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熱門電影 > 科幻電影建模

科幻電影建模

發布時間:2022-09-27 05:41:31

1. 科幻電影是用什麼軟體製作的

那些高刺激的場面特別逼真,用3Dmax可能達不到這個效果
要這樣裡面的某些東西會做到深如細胞
很難製作。像《侏羅紀公園》
終結者
變形金剛,這些效果3Dmax達不到效果。
一些大片都是他們自己開發的專業軟體做的,一般的常用處理軟體根本就達不到這樣的效果.比如說變形金剛都是製片公司自己請人開發軟體做的。
一般的視頻編輯軟體,after
effect,專業的影視製作後期特效軟體。還有索尼公司的研發的一直後期編輯特效軟體,Sony
Vegas
。一般用來做MAD的都是這2個。
變形金剛,有接近1000TB的硬碟空間,1TB=1024GB。他們用了大量時間建模,再綁定骨架,最後才加特效的。

2. 好萊塢科幻電影里場景和對象用的是什麼軟體做的

金剛用了逆向工程軟體,激光掃描。
特效軟體:houdini,naiad,realflow,火鳳凰插件
建模軟體:maya,max,zbrush
紋理軟體:mari,substance painter
植物軟體:speedtree
場景軟體:vue
後期合成軟體:nuke,ifffs
電影調色軟體:達芬奇,baselight
就先說這么多了,具體的還有一些好萊塢工作室的內部軟體,根本下載不到的。。。

3. 科幻電影中的建模軟體

聽介紹說過,好像是'瑪雅'

4. 製作一部科幻的電影需要哪些流程與步驟需要掌握哪些知識技術

1 劇本 要有科學幻想元素,故事性是第一的,再加入人物感情與對未來的思考,要與現實緊密結合 2 導演對未來世界的構想 這個構想是故事的基本背景,所有情節在這個大背景下展開,所以它一定要合理,一定要基於現實科學,胡思亂想不叫科幻 3 演員的角色感 角色感越強,越能進入戲中,科幻片對演技的考量一點也不比文藝片差,把自己代入一個現實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是很考驗演員的,而且有些鏡頭要先拍完再填入特效背景,演員對著一塊綠幕指來指去,很考驗想像力吧 4 特效製作 這是商業電影的噱頭,更是科幻電影必不可少的成分,很多人都是奔著這個進影院的,其實科幻電影特效的泛濫並不是好事,有時候過多的使用特效反而削弱了電影的故事性,引發了觀眾的視覺疲勞,特效是為說故事服務的,不在多不在炫而在於恰到好處,能推動故事發展讓觀眾理解劇情感受震撼,過多的震撼等於沒有震撼……電影特效除了美國沒有哪個國家做的好,三維虛擬人物與虛擬背景的製作都需要大量的計算,否則你做的就太假太虛,二維特效便宜簡單效果差只有國產電視劇才用……然後是剪輯配音配樂等後期製作,其實科幻只是個題材而已,電影製作流程都差不多

5. 那些科幻的電影那些場景全是電腦特效做的有誰可以解釋是怎麼做的

其實說難也難吧,就看你有沒有時間跟金錢的投入了.大片的特效一般都是給專業的後期製作公司處理的.導演只要把在藍屏或綠屏前拍好的毛片(此毛不同彼毛,不要想歪啊!)給這些公司就可以了.
而這些公司的製作方法就是利用3D MAS 或者MAYA等相關的繪圖軟體(有的大公司會自己開發一套自己專用的軟體,但這些也是要花大錢的....)先把藍屏或綠屏去掉只留下演員,然後加上事前繪好的3D雛形(在這個階段背景只是3D方塊很難看的)把背景的角度和光源處理得跟演員一樣時,就會在原先的3D框架上加上面層貼圖(這個時候就會比較接電影出來的效果了).然後就是檢查了,把演員身體邊上的鋸齒去掉使他們真正,或者放大背景看有沒有不協調的地方,還有就是把整體的光源和效果調整好,使得他與影片前後段的風格一致.最後當然是要給片子的導演看了,他說不收貨那你又得重來了(悲哀啊...).所以後期的製作是很花時間的,當然時間花了人工也是得給的那錢自然花得也多了...
那為什麼我們中國的片子出來的特效這么差呢??其實就是因為投入問題了.因為處理電影特效的電腦都是要很高的配置的(當然你想做的越逼真那機子當然要越好了.)人家外國的大片動不動就上億的投資(還是美圓呢!!錢啊!!)我們就不要提了最多也就是幾千萬(不要聽那些什麼的<無X>的陳X歌的吹說用了一億拍了個爛片)而且都給演員和導演佔了預算的大部分.所以後期的製作當然會馬虎了.
其實現在國內也有一些公司是有國際水平的,其中香港地區的製作公司是比較好的(當然收費嘛...).好象以前迪士尼公司的電影<蟲蟲特工隊>,游戲的<最終幻想8>的CG等有部分就是在香港的公司製作的.
其實樓主想了解更多的話看看電影的幕後花絮就知道啦.

