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抗美援朝》電影有哪些
抗美援朝電影有《激戰無名川》、《神龍車隊》、《烽火列車》、《碧海洪波》、《堅守文登川》、《三八線上的女兵》。
6部電影詳細介紹:
1、《激戰無名川》,根據同名小說改編,有故事原型,上映於1975年,由華純、王少岩執導,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
抗美援朝時期,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對我軍發起絞殺戰,美國空軍重點轟炸三角區我軍江橋。我志願軍守橋部隊,與朝鮮民眾一起,鑽冰窟冒嚴寒,英勇機智抗擊美國空軍,守衛江橋。
2、《神龍車隊》,上映於1992年,由李三義、於業華執導,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
1951年,美軍對我軍發起絞殺戰,我汽車連奉命向前線緊急運送彈葯,但他們不僅遭遇了美國空軍的持續轟炸,還遭受了敵特的破壞。與其他電影不同,這部電影著重刻畫我汽車兵所面臨的危機,與他們頑強英勇的鬥志。
3、《烽火列車》,上映於1960年,由朱文順執導,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
這部電影主要展現了我列車司機,面對美機的轟炸,如何一路處置險情的故事。
4、《碧海洪波》,上映於1975年,由劉斌執導,西安電影製片廠拍攝。
這是唯一一部關於我雷達兵在朝鮮作戰的電影,他們的任務是獲取美軍空襲機群的情報,協助我空軍挫敗敵人的陰謀,但敵人接二連三失敗後,對他們發起了毀滅性的打擊。然而我軍戰術靈活,不僅瞞天過海騙過敵人,還在朝鮮游擊隊的協助下,克服重重難關,為我軍提供了及時的情報,最終粉碎美軍轟炸我江橋的詭計。
5、《堅守文登川》,真事改編,上映於1978年,由田永貴執導,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
這是一部軍教片,看點十足,不僅戰爭規模宏大,而且戰術豐富靈活。1951年下半年,美軍發起夏秋攻勢,妄圖動用飛機、大炮、大規模坦克,發起坦克劈入戰,突破我軍在文登川的防線,繼而向我軍縱深挺進。
6、《三八線上的女兵》,上映於2000年,由王曉民執導,是一部抗美援朝50周年獻禮片。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悲壯的故事,我軍佔領漢城後撤退期間,3名女醫務兵因返回營救2名宣傳兵,與大部隊失聯被美軍包圍。美軍則打算誘降5個人,製造一個志願軍向他們投降的假象,以此在國際輿論上占據優勢。
B. 《高原如夢》 主演
電影《高原如夢》是由周友朝執導的軍旅片,黃海波參加演出。《高原如夢》由中國電影集團投資、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曾在千里川藏線上當過汽車兵的尚敬,耗費了5年心血才創作出該劇本,並參與了影片的導演工作。該片講述了兩名汽車兵在7天7夜的軍事任務中九死一生最終順利完成任務的奇特故事。1998年,該影片劇本曾榮獲第二屆夏衍電影文學大獎。
黃海波 飾 於小北
孫海英 飾 趙政委
丁勇岱 飾 張仲良
張嘉譯 飾 指導員
楊樹 飾 趙軍
韓雨芹 飾 聰聰
王大志 飾 大志
C. 南征北戰電影簡介
《南征北戰》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52年的新中國第一部軍事影片。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南征北戰電影簡介,供大家參閱!
