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科幻電影對現實有什麼意義
意義是,至少使得人們抱有期望,存在希望。而幻想,都是當下沒有實現的內容,要不然就不叫科幻了,這些其實也是人們所嚮往的。科幻都是出於,對未知的渴望、對未來的期許、對科技的敬畏,甚至對科學和未來的恐懼。可以說,科幻小說、電影,都會引起人們對未來的各種情緒,不管怎樣,有情緒比沒有情緒,漠不關心要好得多。
㈡ 為什麼美國能拍出這么多好看的科幻電影現在有比較好看的嗎
美國的科幻片之所以在世界上處於一個近乎壟斷的地位,
原因有幾個
1,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多種文化的疊加,使得美國人的思維呈現多樣性,思維非常開闊。所以就有了許多優秀的科幻作家,產生了許多優秀的科幻作品。加上有許多導演編劇從小就受這些科幻作品的影響,就誕生了許多科幻電影(這也是為什麼很大一部分科幻片都是根據小說或者漫畫改編的)
2,美國 科技 的迅速發展進一步促進了科幻電影製作技術的換代與更新。使得美國的科幻電影不只在題材上先人一步,而且在視覺效果,聲音處理等直觀效果方面更是無人能敵。讓觀眾能受到最直觀的震撼,所以更加鞏固的了市場。
3,先前說了美國人的思維特點,所以在美國本土對科幻電影的需求是相當大的,雖然美國電影已經早就面向國際化,但其本土的需求還是各個電影公司投資時最重要的參考因素。畢竟保住了本土市場,才有底氣進軍國際。
這也只是我自己的一些觀點,肯定不盡全面。補充一點,很高興在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導演在積極嘗試這個領域!
至於最近好看的科幻電影像這幾個都不錯!
1.復仇者聯盟
2.超人總動員
3黑豹
4.死侍2
5.玩家一號
6.使命
7.毒液
8.蟻人2
9.侏羅紀世界
10.狗島
現在最新還有 阿麗塔戰斗天使和驚奇隊長 復仇4都不錯
謝邀。
美國的科幻電影發展史比我國的早很多,所以在技術上領先我們很多,畢竟美國的 社會 發展程度要領先我國幾十年,對我們而言這就好像是一個是未來一個是現在,就好像我們回首過去的幾十年一個道理,現在我國能拍出《流浪地球》這種特效,而幾十年前我們不能,一個 社會 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各種行業的發展,所以美國能拍出這么多好看的科幻電影並不奇怪,也許對於我們來說,看到美國科幻大片的感覺是如此震撼與不可思議,但是同樣的電影放在美國佬眼裡可能就沒什麼太大的意外驚喜,這跟 社會 人群的文化層次和見識有關。
現在比較好看的美國科幻片也有很多,基本上年度票房比較高的都不錯,過去幾年的也一樣。
前面幾個作者已經說得挺全面的了,我就不在這里贅述了,有一點大家都沒有說到
美國是一個沒有 歷史 的國家
我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算上神話其實跟遙遠,我們的拍攝題材太多了,導致沒有什麼人向後看,而美國從建國開始到現在才200多年,向前看他是什麼也看不到的,只能向後看、向上看。
科幻片發展到現在,都有點趨同化了。情節嚴謹一點,拼的就是特效,好萊塢特效確實完美。
現在比較好看的有《頭號玩家》《阿麗塔:戰斗天使》《復仇者聯盟》
迪士尼剛收購了福克斯,期待《復仇者聯盟大戰X戰警》吧(-.-)!
