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熱門電影 > 求台灣老電影鬼馬雙嬌

求台灣老電影鬼馬雙嬌

發布時間:2022-09-25 20:57:59

『壹』 香港影史十大佳片

1 唐山大兄 31/10/71- 22/11/71 23 $3,197,416.50 李小龍

2 拳擊 01/10/71- 14/10/71 14 $1,727,738.10

3 新獨臂刀 07/02/71- 24/02/71 18 $1,596,530.00

4 大決斗 21/04/71- 06/05/71 16 $1,375,619.20

5 無名英雄 24/07/71- 05/08/71 13 $1,201,152.90

6 騙術奇譚 05/06/71- 18/06/71 14 $1,073,440.70

7 影子神鞭 06/08/71- 17/08/71 12 $1,044,582.10

8 緹縈 08/07/71- 21/07/71 14 $1,024,132.70

9 獨臂拳王 02/08/72- 15/08/72 14 $1,020,535.50

10 淘氣姑娘 15/09/71- 29/09/71 15 $944,421.10

香港電影票房 1972 電影>

片名 上映時期 日數 票房數入 (港元)

1 猛龍過江 30/12/72- 24/01/73 26 $5,307,350.50 李小龍

2 精武門 22/03/72- 19/04/72 29 $4,431,423.50 李小龍

3 大軍閥 17/08/72- 06/09/72 21 $3,464,724.80 許冠文

4 十四女英豪 27/07/72- 16/08/72 21 $2,569,001.90

5 風月奇譚 16/11/72- 05/12/72 20 $2,023,104.20

6 馬永貞 11/02/72- 28/02/72 18 $2,006,935.30

7 水滸傳 17/03/72- 29/03/72 13 $1,602,156.50

8 餓虎狂龍 06/12/72- 20/12/72 15 $1,248,293.50

9 黑名單 02/11/72- 15/11/72 14 $1,235,117.40

10 年輕人 07/07/72- 19/07/72 13 $1,223,950.00

香港電影票房 1973

片名上映時期日數票房數入 (港元)

1七十二家房客22/09/73- 22/10/7331$5,626,675.20

2龍爭虎鬥18/12/73- 06/01/7420$3,307,520.40李小龍

3應召女郎19/04/73- 16/05/7328$3,078,062.00

4一樂也08/11/73- 28/11/7321$3,015,595.00 許冠文

5風流韻事04/08/73- 23/08/7320$2,385,473.70

6北地胭脂05/04/73- 19/04/7315$2,100,733.90

7冷麵虎02/02/73- 16/02/7315$2,034,591.30

8馬路小英雄17/02/73- 01/03/7313$1,567,174.80 許氏兄弟

9毒女11/05/73- 24/05/7314$1,357,722.40

10刺馬24/02/73- 08/03/7313$1,283,896.30

(插花:

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初,許冠文曾經執導,並與其弟許冠英及許冠傑一同演出一系列很受歡迎的電影喜劇。他亦曾為香港早期的粵語流行曲作詞。

許氏兄弟皆是在香港成長並受西式教育的一代。他們的作品在當時是香港本地流行文化的先驅,正好反影香港本土意識在七、八十年代的形成;對香港流行文化影響相當大。

許冠文是《校際常識問答比賽》(第一任)《一擲千金 》及《歡樂今宵》等節目主持人。

許冠文曾得到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亦是香港演藝人協會的永遠榮譽會長,以及太平紳士。)

香港電影票房 1974 [華語電影]

片名 上映時期 日數 票房數入 (港元)

1 鬼馬雙星 17/10/74- 14/11/74 29 $6,251,633.90 許冠文、許冠傑和許冠英

2 天網 28/11/74- 18/12/74 21 $2,164,598.00

3 聲色犬馬 16/08/74- 29/08/74 14 $2,105,822.50 許冠文

4 金瓶雙艷 17/01/74- 04/02/74 19 $1,842,469.60

5 少林五祖 25/12/74- 08/01/75 15 $1,693,684.00

6 綽頭狀元 18/07/74- 01/08/74 15 $1,675,464.00 許氏兄弟

7 販賣人口 02/08/74- 15/08/74 14 $1,599,013.50

8 天堂 19/07/74- 01/08/74 14 $1,542,058.00

9 成記茶樓 19/10/74- 02/11/74 15 $1,437,336.00

10 小英雄大鬧唐人街 04/04/74- 17/04/74 14 $1,411,784.20 許氏兄弟

香港電影票房 1975 [華語電影]

片名 上映時期 日數 票房數入 (港元)

1 天才與白痴 21/08/75- 11/09/75 22 $4,553,662.90 許氏兄弟

2 廉政風暴 21/08/75- 11/09/75 22 $2,543,074.40

3 傾國傾城 21/03/75- 09/04/75 20 $2,433,483.60

4 大家樂 24/12/75- 08/01/76 16 $1,904,362.70

5 大哥成 16/07/75- 31/07/75 16 $1,566,048.60

6 港澳傳奇 09/01/75- 22/01/75 14 $1,448,209.00

7 神打 28/11/75- 10/12/75 13 $1,419,441.00

8 洪拳小子 28/06/75- 10/07/75 13 $1,319,161.60

9 雙星伴月 08/02/75- 18/02/75 11 $1,281,752.50

10 三笑姻緣 08/02/75- 20/02/75 13 $1,269,101.50

香港電影票房 1976 [華語電影]

片名 上映時期 日數 票房數入 (港元)

1半斤八兩16/12/76- 14/01/7730$8,531,699.70 許冠文、許冠傑和許冠英

2她的爸的媽媽的22/12/76- 29/12/768$5,811,389.00

3大白鯊26/04/76- 27/05/7632$5,510,024.20

4跳灰26/08/76- 15/09/7621$3,875,745.60

5帝女花30/01/76- 19/02/7621$3,448,498.60

6殘酷大世紀23/09/76- 13/10/7621$3,272,994.30

7中途島戰役01/07/76- 27/08/7658$2,700,711.50

8凶兆30/09/76- 11/11/7643$1,995,951.10

9八百壯士07/10/76- 21/10/7615$1,830,648.60

10乾隆皇奇遇記02/06/76- 17/06/7616$1,755,494.50

香港電影票房 1977 [華語電影]

片名 上映時期 日數 票房數入 (港元)

1筧橋英烈傳06/10/77- 19/10/7714$11,588,609.50

2南拳北閥活閻王27/01/77- 04/02/779$8,238,611.30

3俏探女嬌娃31/03/77- 06/04/777$7,704,046.70

4鐵金剛勇破海底城14/07/77- 07/09/7756$5,267,856.50

5發錢寒29/07/77- 18/08/7721$5,056,559.90 許氏兄弟

6金剛17/02/77- 09/03/7721$5,008,049.60

7深深深20/10/77- 25/11/7737$3,673,494.50

8國際機場一九七七16/06/77- 29/07/7744$3,087,857.50

9面懵心精29/12/77- 11/01/7814$2,691,154.00

10洪熙官16/02/77- 04/03/7717$2,655,185.90

香港電影票房 1978 [華語電影]

片名 上映時期 日數 票房數入 (港元)

1 賣身契 03/08/78- 23/08/78 21 $7,823,019.50 許氏兄弟

2 醉拳 05/10/78- 03/11/78 30 $6,763,793.40 成龍

3 大煞星與小妹頭 04/02/78- 22/02/78 19 $3,596,029.80

4 死亡游戲 23/03/78- 05/04/78 14 $3,436,168.60 李小龍

5 少林三十六房 02/02/78- 18/02/78 17 $2,965,013.20

6 贊先生與找錢華 28/12/78- 11/01/79 15 $2,863,467.80 洪金寶

7 林亞珍 29/06/78- 12/07/78 14 $2,718,081.60

8 蛇形刁手 01/03/78- 15/03/78 15 $2,708,748.20 成龍

9 茄哩啡 14/12/78- 27/12/78 14 $2,605,537.70

10 中華丈夫 30/12/78- 10/01/79 12 $2,467,722.00

(插花:

洪金寶是位多才多藝的動作巨星,由演員到導演以至電影出品人都擔任過。八十年代洪金寶先後開設多家電影公司,拍攝了大量的動作喜劇,如《老虎田雞》、《搏命單刀奪命槍》、《鬼打鬼》、《雙龍出海》等等。除此以外他也推出了喜劇,如《福星高照》等"福星系列"。這些電影不少都屬賣座的一類,動輒收逾千萬票房,因之使動作片、喜劇成為香港電影最成功、最受歡迎的片種。1989年,因在電影《七小福》飾演其家師於占元,榮獲第三十三屆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獎。

香港影壇進入80年代初,出現了新藝城與中國星兩大電影公司雙雄對峙的局面。由新藝城出品,許冠傑、麥嘉主演的《最佳拍檔》系列和中國星出品的集合了洪金寶、成龍、元彪、曾志偉、秦祥林等眾多明星出演的《福星高照》系列兩大系列龍爭虎鬥,爭創票房新高。

《最佳拍檔》每一集中大量高科技裝備運用的追逐戲(很有些象007系列),《福星高照》每集片尾大段的動作戲成為這兩大系列最大的 看點。這兩大系列都同樣擅長於搞笑,明星雲集,製作精良,其製作成本在80年代的港片中堪稱記錄,這些都成為這兩大系列賣座的保證。)

香港電影票房 1979 [華語電影]

片名 上映時期 日數 票房數入 (港元)

1 笑拳怪招 17/02/79- 07/03/79 19 $5,445,535.50 成龍

2 牆內牆外 19/07/79- 10/08/79 23 $4,798,177.00

3 神偷妙探手多多 26/01/79- 11/02/79 17 $4,086,632.60

4 絕代雙嬌 19/07/79- 03/08/79 16 $4,009,486.00

5 林世榮 19/12/79- 02/01/80 15 $3,945,341.40

6 點指兵兵 06/11/79- 21/11/79 16 $3,497,812.60

7 林亞珍老虎魚蝦蟹 02/08/79- 15/08/79 14 $3,179,708.00

8 搏命單刀奪命槍 09/08/79- 22/08/79 14 $2,961,417.00

9 無名小卒 16/08/79- 29/08/79 14 $2,917,346.20

10 南北醉拳 27/06/79- 10/07/79 14 $2,865,504.40

香港電影票房 1980 [華語電影]