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在山東地區與敵人經過多次激戰,徹底粉碎了蔣介石軍隊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1947年冬,國民黨反動派集結優勢裝備和優勢兵力對華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部隊在粟裕將軍的指揮下,於蘇中七戰七捷。為了更有力的殲滅敵人,出於長遠的戰略考慮,實施了大踏步的後退。 對這一舉動,起初有些戰士一時想不通。某師一團一營高營長率領的部隊,轉移到山東沂蒙山區的桃村待命,當地百姓對人民軍隊的後撤也十分有意見。為了平撫安定戰士和老鄉們的情緒,高營長和村長趙玉敏分別將上級的作戰意圖進行傳達和解釋說明。
這時,情況突然有了新的變化,反動派軍隊以為我軍是在敗退,便集中了三十萬人馬,從三面向我軍合圍,企圖與我軍展開決戰。我軍在桃村前面的大沙河阻擊敵人,戰斗持續了六晝夜,然後向鳳凰山轉移,圍殲鳳凰山已經被我軍包圍的敵軍李軍長所屬的七個師。高營長奉命在摩天嶺阻擊前來增授的敵軍張軍長的部隊。 鳳凰山戰斗結束後,高營長又奉命擔任包殲援敵的前鋒,敵軍退守大沙河南岸負隅頑抗,高營長便抄小路偷渡大沙河,切斷敵軍退路,後敵人又想炸掉大沙河上游的水壩,用洪水阻止我軍過河。趙玉敏帶領游擊隊剪斷水壩上的炸葯導火線,保全了水壩,也保住了下遊人民的生命財產,使敵人的狠毒陰謀未能得逞。我軍渡過大沙河,殲滅了頑敵,敵方張軍長及其參謀長均束手就擒。
影片
在人物塑造、語言的提煉上作了有益的探索,並嘗試用對比蒙太奇的手法,力求對解放軍指戰員和敵軍將領在決戰中的心理活動加以表現和對照。
影片拍攝時曾和人民解放軍組成一個有四、五千人的攝制組,前後歷時一年。它在把握戰爭場面的氣勢、戰役的規模和表現戰略決策及軍事思想等方面,都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導演把一個龐大繁雜的戰爭題材表現得明快流暢。顯示了處理大題材、大場面的藝術才能,同時也為今後駕馭重大題材積累了經驗。
穿幫台詞
電影描述的歷史事件發生於1947年初,電影里稱呼蔣介石為“總統”,事實上蔣介石到了第二年1948年5月20日才就任總統,當時蔣介石的正確稱呼應該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委員長”,或者國民政府“蔣主席”。
經典台詞
“我們已經到達摩天嶺,請你們向我們靠攏!”
“有人竟不顧大局,有意保存自己實力!這種常識在軍事上也許是沒有的!”
“請你們堅持最後5分鍾!請你們堅持最後5分鍾!”
“張軍長,看在黨國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
“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
拍攝散記
第一部軍事故事片
《南征北戰》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拍攝的第一部軍事故事片,這部影片以其恢宏的氣勢,眾多的人物群像在新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廣大電影觀眾非常喜愛這部片子,親切地把它和《地道戰》、《地雷戰》一起稱為“老三戰”,《南征北戰》則排在第一位。
