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熱門電影 > 浚縣老電影院夜景

浚縣老電影院夜景

發布時間:2022-11-03 07:43:21

『壹』 浚縣建業電影院周六上什麼電影

你好

浚縣奧斯卡影城

鶴壁市浚縣衛河路建業購物廣場4樓

請及時查收

如有疑問 請追問

滿意的話 望採納

謝謝

『貳』 介紹浚縣名人50字 介紹浚縣名著50字各一個

子貢,孔子高徒,曾任春秋魯國、衛國兩國之相,是孔門十二哲、七十二賢之一,孔子稱其為"瑚璉之器"。因
子貢
善於經商,被後世尊為"華夏儒商始祖"。
李崇(454—525)),字繼長,小名繼伯,北魏頓丘(今浚縣)人。文成皇後第二兄李誕之子。14歲拜主文中散,襲爵陳留公。後為高祖、世宗、肅宗三朝元老,歷治8州,5拜都督將軍,政績顯赫,戰功卓著,堪稱一代名臣。
王梵志,一名梵天,隋唐時衛州黎陽縣(今浚縣)人,著名白話詩人。
謝偃,衛縣人,本姓直勒氏。仕隋為散從正員外。貞觀初,應詔對策及第。駕幸東都,詔求直諫,偃極言得失,太宗稱美,引為弘文館直學士。為塵、影二賦甚工,嘗奉詔撰《述聖賦》,又獻《惟皇誡德賦》以申諷。時李百葯工五言詩,偃善作賦,時人稱為李詩、謝賦。出為湘潭令。集十卷,今存詩四首。
盧楠,字次,又字子木,今浚縣城關鎮人。明代著名文學家,有"才壓江南"之譽。著有《蠛蠓集》五卷。
王越(1423—1498年),字世昌,今浚縣鉅橋崗坡村人。景泰二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總制大同及延綏甘寧軍務。以功封威寧伯。越嘗三次出塞,收河套地。身經十餘戰,出奇取勝,動有成算。獎拔士類,籠絡豪俊,人樂為用。惟因前結汪直,後結李廣,為士論所輕。卒,謚襄敏。越詩性情流露,不須雕飾,悲歌感慨,有河朔激壯之音。著有《襄敏集》二卷。
李欽聃(1929年——今),字老聃,號稱大伾山人,台灣著名書畫家,河南浚縣城關鎮人。他的畫路很廣,無論山水、花卉、翎毛、人物、草蟲等,樣樣都有深厚的功力,是一位極有創造潛力的畫家。 李欽聃自1952年拜名畫家梁鼎銘教授學素描,之後又隨黃君壁等名家學山水、花鳥和草蟲,經多年努力,奠定了相當的基礎,進而廣采博深,虛心觀摩,處處請益,並師法自然,體察自然之美,留意物態物性物情物理,作品更見進步。尤其可貴的是他認定"在繪畫的學習中永不畢業",換言之,他將不斷的"更上一層樓",進步不已。
賈連朝(1946年——今),河南浚縣人,研究生學歷,高級經濟師,196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8月參加工作。2001年1月—2006年1月,擔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2006年1月—2013年1月,任河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 黨組成員。[32]
朱彥民(1964年——今),藝名朱楨,號美髯公,齋號冰醋齋、懷醑堂、後素軒,河南浚縣人,當代著名學者,書法家,師從王玉哲,范曾先生,懷醑堂乃范曾先生所命賞。現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先秦史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兼職教授。任國際易學聯合會理事,中國殷商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等多所學術機構負責人和高級研究員。
李學同(1964年——今),河南浚縣人,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84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學歷在職研究生(天津大學系統工程專業),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副教授。現任廣東省直機關工委常務副書記、中國共產黨廣東省第十一屆委員會候補委員。
王遠,著名編劇,河南浚縣人,電視劇代表作有《水滸後傳》、《春光燦爛豬八戒》、《仙劍奇俠傳》、《向周星馳致敬先》、《殷商傳奇》等;電影代表作為《我和喬丹的日子》。

『叄』 浚縣駕駛證到期體檢去哪裡

你好,浚縣駕駛證到期體檢需要去鶴壁市浚縣社會福利醫院體檢中心。
浚縣福利醫院座落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浚縣北關,是豫北地區民政系統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醫院。
擁有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急救中心,是豫北地區民政系統首家三級乙等醫院。
是浚縣法醫學聯合鑒定中心指定性醫院、職工醫療保險定點醫院,新型農村基本醫院保險定點醫院和多家保險公司定點醫院。

