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熱門電影 > 討厭外國電影

討厭外國電影

發布時間:2022-10-15 20:09:27

① 有多少人不喜歡好萊塢電影

80年代以來,在我國電影藝術的發展中,

由於長鏡頭風格的引入、寬銀幕的發展(包括遮幅銀幕),

以及電視藝術的發展,

電影的剪輯受到明顯的沖擊。

盡管在創作上剪輯的手段似乎越來越豐富多樣了,

但是與此同時,有些概念也變得混亂起來了。

比如說,

蒙太奇與長鏡頭被認為是互不相容的對立物,

甚至有人由於根本沒有搞清電影是什麼,

竟認為長鏡頭理論的引入

干擾了中國故事電影的創作;

也有人認為蒙太奇與長鏡頭

僅僅是殊途同歸的問題。

另外有些人把「蒙太奇」與「長鏡頭」,

僅僅歸結為「時空交錯」手法與長鏡頭手法的清單,

缺乏科學的系統研究。

從相對時空關系的角度來看,

在對當代電影剪輯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時,

大概首先需要放棄一些舊概念。

蒙太奇是電影早期發展階段(即默片時期)的概念,

它代表了那個時期對電影時空關系的認識

——當然是有局限的認識。

尤其是「蒙太奇」一詞對我們來說是外來語匯,

每當論述「蒙太奇」時,必先說文解字一番。

電影發展至今八十餘年,

對電影的時空關系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後,

「蒙太奇」已不足以概括全部的電影時空關系,

什麼狹義的和廣義的蒙太奇、

蘇聯的蒙太奇、

愛森斯坦的蒙太奇、

普多夫金的蒙太奇、

好萊塢的快速蒙太奇等等,

不一而足,越解釋越亂。

估計在我們的各種電影辭書的編纂工作,

也會遇到對蒙太奇概念的不同理解。

這充分說明存在的問題。

另外,長鏡頭雖然是一個較新的概念,

但是對它的理解也各有不同。

有人僅從鏡頭尺數的長短來理解,

有人從段落來理解,

有人則從暖昧性來加以反對。

至於剪輯(或稱蒙太奇)究竟是導演還是剪輯師的職責,

也是各執一詞。

好萊塢的「零度剪輯風格」

好萊塢的敘事模式採用的是鏡頭與鏡頭之間的時空關系,

但局限於創造一時空連貫的幻覺,

也就是賦予虛構以真實時空的幻覺,

好萊塢把分鏡頭稱做Continuity(連貫性),

就十分說明問題。既然要造成真實時空的幻覺,

創作者必須把自己隱藏起來,

不讓觀眾感到創作者的存在。

因此,從本世紀的十年代起,

好萊塢就開始逐漸形成一種沒有風格的風格。

除中國以外,

全世界都把好萊塢的

這種敘事方式稱做「零度的風格」。

美國電影理論家傑拉德·馬斯特

在他的《電影簡史》一書中寫道:

「風格的刻板公式像情節構成的刻板公式一樣拘謹。

在那十年中,盡管有數百名不同的好萊塢導演,

但是好萊塢影片,除了極少幾個例外,

看起來都驚人的相似。

製片廠制度對於消除風格差別、

模糊主題和故事差別的做法同樣是一貫的……

任何導演追求個人風格的沖動,

在開拍以前就被製片廠的照明、

美工設計攝影法和剪輯的總政策所壓制下去了。」

為了讓大家明確幾個專業術語,我現在用幾張圖來表示,方便理解:

(1)軸線

又稱關系線、運動線或180度線,

是基於被攝對象的視線方向、

運動方向或被攝對象之間的交流關系

而構建的一條虛擬的假想直線,

它直接影響著鏡頭的調度。

如圖,A在左,B在右,

AB連接起來就構成一條虛擬的軸線。

節奏蒙太奇或「華采樂段」

節奏蒙太奇並非意味著電影節奏結構的全部,

而是指純節奏性的段落。

節奏蒙太奇所利用的是一種緊迫的、誘導性的節奏,

亦即充滿著脈動似的動作段落,

把這一流程以不可遏制的動勢推向前進。

因此,一般情況下,

每個鏡頭里的動作都是不完成的,

即沒有起止只有動作性最強的中段的動作。

節奏蒙太奇不容有瞬間的停頓。

但它也可以用一個個靜態的視覺畫面,

這時,誘導性的節奏就落在聲音上,

自然音響和人聲都可以,

而節奏強烈的音樂則更容易承擔這一任務。

這樣的段落由於節奏的設計十分精彩,

而且在敘事性影片中,

情節在這里大多暫時擱置起來,

主要是發揮創作者的光輝技巧,

大多屬於「觀賞性的」、「看了過癮的」段落,

其主導動機是通過整個段落體現出來的,

故往往借用音樂的「華彩樂段」。

節奏蒙太奇在無聲電影時期的敘事性影片,

以及實驗性影片中使用較多。

如《戰艦波將金號》中的敖德薩階梯段落,

普多夫金的《母親》中工人示威遊行的段落,均屬此列。

在有聲片中,由於對話較多,

而對話的節奏較鬆散,

很難運用實際的1/24秒畫格的優勢。

因此,使用的機會大大減少。

並不是每部影片都有可能使用它。

它經常用於兩種勢力強烈沖擊的「理性蒙太奇」的段落。

它還有一種十分實用的功能。

好萊塢影片都是定型的類型情節劇,

外加它的明星制度使明星始終扮演完全定型的角色。

因此,觀眾往往憑類型和明星就能判斷結局。

在這種情況下,好萊塢影片在結尾,

總要來一段動作性極強的「華彩樂段」。

它不擔心觀眾預知結局,

而是依靠這具有強烈誘導性的段落,

讓觀眾「看得過癮」,「大飽眼福」。

例如,在1980年美國電影周展出的

《黑駒》和《原野奇俠》均屬此列。

版權聲明

文章摘自360DOC

② 為什麼我不喜歡看國外電影

不會啊!是你看慣國產電影了,國外電影特技逼真,想像力豐富,我覺得不錯,至於容易理解,我相信你只要從頭到尾認真看,就能明白,國外電影的特點就是給人們的想像空間大,如果都像國產電影一樣說的明明白白不需要腦子想,那就沒有意義了。國外大片動作也很漂亮,內容很獨特(富有奇幻色彩)過程不啰嗦。建議你看看

