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部電影,印度的,好像是一部喜劇,剛開始說的是中印戰爭,中國不敵印度。(印度人太厲害了!)
印度電影《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國和印度的大戰)你們還看過?在暴風影音里有,這電影怎麼審核通過的。講述的是,2022年,中國對印度不宣而戰,印度打敗了中國並且佔領了中國1.5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一個愛國的印度士兵抗擊敵人(中國軍隊)的故事。裡面,中國軍人的形象和中國的抗日神劇中日本人的形象一樣。更牛B的是,裡面的中國指揮官會一口流利的印度語(泰米爾語)。中國觀眾給這部影片的評分是3.3分。我很奇怪裡面的中國軍人的演員都是什麼人
② 有哪些有關中國遠征軍好看的電影
電視劇《中國遠征軍》
《中國遠征軍》 (一):中緬風雲 (二):會戰曼德勒 (三):兵敗緬北 (四):大撤退
(五):野人山(六):印度之旅(七):屯兵蘭姆加(八):松山大血戰(九):太陽浴血(十):功過千秋
該劇是二戰中,中美英三國軍隊在東南亞戰場至今為止最為慘烈、又不為人所知的;也是全世界影視界均未涉及過的反戰電視劇。該劇得到中緬兩方的全力支持,歷時兩年在中緬兩國跨國拍攝。該劇導演榮獲美國舊金山電影委員會特別獎,及獲美國加州蒙特瑞榮譽市民稱號。該劇兩次應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邀請,參加巴黎國際藝術片雙年展。該劇是二十一世紀反戰電視劇的表率。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葉、日本軍隊幾乎佔領整個中國,所有中國的陸海空交通線也被封鎖,中國處在亡國的關頭。這意味著二戰的烽火將燃至美國,羅斯福總統派史迪威將軍到中國幫助中國軍隊保住當時唯一的國際運輸線,滇緬公路。投筆從戎的十萬中國學生兵組成中國遠征軍,在總參謀長史迪威將軍的指揮下,赴緬作戰。由於史軍迪威將軍與有些中國將領意見不和,使緬甸的初戰失敗。慘敗後的中國軍隊分兩路逃生,一路跟隨史迪威歷經千山萬水到印度;另一路則跟隨中國將領杜聿明翻越中緬邊境的野人山回國。十萬大軍有五萬人死在原始森林裡。兩年後,史迪威在印度訓練的中國軍隊,即中國駐印軍重整旗鼓,同衛立煌率領的第二次出征的中國遠征軍勢如猛虎,夾擊緬甸的日軍一舉奪回了滇緬公路。
③ 有木有外國拍攝的中國越南戰爭電影或者中國與印度戰爭等之類的,可能更真實些
只有一些圖片,紀錄片也有,叫什麼我忘了
④ 打仗片好看的有哪些
羅馬帝國題材
《暴君焚城錄》(1951)
《賓虛》(1959)
《斯巴達克斯》(1960)
《羅馬帝國之衰落》(1964)
《埃及艷後》(1999)
《角鬥士》(1999)
《聖詩復仇》(1999)
《巾幗鬥士》(2001)
《神鬼戰士》(2001)
《羅馬大帝》(2004)
《最後的軍團》(2007)
《百夫長》(2009)
《失落的第九軍團》(2011)
希臘城邦題材
《亞歷山大大帝》(2004)
《特洛伊》(2004)
《斯巴達300勇士》(2005)
春秋戰國題材
《秦頌》(1996)
《荊軻刺秦王》(1999)
《墨攻》(2006)
《麥田》(2009)
《孔子》(2010)
《大兵小將》(2010)
《戰國》(2011)
秦漢題材
《西楚霸王》(1994)
《鴻門宴》(2011)
《王的盛宴》(2011)
三國題材
《赤壁》(2007)
《見龍卸甲》(2008)
《關雲長》(2011)
十字軍題材
《第一騎士》(1995)
《聖戰騎士》(2001)
《天朝王國》(2005)
《聖殿騎士》(2007)
蒙古征服題材
《亞歷山大·奈夫斯基王子》(1938)
《蒙古王》(2005)
《蒼狼》(2007)
東亞題材
《黃山伐》(2003)
《英雄鄭成功》(1995)
《賽德克·巴萊》(2011)
《平壤城》(2011)
《百團大戰》(2015)
沙俄與波蘭
《洪流》(1974)
《劍與火》(1998)
《1612動亂時代》(2007)
《亞歷山大:王者爭霸》(2008)
《沙皇》(2009)
日本戰國題材
《影武者》(1980)
《亂》(1985)
《天與地》(1990)
英國戰爭題材
