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熱門電影 > 拍的好八一製片廠老電影

拍的好八一製片廠老電影

發布時間:2022-10-20 15:05:23

① 八一電影製片廠有哪些電影

這個問題好大啊。。真的不敢確定,
八一電影製片是新中國1927年8月1日從南昌開始的,而後到解放,再到生產隊、再到現在沒有具體的數目把???
有點模糊但是這是真話,如果你想知道就先去網路裡面搜「八一電影製片的電影」

② 地道戰電影簡介

《地道戰》是196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電影,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地道戰電影簡介,供大家參閱!

地道戰電影基本信息

《地道戰》是196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電影,由任旭東執導、朱龍廣主演,於1966年元旦在全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新地利用地道戰的斗爭方式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截至2012年,已創造出共30億人次觀看的紀錄。

地道戰電影劇情簡介

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1942年,日寇對冀中根據地進行“大掃盪”,根據地人民為了抵禦和打擊日寇,想出了不少巧妙的辦法,地道戰就是其中之一。

冀中地區高家莊人民,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帶領下,把幾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幾處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但是在一天夜裡,黑風口據點的日寇偷襲高家莊,高老忠敲鍾警告壯烈犧牲,地道遭到了敵人的破壞。高家莊人民總結教訓,將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擊的多功能地道。

1943年夏天,高傳寶利用地道的翻口擊斃了混進高家莊的特務。日軍分隊長山田糾集了幾個據點的兵力進行報復,但卻被在地道內神出鬼沒的高家莊民兵們狠狠地教訓了一頓。高家莊人乘勝前進,把地道從村內沿伸到野外,成為縱橫交錯的地道網路,變防禦為進攻。區長趙平原制訂了“圍點打援”的戰術,想吸引黑風口的日偽軍出洞,但是狡猾的山本,卻以偷襲高家莊的辦法來解西平之圍。高家莊民兵和八路軍主力及游擊隊一道並肩作戰,一舉拔掉了黑風口據點,消滅了進犯高家莊的敵人,取得了這場戰斗的勝利。

地道戰電影幕後製作

1963年初,軍委總參指定八一電影製片廠來拍攝《地道戰》的時候,是當作民兵傳統教學片來拍的。拍片目的是要體現毛澤東的人民戰爭思想,還要讓觀眾看之後能學到一些基本軍事知識和對敵斗爭的方法,同時要求攝制組運用故事片的形式進行拍攝。

1945年5月,高平村的黨支部書記兼民兵隊長劉傻子帶領村裡七八十個人打退了1000多個日本鬼子,而且還打死了50多個偽軍。戰斗結束後他去打掃戰場,結果被敵人打了回頭炮。劉傻子就是《地道戰》中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這兩個人物的原型。電影中,高老忠最後鳴鍾向鄉親們報警的時候,拉響手榴彈和敵人同歸於盡。而在實際中,劉傻子也的確犧牲了。

河北省正定縣高平村是“抗日先鋒村”,是故事的原型,但地道被洪水破壞後,不具備外景拍攝條件,因而選擇臨近的冉庄、李庄、唐庄進行拍攝的,導演將這三個村莊合而為一,影片中的高家莊實際上是這三個村莊的“合成”。

銀幕上所有地道內的鏡頭畫面都是在八一電源製片廠內搭景拍攝的。攝制組巧妙運用攝影鏡頭和剪輯,使得它看起來像是一個真正的地道戰斗網。

地道戰電影影片評價

影片以冀中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的地道戰,顯示人民戰爭的無窮威力。它將豐富多彩的戰爭史實、形象鮮明的英雄人物和軍事教育的內容巧妙地融合為一體,生動地描述了由隱蔽地遭到戰斗地道再到聯防地道這一特殊戰場中的發展過程,展現了抗日軍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人民游擊戰爭恢宏瑰麗的場景。充滿機趣的細節構思和昂揚。樂觀的音樂基調,為影片增添了藝術感染力。

