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熱門電影 > 50年代老電影四渡赤水

50年代老電影四渡赤水

發布時間:2022-09-28 18:25:34

Ⅰ 四渡赤水觀後感 急!!!!!!!!!!

觀看了革命電影《四渡赤水》。影片主要講述了我軍在生死攸關的槍口之下,我黨領導人與敵人巧妙周旋,終於逃出敵人魔掌的故事。

四渡赤水之戰,是中央紅軍在川黔滇邊地區進行的一次出色的運動戰。在這次作戰中,毛澤東充分利用敵人的矛盾,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指揮紅軍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界地區,巧妙地穿插於敵人重兵集團之間,調動和迷惑敵人。當發現敵人的弱點時,立即抓住有利戰機,集中兵力,殲敵一部,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從而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成為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範例。

四渡赤水充分體現了我軍領導人的軍事才能。四渡赤水粉碎了國民黨蔣介石在川、滇、黔邊圍殲紅軍的計劃,擺脫了敵軍的圍追堵截。是長征途中一次具有決定意義的戰斗。

觀完《四渡赤水》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新中國,一種激勵與鞭策。只要我們繼承老一輩無產階級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我們一定能向先人一樣被後人所敬仰。要把握形勢和機會很重要,但更重要地是自己更有不可戰勝的力量。我們更應繼承和發揚這一優良的作風。

Ⅱ 四渡赤水電影觀後感

八一電影製片廠1983年出品
1935年1月,遵義會議以後,毛澤東率領三萬紅軍,在赤水河畔與堵截的川軍相遇。激戰後,戰局對紅軍不利。毛澤東即與周恩來和劉伯承分析形勢,決定渡過赤水河甩開敵人。
為輕裝前進,毛澤東下令將笨重的武器沉入河中。瑞金團戰士高翔和戰友們,機智地搶占渡口浮橋和對岸小鎮,為大部隊打通道路,在毛澤東的指揮下,紅軍渡過赤水河。紅軍西進到達雲南,在扎西地區宿營。蔣介石認為時機已到,調集了中央軍及川、湘、黔、 滇四省軍閥部隊包圍扎西。險惡的形勢沒有嚇倒紅軍,毛澤東和總部首長們決定趁黔北空虛之機,全軍迅速回師,東渡赤水河,突出重圍。已升為 瑞金團團長的高翔,率全團戰士奇襲婁山關,搶占遵義城南高地,再次解放遵義城。蔣介石暴跳如雷,為洗雪遵義之戰的「奇恥大辱」,命追剿部隊用碉堡圍困結合重兵進攻的辦法, 欲將紅軍困死在烏江以北。由於金沙江一線由滇軍據守,毛澤東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再渡赤水河,造成紅軍欲北渡長江的聲勢,以迷惑敵人,調開滇軍。3月中旬,紅軍三渡赤水河。 此舉驚動敵人,蔣介石督察室主任王道元調主力尾隨紅軍西進,紅軍除瑞金團繼續向西引開敵人外,主力紅軍急速調頭東下,四渡赤水河,南涉烏江,甩開敵人主力,進入敵軍兵力空虛的雲南,渡過金沙江,擺脫戰略包圍,出奇制勝地打擊敵人。王道元被擊斃,紅軍從絕境中奮起,踏上新的征程。

Ⅲ 四渡赤水高清電影

《四渡赤水》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DO4alW9cgQt_C2QQbfXxIg

提取碼:dnq7

該片講述遵義會議後,毛澤東運籌帷幄,指揮紅軍四渡赤水,勝利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的故事。

Ⅳ 紅軍長征電影有哪些

還是有很多的,畢竟那個時代是紅軍歷史上重要的轉型時期。為了紀念那一段歷史,國內拍攝了不少的電影來作為紀念。

《長征》

在渡過了赤水河之後,接下來要面臨的就是金沙江這個天險了。而大渡河又是最為緊要的一環。在這條河上有一座鐵索橋,橋的另一邊就是重機槍把守的要塞。說是橋,不過是十幾根鐵鏈相連接而已,而用於走路的木板早已被清除一空。正是因為有了這樣險要的地勢,才有了後面紅軍飛奪瀘定橋的威名。

