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即將開拍的電影《三體》,會給中國科幻電影帶來什麼影響
著名作家劉慈欣獲得雨果獎、中國科幻取得歷史性的一刻之後,中國科幻知名獎項銀河獎(第26屆)也於前天在京進行頒獎。隨著以劉慈欣為代表的中國科幻作品國際影響和市場效應的擴大,《三體》背後商業價值的逐漸顯現,此次銀河獎頒獎中,也有更多的人不僅從科幻創作、而且從「潛力股」的市場角度對中國科幻進行探討。
頒獎禮 劉慈欣特別獲得「功勛獎」
據介紹,此次銀河獎由科幻世界雜志社與微像文化共同主辦,時隔十八年後,被譽為中國科幻最高獎的銀河獎第二次來到北京。頒獎現場,中國科幻界最具影響力的科幻作家和科幻產業界人士近兩百名到會,更有五百餘名科幻迷從全國各地趕來,可見近日來科幻的熱度。
張冉、寶樹、吳岩、桂公梓、陳梓鈞、索何夫等人分獲銀河獎最佳中、短篇獎及科幻新人獎。在國內擁有超高人氣的美籍華裔科幻作家劉宇昆繼去年首獲最受歡迎外國作家獎之後,今年再度以最高票將此獎收入囊中。此外,鑒於劉慈欣的創作成就對中國科幻事業起到的推動作用和《三體》系列在國內外為科幻文學帶來的積極影響,本屆銀河獎還為劉慈欣特別頒發「科幻功勛獎」,使頒獎活動達到高潮。
娛樂性 市場關注度在增強
與往屆活動不同的是,本屆銀河獎頒獎典禮更具娛樂性,這也與大眾的逐漸關注和市場的相關態度密切相關。最受歡迎外國作家獎由微軟人工智慧小冰頒出,上海的音樂人馬海平和紀敏佳聯袂帶來一首為銀河獎量身打造的主題曲。此外,北京時光機魔術團隊為銀河獎定製科幻魔術《電子幻覺》,張冉、夏笳兩位高人氣年輕科幻作家也自彈自唱,首度獻聲科幻。
科幻與泛娛樂產業論壇則以「理性的詩意——釋放中國科幻生產力」為主題,與會者對科幻這一文化形態進行產業級梳理,就科幻產業發展進行深度對話。近來好萊塢科幻大片屢創國內票房新高,市場對國產電影的需求隨之空前高漲,這為科幻文學與電影產業的對接融合提供了絕佳的契機,影視和動漫、游戲等產業紛紛購入熱門科幻作品的改編權。此次論壇上,劉慈欣同製片人李亞平、製片人王東輝以及講談社、中清龍圖等機構的負責人面對面,就中國科幻產業的機遇與挑戰、國外科幻產業的成功經驗、中國科幻的崛起路徑等問題進行了交流與碰撞。
■思考
中國電影缺乏科幻的情懷
據製片人李亞平在當天的論壇上介紹:「我大概看了一下,科幻電影2013年有二十幾部立項,2014年是四十幾部,2015年到現在已經有八十幾部了,假設到今年年底有可能立項一百部。」在關注度提高很快之時,李亞平還談到:「美國是一個跟科幻元素有關的影視以及相關後續產業的大國,從1995年到現在的20年間,整個科幻電影的發展以及科幻電影票房的產出,在全國一年所有票房產出中的比例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它的影響力不僅在美國也在全世界,也培育了中國這樣的一片市場。從電影技術角度講,雖然我們也在技術方面要有很大的學習空間,但是我認為這不是最難的,我們其實也很關注大劉的電影最後呈現的樣貌和品質。但是,最難的東西在於我們這樣一片土地可否誕生像今天說的這樣『理性的詩意』這樣的作品。」
劉慈欣則談到,科幻產業中兩大塊,一塊是科幻文學,另一塊是科幻影視。國內的科幻產業最有希望的一個增長點是在影視方面。「據我所知,可能2016年是中國科幻電影的爆發年,至少數量會有很多部。」但劉慈欣同時說道:「如果我們以科幻迷的科幻取向去拍電影,因為他們很懂科幻,懂科幻很有可能沿著科幻文學圈子這個欣賞取向去拍科幻電影。可是全國科幻迷大概一二百萬人的樣子,你不能靠他們支持幾個億的電影票房,這根本不可能的。所以不得不做出一點妥協,我們是面向一般的電影觀眾的。反過來,現在科幻電影缺的並不是技術,錢也不缺,我們缺的是科幻的情懷,就是『理性的詩意』。通過我這四五年和主流電影界的接觸,我深深感覺到,他們根本不認同科幻的感覺,不認同科幻的詩意。可能你拍出一部科幻電影很成功,但是你不是成功在科幻上,你可能成功在別的方面,比如成功在它的一些傳統電影的因素上,即便你這樣的成功的科幻電影出來很多,又叫好又叫座,科幻電影本身的優勢還沒有發揮出來,作為一個產業還是沒有一個產業基礎性的東西。」
❷ 著作權中改編權指的是什麼
著作權 中的改編權是指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 《 著作權法 》第十條: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 (一)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三)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四)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五)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六)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七)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八)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九)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十)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 (十一)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 (十二)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十三)攝制權,即以攝制電影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 (十四)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 (十五)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 (十六)匯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 (十七)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著作權人可以許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並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 著作權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轉讓本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並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
❸ 求一部關於蟲災的科幻片名
一輛載著「淘金夢」開往上海的列車突然脫軌墜涯,吳天、慧欣、韓長官等一行人雖僥倖存活,但卻遭遇了密密麻麻的蜈蚣群攻,逃入了一處人煙稀少的詭異山村。月圓夜半,手持金煙桿兒的古怪村長對這幫各懷鬼胎的倖存者起了殺心,成群的蜈蚣傾巢而出,巨型蜈蚣在村中大開殺戒。眼看村民與同伴相繼落入巨蟲之口成為蜈蚣的晚餐,搏命逃亡的吳天一行如何逃離蟲暴危機?一心殺人的村長又背負著什麼秘密?