6. 史上最快最牛逼同時也是最傻瓜式的建模方式,估計誰都可以

ImageModeler是一個以影像為基礎的高階建模軟體,它利用照片、影片或是電影影像去構建3D模型。ImageModeler能真實精確地紀錄復雜的幾何和材質--即使是非常復雜的模型也可以用少量的多邊形有效率地產生,它能把原來物體的影像當作材質貼在模型的表面上,因此最後得到的模型是非常逼真的,而且原來拿來定義材質的時間和成本都可以減少;是一個特別設計用來簡化工作流程的軟體。ImageModeler是最酷的三維建模工具軟體,它可以通過一張照片來完成三維建模。只要在照片上的二維物體上標記點就可以建立逼真的三維模型,然後導出成Cult3D格式進行虛擬設計。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7. 科幻電影是怎麼製作的

1.通過拍攝,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
2.通過後期軟體,有的時候要幾種軟體一起用,最後才能合成一個完整的特效鏡頭
3.摳像,<<神話>>在山洞裡面的戲,都是綠屏摳像製作出來的.
4.虛擬形象:一般都是用三維軟體製作(類似3D,MAYA都可以做),只用做一個模型就好,動作用捕捉儀,根據真人的動作捕捉.所以效果很真

8. 如何做出科幻電影三維空間的效果

科幻片製作是通過拍攝,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通過後期,有的時候要幾種一起用,最後才能合成一個完整的特效鏡頭,摳像,比如<<神話>>在山洞裡面的戲,都是綠屏摳像製作出來的.虛擬形象:一般都是用三維製作(類似3D,MAYA都可以做),只用做一個模型就好,動作用捕捉儀,根據真人的動作捕捉.所以效果很真科幻電影是電影的一類,採用科幻作為題材。確切來說,科幻電影是以建立在科學上的幻想性情景或假設為背景,在此基礎上展開敘事的電影。科幻電影所採用的科學理論並不一定被主流科學界接受,例如外星生命、外星球、超能力或時間旅行等等。科幻電影常常使用可能的未來世界作為故事背景,用宇宙飛船、機器人或其他超越時代的科技等元素彰顯與現實之間的差異。許多科幻電影會表現出對於政治或社會議題的關注,以及哲學方面如人類處境的探討。一些科幻電影是從科幻文學作品改編而成,但科幻電影會注重擷取其中的文學或人文方面的元素,而無視科幻文學比較注重的科學嚴謹性和邏輯性。
一、背景多樣但內部邏輯嚴格,對於科幻片來說,故事可以發生在任何時候,並且可以在中途大幅度地更換年代,但實際上它要敘述的真正內容所佔據的期限仍然很有限;類似地,科幻故事發生的地點看似不著邊際,但實際上也非常有限。雖然好萊塢科幻片在想像上天馬行空,但它在邏輯規則上卻最為嚴格,講求一個內部真實性統一連貫而不矛盾的虛幻世界。
二、人物塑造比較簡單,好萊塢科幻片大多希望觀眾將注意力集中於特效和情節,因此其人物塑造相比於其它類型片來說是較為簡單。人物的維度較少,表面和內心較為一致,性格沒有變化或只有簡單的變化。但近些年來這種狀況也有所改變,科幻片也開始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對人物內心的沖突和矛盾以及生活中的苦惱和困難的描述開始加大力度。
三、「激勵事件」往往具科幻因素,比如時間的錯位、外星人的入侵、恐龍公園的建立等等,它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迫使主人公做出反應。和其它類型片一樣,科幻片的沖突也包括內心沖突、人際沖突、外界沖突(包括社會沖突和更大的環境沖突)這幾個層面,但一般來說,科幻片中最大的沖突是人與大的環境力量的沖突,比如自然災害來襲、外星生物侵略等。
四、推崇的仍然是生命至上、追求正義、珍惜人生這樣傳統而永恆的價值。

