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阿凡達觀後感550字以上
一部電影. 一次震撼.
一卷膠片.一串記憶.
如果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是個追求電影極限的人.那麼他所指導的這部《阿凡達》絕對是追求一種理想的幻夢.我們在電影里,變成了幻游者.當這場夢真實的存在於我們的周圍.全世界的影迷都會為之瘋狂.每每被電影營造出來的迷幻視覺效果而陶醉的時候.當結束時起身走出電影院的時候.你願意夢醒嗎?
----前記
一部《阿凡達》的出現.讓我再一次回憶起了世界上還有那麼一個人,一個讓我為之尖叫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星球大戰》《終結者》《第一滴血2》《異形》都是他的代表作)當我們為好萊塢的視覺特效感到審美疲勞的時候.你必須知道的是.他是一個不惜代價都要力求極限特效效果的天才導演.江郎或者會才盡.但是,他不會.未來幾年,我還能看到什麼比《阿凡達》更經典的特效了嗎?答案基本上是否定的.哈哈!「可惡」的卡梅隆...
十年磨一劍:
一部電影的製作.我們必須給予最起碼的尊敬(而不是所謂的在電影里說三道四的胡說一通.難倒不知道在電影里需要保持安靜么?小小的抱怨一下,不知道這是不是資陽人的習慣.杯具.建議電影院應該在電影票上寫上「請在觀看電影保持安靜.以免影響其他觀眾」)讓我們來看下面的一些數據:劇本籌備14年.拍攝4年.耗資5億.平均一秒鍾的膠片價值25W人民幣.語言學家創造娜威語言用了4年.上映19天了吧!已經取得了10億多點的票房我真的不知道還能再在這個數據上面加上什麼.他讓我想到一句老師和書上都經常提到的一句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也覺得,中國電影人應該反省的是:我們承認.我們缺技錢缺技術.但是我們最缺的是:想像力.
想像力的缺乏是由於人的意識.人的意識產出於何處——教育.(這確實是承上啟下的分割線)
保持人最原始的慾望和信仰:
除去恢宏,夢幻般的電影場景.這也是這部電影以後被老生常談的關鍵詞.大家都說,想必電影都已經將一點展現的淋漓盡致了吧!我在這里就不說了~揀撇托..電影的編劇看起來就像是一部抗戰電影的縮影.娜威人為了自己的領土完整而奮起抗爭.那聖樹下的礦產讓地球開發商帕克·塞弗里奇為之瘋狂,甚至不惜滅族也要得到它.而正是因為聖樹保存了所有娜威精神和記憶.一旦聖樹滅亡.娜威先輩的精神,思想將被摧毀.人們心中的信仰也將會隨著聖樹的滅亡而滅亡.一個人的信仰到底有多重要.自然也就不言而喻.這是我從電影中所看到的.人類教授理想主義的植物學家:格蕾絲·奧古斯汀博士.曾經對娜威人進行西化教育.教他們英語.運用人類工具什麼的.但都沒成功.由此.她便建立了「阿凡達」.但是初衷也只是想與娜威人和平交流.教育的不同,似乎讓我們看到了什麼.一個人的最原始的慾望是與社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而一個人最原始的信仰,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人生價值觀.它不僅代表的是一種精神.一種美式精神.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在其中看到某些差異.取長補短.揚長避短.我們真正缺的不是技術,不是金錢.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不死不休也要做到底.做完美的科學精神.劇中的奧古斯汀博士在自己臨死也不忘科研的信仰.盡管這只是電影所展示出來的.難倒不值得學習和發揚嗎?
宏大的戰爭場面和愛情故事
從電影的開始,主人公:前海軍陸戰隊下士傑克·薩利一下飛機,你就看到了.卡梅隆回來了.那個《星球大戰》的主人,天才卡梅隆又回來了.這二十分鍾凝聚了這位天才導演一生的精華.從天空到森林.娜威人騎著飛龍和人類的戰斗機對抗.娜威騎兵和人類肉搏的場面.無一不展示了此電影宏大的戰爭場面,集合了《星球大戰》的高科技戰斗和《特洛伊》中重現古羅馬大型戰斗的場景.二者相結合.必定會創出讓人意想不到的火花和光芒.果然.它籠獲了全球影迷的心.