片名 上映時期 日數 票房數入 (港元)

1 慘通的戰爭 28/02/80- 10/04/80 43 $9,429,871.00

2 殺手壕 16/10/80- 29/10/80 14 $5,776,530.00 成龍

3 錢作怪 10/07/80- 24/07/80 15 $4,156,174.50

4 摩登土佬 15/02/80- 29/02/80 15 $4,076,741.00

5 撞到正 22/05/80- 06/06/80 16 $3,597,016.50

6 錫曬你 16/07/80- 30/07/80 15 $3,307,319.00

7 咸魚番生 07/08/80- 20/08/80 14 $3,285,724.00

8 隻手遮天 20/03/80- 02/04/80 14 $3,204,050.50

9 邪斗邪 19/12/80- 31/12/80 13 $3,148,549.50

10 瘋狂大老千 16/02/80- 27/02/80 12 $3,123,277.00

香港電影票房 1981 [華語電影]

片名 上映時期 日數 票房數入 (港元)

1 摩登保鑣 30/01/81- 07/03/81 37 $17,769,048.00 許氏兄弟

2 追女仔 07/08/81- 26/08/81 20 $9,464,742.00

3 鬼馬智多星 23/07/81- 12/08/81 21 $7,479,976.00

4 鬼打鬼 24/12/80- 08/01/81 16 $5,675,626.00 洪金寶

5 勇者無懼 05/03/81- 20/03/81 16 $5,618,598.00

6 蠱 11/09/81- 25/09/81 15 $5,227,249.00

7 滑稽時代 24/12/80- 11/01/81 19 $5,186,448.50

8 歡樂神仙窩 05/02/81- 18/02/81 14 $5,109,030.00

9 千王斗千霸 30/04/81- 14/05/81 15 $5,081,870.00

10 武館 20/08/81- 02/09/81 14 $5,073,077.00

香港電影票房 1982 [華語電影]

片名 上映時期 日數 票房數入 (港元)

1 最佳拍檔 16/01/82- 18/02/82 34 $26,043,773.00 導演:曾志偉 主演:許冠傑、麥嘉、張艾嘉

2 龍少爺 21/01/82- 13/02/82 24 $17,936,344.00 成龍

3 難兄難弟 15/04/82- 04/08/82 112 $16,724,578.00

4 少林寺 21/01/82- 03/03/82 42 $16,157,801.00 李連傑

5 投奔怒海 22/10/82- 02/11/82 12 $15,425,087.00

6 小生怕怕 21/10/82- 10/11/82 21 $13,927,084.00

7 提防小手 31/03/82- 20/04/82 21 $11,809,432.00 洪金寶

8 靚妹仔 21/04/82- 11/05/82 21 $10,327,250.00

9 十八般武藝 21/01/82- 11/02/82 22 $9,913,242.00

10 夜驚魂 05/08/82- 24/08/82 20 $9,559,177.00

(插花:

許冠傑(英文:Samuel Hui,1948年9月6日-),昵稱"阿Sam",生於廣東廣州,籍貫廣東番禺(今廣州市),自1970年代起以通俗廣東歌詞譜下多首樂章,開創香港粵語流行曲的潮流,在香港樂壇被稱為"歌神"、"香港樂壇巨星"、"香港流行音樂祖師"和"廣東歌鼻祖"。

許冠傑以首位香港代表歌手參加第八屆東京音樂節,無線電視更以衛星直播以表重視。許冠傑憑《You make me shine》一曲奪 TBS 獎。這曲當年收錄於《World Music Festival》大碟內。

許冠文、許冠英、許冠傑一齊合作過不少電影,並稱"許氏三兄弟"。許冠武則是從事電影幕後。)

香港電影票房 1983 [華語電影]

片名 上映時期 日數 票房數入 (港元)

1 A計劃 22/12/83- 11/01/84 21 $19,323,824.00 成龍、洪金寶

2 火燒圓明園 21/09/83- 19/10/83 29 $15,439,323.00

3 表錯七日情 02/09/83- 29/09/83 28 $15,017,514.00

4 陰陽錯 15/12/83- 04/01/84 21 $14,102,667.00

5 我愛夜來香 31/03/83- 20/04/83 21 $13,782,062.00

6 專撬牆腳 05/08/83- 23/08/83 19 $12,472,847.00

7 垂簾聽政 20/10/83- 24/11/83 36 $12,021,886.00

8 人嚇人 22/12/82- 12/01/83 22 $10,104,527.00 洪金寶

9 空心大少爺 12/10/83- 26/10/83 15 $9,386,443.00

10 佳人有約 18/12/82- 05/01/83 19 $8,827,520.00

香港電影票房 1984 [華語電影]

片名 上映時期 日數 票房數入 (港元)

1 最佳拍檔女皇密令 26/01/84- 22/02/84 28 $29,286,077.00 (此系列5部:1982、1983、1984、1986、1989)

2 聖誕快樂 12/12/84- 08/01/85 28 $25,782,012.00

3 少林小子 26/01/84- 13/03/84 48 $22,287,595.00 李連傑

4 全家福 15/08/84- 05/09/84 22 $22,129,187.00 許氏兄弟

5 快餐車 17/08/84- 06/09/84 21 $21,465,013.00 成龍

6 貓頭鷹與小飛象 12/12/84- 04/01/85 24 $21,313,636.00 洪金寶

7 神勇雙響炮 22/02/84- 21/03/84 29 $20,170,382.00

8 鐵板燒 26/01/84- 22/02/84 28 $19,516,674.00 許冠文

9 雙龍出海 22/06/84- 10/07/84 19 $18,455,255.00

10 青蛙王子 18/04/84- 10/05/84 23 $18,107,391.00

香港影史中幾位巨星

在英國一家雜志評選的電影史上一百位最偉大的明星選舉中李小龍與成龍、周潤發作為華人影星中僅有的三位代表參選。

『貳』 我要問一個電影配角演員的名字...

好像是叫太保,我不確定

太保曾經是成家班的成員,但後來和一部分人一樣,離開了成家班。

本名張嘉年,香港著名的電影演員。太保在12歲之前都在台灣度過,說的一口好台語,這也使得他演出台灣角色一點都不顯生疏。太保從70年代開始即在電影中擔任演員,參演的電影類型非常的多,無論是當時行的僵屍片、成龍的功夫喜劇或是洪金寶的福星系列、以及黑幫電影、古裝武俠片,都可以看見他在其中的演出,太保的表演經歷可以窺見80年代以降的20個年頭中,香港電影的一部分發展脈絡。他多半扮演反派配角,飾演黑道人士最令人印象深刻,他也是香港幫派電影中令人感到很熟悉的面孔之一,太保並且曾經以《公僕》一片入圍過第二十一屆金馬獎的最佳男配角。太保與台灣電影頗有淵源,1989年就曾經出現在侯孝賢的《悲情城市》中,操著台語、粵語、上海話三種語言,不過這一次的演出並沒有使他在台灣電影中的出現成為常態。一直要到1999年,太保才來到台灣參與了數部電影的演出,他成功的扮演台灣的本地人,演技生動自然,也使他以《運轉手之戀》中戲份頗重的父親一角奪得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作品年表-演出作品 年份 片名 英譯片名
1973 《龍爭虎門》 Wits to Wits
1973 《大鐵牛》 Return of the Panther 1
974 《狼狽為奸》 Enter the Dragon
1980 《地獄無門》 We're Going to Eat You
1980 《師弟出馬》 The Young Master
1980 《鬼打鬼》 Encounter of the Spooky Kind
1981 《老鼠街》 The Gold Hunters
1981 《舞廳 》 The Club
1982 《龍之忍者》 Ninja in the Dragon's Den
1982 《龍少爺》 Dragon Lord
1982 《A計劃》 Project A
1983 《空心大少爺》 Just for Fun
1983 《樑上君子》
1983 《人嚇人》 The Dead and the Deadly
1983 《奇謀妙計五福星》 Winners & Sinners
1984 《貓頭鷹與小飛象》 The Owl vs Bumbo
1984 《神勇雙響炮》 Pom Pom
1984 《鬼線人》 The Ghost Informer
1984 《鬼馬天師》 Taoism drunkard
1984 《公僕》 Law with Two Phases
1985 《皇家師姐》 Yes, Madam
1985 《四眼仔》 Mummy Dearest
1985 《龍的心》 Heart of Dragon
1985 《夏日福星》 Twinkle, Twinkle, Lucky Stars
1985 《祝您好運》 Lucky Diamond
1985 《妙探孖寶》 Two Jolly Cops
1985 《警察故事》 Two Jolly Cops
1986 《神勇雙響炮續集》 Rosa
1986 《陰陽奇兵》 The Young Taoism Fighter
1986 《霹靂大喇叭》 Where's Officer Tuba
1986 《開心鬼精靈》 Love Me Vampire
1986 《流氓英雄》 The Innocent Interloper
1986 《執法先鋒》 Righting Wrongs
1986 《神探朱古力》 Mr Boo VIII Chocolate Inspector
1986 《再見媽咪》 Goodbye Mammie
1986 《僵屍翻生》 New Mr. Vampire
1987 《天賜良緣》 Sister Cupid
1987 《養鬼仔》 Crazy Spirit
1987 《僵屍少爺》 Magic Story
1987 《天官賜福》 Reincarnation
1987 《表哥到》 My Cousin, the Ghost
1987 《A計劃》 Project A II
1987 《喋血城市》 City on Fire
1988 《警察故事續集 》 Police Story II
1988 《鬼咁串》 Vampire Partner
1988 《烈血風雲》 A Bloody Fight
1988 《大丈夫日記》 The Diary of a Big Man
1988 《神探父子兵》 In the Blood
1988 《驚魂今晚夜》 Into the Night
1988 《飛龍猛將》 Dragons Forever
1988 《繼續跳舞》 Carry on Dancing
1988 《靈幻小姐》 Lady Vampire
1988 《大話神探》 Fumbling Cops
1989 《黑道福星》 Carry on Yakuzas
1989 《皇家飛鳳》 Angel Enforcers
1989 《悲情城市》 City of Sadness
1989 《師姐大曬》 The Blonde Fury
1989 《奇跡》 Miracle
1989 《再見王老五》 The Bachelor's Swan Song
1989 《猛鬼舞廳》 Ghost Ballroom
1989 《烈火街頭》 Into the Fire
1989 《急凍奇俠》 Iceman Cometh
1990 《瘦虎肥龍》 Skinny Tiger & Fatty Dragon
1990 《新半斤八兩》 Front Page
1990 《屍家重地》 Mortuary Blues
1990 《脂粉雙雄》 Panty Hose Hero
1990 《西環的故事》 Story of Kennedy Town
1990 《天師捉姦》 Ghostly Vixen
1990 《午夜天使》 Midnight Angel
1990 《喋血風雲》 Return to Action
1991 《僵屍翻生續集》 New Mr. Vampire II
1991 《賭霸》 The Top Bet 1991 《新精武門》
1991 Fist of Fury
1991 《烈火情仇》 The Godfather's Daughter Mafia Blues
1991 《密宗威龍》 The Tantana
1991 《皇家師姐之海狼》 Sea Wolves
1991 《妖魔道》 Devil's Vendetta
1992 《音樂僵屍》 The Musical Vampire
1992 《妙探雙嬌》 Beauty Investigator
1992 《五福星撞鬼》 Ghost Punting
1992 《大八卦》 Lucky Way
1993 《新碧血劍》 The Sword Stained with Royal Blood
1993 《93街頭霸王》 Drug Tiger
1993 《婚禮中槍聲》 Danger of the Wedding
1993 《畫魂》 La Peintre
1993 《黃飛鴻之鬼腳七》 Kick Boxer
1993 《水滸傳之英雄本色》 All Men Are Brothers- blood of the Leopard
1994 《終極獵殺》 Hunting List
1994 《鍾馗嫁妹》 The Chinese Ghostbuster
1994 《醉拳II》 Drunken Master II
1994 《新義本無言》 All Mighty Gambler
1994 《非洲超人》 The Gods Must be Funny in China
1995 《救世神棍》 Heaven Can't Wait
1995 《鬼巴士》 Ghostly Bus
1995 《狂野生死戀》 A Touch of Evil
1996 《運財五福星》 How to Meet the Lucky Stars
1996 《懵仔多情》 Stooge, My Love
1996 《扭計雜牌軍》 Naughty Boys
1996 《危險任務》 Dangerous Duty
1997 《卧底神算》 Magic Mod
1997 《一個字頭的誕生》 Too Many Ways to Be no.1
1999 《想死趁現在》 A Chance To Die
1999 《上帝之手》 Heaven of the Hope
2000 《極速僵屍》 The Vampire Combat
2000 《運轉手之戀》 The Cabbie
2001 《豹女之奪命之旅》 Her Name is Cat 2 Journey to Death
2002 《京城泣血之李香君》 Prostitutes in The Years Past - Li Hsiang Chun
2003 《黑狗來了》 Black Dog is Coming

