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看完《月球隕落》之後,你有什麼感受
看完《月球隕落》之後,我的感受就是覺得這部劇太震撼了,值得一看。
但是整體來說,這一部電影還是比較值得觀看的,因為可以讓我們普通人認識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將來可能會促進我們去了解有關科學領域的知識,同樣對宇宙和月球也增添了我們的好奇心。
② 看過科幻電影的同學,說說你們的感受如何啊
科幻電影每種題材帶給我們的教育意義不一樣。比如說:長江七號愛地球給我們的啟發就是保護地球,保護環境。而機器人管家對我們的啟發是珍惜生命。做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情。因為如今的電影越來越炫。帶給我們不一樣的視覺效果。因此,觀眾尋找的是在視覺上的滿足,只是少部分人理解電影的意義。其次,從科幻電影所涉及的內容層面來看,它也是美的,科幻電影雖然注重新奇視聽鏡像的呈現。但又不停滯於內容的的符號表層。那些優秀的作品無不在鏡像內外及深處表現了對人類生命本體價值和意義的深切關懷與反思。表達了深邃的文化意義。以及對生命永恆的表現追求。
③ 科幻電影觀後感 800字
ET觀後感:
愛是什麼,愛就是穿越一切阻礙,讓人獲得幸福與歡樂的美好渠道。
我坐在窗前,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故事看完了,但餘波還盪漾在心頭。
這是一篇科幻影片,艾里奧特是一個充滿幻想的小男孩,經常胡思亂想,以至幻想有外星人存在。
ET,一個被同伴不小心留在地球上的外星人,被善良的而又充滿愛心的小艾里奧特發現,他不但救了ET,還天天照顧他,友誼與愛的橋把他們的心緊緊連在一起,雖然語言無法很好地溝通,但他們的感情超越了一切,聯系在一起;雖然外形有如此大的差異,卻都有一顆善良和純潔的心,在他們之間建立了一種奇妙的心靈感應,他們成了最好的朋友。
又想起男孩和ET生活在一起的美好時光,他們是如此地快樂、幸福。是什麼力量使他們連在一起,成為好朋友?我想,這是愛的力量,是艾里奧特用那顆善良的愛心呵護著無助的ET,理解著ET,關心著ET,而ET也用顆純潔的心,深深地愛著對方,是愛,是愛的力量,是朋友之間最真摯的愛,這種愛是無法代替,是發自內心的最珍貴的愛。
正是因為小男孩與ET的愛,使他們獲得快樂和幸福,可是那些人們卻是那麼冷酷無情,讓一場喜劇化成悲劇。又起那一時刻,人們發現了ET,如臨天敵,警察軍隊,FBI――蜂擁而到,無情地抓起了ET,只有一個絕望的可憐男兒――艾里奧特。是人們的無知,碾碎了一個孩子的希望,也碾碎了ET的生命,而在這緊急關頭,艾里奧特與ET的心靈感應不見了,是愛,使ET在臨死關頭也關心男孩的安危,為了使男孩不愛牽連,把他們的心靈感應斷了,這是一個多麼鮮明的對比呀!
讓世界多一點愛,用愛去愛護每一個生命,使宇宙溫暖,變成一個大家園。
這時耳邊響起了一陣歌聲:「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人間……。」
AI觀後感
看了新近的科幻電影「第九區」,情節的單調,濃烈的政治反諷色彩,讓人感覺不過是一部披著科幻外衣的種族電影而已。不由得懷念起能讓我深深感動流淚的那些科幻經典,人工智慧AI,我 機器人,人性的思考和濃烈的悲愴,重新看,仍然是無法抵擋的感動。
擁有了愛的能力,就彷彿擁有了宿命的折磨。大衛窮極一生為了他恆久不變的愛的信念追求人類母親的愛。大衛學會了愛,大衛的微笑中就有了惶惑。媽咪會死,媽咪有亨利和馬丁,媽咪愛真正的孩子,而大衛只有夥伴泰迪。如果說人性中偉大的靈魂之光是愛,那AI中的愛都是炙熱直接又有些自私的。大衛想獨占媽咪的愛,哪怕只有一天也是幸福的,而正是這種單純直接自私的愛的夢想,才使他具有了人類的靈魂。這一夢想並不是多麼高尚或偉大的,但這就是人性,我們必須去追求些什麼,我們到底需要什麼?