美國能夠拍出這么多好看的科幻電影,主要的原因有三個。
1、文化因素。
美國 歷史 不長,建國至今只有300來年,但是美國這短短300年,從一個三流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一,靠的就是拓荒精神、崇尚 科技 和人定勝天的英雄浪漫主義。這種文化背景下的人們,信賴 科技 、崇拜 科技 ,喜歡 探索 未知和暢想未來,這也是科幻這種浪漫主義思想能夠在美國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的主要原因。
2、影視工業積累。
現在,以好萊塢為代表的美國影視工業,說他是世界上技術水平最高、門類涵蓋最完整、種類最多、從業人數體量最多的電影工業基地毫不為過,沒有之一。我們國內一些製片方,動不動喜歡和製作方來一句:「我們就要這種好萊塢效果的」,卻不知,好萊塢效果這幾個字背後意味著什麼。
3、資本市場
科幻電影在國內流行,也是這幾年的事,老一輩人並不是非常喜歡看科幻電影,這幾年受西方文化影響的80、90後成為消費的主力軍,這個群體對科幻類電影的接受和喜愛程度比他們父輩高出許多。所以資本市場,才開始關注這個比較新的產業門類。起步就比國外慢了幾十年,要想追上好萊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總之,美國科幻電影的土壤比較厚,科幻電影的產業技術和資本市場完備,所以美國能夠拍出那麼多優秀的科幻作品。
2019年上市的科幻作品超級多,有我們國內的號稱科幻影視起點之作《流浪的地球》,還有我個人比較期待的,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星際 探索 》和《終結者六》。( 《復聯4》嚴格說是漫改電影 )
我是午夜朝陽,希望能幫到你。
榮幸回答題主問題。
為什麼美國可以拍出好看的科幻電影?
因為美國電影業的 歷史 對於中國電影發展史來說早了許多年,而且在特效方面美國的特效團隊其實是世界一流的,國內特效就差了許多。而且國內科幻電影的都不願意在特效方面花錢,大多電影的製作都是請一波流量明星,在特效方面就差了許多。
比如近期被噴的體無完膚的《上海堡壘》。
但是也有一些比較出色的電影,比如《流浪地球》。
現在比較好看的科幻電影,國內基本找不到,劇情優質而且特效震撼的,推薦一下國外的科幻系列電影:終結者,黑客帝國之類的。
題主有興趣的話,可以去豆瓣之類的影評平台看一看,總能找到喜歡的。
美國在很久就有好萊塢,拍大片的聖地,盛產了好多讓我們看的熱血沸騰的大片,慢慢的全球都在模仿科幻片,也有許多好看的,接下來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驚奇隊長,這部電影創作於20世紀90年代,是整個漫威漫畫宇宙的前傳故事,也給大家最為期待的《復聯4》做了鋪墊。
第二:《阿麗塔:戰斗天使》,講述了身處末世中,幸運重生的機械女孩為了改變世界而勇敢奮斗、踏上 探索 真相旅程的故事 ,大家也可以看看,很精彩。
第三:《復聯3》,講述了全聯盟英雄保衛地球而犧牲,很期待《復聯4》會不會復活,打敗滅霸。
我推薦的幾部,有沒有大家想看的哦!
感謝誠邀
一個是美國電影產業發展比較早,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已經趨向成熟了。
美國電影產業比較規范與嚴謹,有專業的演員工會,對於演員的管理是非常嚴苛與負責的,連成龍大哥都稱贊人家美國的電影機制。
還有一個是美國技術的熟練,對於大多數科
幻電影來說,基本的重大場面都是通過後期製作完成的,據說卡神在拍《阿凡達》時後期製作大概就用了五年時間,可想而知這得需要多大的嚴謹態度與耐心。
還有一個美國科幻電影在劇本的製作上也是花了大量的精力,他們劇情緊湊連貫。
最近比較好看的科幻電影無疑就是《復仇者聯盟4》,吸引了大批的粉絲。
1.電影技術方面的差距
美國好萊塢眾多電影製作團隊,經歷了多年的歷練以及所擁有的成熟團隊是其它國家無法比擬和超越的!我國的科幻題材電影其實才成型那麼10年左右,加上本身電影技術較為落後等,所以沒有能力作出空前逼真的大場面效果來!
2.投入資金方面的差距
不得不說這方面美國電影公司也是大費周章,有時候為了一部電影的呈現效果,甚至不惜投入大資金去改造大自然,以求達到光怪陸離的科幻場景效果!而我國電影成本投資不大,花錢做特效還不如拿去拍一部青春偶像劇更來的實際!