1951年春,由江青負責的“電影指導委員會”、中央電影局及上海電影製片廠決定拍攝一部反映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戰爭片,作為次年八一建軍節的獻禮影片。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粟裕也參與了該片的指導。成蔭由於在此之前成功拍攝了《鋼鐵戰士》而被點名擔任該片導演。當時正值全國文藝整風運動,各電影廠原先准備的片子全部停拍。上影廠要拍攝的這部戰爭片也因此成為當年唯一的准拍片,這使廠領導和導演在感到無上光榮的同時,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
成蔭領命後很快組建了一支創作班子,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三位部隊作家負責電影文學劇本的創作。為保證影片的真實性,電影廠還專門組成了以軍事學院戰役戰術教授會教員組組長王曉為團長的軍事顧問團。根據上級指示:《南征北戰》要“以華東戰場上一次大殲滅戰為背景,著力表現毛澤東運動戰思想在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中殲滅敵人有生力量。”這一命題也由此奠定了《南征北戰》准史詩片的地位。
如何既能從宏觀角度,全景鳥瞰式地把握與展現重大事件的全局,使影片場面宏偉壯觀,又能使劇中人物在觀眾中“立”起來,這對《南征北戰》劇組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尋常的考驗。為了寫好適合拍攝的劇本,沈西蒙率創作組深入當年參戰部隊進行采訪,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資料,經反復打磨,終於寫出了劇本第一稿。導演成蔭對劇本很是滿意,本以為上級審查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不曾想,劇本交到電影局,江青看了稿子後很不滿意,認為劇本里高營長和區長的愛情描寫,損壞了人物形象,必須要刪去。盡管劇中愛情描寫的分量並不多,但它卻涉及全劇結構,真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成蔭和沈西蒙改來改去,卻總是難以圓滿,一時間急得團團轉。
《南征北戰》開拍之時,正值毛澤東親自發動批判《武訓傳》,劇組因此也顯得格外小心謹慎,沒有保險的劇本,誰也不敢貿然開機。如此折騰來折騰去,一晃半年時間過去了,上影廠領導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情急之下,他們找到曾拍攝過軍事片《耿海林回家》的導演湯曉丹來“救火”。這樣,就出現了兩個攝制組同拍一部片子的奇特現象。這兩套班子做了分工,成蔭重點拍解放軍方面的戲,湯曉丹重點拍國民黨方面的戲。
《南征北戰》的拍攝也引起了曾指揮過華東戰場的粟裕將軍的關注,他將成蔭和湯曉丹召到北京,親自為他們詳細講解了當年華東戰場上的軍政態勢及戰斗情形。這樣,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等很快就在原來劇本基礎上進行了新的的改寫和加工。新劇本得到了林彪、陳毅等軍隊上層領導的認可。林彪還對其中陳戈師長念的一大段台詞進行了修改,陳毅也改過劇本中的幾段對話。
背景介紹
《南征北戰》描寫了敵我雙方一批高級將領,人物多達十幾個,而且戲份也都相當。由於當時全國影片拍攝都停頓下來,這倒反而為南征北戰“遣將調兵”提供了極好的便利。演員陣營很快就排定了,陳戈飾我軍師長,馮喆飾演高營長,劉沛然演我軍連長,張瑞芳飾演女游擊隊長。項堃演敵軍張軍長,白穆演敵參謀長,楊華演敵李軍長,穆宏演敵軍總司令。《南征北戰》真可謂“大腕雲集”。盡管劇組來了這么多名演員,但電影指導委員會及電影局對演員把起關來還是很嚴格的,就連演員試鏡頭的戲也必須送審。
