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熱門電影 > 大劉科幻電影大全2015

大劉科幻電影大全2015

發布時間:2022-09-26 12:51:46

1. 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有哪些讓人細思極恐的地方

1、

劉培強給木星畫形狀是為了記錄離木星的距離,他從休眠艙出來之後發現窗口的木星不見了,立刻意識到空間站已經「叛逃」。在那個窗口旁,掛著一個《盜夢空間》里的陀螺,而盜夢空間的結局是,主角終於回到家見到了孩子

2、

moss的紅色光點,劉培強在休眠艙里的掙扎,致敬了2001太空漫遊,而之後喊的「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果然是奢望」來自原著中最高執政官對反叛軍的話

「我理解所有的人,因為在已經進行了40代人,還要延續100代人的艱難奮斗中,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個奢求」

那麼moss會不會有一天喊出「碳基生物寧有種乎」和「吾可取而代之」呢

3、

重啟發發動機的方案採用了「飽和式救援」,何為飽和式救援,按電影里的數據,5000台發動機共運送了7萬6千個火石,派出了40萬2千6百人,這樣把重新點燃發動機的可能提到最高。雖然電影里只是一個小隊的事跡,但背後是全人類的掙扎。

4、

撞車的司機自殺前用日語說想喝一碗味增湯,俄國人犧牲自己把劉培強推向控制艙,運輸車里蓋著一張美國國旗。直到最後,人們說著不同的語言調轉車頭,駛向背離家園的方向。這根本不是一部所謂的愛國電影,而是全人類對自我的拯救。那些好萊塢大片中個人英雄式的愛國主義不會出現。

16

姥爺韓子昂出生於1999年,是一個如假包換90後,所以他才會用著舊手機,刷著抖音,聽海草舞。

17

日本人員的運輸車里掛著風鈴,韓子昂的運輸車里掛著佛珠和彌勒佛像,俄羅斯人掛念著自己的伏特加,在遠離家園的地方,他們用這種方法回家

18

在沒有植物生長的地方,只靠吃土就能生活的蚯蚓可能是最好的蛋白質來源。「榴槤味蚯蚓干,下午茶必備解饞佳品,饋贈親友伴手禮」但是味道可能並不好,畢竟有一個隊員死前說他想吃大米飯。他已經至少20年沒吃到過了。

19、

劉啟用維修工具換來防護服,韓子昂看著凍成冰凌的陸家嘴感嘆舊時的人類只顧追求金錢,所有車輛都是國家資產。原著中流浪地球計劃開始之後,貨幣,經濟,甚至婚姻關系幾乎在一瞬間都消失了

20、

作為太陽系的第二大星體,木星的組成和太陽很相近,約為88%的氫和12%的氦,就像是形成太陽的邊角料。缺少氧化劑,氫氣本身不能被點燃。但是當地球大氣和木星大氣互相吸引,交融在一起後,木星的氫氣和地球的氧氣有可能達到氫氧2:1的爆燃比例。一顆火星就可以引起劇烈爆炸,推離地球。(考慮到氧氣是否足夠,以及爆炸的指向性等問題,可能現實中並不能實現。但是在一部科幻電影里,已經足夠自圓其說)

21

當電梯到達地表,門打開時,所有人都彎下腰躲避涌進電梯的風雪,只有劉啟和韓朵朵傻愣愣的站著,可見他們的確是第一次來到冰雪封天的地面。

22

哥哥劉啟剛開運輸車時,七拐八股差點撞到一個人,這個人用一口京片子說了一句「嘛呢」。這位是導演郭帆客串的。

23

在滿是灰塵的接線室,工程師拿出放著煙和字條的盒子。盒子里那張寫著「記得穿秋褲」的紙已然泛黃。年近中年的工程師,也曾是一個要媽媽催著穿秋褲的孩童吧。可是,或者因為抽簽,或者因為海嘯天災,他的媽媽已經離開很久了

24

很多電影都無法逃脫英雄史觀的桎梏,讓人們以為拯救世界,改變歷史全是某幾個人的功勞。而流浪地球,劉培強飛躍空間站時,發現還有其他人在爆破艙門,反抗火種計劃。劉培強想起可以炸木星推地球時,聯合政府告訴他以色列科學家早已經想到了。蘇拉維希發動機試圖點燃木星時,另外兩座發動機也燃起了5000公里高的火焰。歷史,從來都不是個人奮斗,而是是朦朧的必然加上一點運氣