3.思想思維方面的差異
這點也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美國人的思維思想比較超前,想像力豐富,民主主義情懷,英雄主義情懷等等,讓他們選擇了科幻奇幻,超級英雄等的大片!然後相對於我國的保守,喜歡墨守,不願意冒險進取等等!
在這里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里,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首先需要明確一點就是,電影是文化產物,不同的國家就會有不同的文化,形成的電影也就不盡相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個國家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文化也在不停的被輸入和輸出,這也是我們能夠欣賞不同國家的好的電影的主要原因。
美國 歷史 上就是英國的殖民地,沒有自己的 歷史 ,組成的人口也是天南海北的都有,這也造成美國基本上沒有 歷史 類型的電影,中國可以拍秦始皇、拍武則天等等,美國拍啥?頂多拍個近代的華盛頓。電影是文化發展的產物,既然美國拍不了 歷史 劇總會有別的方向。美國什麼厲害呢? 科技 !美國現在是世界霸主,經濟、 科技 都處於領頭羊的位置,這就是問什麼美國能拍出這么多的科幻電影。這些電影需要大量的金錢和技術,不是你想拍就能拍得,這些都是美國可以提供的。記得最早美國的科幻電影進入中國市場時,我們感覺看到了新世界啊,怎麼能拍出這么先進的電影啊,至此便有了美國大片的概念,其影響力一直到現在,但是隨著我們經濟、 科技 的不斷發展,美國的科幻電影對中國觀眾的影響力也在逐步的降溫,觀眾開始理智了開始懂得分析科幻電影的內在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科幻電影也會像美國的一樣,甚至能夠超越它!
現在比較熱鬧的就是《復仇者聯盟》系列了已經其延伸出來的各個人物的傳記,我是對這種電影不感冒哈哈,感覺特別幼稚一堆人打過來打過去。我還是比較欣賞早些年的《機械公敵》、《逃出克隆島》等等這些類型的科幻片,最少劇情上比較的容易接受!
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以下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認為
美國在很久就有好萊塢,拍大片的聖地,盛產了好多讓我們看的熱血沸騰的大片,慢慢的全球都在模仿科幻片,也有許多好看的,接下來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驚奇隊長,這部電影創作於20世紀90年代,是整個漫威漫畫宇宙的前傳故事,也給大家最為期待的《復聯4》做了鋪墊。
第二:《阿麗塔:戰斗天使》,講述了身處末世中,幸運重生的機械女孩為了改變世界而勇敢奮斗、踏上 探索 真相旅程的故事 ,大家也可以看看,很精彩。
第三:《復聯3》,講述了全聯盟英雄保衛地球而犧牲,很期待《復聯4》會不會復活,打敗滅霸。
我推薦的幾部,有沒有大家想看的哦!
㈢ 胡錫進談中國科幻電影,國產科幻電影目前的水平如何
中國的科幻電影相比以前有所進步,因為經濟在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消費能力也在提升對休閑娛樂這方面的要求,也會增加,所以在這方面的消費也會增加電影行業的發展,也在不斷的進步。
