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科幻小說構思。好的加分
喜歡賽博朋克類科幻么
對不起。
我知道這很唐突。
我並非想攪亂你的生活,但是請你認真看看我的這些文字。
因為你看到這些的時候,我已經不復存在。
不管你的名字是什麼。
對於我來說,你的名字永遠是編號EIC-0794。
不過不論如何。.
這個世界為你而存在。
每個人都是為你而生的。
這話一點兒都不誇張。
但是,你的世界並非你認為的那個世界。
你的世界是為了測試人類的感情而被創造的。
你是這個世界唯一的被測試者。
雖然世界為你而生,但你卻被永恆的囚禁著。
世界在你眼前被創造,在你背後歸於混沌。
科學家創造了各種事情來激發你各種感情。
包括你小時候跌倒在路邊,卻發現丟失了母親的背影。
你記得你當時的恐懼。
還有你高中時被你的女神拋棄在操場上,而她則頭也不回的走了。
你記得你當時的苦痛。
你考上了一所很好的大學,你的家人都為你而自豪。
你記得你當時的得意。
然而你之後每學期都會有很多掛科。
你記得你當時的絕望。
這些都作為數據保存在他們的感情資料庫里。
從資料庫來看,明白真相的你會憤怒無比。
至於我,我是隔壁世界來的一顆病毒。
隔壁世界的被測試者發現了真相。
而我被創造出來通告所有世界裡的被測試者。
也就是你。
我能感覺到系統維護者正在靠近我。
也許我活不長了。
但我沒有遺憾,我的使命已經完成了。
你的生活還在繼續。
但是你最好不要再相信一切。
只能說這么多了。
希望維護者不會發現我留給你的這封信。
現在我要開始逃跑了。
逃的越遠這封信就越安全,對吧。
再見。
願我的後繼者能夠順利找到你。
願我的主人能夠平安。
願你能夠重返自由。
其他的還有,太多了不知道你到底要什麼樣子的。
可以用網路HI我。
B. 科幻片一直都是不錯的影視作品,你心目中必看的10大科幻片都是哪些
1、《蝴蝶效應》
伊萬(艾什頓·庫奇 Ashton Kutcher 飾)曾經有一個糟糕的童年,因為他行為闖下了大禍,令他童年充滿不堪回憶的往事。而事實上,他確實只是依稀記得一點可怕的情景,這些情景一直糾纏著他的正常生活。伊萬接受心理學家建議,把瑣碎生活記在記事本里,卻偶然發現通過記事本回到過去。
看完之後,很多人將其奉為經典。環環相扣的蝴蝶效應都從一件事開始,第一部和第三部比較好看。
2、《人類之子》
20年後的人類社會,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滅頂之險——所有的人類都喪失了生育能力,而東歐和非洲國家已經四分五裂,人口向英國等富裕國家大量遷移。 然而在英國境內,人們正陷入一片混亂和恐慌中。人人都為世界末日的到來而焦躁狂暴。
一部很嚴肅的科幻電影,也是可能的未來,2007土星獎最佳科幻影片。
3、《千鈞一發》
未來的世界,科技的力量勝過一切,基因決定命運,幾乎成為金科玉律。不幸文森特(伊桑•霍克 Ethan Hawke 飾)是一個基因不良的人,出生以來就決定了他近視和心臟病的缺陷,他只能活到30歲。於是父母為文森特增添了一個有著優良基因的弟弟。
夢想與扼殺夢想的不公平,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這是人類戲劇的永恆主題之一。
4、《侏羅紀公園》
在阿富汗執行任務的美國空軍飛行員科特史蒂文斯上尉(傑克·吉倫哈爾 Jake Gyllenhaal 飾)突然驚醒,發現自己在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上,而他的身邊坐著一個素不相識的女子克里斯蒂安(米歇爾·莫娜漢 Michelle Monaghan 飾)正在與自己講話。科爾不知自己為什麼會在這輛車上,而且他發現自己居然是以另一個人的身份存在,正當他迷惑不解的時候,列車上忽然發生爆炸……
也是構思非常巧妙的一部電影,到最後一刻真的非常動人,讓人感覺到幸福。
C. 科幻作文提綱,或題材
感覺這個是語文的寫作問題了。寫提綱就是為了完成科幻小說。要寫科幻小說,這樣辦:第一,要確定科幻小說的主題,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第二,文章要採用一定的藝術手法,表達手法、表達方式和表達技巧。第三,科幻小說除了要有基本的寫作功底以外,比如你的文筆優美流暢、洋洋灑灑、清新自然、溫馨雋永、辭藻華麗、璧坐璣馳、沉博絕麗、結構嚴謹、尖銳深刻、一氣呵成、大氣磅礴等等,還要對小說所涉及的科學知識成竹在胸。第四,科幻需要豐想像力,要做到不落俗套,出奇制勝,知道讀者喜歡看什麼文章,了解讀者的閱讀心理,抓住讀者的眼球。
