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熱門電影 > 美國電影收回成本的渠道有哪些

美國電影收回成本的渠道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18 13:41:14

① 電影收回成本的三個窗口分別是什麼

1、票房收入。
2、發行VCD、DVD、藍光等影像製品的收入。
3、出售電影的播放權。
4、其它收入,比如開發電影附屬產品,玩具、禮品等等。

② 像好萊塢,製作影片的費用,是誰來承擔的,銀行嗎

那可不一定。

一部大片,在美國是可以向銀行貸款的,但如果你有能力,也可以自己融資,並不一定非要向銀行貸款。實際上,即使在美國這樣電影業發達的國家,大部分的電影公司,如果不到萬不得已,都是不願意向銀行貸款的。因為貸款的話,有可能一部電影的利潤大部分最後都會被銀行拿走,自己辛辛苦苦拍出的片子,最後卻拿不到多少錢。而銀行其實也不太願意貸款給一部電影,因為電影這東西,不一定就能賺錢。一部大投資的電影,說不定票房慘淡,以虧本收場,那樣銀行也就虧了。

好萊塢的電影公司,規模都很大,每個都有幾百億的資產,因此每年拿出一些錢來投資大片,還是投得起的。另外一些富人有閑錢的話,也可以拿來投資電影,為一部電影入股,賺到利潤後大家一起分,還有向一樓和三樓所說的,那也是一種方法。因此實際上,美國的電影,銀行在裡面起到的作用並不大,一部大片,有各種各樣的方法能夠融到資,不一定都要向銀行貸款。

最後說一點:二樓的觀點很可笑,說明其對美國電影公司是一無所知。《2012》本來就是索尼公司拍的(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屬於索尼),索尼本身就是這部電影的老闆,它還用得著用贊助商的身份在電影中做廣告嗎?當然電影中確實是有很索尼的廣告,但在自家的電影中,安插自家的廣告,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③ 好萊塢的電影怎麼收回電影成本

成本收回:1.票房收入2.賣版權
3.廣告收入。一種是在影片開頭或結尾直接加入廣告;另一種是在影片中夾帶著廣告宣傳,如主角用某一品牌的手機豁開某一品牌的汽車等。

④ 電影都是從哪方面收益的呢

近年來,內地電影市場火爆,動不動就十億以上票房,那電影僅僅就是票房收入嗎?其實不然,還有廣告、版權、以及相關衍生和周邊這一系列的收益。

首先是票房,這是電影的主要收益途徑。現在城市的大型綜合體裡面都會有電影院,很多人都會選擇在空閑時間去看一部大片,度過精彩的兩個小時,釋放工作的壓力。年輕的男女談戀愛時多數也會選擇去看電影,增加平時的話題,同時增進了解。生活水平提高了,幾十塊錢的票價並不難出,所以看的人多票房收入就高了,動不動就上億,這裡面的盈利空間還是很大。

綜上,拍電影如果紅了,真的可以賺得盆滿體缽。很多電影的拍攝成本幾千萬,就如同《戰狼2》系列,投資是一兩個億,票房最後是50多億,雖然按照三三分賬的演算法,很多錢要花在宣傳和影院方面,最後留給投資方和主創手裡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觀啊!

⑤ 如果一部電影不能在影院上映,那靠什麼方法來收回成本

如果一部電影不能在影院上映,可以轉戰網路電影市場,在視頻平台上通過視頻點播的方式收回成本。

在過去的4年多時間里,「網路大電影」以近乎野蠻生長的方式經歷了從無到有,並在前兩者的夾縫中,發展成一個新的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中,不但誕生了以28萬成本賺回2400萬的傳奇例子,同時也暗藏了互聯網巨頭縱橫捭闔的野心。

2016年,網路電影發展勢頭迅猛,點擊量不斷躥升,各種資本不斷湧入,但是隨著廣電總局的各項監管接踵而來,僵屍鬼片校園暴力情色賭片等刺激性影片統統下線,這果然驗證了馮小剛說的那番話,是垃圾觀眾導致了垃圾電影,如今網路電影干凈了,網路電影市場也清靜了。



