」,「頭腦不是來思考問題的,而是交換的介質(就象電信局的功能)人的全身每個細胞,才是思考問題的來源」。接下來又提出了「胎兒的夢」,胎兒在母親胎內是從單細胞式微生物進化到人的形態。當形成人的形態時,都是直接從父母那兒得到的各種復雜的罪孽,遺傳給自己而所做的惡夢...
B. 求一張圖片,老電影里頭開始321倒數播放那個鏡頭的!
321你要圖片,發一張你看看
C. 一張開頭是老電影的數字倒數 之後是一堆動漫術語圖片組成的gif 其中涉及了傲嬌 之類的
親,iphone是不支持gif本地保存的,即使是越獄的情況下
D. 找一部老電影,有個人(好像是女的)被綁在火箭上,火箭在室內,火箭有倒計時,有個男的去救她
《龍虎豹》主演 林威 張旭 袁志博在舊中國的上海灘,黑道霸主石子明陰險狡詐,無人敢與其爭鋒。他有兩個得力助手,唐龍和馬力。。。。。。。
E. 跪求老電影中片頭一般都有的倒計時片段..
確定PR自帶,其他視頻剪輯軟體估計都用吧
F. 求一部老電影的名字,80年代或90年代的好萊塢的電影,科幻+穿越+愛情+喜劇。名字好像是「12:02」「02:02」
12:01,那個男主角一共5次才救回女友性命。
英文名: 12:01
中文名: 十二點零一分 | 12:01
導 演: ( 傑克·肖德 Jack Sholder )
主 演: (喬納森·斯利文曼 Jonathan Silverman) ( Helen Slater) ( Nicolas Surovy) (羅賓·巴利特 Robin Bartlett) (傑里米·皮文 Jeremy Piven) ( Constance Marie)
上 映: 1993年07月05日
主人公所在的烏特瑞爾公司研究的原子超級加速器導致時間反彈,4月27日這一天反復出現,所有的人都在無意識地重復這一天的行為,只有主人公巴瑞·托馬斯由於在開動原子超級加速器時受到了電擊,導致原子量級與普通人不同。是惟一一個由於能量量級改變,能夠記憶到這種反彈的人。恰好在4月27日這天,他的同事麗薩被刺殺,他決心利用時間的反彈去救麗薩。一次不成二次,反反復復,結果,在時間第五次反彈時,終於將兇手莫克斯利捉拿歸案,挽回了麗薩的姓命。
G. 誰有老電影{巴山夜雨}的影評啊!!急要啊。。。在線等
要在1980年的語境中真正讀懂《巴山夜雨》,幾乎是不太可能的。盡管這部影片除了獲得1980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以外,還獲得了包括最佳故事片獎在內的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5個獎項。要讀懂《巴山夜雨》,必須讀懂中國電影史上的吳永剛。作為一個從1930年代中國影壇走來的中國電影藝術家,吳永剛是獨特的。這位美工師出身的電影導演,對電影的理解有常人所不及之處。無論是在《神女》(1934)、《浪淘沙》(1936),還是在《巴山夜雨》(1980)中,吳永剛著力追求的總是「意境」。這樣,《神女》里紛擾的都市和哀怨的少婦,《浪淘沙》中寂寥的孤島和迷離的白沙,以至《巴山夜雨》里飄盪的蒲公英和憂傷美麗的巴山夜雨,不僅是吳永剛的最愛,而且是影片最動人的所在。
正因為如此,吳永剛的電影往往身處邊緣。也就是說,對「意境」的熱愛,使吳永剛最容易偏離中國電影的主流話語,也使吳永剛及其電影非常容易受到不必要的傷害。重視載道和講究敘事的中國電影傳統,曾經使人們漠視《神女》的光輝,也使人們誤讀《浪淘沙》的真正蘊涵;而大多數吳永剛電影,由於缺少知音的共鳴,終於導致長久的湮沒不彰。只是在《巴山夜雨》里,吳永剛才讓人們真正體會了「意境」的魅力。
從1959年或者1960年開始,吳永剛就在醞釀著《巴山夜雨》(當然不是從劇作的角度)。因為當時「文化大革命」還沒有開始,《巴山夜雨》故事賴以存活的時代背景15年後才發生。1959年或者1960年的吳永剛,心目中的下一部電影必須有一個「意境」:那是導演曾經看見的一副木刻,畫中的小女孩顯然是一個貧窮的孩子,她身邊放著一個小竹籃,小女孩跪在地下,鼓著腮幫子吹蒲公英,那麼天真、稚氣。
15年後,吳永剛等到了《巴山夜雨》。一切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只有「意境」還在心中。盡管從故事層面上看,《巴山夜雨》被賦予那麼眾多的偶然與巧合以及那麼沉重的歷史與現實,但導演仍然沒有把它拍成一部「傳奇」。為了苦苦追索幾十年的「意境」,吳永剛選擇了抒情。