本題材包括諾曼征服、英國內戰、英法百年戰爭等
《克倫威爾》(1970)
《勇敢的心》(1994)
《聖女貞德》(1999)
《1066》(2010)
《羅賓漢》(2010)
南亞題材
《卧莫爾大帝》(1960)
《烈血暹士》(2000)
《納瑞宣國王》(2006)
《阿克巴大帝》(2008)
奧斯曼帝國
《伏洛竇耶夫斯基先生》(1969)
《勇敢的米哈伊爾》(1970)
《斯特凡大公》(1974)
《征服1453》(2012)
歐陸戰爭題材
《巴里林登》(1970)
《傭兵傳奇》(2006)
美國戰爭題材
本題材包括美國獨立戰爭,1815戰爭,美墨戰爭等
《大海賊》(1957)
《愛國者》(2000)
《阿拉莫之戰》(2004)
拿破崙戰爭
《拿破崙》(1927)
《拿破崙情史》(1954)
《拿破崙光榮史》(1960)
《戰爭與和平》(1968)
《滑鐵盧》(1970)
《塔杜斯先生》(1999)
《怒海爭鋒:極地遠征》(2002)
《我與拿破崙》(2005)
非洲戰爭
《祖魯戰爭》(1964)
《馴馬人莫蘭特》(1980)
《四根羽毛》(2002)
南北戰爭題材
《一個國家的誕生》(1915)
《亂世佳人》(1939)
《光榮戰役》(1989)
《蓋茨堡之役》(1993)
《眾神與將軍》(2001)
《冷山》(2002)
近代亞洲題材
《二百三高地》(1980)
《甲午風雲》(1982)
《日本海大海戰》(1983)
《鴉片戰爭》(1997)
《紅河谷》(1999)
《嘎達梅林》(2002)
《最後的武士》(2003)
《投名狀》(2007)
俄土戰爭題材
《蘇沃洛夫元帥》(1941)
《雪地激戰》(1954)
《英烈傳》(1968)
《土耳其式開局》(2002)
蘇俄國內戰爭
《無畏上將高爾察克》(2008)
《保衛察里津》(1942)
《第四十一》(1957)
《靜靜的頓河》(1957)
《日瓦戈醫生》(1965)
《紅軍與白軍》(1967)
《第一騎兵軍》(1984)
中國革命戰爭
《平原游擊隊》(1955)
《鐵道游擊隊》(1956)
《紅色娘子軍》(1961)
《地雷戰》(1962)
《地道戰》(1965)
《萬水千山》(1977)
《四渡赤水》(1983)
《秋收起義》(1993)
《我的長征》(2006)
《八月一日·》(2007)
一戰
《西線無戰事》(1930)
《魂斷藍橋》(1940)
《阿拉伯的勞倫斯》(1962)
《加里波第》(1981)
《愛情與戰爭》(1996)
《失落的戰場》(2001)
《空戰英豪》(2006)
《我的兒子傑克》(2007)
《紅男爵》(2008)
《帕斯尚爾戰役》(2008)
《60高地之下》(2010)
《戰馬》(2012)
西班牙內戰
《喪鍾為誰而鳴》(1943)
《土地與自由》(1995)
《無政府主義者的妻子》(2008)
《傷心小號曲》(2010)
《聖徒秘錄》 (2011)
東線戰場題材
《解放》(1970)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1972)
《鐵十字勛章》(1977)
《莫斯科保衛戰》(1985)
《決戰斯大林格勒》(1993)
《血戰1944》(2001)
《兵臨城下》(2002)
《德寇殲滅戰》(2006)
《布列斯特要塞》(2010)
西線戰場題材
《最長的一日》(1962)
《坦克大決戰》(1965)
《奪橋遺恨》(1977)
《大紅一師》(1980)
《拯救大兵瑞恩》(1998)
中國戰場題材
《血戰台兒庄》( 1985)
《血戰昆侖關》(1994)
《七七事變》(1995)
《太行山上》(2005)
《夜襲》(2007)
《喋血孤城》(2010)
亞太戰場題材
《硫磺島浴血戰》(1949)
《細細的紅線》(1998)
《風語者》(2004)
《硫磺島家書》(2006)
《太平洋的奇跡》(2011)
非地中海戰場
《撒哈拉》(1943)
《登陸安其奧》(1968)
《血戰阿拉曼》(2002)
《哥特防線》(2004)
《聖安娜奇跡》(2008)
空中戰場題材
《空軍大戰略》(1969)
《倫敦上空的鷹》(1969)
《虎!虎!虎!》(1970)
《筧橋英烈傳》(1977)
《珍珠港》(2001)
《烈日長虹》(2001)
《紅色機尾》(2012)
海上戰場題材
《效忠祖國》(1942)
《血戰大西洋》(1956)