地道戰電影相關新聞

原標題:電影《地道戰》原型村——河北正定高平村

莊稼漢打退日軍5次圍剿(民族記憶·你不知道的抗戰故事)

“埋好地雷,端好槍。你鑽地道,我上房。制高點,堵街牆。構成一片火力網,別看我們是莊稼漢,打得鬼子不敢再進我村莊。”70餘年前,河北正定高平村民兵自編自唱了這首地道戰歌,歌詞正是他們英勇抗擊日偽軍的真實寫照。50餘年前,同樣是這個村莊給了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任旭東靈感,創作出了影響幾代人的經典電影《地道戰》。

由於地處冀中到冀西和晉察冀邊區的交通要道,再加上民兵的頑強作戰,從1943年春到1945年5月,日偽軍五次大規模圍剿高平。其中,出動200人以上2次,300人以上1次,500人以上1次,千人以上1次。但這個英雄的村莊,始終屹立不倒。50餘民兵利用地道掩護,斃敵400餘人,以致當時日偽軍中流傳著“要送命,上高平”的說法。

盡管戰功赫赫,這個《地道戰》電影原型村卻鮮為人知。近日,記者來到高平村,找尋民兵們英勇戰斗的歷史。

(一)

“地上一個高平村,地下一個高平村”。70餘年前,這個有著一百餘里長地道的村莊,曾讓敵人聞風喪膽。原抗日村長周保全今年91歲,是村中唯一在世的老兵,完整參與了五次反圍剿戰斗。

“抗戰歷史絕對不能被遺忘。”周保全跟記者講述了這段崢嶸歲月。從1937年秋天開始,日偽軍在高平村西二里的韓家樓、六里的同下村等地建據點、設炮樓、修公路。殘暴的日寇瘋狂推行所謂“掃盪政策”“蠶食政策”“三光政策”“強化治安政策”。

1938年,高平村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一手拿鋤頭,一手拿槍桿。男的參軍參戰,女的做軍衣、軍鞋,照料傷員,兒童站崗放哨,傳遞情報。1942年2月,高平村建立了自己的武裝——抗日民兵游擊隊,共產黨員劉傻子擔任了民兵中隊長。高平民兵積極配合野戰軍、地方軍和鄰村民兵主動出擊展開破襲戰,日夜到正定、新樂、京漢鐵路、正靈公路和周圍據點割電線、斷橋梁。

同時,受地窖藏身的啟發,高平村人民開始挖地道對付日偽軍。在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里,共挖了深5米,高1.4米,寬1米的地道總長約100多里,挖土約十幾萬立方米。周保全介紹,當時村內地道分為主幹線和支線,每十戶有一個地道口,每個口都有一名骨幹民兵把守,地道內有翻口,能夠“防水、防毒、防煙”,每隔十丈遠留一通氣眼,地道口和通氣眼都很隱蔽,大都設在碾盤下、炕洞里、牲口槽下、井內、鍋灶內、夾壁牆內。為了監視敵人、打擊敵人,在十字街口、村口、老母廟等地方的房上修築了高房工事。房內有夾壁牆、黑屋、地堡,牆壁有展望孔、槍眼。村沿有圍牆,村內大小街口都修上了“之”字形的街壘。

“下面有地道,上面到處是地雷,打得敵人根本進不了村!”周保全說。

(二)

最漂亮的一仗發生在1945年5月4日。日偽軍對高平村發動了第五次大圍剿,1600餘日偽軍,攜帶輕重機槍120多挺,山炮、小鋼炮10多門和大批毒瓦斯,包圍村莊,企圖一舉搗毀地道,制服高平。

高平民兵對敵人偷襲早有察覺,及時部署了戰鬥力量,將全村劃為5個戰區,每個戰區配備民兵十餘人。其中劉傻子負責第二戰區,周保全負責第五戰區。當日拂曉,東北口執勤民兵最先發現敵人並及時發出信號,全村民兵迅速進入戰斗崗位,男女老幼立刻鑽進地道。上級剛發了數目不少的手榴彈,敵人來了,這些手榴彈正好派上用場。