25

當一個長鏡頭從地面升起,越過巨大的挖掘機,順著行星發動機的熱焰火升向太空站。當我所無數次幻想過的流浪地球出現在眼前時,我發現旁邊的人在悄悄抹眼淚。

2. 大劉和何夕有哪些經典的科幻小說

1999年: 6月:《鯨歌》(《科幻世界》)
《微觀盡頭》(《科幻世界》)
7月: 《宇宙坍縮》(《科幻世界》)
10月:《帶上她的眼睛》(《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一等獎
2000年: 2月:《地火》(《科幻世界》):後收錄於《中國九十年代科幻佳作集》
7月:《流浪地球》(《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後收錄於《2000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2001年: 1月:《鄉村教師》(《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後收錄於《2001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3月:《混沌蝴蝶》(《科幻大王》)
4月:《微紀元》(《科幻世界》)
8月:《全頻帶阻塞干擾》(《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後收錄於《2001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2002年: 1月:《中國太陽》(《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後收錄於《2002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夢之海》(《科幻世界》):「大藝術」系列之一
《朝聞道》(《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後收錄於《2002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6月:《天使時代》(《科幻世界》):又名《波斯灣飛馬》
9月:《魔鬼積木》(《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長篇
11月:《吞食者》(《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
2003年: 1月:《超新星紀元》(作家出版社):長篇。
2月:《文明的反向擴張》(《科幻世界》):科幻專題文章
3月:《詩雲》(《科幻世界》):又名《李白》,「大藝術」系列之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後收錄於《2003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8月:《光榮與夢想》(《科幻世界》)
9月:《地球大炮》(《科幻世界》):又名《深井》,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後收錄於《2003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12月:《思想者》(《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後收錄於《2003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2004年: 3月:《圓圓的肥皂泡》(《科幻世界》)
6月:《球狀閃電》(《科幻世界星雲》):長篇。
《 當恐龍遇上螞蟻》(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又名《白堊紀往事》,長篇。
12月:《鏡子》(《科幻世界》):榮獲本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
2005年: 1月:《贍養上帝》(《科幻世界》)
8月:《歡樂頌》(《九州幻想》,「大藝術」系列之三)
11月:《贍養人類》(《科幻世界》)
2006年: 1月:《山》(《科幻世界》)
5月:《三體》 (連載於《科幻世界》2006.5~2006.12):長篇
2007年: 1月: 《三體》 (重慶出版集團 重慶出版社):長篇單行本
2008年: 5月:《三體II:黑暗森林》(重慶出版集團 重慶出版社):長篇;2007年底寫作完成,與《三體》分別為《地球往事》三部曲的第一部和第二部。
<未發表作品>
《中國2185》 長篇
<隨筆文論>
第一代科幻迷的回憶
被忘卻的佳作
遠航!遠航!
《東京聖戰》和《冷酷的方程式》
理想之路--科幻和理想社會
我們是科幻迷
文明的反向擴張
從雙獎看當代美國科幻
混沌中的科幻
消失的溪流——八十年代的中國科幻
快樂的科幻
SF教――論科幻小說對宇宙的描寫
在2001年銀河獎大會上的講話
科幻與幻想的對決
被忘卻的佳作
初學者如何寫科幻
從大海見一滴水——對科幻小說中某些傳統文學要素的反思
答復說書人——劉慈欣關於科幻創作的回答
給《星雲》的文章——關於科幻的一些思考
無奈的和美麗的錯誤--科幻硬傷概論
消失的溪流——八十年代的中國科幻
越小越好
在2001年銀河獎大會上的講話
築起我們的金字塔——由銀河獎想到的
回答小作家雜志的采訪
劉慈欣關於「星雲獎」的一些介紹
掐頭去尾看雨果獎
近期在美國主流科幻中常出現一些的奇特作品
珊瑚島上的死光

3. 當代科幻第一人劉慈欣的代表作有哪些

我知道劉慈欣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不能共存的節日》、[7]《全頻帶阻塞干擾》等。其中《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

劉慈欣2015年獲雨果獎,也已三年時間還沒有新作。他怎樣重建自己的思想和理念,超越自己的過去,確實是一個嚴峻的挑戰。我們都期待著。

4. 15部劉慈欣經典作品,首次被改編漫畫,這才是科幻的正確打開方式

劉慈欣,中國科幻第一人。復旦大學的中文系教授嚴鋒曾說:「劉慈欣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提高到了世界級水平」。