相比於傳統的電影會發現科幻片占的比重比較少,中國的科幻電影跟好萊塢大片相比,無論是生產量還是質量都會有一些差距,在2019年之前科幻電影發展是比較慢的,現在人們由於思想認知以及經濟水平,還有社會背景等方面條件出現了制約,所以科幻電影當時的發展沒有受到重視。近年來中國科幻電影的代表作變多影響力變大從以前比較零散的影像發展到現在,並且融合了時代的特點,在不斷的進步,雖然科幻電影在發展的過程中並不是一帆風順,但是有更多的提升空間也會有更好的發展。
㈣ 科幻電影對現實有什麼意義
我覺得他科幻電影不會在,永遠是科幻,在未來它一定會有一部分能夠實現,所以科幻電影對於未來的意義可能就是預測吧,有這樣的一部電影,就是我們人類對於未來一個新方向的展望和想像。
㈤ 科幻電影的意義和影響
是電影類型的一種,其特色的情節包含了科學奇想。喬治里葉的《月球之旅》是電影史上最早的一部科幻片。《月球之旅》海報首先,我們也許可以把「科幻片」(science fiction film)定義為包含著某種因素的電影:這些因素是基於科學(包括現有的科學和假設的科學)而假想出來的;在今天的世界中,它們是不可能發生的,或還沒有發生的。科幻片與魔幻片、靈異片的不同之處在於,其被幻想出來的因素必定有一個科學理性的支持,哪怕這個科學依據看起來很瘋狂。比如《時光倒流七十年》(S[1]omewhere in Time,1980)可以被稱作一部科幻片,因為片中的主人公回到過去是藉由一種在影片中被科學證實了的催眠術。而《土撥鼠日》(Groundhog Day,1993)就不是科幻片,因為影片並沒有把男主角突然被迫反復過著同一天的理由告知觀眾;如果影片向我們解釋:那是因為他的時間機器出了故障,那麼這就能成為一部科幻片。科幻片是好萊塢類型片的一種。和其它類型片一樣,它是隨著電影工業化生產而出現的,其人物形象、敘事結構和價值觀都有一定的模式。和其它類型片一樣,它是被批量化、重復化生產的同類產品,滿足了人們在閑暇時對一部「很容易看懂」的娛樂電影的需求。同樣也和其它類型片一樣,它大量生產的都是平庸之作,但在此基礎上,也產生了一些在美學、思想和歷史上有價值的經典作品。好萊塢科幻片的基本模式一、背景多樣但內部邏輯嚴格,對於科幻片來說,故事可以發生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任何時候,並且可以在中途大幅度地更換年代,但實際上它要敘述的真正內容所佔據的期限仍然很有限;類似地,科幻故事發生的地點看似不著邊際,但實際上也非常有限。雖然好萊塢科幻片在想像上天馬行空,但它在邏輯規則上卻最為嚴格,講求一個內部真實性統一連貫而不矛盾的虛幻世界。二、人物塑造比較簡單,好萊塢科幻片大多希望觀眾將注意力集中於特效和情節,因此其人物塑造相比於其它類型片來說是較為簡單。人物的維度較少,表面和內心較為一致,性格沒有變化或只有簡單的變化。但近些年來這種狀況也有所改變,科幻片也開始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對人物內心的沖突和矛盾以及生活中的苦惱和困難的描述開始加大力度。三、「激勵事件」往往具科幻因素,比如時間的錯位、外星人的入侵、恐龍公園的建立等等,它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迫使主人公做出反應。和其它類型片一樣,科幻片的沖突也包括內心沖突、人際沖突、外界沖突(包括社會沖突和更大的環境沖突)這幾個層面,但一般來說,科幻片中最大的沖突是人與大的環境力量的沖突,比如自然災害來襲、外星生物侵略等。四、推崇的仍然是生命至上、追求正義、珍惜人生這樣傳統而永恆的價值。
㈥ 歷時3年,這部電影究竟會給國產科幻題材帶來哪些變化
對國內的科幻影迷來說,在2019年的《漂泊地球》後,曾經有太長時間再未見識過這一國產類型片的高光時辰了。一是此類題材本就稀缺,好故事好劇本的匱乏已是業內公認的事實;二是即使有了不錯的素材,肯花大時間、大投入去雕琢細節,勇於冒險作此嘗試的創作團隊也百里挑一,都怕一不當心就重蹈踩雷之覆轍。