面對敵人的猛烈進攻,位於村東北口的劉傻子帶領民兵站在房頂制高點用手榴彈痛擊敵人。守在村西口的周保全帶領民兵利用屋頂工事用土炮轟擊敵人,敵人發現目標後,集中強大火力向他們掃射。和周保全一起的民兵王六合被擊中頭部,當場犧牲。周保全和其他民兵撤出屋頂工事,誘敵深入到雷區,炸死炸傷敵人數十名。

當天下午三四點鍾,戰斗基本結束。敵人匆匆逃竄至村外後,用鋼炮向村中進行炮擊。當時,正在街上救護傷員的劉傻子被彈片炸傷,後因搶救無效光榮犧牲,年僅29歲。這一戰,高平民兵打死日偽軍59人,其中指揮官4人,炸毀大車7輛。

據《地道戰》劇組人員回憶,電影中高家莊這個村名就是源自高平村,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原型就是劉傻子。高傳寶喊的“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準放空槍”,就是劉傻子的原話。但由於高平地道已於1963年被洪水沖毀,不具備拍攝條件,《地道戰》的外景拍攝是在冉庄、李庄和唐庄完成的。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戰功赫赫的高平村鮮為人知。

(三)

“現在僅存的這600米地道也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重新用水泥加固的。”現高平村村支書周余柱告訴記者,村委會門前小廣場東北角,一座不起眼的小屋就是地道入口。

正定農民作家劉福海,出於對地道戰的興趣以及對高平民兵的敬佩,十年來走遍檔案館、黨史辦、圖書館、舊書攤,讓他震撼的是,除了作戰頑強,高平村還有自己的村級兵工廠。一心抗日的幾個鐵匠,靠著爐子、鉗子和銼子,反復試驗,不僅造成了決槍,還利用舊井錐筒製成了能打五六里遠的小土炮。在抗戰期間,共製造小土炮6門,槍榴彈3支,決槍60支,步槍2支,擼子槍5支,子彈4000餘發和大量的地雷、手榴彈。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高平地道戰的歷史,周余柱和鄉親們正在規劃建設一座新的紀念館,並打算將兵工廠遺址、劉傻子故居以及地道遺址重新修繕。“不能讓高平地道戰的光輝歷史在我們這一代斷檔,我們一定會盡全力做好保護工作!”周余柱說。(本報記者 魏 薇 楊 柳)

③ 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電影是什麼

1、《永不消逝的電波》

《永不消逝的電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王蘋執導的劇情片,由孫道臨、袁霞主演,於1958年在中國上映。

該片以李白烈士的事跡為原型,講述了中共黨員李俠潛伏在敵占區,為革命事業奉獻出生命的故事。

該片講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④ 我國五六十年代拍的電影有哪些

《白毛女》東北電影製片廠1950年攝制 編劇:水華、王濱、楊潤身導演:王濱、水華 主演:田華、張守維、趙路、李百萬、胡朋、陳強、李壬林
《南征北戰》上海電影製片廠1952年攝制 編劇: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 導演:成蔭、湯曉丹 主演:陳戈、馮喆、張瑞芳、項堃、湯化達、王力

《董存瑞》長春電影製片廠1955年出品 編劇:丁洪、趙寰、董曉華導演:郭維 主演:張良、楊啟天、張瑩、周凋、任頤

《祝福》 北京電影製片廠1956年出品 編劇:夏衍 導演:桑弧 主演:白楊 、魏鶴齡、李景波、管宗祥、邸力

《上甘嶺》 長春電影製片廠1956年出品 編劇:林杉、曹欣、沙蒙、肖予 導演:沙蒙、林杉 主演: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