◆延伸訊息-得獎紀錄 年份 事 績 2000 以《運轉手之戀》獲得第三十七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 2000 以《運轉手之戀》獲得第三屆台北電影節年度最佳配角獎

『叄』 射鵰英雄傳公孫止扮演者

《射鵰英雄傳》中沒有公孫止這個人物,公孫止是《神鵰俠侶》中的人物

《神鵰俠侶》的有很多版本:


1976年,香港羅樂林主演版《神鵰俠侶》曹達華飾演公孫止。


1983年,TVB劉德華主演版《神鵰俠侶》許紹雄飾演公孫止


1995年,TVB古天樂主演版《神鵰俠侶》張翼飾演公孫止。


1998年,台視任賢齊主演版《神鵰俠侶》徐少強飾演公孫止。


1998年,新加坡李銘順主演版《神鵰俠侶》()黃世南飾演公孫止。


2006年,大陸黃曉明主演版《神鵰俠侶》鍾鎮濤飾演公孫止。


2014年,大陸陳曉主演版《神鵰俠侶》邱心志飾演公孫止。


1976年,香港羅樂林主演版《神鵰俠侶》曹達華飾演公孫止。

中文名:張翼

外文名:Zhang yi

國籍:中國籍

民族:漢族

職業:演員

生日:1945年2月24日

出生地:中國廣東

代表作品:《甜言蜜語》、《圓月彎刀》、《秦始皇》


張翼演藝經歷:

1967年:七俠五義 飾 展昭


1967年:神劍震江湖 飾 余乾文


1967年:儒俠 飾 沈秉義


1968年:玉面飛狐 飾 徐繩武


1968年:奪魂鈴飾 衛虎


1970年:五虎屠龍飾 高智


1970年:大羅劍俠飾 周應龍


1970年:江湖三女俠 飾 徐近武


1970年:武林風雲飾 徐進


1971年:血符門 飾 韓珏


1971年:蕭十一郎 客串 少鏢頭


1971年:獨臂刀大戰盲俠 客串


1971年:奪命金劍 飾 嚴世傑


1971年:一夫當關 飾 司馬長春


1972年:黑吃黑(又名:奪命亡魂谷) 飾 鮑良


1972年:鐵掌旋風腿 飾 凌世豪


1972年:俠義雙雄 飾 王原


1972年:山東響馬 飾 燕鐵衣


1972年:黃浦灘頭 飾 蕭四少


1973年:烈日狂風 飾 漢青


1973年:剋星 飾 剋星


1973年:黃金賭客 飾 鍾國強


1974年:虎豹雙雄 飾 羅天豪


1974年:英雄榜 飾 鄭世宏


1974年:四大天王 飾 洪輝


1974年:大地龍種 飾 徐龍


1974年:鬼風吹 飾 李長青


1975年:昨夜星辰昨夜風 飾 宇軒


1975年:南俠展昭 飾 南天一丐


1975年:龍門風雲 飾 脫脫


1975年:避孕大全 客串


1975年:不共戴天 飾 荊修文


1975年:十八羅漢陣 飾 苗一刀


1975年:妙手千金 飾 李奇


1975年:八百壯士 飾 楊瑞符


1975年:大喜事 客串


1976年:大太監 飾 田爾耕


1976年:達摩密宗血里飄 飾 馬玉寧


1976年:天皇巨星 飾 金虎


1976年:獨臂雙雄 客串


1976年:少林寺十八銅人 客串 大師兄


1976年:火燒少林寺 飾 大師兄


1976年:中原鏢局 飾 親王


1977年:少林小子 客串 魯將軍


1977年:聖劍風雲 飾 趙潘


1977年:鷹爪螳螂 飾 螳螂拳大師曹馬洪


1977年:少林叛徒 飾 田智


1977年:快刀亂麻斬 飾 許飛


1977年:方世玉大破梅花樁 飾 提督馬玉龍


1978年:勾魂針奪命拳 飾 庄東


1978年:龍拳蛇手斗蜘蛛


1978年:飛燕雙嬌 飾 冷麵虎


1978年:追獵 飾 海雲貝勒


1978年:十八玉羅漢 飾 萬君偉


1978年:七俠八義 飾 左石回


1979年:錦衣衛 飾 司禮太監馬堂


1979年:十大弟子 飾 提督宮天鶴


1979年:功夫七戒 飾 游四海


1979年:烈日狂風野火 飾 二當家


1979年:醉步迷猴 飾 花雲


1979年:棍王 飾 魯大業


1980年:身不由己 飾大師兄鍾偉


1981年:神劍動山河 飾 龍武


1981年:御劍伏魔 飾 夏克


1984年:無名火 飾 韋傑


1984年:黃禍 飾 CIA警探


1984年:四大名捕 飾 鐵手-鐵游夏


1984年:醉拳王無忌之日帝月後


1986年:霹靂大喇叭 飾 千面人


1986年:秦始皇 飾 李牧


1987年:中華戰士 客串


1987年 陰陽界 飾 劍客燕生


1989年:還我本色 飾 高家傑


1989年:俠客行 飾 貝海石


1990年:再戰江湖 客串


1991年:我系黃飛鴻 飾 祝昆


1992年:戰神傳說 飾 蘭陵國君


1992年:中神通王重陽 飾 霍景山


1993年:天倫 飾 林海


1993年:金蛇郎君 飾 夏侯義


1993年:賭霸天下 飾 成堅


1995年:箭俠恩仇 飾 楚天威


1995年:包青天之人皮面具 飾 柴經武


1995年:神鵰俠侶 飾 公孫止


1995年:圓月彎刀 飾 任天行 (於1997年播映)


2008年:甜言蜜語 飾 齊勝


2009年:巾幗梟雄 李祥發


1998年,台視任賢齊主演版《神鵰俠侶》徐少強飾演公孫止。


1998年,新加坡李銘順主演版《神鵰俠侶》()黃世南飾演公孫止。


2006年,大陸黃曉明主演版《神鵰俠侶》鍾鎮濤飾演公孫止。


2014年,大陸陳曉主演版《神鵰俠侶》邱心志飾演公孫止。


『肆』 求(鬼娘子)或者《鬼馬雙嬌》影片誰有呀。能發給我嗎

01一眉道姑. 花心賭聖 疆屍翻生 精靈變 猛鬼差館 猛鬼佛跳牆 猛鬼旅行團(一九七一年,和韓英傑合作),李小龍主演的影片除《猛龍過江》外,都有他

『伍』 誰能詳細列舉出60年代到80年代末的香港歌影明星是誰

香港歌壇世紀回顧
第一部分:世紀階段回顧——從無到有的流行音樂(1)