⑥ 美國主要電影公司的運營模式是怎麼樣的

一部電影的基本收入和支出項目,收入項:影院放映、家庭錄像、付費有線電視、非影院(航空等)、廣告、原聲音樂、其他。 支出項:發行費(美國30%,加拿大和英國35%,其他地區40%)、印刷與廣告、拷貝、廣告與宣傳、各種版稅、運費稅費、美國電影協會收費、追加酬金、其他(慈善捐款、法律費用)、反向成本(製作成本、貸款利息)、補充勞動力成本(合同員工除薪水外的稅、福利、醫療費用)、總體分成(只要是明星們在凈利潤計算前預先分去的收益)、延期分成(在票房達到一定水平後按固定比例獲取收益)。 劇院票房依然是美國電影工業重要的收益來源,在談到某某影片大賣的時候,一個數字陷阱早已隱含其中。票房-成本的簡單公式很容易讓人以為依靠票房電影製作和發行公司就能獲利不菲,但從上面收入和支持項就能看出,大量的支出都在製作成本之外。一部票房大賣的的影片最終的結果在多數情況下都是入不敷出的。可見票房對於影片最終的贏利更不具有決定意義,比如邁克爾.貝拍攝《珍珠港》時。僅製作成本就高達1.45億美元,迪士尼又在宣傳上花費了將近億元,即使可以得到院線分成的最高比例90%——在如今的電影市場幾乎是不可能的。最終1.98億票房的慘淡狀況讓迪士尼痛心不已,最終導致迪士尼主席施奈德不得不黯然離職。票房的收益還會受到演員和導演的瓜分依靠《魔戒》崛起的彼得.傑克遜在開拍《金剛》之前就確認可以獲得20%的票房收益,至於像湯姆.克魯斯,梅爾.吉布森這樣常年位列好萊塢頂級演員行列的明星們,在高達2000萬的基本薪金之外,往往還能享受到票房上20%左右的分成,當年克魯斯在《碟中諜》還擔任的製片人的角色,使得他的分成比高達25%,也使得近幾年好萊塢大明星紛紛但當起了製片的角色,從收益角度來說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分成,當然,高額分成必須是頂級的導演和演員,影片本身的收入也需要達到一定的下限,他們本身就是票房的重要來源,就是票房號召力。而但當製片雖然能獲利不少,但更要承擔票房失利的責任。 以財務角度來說,票房數字的贏利價值在日益降低,但是院線上映依然是所有片商的第一選擇,雖然票房不再是贏利的全部,確實贏利的基礎,它是一場大營銷計劃中最重頭的SHOW,一部影片如果無法通過院線引起消費者的興趣,那麼在其他收入模式里的收益就會受到大幅度的影響。而這個領域里有塊巨大的金礦,光看數據只能說是瘋狂。剛才說的《珍珠港》,在首映周的票房是5910萬,而影片的DVD首個發售日就一舉掠走了6750萬,不敢想像最終影碟的銷量了,580萬張。DVD的高回報大幅度彌補了票房不佳的狀況。這些裡面更有迪士尼的《怪物公司》500萬套,皮克斯《史萊克》800萬套,《蜘蛛俠》第一集的首映票房超過1.1億美元,而DVD發售首日影片的銷量竟然是1.25億。近幾年最熱的《變形金剛》一,它的吸金風暴第一個DVD發售日銷量突破830萬…………當今娛樂業的一大轉變就是選擇的自由與廣泛,影院里人們只能在特定的時間看到一部電影,但是有了DVD,選擇的廣度一下就增大了許多。同樣的以後的發展也可以說是向新興媒體這樣的模式發展,具備這種多樣性,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又會選擇回到電視,這些大公司片商對於任何金錢的氣味都不會放過的。 從整體來說,片商聲稱的電影業是高風險行業是正確的,特別是輿論宣傳下,人們一般只能看到票房和家庭影碟這樣比較明顯的收入,但僅僅就這兩項的贏利渠道還有本土和海外之分,史上第一的《泰坦尼克號》全球票房超過12億,是國內票房的2倍,而由於DVD技術成本的低廉,片上因此虧本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在盜版問題沒有可行的解決方案和更強大的網路硬體發展之前,DVD發售就是這個領域的金礦,這是事實。 就如你說的大公司福克斯、夢工廠、派拉蒙、華納等這些個大片商,看看他們吧,他們是電影的生產商,他們還是家庭影碟的發行商,他們還是各種紙媒的擁有者,他們還是各大電視台的擁有者,他們是一個全方位的媒體集團。美國整個娛樂產業就是他們幾家的競爭,也許避免了競爭,也許他們會有一部電影失敗了,但他們是處在一個不敗之地的,這是美國電影產業的格局。