《鐵道游擊隊》 上海電影製片廠 1956年出品 編劇:劉知俠 導演:趙明 主演:曹會渠、秦怡、馮喆、馮奇、馮笑、鄧楠、仲星火、陳述

《柳堡的故事》 八一電影製片廠1957年出品 編劇:石言、黃宗江 導演:王蘋 主演:陶玉玲、廖有梁、徐林格、張璋、康天申、陳東崗

《永不消逝的電波》 八一電影製片廠 1958年出品 編劇:林金 導演:王蘋 主演:孫道臨、袁霞、王心剛、陸麗珠

《青春之歌》 北京電影製片廠1959年出品 編劇:楊沫 導演:崔嵬、陳懷皚 主演:謝芳、於洋、康泰、於是之

《林則徐》 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1959年出品 編劇:呂宕、葉元導演:鄭君里、岑范 主演:趙丹、韓非、秦怡、藍谷、錢千里

《林家鋪子》 北京電影製片廠1959年出品 編劇:夏衍 導演:水華 主演:謝添、張亮、林彬、馬薇、韓韜、於藍

《五朵金花》 長春電影製片廠1959年出品 編劇:趙季康、王公浦 導演:王家乙 主演:楊麗坤、莫梓江、王蘇婭

《今天我休息》 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 1959年出品 編劇:李天濟 導演:魯韌主演:仲星火、上官雲珠、馬驥、李保羅

《戰火中的青春》 長春電影製片廠1959年攝制 編劇:陸柱國 導演:王炎 主演:王蘇婭、龐學勤、林農

《紅旗譜》 北京電影製片廠1960年出品 編劇:胡蘇、凌子風、海默、吳堅 導演:凌子風 主演:崔嵬、蔡松齡、魯非、趙聯

《劉三姐》長春電影製片廠1960年出品 編劇:喬羽 導演:蘇里主演:黃婉秋、劉世龍、梁音、張巨克、賀汝瑜
《紅色娘子軍》 天馬電影製片廠1961年出品 編劇:梁信 導演:謝晉 主演:祝希娟、陳強、王心剛、向梅、金乃華

《革命家庭》 北京電影製片廠1961年出品 編劇:夏衍、水華 導演:水華 主演:於藍、孫道臨、於洋、田方、秦漢

《甲午風雲》 長春電影製片廠1962年出品 編劇:希儂、葉楠、陳穎、李雄飛、杜梨 導演:林農 主演:李默然、浦克、王秋穎、李頡、龐學勤

《冰山上的來客》 長春電影製片廠1963年出品 編劇:烏·白辛導演:趙心水 主演:梁音、阿不都力密提、谷毓英、恩和森

《小兵張嘎》 北京電影製片廠1963年出品 編劇:徐光耀 導演:崔嵬、歐陽紅櫻 主演:安吉斯、吳克勤、李小燕、李健、張平

《紅日》 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1963年出品 編劇:瞿白音 導演:湯曉丹 主演:張伐、高博、中叔皇、李農、里坡、楊在葆、舒適

《早春二月》北京電影製片廠1963年出品 編劇:謝鐵驪 導演:謝鐵驪 主演:孫道臨、謝芳、上官雲珠、高博

《野火春風斗古城》 八一電影製片廠1963年出品 編劇:李英儒、李天、嚴寄洲 導演:嚴寄洲 主演:王曉棠、王心剛、陳立中

《阿詩瑪》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1964年出品 編劇:葛炎、劉瓊導演:劉瓊 主演:楊麗坤、包斯爾、韓非、崔超明、黃瓊英、柳傑、馮奇

《英雄兒女》 長春電影製片廠1964年出品 編劇:毛烽、武兆堤導演:武兆堤 主演:劉世龍、劉尚嫻、田方、周文彬

《烈火中永生》 北京電影製片廠1965年出品 編劇:周皓 導演:水華 主演:趙丹、於藍、張平、項堃、蔡松齡、方舒

《舞台姐妹》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1965年出品 編劇:林谷、徐進、謝晉 導演:謝晉 主演:謝芳、曹銀娣、李緯、馮奇、上官雲珠