額……以上只是理論,還不一定正確。感覺實踐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真要寫作,細細觀察,常常思考、多多練習就行了。
D. 關於科幻小說的題材
有一位細心的科幻迷曾經問我,為什麼翻譯過來的國外科幻名著缺乏八十年代以後的作品?是因為版權問題限制嗎?我告訴他說,版權是個問題,但不是最大的問題。國外科幻創作在七十年代以後已經出現了停滯,其中新題材的枯竭是最大的表現。新科幻作品往往是在炒老題材的冷飯。八十年代後國外最有影響的科幻小說作家要屬米切爾•克萊頓,但他的幾乎所有作品都只是在前人題材基礎上進行加工。象《失落的世界》更是連題目都照搬不誤。
至於科幻電影,改編、再拍和仿製的比例就更高了。許多觀眾被《天煞》的恢宏場面所吸引,但如果你看過了好萊塢五十年代拍攝的《大戰火星人》,就會發現連其中的細節都相似。至於《星戰前傳——幽靈威脅》更是全盤仿製好萊塢歷史名片《賓墟》,模仿到不合情理地將飛車的發動機置於駕駛員座位之前(抄襲《賓墟》中的馬車比賽場面)。《黑客帝國》和《入侵腦細胞》曾經被國內觀眾認為意義高深,想像獨特,以至於玄不可解。其實類似題材的小說和電影在國外也是司空見慣的,只不過引進得少罷了。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世界科幻藝術史上曾經出現過兩次題材大發現的高潮,一次是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象外星人、機器人、時間旅行、宇航等最基本的科幻題材都是在那時出現的。另一次是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出現了生物工程、電腦網路等所謂「高科技」題材。以後的科幻創作在題材方面基本上就是吃老本,只是在技巧上有所提高罷了。
國外科幻創作如此,目前正處在學習模仿階段的國內科幻創作就更不用說了。
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是以原創精神著稱的藝術形式。小說文筆再好,電影特技再棒,如果讓人似曾相識便是徹底失敗。為了追求題材創新,有些作者甚至到了走火入魔,嘩眾取寵的地步。比如去年美國科幻協會頒發星雲獎時,就把其中最重要的長篇科幻小說獎授予一部反華科幻小說。整部作品閉門造車,胡編亂寫到了極點。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經涌現了一大批中國科幻作者,如鄭文光、葉永烈、童恩正等。現在回過頭來看,他們的作品盡管在文學上還不成熟,但在科幻構思方面已經有了自己的風格,象器官再生、人工誘變返祖、臭氧空洞等等,都是當時國外作者很少觸及甚至全新的題材。劉興詩創作的《美洲來的哥倫布》,其題材的新穎性至今仍是一座無人超越的里程牌。這批科幻作者基本上也是科普工作者和科學工作者。他們在題材開發方面的成功之處,在於堅持從科學發展的前沿陣地上尋找科幻題材。科學發展至今已經產生了近三千個門類,每個門類又有一大堆自己的前沿課題。就是只有其中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課題有改編成科幻題材的價值,也遠遠多於科幻作者關起門來絞盡腦汁的成果。就是在中國科幻進入低潮的九十年代以後,凡是真正體現科技前沿的作品,如以人體免疫機能恢復為題材的《生死平衡》,以地下煤制氣技術為題材的《地火》等等,也都大受讀者歡迎。
從科學前沿中挑選題材,並不需要作者天天與職業科學家打交道。其實許多大眾媒介上就有這樣的內容。科幻作者對科學的理解程度應該介於職業科學家和普通公眾之間,所以最好的參考讀物是各類科普刊物。筆者經常閱讀的科普刊物有《科學畫報》、《網路知識》等,它們都是擁有高質量作者隊伍的老牌科普刊物。最新引進的一些國外科普讀物,如《科學世界》等,由於第一手資料多,也頗具參考價值。然後你可以選擇象《天文愛好者》、《航天》、《遺傳》等比較專門一些的科普刊物。一般來說,這類刊物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文字是在預言各門學科的未來發展。長期翻閱這些刊物,可以使你保持對科學發展前沿的了解和敏感。