⑦ 好萊塢電影產業的結構和體制是什麼

好萊塢電影製作發行體制的特點

好萊塢發展到現在,已經成了一個體制完備、實力雄厚的經濟體,它在製作發行上主要具有兩個特色:

1. 資金雄厚且能保證經濟效益最大化

在美國拍片,一般來說有三種資金來源。

(1)個人投資或親友合資

這最小規模的集資方式,通過這樣的非主流的融資渠道產生的電影組成了美國獨立電影的主流(或者說是名副其實的獨立電影,因為這些電影自始至終都貫徹了導演自己的創作意願,而像《指環王》這樣的電影雖然由於全部由新線電影公司投資也可以被叫做獨立電影,但是從劇本到卡司都要通過新線的審核管理,所以獨立性相對較弱),如《女巫布萊爾》只花了幾萬美元,《殺人三部曲》更極端,劇組總共才兩個人,製作成本如下:2300美元買膠片,1300美元沖洗,2800美元膠轉磁。攝影機是借來的,剪輯用錄像機來做。在這樣的情況下,整部《殺人三部曲》的製作費用不到一萬美元,但是影片並未因此而粗製濫造,相反,在眾多好萊塢商業大片中,它的質量絕對可算上乘,相應的票房也非常可觀;

(2)電影公司投資

這種資金由經紀人拿項目資料找電影公司(也就是所謂的「七大」或者「八大」)談判獲得,也是好萊塢電影最主要的融資渠道,資金相當可觀,但是程序繁多,一個電影項目從雛形到成形可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比如奧利弗斯通的《野戰排》,因為劇本問題而被耽擱了好幾年,最後他修改了劇本的前十頁才獲得米高梅的首肯;

(3)吸引外資

這在如今好萊塢也相當普遍,尤其現在的大片製作成本越來越高,由一家或者少數幾家電影公司承擔製作費用風險非常大,他們通過與更多的人合資來分擔風險,比如德國人。由於德國政府收稅過重且鼓勵境外投資,德國的資本家們很喜歡與國外的企業合作(比如中國的一汽大眾),好萊塢就是他們的首選目標,不過德國人對好萊塢電影的製作發行不熟悉,所以他們的投資往往顯得有些盲目,例如2000年的《地球戰場》,德國人投資了上億美元,但是票房慘敗,導致投資公司股價猛跌,資金都差點周轉不過來。類似於這樣的投資者在好萊塢不在少數。

當然,好萊塢賺錢主要不靠外國人,而是靠他們的發行和放映體制。

我們所說的「七大」或者「八大」,他們主要的職責其實是影片的發行。發行有多種渠道和方式,比如院線放映,錄像帶碟片出租和銷售,電視播映權轉讓,以及一些周邊產品(比如蜘蛛俠的玩具)的生產。院線放映分為北美和海外兩個市場,北美票房收入發行商抽取30%的提成,海外票房則提取40%(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分賬大片)。北美院線放映發行商還會和放映商談分成,有兩種分成方式,一種是發行商交付放映商一定的租金(視影片賣座情況而定,一般是一萬美元左右),上映後每周放映商抽取提成(第一周為10% ,越往後越高,但是不會高於30%),第二種是發行商不交租金,放映商直接抽取提成,一般是30%,越往後越高,但是不高於50%。一般來說,院線放映所得的票房佔一部電影所能創造的利潤總數的30%(北美票房佔全球總票房收入的25%左右),錄像帶和碟帶佔50%,電視播映權的轉讓和周邊產品銷售一共佔20%。我們以放映商每周抽取40%提成計算,一部製作、宣傳成本5000萬美元的片子,只要保障北美院線有625萬美元的票房就可以收回成本了,換句話,就北美市場來說,好萊塢電影發行商的風險率只有0.125,而如果是《哈里波特》這樣的超級商業大片,風險更是微乎其微,事實上華納在影片上映前便收回了成本。