我們需要所珍惜的所有美好的東西,在瑣碎的生活中,總是想證明自己曾經存在過,上帝賜予我們情感和智慧,隨之而來的是憤怒,思念,愛和悲傷,我們什麼都不想錯過,卻總陷入惶惑的苦惱中,我們總是在需要更多,就像大衛有了媽咪,我們還希望自己精神上永遠有堅定的信念和愛,有溫馨幸福的小家,有真摯的朋友,我們還需要什麼?但其實我們永遠都會需要更多!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而更悲痛的悲劇就是總留有一線希望,而使你久久憂傷。大衛擁有了美好的一天,而這美好卻使人潸然淚下。信念可以堅持,但是我們的需要其實永遠也不會真正滿足。在無數美好的一天中,我們總有著失去的悲哀。永遠的大衛,永遠的信念,其實你根本無法逃離。
④ 科幻電影觀後感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重要是描寫感受,具體如下:
電影《星際探索》的時間背景發生在未來,太空探索科技發展出了月球和火星基地。布拉德皮特飾演的羅伊是一名有些自閉症的宇航員,他的父親20年前參與尋找外星生命計劃,飛船一直航行到了海王星,是人類載人到達最遠的距離。
但遺憾的是,外星生命計劃多年前就已經失聯,宣告失敗,羅伊父親被譽為太空先驅英雄,羅伊也正是因為父親的原因,成了宇航員。
故事開始由太空發出的詭異電涌輻射展開,電涌波所到之處,都會造成電路損壞和電源驟停,危害是全球性的。而發出電涌的位置,被查明是羅伊父親飛船所在的海王星位置,為了找到真相,羅伊被派遣秘密任務,從地球出發,到月球發射基地,再前往火星基地想辦法聯系他的父親。
在這過程中,羅伊漸漸也找到了父親失聯的真相,他決定前往冥王星,親自找回自己父親。羅伊在火星試圖聯絡父親後,秘密得知官方其實是要找到他父親的確切坐標,然後派載著核彈的飛船前去炸毀目標。
因為官方早就知道羅伊父親已經叛變,為了找到外星生命,羅伊父親不惜處死那些想要返回地球的同事,然後羅伊父親切斷了通訊,之後電涌輻射就發生了。
於是羅伊突破阻礙獨自前往海王星,找到了自己父親。原來電涌輻射只是羅伊父親和同事爭斗時的一場意外事故,羅伊父親一直試著修好這電涌輻射發射器,但始終未果。
而羅伊父親切斷聯系的原因,是從始至終尋找外星生命的計劃,根本沒有找到外星生命,羅伊父親無法面對這個現實,選擇要一直找下去,直到找到為止,而他也承認,從來沒有關心和愛過自己的家庭。
《星際探索》的結局,既沒有主角生死存亡關鍵時刻,也沒有史詩級別的酷炫動作大戲,有的只是父子倆多年關系的救贖,主角心結的釋懷。
⑤ 大家給點感想啊,關於科幻電影的。每人進來說幾句,拜託
為什麼不直接給出些電影,然後自己再談談感想呢???
這樣也許會更讓人感興趣,也更能讓人與你分享
⑥ 科幻電影的影評
《銀翼殺手》觀後感
看完《銀翼殺手》到MTIME網上去找影評看,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認為好看的人把這部電影捧上了天,認為不好的人,把這部片子貶得一無是處,攝於二十六年前的《銀翼殺手》,雖然已經被許多權威電影機構認定為科幻電影的經典之作,但是截然相反的兩種聲音連綿二十多年依舊爭執不休。
這部電影是拍過《角鬥士》的雷德里·斯科特大導演繼1979年《異形》之後貢獻給科幻片的第二部里程碑式作品,拍完伊始剛在美國本土放映的時候,因為其陰暗壓抑的影像風格和緩慢凝重的節奏而掌聲寥寥。但是隨著時光流逝,這部電影因為他在科幻電影中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愛戴,在許多無聊的科幻電影排行榜上,它一直就沒有跌出三甲之外,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欣賞趣味,同一個審美客體在不同的審美主體中會有不同的藝術體驗這很正常,但是做為我個人來說,這部融合了偵探片刺激懸疑的充滿想像力的科幻電影簡直完美無暇。各個電影元素都有異乎尋常的成就,即使受科技進步制約的特效處理在二十多年後的今天看來也幾乎沒有任何破綻。
