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電影和美國電影有什麼區別
一、特效不同:
1、中國的特效水平並不差,然而由於演員的片酬占據了大頭,所有特效方面投入就少了,因而,我國的特效看起來什麼的出戲。
2、國外的電影資金有著合理的安排,特效一點也含糊,看起來就相當順暢。
二、劇本不同:
1、國外劇本有著相當成熟的分工,各種類型都有,劇本也比較精良,雖然現在好萊塢劇本也不怎樣,但至少中規中矩。
2、而我國的限制比較大,劇本大多都是歷史宮斗片或者抗日戰爭片,類型比較少。而且,由於我國沒有成熟的編劇體系,所有經常出現爛劇本,完全不把觀眾當回事,只想走走流量。
三、道具不同:
1、好萊塢有著成熟完善的道具製作組,比如《指環王》里的部分場景都是道具製作出來的,效果逼真。以及《權力的游戲》中,角色路人的服裝都是專門製作,符合實際。
2、而我國這方面真的是完全空白,目前還沒有完整的道具組,服裝上面也都是光鮮亮麗,完全不符合實際,容易讓人看了出戲。
電影表現手段:
電影是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
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
電影的幀速率一般是24幀每秒,隨著技術的提升,即將出現48幀甚至60幀每秒的電影。
Ⅱ 為什麼中國電影和外國差距那麼大
大家都知道,中國和歐美西方國家的電影有相當大的差距 ,我們經常會看見這樣的評論,看完一個西方大片後,底下會有很多這樣的評論:如果是中國,絕對拍不出來這樣的片子。
為什麼這么說,這是中國的觀眾一種常年來觀影後的一種共同認知。
但我真心想說,真對不起恐怖這兩個字啊,我都無力吐糟了。
估計有在電影院看的觀眾 十個有九個都睡著了,拍一部恐怖片能把人拍睡著,也是沒有誰了,我已經無力吐糟這部影片了。
當然,這幾年,中國電影也慢慢在改變國人對它的看法。
比如《戰狼2》,一度引起國人的激情,達到了50多個億的票房。
比如《無問西東》,前期遭到了惡意刷票,但很多觀眾看了之後,確實覺得是部好片,通過觀眾的平分,又實打實的把評分刷到了高分。
中國的電影和歐美相比,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作為中國人,我們都希望自己國家的影片在全球范圍引起關注,希望中國電影人能夠真正踏踏實實靜下心來排除票房的因素,拍出一部引以為傲的佳片。
Ⅲ 求中國電影與美國電影的區別。急!!!!!!!!!!!!
1、起源不同
中國電影:中國電影事業發端於20世紀初。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慶泰(字景豐)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段,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
美國電影:1893年,發明電影視鏡愛迪生並創建「囚車」攝影場被視為美國電影史的開端。1896年,維太放映機的推出開始了美國電影的大眾放映。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城市工業經濟和中下層居民數量迅速增長,美國電影成為適應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種大眾娛樂。它起先在歌舞游樂場內,隨後進入小劇場,在劇目演出之後放映。
2、特點不同
中國電影:堅持和發展革命的現實主義道路,堅決執行雙百方針,在風格與樣式上趨於多樣化。由於題材領域的擴展,使藝術家們可以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
探索自己最適宜的風格、樣式,表現最完美的內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編導拍攝了一批有一定實驗意義的探索性影片題材廣泛,反映生活中各類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美國電影:美國電影是按照國家分類的電影類型,美國是世界第一電影強國,雖然美國只有200餘年歷史,但在幾百年的短暫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美國文化,其核心就是追求夢想,平等,自由,以及包容一切。
3、表現形式不同