『肆』 浚縣的名人

子貢,孔子高徒,曾任春秋魯國、衛國兩國之相,是孔門十二哲、七十二賢之一,孔子稱其為瑚璉之器。因善於經商,被後世尊為華夏儒商始祖。
李崇(454—525)),字繼長,小名繼伯,北魏頓丘(今浚縣)人。文成皇後第二兄李誕之子。14歲拜主文中散,襲爵陳留公。後為高祖、世宗、肅宗三朝元老,歷治8州,5拜都督將軍,政績顯赫,戰功卓著,堪稱一代名臣。
王梵志,一名梵天,隋唐時衛州黎陽縣(今浚縣)人,著名白話詩人。
謝偃,衛縣人,本姓直勒氏。仕隋為散從正員外。貞觀初,應詔對策及第。駕幸東都,詔求直諫,偃極言得失,太宗稱美,引為弘文館直學士。為塵、影二賦甚工,嘗奉詔撰《述聖賦》,又獻《惟皇誡德賦》以申諷。時李百葯工五言詩,偃善作賦,時人稱為李詩、謝賦。出為湘潭令。集十卷,今存詩四首。
盧楠,字次,又字子木,今浚縣城關鎮人。明代著名文學家,有才壓江南之譽。著有《蠛蠓集》五卷。
王越(1423—1498年),字世昌,今浚縣鉅橋崗坡村人。景泰二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總制大同及延綏甘寧軍務。以功封威寧伯。越嘗三次出塞,收河套地。身經十餘戰,出奇取勝,動有成算。著有《襄敏集》二卷。
李欽聃(1929年——今),字老聃,號稱大伾山人,台灣著名書畫家,河南浚縣城關鎮人。他的畫路很廣,無論山水、花卉、翎毛、人物、草蟲等,樣樣都有深厚的功力,是一位極有創造潛力的畫家。 李欽聃自1952年拜名畫家梁鼎銘教授學素描,之後又隨黃君壁等名家學山水、花鳥和草蟲。
賈連朝(1946年——今),河南浚縣人,2001年1月—2006年1月,擔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2006年1月—2013年1月,任河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
朱彥民(1964年——今),藝名朱楨,號美髯公,齋號冰醋齋、懷醑堂、後素軒,河南浚縣人,當代著名學者,書法家,師從王玉哲,范曾先生,懷醑堂乃范曾先生所命賞。現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先秦史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兼職教授。任國際易學聯合會理事,中國殷商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等多所學術機構負責人和高級研究員。
李學同(1964年——今),河南浚縣人,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84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學歷在職研究生(天津大學系統工程專業),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副教授。現任廣東省直機關工委常務副書記、中國共產黨廣東省第十一屆委員會候補委員。
王遠,著名編劇,河南浚縣人,電視劇代表作有《水滸後傳》、《春光燦爛豬八戒》、《仙劍奇俠傳》、《向周星馳致敬先》、《殷商傳奇》等;電影代表作為《我和喬丹的日子》。

『伍』 誰知道浚縣八景(河南省浚縣)