好萊塢電影從來不缺乏愛情.此電影亦是如此.英雄難過美人關.兩個星球,兩個種族的沖突讓兩個人捲入其中.當然,這「其中」也包括「愛情」.也是本片的主線之一.奈特麗父親因人類的進攻而陣亡時,她不願再見到薩利.薩利為拯救潘多拉星球的娜威人而再次重返.並消除誤會.薩利連接阿凡達的儀器遭到攻擊時.奈特麗挺身而出一波三折的愛情之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羨颯旁人也!(今天回來再群里在議論這部電影的愛情情節...忽然一個兄弟冒了一句「阿凡達讓我看到了,原來網戀還是可以變成現實的.當時.全部,包括群主都潛水出來表示支持.人才啊!這位兄弟)
其實我還想說點什麼:
1.關於劇中人:邁爾斯·誇奇上校:說實話,我早就想對這種人說些什麼.盡管他是本片乃至於所有類似電影中的大反派.但是我想說的是.他給我的印象最深...邁爾斯·誇奇上校是最好的戰士.戰爭是不需要憐憫的.是不需要同情的.戰爭本來就殘酷.軍人就必須有軍人的風格.同情和憐憫的下場,就是自取滅亡.當然.這樣的思想僅限於戰爭.特別是這種帶有侵略性質.此等殘酷的不死不休的戰爭.但這只是電影.他必須死.這樣才符合電影的情節.你必須明白一點.:千萬不要挑戰公眾的道德觀.反派就必須死.壞人就必須被抓.主角就必須相愛,並美好的生活下去.更何況.這是一部商業片.
2.我們為什麼要去電影院看電影:
電影的主旋律是票房.票房最主要的一點除了上面那一點「千萬別挑戰公眾的道德觀」以外.在中國.必須是以歷史為背景的大題材電影才值得我們花幾十塊錢去看.在這個盜版橫流的中國.真正看的不是電影.而是一種享受...享受視覺和聽覺帶來的震撼.當電影里聖樹的種子(類似水母的那種生物)漂浮在空中的時候,它即將爬到我臉上.我下意識的用手一揮.這才發現.原來,這只是電影.
昨天最後也去看了阿凡達,這個片子給人的感官震撼真的不能用語言表達,片子的前半部分完全是在給你展示另一個星球的絢麗風光,和21世紀最新的電影技術。加上3D效果,無論是在荒野上奔跑,還是在蒼穹上飛翔,直如身臨其境一般,而且是一個新奇的完全不同的世界。
而且我相信看這個電影看到中間的沒有幾個不眼角閃光的,當生命之樹(額。我還真感覺蠻像暗夜精靈的)被人類的機槍導彈掃射倒塌,當人類的推土機推掉一顆顆外星植物,我霎那間想到的這不就是人類對地球現在所做的一切?而電影最後所有潘多拉星球生物聯合起來大反攻這難道不影射著地球對人類的報復?也許我想多了吧,這個片子影影射的東西太多,我還得縷縷,環保,宗教,人性。。。很多很多。。。
說點不好的吧,片子的結局我是很不滿意的。當人類的主艦被幹掉,大反派(叫什麼我忘了)開著機器人下來和主角大戰的時候,我已經沒看下去的慾望了,下來完全是一個好萊塢經典的英雄電影套路,詹姆斯卡梅隆耗時十二年的電影最後的結局還是英雄大勝惡魔,主人公擁的美人歸,我是很失望。如果結局變成主人公被擒,送回地球,潘多拉星球被毀,最後的鏡頭是人類又找到一個新的美麗星球發現礦藏,然後熒幕慢慢落下,我感覺效果會好很多,發人深省。像鐵達尼那樣的悲劇才更加能讓人銘記在心。