《南征北戰》拍攝於新中國成立之初,各方面經濟還比較吃緊,粟裕要求劇組節約每一分錢,要愛護部隊和群眾,盡量減少參拍部隊和群眾數量,以免影響生產和部隊正常工作。他還建議將劇本中我方炸彌河橋改成炸彌河大壩,這樣既能保證質量又可減少投資。劇組遂根據粟裕的建議對劇本場景作了修改。為節省開支,劇組大量採用實地拍攝,並將殘破的青州火車站作為重點場景。對於拍攝用具和道具,能自己做的盡量自己做。為了拍攝戰場全景,攝制組還製作了一架左右能搖擺,上下能升降的木製升降機。戰爭場面自然少不了煙火,成蔭為此專門購置器材,組織了一支特技煙火隊,這支煙火隊對於創造藝術氣氛和保證拍攝安全起了很好的作用。
拍攝現場
1952年春節剛過,成蔭和湯曉丹便率攝制組來到了第一個實地拍攝現場——山東青州,參加電影拍攝的步兵、騎兵、裝甲兵、汽車兵、工兵、炮兵紛紛在小城安營紮寨,好不熱鬧。攝制組和軍隊的到來也吸引了許多前來看熱鬧的人。大概是剛解放不久,看到這些和從前沒什麼兩樣的軍隊,大家感到非常親切,都鼓掌歡迎起來。然而,當一隊戴著鋼盔,背著卡賓槍,穿著美式皮靴的“國軍”從大家面前走過時,許多人禁不住失聲驚叫:“怎麼國民黨軍也來了?”一位拄著棍子的老太太,踮著小腳氣呼呼地跑上去,拿起棍子朝一個戴鋼盔的“小鬼”頭上,嘣嘣嘣就是三下,嘴裡還不住地罵著:“怎麼回事?這些兔崽子們怎麼又回來了……”還有人朝這些“國軍”扔起了石頭。軍事組一位參謀見狀忙叫道:“這不是真的,這是拍電影!”大家聽了這才恍然大悟,人群里爆發出陣陣笑聲。
看熱鬧的人興奮不已,但導演們卻急得直冒火。當時參加拍片的一個團是剛從朝鮮戰場拉回來的,他們負責演“國軍”。可個個哭喪著臉、垂著頭,任憑當官的喊破嗓子也走不整齊。一了解才知道,原來是戰士們都不願演“國軍”,正鬧情緒呢。一位姓王的營長見狀立即將全營一百多位戰士集合起來,大聲說:“(演國軍)這是政治任務,有咱們的份,咱們不幹誰干?就算是讓國民黨又抓了一次壯丁。咱們今天來拍電影揭露控訴他。這不用演,都熟悉,咱不抬舉他,也不糟蹋他,真的什麼樣就怎麼演。導演在這兒,你給我們掌著舵,演得不像,演得不好你撤我的職!演得好了說不定還當電影明星呢!”演“國軍”的解放軍戰士們聽了這位營長的話,頓時來了精神,導演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看過《南征北戰》的人對片中那些民工支前的恢宏場面一定會記憶猶新。當初在拍這些戲時,導演還真是捏著一把汗呢。因為劇中的這些群眾演員都是從分散的各村邀請來的,他們能准時到達現場么?然而,開拍那天時間還沒到,鄉間小道上便長龍似的涌動著一隊隊人馬,有推著小車的,有抬著擔架的,有挑著鋪蓋的,還有扛著門板的,青年人扶著老人,領著孩子,背著病號……他們身上穿的、手上拿的都是戰爭年代裡的衣物和用具,個個臉上凝重而嚴肅……攝制組被老區人民那動情的“投入”深深地感動了。用不著說戲,攝制組便立即投入了拍攝,幾台機器整天轉個不停,到頭也沒有一個老鄉“開小差”。
青州戲剛收鏡,另一個外景地的地方幹部又急沖沖地趕來找到成蔭說:“俺們那兒好幾年沒見隊伍啦!大夥兒都想啊,您們就快去吧!”地方幹部著急,攝制組又何嘗不著急呢。由於場面大,拍起來也較費力,夏天快到了,許多冬天的戲還沒拍。眼瞅著綠油油的田野、花團錦簇的果樹,導演急得直跳腳。想到山區夏天可能到來得晚一些,成蔭於是連忙召集大隊人馬向大山奔去。可到現場一看,大家都傻了眼:山區的夏天雖不及平原來得早,但此時也是桑樹吐綠,楊樹枝頭上也吊起了一片毛毛蟲似的毛絮,哪裡還有一點冬天的影子呢?可是大部隊都開來了,再換外景地不僅費力費時,拍攝進度也因此要受到很大影響。“這該如何是好?”成蔭和湯曉丹兩位大導演真是急火攻心,一籌莫展。一位姓董的團長見狀對成蔭說:“成導演,你能不能用那傢伙(指取景框)看看能帶出多少樹,能帶上的就把樹葉全捋了!”成蔭聽了猶豫不決:“這樣行么,這些樹可是老鄉的經濟林,他們靠這生活呢。”話音還沒落,一位拎著水罐的老大爺便過來說:“這些樹都是俺們家的。為了拍電影我們捐出來了,哪棵樹礙事就除哪棵,您們不用犯難!”