也正是由於有了這些客觀問題擺在那裡,已於3月31日迎來殺青的科幻怪獸電影《星門深淵》才顯得如此的難能可貴。細數這部製造周期歷時3年的類型片新作就不難發現,之所以它能引發行業內外乃至眾多影迷們的普遍關注,的確有其眾多的可圈可點之處。
《星門深淵》的總製片人孫放在采訪中表示,「其實科幻電影在國內還是一個挺稀缺的題材,從劇本,到搭景,到拍攝,都比擬有難度,所以需求尋覓一個比擬堅決的協作方一同來做,優酷跟我們一同來做這件事情,還是大家各自都置信對方,我們的話在項目端會全身心的投入,優酷看好這個題材和我們整個主創、製造的班底,這其實是一個強強聯手的邏輯。」
不難看出,無論對製造方來說還是對平台方來說,創作《星門深淵》這樣一部作品都是一次雙贏的協作,而該片的播出也勢必會為雙方帶來意義深遠的影響。當然,融創文化的戰略試水勝利,優酷「怪獸制燥」廠牌的打造,對整個影視行業來說,也很有可能帶來一次極具反動性意味的考慮。
㈦ 科幻片的評析
科幻片在它誕生之日起便遠離了具有現實意義的社會題材,遠離了真實的社會矛盾和人性悖論。正如每個時代都有清談的士人和幻想的狂徒,當今世界的科技背景下,人們在高度緊張的生存競爭中,也需要一些超現實的夢境來寄託遐思。科幻無疑取代了過去神話所具有的社會功能,電影已然成為新的精神放逐地。科幻所創造的幻象使得觀眾暫時脫離了現實的世界,獲得片刻的超脫和升華。
正如瑪麗·奧勃萊恩所描述的科幻電影的誕生:
「一門新的藝術就這樣誕生了,這是一種由它自己的巫師們在黑屋子裡表演的部落的儀式,它引導觀眾進入鬆弛、半睡眠的狀態,如同莎士比亞在《仲夏夜之夢》里描述的那種夢境:
睡眠有時會使哀傷的眼睛閉上,
把我從自己周圍人們那裡暫隔開 。」
科幻電影對於現實關注的虛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轉移民眾對現實的不滿情緒,將理想寄託於遙不可及的未來,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這個時代,世界上可供幻想的領域已經所剩無幾,但人類畢竟有著超脫現實的需要。在科幻片的世界中,受過良好科學教育的人們,號稱最不可救葯的人們,這些據說沒有信仰的人們,在科幻的催眠下,嚼著口香糖和爆米花睡著了。 與其他電影相比,科幻片這種歷史最悠久、票房最具價值的電影類型又似乎最難被嚴肅的藝術家、研究家所正視,科幻電影也很少登上各大影片評獎的領獎台,即使在最重視電影商業價值的奧斯卡獎頒獎記錄中,人們也很難看到科幻電影在最佳影片、最佳男女演員、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重要獎項中獲取榮譽,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宿命——科幻電影從在誕生之日起便沒有什麼嚴肅的社會思想性、現實批判意義和所謂藝術價值。但是,票房數據讓我們相信仍有無數的人們為之狂熱和迷戀。尤其是年輕人,社會的未來,他們的價值取向和世界觀更容易受到科幻片的影響和引導。
潘尼洛普·豪斯頓在本世紀50年代初就曾指出,「人們能夠從(科幻片)對待科學本身的整個態度中發現某些有意義的啟示。那些半是煉丹術士、半是召魂巫師的邪惡科學家已經變成多少顯得陳腐不堪的人物,他們整日整夜或忙於製造致人死命的射線,或忙於把人變成猩猩、把猩猩變成人。如今,人性的力量已經微乎其微,而作為對科學某種抽象理解的替代物—火箭、原子彈、電子設備、受控大腦機等等卻一發不可收拾。人們可以推斷,恐怖電影正是由於社會暴露出來的某種難言之隱—迷信,才能以這類令人驚驚的裝備使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心迷神亂 。」