人類向世界無節制的索取是可惡的,但當地球被破壞後向別的星球索取則是可悲的。《阿凡達》這部影片雖然是講地球人和外星人的搏鬥,但是時時刻刻都體現出外星人對自己星球的熱愛,無論是一隻野獸還是一顆樹苗,他們總是靈魂相同的,記得影片中女主人公在第一次遇見傑克時,雖然幫傑克打退了野獸,但是她為每一隻野獸都做了祈禱,他們認為能量是流動的。 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電影,它把我們的思維置於一個未來與遠古交織的世界。其中高科技的儀器讓我們大開眼界,美麗的遠古自然世界讓我們沉醉。這是一場原始的正義與先進的貪婪的較量,它讓我們明白自然的重要與人類心靈的貪婪。
這部電影講了一件地球人到潘多拉星球開礦的事情,為了能獲取更多的資源而研製出了一種人與當地土著民納威人基因的合體--阿凡達。驅使一個失去行動能力的美國前海軍陸戰隊員傑克操縱著他的阿凡達混入納威人群中,想利用他來趕走納威人。正義的傑克被美妙的大自然和熱愛大自然的納威人所感動,團結了許多力量,把擁有許多高科技武器的人類打敗。
我們人類也是從遠古時代和原始的時代發展而來的,也許那時候我們也深深地熱愛大自然,可是,經過了幾百萬年的進化與演變,人類變了,心靈變得污濁,貪婪猶如一滴滴骯臟的墨汁,玷污了人類原本純潔的心靈。人們貪婪的心魔在利益的驅使下開始擾亂人們的精神,使人們砍伐了森林,污染了河水。人類從森林中走出,在泉水與河流的滋潤下成長,到我們有了力量時,卻為何又要毀滅它們?見利忘義現在已經不是特指,而是它已經成為了人類的天性。環保部門頻頻發出環保的號召,行為是對的,但初衷依然是貪婪的。為什麼要少砍樹?那是要讓樹木繁殖。為什麼要讓樹長多了呢?那不是想要長多了之後再砍嗎?!現在還能有幾個人能全心真正地愛著我們的大自然?恐怕已經沒有了吧。
我們要向全世界呼籲:用我們的整個心靈來守護我們的大自然吧!
「阿凡達」這部電影多像美國啊!世界各地到處當霸主,掠奪資源,當看到他們在屠殺外星部落時,我的第一感想好像是「美國在屠殺伊拉克人民的戰爭」等等,說白了就是豪取強奪各國資源。美國對世界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到處稱霸稱王,不顧人民的死活,妄自稱「民主的國家」。當看到最後,外星的各種生物都向他們襲來,我聯想的美國的將來會犯眾怒,世界人民聯合起來共同消滅美國。
我不知道這個導演是不是通過這個電影折射出美國的現狀啊!體現了導演對美國的不滿啊!這或許是為美國設計未來。這個電影根據這個思路看下去會很有看點啊!值得大家欣賞。
有些段落連在一起了,你選幾段放在一起就是一篇了。
選我吧,O(∩_∩)O謝謝
② 關於《阿凡達》的影視劇評說,600字左右,拜託!
編者按:
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達》再次運用最牛的技術和最完美的電影語言締造了一個票房神話。這位非大片不拍的導演沒讓世界失望。短短十幾天,《阿凡達》全球票房超過10億美元。卡梅隆一躍成為全球唯一一位擁有兩部全球票房超過10億美元的導演。他就像片中那個騎著巨龍歸來的魅影騎士。我們的「世界之王」再臨了。
《阿凡達》是部再主流不過的電影了。這種主流氣質似曾相識,又屢試不爽。從《阿凡達》里,我們可以看到美國電影人的思想和意志,更可以看到中國電影與好萊塢電影工業的差距。這個評論類的專題可以讓大家從《阿凡達》里全面了解美國電影和美國文化。
文明篇
開好車一定是好人嗎?