看著老大爺那誠懇的目光,成蔭和在場的人們都被深深地感動了。董團長隨後便將各連幹部招來下達捋樹葉的命令:“一個班一棵樹,電影帶著的就捋干凈,帶不著的一個葉也不準動,這是群眾紀律!”董團長一聲令下,戰士們便捋起袖子紛紛摘起了樹葉。
“冬景”問題解決了,戰士們很快投入了緊張的拍攝之中。時間過得飛快,拍著拍著,真正的夏天便來到了。夏天拍冬天戲,其艱苦可想而知。原本不願演“國軍”的戰士此時倒顯得比“解放軍”輕松許多。因為在影片中敵軍服裝是夾衣,或是套著棉襖的單衣,而我軍卻仍舊穿著大棉褲、大棉襖,而且還要頂著驕陽,跑步攻山頭,一場戲下來,大家都是汗流浹背的。直到現在,當年在片中承擔一個小角色的演員仲星火每每想起當時拍攝情景還是感慨不已:“我們每天天一亮就掛幾個水壺,找著道具,穿著棉軍裝,戴著棉帽子,夏天四十多度,山上一棵樹都沒有,一直拍到晚上,又是煙又是火,機槍爆炸,一天就吃這么幾壺水,拍一個鏡頭就把衣服脫下來,裡面已濕透。一天都沒有小便,所有的水都變成汗跑光了。”
環境艱苦
《南征北戰》不僅拍得艱苦,而且險情叢生。因為當時拍片用的炸葯都是真的,而且所埋梯恩梯炸葯重達一公斤,其威力可以炸翻一個水泥碉堡。雷管也都是用紫銅做的,崩了眼睛可不是鬧著玩兒的事。拍攝時為防意外,相關人員都要在埋炸葯的地方畫上保險圈。盡管如此,董團長還是作了最壞的打算,他對大家說:“往死里干!!死一兩個沒關系,真干!”結果拍攝時,戰士們毫發無損,倒是當過多年兵,並且從未負傷的導演成蔭掛了彩,腿上被彈出的雷管並列地崩了兩個小窟窿。雖然受了傷,但成蔭還是輕傷不下火線,越拍越有勁。只是拍攝過程中發生的兩次事故使他和攝制組心痛不已。那是在拍攝過程中當一輛坦克開過時,路邊圍觀人群中有個十四歲小孩突然竄上前去想看個仔細,不幸被坦克履帶卷了進去!另外一次運輸道具的大卡車在途中爆胎,車輛失去重心,翻到溝里,幾個年輕押運員受傷,好在這次沒有人員死亡。《南征北戰》人物演得到位,戰爭場面拍得也很精彩,尤其是敵我雙方搶占摩天嶺、將軍廟爭奪戰這兩場戲,不僅戰爭氣氛營造得真實與濃烈,而且戰爭規模之大,在當時戰爭片中也是空前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場戲在當時技術條件很差的情況下,空間縱深鏡頭運用得相當成功。在拍攝中,導演不僅成功地運用了平行蒙太奇手法生動地體現了雙方從兩側分頭搶占摩天嶺的緊張場面,而且在解放軍搶先一步登上制高點後,採用了一個跟移拍攝的長鏡頭,將鏡頭不斷地移到將沖上來的國民黨軍隊那裡,完整地表現了兩軍短兵相接、爭分奪秒的緊張場面;在表現將軍廟車站爭奪戰的大場面戰斗時,除了採用分切手法外,也大量地運用了移動鏡頭,真實完整地再現了整個戰斗的激烈情景。
此外,在電影音樂方面,《南征北戰》也很有特色,作曲家葛炎在創作中很善於把握畫面背景,使音樂與畫面渾然天成,營造出一種出神入化的意境。其中攻佔鳳凰嶺一段音樂十分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激烈戰斗場面,堪稱中國電影音樂作品中音樂與畫面同步的經典段落。
D. 急求電影名
高原如夢 你要找的是這部嗎?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2001年出品
編劇:尚敬
導演:周友朝
主要演員:黃海波、丁勇岱
故事梗概:
新兵於小北如願以償被分配到了川藏兵站汽車連。他做夢都想有朝一日能夠駕車馳騁在海拔幾千米的雪域高原上。酷愛汽車的於小北還有一樁嗜好:拆車裝車。因為手癢於小北拆了兵站部趙政委的吉普車,影響了首長的公務用車而被關了禁閉,還差點被遣送回原籍。萬般沮喪的於小北獨自在小屋裡閉門思過,這時,連里接到緊急任務,要馬上給山上的科學家運送儀器,而連里只剩下一位患病的老兵張仲良。張老兵接受了任務,並點名要於小北做他的副手。欣喜若狂的於小北跟著張老兵出車,而駕駛的正是政委的那輛吉普車。指導員警告於小北不準他再拆車,否則定將他送回原籍。張老兵也沒好氣地告訴於小北沒有他的允許不準碰方向盤。即便這樣,於小北心裡也很高興。