亞洲首獲「科幻界諾貝爾文學獎」之稱的雨果獎

十次榮獲中國科幻文學最高獎項銀河獎

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的終身成就獎

霍金同款「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

劉慈欣的「 硬科幻 」是在科學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想像,所以小說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科學知識和科學思維。

清華理工男高曉松在剛開始看《三體》時,前三遍都沒看過第40頁。第四遍,他咬緊牙關從第41頁開始,直到看完前100頁才走進了大劉的世界。他又立刻從頭開始,一口氣看完了三本。他贊嘆道,《三體》是近十年來最偉大的中文小說。

《三體》收獲了無數的贊譽,就連奧巴馬都忍不住給劉慈欣發郵件催更。但是劉慈欣卻感慨:「我從來沒有用文字把自己想像中的畫面真正表現出來,一次都沒有。你們去看我的短篇,就能看到焦慮。」

劉慈欣認為,表現科幻最好的方式不是文字,而是圖像 。深奧的「硬科幻」,只有用逼真的畫面才能變得一目瞭然。

去年,由劉慈欣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流浪地球》上映,票房高達46億,位列國產電影票房榜第三位。這部電影開啟了國產科幻電影新紀元,也使無數人沉迷在劉慈欣塑造的星辰大海之中,掀起了全民的科幻熱潮。

但是,看過原著小說的科幻迷就會發現, 書中四分之三的精彩內容,在電影中並未展現 。

為了更全面的展示劉慈欣的科幻世界,今年四月,劉慈欣作品首次改編的漫畫上市了。首發第一天,就刷爆了朋友圈。

電影《流浪地球》製片人的推薦

《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是劉慈欣親自授權 ,由中國團隊主導,聯合全球11個國家,近30位頂級漫畫藝術家傾力奉獻。這個系列將一共 改編15本 劉慈欣的經典科幻小說,創作周期長達4年半,耗資千萬。未來,將在全世界至少8個國家發行。

第一批改編的4本漫畫,分別是《流浪地球》、《鄉村教師》、《夢之海》和《圓圓的肥皂泡》。

藝術品一樣的美感,史詩級大片的震撼

漫畫逼真的視覺效果,將劉慈欣腦海中的畫面投影般地呈現出來,幫助讀者打破想像力的天花板,迅速進入大劉的科幻世界。

《流浪地球》中的「氦閃爆發」,太陽在宇宙中謝幕:

地面上,凍結的二氧化碳乾冰首先融化,騰起陣陣白色蒸汽;海冰表面開始融化,受熱不均的冰層發出驚天動地的巨響。漸漸地,太陽照在地面的光柔和起來,強烈的太陽風產生了極光,蒼穹中飄動著巨大的彩色光幕。

光最終還是消失了,一個暗紅色球體在慢慢膨脹。行星在上億度的輻射中化為輕煙。它已經不是太陽,不再發出光和熱。太陽死了。

地下城

《鄉村教師》中,外太空碳基文明與硅基文明之間恢弘的星際戰爭

《夢之海》中,低溫藝術家帶著冰凍的大海升到天空的驚人場面

《圓圓的肥皂泡》被五彩繽紛的肥皂泡包圍的城市

這套漫畫書非常大,閱讀的時候就像翻一個大相冊,並且裡面暗含了多個驚艷的折頁。

《流浪地球》的繪者,最喜歡的分鏡是一個四頁拉頁,展現了雄偉高山上「上帝的噴燈」——地球發動機。他說:「人類在畫面里非常小,但我希望能體現出人類雖小,卻可以創造出比這些高山更雄壯的事物:那些能推動地球的發動機。」

《流浪地球》中,地球要逃離太陽系,有一個關鍵點是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

「引力彈弓」有個形象的比喻:假設你在廣場滑旱冰,突然身後有一個速度更快的同學趕上來超過了你。超過你的時候,他伸出手拉了你一把,這時你就有了一個加速效果。

我們都知道「萬有引力」,任何物體都會相互吸引,質量越大,引力就越大。那麼木星到底有多大呢?