中國電影:中國革命歷史題材主旋律影片的表現手法多為平鋪直敘、中規中矩,影片通常以教科書式的權威口吻進行敘述,觀眾能夠獲得歷史的厚重感,卻無法產生深刻的代入感。
領袖、英模題材影片雖然已經逐步脫離了教科書式的書寫,在人物深度的刻畫、體現人性色彩、選取角度的靈活性等方面有所進步,但總體而言,此類影片仍然存在較強的教導、感化的痕跡
美國電影:美國主流電影的表現手法則更為豐富、細膩和深入,它能將國家形象和價值訴求投射到具體、真實的人物身上——這些人物可以是歷史人物,也可以是普通大眾,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都有接受這種國家形象和價值訴求的能力。
Ⅳ 中國電影與國外電影區別的原因
對於美國電影和中國電影差距為什麼那麼大,小編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體系
好萊塢擁有著一套工業化流程的標准電影拍攝方法。不管是什麼電影,都是進行標准化創作的。因此,雖然好萊塢也有爛片,但下限比較高。我國電影這方面還不過完善,分工不明確,導致爛片橫生,下限太低。
Ⅳ 國產電影與國外大片存在哪些差距
中國電影與好萊塢大片的差距主要在於版權的范圍和特效技術上。在2017年11月份舉辦的美國電影市場上,一部中國電影在這場世界最大的電影交易會上,引發了各國片商的青睞和搶購,一舉創下超600萬美元的銷售好成績,它就是商戰動作電影《中國推銷員》。
據這部影片的海外發行獨家代理商美國好萊塢資深電影人瑪西女士介紹,「一次展銷會能賣到60多個國家真的算是很多了,我們還賣了好多中東國家,甚至包括還處在戰亂期的敘利亞版權都賣出去了,還有土耳其、沙特、利比亞、科威特、伊拉克、埃及和南非這些國家。
雖說這部電影賣了很多國家,但大部分是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好萊塢的電影可以賣到北美,西歐,澳洲,以及中國等大半個地球。
(5)中國電影與外國電影擴展閱讀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戲」,這是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拉開了中國電影發展的序幕。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
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慶泰拍攝了由著名京劇演員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段,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標志著中國電影的誕生,任慶泰也因此被譽為「中國電影之父」。
粉碎四人幫後,電影事業獲得發展,1977年電影生產開始復甦,1980年至1984年平均年產量達120部左右,每年觀眾人次平均在250億左右,中國電影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
2018年,中國電影年產量高達1082部,年總票房達到607億元人民幣,全國共有銀幕60079塊。
Ⅵ 中國電影和西方電影有些什麼不同
1、運用市場運作規則、模式差異
中國電影與歐美電影相比,還處在市場化的初級階段,在商業訴求上顯得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中國電影走向產業化,不僅是電影本身從藝術電影向商業電影的過度,更是文化市場和大眾審美對電影發展的需求。
2、培育衍生品市場差異
美國電影業總收入僅有20%是從影院的票房收入中獲得的,而電影衍生品的收入高達70%。
中國電影收入的90-95%是票房和植入式廣告,一些電影衍生品的收入幾乎為零。美國電影衍生品開發與推廣給中國以啟示。
3、新舊媒體融合的宣傳營銷差異
在新媒體時代,美國抓住新媒體與電影的共性——虛擬性的特點,充分利用網路的互動性,使新舊媒體平台相配合,增加電影的消費力量。
電影傳播的是蘊藏在影片深層的文化觀念 中國電影需培育穩固的國內市場,在挖掘電影的內涵上下功夫,表達中華文明的精髓,反映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世界觀。
Ⅶ 你覺得中國電影跟美國電影的差距在哪
1、編劇。