《擊沉俾斯麥號》(1960)
《中途島之戰》(1970)
《男人們的大和》(2006)
潛艇戰題材
《從海底出擊》(1981)
《U-571》(2000)
《沒有出口的海》(2006)
《盛夏獵戶座》(2009)
戰俘題材
《戰地軍魂》(1953)
《桂河大橋》(1956)
《大逃亡》(1963)
《勝利大逃亡》(1981)
《極地重生》(2001)
集中營與暴行
《黑太陽731》(1988)
《辛德勒的名單》(1993)
《南京1937》(1996)
《731恐怖女體實驗》(1999)
《鋼琴家》(2002)
《偽鈔製造者》(2007)
《拉貝日記》(2009)
《南京,南京》(2009)
人物傳記題材
《山本五十六》(1968)
《巴頓將軍》(1970)
《白求恩大夫》(1990)
《希特勒:惡魔的崛起》(2003)
《不懼風暴》(2009)
歷史紀實題材
《二二六》(1989)
《帝國的陷落》(2003)
《東京審判》(2006)
《刺殺希特勒》(2008)
平民生活題材
《美麗人生》(1997)
《鬼子來了》(2000)
《百萬大逃亡》(2007)
《黃石的孩子》(2008)
《一九四二》(2012)
愛情題材
《亂世忠魂》(1953)
《雁南飛》(1957)
《英國病人》(1995)
《黃河絕戀》(1999)
《柯萊利上尉的曼陀林》(2001)
兒童題材
《伊萬的童年》(1962)
《太陽帝國》(1987)
《再見,孩子們》(1987)
《螢火蟲之墓》(1988)
《戰爭子午線》(1990)
科幻恐怖題材
《地獄男爵》(2003)
《潘神的迷宮》(2006)
《我們來自未來》(2010)
《美國隊長》(2011)
諜戰題材
《偵查員的功勛》(1947)
《影子部隊》(1969)
《攔截密碼戰》(2001)
《風聲》(2009)
《諜海風雲》(2010)
特戰小分隊
《納瓦隆大炮》(1961)
《血染雪山堡》(1968)
《猛鷹突擊兵團》(1976)
《無恥混蛋》(2009)
《英雄時代》(2011)
抵抗題材
《羅馬不設防》(1945)
《地雷戰》(1962)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1972)
《起義》(2001)
《抵抗軍》(2007)
喜劇題材
《大獨裁者》(1940)
《虎口脫險》(1969)
《第22條軍規》(1970)
《鐵皮鼓》(1979)
《舉起手來》(2005)
國內戰爭題材
《南征北戰》(1952)
《戰上海》(1959)
《開國大典》(1989)
《異域》(1990)
《大決戰三部曲》(1991)
《集結號》(2007)
朝鮮戰爭題材
《獨孤里橋之役》(1955)
《上甘嶺》(1956)
《戰友》(1958)
《豬排山》 (1959)
《英雄兒女》(1964)
《南部軍》(1990)
《太極旗飄揚》(2004)
《歡迎來到東莫村》(2005)
《向著炮火》(2010)
《高地戰》(2011)
《長津湖之戰》(2012)
中東戰爭題材
《出埃及記》(1960)
《贖罪日》(2000)
《波弗特》(2007)
《黎巴嫩》(2009)
越南戰爭題材
《現代啟示錄》(1977)
《全金屬外殼》(1986)
《野戰排》(1986)
《生於七月四日》(1989)
《殺戮奠邊府》(1992)
《天與地》(1993)
《我們曾經是戰士》(2002)
《郎在遠方》(2004)
《西貢戰役》(2006)
《烽火激戰1967》(2006)
《隧道之鼠》(2008)
獨立革命戰爭
《阿爾及爾之戰》(1967)
《小提琴革命曲》(2005)
《風吹稻浪》(2006)
《親密的敵人》(2007)
《切·格瓦拉》(2008)
南斯拉夫內戰
《拯救者》(1998)
《深入敵後》(2001)
《無主之地》(2001)
《亂世老少》2002
《塞爾維亞的維和軍》(2003)
《觸摸和平》(2007)
車臣戰爭題材
《高加索的俘虜》(1996)
《煉獄》(1998)
《風暴之門》(2006)
《亞歷山大》(2007)
伊拉克 阿富汗
《黑鷹墜落》(2001)
《鍋蓋頭》(2005)
《前進巴格達》(2005)
《伊拉克惡狼谷》(2006)
《哈迪塞鎮之戰》(2007)
《護送錢斯》(2009)
《雷斯特雷波》(2010)
美蘇冷戰題材
《奇愛博士》(1964)
《入侵阿富汗》(1988)
《十三天》(2000)