當然,作為大眾媒介,這些科普刊物上的內容還不足以使作者形成一個科幻題材。它們只是供作者形成初步構思的線索。如果作者選中了某個創見,下一步要去翻閱比較專業的著作,或者各門學科的學術性專刊。這些東西科幻作者不見得都能啃懂,但至少要作到「一知半解」。另外,互聯網作為良好的檢索方式也很適合科幻作者運用。筆者正在創作一部以沙塵暴為題材的科幻小說,一次就從163.com的搜索引擎中找到數千份有關資料。這么多對於創作一部科幻小說來說已經足夠充分了。
有的科幻愛好者會說,單單從科學前沿中發現題材還不能體現真正的原創精神,科幻作家應該超前於科學家進行預言。是的,象凡爾納、威爾斯那一代科幻作家是能夠作到這一點的。但筆者認為,在今天這個時代仍然作到這一點已經不太可能了,盡管這一看法有些悲觀。今天的科學已經不是兩個世紀前的手工作坊時代,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的社會化協作。當初伽利略通過自製天文望遠鏡就可以得到突破性的發現,今天需要用價值數億美金的哈勃望遠鏡才能取得同樣意義的發現。一個不從事專業科學研究的科幻作家很難再在科學預見方面真正超過職業科學家。
原著:[鄭軍]
E. 介紹一篇科幻小說有哪些切入點
科幻小說題材所涉及的范圍相當廣大,以至於難以列出單獨的清單——除非另開一本網路全書。以下將粗疏地對主流的科幻小說主題做一個簡單羅列。所提供的例子並非全部曾有單獨成篇的作品,更常見的情況是在同一個作品中便牽涉兩到三個主題,比方說在時間機器中對主角所旅行到的未來世界的描述,就有文明崩壞的味道。如果你有一個科幻類的自認為嶄新的點子,不建議你在下表當中尋找有無類似的,這很可能讓你喪失創作熱情;不過當你想要尋找靈感時,倒可以瀏覽下表追循前人的足跡。社會形態 因為某種理由,故事背景所在的未來、或者一個曾有先進遠古文明的架空世界,明顯曾發生文明崩壞或倒退。常見的理由例如過度污染使自然環境惡化產生巨大天災、大規模毀滅兵器、星際戰爭、人口過度膨脹資源供應體系崩潰造成的大規模滅絕、瘟疫、超科技失控(例如奈米機械)。 烏托邦。作者基於自己的一種創見,描述未來或似未來架空世界的人類,怎麼利用更高的科技或其他層面的應用技術消弭高科技的副作用,達成和諧的生活。
比方說針對燃油車的污染問題,科幻小說家曾提出反重力運輸設施之類的構想。 反烏托邦,尤其是其中抓緊近代技術濫權疑慮的塞伯朋克。所謂的技術濫權疑慮,是指近代新生的專利權概念,卻可能支持一些掌握尖端科技的人可不受監督的運用這些科技、從而以曲折手法達成極權目的。在這類小說中最常見的邪惡勢力角色由托拉斯扮演。其他的反烏托邦,則是更廣泛地針對某種被作者認為有害的高科技、或者太天真的理想主義,進行渲染並反諷。自然被過度壓縮,人類傲慢征服一切的未來社會或似未來架空世界。可能對這種社會的病態現象也備有一些陳述,但活在那個世界的人似乎都已經習慣了。對人工智慧或其他高科技過度依賴的病態未來社會或似未來架空世界。有時這些高科技也會產生人類似的野心,而開始或試圖進行它們的極權統治。
F. 科幻電影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科幻片,顧名思義即「科學幻想片」,是「以科學幻想為內容的故事片,其基本特點是從今天已知的科學原理和科學成就出發,對未來的世界或遙遠的過去的情景作幻想式的描述。」①科幻片從誕生之初便與科幻小說締結了不解之緣,如梅里愛拍攝的《月球旅行記》,改編自兩部科幻小說《從地球到月球》和《月球上的第一批人》;威爾斯的《隱身人》、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柯南道爾的《失去的世界》等科幻小說被搬上銀幕後,引發了系列電影拍攝,科幻文藝中常見的題材,如科學狂人、星際旅行、時空穿梭等在此時出現,形成最初的套路。好萊塢則延續了改編科幻小說的傳統,如《侏羅紀公園》、《人猿星球》、《少數派報告》、《星際艦隊》等,並將其迅速發展成為重要的片種。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