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第一部科幻片
《珊瑚島上的死光》(1980年中國電影)
本片是著名配音大師邱岳峰先生主演的唯一一部彩色電影,也是我國第一部科幻電影故事片。
樓主請參考下回答時間
② 我們的科幻電影元年,何時開啟
據說中國科幻「元年」是2015年,畢竟這一年國產科幻神作《三體》獲得國際知名獎項雨果獎,中國科幻開始擁有比過去更為廣闊的受眾面。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科幻仍然屬於一個受眾層面較小的領域。
也有說法稱其實中國科幻元年是1905年,因為那個年代中國人們的愚昧落後的思想受到許多西方先進思想的沖擊,變得更加開放,而科幻文化大概也就是在那個時候被引入中國的。
至於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則是1980年,這一年,第一步國產科幻電影《珊瑚島上的死光》上映,然而多年過去,國產科幻影視仍然處於一個青黃不接的狀態。
③ 中國最早引進的科幻片大西洋海底來的人有多少集
片名:大西洋海底來的人The Man From Atlantis
導演:Dann Cahn
Robert Douglas
演員:Patrick Duffy ... Mark Harris / ... (17 episodes, 1977-1978)
Belinda Montgomery ... Dr. Elizabeth Merrill (14 episodes, 1977-1978)
類型:科幻/劇情/冒險
地區:美國
片長:每集45分鍾,共17集 (國內所謂的21集是因為前四集被分成了AB兩部分)
發行:1977年
劇情簡介:
二十年前中國首部引進的大型科幻片,當時萬人爭睹。其中男主角麥克·哈克斯戴的蛤蟆鏡,幾乎成為整個八十年代中國青年的時尚。他們介紹自己時都說:我是「一根從大西洋飄來的木頭」。
一個神秘的元旦晚,海底巨浪把奇異的生物麥克·哈克斯送到岸上。當醫學界視之為死亡而無能為力時,海洋學家伊莉莎白·瑪麗博士把他放回海洋,才使他得以復活。至於他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他自己不知道,電腦也只能猜測。麥克接受了一連串的試驗,以測驗他的速度、靈敏度和力量。雖然麥克獲准返回海洋的世界,但他決定留下來幫助瑪麗博士等人探索海洋,同時也學習有關人類的世界。
1964年,歐文艾倫導演了著名的電視系列劇《海底游記》。長達110集。其中二十一集於七十年代末被介紹到中國,那便是《大西洋底來的人》。1980年,我國首次引進《大西洋底來的人》,在全國掀起一股麥克哈里斯旋風。一起起神秘離奇的事件,一宗宗不可告人的陰謀,引人入勝的劇情創造了多年萬人空巷的收視效果。我們就生在那個年代,也許我比你大一點,也許你已經感覺老了許多!也許你認為我們之間有代溝,也許你在悔恨小時候的精神生活不太發達!不過,我想我們曾經共享過什麼!《大西洋底來的人》永遠有著我們那些也許很久遠但依然溫存的記憶。他影響了一代觀眾。曾經有人說,這部電視劇在美國影響不大。這不是事實。雖然它的影響力不及同時代的《星際旅行》,但仍然是美國科幻電視經典之一。這套系列劇的風格嚴謹、古樸。與其它科幻電視劇相比,更接近科學事業的實際情況。
如今,我們再觀看這部劇集,感覺自然不同。與後來的華麗大片相比,《大西洋底來的人》非常朴質。由模擬信號轉化的圖像效果較差,甚至有些模糊不清。除了糖堆般的「海鯨號」外,劇里沒有什麼「高科技」的影子。稍有一些特技,也無非是靠簡單模型、鏡頭分切、畫面剪接形成效果。淡出淡入的場景剪輯,很有幾分原始感。人物的穿著打扮按今天的標准來說更是相當老土。影片主要背景是一所「海洋研究院」,它座落在某個海濱小城上。所以你更看不到時下好萊塢影片拍爛的,彰顯財富與奢華的曼哈頓群樓,或者類似的城市建築。甚至,配音也只用了普通的電子琴。
但是,《大西洋底來的人》仍然擁有全方位的魅力。它是一部「乾凈」的科幻片:沒有色情,極少暴力。男女主人公瀟灑漂亮,彼此關心,經常相伴出生入死,分別搭救過對方性命許多次。但從頭到尾竟然接吻都沒有一回。這在今天的影視片里不可想像。偶爾有一些簡單打鬥,也都是為了劇情需要,點到為止,絕不多佔篇幅。好奇心!探索欲!那就是優秀科幻作品要給予滿足的最大需要。「你知道得越多,越覺得自己無知」,劇中這句台詞申明了片子的主題。在體現科幻藝術核心魅力方面,這套乾乾凈凈的科幻連續劇堪稱範本