一切事物的形成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於香港的流行音樂也不例外。上個世紀的最初十年,香港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島,到處是海浪與礁石,幾個被遠放到遠東的不得志的英國官員和一些冒險家們住在僅有的幾棟別墅裡面,少得可憐的平地上住著一些漂洋過海謀生的平民。在這個階段,上流社會的人聽的是英國本土紳士階層喜歡的古典音樂;而普通的民眾則為了生存本身而掙扎,根本沒有什麼流行音樂可言。
30年代開始,因為時局的變化,有不少知識分子陸續來到了香港,同時,也開始有一些人因為香港的異域風情、英語教育、政治格局簡單等等原因從內地經濟繁華的地區來到香港定居,他們不僅僅帶來了寶貴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促進了香港的發展,更帶來了內地的流行文化。比如說,這個時候的香港流行文化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大上海的影響,賣座的是周旋、胡蝶的電影,最流行的歌曲是《夜來香》、《玫瑰、玫瑰我愛你》。
五、六十年代,香港經濟、政治上越來越與國際接軌,開始漸漸具有本地的特色。但是,因為人員的流動和推行英語教育,文化上還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這個時候香港的流行文化幾乎被歐美的強勢流行文化所左右。
有民族良知的知識分子只好把眼光放在了文化的本土上面。電台裡面播放的歌曲幾乎是搖滾樂的天下棗因為那個時代也正是搖滾樂生機勃勃崛起、發展的時期,整整一代香港青年都是聽著鮑勃-迪倫、貓王和大衛-鮑維長大的。他們覺得適合他們聽的只有那些熱情洋溢的英文歌曲,而本地的音樂只有一些老掉牙的粵劇,用怪異、老土而拖沓的腔調,唱著陳舊的故事,那是屬於過去的。
進入60年代末期,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出生在香港的第一代本土的年輕人長大了。他們也開始尋找著屬於自己的聲音。於是,許多樂隊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象蓮花、玉石、溫拿等等等等。他們唱的其實大多也是歐美最流行的英文歌曲,並沒有太多的本土性、原創性可言,但是人們用極大的熱情歡迎這些樂隊,因為,這是香港自己的聲音。
然而好景不長,這些樂隊沒有過多久就解散了一大半,因為畢竟沒有自己的歌曲支持。不過,樂隊潮流對香港樂壇的影響是難以估計的,除了對建立本土文化的信心之外,最大的貢獻他們為香港歌壇留下了象林子祥、許冠傑這樣一批在下層社會經歷過很多磨練、又真正懂音樂的歌手。
而他們當中最有影響力的當然還是溫拿樂隊,五個長發青年組成的青春組合紅極一時,除了出唱片還拍電視專題片、電影,真的是老少皆知。讓我們記住他們的名字譚詠麟、鍾鎮濤、彭建新等5人組成的「溫拿」樂隊。而當他們解散之後,譚詠麟、鍾鎮濤、彭建新後來的個人成就也都相當不錯。
60年代末70年代初,台灣的流行音樂大舉湧入香港,前有姚蘇蓉、青山、尤雅、鮑立、劉家昌,後有劉文正等等。當時的香港,國語歌曲有著很大的市場,比如說鄧麗君在香港就擁有大批的崇拜者。
70年代初的香港樂壇,以台灣的國語流行歌曲以及歐美流行音樂最為風光,尤其是來自於台灣的國語流行歌曲。就連後來粵語流行歌曲的開門祖師顧嘉輝、黃沾也都是從創作國語歌曲開始他們的音樂生涯的。在台灣國語歌曲以及迪斯科舞曲開始風行的雙重打擊下,香港本地樂隊潮很快的低落。
對於70年代來說,香港的電視連續劇也正好趕上了一個好時期,70年代的香港產業規模正在逐漸走上正軌,而香港娛樂業的風光時期和香港經濟的起飛也正是同步的。那時候,一大批武俠題材的電視連續劇在香港、東南亞、新加坡等華人粵語地區取得了空前的熱烈反響,無數刀光劍影的電視連續劇主題歌也成為當時最熱門的流行歌曲。而我們最為熟悉的莫過於《射鵰英雄傳》的主題歌——《鐵血丹心》了。
作為影響國人最深遠的武俠題材歌曲之一,《鐵血丹心》的悲壯、俠烈之氣已經深深地留在了我們的記憶之中棗對於每一個看過《射鵰英雄傳》的人來說,10多年後的今天,靖哥哥在那一輪血紅落日中彎弓射鵰的身影依然英姿勃發。

對於歌曲來說,也充分地利用了男女聲對唱的優勢,把「逐草四方,沙漠蒼茫,哪怕雪爽撲面「的豪邁俠義和」應知愛意似水流,斬不斷理還亂「的兒女柔情結合得相當完美。也許,每一個男人都追求這樣的生命:豪情萬丈地行走天涯,身邊有伶俐嬌俏的如花美眷相伴。也許,每一個女子都曾經有過這樣的情緣:拋開世事斷仇怨,相伴到天邊。
在電視劇全盛時期,最當紅的歌手就數羅文,因為他唱紅了包括《小李飛刀》、《射鵰英雄傳》在內的無數電視連續劇的主題歌,用柔軟、略帶一點點戲曲唱腔的聲音演繹那些或是蒼涼、或是悲哀的英雄俠義故事,別有風味。
而甄妮的《春雨彎刀》、汪明荃的《萬水千山總是情》和《京華春夢》、關正傑的《大地恩情》、葉麗儀的《上海灘》等等,也正是這個時代不應該被忘記的名字與旋律。
電視劇的盛行使一大批有才華的人出名,其中我們最應該記住的,當然是盧國沾、顧嘉輝、黎小田這些名字棗他們寫的《霍元甲》、《陳真》、《再向虎山行》曾經是沖擊我們心靈的浪潮,使一代人知道了,世界上還有這樣的歌聲,這樣的情懷。
和電視劇一樣紅火的、但是影響比它們還要深遠的是光頭麥嘉、冷麵笑匠許冠文的喜劇電影,借著這種風潮,演唱粵語歌的歌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其實在在當時唱粵語歌而出名的卻不是香港本土人,而是來自東南亞地區的鄭錦昌和麗莎。他們的聽眾對象是一些二三十歲的打工仔和工廠女工。而當時的青少年根本是對粵語流行曲採取鄙視態度,直到他們眼前出現一個神話般的人物——許冠傑。
其實,嚴格意義上粵語流行歌曲的興起,是以1974年的電視劇主題歌《啼笑因緣》和電影《鬼馬雙星》為標志的。這兩首歌曲奠定了粵語歌的地位,並使粵語歌曲處於與國語、英文歌曲三足鼎立的狀態。而許冠傑就是當時演唱粵語歌曲的代表人物。他的粵語歌和白雪仙的粵劇、羅文的電視劇主題歌完全不一樣,不再唱古典、優雅的文言詞彙,而是把普通老百姓的口語寫進歌詞。

群星爭輝的時代

從1974年到1984年,這是香港現代粵語流行音樂發展歷史上第1個10年。在這10年裡,粵語流行曲經歷了從初創到蓬勃發展這樣一個重要過程。在這10年的香港歌壇,擁有許冠傑、羅文、溫拿、關正傑、林子祥、鄭少秋、汪明荃、徐小鳳、甄妮、葉麗儀、張德蘭、區瑞強、葉振棠、奚秀蘭、陳百強、鍾鎮濤、譚詠麟等許多著名的歌手與組合,整個歌壇呈現出生機勃勃、群星爭輝的繁榮景象。
如果說在上一部分,我們為大家講述的香港歌壇的一些事情可以用「從無到有的流行音樂」來概括的話,那麼我們所要講述的就是群星爭輝的時代。
1974年到1984年是香港粵語流行音樂發展的最初10年,在這個時期的香港歌壇上,許冠傑可謂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作為香港樂壇的元老,我們熟悉許冠傑可能就是從這一首《沉默是金》開始的,而且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因為有了張國榮的加盟。
事實上,許冠傑在香港歌壇上成名要比張國榮早10多年,對香港歌壇的影響與貢獻也不可同日而語。許冠傑開辟了粵語歌曲的新天地,讓流行歌曲可以表達小市民的心聲,可以唱日常生活的細微感受。「沉默是金」其實就體現了這種風格——用平實的語言,說出很多人的心聲。
對於許冠傑來說,早年受「THE BEATLES」感召玩音樂唱英文歌曲。1974年粵語片回潮時,他與哥哥許冠文投拍了粵語片《鬼馬雙星》,他創作並演唱的影片主題歌「鬼馬雙星」以及插曲「雙星情歌」不僅開創了粵語流行音樂的新紀元,也完成了他個人音樂作品從西化的搖滾風格到民族化大眾音樂路線的轉變。此後,他的歌曲可以說是民族小調色彩濃厚,旋律創作上也會經常的採用民歌的五聲音階,但在節奏上他會適當地融入一些輕快的舞曲節拍,象「紙船」、「梨渦淺笑」以及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夜半輕私語」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歌曲的內容上,許冠傑的作品善於刻劃市民的心態;可以說是市井色彩濃郁,而歌詞淺白生動,這些歌曲也成為香港粵語流行歌曲中最富有生活氣息的組成部分。