⑤ 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電影是什麼

是《閃閃的紅星》,講述了1930年至1939年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在急風暴雨的1931年,潘冬子(祝新運飾)的家鄉——柳溪鎮暫時還處在大土豪胡漢三(劉江飾)的統治下。一天,潘冬子挑柴經過胡漢三家門前被正准備倉惶逃命的胡漢三攔住盤問,逼他說出他父親潘行義的下落,並喪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問。

這時,紅軍在潘行義的引導下,打進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紅色政權,潘冬子參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爭。潘行義(趙汝平飾)在對敵作戰中負傷,他在手術中主動將麻葯讓給階級兄弟,使潘冬子深受教育,讓他非常講義氣。

1934年秋,紅軍主力被迫撤離中央根據地。潘行義隨部隊轉移。臨行前,他給潘冬子留下了一顆閃閃的紅星。讓潘冬子最終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紅軍戰士,加入了紅軍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重要人物介紹

1、潘冬子

演員:祝新運

潘冬子機智勇敢、大膽果斷、疾惡如仇的性格特色,最終和父親終於見面了。潘冬子戴上那顆閃閃的紅星,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紅軍戰士,加入了紅軍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2、胡漢三

演員:劉江

胡漢三地主惡霸、返鄉團頭子、凶惡的大土豪。當時,人們激烈反對他搜刮民脂民膏。他一再淪落,但「壞人活的長」,他總是一再恢復地位。

3、椿伢子

演員:劉繼忠

潘冬子的好朋友,他和潘冬子把情報送給游擊隊,搞沉了敵人的運糧船,破壞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搜山計劃。

4、潘行義

演員:趙汝平

潘冬子的父親,潘行義在對敵作戰中負傷,他在手術中主動將麻葯讓給階級兄弟,使潘冬子深受教育。後隨部隊轉移。臨行前,他給潘冬子留下了一顆閃閃的紅星。

⑥ 哪些八一電影製片廠的經典影片,能喚起你的電影情結

八一電影製片廠是中國唯一的軍隊電影製片廠,1952年建廠至今,已拍攝各類題材電影作品2400餘部,其中有故事影片240餘部。

影片中各角色的演技自不必說,在中央和老同志親自關懷指導下的片子,選的演員都是有較強功底和經驗的,也沒有人敢糊弄,不像今天的一些劇。

裡面最成功的角色之一,可能就當屬林彪了,他的喜怒不形於色的風格被刻畫得淋漓盡致。由於他大部分時候都是這種狀態,所以偶爾的喜怒就頗值得玩味。而影片中對林彪「喜」的表情也刻畫得十分到位。誠然,南下攻打錦州確實對林彪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和賭博,他由於壓力大不怎麼笑也可以理解,但實際上東野在作戰過程中主要還是以勝利為主,一點不「喜」也說不過去。

一路走來,從輝煌直到落幕,八一電影製片廠從未失彩!