③ 為什麼我不喜歡看歐美電影,雖然我想看

一個是個人習慣問題,或許還有文化問題吧。
其實,很多歐美大片還是很好看的。

④ 霍爾頓·考爾菲德為何討厭電影呢

嗯,美國電影普遍都假模假勢的個人英雄主義。
與現實不符。霍爾頓不喜歡。
但好電影其實還是不少的。

⑤ 為什麼中國進口的影片很少, 是因為中國人不喜歡看外國電影

聽說保護中國電影經濟作為2010年底內地熒幕最受期待的大片,《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的上映再次引起了國內的觀影熱潮,並以2D和IMAX格式進行該系列在中國的最大規模放映。

1.被接受的影片題材的局限性

我覺得對國產影片而言,則缺乏其他類型片來承擔攻城略地的重任。當外國觀眾習慣和厭倦了飛來飛去的打鬥場面和相似的對白設計,從故事性到藝術性都沒有突破,似乎廣闊的海外市場就和國產電影無緣

2.其他類型片質量的局限性

從目前影片整體的類型分布和水平來看,也並不具備大規模走出國門的能力。劇本薄弱,講好故事的能力欠缺,缺乏創意和表現力成為通病。

商業大片。隨著追求場面的磅礴宏大、藝術片被擠到邊緣地帶,市場份額和生存空間越來越少。

文藝片。雖然有賈樟柯、王小帥等導演時不時在國外電影節上露臉,但是拿獎多、大獎少,仍然缺乏廣泛的影響力

3.演自己的,而不是觀眾的

主旋律影片。在國外的電影類型中基本找不到這樣一個分類。不是外國電影不拍這樣宣揚民族精神政治思想觀念的片子,而是在拍攝方式上多會將本土元素用更世界化藝術化的方式表達。

⑥ 很多年前的外國電影了。姐姐因為妹妹在家庭跑步比賽作弊得第一,討厭

獵鷹突起
5.6
動作 / 劇情 / 犯罪
年代:2015
地區:美國
演員: 邁克爾·加·懷特 尼爾·麥克唐納 拉蒂夫·克勞德 Daniel Cardona
導演: 厄尼·巴巴拉什

⑦ 為什麼我會討厭看外國片懂得心理的進來吧~~

你很愛國,因為韓國人和日本人都很像中國人,沒有敵意,而白皮膚或黑皮膚的人侵略過我們國家。

⑧ 大學同學不喜歡看外國電影,包括大片,只喜歡看國產電影,請問:是不是欣賞水平有些不足謝謝

不是,支持國產挺好,個人愛好,你們有代溝

⑨ 你為什麼喜歡或討厭漫威電影

我還是比較喜歡漫威電影的,漫威電影構造的是一個宏大的宇宙觀。可以說是幻想中的世界,依照漫威漫畫改編的,漫威電影是很忠於漫畫的,這也是漫威總裁凱文費吉一直在強調,並且貫徹的事情。一切忠於漫畫,他本身也是強烈的漫威漫畫粉。在公司很多決定中,他有些強烈的感知力,比如在復仇者聯盟和雷神,綠巨人策劃之際,也就是迪士尼和漫威公司並購時期,迪士尼覺得這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應該先上映復仇者聯盟,再出雷神和綠巨人也不遲,但凱文費吉強烈的說服公司,一定要先出雷神和綠巨人,這樣對於觀眾,對這兩個人物都有了一定了解,再上映復仇者聯盟是最好的選擇。

⑩ 請說說討厭哈利波特電影的原因

因為電影亂改原著
一些原著裡面很精彩的情節也給刪除了!!還有
人物選的不好
特別是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長得規律是和Harry相反的
哈是越長越好
雷德克里夫是越長越衰!靠!!!
還有金妮
金妮本來是很好看的
到了電影裡面長得跟個大媽似的
比電影里的赫敏還難看!!!
支持哈書
杜絕哈電!!!
嘿嘿
我好激動啊

閱讀全文

與討厭外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烏鴉演的電影名字 瀏覽:7
r高地這電影怎麼樣 瀏覽:914
土耳其電影中的中國人 瀏覽:543
如何看電影免流量 瀏覽:128
電影獅子王動畫版國語高清在線播放 瀏覽:268
經典電影比如肖申克的救贖 瀏覽:605
國外超能力兒童的電影 瀏覽:200
國內好看的懸疑電影 瀏覽:141
近期恐怖的電影 瀏覽:516
香港瑪利亞電影 瀏覽:95
什麼兒童動畫電影最好看又好笑 瀏覽:114
植物人懷孕什麼電影 瀏覽:338
香港私會電影 瀏覽:270
哪個網址電影更新的快 瀏覽:150
電影情況不妙演員 瀏覽:130
世界上1大最經典電影 瀏覽:717
冰原電影套怎麼獲得 瀏覽:761
教會孩子自信的電影 瀏覽:277
班會電影中文版 瀏覽:759
史前一萬年電影高清免費播放 瀏覽: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