而這部電影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在一個看似荒唐的故事框架下,導演對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哲學探討,講述了科學、倫理、生命、本能、愛與恨、生與死的諸多問題,還涉及到了靈魂,即永恆,以及生命的最終歸宿和身份的自我認同,使那些已經習慣用眼睛和耳朵來欣賞大片的電影觀眾重新把心靈武裝起來,來靜靜體會來自機械文明製造的虛幻光影帶給我們的深切感受。
斯科特對畫面驚人敏感成就的影像風格還為以後的科幻電影提供了一種影像模式,由他創造出的烏煙瘴氣、永遠燈火闌珊的未來世界,被後現代理論稱為「奇觀社會」的「真正的沙漠」。 我們在許多科幻電影甚至魔幻電影中經常會看到這部電影的影像痕跡。
刻畫人物時,斯科特很少用遠鏡頭和中鏡頭,在銀幕的炫眼的光亮之下,大量的近鏡和特寫使演員無法掩藏起自己的內心,這對演員的演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扮演這部電影的主演是哈里森.福特。是20世紀八十年代中,美國好萊塢最偉大的演員之一,與我最喜歡的電影演員羅伯特.德尼羅和艾爾文.帕西諾齊名。在這部電影中,他扮演一個銀翼殺手奉命追殺六個違背人類意志冒險騎劫太空船回到地球的人造人,這些人造人與真人無異,雖然生性殘暴,卻對自己只擁有的四年生命充滿著渴望和留戀,他們返回地球只為了尋找長壽的方法,想擁有一個正常人的權力。哈里森.福特在追殺的過程中不斷陷入迷茫,人造人是人嗎?他們擁有與人類無異的思想感情並且比人類更加優秀,應該是人,如果他們不是?那麼我們自己是什麼?特別是當他碰上高貴美麗的女復制人,在她的幫助下僥幸脫身以後,哈里森.福特的迷茫加深了。哈里森.福特把這個進退兩難殺手的困惑和窘迫用眼神和豐富的肢體語言表現得淋漓盡致。使這個角色具有了打動人的悲劇性力量。成為電影史上令人難以忘懷的形象之一。
這部電影在各個方面都是如此的出色,觀影以後讓我感到巨大的精神滿足,我本可以和那些悠閑的生命一起投身於物質文明製造的各種狂歡中,卻唯獨鍾情於面對屏幕坐在黑暗的一隅,為那一燒就著的透明膠片傾情一生,就是因為有那些偉大的藝術家不斷地用天才思想在電影的時空轉換中把我帶入藝術的天堂。
⑦ 說說你對科幻電影的看法是什麼吧
毫無疑問,科幻電影在整個全球電影市場是有一席之地的,甚至占很大的比例。它們的共同點都是大投資,大製作,高票房。光是漫威旗下的電影就佔了四部,這在電影史上絕對算得上是奇跡。而且漫威的電影估計大家都看過,從最初的《美國隊長》,到現在的《復仇者聯盟》,我自己就看了不下十遍了,每次看都有不一樣的感受。
⑧ 看完了《流浪地球》你的感受是什麼對中國科幻電影你怎麼看
今晚《流浪地球》應該會破20億票房,從電影工業的角度看這是里程碑,中國終於出了個像樣的科幻,這是中國影視工業體系的不斷完善和健全。但從影史的角度看,《流浪地球》是一般的,隨波逐流的。
希望中國科幻不要辜負諸如《流浪地球》的票房,虛心學習影史經典,努力探索有價值的科幻經典,不隨波逐流,也不自說自話。
⑨ 電影《機械俠》的影評 500字左右 自當酬謝
對於電影,罵多了自然會讓自己落得千夫指,而且只是一味地發泄就顯得太主觀了。客觀上講這部片子的確是有亮點的。而且作為國產科幻片,暫談抄不抄襲,設計理念新不新穎,宣傳吹不吹牛,單從我國科幻發展上來看,這部片子需要的更多是鼓勵。1.「大片」的突破以往的中國科幻電影沒一個能有如此之大的資金和技術投入。雖然和美國科幻片相比投入只能算人家的零頭,但對中國科幻發展來說還是個里程碑式的進步。2.大膽的編劇把科幻和愛情揉和在一起不是什麼新鮮做法,但對於我國來說能柔和到這種地步已經相當不錯了。起碼沒有顯得和以前一樣生硬,拍出的愛情效果真是難得的成功。3.大膽的模仿天下電影一大抄,抄了賣錢不白抄。難免這樣做會有很多人罵,但畢竟票房賺到手了,科幻電影也會一個接一個地涌現。國外科幻片也會看到很多抄襲的地方,憑什麼我們不能模仿人家?當然從整體到細節模仿的是多了點兒,但這就是我們的起步,有了起步,總有一天我們會製作出優秀的、原創的科幻大片。4.先進的理念突出中國特色是本片非常值得發揚的一點。科幻文學在世界各國很早就開始發展了,科幻電影也在近幾年此起彼伏地掀起科幻熱潮,我國科幻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是難以在世界范圍內立足的。當然可能現在我們在這方面還有些過於強調中國特色,但這個方向我認為是十分正確的。現在我們需要的是能走出國門的科幻,代表中國科幻的科幻。