《大蟲災》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V1KkGxxx-bo4A_Rz_qGtUQ
❹ 三體版權賣的是永久嗎
2019年年初,卡梅隆和劉慈欣曾經有一場對話,兩者都認為科幻電影都應該是原創劇本,而三體被搬上銀幕,屬於改編,從科幻文學到科幻電影的改編,存在一個天然的鴻溝。
從文本說,文學可以天馬行空,黑暗、邪惡的形象在科幻文學中存在是沒有問題的,但電影是絕對的大眾藝術,過於黑暗、邪惡的形象,無法完成影視化,這也是原著追捧者和普通觀眾觀看電影容易產生分歧的原因所在。在從科幻文學到科幻電影的轉化過程中,以電影形式出現的阿麗塔:戰斗天使流浪地球和瘋狂外星人,或對原著進行了幾乎是面目全非的修改,或只截取了原著的某一篇章。
版權一般多長時間會失效
1、我國版權採取自動取得原則,自作品完成之日起就已經自動產生,無須辦理任何手續。
2、版權效力范圍:本國和100多個《伯爾尼公約》成員國之間互相承認效力,具有國際性;
3、作品版權保護期限:作者人身權利保護無期限;財產權的期限為個人作品作者一生+50年;單位作品為50年。
4、版權失效一般是指作品保護的期限屆滿,進入公共領域,全世界都可以使用。但其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等人身權利仍然受法律保護。
拓展資料:Netflix(網飛公司)宣布,計劃將《三體》三部曲拍成系列電視劇。這個消息讓《三體》的電影迷歡呼,再次看到了影視版的希望,加上網飛曾出品過《黑鏡》、《紙牌屋》等高質量影視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八條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可以授權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行使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依法設立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非營利法人,被授權後可以以自己的名義為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主張權利,並可以作為當事人進行涉及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訴訟、仲裁、調解活動。
❺ 現在好度的科幻小說被改編成電影上映,你最期待哪一部科幻小說改編成電影
哈哈! 我最期待的電影已經上映了。
是以《機器人會夢見電子羊嗎》為靈感改編的電影《銀翼殺手》在美國上映,上映之初這部電影便迎來潮水般的差評,成為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代表作,甚至連出演男主角的哈里森·福特都想要與這部電影撇開關系。不過在上映幾十年後的今天,這部電影的聲譽卻一飆升,成為公認的經典的科幻影片,2004年,英國《衛報》曾組織60位科學家參與評選歷史上十大優秀科幻影片,《銀翼殺手》以絕對優勢排名第一,可見其影響力之深遠。
很久之前看的這部小說,真的很喜歡,電影是後來才看的,很貼合原著的故事敘述,正因為如此,我也深愛這部根據原著小說改編的電影!