當一艘艘染著鮮血的貨輪載著從各個古老文明掠奪來的財富時,西方民眾深深陷入了對文明與野蠻的反思與爭論。然而,有錢有權的既得利益者們對此卻滿不在乎。
幾百年來,靠火葯和工業革命平地崛起的西方人開始了對生活品味的探尋。這些暴發戶開始了從里到外的窮折騰。他們在對文化和生活習慣的裝修中漸漸迷失,在財富的積累過程中喪失本心。這些自以為文明的西方冒險家卻在以最野蠻的方式入侵古老文明。
當一艘艘染著鮮血的貨輪載著從各個古老文明掠奪來的財富時,西方民眾深深陷入了對文明與野蠻的反思與爭論。媒體公開譴責這種慘絕人寰的掠奪行為。然而,有錢有權的既得利益者們對此卻滿不在乎。這群貴族和探險者們洗去手中的鮮血,刮掉唏噓的鬍渣,穿上了最華麗的衣冠,人五人六了。馮小剛在《天下無賊》里借劉德華的嘴說出了他的心聲:「開好車就一定是好人嗎?」
1929年,美國著名人類學家羅伯特·路威寫了令世界汗顏的《文明與野蠻》一書。這本書探尋人類文明進程,可謂事無巨細。最要命的是,路威還對照了「文明人」和「野蠻人」的異同。結論令人啼笑皆非,彷彿置身《人猿星球》的世界。
1933年,美國電影人在經濟蕭條時期拍攝了《金剛》。這部電影至今仍被視為對照文明與野蠻的最佳影片。片中金剛雖是野蠻的動物,卻比高傲的劇作家懂得表達情感。人類雖然文明,卻不顧金剛的權利,將他俘獲進行展覽。美女愛上野獸,這不得不說是人類世界出了問題。
《阿凡達》里,卡梅隆也運用了平行對照的形式。人類世界充滿機械,顯得冰冷而毫無生趣。納美人的世界鬱郁蔥蔥,人與人圍著篝火團坐,人情味濃郁。人類對待大自然粗暴掠取,納美人則懂得生態保護和能量循環。先進文明智慧還是原始文明智慧一下昭然若揭。
卡梅隆是平行對照的高手。《泰坦尼克號》里,他對照了三等艙、二等艙和頭等艙的眾生百態,突出了當時森嚴的階級制度。《阿凡達》里對文明與野蠻的顛覆與對比讓觀眾認識到了人類的醜陋,為人們敲響了反思與展望的警鍾。
人性篇
愛情、勇氣與責任
近年來的主流大片,少有對人類美好心靈的贊頌與謳歌,絲毫沒有站在人類高度看待問題的豁達。很多人眼裡只有金錢,因而他們永遠無法與卡梅隆比肩,只能在殿堂對面的澡堂里掃地。
不論冷兵器時代還是熱核武器時代,人類主流精神對愛情、勇氣與責任這三個主題都是贊頌的。大多美國主流影片的主題也同樣如此。
翻看美國影史佳作,不論《卡薩布蘭卡》、《羅馬假日》,還是《魂斷藍橋》,這些經典影片也盡有著這些經典元素。而帶有古希臘英雄主義情結的影片則更不用說。近些年的《最後一個莫西幹人》、《勇敢的心》、《與狼共舞》、《角鬥士》和《特洛伊》等等也同有此類元素。看似不著邊際的科幻大片,如《蜘蛛俠》、《蝙蝠俠》、《超人》、《指環王》、《金剛》、《金剛狼》、《變形金剛》、《星際迷航》和《阿凡達》也同樣有著此類情結。可以說,這些經典元素是這些影片融入主流,獲得成功的關鍵。
跟愛情、勇氣與責任相對照的是仇恨、膽小和懦弱。有時編導會在影片里安排一個具有此類負面精神的人物以跟主角進行對照,而有時編導則會讓主人公出場時多少帶有此類氣質,好給主人公以成長空間,進行蛻變。卡梅隆便在《阿凡達》的故事裡用的後種方式塑造主人公的英雄氣質。當傑克騎著魅影出現在手足無措的納美人面前時,觀眾一下覺得傑克異常高大,為傑克的成長感到興奮。而那一刻,傑克也從夾在地球人立場和道德中間的瘸子,變成了精神世界的巨人。
卡梅隆是講故事的高手,他在此前便很好地把玩過此類主題。《終結者》里,未來戰士和莎拉的愛情讓人覺得驚心動魄。約翰·康納的父親受未來約翰·康納的影響,變成了堅強的戰士。《異形2》里,雷普莉對特種部隊隊長同有著愛情。女孩面前,雷普莉的勇氣與責任絲毫不遜於男人。《真實謊言》里哈利的妻子和《泰坦尼克號》里的羅絲同樣如此。