「……無論它的社會學重要性如何,科幻電影仍是一種激起美感的基本手段。它是原子能時代的詩,是使我們意識到自己現在是何物和將會成為何物的警句。它還是對奇麗的美感及高雅的幽默感的傳統的承繼者,而這種傳統已被某種想像出的技術從我們身上剝奪殆盡。正如40年代的流行音樂使人更多地聯想到那個時代的躁動和時尚而不是它自以為附麗的文學,科幻電影這樣的現象或許終會有一天被人們視為比較其它藝術門類更完整地代表著產生它的這個年代的歷史性煩憂 。」
這些評論可能言之過高,但是,科幻片的確不僅僅是一種娛樂,它所具有的詩性和神性更適合於放鬆當下的人類主體。上帝已經死了,科學還活著,那麼,就讓科學來代替上帝,讓新的神話和傳說來救贖人類的靈魂吧。 《黑客帝國》被認為是繼《月球之旅》、《太空漫遊2001》之後的又一部科幻片里程碑。且不論這個評價是否恰當,但僅從《黑客帝國》的影響力而言,它的確創造了科幻類型片的一個典範。
從某種意義上說,《黑客帝國》雖然具有科幻片的各種類型特徵,但它卻顛覆了部分科幻類型片的舊有模式,它首次以一種近乎玄思的哲學思辯貫穿全片,不斷的糾纏於現實和靈境、客體和本體之間。片中充滿了哲學的意味:子彈時間讓人聯想到古希臘哲學家芝諾的「飛矢不動」;決定論和偶因論不禁令人想起讓萊布尼茨的名字;母體與錫安的分化更是一個莊周夢蝶般的遐思,一個柏拉圖式的洞穴隱喻,一個笛卡爾關於真實與夢幻關系的第一深思。
與此同時,影片還大量運用了符號化的隱寓和暗示:尼奧的原名叫「安德森」,意為「人之子」;「尼奧」(neo)是「新」的意思,是「one」的顛倒,意為「第一個人」;女主角的名字「特蕾尼蒂」意為「三位一體」;而「墨菲斯」則是希臘神話中的睡眠之神……甚至有人從中看到了東方神秘主義、中國哲學以及佛教的影響。
但是無論如何,《黑客帝國》仍然是一個類型片。超豪華的場景設計,高投入的特技效果,平面化的人物塑造,以及仍然擺脫不了的例行打鬥,近乎泛濫的生死戀情以及機器人造反的大眾題材……特別是當人們看到尼奧在最後一分鍾的解救時,一切的一切都那麼熟悉——觀眾仍然在好萊塢的掌控之中。
可以說,《黑客帝國》的成功,相當大部分仍然得益於對好萊塢科幻片元素的排列重組,加上特技效果的登峰造極,劇本的哲學意味和網路時代的與時俱進。
……似乎一切都順理成章,一切都在預料之中。似乎玩轉了好萊塢類型電影的奧秘,我們沒有做不了的大菜。但是,意料之外的是什麼?我不敢妄言。
「上帝存在於細節中」。我們了解了好萊塢科幻片的每一個元素,但是未必能照葫蘆畫瓢。更深刻的理解,或許需要我們以更扎實的摸索和實踐來體驗。
參考文獻:
喬治·薩杜爾 《世界電影史》
瑪麗·奧勃萊恩 《電影表演》
約翰·巴克斯特 《電影中的科學幻想》
曾耀農《論科幻影片》
路春艷《對類型電影的認識》
劉亞冰 《類型電影與類型批評》
張東林《科幻電影:在幻象和本體之間》
虞吉《電影的奇觀本性》
黨昊 《類型電影探因》
李瑞光趙方《好萊塢電影中不同敘事結構的人物塑造》
㈧ 科幻電影火的利與弊
關於科幻題材的電影可以說是長盛不衰,從業界標桿之作《2001太空漫遊》再到即將上映的諾蘭的《星際穿越》,這50年左右的時間可以說涌現了無數的科幻巨作,我本人比較喜歡《星際迷航》、《超時空接觸》還有《地心引力》之類星際題材的科幻電影。
從觀影感受上來說,科幻類電影可以讓你最大程度的感受目前影院技術設備提升所帶來的震撼,杜比音效,IMAX巨幕,再配合宏大的科幻鏡頭,相信會抓住每一顆觀眾的心;
從劇情題材上來說,科幻電影大多可不僅僅是天馬行空的想像,更多的是包含了深邃復雜的宗教以及人性思想,如《超時空接觸》、《猩球崛起》等,或者又是對現今社會機械文明發展的超前預見,如《銀翼殺手》、《我,機器人》等這些一切都可以引發觀眾強烈的反思以及對劇情的探討,這也許才是科幻題材電影最大的魅力之處吧;