Ⅳ 誰知道所有國產戰爭片老電影的名字

1.上甘嶺 2.英雄兒女 3.鐵道衛士 4.三八線上 5.奇襲 6.飛虎 7.激戰無名川 8.打擊侵略者
9.碧海紅波 10.長空比翼 11.長空雄鷹 12.不該凋謝的玫瑰 13.鐵甲○○八一 14.高山下的花環
15.新兵馬強 16.自豪吧母親 17.蛇谷奇兵 18.閃電行動 19.陸軍見習官 20.南征北戰 21.地雷戰
22.紅色娘子軍 23.林海雪原 24.地道戰 25.狼牙山五壯士 26.鐵道游擊隊 27.兩個小八路
28.洪湖赤衛隊 29.平原游擊隊 30.冰山上的來客 31.董存瑞 32.飛虎隊 33.羊城暗哨
34.智取華山 35.野火春風斗古城 36.渡江偵察記 37.小兵張嘎 38.白毛女 39.閃閃的紅星
40.51號兵站 41.北斗 42.沖破黎明的黑暗 43.大刀記 44.大地重光 45.霓虹燈下的哨兵
46.撲不滅的火焰 47.沙漠追匪記 48.六號門 49.七七事變 50.八千里路雲和月 51.暴風中的雄鷹
52.碧海丹心 53.長虹號起義 54.翠崗紅旗 55.長恨天 56.黨的女兒 57.渡江探險 58.地下少先隊
59.烽火少年 60.沸騰的群山 61.鋼鐵戰士 62.黃橋決戰 63.海鷹 64.紅鷹展翅 65.巨瀾
66.雞毛信 67.昆侖鐵騎 68.地下航線 69.冰山雪蓮 70.紅色的種子 71.烈火真金 72.突破烏江
73.留下他打老蔣吧 74.衛國保家 75.湘西剿匪記 76.怒潮 77.八百壯士 78.沙家浜
79.紅色滿洲里 80.許世友出拳 81.革命到底 82.為了和平 83.白馬飛飛 84.紅日 85.苦菜花
86.英雄坦克手 87.紅珊瑚 88.甲午風雲 89.不夜城 90.內蒙人民的勝利 91.七天七夜
92.白衣戰士 93.梅花 94.大渡河 95.湖上的斗爭 96.較量 97.永不消逝的電波 98.地下尖兵
99.戰上海 100.歸心似箭
終於打完了 呵呵 湊個整數100!

Ⅵ 長征題材的電影

導演:成蔭,華純
主演:藍馬,黃凱,梁玉儒,陳惠良

一九三五年,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搶渡大渡河,某部營教導員李有國不顧傷痛,鼓動群眾越過雪山,在過草地時,部隊與風雨、飢餓斗爭,後李有國犧牲。經過臘子口戰役,與陝北紅軍會師,完成了舉世文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萬水千山》,從話劇到電影

陳嘉陡 劉國彬

陳其通創作《萬水千山》

新中國第一部長征題材的電影《萬水千山》拍攝於1959年,改編自同名話劇。

1931年,15歲的陳其通參加了川陝根據地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之後,陳其通采訪了眾多的紅一方面軍的戰友,以他們的經歷為主線,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完成了話劇《萬水千山》劇本的創作。

據陳其通說,《萬水千山》中的主人公李有國、羅順成等,在紅一方面軍都有原型。影片中的搶奪瀘定橋、飛奪天險臘子口、陝北勝利會師等都是紅一方面軍的故事。而戲中的高潮部分翻越雪山草地,則是陳其通親身的經歷。

劇本完成後,大家雖都給予充分的肯定,但因為人物眾多、故事復雜、場面宏大,演出場地要求較高,一時無法排練演出。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我軍成立了文工總團,時任總政文藝處處長的陳其通兼任總團團長。話劇團要排戲,四處找本子,有人提議陳其通把《萬水千山》拿出來試一試。