❻ 改編權是著作權嗎
屬於。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條的規定,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改編應該是改編者的創造性勞動,不是簡單的重復原作品的內容,而是在表現形式上有所創新,達到新的效果或新的創作目的。改編權可以由作者行使,也可以授權他人行使。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條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
(一)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三)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四)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五)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六)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七)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八)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九)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十)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
(十一)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
(十二)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十三)攝制權,即以攝制電影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
(十四)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
(十五)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
(十六)匯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
(十七)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著作權人可以許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並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
著作權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轉讓本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並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
❼ (關於影視)你認為中國電影,尤其是科幻大片什麼時候能夠趕超美國
一我認為中國的電影,尤其是科幻大片,在不久的將來,很快趕超美國科幻片。
❽ 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小說都有哪些改編成了電影
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小說改編成電影的有:1966年的《神奇旅程》(Fantastic Voyage)、1999年的《四百年人》(又名《機器管家》)和2004年的《我,機器人》。還有正在籌劃開拍的《基地》
詳細介紹如下:
《基地》吧,這部猶如《羅馬帝國興亡史》的太空歌劇一直被稱由拍攝《後天》、《2012》聞名的羅蘭·艾默里奇導演,據說投資不小。但能否拍出阿西莫夫原作的風格特色,卻是誰也不敢打包票。這是有原因的:早年間阿西莫夫和美國影視界關系很好,他多次執筆為一些科幻劇集做過編劇。但因為阿西莫夫有個怪癖:從來不坐飛機。這樣就沒法到好萊塢去參與合作,結果到今天真正與阿西莫夫有關的電影只有三部:1966年的《神奇旅程》(Fantastic Voyage)、1999年的《四百年人》(又名《機器管家》)和2004年的《我,機器人》。
《神奇旅程》這部電影最初參照的是Otto Klement和Jerome Bixby兩人的小故事,由Harry Kleiner寫成劇本。當時 Bantam Books公司獲得了改編權,請來阿西莫夫想把劇本改編成小說,並對電影劇本做些指導。劇本講的是一名蘇聯科學家從鐵幕後逃到美國,因為他的腦血管遭到間諜破壞而命在旦夕。五名美國醫生乃被縮小成幾百萬分之一置於潛艇中,注射進科學家體內進行血管手術。但時間有限,如果沒能及時出來,那艘潛艇就將變回原大,而這些人就都會死於非命。
在長達一年的過程中,阿西莫夫和電影製片方以及編劇之間爭執不斷,最終電影上映時演職員表中根本沒有阿西莫夫的名字。好在小說已經在電影上映前六個月就出版了,於是很多人誤以為《神奇旅程》是根據阿西莫夫的小說改編的(到今天都是),其實這是一個別人的故事,被阿西莫夫拿過來的。後來阿西莫夫還寫了一部續篇《神奇旅程2:目的地大腦》(Fantastic Voyage II: Destination Brain),講的是美國人與蘇聯人通過微縮技術進入人體後進行新探險,並且爆發了一場微觀版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也許是想法太新奇,也許是和好萊塢搞壞了關系,這個本來可以拍續集的作品沒有被好萊塢採用。《神奇旅程》贏得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和最佳藝術指導兩個獎項,在特效史上足以留下一筆。後來有一批科幻片都是從此得到的靈感:包括1987年的《驚異大奇航》(Innerspace)和1989年的《親愛的,我把孩子縮小了》等。詹姆斯·卡梅隆一直想翻拍本片,但鑒於他手頭項目太多,可能還要等上幾年才會在大銀幕上看到。
《機器管家》一片改編自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說《The Bicentennial Man》以及他和Robert Silverberg合著的長篇《The Positronic Man》。原作可以看作是是科幻版《海的女兒》,從一個機器人的角度,極為深刻地展示出了「人」之為人的本質和真諦。其中對人權、自由的解讀,甚至使我們聯想到美國《獨立宣言》的精神源頭上去——小說正是應編輯之約,為紀念美國建國200年而作。這部電影將阿西莫夫的小說完全庸俗化了,結尾女機器人加勒蒂婭幫助女主角終結生命的細節更是完全違背了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令原作那種嚴謹的思辨味道盪然無存。小說中安德魯之死,關鍵在於它作了「150年機器人」,最後以「200年人」身份死去。影片改為為愛情追求人的身份,最終和愛人一起死去。兩者雖無好壞之分,卻有高下之別。說到底,小說是嚴肅探討人生,電影則成了童話故事。
《我,機器人》導演曾拍出過《黑暗都市》這樣的科幻佳作,但本片其實只是借用了阿西莫夫的小說集標題以及靈感,故事則屬於重新創作,與阿西莫夫的「機器人」系列已經頗有出入了:阿西莫夫創立機器人三定律其實是為了搭出一個科幻推理故事的框架,並非真正在探討人與機器人的關系——從科學事實來說,機器人與人的關系這個話題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偽命題。在看得到的將來中,機器人威脅論都是一種鬼扯,是電影需要的噱頭。那些機器殺手代替的,實際是從前殺人狂、吸血鬼和怪獸的角色。而描寫機器人與人的友情,也不過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另一種表達罷了。波蘭的科幻大師,塔爾科夫斯基的經典電影《索拉利斯》的原作者,著名科學家斯坦尼斯拉夫·萊姆就曾表示過:將來,不大可能會有酷似人類具有個性的機器人出現。我們需要的,是機械手那樣分工各異的機械工具,不是一個有兩條腿,下班後會和其它機器人聊天,然後去找自己電子老婆的「人形機器」。
❾ 三體版權賣給了誰
三體的版權肯定還在劉慈欣那,你說的應該是三體的影視改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