1.同楊侍御毅三月夜登大伾山
明·陳大賓
怪石穹窿夏木陰,移觴倚月共披襟。
喜隨驄馬登雲嶠,疑上丹丘靖幻心。
望近鳳山紅日曉,坐余龍洞白雲深。
淇源秋水縈如練,仰聖高歌綠竹吟。
——錄自浚縣大伾山天寧寺大佛樓北崖壁
【題解】
這是作者於1599年3月夜間騎馬登大伾山時,同楊毅侍御史月下砌夜暢飲直至拂曉的所見所感。月光映襯出大伾秀麗、淇水如練的美好夜景,仰瞻聖跡引發作者無限感思,情不自盡高歌《綠竹吟》。
【注釋】
大伾山:位於浚縣城東南,山勢巍峨,秀麗幽靜。是我國文獻記載最早的名山之一,商周時,浚地稱黎,山稱黎山。西漢初,朝廷於黎山腳下、黃河之濱置縣。「縣取山之名,取水在其陽」,因稱黎陽,山亦名黎陽山。東漢初年,劉秀在山巔築青壇祭告天地,遂賜名「青壇山」。明初,俗稱浚縣東山。金代明昌以前,大伾山為黃河轉折點,黎陽津(又名黎陽關,對岸為白馬津)為黃河重要渡口。黎陽縣城「憑山為基,東阻於河」。因為「山阻河險」,這里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戰國時張儀勸趙王守白馬津,蘇代約燕王決白馬口,秦末酈食其勸漢王塞白馬口,白馬津、白馬口說的都是這里。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陳勝命張耳、陳余率兵三千渡白馬津攻取趙地。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以幽並二州兵取天下,首先在黎陽立營,作為河北的屏障。東漢末年,曹操與袁紹交兵,皆以黎陽為制勝之地,幾經爭奪。兩晉與前趙、後趙、前秦、後燕在黎陽曾多次大戰。後趙大將逯明曾築壘於大伾山東。後燕慕容德南遷,巧遇黃河結冰,軍民踏冰過河,擺脫追兵。於是慕容德改黎陽津為「天橋津」。隋末,李密率瓦崗軍攻佔黎陽,打開這里的國家糧倉賑濟災民。時間不長,李密就招募了20餘萬兵士。唐初,朝廷在這里設置黎州總管府,轄四州八縣。五代時,朱溫、李克用曾在黎陽爭斗。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兵進軍黎陽,宋守軍燒掉大伾、鳳凰、紫金三山之間的兩座浮橋後潰退。金兵乘小舟從這里渡河南進,直搗京師。清嘉慶年間,民間反清秘密組織天理教在大伾山設立了據點。天理教起義軍在滑縣起義後,擬先攻下浚縣城,然後北進奪取北京。起義軍圍困浚縣縣城數月,始終沒有攻克,天理教起義由此失敗。清朝時,詩人張端曾任浚縣縣丞。在游覽了大伾山之後,即興題詩一首:「極目煙霞景萬重,太行西峙水朝宗。是誰忽地開生面,第一山頭第一峰。」
侍御:官名。侍御史的略稱,即監察御史。
穹窿:中間高而四周下垂的樣子。
移觴句:相互敬酒,邀月同飲。觴,盛酒器具。
雲嶠:此指大伾山。
;丹丘:神話中的神仙之境。
幻心:從幻想中產生的想法。
鳳山:即鳳凰山,位於大伾山東北里余,山體呈龜背形,周長500餘米,海拔65米,岩石裸露。經多年開采,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掘為平地。

龍洞白雲:龍洞位於大伾山東豐澤廟內崖壁上,相傳有龍出於此洞,因名龍洞。每逢天將下雨,洞內先有雲氣湧出,宛如「晴雨表」。北宋政和八年(1118),宋徽宗敕封為「康顯侯」。「龍洞吐雲升祥煙」,為浚縣八景之一。

源:水流所從出的地方。

秋水:比喻清澈明亮。

縈:迴旋纏繞。

練:形容澄澈的衛河、淇河水有如柔軟潔白的生絲。

聖:指傳說中的神仙等。

【作者簡介】
陳大賓,字敬夫,明江陵(今屬湖北)人,明嘉靖進士,官至工部侍郎。此詩作於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

2.大伾山
明·高尚志
紫霧通危嶂,蒼山逼古城。
諸峰伏地起,獨岫入雲橫。
俯帶淇濱險,遙襄晉嶺平。
河隍中野曲,沙勢大江迎。
窈窕開幽徑,參差構綺甍 。
松巢留鶴羽,蘭若問僧名。
洞久含靈潤,花奇照晚晴。
乘高瞻巨跡,尋古辨深銘。
興洽攀藤藟,懷舒委旆旌。
浩歌安終極,萬里望蓬瀛。
——清·康熙《浚縣志》
【題解】
大伾山不僅高峻、險要、幽雅、靈潤、花奇,而且是大禹治水所到之地,漫山遍布名人題字、題記和石刻。到此一游,受益終身。
【注釋】
危嶂: 高如屏障的山峰。此指大伾山。
古城:浚縣城。商代稱黎,西漢初年置黎陽縣,明初稱謂浚縣至今。現尚存明洪武三年(1370)古城牆。
諸峰句:謂大伾山拔地而起,直入雲端。
巨跡:大禹治水到大伾山。《尚書·禹貢》載:禹疏河,「東過洛汭,至於大伾」。
深銘:大伾山有歷史價值較高的歷代摩崖題字65處,摩崖題記63處,碑刻126通。匯聚了一千多年來的宗教風習、石雕造像、摩崖石刻、民族文字、詩文、書法、建築、墓葬、園林、風物傳說等等遺存。
【作者簡介】
高尚志,明寇縣(今屬山東)人,進士。萬曆十七年(1589)任浚縣知縣。

清(九首)