作者: jess7ca 2006-7-10 09:04 回復此發言

--------------------------------------------------------------------------------

3 香港歌壇世紀回顧
在香港流行樂壇早年的人物當中,有一位和許冠傑並稱為「歌壇雙傑」,他就是關正傑。從1979年香港第2屆十大中文金曲獎到1984年的第7屆十大中文金曲獎,關正傑每年都有歌曲入選,由此我們可以感覺到當年他在香港歌壇上的地位以及受歡迎程度。關正傑人稱「正氣傑」,這是他從形象到演唱風格給人的印象棗這就是穩健、大氣、正義凜然。他演唱的很多狹義題材的電影、電視劇的插曲以及主題歌,更使他的「正義傑」形象深入人心。
許冠傑之後,香港粵語歌壇上最當紅的歌手就數羅文了,因為他同關正傑一樣,唱紅了無數的電視連續劇的主題歌,並且形成了略帶一點點戲曲腔的獨特個人風格。用柔軟、略帶一點點戲曲唱腔的聲音演繹那些或是蒼涼、或是悲哀的英雄俠義故事,別有風味。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射鵰英雄傳》就是他和甄妮的佳作。
許冠傑讓人們知道了歌手的個人魅力,而羅文讓大眾開始為一個人和他的歌曲而關注。與關正傑與許冠傑較為定型的歌路不同,羅文無論是在台風還是歌路上都以「多變」著稱,或雄壯激昂,或古靈精怪,但是無論是國語歌曲還是粵語歌曲,他都能博得一片喝彩。從「小李飛刀」、「家變」、「好歌獻給你」、「親情」、「紅棉」到「」幾許風雨「,多變的羅文擁有不變的激情。1982年和1984年,羅文還大膽的創演了粵語歌劇《白蛇傳》和《柳毅傳書》,一時堪稱壯舉。
在香港粵語流行歌曲發展的最初10年,女歌手方面也是巨星輩出。比如人稱「小鳳姐「的徐小鳳。徐小鳳1966年步如歌壇,在70年代中期開始走紅。對於徐小鳳來說,她的歌路端莊大方、雅俗共賞,她的嗓音婉轉有致,極其富有磁性。再加上她很善於處理人際關系和與世無爭的低調姿態,使得她成為名重一方的歌壇大姐。從「神風」、「風雨同路」「黃沙萬里」、「人似浪花」到「情比雨絲」、「順流逆流」、「一臉紅霞」、「流下眼淚前」,可以說徐小鳳的魅力言無盡,意無窮。
除了徐小鳳之外,葉麗儀也是一位值得我們關注的人物。1947年10月22日出生在香港的葉麗儀,學習過粵劇、芭蕾,後來改行唱歌。1969年在香港無線電視台「聲寶」之夜歌唱比賽中獲得冠軍。1974年與丈夫移居英國倫敦,也曾經在當地作過職業歌手。後來回到香港與百代唱片公司簽約,灌錄唱片。葉麗儀以圓潤開闊的嗓音唱出韻味濃郁的歌,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恐怕就是她在1980年主唱的並且被評為第3屆十大中文金曲之一的《上海灘》——又是一首經典之作。
來自於葉麗儀的《上海灘》。也是多年前的一部同名電視連續劇的主題歌。龍蛇混雜的上海灘,正義與邪惡並存,明爭暗鬥之中,是英雄就總會出頭。對於《上海灘》來說,在當年可謂是風靡一時,在前2年上海電視台重播的時候,也取得了很高的收視率。不過記不記得它的劇情已經不太重要了,它最大的價值是捧紅了3位巨星——周潤發、趙雅芝以及呂良偉,其中尤其是以小馬哥周潤發最為出眾。其次就是它奉獻出這首好聽的歌曲,令人至今傳唱。黃沾與顧嘉輝一出手就是大手筆,這一首當然也不例外。而葉麗儀顯然也正精於此道,因此一開口也是氣度不凡。其實數遍香港女歌手,唱得這么氣勢磅礴的還真的沒有幾個。坦率地講,其實葉麗儀的音色也並不理想,但是正是這種略顯粗糙氣質的女聲最適合演唱這首歌曲。不信,你聽:「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盡了世事間,混做滔滔一片潮流!……轉千彎,轉千灘,亦未平復此中爭斗!「可惜,這樣雄赳赳氣昂昂、吞山河唱家國的女歌手現在在香港已經不時興了。
還是回到我們的回顧上來。在香港粵語流行歌曲最初發展的10年裡,女歌手中除了葉麗儀、徐小鳳之外,甄妮、汪明荃、葉麗儀、張德蘭都是名振一時的大明星。在後邊,我們也都要一一地介紹。下面的時間我們要把目光投向創作人。
在奠定香港粵語流行樂壇的過程中,創作人的作用我們不能忽視。正是有了顧嘉輝、黃沾、黎小田、盧國沾這樣一些前輩創作人的默默耕耘,才有了香港粵語流行音樂群星爭輝的大好局面。黎小田在1980年、顧嘉輝在1981年分別開了各自的作品演唱會,一時之間傳為佳話。1981年,香港作曲及作詞家協會成立;從1982年開始,10大中文金曲獎增設了最佳中文歌曲以及歌詞獎,創作人的功績也開始受到重視。

在香港粵語流行音樂的最初10年裡,還有這樣一些大事值得我們關註:1979年祖國內地的改革開放為香港流行音樂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而又巨大的市場;1981年,香港的城市民謠運動給過於商業化的香港流行音樂助入一股清新的空氣;1983年,歌手們紛紛跳槽引發了香港歌壇的一連串地震。徐小鳳率先從CBS跳槽到新成立的「康藝成音」;許冠傑、關正傑先後離開「寶麗金」加盟「康藝成音」;林子祥從「百代」跳槽到「華納唱片」;羅文則由「百代」轉到「華星」旗下,汪明荃也從「娛樂」過檔到「華星」。前輩巨星們紛紛改換門庭給後輩新人們提供了良好的出頭機會,如果寶麗金的兩大台柱許冠傑以及關正傑不是在1983年雙雙出走的話,那麼譚詠麟在1984年就未必能夠迅速走紅。
許冠傑獨特的這種用方言演唱流行歌曲的潮流使人們發現,原來粵語並不是只能用來唱那種老故事和老戲曲,還能唱出世界流行的感覺,唱出小市民的心聲。同時,許冠傑小市民歌曲開辟了流行音樂的一個新題材:下里巴人的生活也是可以進入音樂世界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許冠傑應該是上世紀最有價值的香港歌手。