1952年《萬水千山》上演後,受到了廣大觀眾的普遍好評,並榮獲全國第一屆文藝調演編劇、導演、演員、舞美等多項一等獎。全國各地的話劇團都跟著學演這部戲。

毛澤東點名要看話劇

話劇《萬水千山》演出成功後,總政和八一廠的領導決定將其搬上銀幕,並邀請成蔭和華純擔任導演,劇本由孫謙和成蔭改編。

這是新中國第一部描寫紅軍長征的電影。電影上映後,觀眾踴躍,好評如潮,許多老紅軍紛紛提筆寫評論,回憶往事。一時間,全國出現了《萬水千山》熱。消息傳到了毛澤東那裡,一向偏愛戲劇的主席沒有看電影,而是要調看總政話劇團的話劇《萬水千山》。看完演出,主席感慨萬千,很長時間沒有說話,只是默默地走上台,與演職人員合影。

鄧小平用話劇招待老戰友

這台話劇也受到了鄧小平同志的重視。1975年,在紀念長征勝利到達陝北40年之際,當時身處逆境的鄧小平,邀請在京的聶榮臻、王震等老戰友一起觀看話劇《萬水千山》,共同回顧那段難忘的戰斗歲月。

1977年,《萬水千山》再次被搬上銀幕。因為是舞台藝術片,陳其通重當編劇,八一廠的著名導演嚴寄洲擔任導演。這一次,主人公李有國教導員沒有犧牲,而是跟著毛澤東勝利到了陝北。重拍的電影,從湘江之戰寫起,全景式地表現大渡河、烏江、雪山、草地等戰斗,對於黨內路線斗爭也有所體現。

《萬水千山》,兩部電影一台話劇,成為中國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

Ⅶ 四渡赤水人物高翔是誰

在四渡赤水電影中,瑞金團的團長高翔的扮演者是盧志啟,而人物原型是耿飆。

耿飆是支持毛澤東重新指揮紅軍幹部的代表,時任紅一軍團第二師四團團長,後曾任國防部長,2000年6月23日1時6分,耿飈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盧志啟,演員,主要作品《非常大總統》、《四渡赤水 上下集》。

(7)50年代老電影四渡赤水擴展閱讀: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軍長征中,在貴州、四川、雲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國民黨軍進行的運動戰戰役。

四渡赤水戰役是遵義會議之後,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處於國民黨幾十萬重兵圍追堵截的艱險條件下,進行的一次決定性運動戰戰役。

在毛澤東主席、周、朱等指揮下,中央紅軍採取高度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積極尋找戰機,有效地調動和殲滅敵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等反動派企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劃,紅軍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毛澤東指揮中央紅軍三個月的時間六次穿越三條河流,轉戰川貴滇三省,巧妙地穿插於國民黨軍重兵集團圍剿之間,不斷創造戰機,在運動中大量殲滅敵人,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紅軍長征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

Ⅷ 李雪健在電影《四渡赤水》中首演林彪,開創之功功不可沒

李雪健塑造過林彪,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當年他在《九一三事件》中扮演林彪,轟動一時。這是空政話劇團排演的一出話劇,時間長達四小時五十分,接近五個小時。

這個話劇,當年曾經以錄像帶的形式在全國播放,播放時應該是組織單位觀看的。筆者父親當年在學校當老師,就曾經與同事在黨校里看過這個錄像帶,還說人物表演很逼真。

現在在網上經常可以看到李雪健在影片里扮演林彪的片段,他在話劇里夾著一個尖嗓子在高八度的音準空間里叫出的「江——青——同——志——啊」,未見其人,就被這叫聲給攝服了。

這個話劇排演於1980年,現在看來,大體相當於活報劇的水平,話劇提供的 歷史 事實,明顯不超過當時的紀實文學提供的素材,但話劇能夠吸引人,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演員的誇張性的演繹。

當時李雪健才26歲,卻演出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的垂垂老矣但又胸有陰褻的矛盾狀態,賦予了劇本里沒有的諸多內涵,體現出了他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強的功力。