木星面前,在沸騰的暗紅色的雲海上空,地球彷彿是一隻藍色小氣球。

無比巨大的木星,就是這樣拉動地球,使地球飛出太陽系。

在真實世界中,美國航空航天局在發射外太空探測器時,也確實曾使用過「引力彈弓」。

忠於原著的結構和精神內核

將小說改編成漫畫,最大的挑戰就是既原汁原味地呈現原著,又創造性地還原其精神內核。出品人李贇表示,「 讀者不用擔心原著被魔改 ,書中原有故事結構、原本的世界觀、精神內核等等都不會改變」。

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的人,不禁被大劉的的浪漫情懷所打動——在人類的終極生存面前,不是讓一部分人坐飛船離開,而是2500代人帶著地球一起去流浪。

這個想像,完全超越了國家、民族、時代的限定,而這卻是劉慈欣早在1999的設想。

就連原著中過目不忘的金句,也一同保留了下來:

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劉慈欣《流浪地球》

劉慈欣的許多作品,都適合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一起閱讀。

《鄉村教師》中,一面是落後的鄉村,一面是高度發達的外星文明。破舊的教室、搖曳的燭光、舉起的小手。老師撐著重病的身體給孩子們上的最後一堂物理課,竟無意間拯救了整個地球。

當外星人得知人類沒有「記憶遺傳」時,表示這聽起來就像個神話。而充當兩代生命體知識傳遞的媒介,就是那個近乎消失的太古文明詞彙——教師。

最後一幕,孩子們祭奠李老師的紙錢,在火光中飛舞,頭頂星空一片璀璨。

集合全球近30位頂級漫畫家,代表當代漫畫最高水準

劉慈欣漫畫團隊幾乎雲集了全世界的漫畫大神,堪比好萊塢大片的全球創作團隊。

以大家最熟悉的兩部作品為例:

《流浪地球》的繪者,是義大利漫畫家斯蒂芬諾·拉弗雷。他曾參與《蝙蝠俠》、《X戰警》的漫畫創作。

拉弗雷筆下的《流浪地球》也是滿滿的美式風格,猶如3D電影。據說,他為了不影響創作,至今還沒有看過電影版的《流浪地球》。

《鄉村教師》的繪者,是中國青年漫畫領軍人物張曉雨。最初,大劉在《科幻世界》連載這部作品時,張曉雨就是其中的插畫作者。

張曉雨的作品中有著濃郁的中國鄉村風情。

他細膩地描繪了孩子破舊的衣服、亂糟糟的頭發,得食道癌的老師放在床頭帶血的痰盂。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幅震撼人心的畫面,都是這些漫畫大神的親筆手稿。為了更好地打磨作品,每一部漫畫都配有3人小團隊:1名專業的漫畫編劇、1位風格相符的頂級繪者、1位專業的上色師。

同時,《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為了追求最好的印製效果,選擇了屢獲國際印製大獎、迪士尼認證的歐洲印刷企業——利奧紙品承印。每一張畫稿,都是在歐洲列印色稿,並經過四次校色,色彩呈現堪稱完美。

科幻的魅力

科幻作品對一個人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一個科幻迷的話,讓劉慈欣深以為然。這位讀者對劉慈欣說,「 希望你們能拉著我們的手在太空中飛行,在時間中看未來和過去,帶著我們仰望星空,聆聽宇宙最深邃的思想 」。

之前,網友們看到一篇小學生作文,驚呼「逆天了!」這個孩子對時間深刻的理解,就連韓寒都忍不住點贊。

孩子的老師說,這名小學生喜歡閱讀,更是劉慈欣的粉絲。

莫言曾說,科幻會在未來的文學領域占據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事實上,科幻文學已經受到了國內主流教育的認可。不論是初中語文課本,還是2018年高考語文全國卷,都頻頻出現劉慈欣的作品。

劉慈欣的作品,不但具備科學理性精神,也不乏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發散思維。這對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課。

而對於成年人來說,科幻世界將帶來開闊的思維和無盡的精神力量。

復旦大學教授嚴峰迴憶,「 多年以後,我還會記得看完《三體》的那個秋夜,我走出家門,在小區盤桓。鉛灰色的上海夜空幾乎看不到幾顆星星,但是我心中卻彷彿有無限星光在涌動 」。

這就是科幻的魅力所在。

5. 《黑客帝國》三部曲依然經典!你還知道科幻電影的標桿有哪些

電影經典的誕生是很困難的,一部又一部能夠延續經典那則更是難上加難,對很多影片來說,製片人拍的續集往往是狗尾續貂,是借著上一部劇的影響力來赤裸裸的圈錢,而電影黑客帝國無疑打破了這個魔咒,黑客帝國三部曲從今天來看呢依然顯得很經典,作為科幻題材,它設定了一個絕妙的世界觀背景,有著深刻的哲學命題,一那系列經典的畫面更是創造了電影銀幕奇跡,另外,這種徹底將電腦特效帶入商業電影製作這電影製作模式,為後世好萊塢大片製作提供了範本,可以說是科幻電影的標桿,小編認為能夠與之媲美的科幻電影標桿還有《星球大戰》和《2001:太空漫遊》。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小編認為在科幻電影中我們遲早也能打造出一部註定載入史冊的科幻電影。