反觀近年來的眾多主流大片,則少有對人類美好心靈的贊頌與謳歌,絲毫沒有站在人類高度看待問題的豁達。很多人眼裡只有金錢,因而他們永遠無法與卡梅隆比肩,只能在殿堂對面的澡堂里掃地。
殖民篇
《阿凡達》折射北美殖民史
英勇的原住民以血肉之軀和冷兵器與武力強大的地球人抗衡。這種武力上的不平等也讓人更傾向於同情弱者。這也是《阿凡達》成功的一大要素。
美國人自詡為清教徒創建的國家。但實際上,北美大地真正的主人是印第安人。據統計,美國西進運動中約有100萬印第安原住民被屠殺。
最早一批從東岸登陸來到北美大地的歐洲人確為清教徒。他們擁有堅定的信仰和較高水準的文化。但隨後來到這片「自由之地」的拓荒者的成分便顯得有些良莠不齊了。武器與發展程度的不對等令原住民的權益自然受到侵犯。同其他老牌帝國主義國家一樣,美國這個手上沾滿鮮血的暴發戶國家日後要不斷為先人犯下的罪過反思。
《阿凡達》里,地球人為尋找超導能源,於是希望趕走納美人的情節基本就是北美大陸殖民史的折射。類似的故事在凱文·科斯特納的《與狼共舞》里有最直白的體現。不同的是,《與狼共舞》中的浪漫夾雜著宿命的酸澀,《阿凡達》則結合了希臘神話般的浪漫英雄主義,給了故事以美好結局。
盡管《阿凡達》在美國是PG-13的電影,展現地球人與納美人殺戮的橋段卻跟真實戰爭無異。不論地球人還是納美人,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英勇的原住民以血肉之軀和冷兵器與武力強大的地球人抗衡。這種武力上的不平等也讓人更傾向於同情弱者。這也是《阿凡達》成功的一大要素。戰爭開始後,觀眾不再是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甚至不再是地球人。觀眾真正跳了出來,成了無國界,甚至無宇宙界的人種。這是卡梅隆的巨大成功。這種可以讓旁觀者忘記身份的藝術手法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民主篇
納美人的民主更純粹
納美部落圍著篝火坐在一起的畫面在暗示圓桌,即平等。相比之下,卡梅隆在設計地球人類的布景時,採用的都是方桌。這就讓人不免感覺納美人的民主更加純粹,也更接近理想模型。
對社會制度的辯證始終是歐美電影的一大特色。當年特里·吉列姆的《妙想天開》揭示出社會制度出現問題後,每個人都無法置之度外。2008年的影史絕作《蝙蝠俠:黑暗騎士》更是辯證了民主的實質,探討了人的平等。
《阿凡達》里,看似專橫的未來地球人軍隊實際也在沿用民主制度。這點從軍部一開始要徵求傑克意見等細節可以看出,美國人的社會制度沒有根本變化。但影片進行到末尾,我們看到誇里奇上校和唯利是圖的塞弗里奇專橫無理,對以傑克為代表的鴿派極端粗暴。這似乎與我們印象中西方發達國家彬彬有禮的民主制度有些出入。可實際上,這正是美國民主社會的真實寫照。
奧巴馬上台之前便承諾美國要撤出「反恐戰爭」。然而,一年過去了,美國還在繼續向阿富汗增兵,士兵死亡人數也在繼續攀升。而本·拉登呢?依舊是個傳說。這讓許多人對奧巴馬,甚至美國的民主制度產生質疑。
有人說民主制度是多數人的暴政。實際這是對民主概念的歪曲解釋。事實上,民主制度是大家講好游戲規則後,大家按規則來玩。所以並不存在誰暴政誰的問題,因為大家是講好了的。
有趣的是,《阿凡達》里的納美人同樣在用民主制。看似古老落後的納美人在社會制度上跟地球人是一樣的。納美人雖是家族企業,但做事也要大家圍成圓形商討。整個納美部落圍著篝火坐在一起的畫面在暗示圓桌,即平等。相比之下,卡梅隆在設計地球人類的布景時,採用的都是方桌。這就讓人不免感覺納美人的民主更加純粹,也更接近理想模型。這是對地球人越活越回陷的一記耳刮。