《第九突擊隊》(2005)
其他局部戰爭
《獵殺紅色十月》(1990)
《太陽之淚》(2003)
《戰爭之王》(2005)
《烽火的啟迪》(2005)
《空中決戰》(2005)
《瘋狗強尼》(2008)
《明日,戰爭爆發時》(2010)
⑤ 中國對蘇聯,越南,印度,美國有什麼戰爭影片
對越戰爭:《黑豹突擊隊》、《高山上的花環》等
對美戰爭:《上甘嶺》、《高地》、《歷史的天空》等
其他沒有拍攝
請採納
⑥ 中國和印度戰爭的電影有不
電影沒有紀錄片我這倒是有(你應該也看過吧!)
6月份就開始了~
對我泱泱大國來說!打個印度阿三也叫個事兒!(韓國:牛b的都是我的。印度:我的都是牛B的)
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中國、印度都沒有勝利,當時爭奪的有兩塊土地:西部的阿克賽欽和東部的藏南。兩地區都被印度侵佔,中國通過戰爭都奪了回來,但後來中國單方面撤軍,只在阿克賽欽駐軍,藏南真空(藏南在喜馬拉雅山南側的平原地帶,易攻難守)。1987年印度將藏南蠶食。在兩塊爭議地區中,中國占據阿克賽欽,印度占據藏南。
⑦ 中印戰爭被印度拍成電影,你心目中最好看的印度戰爭片是哪部,並說出理由
對峙 Kya Dilli Kya Lahore(2014)
了解印巴戰爭的都清楚,兩個國家之前為一個國家,中國有句古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人們為什麼而生,為什麼而戰?為何而分?為何而裂?
每次看這種戰爭電影 願望就只剩下盼世界和平,小人物在戰爭面前所展示出的渺小與悲哀,才是戰爭帶給人民最大的痛苦,人之所以是人,是因為有情感有精神有主觀能動性。不反應戰爭的殘酷,而是通過小人物之間的情感,來表達人性在戰爭裡面的重要性,這才是優秀的戰爭片。
⑧ 為什麼沒有關於中國和印度戰爭的電影
對中國而言,這太過輕松,規模也小,不值一拍,而且拍攝成本太高
印度拍過,最新的叫《帕爾坦》
以前還有一部黑白的,和我們的《冰山上的來客》有點像,是講邊界的
⑨ 中印戰爭的影視作品
中國沒有拍攝關於中印戰爭的電影。可以觀看《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記錄片。
由於中印戰爭進行的時候,中國正處於三年自然災害後的經濟復甦過渡期,國家經濟經費極端困難,所以中國就沒有拍攝中印戰爭的電影
印度方面由政府指示在1964年搶拍了寶萊塢的「抗中國策電影」:《Haqeeqat》(中文譯名為:嚴峻的現實),在這部電影中,印度導演:奇坦●安南從國內請來了一些群眾演員來扮演「英勇無畏的印度官兵」,又從當時反共的南越請來了一些群眾演員來扮演「窮凶極惡的中國解放軍官兵」,所以整部電影的對白語言是印度語和越南語。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藏、新疆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地區對侵入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
解放軍在進入西藏後,與印度領土接壤而產生一系列領土問題,在雙方會談破裂後,1959年的達賴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受庇護,中印兩國開始交惡,後來一連串交火沖突更使印度開始進軍藏南地區建立軍事據點,並出兵造成此次戰爭。美國的古巴導彈危機和此次戰爭幾乎於同一時間爆發。
中印戰爭最為人注意的是戰斗大多發生在惡劣的環境下,尤其是在高海拔的情形下,不少大規模的沖突都發生在超過4250米以上的高度,中印雙方同時也存在著物流和補給不易的問題。這場戰爭普遍聚焦在陸軍的戰鬥上,因為地形的關系,雙方的海空軍幾乎沒有參與這次戰爭沖突。
(9)中國與印度打仗的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印邊界全長約1710公里,習慣上分為東、中、西三段:
東段長約650公里,從中國、印度、緬甸三國交界處至中國、印度、不丹三國交界之處的底宛格里;中段,長約400公里,從西藏普蘭縣的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至札達縣的6795高地。