④ 1980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攝的中國第一部科幻動畫片叫什麼
1980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推出了中國大陸首部科幻片《珊瑚島上的死光》
不是動畫片,也不是上美的,上美當年出的名片是《雪孩子》、《三個和尚》和《哪吒鬧海》。。。
⑤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什麼
《流浪地球》的成功個人認為有以下三種主要原因。
結語:該片的特效針對性很強,用句俗話來形容「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從而在特效選擇方面,多是以靜態/動態的背景場面,或者遠景和宏觀效果為主,細節和微觀展示部分很少。說白了該片的特效部分,讓人感受到「奇觀」的部分並不多,反而更多是帶給觀眾對世界觀的認知,一個被冰封的世界,一個被火烤的家園,一個逃離太陽系的地球,被木星引力捕捉的星球。在此基礎上,增強對氣氛的渲染。
⑥ 從中國科幻電影的角度來說,《獨行月球》真的優秀嗎
從中國科幻電影的角度來說《獨行月球》不優秀,獨行月球不夠科幻,科幻是存在感不高的工具,核心是人類的情感。
獨行月球當然沒有那麼優秀了,他掛在身上的兩個標簽都沒有做好,獨行月球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沒有初次被競爭對手,也是因為觀眾的鑒賞水平並不高,這部電影還不如同期上映的明日戰記,起碼明日戰記的機甲動作部分做的不錯。
⑦ 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科幻片是哪部
中國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科幻片??
第一部:《莊子夢蝶》拍攝於1928年,中國最早的科幻片,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令很多人震驚吧。這部片子太早了,好像說的是一個人做夢,夢見啥啥了,忘了。名字叫《莊子夢蝶》吧。好像拍攝於1928年吧,忘了,確切年份查不到了。
第二部:《六十年後上海攤》 1939年拍的,時空穿梭題材的.主要講1999年的上海如何在發達的現代科技下生活.是完全意義上的科幻片.該片由當時兩大笑星韓蘭根,殷秀芹出演.
第三部:可能令很多人想不到,那就是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就有科幻片了。最早的一部好像是《外太空的小太陽》拍攝於1952年吧。當時由陳佩斯他老爸演科學家。
第四部:應該是1958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十三陵水庫暢想曲》,講未來的十三陵水庫。
第五部:很經典的。《珊瑚島上的死光》,上海電影製片長廠出品:編劇:童恩正 沈寂。導演:張鴻眉
那就是1979年拍攝的《珊瑚島上的死光》,那時運動剛結束,在那種條件下,拍出來已經很不錯了。片中那些帶有神秘色彩和奇異景象的海底工廠、海底長廊、水下電梯、新型實驗室、威力強大的空間放電、激光大炮無不引起當時中國觀眾的很多遐想;而新奇大膽的布景也給當時的觀眾很大的驚喜,影片上映後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
第六部:《潛影》,導 演:郭寶昌 黃玲 。編 劇:計紅緒 計三猛 。主 演:韓月喬 李萍 遲志強 苑 彭 銘燕 。上 映:1981年
《潛影》改編自八十年代早期的科幻小說《王府怪影》,講的是一個古代王公貴族的宅院擁有「自然錄影」的功能,其帶有磁性的牆壁保留著古代侍女的活動畫面,並在雷雨天氣下放映出來。一個不被人理解的青年科學家推測到其中的原因,並發明了儀器,想在另一個雷雨天再次喚起這個影像,但以失敗告終。
第七部: 《異想天開》(1986),珠江電影製片廠。原著:張賢亮。導演:王為一
用夢來逃避對幻想的心虛及對科學技術的責任,是80年代科幻小說創作的常用手法。這種手法在這部片子中得到了應用。本片當初的宣傳定位是荒誕片,很准確,展現科幻之神奇確實不是本片的核心。而本片中出現的機器人,那種幻想中的物體僅僅是為達到誇張的搞笑效果的道具而已。也許,那份在片中點到為止的"大陸宇航計劃"才是該片真正的吸引科幻迷的科幻點。