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⑦ 經典中國老戰爭電影

下面這60部最經典的革命老電影,你看過幾部,又還記得幾部呢?
01.《鐵道游擊隊》
電影《鐵道游擊隊》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於1956年攝制。主要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魯南鐵路沿線的鐵道游擊隊與日軍鬥智斗勇的故事。
02.《地道戰》
《地道戰》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戰爭電影的經典之作。至今為止,《地道戰》已創造出共18億人次觀看的紀錄。
主要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利用新創造的斗爭方式——地道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03.《永不消逝的電波》
《永不消逝的電波》是1958年八一電影製片廠的作品,是一部表現我黨地下斗爭生活的影片。著名演員孫道臨在片中扮演的李俠的形象深入人心。
04.《閃閃的紅星》
《閃閃的紅星》是根據李心田同名小說改編,1974年上映。該影片講述了在30年代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05.《雞毛信》
電影《雞毛信》,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54年。
主要劇情為:抗日戰爭期間,河北冀中抗日民主根據地龍門村的兒童團長海娃給八路軍送雞毛信,半道上遇見了日本鬼子和偽軍,海娃利用老綿羊的尾巴保住了雞毛信。
鬼子被海娃引進山裡,八路軍全殲了敵人;根據雞毛信里報告的情況,八路軍又襲擊了一個日本鬼子的據點,活捉了貓眼司令。
06.《冰山上的來客》
該片1963年上映,曾獲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小百花獎」的最佳導演獎。
影片從真假古蘭丹姆與戰士阿米爾的愛情懸念出發,描繪了邊疆地區軍民驚險的反特斗爭生活,驚險緊張、引人入勝。
07.《地雷戰》
1962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
地雷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山東民兵最重要的作戰方法之一,地雷是當時最重要的作戰武器。抗戰時期,地雷大顯神威,在抗戰史上塗上了濃重的一筆。
08.《小兵張嘎》
1963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小兵張嘎》改編自當代著名作家徐光耀的代表作。這部作品自1961年發表至今,已經五十多年了。
小說和電影中的「張嘎」,因其「英氣」與「嘎氣」,已成為新中國幾代人童年記憶中的最燦爛的一部分。
09.《紅色娘子軍》
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60年,著名導演謝晉執導。
影片以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海南紅色娘子軍的斗爭業績為素材,圍繞吳瓊花從奴隸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的經歷,用寫實的手法突出反映了舊社會婦女在反抗和斗爭中成長的典型事例

⑧ 八一電影製片廠有哪些作品