西段長約650公里,從札達縣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侖山口。整個邊界從來沒有正式劃定過,但根據雙方歷史行政管轄所及,形成了一條傳統習慣邊界線,東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南麓,中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西段是沿喀喇昆侖山脈。
中印邊境戰爭的爆發不是偶然的,它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和復雜的背景。
印度政府把中國的寬容忍讓視為軟弱可欺,聲稱要以武力對付中國,加緊進攻中國的准備和部署。在西段,印軍部署了1個旅部、6個步兵營、1個機槍營及若十配屬分隊,共5600餘人。
在東段,印軍部署了1個軍部、1個師部、3個旅部、15個步兵營,約1.6萬餘人。其第7旅4個營、炮兵第4旅2個營位於「麥克馬洪線」以北的克節朗、棒山口及以南的達旺地區;第5、第181旅計8個營位於「麥克馬洪線」以南地區;第4軍軍部、第4師師部位於提斯普爾。
東、西兩段,印軍共集結了2.2萬餘人。9月~10月上旬,印軍不顧中國邊防部隊的勸阻和警告,連續進攻駐守在「麥克馬洪線」以北西藏山南地區擇撓橋和扯冬的中國邊防部隊,打死打傷47人。
10月17和18日,在東段和西段,入侵印軍同時向中國邊防部隊進行猛烈炮擊,20日,發起大規模進攻,企圖進一步侵佔中國領土。
面對印度集結兵力、侵佔中國領土、頻繁挑起邊界沖突的形勢,中國駐西藏、新疆邊防部隊遵照中國政府和中央軍委的決定,進入戰備狀態。在印軍發動大規模進攻的當天,即10月20日,奉命開始自衛反擊。
在東段,西藏邊防部隊針對印軍沿克節朗河右岸~線展開的進攻部署,集中優勢兵力,採取兩翼攻擊、迂迴側後、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的戰法,攻佔槍等、卡龍、沙則、仲昆橋及章多等地。接著兵分5路南進,於25日進占克節朗地區入侵印軍的後方基地達旺。
經過幾天反擊作戰,西藏邊防部隊全殲印軍第7旅,收復了克節朗河以南、達吒河以北、不丹以東、達旺以西被印軍侵佔的中國領土。駐守呂都、林芝、山南地區的中國邊防部隊也在反擊中拔除了入侵印軍的據點,奪回易古通、哥里西娘等地。
西段,新疆邊防部隊針對入侵印軍正面寬、據點分散、間隙大的弱點,採用逐次轉用兵力攻堅拔點的戰法,全殲侵入加勒萬河谷和紅山頭地區的印軍。新疆邊防部隊從喀喇昆侖山到岡底斯山,轉戰千餘里,拔除37個入侵印軍的據點。28日,中國邊防部隊停止反擊。
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中國軍隊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傷亡: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524名)。
繳獲飛機5架、坦克9輛、汽車437輛、88mm加農炮13門、88mm榴彈炮36門、75mm山炮12門、106.7mm迫擊炮27門、106mm無後座力炮6門、81mm迫擊炮142門、51mm迫擊炮144門、輕重機槍631挺、長短槍5,772支、火箭筒112具。
槍榴彈發射器(擲彈筒)32具、槍彈4120591發、炮彈79720發、手榴彈16921枚、地雷14848枚,電台(報話機)520部,炮兵觀測儀等其他器材735部(具)。
⑩ 印度抗中神劇電影有哪些
不知道日本人看到這些畫面是什麼心情?
直到我看完印度人拍的"抗中神劇"--《第三次世界大戰》。
突然明白日本人看到抗日神劇時的感受。
這部電影在豆瓣的評分只有2.9分。
但是相信我,這部電影以及完全超越了評分系統,所有的抗日神劇在它面前都是渣渣。
故事發生在2022年,中印成了亞洲大陸上兩個超級大國。
中國因為憎恨印度的發展對印度發動了戰爭。
電影的開頭,是一段非常有大片感的戰爭場面。
看起來非常有感覺對不對?
只不過這段畫面出自游戲《戰爭雷霆》,被印度人拿來直接放進了電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