在這之前,李雪健在空政話劇團一直擔負著的是跑龍套的角色,地位相當的低。

本來他演的這個角色是虛位以待中戲的李保田的,但李保田太忙,難以來到現場排練,李雪健充當了李保田的替身,代李保田走走位,定定位,一旦李保田來了,就沒他什麼事了。

但李雪健抓住了機遇,硬是把握住了這個機會,他不僅當李保田的替身做得一絲不苟,更是代入自我,越俎代庖,假戲真做,把這個角色演繹到非他莫可的程度。

對於李雪健來說,這個角色對於他太重要了。

之前,他在劇團里,只是演演匪兵乙而已,連匪兵甲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匪兵甲,要留給他的同行中比他更玉樹臨風一點的濮存昕、王學圻這些演員。

李雪健個子只有一米七零,這樣的身材,在演員中是很尷尬的,但是,他在林彪這個特型角色上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從一個連一個臉都沒有的匪兵乙,躍升為副統帥,這之間的巨大的落差,就這么險象環生地砸向了李雪健,任何人在這樣的時候,如果不抓住這個可以進階的機會,都會後悔終生。

李雪健的起點非常低,父親也就是一個公社書記,他自小生活在農村裡,後來初中畢業當了兵,在部隊里因為是山東人,所以會說山東快書。那一年,北京的文工團演大戲,需要群演角色,李雪健在他的部隊系統里被借用到北京當龍套。他是一個臨時借用的戰士,戲完了,他也應該回到基層部隊,但李雪健見了大世面,就不想再回到出發地了,於是,他在北京四處投考藝術團體,最終被空政文工團錄取了,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命運。對他來說,留在北京,是一個多麼難以企及的奢望啊。

在文工團里,李雪健什麼粗壯活都做,使得劇團都不忍心把他裁撤了,甚至考慮過讓李雪健在劇團里乾乾木匠的活,好歹對得起他的付出。

但演出林彪的成功,使李雪健不再是那個隨時被剔出劇團的可有可無的小人物了。

1982年八一廠再次上馬《四渡赤水》,李雪健理所當然地再次在影片中扮演偶而露崢嶸的林彪一角。

《四渡赤水》這個電影當年是江青所抓的項目,影片導演蔡繼渭早在1972年,就重走了長征路,體驗一路風情,了解 歷史 事實。

電影劇本正式立項是在1974年,到1976年的時候,電影已經開始組建攝制組,投入拍攝了。

不過,當時的導演是蘇里,而不是1983年公映的《四渡赤水》的導演蔡繼渭。

蘇里是中國的著名導演,他的戰爭片代表作是《平原游擊隊》,由他來執導《四渡赤水》,也是希望他能夠在電影里保留下更多的彌漫著硝煙味的真實感。

不過,電影正在籌拍之際,「四人幫」粉碎,因為這個電影的特殊背景,被下令停拍了。

一度時期,劇組人員還因為聽命於江青拍攝這個電影而受到影響。

比如《四渡赤水》的編劇之一李傳弟就在他所供職的劇團里,因為這個原因而受到審查,後來當然沒有事了。

蔡繼渭在《四渡赤水》里的一些運鏡風格,後來也影響到《淮海戰役》的拍攝。

比如《四渡赤水》中紅軍一渡赤水、經過浮橋的場景,電影用了一個旋轉三百六十度的航拍鏡頭來立體呈現,最後鏡頭對准了橋上的領袖人物。

這一鏡頭的構思,對照《淮海戰役》中的黃維兵團開進的鏡頭、最後畫面落腳於黃維登上小土丘的終筆,可以看出兩者有著相似的運鏡構思。

《四渡赤水》里原來是沒有領袖人物的,只有團一級的將士,後來1982年重拍的時候,隨著當時的形勢,電影里將領袖人物作為主人公,但領袖人物基本沒有心理沖突,電影里的戲劇沖突成份,還是原劇本里的團一級的將士們提供的。

這樣,重拍的《四渡赤水》就有一些尷尬。原來電影有一個自成體系的故事架構,通過虛構的基層團隊——瑞金團,來表現戰爭的起承轉合,現在加進領袖的指揮部的戲,這兩者之間,便少了一個中間過渡的階層,好像是領袖直接指揮了一個團,那麼,這不是把領袖降到師一級的層次了嗎?