③ 電影《阿凡達》系列如何評價有何影響和地位
首先,這一類的電影題材還是比較新穎的,由於人類對於星球的過分開發最終導致了納美人與人類的戰爭。這其實也是在呼籲人們對於地球的保護,遏制對於地球的過分開發,以及對於自然資源的過度使用,小編從這個電影之中看出了保護地球的號召。
小編認為在等級上,這部電影可以稱之為是上等了,從特效上來說,是一次完美的視覺盛宴,給觀眾們帶來了很好的視覺享受,從主題上來說,也足夠發人深省,讓人們更深刻的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對環境的保護。
④ 《阿凡達》重映,再無萬人空巷,當年的《阿凡達》有多火
當年的阿凡達特別火爆,因為當時還沒有上映阿凡達的時候,很多小夥伴就已經在口口相傳,並且很多人都特別期待這一部電影,當時也確實達到了一種萬人空巷的地步。
當阿凡達准備重映的時候,很多小夥伴瞬間回到了十幾年前,那個時候很多人還比較小,對電影沒有什麼基本的認識,但是我們都很幸運,因為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可以看到如此經典的一部電影,以至於這部電影到現在都沒有多少科幻電影可以超越。
阿凡達電影已經重映,並且取得了不錯的票房。
阿凡達重映以後,雖然並沒有當年萬人空巷的場面,但是依然會有很多阿凡達的忠實粉絲前去觀看,並且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回憶自己的往事,我們都知道阿凡達已經上映了10多年,在這10多年期間,粉絲們也看過很多精彩的作品,但是依然對阿凡達這部電影印象深刻,因為阿凡達帶給我們的震撼實在是太史無前例了。
⑤ 為何11年後再看阿凡達依舊是神作這部電影有哪些亮點
11後《阿凡達》重映並再次收獲一波好評。不得不說,《阿凡達》的確是一部神作,因為它開啟了電影史上的又一個新時代。
《阿凡達》之後,許許多多大片通過3D技術,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個立體生動的世界。影片本身就在電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關於這部電影的亮點我認為無論是從電影技術還是故事情節來看,《阿凡達》都算得上是經典。
總之,《阿凡達》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電影,高水平的特效,豐富的主題情感,值得我們期待它的後作。
⑥ 科幻片《阿凡達》時隔多年再次上映,這裡面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科幻片阿凡達主要講述了人類為了去探索其他星球的寶物,研究出了其他星球上相同的人體,並讓人類進行意識控制,但是到最後這一些星球上的阿凡達人打跑了人類,下面我們來梳理一下那些故事的情節,
3、男主人公開始阻止人類進攻,
當男主徹底融入到阿凡達星球生活的時候,他發現阿凡達星球的人們同樣是心地善良,有著自己的思想和追求,所以他勸人類不要去攻擊,但這個時候,男配角兒卻不聽男主人公的話,並率先開啟了攻擊阿凡達星球,隨後男主人公隨著剛剛遇到的那位阿凡達女性進行防禦,
4、經過一番殊死搏鬥,最終將人類擊退,