所以,好萊塢的「七大」或者「八大」自從定型以來,便一直屹立至今,很長一段時間米高梅公司因為財務上處於窘困狀況而被稱為「好萊塢病夫」,但是它並未退出好萊塢舞台,這跟影片發行放映體制離不開關系。所謂的「病夫」只是一時資金周轉不靈而已,只要生產出一部北美票房能上千萬的影片,米高梅的資金就能順利回籠,這個對007專業戶來說並不難。

2. 機構繁多且分工明確

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的機構總體來看可以分為行政和製作兩大機構,行政機構可以分為決策、創意和製片三個部門,製作機構可以分為劇務、技術兩大部門,這些職位分工相當明確,而且不會出現越俎代庖的現象。

此外,真正和一部電影的產生有直接聯系的還有導演、劇作組、演職人員(劇組獨立於公司體制之外,必須嚴格執行美國勞工局的規定,比如一天工作不得超過八小時),以及以上人員的經紀人和律師,還有其他像市場分析公司之類的好萊塢附屬機構,這些機構林林總總加起來,大概有三四十萬人,當然,這個數字不包括那些抱著明星夢但是還沒有正式進入好萊塢編制的年輕人。在這么復雜而井然有序的機制的運行之下,好萊塢能最大程度地保證一部影片創收。當然,你可以說好萊塢催生了一大堆不穩定的職業(比如流動的群眾演員),但這種說法是具有兩面性的,同時你也可以說好萊塢創造了無數工作崗位,這些工作人員雖然只是臨時聘用,但都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洛杉磯勞工局規定,好萊塢無論何種形式的從業人員日工資不得低於105美元。

⑧ 低成本小製作類的電影如何賺錢收回成本

低成本靠的是央六。。只要央六收了就能賺錢,央視不收,又上不了院線,那就只能白扔了。。通常這種投資都影視公司自己投點,再找幾個暴發戶的冤大頭拉點,成了就賺,成不了就扔。。
低成本電影通常都是數字電影,最少二十萬就能拍完。《盲井》《大卡車上掉下來的小提琴》《我叫劉躍進》這都不屬於低成本了,《卡車上掉下的小提琴》還是上海電影製片廠那年的重點影片,只不過夭折了而已。。

閱讀全文

與美國電影收回成本的渠道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用中國武術的美國電影 瀏覽:209
英語電影推薦100部學生 瀏覽:758
穿綠色衣服的女孩電影 瀏覽:136
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在哪裡能看 瀏覽:419
現場買電影票學生證 瀏覽:388
老千電影高尼結局解析 瀏覽:150
看電影如何撩男朋友浪漫 瀏覽:756
印度電影哪一部是好看 瀏覽:816
七宗罪中文版電影國語 瀏覽:674
沈騰的電影院看電影是哪一集 瀏覽:128
他知道風從哪個方向來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瀏覽:151
我的性青春電影下載 瀏覽:455
大天使米迦勒微電影的故事改編於什麼事情 瀏覽:779
韓國電影片活著演員表 瀏覽:314
家庭教電影演員張瀚育指導師 瀏覽:813
電影花木蘭英文名怎麼拼 瀏覽:620
古裝電影牛郎織女 瀏覽:700
美國電影關於女人一生的故事 瀏覽:826
外國午夜電影綜藝 瀏覽:446
如何騰訊讓電影在最前端 瀏覽: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