9. 最終幻想電影的建模和製作渲染

具體說來,《Final Fantasy VII: Advent Children》三維模型生成部分,是用Maya為主,3ds Max為輔。這兩個都是業界最流行的三維軟體了。渲染(Rendering)部分,是用Mental Ray和May自帶的渲染引擎做的;最後合成(Compositing)階段,主要是用Shake(在蘋果操作系統下)和After Effect(在WINDOWS系統下)。而有關頭發、衣物和皮膚效果的合成,則是用Square Enix公司自己開發的軟體系統。有趣的是,本來他們是准備用WETA公司為製作Gollum皮膚而開發的軟體的,但那個要求極長的時間而且造價也不菲,所以他們最終放棄了。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皮膚部分如此「光滑」而不自然。雖然製作方沒有透露影片製作費用情況,但與2001年美版《最終幻想》相比,本片的投資至少減少了三分之一。Takeshi Nozue也說,如果投資再多一點的話,他們是完全能夠做得更精細的。不過,更精細不一定意味著「更好」。

2001年的《靈魂深處》投資1.1億美元,減少1/3的話就是7500萬美圓左右。

10. 一部評分高達9.5分的科幻片,這特效怎麼做

如果你說的評分是指豆瓣評分的話,很遺憾,目前豆瓣上還沒有評分達到9.5的科幻電影,最高也就是《機器人總動員》創下的9.3分的紀錄,其次是《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的9.2分,不過在其他的一些視頻網站上,這些電影的評分可能會達到9.5以上。談到特效製作,《機器人總動員》是動畫片,主要是三維動畫建模,而《星際穿越》更多是用真實模型拍攝(不會真的做那麼大,做的當然是按比例縮小的模型)跟一些真實布景結合,再配合上一定量的CG處理,至於《盜夢空間》用的CG就更多了,影片的畫面跟片場實景可能會大相徑庭,會有很多綠幕,扭曲的空間則會使用一些可動的金屬框架來構造。
如果不限電影,科幻電視劇和科幻動漫也算的話,這里首推《高達》系列、《攻殼機動隊》系列和《新世紀福音戰士》系列,都是上世紀出現的科幻動漫神作,系列中的一部分作品豆瓣評分可以達到9.5,這些作品受當時的技術限制,無法在畫面中加入太多CG,因此大部分鏡頭都是一幀幀手繪出來的,往往需要集思廣益、絞盡腦汁才能做出一個精美的藝術設計。
當然科幻片評分高並不是特效精緻就能做到的,最重要的是劇情和內核。

閱讀全文

與科幻電影建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科幻片蜘蛛電影 瀏覽:27
一元購電影票是哪個銀行的 瀏覽:965
中國的親情電影 瀏覽:797
印度老電影觀看印度 瀏覽:85
甲方乙方英文電影 瀏覽:839
以前經典電影台詞 瀏覽:537
2016在中國上映的電影 瀏覽:310
國產中國大片電影 瀏覽:293
古代電影主角重要台詞 瀏覽:33
萬達電影最近有什麼電影 瀏覽:850
台灣電影哭悲資源 瀏覽:652
看電影親女孩 瀏覽:648
十部毒販電影國產2018 瀏覽:505
電影小吳老師 瀏覽:706
科幻片電影2020年能看的 瀏覽:919
14歲女孩找網戀對象的電影 瀏覽:30
微電影人物形象設計 瀏覽:744
英文電影人物英文介紹 瀏覽:524
想女人就砍柴的電影 瀏覽:606
這部由一位新導演執導的電影值得一看英語 瀏覽: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