6. 如何評價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

早就聽說過流浪地球的原作和電影沒什麼關系,讀了原作後深刻了解到確實如此。原作中的時間跨度很大,通過主角的一生描繪了地球剛啟程時的社會變遷,只花了大約一頁描繪了途徑木星的壯觀景象,也沒說有發生什麼需要點燃木星的意外。更別說原作和電影的主旨甚至還有較為本質的區別,原作最後叛軍將聯合政府處刑,可謂民科害人愚民誤事,電影中飽和式救援全球人民齊心協力救地球顯得人民群眾有力量。

並不想評價哪個主題更好,畢竟大談三觀某種意義上是個挺不入流的評價方法,重中之重應是作品把它的主題表現得怎麼樣。(順帶一提,大談bug也是個挺不入流的評價方法,搞科普做分析歡迎,但說有bug就是爛作大可不必。)

原作中的悲劇反轉顯得造化弄人,不過,在長達2000多年的流浪旅程的伊始,在地球尚未漂流出太陽系之前,發生這個諷刺的插曲,最後卻以「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結尾,倒有一絲滄海桑田的宏大的浪漫感。電影則不像原作那麼著重描寫在危機之下的人情淡漠,而是更加強調了地球的家園屬性,全人類齊心協力守護自己的家園,排除萬難帶著母星一起流浪,照樣也很宏大浪漫。

再多舉幾個例子,要是原作的主題集中在諷刺愚民上,那結局就該讓發動機掉頭,最終地球在氦閃中全滅,而像《瑞克和莫蒂》那種虛無主義荒誕單元劇,甚至可以選擇不拯救世界,在世界毀滅前狂歡一把,拯救了世界我豈不是明天又要上班了jpg.

再順便聊聊我閱讀范圍內的劉慈欣作品給我的感覺,首先他肯定和《瑞克莫蒂》那種不是一路子,他大抵的傾向確實在《三體》中可見一斑,例如「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不擇手段的前進」,但也並非總是如此,會因設定的不同而改變。

例如,《三體》中說社會太柔和太女性化了不行,但《微紀元》中設定就是資源取之不竭社會無憂無慮,元首是個女孩,人民全體都像個孩子毫無問題,甚至比當今的人類世界要美好多了,或者又像《全頻帶阻塞干擾》那樣通過角色之口表達要是全人類都享受宇宙之美就不會有戰爭了,很有理想主義理科生的感覺;《三體》中有黑暗森林,發現一個文明滅掉一個,《鄉村教師》中卻可以搞個碳基文明大家庭;《流浪地球》中諷刺愚民,不妨礙《中國太陽》的底層農民工逆襲。

大劉被吹的理由主要是在科幻點子上,這點沒說錯,不過我感覺他還挺喜歡描寫社會的,雖然這方面確實不如科幻點子出色。或者說,他寫的社會和角色是一種根據劇情需要/點子需要/作者三觀經過簡化的描寫,復雜性不夠大劉被吹的理由主要是在科幻點子上,這點沒說錯,不過我感覺他還挺喜歡描寫社會的,雖然這方面確實不如科幻點子出色。或者說,他寫的社會和角色是一種根據劇情需要/點子需要/作者三觀經過簡化的描寫,復雜性不夠。在宏大的尺度上描寫社會時適當簡化我覺得可以接受甚至還算搭配,不過這樣確實容易招致不同意這種社會模式的讀者的不滿。我也稱不上完全同意他筆下的社會,不過我覺得這是某種可能性,而我對可能性的接受能力向來挺高。

以及,大劉在科技細節的描寫上,深黯寫不明白的事就不要強寫從而讓一些愛捉蟲的人抓住太多把柄的道理。《流浪地球》還是寫得太早了,以至於他自己後來都說當初不該把數據編得太細。不過,其他的地方,他好像就突然不懂了。例如性別差異的描寫,程心不行就是不行為什麼要加一句她是女人呢,《全頻帶阻塞干擾》里說女孩都怕孤獨,兒子喜歡孤獨所以本質上不像女孩……我這個被人吐槽「人可以內向但總得達到人類社交需要的最低水平吧」的人感覺要性別認知障礙了。