從製作成本上來說,一般來說經典科幻電影大多數投資巨大,(當然《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之類的佳作不屬於這個范疇)製作精良,動輒就上億美金甚至數億美金,再配合很多高水平的導演以及強大的幕後團隊,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觀眾一張3D電影票的物超所值。
關於弊端,那應該就是與現實的部分脫節,誇大了很多事情的發展吧,但這一點又怎麼能不說也是科幻電影用於提高人們的危機意識的立意,是此類電影很大的一個特色呢
個人見解,望採納
㈨ 科幻電影的意義和影響
是電影類型的一種,其特色的情節包含了科學奇想。喬治里葉的《月球之旅》是電影史上最早的一部科幻片。 《月球之旅》海報首先,我們也許可以把「科幻片」(science fiction film)定義為包含著某種因素的電影:這些因素是基於科學(包括現有的科學和假設的科學)而假想出來的;在今天的世界中,它們是不可能發生的,或還沒有發生的。科幻片與魔幻片、靈異片的不同之處在於,其被幻想出來的因素必定有一個科學理性的支持,哪怕這個科學依據看起來很瘋狂。比如《時光倒流七十年》(S [1] omewhere in Time,1980)可以被稱作一部科幻片,因為片中的主人公回到過去是藉由一種在影片中被科學證實了的催眠術。而《土撥鼠日》(Groundhog Day,1993)就不是科幻片,因為影片並沒有把男主角突然被迫反復過著同一天的理由告知觀眾;如果影片向我們解釋:那是因為他的時間機器出了故障,那麼這就能成為一部科幻片。 科幻片是好萊塢類型片的一種。和其它類型片一樣,它是隨著電影工業化生產而出現的,其人物形象、敘事結構和價值觀都有一定的模式。和其它類型片一樣,它是被批量化、重復化生產的同類產品,滿足了人們在閑暇時對一部「很容易看懂」的娛樂電影的需求。同樣也和其它類型片一樣,它大量生產的都是平庸之作,但在此基礎上,也產生了一些在美學、思想和歷史上有價值的經典作品。好萊塢科幻片的基本模式 一、背景多樣但內部邏輯嚴格,對於科幻片來說,故事可以發生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任何時候,並且可以在中途大幅度地更換年代,但實際上它要敘述的真正內容所佔據的期限仍然很有限;類似地,科幻故事發生的地點看似不著邊際,但實際上也非常有限。雖然好萊塢科幻片在想像上天馬行空,但它在邏輯規則上卻最為嚴格,講求一個內部真實性統一連貫而不矛盾的虛幻世界。 二、人物塑造比較簡單,好萊塢科幻片大多希望觀眾將注意力集中於特效和情節,因此其人物塑造相比於其它類型片來說是較為簡單。人物的維度較少,表面和內心較為一致,性格沒有變化或只有簡單的變化。但近些年來這種狀況也有所改變,科幻片也開始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對人物內心的沖突和矛盾以及生活中的苦惱和困難的描述開始加大力度。 三、「激勵事件」往往具科幻因素,比如時間的錯位、外星人的入侵、恐龍公園的建立等等,它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迫使主人公做出反應。和其它類型片一樣,科幻片的沖突也包括內心沖突、人際沖突、外界沖突(包括社會沖突和更大的環境沖突)這幾個層面,但一般來說,科幻片中最大的沖突是人與大的環境力量的沖突,比如自然災害來襲、外星生物侵略等。 四、推崇的仍然是生命至上、追求正義、珍惜人生這樣傳統而永恆的價值。
㈩ 即將開拍的電影《三體》,會給中國科幻電影帶來什麼影響
著名作家劉慈欣獲得雨果獎、中國科幻取得歷史性的一刻之後,中國科幻知名獎項銀河獎(第26屆)也於前天在京進行頒獎。隨著以劉慈欣為代表的中國科幻作品國際影響和市場效應的擴大,《三體》背後商業價值的逐漸顯現,此次銀河獎頒獎中,也有更多的人不僅從科幻創作、而且從「潛力股」的市場角度對中國科幻進行探討。