中國電影的編劇水平確實不夠高,很少能編出那種神劇情的片子。很多片子基本上從開頭就能知道結尾要講什麼了,只不過中間加了一些日常的環節而已,實在是沒有什麼亮點。反觀美國電影,他們的編劇就要強上不少,在生活的點點滴滴就把整個人物刻畫的非常豐滿,這是需要下功夫才能有的造詣。
4、電影市場。
中國電影市場的監管有些差強人意,存在著刷票房的現象,還有弄虛作假的現象。反觀美國電影在這方面就要好上不少,因為他們違法的代價非常之大,所以很少有人敢於伸手去觸碰法律。這就讓他們的電影市場是良性循環,比起我國的電影市場的環境強很多。
雖說有著如此之多的差距,但中國電影還是處於一個蒸蒸日上的勢頭,相信再過一些年,中國電影一定能夠迎頭趕上,徹底超越美國電影。
Ⅷ 國內改編電影和國外改編電影有哪些不同之處
實際上,我覺得差異在於中國電影創作跟先鋒哲學的聯系並不緊密,而西方不是。記得上次回答問題時說,「存在主義催生了法國新浪潮,又闡釋了法國新浪潮」。上世紀20年代胡塞爾發起「現象學」,改變了人們對自身、外在事物的看法,正像雷蒙-安龍對沙特說的,「如果你是現象學家,你就能談論(你面前的)雞尾酒。這便是哲學。
中國的所謂大片真的就是故事片,而不是藝術片。這也讓中國電影很難走出國門,因為,外國人更注重藝術性,藝術表現力,外國人將藝術當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追求而不願意將藝術當作為物質的一種形式。這恐怕是中外在藝術觀念上的一種很大的不同。
Ⅸ 歐美電影與中國電影的差異(詳細點,作業)
1、運用市場運作規則、模式差異
中國電影與歐美電影相比,還處在市場化的初級階段,在商業訴求上顯得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中國電影走向產業化,不僅是電影本身從藝術電影向商業電影的過度,更是文化市場和大眾審美對電影發展的需求。
中國電影需要盡快適應市場經濟,熟練運用市場運作規則、模式,實施產業化管理,投資、製片、發行、院線分工合作,責權利明確,並形成穩固的合作關系,以利於電影生產與營銷的可持續發展。
2、培育衍生品市場差異
美國電影業總收入僅有20%是從影院的票房收入中獲得的,而電影衍生品的收入高達70%。
衍生品在中國電影工業流程上基本還是缺失的一環,市場幾乎一片空白。中國電影收入的90-95%是票房和植入式廣告,一些電影衍生品的收入幾乎為零。美國電影衍生品開發與推廣給中國以啟示。
3、新舊媒體融合的宣傳營銷差異
在新媒體時代,美國抓住新媒體與電影的共性——虛擬性的特點,充分利用網路的互動性,使新舊媒體平台相配合,增加電影的消費力量。
電影傳播的是蘊藏在影片深層的文化觀念 中國電影需培育穩固的國內市場,在挖掘電影的內涵上下功夫,表達中華文明的精髓,反映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世界觀。
Ⅹ 中國大陸電影與美國電影的區別
中國:中國電影~因為是中國人嘛,所以看的就比較多,比較全面了。中國人自古就比較追求大我~特別是以前這樣的電影也很多。最突出的就是抗戰時期的片子。我記得我小的時候看的最多的就是戰爭片和歌頌官員正直廉潔的。後來,有一段時期流行農村題材,表現新農村發展變化的輕喜劇類型的電影。像張藝謀以前呢,拍的片子好多都是文藝片,雖然小孩子不太喜歡看,但是還都很不錯。不過自從李安的《卧虎藏龍》之後,中國電影便被帶入了大成本,大製作的商業片泛濫的局面。那之後的《英雄》《十面埋伏》《無極》《滿城盡帶黃金甲》《夜宴》。。。投資都很大,可是內容都很空泛,評價都很一般般。反而像《瘋狂的石頭》這樣的構思奇妙的小成本電影取得了很大的市場。中國的電影,很容易走跟風的道路,所以我個人認為,無論是什麼類型的導演,都應該在改變的時候堅持自己的道路。這樣才能對得起當初喜歡你的觀眾。再說中國的文藝片,中國的文藝片不是很成熟,也不像商業片那麼轟動。但是,有些還不錯,有一些比較代表性的演員,比如我很喜歡的周迅。
美國:眾所周知,美國電影最出名的就是美國大片。好萊塢電影一般都可以做到很大的資金投入,所以可以做出很多很好的特技效果和驚人的場面。在特技這方面,美國電影是許多其他國家電影無法比擬的。像美國電影,還有迪斯尼出品的童話類型的電影,也都很好,很吸引年齡比較小的觀眾觀看。這也是美國電影的獨特資源吧!
還有就是中國電影較於美國電影技術不是那麼先進,在剪輯,特技,拍攝手法,挖掘素材方面應該多向美國電影學習.如<星球大戰><泰坦尼克號>等等,哎!!!這也說說罷了,關鍵是資金到位,經濟實力要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