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是中國唯一的軍隊電影製片廠,位於北京市豐台區六里橋北里, 佔地面積392.1畝。1951年3月,以總政治部軍事教育電影製片廠名義開始籌建,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廠,命名為解放軍電影製片廠,1956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主要作品如下:
1.電視劇:
《編外監察官》
《梁士英》
《中流砥柱》
《血戰萬源》
《生死之間》
《士兵突擊》
2.紀錄片:
①《八一運動大會》。1953年出品,與北影合作,記錄1952年在北京舉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25周年全軍體育運動大會的各項競賽。榮獲文化部1949年-1955年度優秀影片獎三等獎。
②《鋼鐵運輸線》。1954年出品,記錄志願軍後勤運輸部隊在朝鮮建立鋼鐵運輸線的情景。獲文化部1949-1955年度優秀影片獎二等獎。
③《戰勝怒江天險》。1954年出品,記錄解放軍築路隊在怒江天險上架橋修路的英雄事跡。獲文化部1949年-1955年優秀影片獎一等獎。
④《在帕米爾高原上》。1955年9月出品,記錄解放軍邊防部隊在帕米爾高原上團結少數民族捍衛祖國邊疆的斗爭。獲文化部1949年-1995年度優秀影片獎二等獎。
⑤《救死扶傷的英雄事跡》。獲文化部1949年-1955年度優秀影片獎二等獎。
⑥《向毛主席匯報》。1964年7出品,記錄了北京部隊和濟南部隊向毛澤東主席和濟南部隊向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匯報表演軍事訓練成績的盛況。
⑦《鋼鐵長城》。1981年12月出品,影片紀錄了我軍在華北某地的一次軍事演習,黨和國家領導人觀看並檢閱部隊的盛況。
⑧《葉劍英》。1983年7月出品,記錄了葉劍英同志一生的革命經歷和豐功偉績。
⑨《國慶閱兵》。1984年10月出品,記錄了慶祝建國35周年的國慶閱兵活動。獲獎1984年度文化部優秀影片獎:1986年獲第二屆解放軍文藝獎。
⑩《手》。1985年12月出品,影片以手為題材,激發人們用自己的手創造社會主義的未來。1986年獲第六屆"金雞獎"最佳新聞紀錄片獎;1987年第一屆"全國影視節目聲音學會獎"第一名。
3.電影:
①《五更寒》。1957年12月出品。描述了解放戰爭期間正規部隊撤離中原解放區,縣委劉書記率領大別山地區的同志們留下來堅持地下斗爭,一直堅持到革命勝利高潮到來的故事。
②《柳堡的故事》。1957年12月出品,影片描寫新四軍1944年駐扎在蘇北柳堡地區休整時所發生的故事。
③《英雄虎膽》。1958年8月出品,描寫廣西十萬大山剿匪戰斗中,解放軍偵察英雄深入土匪駐地,與匪首周旋,贏得信任,最終將土匪誘至包圍圈中,一網打盡的驚險故事。
④《永不消逝的電波》。1958年5月出品,描寫一位紅軍出身的地下報務員在抗日和解放戰爭中與日本及國民黨特務英勇斗爭,最後在上海解放前夕壯烈犧牲的故事。
⑤《回民支隊》。1959年7月出品,描寫抗日戰爭時期,冀中馬本齋回民支隊在黨的領導下改造成長為無產階級武裝的故事。
⑥《海鷹》。1959年9月出品,描寫某英雄快艇在勝利打擊敵人後,團結一致,和大海、敵人做斗爭,終於勝利返回大陸的故事。
⑦《戰上海》。1959年12月出品,描寫解放軍解放大上海時與上海人民和地下黨配合,機智勇敢解放上海、保衛上海,取得勝利的故事。
⑧《哥倆好》。1962年6月出品,根據話劇《我是一個兵》改編。通過一連串曲折的情節,反映了部隊新戰士在首長戰友的關懷、幫助下,迅速成長的過程。
⑨《怒潮》。1963年5月出品,反映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大批共產黨員和工農群眾慘遭殺害的時候,湖南農民在黨和領導下舉行秋收暴動的故事,揭露右傾機會主義者的投降主義路線。
⑩《野火春風斗古城》。1963年3月出品,描寫1943年,抗日戰爭時期黨的地下工作者依靠群眾和敵特斗爭,爭取和瓦解敵偽力量,配合解放區軍民作戰的故事。