天皇巨星時代

從1974年到1984年,這是香港現代粵語流行音樂發展歷史上第1個10年。在80年代中期的香港歌壇上,雖然大家仍然熱衷於翻唱和改編,但整個工業的運轉機制已經確立,經濟的繁榮帶動了娛樂業的發展,在歌壇,則是包裝時代的開始。直接的反映就是巨星雲集,偶像帶領新的潮流。屬於電視劇時代的關正傑、葉麗儀、林珊珊、汪明荃等歌手還擁有影響力,出名較早的羅文、甄妮、許冠傑、徐小鳳的地位已經穩固,新浮出頭的譚詠麟、梅艷芳、林子祥、鍾鎮濤、張國榮正在開創一片更加燦爛的局面。從此,香港流行音樂進入到了一個如火如荼的發展時期。
因為唱片事業的繁榮,有實力的新人一樣出頭:林憶蓮的好感覺、陳慧嫻的清新純真、杜德偉的黑人味道、黃凱芹的低調沉穩都有各自的市場。而陳百強、劉美君、王靖雯、梁漢文、鄺美雲、李克勤、呂方等等名字在歌壇上各領風騷。相比較於「前輩」偶像許冠傑、羅文、徐小鳳、甄妮他們,這個時期的明星們影響了一代香港青少年的聽覺,可以說,整個80年代的香港流行音樂的華彩樂章也正是由他們演繹出來的。來自於《香港歌壇世紀回顧》第一部分《香港歌壇世紀階段回顧》的第三樂章《天皇巨星時代》。
許冠傑讓人們知道了歌手的個人魅力,羅文讓大眾開始為一個人和他的歌曲而關注,他們是最初意義上的大明星,但是譚詠麟的成功才是香港流行神話的真正開始:所有的人為一個歌手的一舉一動、一笑一顰喝彩,關心他的女朋友、他的生日、他的血型、體重,在他的演唱會上獻花,大聲尖叫等等等等。
如果說許冠傑開創了香港流行音樂的新潮流,那麼譚詠麟就是一個集大成的繼承和發展者,從溫拿樂隊裡面不是特別首重視的成員開始,譚詠麟終於奮斗到了「王中王」的位置上,成為香港一個沒有人可以超越的歌壇神話人物。
從70年代的長發叛逆青年,到80年代的主流溫柔好男人,和現在歷盡滄桑的穩重前輩,可以說譚詠麟從來都是笑傲群雄,光芒四射。
年少的時候,就喜歡譚詠麟的浪漫。他說他的愛在深秋,他說所有的少女們可能喜歡聽的話,他唱所有少男們可能經歷的有關於感情方面的事。當《幻影》、《情似無情》、《水中花》這樣一些傷感的旋律再一次響起的時候,有一代人的眼前會浮現出自己的青春,裡面有著和譚詠麟相關的記憶。
長大了以後,知道了真實的世界永遠沒有歌中的好:不會有徹底的完美,連《水中花》那種凄涼的美麗其實也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是還是喜歡譚詠麟,還有他的歌曲,因為那個時候的他也開始表達了成熟的姿態,偶爾唱一下自己老了的青春夢。有時候不禁也想,譚詠麟既沒有與眾不同的個性、沒有驚人的高低音域,但是為什麼還是有人會喜歡他。直到再一次的聽到他的歌曲,聽到歌中他那略顯暗啞的溫柔,才明白棗原來他的歌中記載了一個夢,一個有關於你、或者是我、抑或是他的關於「青春」的夢。
好象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真正擁有一個時代:他能滿足絕大多數人的夢。當然也會有人不喜歡,但肯定說不出討厭的理由——不喜歡這么完美的對象,豈不是自己不對?所以,譚詠麟做了10年的歌王,擁有一個無比輝煌的時代。盡管有張國榮、陳百強等人分享市場,但他是毋庸置疑的第一。屬於譚詠麟的時代是積極向上、溫情脈脈而又充滿離愁別緒的。
對於譚詠麟時代以後的歲月,有了鬧鬧嚷嚷的天王們,有了越來越多的獎項和越來越少的權威,有了另類的頹廢的怪異的偶像。其實看看都市的歌舞場面,偶爾懷念一下屬於譚詠麟的歲月,那個乾乾凈凈的、風花雪月的年代,感覺真的是非常的好。盡管說,和譚詠麟一起走過的那一些日子永遠不會再重返,但是有誰能夠阻擋我們的回憶呢?
如果說在80年代早期的香港歌壇是「歌壇雙傑」(關正傑、許冠傑)叱詫風雲的話,那個時代香港歌壇就是譚詠麟與張國榮「絕代雙嬌」的天下。當譚詠麟熱潮形成的同時,在1984年的香港歌壇上又出現了張國榮亦歌亦舞的動感形象,他的一首《MONICA》迄今都是勁歌的樣板。
與譚詠麟平民情歌路線相比較,張國榮的定位應該是「雅皮士」。這位家境優越、受過英國高等教育的男子走上歌壇純屬偶然,他是因為參加歌唱比賽而走進娛樂圈的,那一年是1977年。
盡管1977年張國榮就走進了娛樂圈,但是最初的演藝事業一直處於一個低迷的狀態,直到80年代。可以說,張國榮後來的成功,是商業化手段的必然結果。從他本身的條件來看,他那張粉雕玉琢的孩子臉是博得追星族熱情的原因。他的「雅皮士」的風尚也適合80年代中後期世界流行文化和社會消費的品位。
張國榮可以說是娛樂圈裡的一個神話——開始他是漂亮的歌星,瘋狂少女的夢中情人。後來,他是香港最敢放肆忠於自己生活方式的演員,人們嘴裡「不老的哥哥」。其實,回首張國榮,張國榮這個名字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對於哥哥張國榮來說,一生是斷裂的2部分:一半是搖盪在寂寞的奮斗和名聲的苦澀中,無辜卻一再受到傷害;一半是看透了世事無常的自己的需要,不在乎一切外來的評判。
而如今的哥哥已經看慣了人間的起起落落、看透了人間的真真假假,活得冷漠而又灑脫演能演的戲,唱愛唱的歌,做想做的人。
最燦爛時也是最寂寞,最繁華時也是最悲涼。事業如日中天後的他並不快樂。但,他已經懂得:演戲就如同做人,是自己就好。所以他成為了巨星。
在香港娛樂圈,從地位和影響力上的排位一貫是「男尊女卑」。但是梅艷芳的光彩奪目則是一個例外。以「壞女孩」、「妖女」和中性形象出現的百變女皇梅艷芳一貫霸氣十足,一舉手、一投足都是大家風范。作為香港歌壇第一個「大姐大」,梅艷芳的風華、氣質、歌聲以及成就都可以說是前無古人。
這個從小就開始趕場子賣藝的歌手懂得怎樣把歌唱得好聽,懂得怎樣把自己的形象打扮的光彩奪目,也懂得女人的煩惱。梅艷芳不是甘心平庸而按部就班地發展的天生藝人,她的出現,改變了香港樂壇以前只有男性風光的格局。所以,她的最大意義就是在於打破了演藝圈一貫的女性形象。雖然林憶蓮的聲音比她精彩、格調比她高雅,但梅艷芳是獨一無二的。
可以說,梅艷芳的全盛期也是香港消費潮流的高峰時期,文化的商品化包裝正投合了喜新厭舊的大眾心態。而也正是有了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三位香港樂壇巨星的出現,把香港樂壇的繁榮推向了一個高潮。同時,他們也完成了香港樂壇青黃不接的過程。和他們同時代的也有一大批傑出的歌手,像前衛、西化的林子祥,雍容華貴的徐小鳳,憂郁感傷的陳百強,還有象黃凱芹、張學友、鄺美雲、李克勤、呂方等等等等,他們的魅力交相輝映,一同拖起了香港流行音樂的最有市場、也是最熱鬧的天皇巨星時代。
在整個80年代,一些光芒四射的巨星支撐著香港整個流行世界的天空,雖然大家仍然熱衷於翻唱和改變,但整個工業的運轉機制已經確立,香港流行音樂進入到了一個如火如荼的發展時期。
因為唱片事業的繁榮,有實力的新人一樣出頭:林憶蓮的好感覺、陳慧嫻的清新純真、杜德偉的黑人味道、黃凱芹的低調沉穩都有各自的市場。而陳百強、劉美君、王靖雯、梁漢文、鄺美雲、李克勤、呂方等等名字在歌壇上各領風騷。那段時間,最有前途的是張學友,他在1985年以大熱門新人的姿態走上歌壇,1986年已經擁有了《遙遠的她》、《月半彎》、《情已逝》等一流作品。
從1986年初開始,香港樂壇開始了另外一種熱鬧:早已經成名的譚詠麟和氣勢越來越盛的張國榮在各種場合勢成水火。兩派歌迷勢不兩立,不是吵就是鬧,互相辱罵,高舉著自己偶像的大幅彩照,撕碎對方偶像的照片,甚至動手打成一片。更嚴重的是,張國榮生日那一天,公司里貼出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張國榮死於愛滋病。」這樣的沖突一直延續到1988年,10大中文流行金曲的頒獎典禮上,譚詠麟突然宣布從此告別領獎台。當場就有歌迷跳起來大罵:「都怪該死的張國榮!」在這場歌迷對壘的大戰中,Leslie始終處於劣勢,深受傷害。——做一個無名小卒是苦,成名之後更苦。這是一個怪圈。
譚詠麟剛剛離去的88、89年,香港歌壇實際上成了張國榮與梅艷芳攜手縱橫的天下,而張國榮也終於迎來了自己演唱生涯中最燦爛的時光:歌曲一再獲獎,專輯一張賣得比一張好。
事業有成,名利雙收,享盡風光。但是張國榮並不快樂。試想:一直在追逐的路上,就在快要與人並肩的時候,突然聽到一句「不玩了」,晾他一個人在快到峰頂的山路上,是什麼滋味?盡管也是「一覽眾山小」,但想到這個「凌絕頂」的位置是別人棄之敝履的,對於任何人而言,感覺總不會太好。
而且,那時的張國榮還身不由己。新藝寶唱片公司在同香港無線電視台談判的時候,將張國榮的唱片合約當成討價還價的籌碼。他覺得,自己像一個東西,而不是一個活人。
就這樣,到了又一年的生日晚會上,張國榮突然走到一塊牌匾前揭開帷幕,上面寫著7個大字「張國榮退出歌壇」。人們震驚、詫異、惋惜、理解……百感交集——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麼要執意離去,多少分析多少內幕都代替一個答案。也許,這將是永遠的秘密。
張國榮告別歌壇,而且比譚詠麟還徹底——他說從此連歌都不唱了。(盡管5年之後,他又重返歌壇)但是在當時確實也引起很大的震動。事後很多人都在探討:為什麼歌迷會如此的沖動?其實答案很簡單——歌迷把自己對人生的追求映射在自己的偶像身上,他們在鬧事的時候,為的不僅僅是偶像的聲譽,更是自己的光榮與夢想。 對這樣的局勢,身在其中的歌手也是有苦難言。
因為同一輩的歌手紛紛告別歌壇或者退出領獎台,「大姐大」梅艷芳也宣布離開領獎台。
和男歌手位置空缺的情況不同,當時有3位女歌手都站在天後的替補席上:漂亮的葉倩文、有內涵的林憶蓮和清純的陳慧嫻。但是林憶蓮的風格太前衛,無法佔據當時的主流市場,而陳慧嫻又到英國讀書去了,於是葉倩文憑借著一首好聽的《祝福》,占據了第一女歌手的位置。
在譚詠麟、張國榮先後告別歌壇之後,香港男歌手陣容雖然還有林子祥、陳百強、鍾鎮濤撐著門面,但是他們卻占據不了市場的主流,而新一代的男歌手又不能真正支持場面,於是,大批有創作能力的台灣歌手開始在香港擁有了一席之地。像童安格、庾澄慶、齊秦等等都是在那個時期進入香港主流市場,而且大受歡迎。
1988年,羅大佑從美國搬到了香港,網羅了像填詞高手林夕這樣一批有才華、有想法的人,開辦了一個「音樂工廠」。羅大佑的理想是要身臨其境地體會中國人世界格局的變化,用音樂來見證大時代的變遷。
在整個80年代,一些光芒四射的巨星支撐著整個香港流行世界的天空,除了我們以往介紹的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葉倩文等等之外,還有這樣一些人的歌聲值得我們記住。他們是憂郁傷感的陳百強、前衛西化的林子祥、清新純真的陳慧嫻等等。
作為偶像天皇巨星的代表,陳百強一向給人以憂郁、優雅的感覺,他唯美的歌聲也是沒有人可以替代的。
對於陳百強來說,他是很情緒化的人,有著強烈的自戀傾向,也是一個唯美主義者。他酷愛紫色、喜歡秋天,清高、憂郁、認真,一生追求浪漫的情調,並且很容易感傷。正因為這種天性,不管唱哪一種歌曲,陳百強的歌聲總是包含著感情,像透明的紫水晶,散發著迷人的光輝,把無數人帶進略微凄涼的美麗境界,哀怨和凄美都來的自然。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因為酒後吃了太多的安眠葯,成為一個植物人躺進了醫院

『陸』 求絕版老電影《鬼馬雙嬌》的資源

我有VCD碟

『柒』 求香港老牌男演員楊群的電影!!!!