所以電影後期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在電影里加進了一軍團、三軍團的戲份,這樣,至少可以給人的感覺,是指揮部指揮了一軍團、三軍團,然後才有更為基層的瑞金團如虎添翼,大顯身手。

這樣,電影就加進了一軍團林彪的一場戲、三軍團彭德懷的一場戲,但這種加戲的事,是在電影已經定型之後,再怎麼加進去,也無法改變原來的電影架構。

所以,《四渡赤水》結尾的時候,領袖人物站在高坡上,前來受到接見的仍是瑞金團的團長,中間依然沒有一個中間的過渡階層。

《四渡赤水》里給彭德懷加的戲,僅僅是安排了彭德懷接了一次電話,而一軍團林彪的戲,同樣是只給了一個場景。

這個場景可有可無。

此時影片已經走向尾聲。前一場戲中,領袖們商議已經把滇軍調出來了,下一步是准備走第二步、第三步棋,然後下令發「第一軍團」。

這時候,電影里出現了一場「第一軍團指揮部」的場景,林彪正在地圖前,研究地圖上的密密麻麻的紋路。

這個林彪就是李雪健扮演的。

這時,政委拿著電報,對林說,軍委要我們進一步向東,暴露自己,帶滇軍東去。

林頭也不抬,說了兩句強調的指令,一句是「要二師做好准備。」一句是詢問「清水江架橋的事?」

邊上的指揮員都顯得很輕松,只有林彪不苟言笑,專注地沒有離開地圖半步。

李雪健扮演的這個角色,也突出了人物面無表情的成份,但對比他在話劇中的誇張的帶有明顯醜化性的表演,這個影片里的角色形象要正面得多。

李雪健對角色的定位,實際上也影響了後來《大決戰》中同樣的人物形象塑造。

1996年拍攝的《長征》中,對林彪的咄咄逼人,反而有更多的表現。當時,在一次會議上,林彪提出進攻打鼓新場,得到了在座將領的支持,而唐國強扮演的角色,對此十分惱火 ,大發脾氣,後來直接導致精簡決策機關,放棄這種扯皮的討論模式,顯然要比《四渡赤水》對人物關系的簡單化要深刻得多,也抓住了戲劇性沖突的要害。

這也反映出《四渡赤水》當時在初次涉及到新視野下的戰爭題材拍攝問題時,無法找到更好地處理指揮部與戰壕真實之間的合理分布,只好在電影里簡單地比劃一下,致使電影里更深層次的戲劇矛盾難以得到展現。

相比之下,1996年的《長征》始終圍繞的是領袖人物的思維決策而謀篇布局,更符合藝術規律。這個影片中的林彪是由鍾山扮演的,從外貌形象上來看,還不如李雪健來得更為相象。

盡管如此,李雪健在《四渡赤水》里首次出演林彪,還是有著不可忽略的篳路藍縷的開創之功。

對李雪健來說,這是他首次告別匪兵乙擔綱這么一個重要人物的演繹任務,而對這個角色來說,李雪健也是第一次為這個角色定下了日後影視作品中始終難離左右的色彩調門。

從這個角度來說,一個 歷史 上備受爭議的角色,卻是李雪健日後鯤鵬展翅的福星呢。

閱讀全文

與50年代老電影四渡赤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變態食人魔哪個電影 瀏覽:346
電影姜子牙表達的是什麼 瀏覽:353
有銀行卡的經典電影 瀏覽:121
鄧超和孫儷演的很搞笑哪部電影 瀏覽:802
視頻免費看電影 瀏覽:58
12生肖電影所有演員 瀏覽:830
2020年特工電影有哪些 瀏覽:991
國產電影app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14
電視跟電影投屏哪個刺激眼睛 瀏覽:527
一部電影由四個故事 瀏覽:659
最喜歡的電影手抄報英語 瀏覽:611
電影怎麼選擇素材 瀏覽:649
沈騰演搞笑電影 瀏覽:8
小兵張嘎書的電影人物介紹 瀏覽:646
什麼電影最好看前三名 瀏覽:894
2016春節兒童電影 瀏覽:648
印度aj人物是哪部電影 瀏覽:369
短電影剪輯恐怖 瀏覽:46
一個學生會隱身的電影 瀏覽:668
你最喜歡的電影作文英語高中 瀏覽: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