⑨ 回顧老電影:1962年八一電影廠《槐樹庄》,導演:王蘋

《槐樹庄》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在1962年攝制的電影,導演王蘋因此而獲得1963年第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導演獎;該電影還獲得了故事片榮譽獎。

導演:王蘋;編劇:胡可;攝影:蔡繼渭

主演:胡朋( 郭大娘 )、孔芮( 劉老成)、葛振邦(劉根柱)、車毅(老成嬸)、姜則善(老田)、安琪(黑妮)

土改運動中,農會幹部郭大娘(胡朋飾)率領窮人們分了地主崔老昆(趙啟明飾)的財產。

崔老昆咬牙切齒地記住了被窮人平分財產的日子——十月初三。

崔老昆的兒子崔治國(孫啟鵬飾)對自家被平分極為不滿,回到槐樹庄向鄉親們興師問罪。

郭大娘和老田(姜則善飾)對身為革命幹部的崔治國袒護自己的地主家庭,阻撓土改的行為非常反感。

老田對郭大娘說:土改只是革命的一小步,以後的事情還多著呢!

老田要回部隊參加大反攻,他告訴大娘和鄉親們,勝利後還會回槐樹庄來看看。

李滿倉(高加林飾)趁李老康走投無路,買了他家的地。郭大娘百般勸阻無果,李滿倉執意買了下來。

郭大娘批評劉老成(孔芮飾)翻身後忘了本,連會都不參加。劉老成說:反正走到 社會 主義肯定拉不下我。

郭大娘聽到劉根柱告訴自己兒子犧牲的消息,如雷轟頂,心如刀絞肝腸欲斷。

李滿倉對勸他入社的人說:「合作社要是天天吃白面,喝香油,我就入社!」

到縣里開會時,郭大娘匯報合作社的情況時,縣委書記老田讓她多做劉老成的工作,以帶動更多的人入社。

劉根柱(葛振邦飾)因為他爹不入社,跟他爹劉老成關系很僵。

郭大娘對劉老成說:「別說入社有好處,就是沒好處,為了群眾利益,咱們黨員也該帶頭!」

縣里給槐樹庄派來了拖拉機耕地。

崔老昆聽著門外拖拉機馬達的轟鳴聲,滿懷仇恨和絕望,一命嗚呼。

郭大娘仔細翻看著崔老昆的賬本,上面清楚地記載著被分土地的數量和對組織者的切齒仇恨。

郭大娘拒絕了崔治國給他爹摘掉地主帽子的請求,斥責他從土改到現在,沒起過一點好作用。

鳴放開始後,崔治國回到家鄉,串聯一些人想把郭大娘整下去,把合作社搞垮。

劉老成少報產量,私分瞞產,受到郭大娘的批評後還不服氣。

在崔治國的策劃和慫恿下,李滿倉等人向郭大娘發難,逼她下台。

劉老成瞞報產量,欺騙國家的行為,遭到黨員們的批評。

槐樹莊重新進行選舉,郭大娘又高票當選為高級社社長。

郭大娘要去北京參加群英會了。鄉親們都為她能見到毛主席感到無比高興。

胡朋,原名初韞誠,1937年開始在上海參加救亡演劇活動。1950年,出演《鋼鐵戰士》,憑借該片獲得中國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個人一等獎。她另外還出演過《智取華山》《回民支隊》《烈火中永生》(飾演雙槍老太婆)《反擊》等。

⑩ 還記得《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嗎

大家好,我是小橙,很高興今天在這里回答這個問題,還記得《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嗎?作為70後的我對於八一電影,可以說是最熟悉不過的,八一電影製片廠始建於1952年,前身是八路軍“延安電影團”,以拍攝軍事題材影視片為主,八一拍攝很多,也不需要我一一列舉。

進入上世紀80/90年代,中國電影業發生重大變化,港台電影以及好萊塢大片,國產影片加快市場化步伐,這一切都對體制內的八一廠提出了重大考驗。面對新的形勢,八一廠調整推出了《我的長征》、《雄關漫道》;在紀念建軍八十周年時,推出了《八月一日》、《士兵突擊》、《殲十齣擊》等一系列屢獲大獎的優秀影視作品,但是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2017年年底上映的馮小剛導演的《芳華》,為什麼呢?因為這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參與出品的最後一部電影,因為2018年2月2日,八一電影製片廠將與原總政歌舞團、總政歌劇團、總政話劇團、總政軍樂團合並為解放軍文化藝術中心,八一電影製片廠對內更名為“解放軍文化藝術中心電影電視製作部”。

很高興今天在網路知道給大家答疑解惑,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幫助到大家,也歡迎大家在這里和我一起討論。

閱讀全文

與拍的好八一製片廠老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usb連電腦怎麼看電影 瀏覽:102
80年代經典電影大全 瀏覽:862
英語原音電影值得高中生看的 瀏覽:643
美團在哪裡定電影票 瀏覽:418
梁家輝粵語完整版在線電影 瀏覽:848
經典回憶電影片段 瀏覽:978
師父電影最後師傅和師娘怎麼樣了 瀏覽:981
林正英版電影鬼片全集國語 瀏覽:828
2戰老電影 瀏覽:484
香港梅艷芳古裝電影 瀏覽:216
打老虎的老電影 瀏覽:767
電影演員路遙個人資料 瀏覽:751
親春電影有哪些 瀏覽:622
百度視頻如何在線下載電影 瀏覽:608
男人的電影是什麼 瀏覽:1000
我是大哥大在線觀看電影完結完整版80 瀏覽:119
愛情電影名字怎麼取 瀏覽:699
小百合是哪個電影 瀏覽:688
今年出了什麼電影 瀏覽:251
牛氓電影歌曲 瀏覽: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