頒獎禮 劉慈欣特別獲得「功勛獎」
據介紹,此次銀河獎由科幻世界雜志社與微像文化共同主辦,時隔十八年後,被譽為中國科幻最高獎的銀河獎第二次來到北京。頒獎現場,中國科幻界最具影響力的科幻作家和科幻產業界人士近兩百名到會,更有五百餘名科幻迷從全國各地趕來,可見近日來科幻的熱度。
張冉、寶樹、吳岩、桂公梓、陳梓鈞、索何夫等人分獲銀河獎最佳中、短篇獎及科幻新人獎。在國內擁有超高人氣的美籍華裔科幻作家劉宇昆繼去年首獲最受歡迎外國作家獎之後,今年再度以最高票將此獎收入囊中。此外,鑒於劉慈欣的創作成就對中國科幻事業起到的推動作用和《三體》系列在國內外為科幻文學帶來的積極影響,本屆銀河獎還為劉慈欣特別頒發「科幻功勛獎」,使頒獎活動達到高潮。
娛樂性 市場關注度在增強
與往屆活動不同的是,本屆銀河獎頒獎典禮更具娛樂性,這也與大眾的逐漸關注和市場的相關態度密切相關。最受歡迎外國作家獎由微軟人工智慧小冰頒出,上海的音樂人馬海平和紀敏佳聯袂帶來一首為銀河獎量身打造的主題曲。此外,北京時光機魔術團隊為銀河獎定製科幻魔術《電子幻覺》,張冉、夏笳兩位高人氣年輕科幻作家也自彈自唱,首度獻聲科幻。
科幻與泛娛樂產業論壇則以「理性的詩意——釋放中國科幻生產力」為主題,與會者對科幻這一文化形態進行產業級梳理,就科幻產業發展進行深度對話。近來好萊塢科幻大片屢創國內票房新高,市場對國產電影的需求隨之空前高漲,這為科幻文學與電影產業的對接融合提供了絕佳的契機,影視和動漫、游戲等產業紛紛購入熱門科幻作品的改編權。此次論壇上,劉慈欣同製片人李亞平、製片人王東輝以及講談社、中清龍圖等機構的負責人面對面,就中國科幻產業的機遇與挑戰、國外科幻產業的成功經驗、中國科幻的崛起路徑等問題進行了交流與碰撞。
■思考
中國電影缺乏科幻的情懷
據製片人李亞平在當天的論壇上介紹:「我大概看了一下,科幻電影2013年有二十幾部立項,2014年是四十幾部,2015年到現在已經有八十幾部了,假設到今年年底有可能立項一百部。」在關注度提高很快之時,李亞平還談到:「美國是一個跟科幻元素有關的影視以及相關後續產業的大國,從1995年到現在的20年間,整個科幻電影的發展以及科幻電影票房的產出,在全國一年所有票房產出中的比例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它的影響力不僅在美國也在全世界,也培育了中國這樣的一片市場。從電影技術角度講,雖然我們也在技術方面要有很大的學習空間,但是我認為這不是最難的,我們其實也很關注大劉的電影最後呈現的樣貌和品質。但是,最難的東西在於我們這樣一片土地可否誕生像今天說的這樣『理性的詩意』這樣的作品。」
劉慈欣則談到,科幻產業中兩大塊,一塊是科幻文學,另一塊是科幻影視。國內的科幻產業最有希望的一個增長點是在影視方面。「據我所知,可能2016年是中國科幻電影的爆發年,至少數量會有很多部。」但劉慈欣同時說道:「如果我們以科幻迷的科幻取向去拍電影,因為他們很懂科幻,懂科幻很有可能沿著科幻文學圈子這個欣賞取向去拍科幻電影。可是全國科幻迷大概一二百萬人的樣子,你不能靠他們支持幾個億的電影票房,這根本不可能的。所以不得不做出一點妥協,我們是面向一般的電影觀眾的。反過來,現在科幻電影缺的並不是技術,錢也不缺,我們缺的是科幻的情懷,就是『理性的詩意』。通過我這四五年和主流電影界的接觸,我深深感覺到,他們根本不認同科幻的感覺,不認同科幻的詩意。可能你拍出一部科幻電影很成功,但是你不是成功在科幻上,你可能成功在別的方面,比如成功在它的一些傳統電影的因素上,即便你這樣的成功的科幻電影出來很多,又叫好又叫座,科幻電影本身的優勢還沒有發揮出來,作為一個產業還是沒有一個產業基礎性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