第八部:《錯位》(1987)西安電影製片廠。導演:黃建新。主演:劉子楓 楊昆 牟紅
這是一部很有科幻味的片子。影片對那個在現實生活浸染下個體意識逐漸覺醒的機器人的科幻沿襲傳統的科幻主題。當然,本片未能突破此類故事的傳統框架,那個機器人的結局也因此註定是悲劇性的。另一個角度看,趙書信解決困境的方法也真正是科幻式的,也是一種科幻狀態下的必然。在這個過程中,科學得到了基本叫人滿意的尊重。影片的現實主題就是片名那兩個字--錯位,那是官僚主義導致的人格錯位。對這一點的嘲諷,給本片以較深刻的思想內涵。於是,這也是一部與現實相嫁接的道路上出現最好的一部片子。
第九部:《霹靂貝貝》(1988)。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場。導演:宋崇 翁路明。主演:張京 王瑩 章萍 張弛
《霹靂貝貝》曾獲第3屆兒童電影"童牛獎"可以說是最具知名度的的一部國產科幻片,它的深層主題是個人的異化導致的與整個社會的不和諧。它是一部兒童片,但是它卻因緊緊地將自己禁錮在兒童片的范疇之內,而少了一點《第3類接觸》式的大器與寬闊的視界。
⑧ 中國首部科幻機甲電影上映,機甲模型再次「破圈」,該片都有哪些精彩看點
隨著中國首部科幻機甲電影《明日戰記》上映,機甲再次破圈,帶來了一場圍繞生存和毀滅、責任和背叛的國產科幻機甲爽片。
⑨ 我國的科幻電影逐漸崛起,第一部科幻電影是哪一部作品
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是《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郭帆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的科幻片,由郭帆執導,吳京特別出演,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領銜主演。
該片講述了在不久後的未來,太陽即將毀滅,依靠太陽為生的地球也即將面臨滅亡。面對絕境,人類拒絕坐以待斃,在地球表面建造出了巨大的推進器,將地球推出太陽系、為人類尋找新的家園,這一宏大的計劃被稱為「流浪地球」計劃。
(9)1980中國首部科幻電影擴展閱讀
《流浪地球》主要角色介紹:
1,劉培強
國際空間站中的中國航天員,中校,因為執行任務,他不得不做出選擇,使得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少陪伴,導致父子關系疏遠。劉培強在心底深愛著他的兒子,卻無法親口表達他內心的歉疚,最終與兒子解除隔膜。為給地球提供燃料,把空間站推向木星。
2,劉啟
由於幼時父親不在身邊,對於父親的離開劉啟並不理解,而且媽媽的死,他怪於父親。在一次和姥爺韓子昂開車回家的路上被王磊以流浪地球法案強制徵召進171-11救援小分隊。
3,王磊
地球聯合政府的軍人,171-11的隊長,有著很強的使命感,他的工作是帶領著救援隊去修多能推進發動機,在途中會遇到很多驚險的困難,有很多人放棄,但是他特別堅定自己的目標,要去完成他的任務。
⑩ 獨行月球評價
獨行月球是一部含騰量極高的科幻喜劇片,前半段的笑點較多,科幻力表現得不是很好。
《獨行月球》是中國的首部科幻喜劇片,這是中國電影史上新的類型。這部電影視覺效果非常好,完全不輸《流浪地球》,但在細節特效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劇情比較分散,不是那麼緊湊,前半段的笑點較多,但後半段劇情不是太好,科幻力表現得不是那麼科幻,喜劇力玩的是硬梗,有點生拉硬扯的感覺,有點喜頭悲尾感覺。
這部電影分為了三部分,一部分喜劇片,一部分科幻片,一部分劇情片,而這每一個部分之中槽點遠大於優點,笑點又老套又尷尬;科幻劇情雜糅,沒有新意。
在後半段已經沒有沒有笑點了,導致這部電影的定位有點尷尬,說他是喜劇片,有點不及格,說他是科幻片,更不及格,拼湊在一起更顯尷尬。
但無論怎麼說,《獨行月球》雖不夠好,在疫情陰影籠罩下的中國電影市場,我們仍然需要也歡迎這樣的作品。
對於中國電影來說,最怕的不是沒有好電影,最糟糕的也不是爛片太多,而是那種大眾基礎最龐大的商業類型片,達到合格水平的太少了。《獨行月球》不夠好,但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