人類摧毀了阿凡達星球上最珍貴的聖母樹,激怒了阿凡達星球的人,他們從四面八方召集過來的各路人馬,就連之前在這個星球上的其他怪物,也紛紛的加入到這個大軍中來,一起抵抗人類的侵略,最終的結果是人類失敗了,
這個電影想要告訴我們的意圖是,人類要和其他星球和諧相處,不能夠做去摧毀其他星球的事情,如果人類試著去摧毀其他星球,那麼最終失敗的也只有人類,
這是這部電影的整個大概情節,從觀看的體驗感來說,阿凡達不愧是全球票房冠軍,到現在為止都很有視覺震撼,如果沒有去看過這部電影的,一定要去電影院看一下,
⑦ 電影《阿凡達》2021 年 3 月 12 日中國大陸重映,你會去看嗎你還記得當時去看的感受嗎
阿凡達重新上映我不會去看,以前已經看過了。當時看的感覺劇情一般,只是視覺效果比較好。阿凡達是部電影的整體,劇情比較老套,富有好萊塢的傳統特點。視覺效果還是不錯的,是本片的亮點,但是形象過於誇張,外星人不應該是這樣的。
⑧ 《阿凡達》定於3月12日全國重映,這部電影曾是多少人的回憶
是太多人的回憶了。我想如今很多人說起3D電影,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阿凡達》了,這部最為全球第一部3D電影,當時上映後是引起了一片轟動的,在中國上映之後也是有很多人都是去看的,當時可以說是一票難求的,很多人看了之後都是感嘆不已的,如今《阿凡達》時隔十一年再一次上映,勾起 太多人的回憶了,我相信還是會有很多人去看這部電影的。
《阿凡達》依舊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時隔十幾年的再次上映,《阿凡達》依舊非常引人關注的,這部電影是很多人的回憶,是3D電影的開端,非常有意義的,是很多人看過電影中非常與眾不同的一部了。
⑨ 《阿凡達》時隔11年重映,你會選擇去電影院重溫經典嗎
我會選擇去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的,我認為在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是非常有感覺的,而且阿凡達這部電影時隔11年過來看的效果是更好的。因為目前的科技發展的更好了,而且對於這部電影的運用也更加的精彩,所以我認為這一次觀看是一次非常好的選擇
其實很多人都是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的,也正是因為有很多人的支持,才會讓這部電影重新獲得了全世界票房最高的席位,我認為這部電影確實是非常精彩的,而且畫質以及畫面的感覺是更加的精彩,並且劇情的發展也是非常出乎意料的。
一、這部電影的科技感是十足的。其實這部電影最出名的就是這部電影,具有非常強的科技的感覺,因為這部電影當初使用的是賽迪技術,所以才會讓這部電影擁有非常多的知名度。電影的3D目前已經普及了,而且很多的電影都是有這樣的畫面的感覺的,所以這部電影屬於一種開創性的作品,我認為這部電影在當初能夠獲得如此高的票房,也正是因為技術才能夠獲得更多的瑞克。
正是因為以上三個方面的優勢,才會讓我特別想要去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我認為阿凡達這部電影在手機上觀看是沒有任何的效果的,而且是沒有任何的感覺的,只有通過電影院那種立體的感覺,才能夠讓這部科幻片的效果更加的明顯,所以大家最好是購買一張電影票電影院里去看看,否則是不會感受到這部電影的神秘之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