一路上張仲良沉默寡言,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而於小北試圖從他那裡打探點什麼,截然不同的性格和觀念,使得這一老一小兩個兵不免磕磕碰碰。在川藏公路邊的一個小吃鋪吃飯時,於小北終於發現了老兵的秘密。小吃鋪的老闆娘原來是張老兵的妻子,為了追隨多年未歸的丈夫,她隻身一人來到川藏線上,苦苦地等待著丈夫的出現。張仲良因為多年前的一樁事,一直在猶豫徘徊,也一直在躲避著妻子。
於小北指責張老兵,而老兵警告他再多事就趕他回去。在兵站住宿時,於小北意外見到了來西藏旅遊的女友。趁老兵休息,於小北偷著將車開了出去,帶女友兜風。老兵發現後,嚴厲地訓斥小北。於小北一時沖動,扭身就走。
趙軍是於小北新兵連里的戰友,在高原醫院工作。於小北不知道他是趙政委的兒子。趙軍在山下執行完任務後想搭父親的車上高原,因為發生了於小北拆車事件,他只好搭乘卡車提前上高原。結果,路上出了事故,他被甩下數百米的深淵。於小北獨自往回走,在一個兵站里借宿。在這里,他發現了趙軍的屍體。
趙政委參加了兒子簡朴的悼念儀式。於小北得知趙軍的死與自己拆卸首長的車有直接關系,萬般痛苦,他不能原諒自己。幾乎在一夜之間,他長大了許多。他重新回到了老兵身邊。老兵驚詫地感覺到了於小北的變化。
老兵的病越來越嚴重。一條河水擋住了他們的去路,因為山洪暴發,河水還在不停地上漲。老兵要於小北將車拆開,把零件運過河去再組裝起來。於小北堅決不幹,說他這輩子絕不會再拆車了。任憑老兵說什麼,他也不吭聲。終於,老兵說出了他心裡的秘密。原來,幾年前,也是執行一項運送物資的任務,也是在這兒,老兵遇到了同樣的境況,結果,由於他處理不當,一整車的物資被洪水沖走了。他犯了嚴重錯誤,而這條河也就成了他的一塊始終耿耿於懷的心病。他一直想要跨越這條河。於小北終於明白,他必須拆車,而且時間已經不多了。奮力拆車的於小北沒有察覺,當他把全部拆下的部件運送過河時,眼前卻不見了張老兵,只有滔滔的河水。
於小北將汽車重新拼裝起來,鄭重地戴上老兵留下的手套,發動了汽車。此時的他,一臉莊重。於小北終於駕車賓士在雪域高原上,一個新兵成熟了。
這是一部具有藝術品位的主旋律影片,展現了當代軍人的風采,通過影片告訴人們如何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體現自身的價值並實現自己的理想。影片貼近當代軍旅生活,選材新穎。通過豐富的細節和川藏線獨特的人文景觀襯托,藝術地塑造出一個真實鮮活、真切感人的人物形象。該片獲得2002年第八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男演員新人獎(黃海波)。
E. 一步軍旅的電影,是關於汽車兵的故事,講述汽車兵修車和拆車的故事,不知道叫什麼電影
高原如夢
英文片名:The Dream of A Young Soldier
編輯本段演職人員
導演:周友朝 尚敬 主演:黃海波 丁勇岱 楊樹 韓雨芹 上映日期: 2001-8-1
F. 有一部老電影,講的是一個青藏線上的汽車兵與一名女幹部護士的愛情故事叫什麼名
應該是叫<天山行>.1982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的.可以找到視頻資料
G. 有一部老電影,講的是一個青藏線上的汽車兵與一名女幹部護士的愛情故事叫什麼名
摘要 《高原如夢》是由周友朝、尚敬共同執導,黃海波、丁勇岱、孫海英、張嘉譯等主演的軍旅片。該片於2001年8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