..但在鼓勵的同時如果沒人客觀地提出問題,發展是很難進行的。1.資金問題這個資金問題,也是我國科幻意識問題——投資者不看好科幻。往往我國電影投資商對科幻片並不了解,看過的也僅限於看看好萊塢特效,對科幻沒什麼認識,對國內科幻電影也幾乎不抱有希望。所以製作很那啥不能全賴導演和技術人員。這個問題的改正,是要靠一部部國產科幻片堆出來的。短期內可能很難取得成果。我國不缺優秀的技術人員,也不缺有想像力的設計師,更不缺偉大的科幻作家,缺的就是錢,在科幻上投的錢。2.宣傳問題變形金剛2之所以在中國票房不錯,是因為它是好萊塢的片子,而且不是純科幻片。但機械俠在宣傳上讓大家都認定了這是中國式的科幻片,所以興趣當然大減。而且過於高調的宣傳難免讓人反胃:與變形金剛2放在一起比,簡直是在貶低自己。3.專業知識不足問題無論技術細節還是整體構思都不符合基本的客觀科學思想。作為一部科幻片,最可怕的就是構思不嚴謹。你可以YY一些物質,YY一些科技,甚至YY出變形金剛,這都可以容忍。但不能讓人容忍的是基礎性的科幻構思。例如2046年,除了機器人的誕生,其他的東西幾乎完全不變。各位可以想想40年前我國是什麼樣子,世界是什麼樣子。技術進步是同步的,只有機器人的技術進步而其他科技文化和社會處於停滯狀態,絕對是不可理喻的。機器人在40年內發展出思想?即使我對科技很樂觀也不敢這么想。這涉及到復雜的量子力學問題,科技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突破,其它的一切還在停滯,是本片的最大缺點。當然這也極大地牽扯到資金問題,在此就不多費口舌了。4.觀念表現過分問題上面提到過,就電影製作觀念來說,突出中國風是很好的一個想法。但做的過了頭就不好了。例如那個耍大刀的機器人,和上面提到的問題結合一下,就不難看出為了突出中國特色,導演過分地犧牲了電影的實際性。再說說那個所謂的東方機動戰士,在模仿11區機動戰士名字的前提下硬套上「東方」的帽子,顯得多少有些不倫不類了。5.設計理念問題難免地,本片在機器人設計方面,起碼就服裝來說,有些不夠科幻。倒不是說要穿的跟非主流一個性質,我是指起碼別讓一個拎著大刀的傢伙穿一身運動裝再扣頂鴨舌帽啊,那段看得我這個冷呀..機器人設計的科幻感我就不多說了..太囧的地方說多了反倒沒什麼用。不過導演想體現中國特色這點上我倒是要說說:我國在科幻設計方面有不少人才,但這次的機器人設計看不出什麼亮點,除了會功夫,細節上和整體上都沒有太體現出中國風。給T-800編上功夫程序人家也能玩那套,機械公敵中的機器人武藝也十分高強,我們如果只是在動作上突出中國風,是無法匹敵好萊塢機器人題材電影的。畢竟在動作的處理上我們還不如人家。又不是讓你在3D環境下構建一個城市,只是做出個機器人,設計得好壞所耗費的人力物力是差不多的,耗資高只是由於模型更加精密而非設計更加有創意。6.其他問題中國的電影尤其是科幻電影的不成熟我就不多說了。這部片子也多少體現了這點。如一些網友所說,生硬的對話,無聊的搞笑情節等等。總結以上說了很多缺點,但我不想罵這部片子。如同開頭所說,我國科幻需要的是鼓勵和客觀的評價,挑毛病不等於謾罵。雖然社會上對科幻電影的態度存在著種種問題,雖然中國的科幻電影本身十分不成熟,雖然還有無數個雖然可以體現我們相對世界級科幻大片的不足,但是——有這一個但是就足夠了——這都是需要一步一步來的。一口吃不成胖子,各位不要太悲觀。期待下一部中國科幻片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