主人公秋石便是詩人。在導演「以不表演為表演」方針的指導下,李志輿的表演由於過於內斂而稍顯木訥,但並不影響影片的整體效果。在吳永剛看來,作為詩人的主人公,其實是造成影片抒情格調的最好載體。首先,秋石在獄中寫的那一首《蒲公英》詩,便被導演四次運用到影片中,起到了較好的結構影片與表情達意的功能;其次,導演可以通過詩人的視角,自由地創意造境。這樣,在故事主線之外,影片不僅成功地將雄奇的巴山、滔滔的長江與靜默的神女峰、滾滾的漩流剪輯在一起,而且成功地把孤獨飛翔的蒼鷹、搖曳波浪的航標與夢境一樣的愛情回憶交織在故事時空之中,使影片本身增添了一種難得的人文深度和濃郁的抒情氛圍。為了使影片最終導向一種美好的「意境」,吳永剛甚至放棄了《神女》和《浪淘沙》中的人性批判。不用說,秋石是高潔的形象;即便女專案人員劉文英,影片也是需要她的「轉變」,演員張瑜正是因為「一股子稚氣」被吳永剛選中的;另一專案人員李彥,最後關頭露出真面目,他也是解救詩人秋石的策劃者;整個客輪,從船長到乘客,都是善良的好人。直到影片最後,秋石攜女兒上岸,客輪發出長鳴,向秋石父女告別,這時,連客輪本身也被賦予了善良的品性。當然,丑惡與黑暗是肯定存在的,只是在影片中,吳永剛寧願把它們徹底推到背景,讓它們在道德的法庭上,接受缺席的判決。也正是在這里,體現出導演獨特的才華。
對「意境」的渴望,使新中國建立以後的吳永剛,擁有了一個持續十多年的「蒲公英小女孩」情結;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蒲公英小女孩」所蘊涵的「美」,顯然應該並且確實已經上升為對「丑」的否定和對「惡」的批判。但是,吳永剛沒有打算沿著這一思路走下去,而是過早地離開現實,趨向了「浪漫主義」。誠然,正如吳永剛自己所言,影片中多一些好人沒有什麼不對,何況,影片結尾,小娟子吹蒲公英的鏡頭,更是導演自己醞釀經年的畫面,不可能輕易放棄;影片的深度在於:當主人公秋石帶著女兒離開客輪,行走在林間山道時,秋石只有片刻流露出慈父般的微笑,大多數時候是心情沉重的;女兒歡笑著奔向山野,吹起蒲公英,蒲公英隨風飄盪在藍天白雲,這一切,都是通過秋石傷感的視線展現出來的,給「蒲公英小女孩」的「美」鍍上了一層憂郁和凄涼。全片倒數第二個鏡頭,仍然停留在秋石的近景上:重獲自由的秋石,面對剛剛回到自己身邊的女兒,決定收起沉重的心情,從容地微笑,但笑容瞬間轉換為悲傷。詩人的情緒,徘徊在大喜大悲之間。彷彿不忍心目睹這一切,鏡頭宕開,在茫茫群山中定格。依靠這樣的結尾,吳永剛緊守著自己的美學。確實,吳永剛從來就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現實主義者」,「現實」在他的作品中已經被咀嚼成一個堅硬的內核,無處不在卻又被有意隱藏;同時,吳永剛也從來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浪漫主義者」,在超越現實的時空中放盪神思不是他的目的。他追尋的「意境」,凝聚著自身思想的深刻性,但又煥發出電影畫面特有的美感和魅力。
就像《巴山夜雨》的結尾,盡管缺少了人性批判,但反思歷史的動機,卻刻寫在美麗的「蒲公英小女孩」與蒼茫的巴山夜雨之中。
H. 求一部歐美的老電影的名字,關鍵詞是時光倒流、女明星、殺夫。
時鍾倒轉
劇情:斯蒂芬妮在新年前夜錯手殺死丈夫,於是許願能夠時光倒轉,當她走出電梯時果然心想事成:時間回到了一年前。原來斯蒂芬妮的丈夫是一個著名導演,一年前被一個陌生女子誘惑,兩人有了私情,導演此刻正准備籌拍電影,陌生女子寫了一個名叫《玻璃房子》的劇本給他,導演決定進行拍攝,但沒想到該陌生女子別有用心,害的斯蒂芬妮的丈夫幾近家破人亡。於是乎斯蒂芬妮在時間回轉後想法設法阻止丈夫接觸陌生女子,她找來自己和丈夫共同的好朋友來寫劇本,在宴會上痛罵陌生女子,但事與願違,事情彷彿早已註定,丈夫與陌生女子仍舊產生了私情。新年前夜,斯蒂芬妮以為歷史將重演的時候,寫劇本的好朋友從窗簾後開槍將她丈夫打死,結局似乎又改變了……
I. 找一部老電影
英文名: Y2K
中文名: 世紀駭客
別名: 驚天行動
劇集簡介
世紀之交,美國在哥倫比亞的一顆導彈因千年蟲故障,自動打開了發射程序進入倒計時,四十八小時後,導彈將攻擊莫斯科。為解決這一迫在眉睫的危機,美國國防部電腦專家文森、導彈設計師摩根和中情局官員費爾查德組成一個特別行動小組,前往哥倫比亞森林中的導彈發射基地。不料,在叢林中,行動小組遭到伏擊,文森、摩根等人僥幸死裡逃生。一直在密林中的美國聯邦調查員米拉帶領他們逃離險境,並協助他們闖過重重險關進入電腦控制室。就在文森正要修改導彈發射方向時,費爾查德突然用手槍頂住他,強令其把導彈目標改為華盛頓。隨著發射倒計時的臨近,華盛頓千百萬人的生命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