這里雖然談了點個人三觀,但主要還是想說,這種和主題和劇情都沒關系刪了不影響的描寫,冒著招致部分人口會不認同的風險,真的沒必要啊。要是作者就是故意想搞刻板印象寫男頻文就算了,相當於主動篩選讀者群體,看不慣就不看嘛,可大劉這我看更像不懂卻強寫,我想像得出他覺得自己身為男性像米沙一樣比起社交更喜歡探究宇宙就張口來了句「女孩都害怕孤獨」,和寫十大頁充滿細節然而(其實連詞比起然而用導致更恰當)漏洞百出的科幻設定一個性質,真的沒必要啊。

不過我覺得大劉經常被人詬病的文筆其實不錯,多好要看和誰比,但絕不能說不好,能讓我對一些現實中不存在的經歷產生代入感,對意象的掌握更是一絕。例如,《流浪地球》中,就將巨大的行星發動機、哲學課上那個關於無限大的牆壁的謎題、那個時代人們對死亡的恐懼結合在一起。意象上最集中的例子應當是《三體》中雲天明的童話,一般人真想不出來。小說作者畢竟不是網抑雲評論家,對故事整體氛圍的把握比寫幾句優美的金句重要得多。

7. 《流浪地球》這部影片適合老人看嗎這部影片適合哪些人觀看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表示:「今天受劉慈欣的邀請,看了電影《流浪地球》,很棒。故事情節是逆向《三體》,像好萊塢大片。適合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觀看。」

在此之前,主演之一的達叔吳孟達也曾說:「一開始我不想接,我覺得肯定是好萊塢不要的劇本,中國買了過來……(看了劇本後)我不相信這是我們中國自己寫的,然後他們公司說這個戲值得拍,因為這個戲可以說是我們中國第一個真真正正拍的科幻片。」

不少網友想要「純國產片」,因此對《流浪地球》在某些設備技術上用到國外技術嗤之以鼻,這是比較片面的,就連《變形金剛》系列、《復聯3》等好萊塢大片也會大量用到我們中國的技術,這樣的合作對於一部特效大片來講是稀鬆平常的現象。用吳孟達的話說:「當然,雖然有用到外來技術,但總指揮、監制都是我們中國人。」

「有生之年,有機會參與到我們電影史上算是真正第一次科幻電影,我覺得非常有價值,非常值得。」

8. 誰翻譯翻譯大劉(劉慈欣)的超強科幻作品《三體

美籍華人,科幻作家劉宇昆

9. 劉慈欣大劉的《三體》系列,在中國科幻界是什麼樣的地位

《三體》獲得了2015年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這是雨果獎第一次頒獎給亞洲人,也是因為這個劉慈欣成為中國科幻界頂級科幻小說家。2015年幾乎成為了劉慈欣年,在這一年裡《三體》一手包攬了就像世界級的科幻獎。三體的出現在全球掀起了一股三體熱,三體是一本把科幻上升到哲學的高度的書,不像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書。劉慈欣將中國科幻推至世界頂級級別的水平。中國科幻界的扛鼎之作,其影響力之大已經遠遠超脫於科幻圈本身。

10. 除了大劉的作品還可以推薦幾部好看的科幻嗎

阿西莫夫的基地

閱讀全文

與大劉科幻電影大全2015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新拍的中國神話類的電影 瀏覽:606
新武則天外傳電影網 瀏覽:828
ipad看電影慢 瀏覽:767
南極之戀與一部外國電影 瀏覽:678
恐怖車電影 瀏覽:199
good電影經典168 瀏覽:77
中文父女倫理電影 瀏覽:542
女朋友怎麼知道我看電影 瀏覽:429
電影名字有100 瀏覽:875
新江山美人無敵電影 瀏覽:719
女模倫理電影模 瀏覽:861
美女抓男生的電影 瀏覽:575
史上恐怖電影你敢看完嗎 瀏覽:115
約已婚女同事晚上看電影 瀏覽:229
有哪些大帥哥演的電影 瀏覽:416
教你解碼看電影 瀏覽:810
三四月份有哪些電影上映 瀏覽:563
abcd電影里的歌曲 瀏覽:713
電影演員表需要什麼名字 瀏覽:124
電影演員韓影的丈夫是誰 瀏覽: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