出演電影《碧雪黃花》 (1955年) 飾 林尹民 (香港古裝片,黑白,演員:陳厚、李湄、王元龍、王豪、葛蘭、顧媚、吳家驤、周曼華、羅維、魯奇、楊易木、楊群 等,編劇:司徒明、陳蝶衣、易文 、唐紹華、王植波,導演:卜萬蒼、顧文宗、羅維、馬徐維邦、屠光啟、王天林、易文、張善琨、洪波) 《水仙 》(1956年) (香港愛情片,黑白,演員:羅維 、趙雷、楊志卿、劉亮華、紅薇、楊群 、張翠英 、雷達,編劇:李翰祥,導演:李翰祥) 《驚魂記》(1956年)飾 文安保 (香港犯罪片,黑白,演員:葛蘭 、羅維 、王豪、蔣光超、王萊、Chun Yang 、馬笑儂、李允中、楊群 ,編劇:陶秦,導演:陶秦) (香港劇情片 ,黑白,主演:楊群 、葛蘭 、王萊 、蔣光超 、馬笑儂 ,編劇:陶秦 ,導演:陶秦 ) 《卧薪嘗膽》(又名《西施》) (1956年) 飾 吳太子(香港喜劇片,演員:李麗華、張瑛、鍾情、羅維、王元龍、李芳菲、賀賓、郭嘉、唐迪、雷達、馬笑儂、李圖、楊群、陳濠、吳莎、白妤,編劇:袁秋楓,導演:馬徐維邦) 《化身姑娘 》(1956年) 飾 周仕強 《曼波女郎》 (1957年) 《野火 》(1957年) 飾 羅喬治 (香港劇情片,黑白,主演:楊群、高原、李英、李湄、謝之 ,編劇:張徹 ,導演:李湄 、張徹 ) 《金蓮花》 (1957年) 飾 小李 (香港古裝片,黑白,演員:林黛、雷震、王萊、楊群、尤光照、李允中、陳又新、高翔、林蒼、翁木蘭、劉恩甲、劉仁傑、藍偉烈、朱少泉、劉茜蒙,編劇:岳楓,導演:岳楓) 《四千金》 (1957年) 飾 曹大偉 (香港劇情片,黑白,演員:陳厚、蘇鳳、葉楓、林翠、雷震、田青、王憧、王元龍、翁木蘭、楊群,編劇:陶秦,導演:陶秦) 《翡翠湖》 (1958年) 韓二寶 《野火》(1958年) 《紅娃》 (1958年) 飾 花吉玉 《桃花運》(1959年)飾 小王 (香港喜劇片,黑白,主演:楊群 、王沖、 田青 、葉楓 、朱少泉 ,編劇:張愛玲 ,導演:岳楓 ) 《香車美人》 (1959年) 飾 朱友 (香港喜劇片,黑白,演員:雷震、劉恩甲、張揚、葛蘭、馬笑儂、黎雯、羅蘭、楊群、張維德,編劇:易文,導演:易文) 《鐵臂金剛》(1960年) 飾 雷(香港動作片 ,黑白片,主演:楊群、 雷震、 葉楓 、馬力、 馮毅 ,編劇:謝文 ,導演: 王天林 ) 《春潮 》(1960年) 飾 小鄧 《妖女何月兒》(1961年)(香港奇幻動作古裝片,黑白,演員:鍾情、金峰、楊群 、羅維 、洪波 、李香君 、蔣光超 、嘉玲,編劇:南宮搏,導演:屠光啟 ) 《猿女孟麗絲》 (1961年) (香港動作片,黑白,演員:林黛 、趙雷 、羅維、蔣光超、張翠英、楊群 ,導演:羅維) 《楊乃武與小白菜》(1963年)(台灣劇情 /歌舞片,彩色,演員:李麗華、關山、李紅珠、歐陽莎菲、高寶樹、朱牧、楊群 、蔣光超、楊志卿、顧文宗、李英、井淼、何平、李允中、馬笑儂、沈殿霞、李昆、谷峰,編劇:Han Lu,導演: 李翰祥、何夢華 ) 《夜半驚魂》(1963年) 飾 江超武 (香港劇情片恐怖片驚悚片 ,黑白,主演:蕭芳芳 、楊群 、田豐、 藍娣 、張意虹 ,編劇:陳荻薏 ,導演:屠光啟 ) 《秦香蓮 》(1963年) 飾 陳世美 (李麗華 飾 秦香蓮、嚴俊 飾包公) 《孟麗君》(1963年)(香港喜劇片,主演:李麗華、楊群、錢蓉蓉、嚴俊,導演:嚴俊) 《鳳鳳 》(1965年) 飾 王茂林 (香港/ 台灣劇情片,彩色,主演:張美瑤、楊群、張小燕、羅宛琳,編劇:楊世慶,導演:楊世慶) 《西施》(1965年) 飾 晉侯 (香港 / 台灣 古裝片,彩色,演員:江青⒄岳住⒅炷痢⒉芙⒙礞鰲⒏當袒浴⒘盒巡ā⒀釗骸⒗畹腔蕁⒙尥鵒鍘⒄勻骸⑼醴?、楊蘇、劉維斌、金石、房勉、高明、宗由、常楓、李冠章、洪波,編劇:唐紹華,導演:李翰祥,) 《煙雨蒙蒙》 (1965年) 《菟絲花》 (1965年) 飾 徐中枏(台灣愛情片,主演:汪玲,楊群,編劇:瓊瑤,) 《幾度夕陽紅》(1966年) 飾 何慕天 (台灣愛情片,彩色,主演:楊群 飾 何慕天、江青 飾 李夢竹 、甄珍 飾 何霜霜、汪玲 飾 楊曉彤、秦沛 飾 楊曉白,編劇: 瓊瑤,導演:李翰祥、楊蘇) 《幾度夕陽紅大結局》(1966年)飾 何慕天(台灣愛情片,彩色,主演:楊群 飾 何慕天、江青 飾 李夢竹 、甄珍 飾 何霜霜、汪玲 飾 楊曉彤、秦沛 飾 楊曉白,編劇: 瓊瑤,導演:李翰祥、楊蘇) 《龍虎雙俠 》(1966年) 《辛十四娘》 (1966年) 《天之嬌女》 (1966年) 《地下司令》 (1967年) 《塔裏的女人》 (1967年) 飾 羅聖緹 《十萬青年十萬軍》 (1967年) 《破曉時分》 (1967年) 飾 陳老三(台灣劇情/ 古裝片,彩色,主演:楊群 、趙麗萍、洪波,編劇:姚鳳磐,導演:李翰祥、宋存壽) 《王寶釧(上、下集) 》(1967年) 《血花劍》 (1968年) 《劍魔》 (1968年) 《羅門四虎》 (1968年) 《青龍鎮》 (1968年) 《破曉時分》(1968年) 《陌生人》 (1968年) 飾 陌生人(台灣劇情片,彩色,主演:甄珍 、楊群、 李虹,編劇:趙之誠、瓊瑤,導演:楊蘇、李翰祥) 《北極風情畫 》(1969年) (台灣劇情片,彩色,主演:萬儀、楊群、王沖、張慧、王星磊、藍雲、王蘭,編劇:姚鳳磐,導演:王星磊、李翰祥) 《絕代鏢王》 (1969年) 《劍王之王》 (1969年) (台灣冒險片,彩色,演員:張清清、張亦飛、Shao Chun Chao、Kuo Chun Chen費雲、侯小弟、柯佑民、羅蘋、盧碧雲、馬驥、Hung Shih、蘇金龍、蘇真平、Chung Ting、Hsiang Wang、魏蘇、楊群、易原、Fan Yu,編劇:徐天榮、郭南宏,導演:郭南宏) 《武聖關公 》(1969年) 《揚子江風雲 》(香港片名《一寸山河一寸血》)(1969年) 飾 王凡(台灣劇情/冒險/懸疑片,彩色,主演:李麗華、楊群、歐威,編劇:張永祥,導演:李翰祥) 《負心的人》》(1969年)飾 志強(台灣劇情片,彩色,主演:楊群、湯蘭花、李虹,編劇:姚鳳磐,導演:楊蘇) 《路客與刀客 》(1970年) (香港動作劇情片,彩色,主演:楊群 、孫越 、崔福生 ,編劇:張曾澤 、司馬中原,導演:張曾澤 ) 《喜怒哀樂 》(1970年) (台灣/香港劇情片,主演:李麗華、楊群、甄珍,編劇:李翰祥 、謝家孝、朱向敢、蒲松齡-原著、胡金銓,張永祥 、Zhishan Li ,導演:白景瑞、胡金銓、李翰祥、李行 ) 《出賣愛情的人 》(1970年) 《不要讓太太知道》 (1970年) 《你我他》 (1970年) 《家花總比野花香》 (1970年) 《魏徵斬龍》 (《魏徵斬龍 》)(1970年) (香港/台灣奇幻片,主演:楊群 、崔福生、范凌,編劇:屠光啟,導演:屠光啟) 《玉樓春夢》 (1970年) (香港劇情片,主演:陳曼玲、楊群、孟莉,編劇:楚原,導演:楚原) 《你的心裡沒有我》 (1970年) (香港劇情片,主演:陳思思、楊群、秦沛,編劇:楊蘇,導演:楊蘇) 《還君明珠雙淚垂》 (1971年) (台灣劇情片,主演: 楊群 、馮海 、林苓 ,編劇:張永祥 ,導演:劉藝 ) 《問白雲 》(1971年) 《落鷹峽 》(1971年) 飾 樓明月(台灣劇情片,主演:甄珍 、楊群、葛香亭、陳莎莉,編劇:張法鶴、鄧育昆 ,導演:丁善璽) 《賭命的人 》(1971年) 《長江一號 》(1971年) 《庭院深深 》(1971年) (台灣愛情/ 劇情,演員:歸亞蕾、李湘、王戎、楊群、吳鳳鳳,編劇:瓊瑤-原著,導演:宋存壽、楊群,製作人:楊群 ,製作公司:香港鳳鳴影業有限公司) 《騙術奇譚》(1971年)(香港/台灣喜劇片,演員:謝賢、甄珍、張沖、李昆、陳菁、青山、李文泰、孫越、岳陽、蘇祥 、金滔、胡錦、白鷹、王宇、田野、蔣光超、上官亮、葛小寶、陶述、魯直、費雲、韓蘇、韓江、巴戈、常楓、江帆、林璣、李琳琳、郝履仁、楊群、劉明、朱牧、李秀齡、楊愛華、張帝,編劇:李翰祥,導演:李翰祥) 《忍》 (1972年) (香港/台灣劇情片,主演:楊群、嘉凌、李虹,編劇:宋項如,導演:楊群、俞鳳至,製作人:楊群、俞鳳至、高飛,製作公司:香港鳳鳴影業有限公司) 《愛魂 》(1972年) (香港劇情片,主演:楊群 、蘇青、李沙玉,導演:宋山歐) 《仇》 (1972年) (香港動作/劇情片,主演:楊群、蔡弘、薛漢,導演:俞鳳至,製作公司:香港鳳鳴影業有限公司) 《一寸山河一寸血 》(1972年) 《風流韻事》(1973年)飾 西門慶(香港喜劇片,主演:陳萍 、岳華 、楊群 ,編劇: 李翰祥 ,導演: 李翰祥 ) 《騙術奇中奇》(1973年) 《浪》(1973年) 《金瓶雙艷》 (1974年) 飾 西門慶 《陰陽界》(1974年) 《早晨再見》 (1974年) 《王寶釧平貴回窯》 (1975年) 《朱洪武開國記》 (1975年) 《大千世界》(1975年) 《八百壯士》(1975年)(台灣戰爭片,演員:柯狻雄、林青霞、徐楓、陳?#092;漢、張艾嘉、黃家達、秦漢、楊群、張沖、張翼、金剛、王道、易原、葛小寶,編劇:丁善璽,導演:丁善璽) 《星語 》(1976年) 《官人我要》 (1976年) 《肥龍過江》 (1978年) 《問你怕未》 (1978年) (《鬼馬福星》) 《十萬滴血》 (1978年) 男主角 《古寧頭大戰》(1980年) 《頂爺》(1981年) 《千王斗千後》(1981年) 《槍口下的小百合》(1982年)台灣劇情片,演員:林青霞、楊群、張沖、龍飛、江龍、吳國良、張小蘭、秦風,編劇:郭清江、呂繼尚,導演:郭清江) 《第一次》(1983年)(香港劇情片,主演:張國榮、翁靜晶、楊群,編劇:陳韻文,導演:俞鳳至,製作人:楊群、俞鳳至,製作公司:香港鳳鳴影業有限公司,發行公司:香港鳳鳴影業有限公司) 《威龍猛探》 (1985年) (《保護者》) 《夏日福星 》(1985年) 《女人風情話》(1985年) 《拖錯車》(1985年) 《代客泊車》 (1986年) 《肝膽相照 》(1987年) 《英雄好漢 》(1987年) 《江湖情》(1987年) 《天使行動》(1987年) 《省港風雲》(1988年) 《無悔行動》(1990年)(香港劇情片,主演: 高雄 、大島由加利 、莫少聰 、楊群 、狄威 ,編劇:李茜 ,導演:劉國豪) 《都市煞星》(1990年)(香港劇情片,主演: 王祖賢 張學友 盧惠光 楊群 蔡立兒 ,編劇: 庄澄 周振榮 ,導演: 黎應就 ) 《諜海英豪》 《Black Vengeance》(1990年) 《一本漫畫闖天涯》 (1991年) 飾 韋先生(香港劇情片喜劇片動作片,主演:周星馳 、成奎安 、柏安妮 、林俊賢 、楊群 ,編劇:梁家仁、頌升 ,導演:梁家仁) 《布局》(1991年) 《至尊無上 II:永霸天下》(《兄弟情深》 / 《至尊無上2》) (1991年) 《妙探雙嬌》(1992年) 《風起雲涌之情迷香江》(《情迷香港》/ 《阿拉來自上海》)(1993年) 《生命因愛動聽 》(英文名:《Life Is a Miracle 》 在加拿大首映)(2001年) 飾 楊醫生 (主演:陳松伶 、楊群 ,編劇:關信輝 ,導演:關信輝) 《源來是愛》(2003年)飾演 爺爺 (主演:楊群 、鍾景輝 、邰正宵 、黃愷)

『捌』 跪求一本90年代的武俠YY小說,名字叫什麼 **雙嬌

《絕代雙嬌》這小說還不錯

『玖』 張嘉年演的電影有哪些

你說的這個張嘉年是不是以前成家班的「太保」(藝名)?

如果是,以下就是他的作品年表,包括演出作品 年份 片名 英譯片名: 1973 《龍爭虎門》 Wits to Wits 1973 《大鐵牛》 Return of the Panther 1 974 《狼狽為奸》 Enter the Dragon 1980 《地獄無門》 We're Going to Eat You 1980 《師弟出馬》 The Young Master 1980 《鬼打鬼》 Encounter of the Spooky Kind 1981 《老鼠街》 The Gold Hunters 1981 《舞廳 》 The Club 1982 《龍之忍者》 Ninja in the Dragon's Den 1982 《龍少爺》 Dragon Lord 1982 《A計劃》 Project A 1983 《空心大少爺》 Just for Fun 1983 《樑上君子》 1983 《人嚇人》 The Dead and the Deadly 1983 《奇謀妙計五福星》 Winners & Sinners 1984 《貓頭鷹與小飛象》 The Owl vs Bumbo 1984 《神勇雙響炮》 Pom Pom 1984 《鬼線人》 The Ghost Informer 1984 《鬼馬天師》 Taoism drunkard 1984 《公僕》 Law with Two Phases 1985 《皇家師姐》 Yes, Madam 1985 《四眼仔》 Mummy Dearest 1985 《龍的心》 Heart of Dragon 1985 《夏日福星》 Twinkle, Twinkle, Lucky Stars 1985 《祝您好運》 Lucky Diamond 1985 《妙探孖寶》 Two Jolly Cops 1985 《警察故事》 Two Jolly Cops 1986 《神勇雙響炮續集》 Rosa 1986 《陰陽奇兵》 The Young Taoism Fighter 1986 《霹靂大喇叭》 Where's Officer Tuba 1986 《開心鬼精靈》 Love Me Vampire 1986 《流氓英雄》 The Innocent Interloper 1986 《執法先鋒》 Righting Wrongs 1986 《神探朱古力》 Mr Boo VIII Chocolate Inspector 1986 《再見媽咪》 Goodbye Mammie 1986 《僵屍翻生》 New Mr. Vampire 1987 《天賜良緣》 Sister Cupid 1987 《養鬼仔》 Crazy Spirit 1987 《僵屍少爺》 Magic Story 1987 《天官賜福》 Reincarnation 1987 《表哥到》 My Cousin, the Ghost 1987 《A計劃》 Project A II 1987 《喋血城市》 City on Fire 1988 《警察故事續集 》 Police Story II 1988 《鬼咁串》 Vampire Partner 1988 《烈血風雲》 A Bloody Fight 1988 《大丈夫日記》 The Diary of a Big Man 1988 《神探父子兵》 In the Blood 1988 《驚魂今晚夜》 Into the Night 1988 《飛龍猛將》 Dragons Forever 1988 《繼續跳舞》 Carry on Dancing 1988 《靈幻小姐》 Lady Vampire 1988 《大話神探》 Fumbling Cops 1989 《黑道福星》 Carry on Yakuzas 1989 《皇家飛鳳》 Angel Enforcers 1989 《悲情城市》 City of Sadness 1989 《師姐大曬》 The Blonde Fury 1989 《奇跡》 Miracle 1989 《再見王老五》 The Bachelor's Swan Song 1989 《猛鬼舞廳》 Ghost Ballroom 1989 《烈火街頭》 Into the Fire 1989 《急凍奇俠》 Iceman Cometh 1990 《瘦虎肥龍》 Skinny Tiger & Fatty Dragon 1990 《新半斤八兩》 Front Page 1990 《屍家重地》 Mortuary Blues 1990 《脂粉雙雄》 Panty Hose Hero 1990 《西環的故事》 Story of Kennedy Town 1990 《天師捉姦》 Ghostly Vixen 1990 《午夜天使》 Midnight Angel 1990 《喋血風雲》 Return to Action 1991 《僵屍翻生續集》 New Mr. Vampire II 1991 《賭霸》 The Top Bet 1991 《新精武門》 1991 Fist of Fury 1991 《烈火情仇》 The Godfather's Daughter Mafia Blues 1991 《密宗威龍》 The Tantana 1991 《皇家師姐之海狼》 Sea Wolves 1991 《妖魔道》 Devil's Vendetta 1992 《音樂僵屍》 The Musical Vampire 1992 《妙探雙嬌》 Beauty Investigator 1992 《五福星撞鬼》 Ghost Punting 1992 《大八卦》 Lucky Way 1993 《新碧血劍》 The Sword Stained with Royal Blood 1993 《93街頭霸王》 Drug Tiger 1993 《婚禮中槍聲》 Danger of the Wedding 1993 《畫魂》 La Peintre 1993 《黃飛鴻之鬼腳七》 Kick Boxer 1993 《水滸傳之英雄本色》 All Men Are Brothers- blood of the Leopard 1994 《終極獵殺》 Hunting List 1994 《鍾馗嫁妹》 The Chinese Ghostbuster 1994 《醉拳II》 Drunken Master II 1994 《新義本無言》 All Mighty Gambler 1994 《非洲超人》 The Gods Must be Funny in China 1995 《救世神棍》 Heaven Can't Wait 1995 《鬼巴士》 Ghostly Bus 1995 《狂野生死戀》 A Touch of Evil 1996 《運財五福星》 How to Meet the Lucky Stars 1996 《懵仔多情》 Stooge, My Love 1996 《扭計雜牌軍》 Naughty Boys 1996 《危險任務》 Dangerous Duty 1997 《卧底神算》 Magic Mod 1997 《一個字頭的誕生》 Too Many Ways to Be no.1 1999 《想死趁現在》 A Chance To Die 1999 《上帝之手》 Heaven of the Hope 2000 《極速僵屍》 The Vampire Combat 2000 《運轉手之戀》 The Cabbie 2001 《豹女之奪命之旅》 Her Name is Cat 2 Journey to Death 2002 《京城泣血之李香君》 Prostitutes in The Years Past - Li Hsiang Chun 2003 《黑狗來了》 Black Dog is Coming 2009《爸...你好嗎?》 How are you, Dad?
他在2000 年以《運轉手之戀》獲得第三十七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 2000 以《運轉手之戀》獲得第三屆台北電影節年度最佳配角獎。

閱讀全文

與求台灣老電影鬼馬雙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逃學威龍2粵語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92
女主持人拍電影有哪些 瀏覽:759
電影或電視劇里的經典台詞 瀏覽:8
怎麼誇一個電影出品人 瀏覽:655
電影頻道黃埔學生軍 瀏覽:102
電影小人物2021演員 瀏覽:595
辯論賽演員成就電影 瀏覽:324
有什麼新的電影沒有 瀏覽:581
最新拍的中國神話類的電影 瀏覽:606
新武則天外傳電影網 瀏覽:828
ipad看電影慢 瀏覽:767
南極之戀與一部外國電影 瀏覽:678
恐怖車電影 瀏覽:199
good電影經典168 瀏覽:77
中文父女倫理電影 瀏覽:542
女朋友怎麼知道我看電影 瀏覽:429
電影名字有100 瀏覽:875
新江山美人無敵電影 瀏覽:719
女模倫理電影模 瀏覽:861
美女抓男生的電影 瀏覽: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