3.黎陽懷古
清·程淓
常懸筆墨壯士湯,一日千秋覲斗光。
自識衛公同抱負,幾思神禹各參商。
黃河南北人千里,淇澳東西水一方。
春到閑來吟欲遍,當年勝事幾荒唐。
——清·康熙《浚縣志》
【題解】
詩人登黎陽山,緬懷衛武公的高風大德和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
【注釋】
黎陽:即黎陽山,亦稱大伾山。
懸:牽掛、掛念。
湯∶廣大、浩茫貌。
覲:朝拜聖地大伾山。
衛公:即衛武公,衛康叔九世孫。姓姬,名和,《詩經》有《淇澳》詩歌頌其高風大德。
神禹:即大禹,《尚書·禹貢》載:禹疏河,「東過洛汭,至於大伾」。
淇澳:淇水。
【作者簡介】
程淓,字箕山,號岸舫、鐵鶴子。清廣信(今江西上饒市)人,順天(今北京市)籍。順治進士。工書畫。

4.春日黎陽懷古限韻

清·程淓

泉流沖出繞花城,立馬郊厡看耦耕。
因到伾山懷勝跡,始知禹貢不虛名。
沙飛曇浦煙雲色,竹掃淇園雨雪聲。
往事分明無覓處,春風常自洽人情。
——清·康熙《浚縣志》
【題解】
這是作者在浚縣勝地騎馬春遊時自我限韻作的一首懷古詩。衛河繞浚城,立馬看春耕,春風拂面,耳聽淇園竹聲,眼觀大伾勝景,陶醉在無限春色之中。
【注釋】
限韻:限制韻律作詩,如同賦詩分韻之列,試賦命題大都沿此路數,經過各種各樣的限意限韻,逐漸形成律賦格律。
泉流:衛河水。
花城:浚縣城。
郊厡:浚縣城郊外。
耦耕:兩人並力一起耕種。為浚縣一帶從前犁田的一種方式。
禹貢:大伾山。《尚書·禹貢》載:禹疏河,「東過洛汭,至於大伾」。
曇:密布的雲氣。
浦:水濱。
淇園:古時衛國的皇家園林,以產竹聞名。

5.春日黎陽懷古限韻
清·劉玉瓚
雨車下賁浚州城,西望千疇喜盡耕。
譽播鄰封推樂土,境因仙吏錫嘉名。
河流非古猶存跡,淇澳於今尚有聲。
煙樹山花春色暮,閑敲詩句共陶情。
——清·康熙《浚縣志》

【題解】
記述作者陽春三月冒雨乘車急奔浚縣城時的所見所感。
【注釋】
賁:通「奔」。急走。
浚州:今浚縣,位於河南省北部,現屬鶴壁市。
千疇:千畝良田。
譽:稱贊,贊美。
境因句:浚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人傑地靈。在兩千餘年的歷史長河中,浚地名流輩出。春秋時的端木子貢是孔子七十二賢之佼佼者,西漢時的賈護是《左氏春秋》的重要傳人,唐初的王梵志開創了我國通俗詩話的先河,明代的王越「出將入相,文武全才」。大伾,浮丘兩山平地突兀,景色宜人,文物古跡薈萃,摩崖題記遍布,有「登浮丘即朝東岳,攀大伾如游三壺」之稱,被譽為「豫北平原第一勝跡」,是省級風景名勝區。縣城與兩山緊依相連,「十里城池半入山」,具有城市山林特色,現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河流句:黃河古時流經浚縣大伾山東側,黃河古道猶存。
淇澳:借代《詩經》。《詩經·衛風》有《淇奧》一詩。澳通奧。
【作者簡介】
劉玉瓚,字黃中,清浚縣人,祖籍順天(今屬北京市)。進士,官江西撫州知州。有《紀游草》。

6.春日黎陽懷古限韻
清·蔡士元
遲日芳菲繞浚城,漫隨星駕課農耕。
功追禹跡千秋事,學羨淇園九十名。
白馬風生雲弄影,青壇雨潤燕調聲。
枳棲得附垂天翼,不盡登臨憶古情。
——清·康熙《浚縣志》
【題解】
【注釋】

【作者簡介】蔡士元,字信文。清邢台(今河北)人。拔貢。官浚縣訓導。

7.大伾名並古浮丘
清·勞之辨
大伾名並古浮丘,乘興還登最上頭。
四境桑麻眼底盡,二陵風雨筆端收。
魯山繹山在千里,衛水淇水直一溝。
試把吳興弁峴比,也如勁敵遇曹劉。

世間渺忽□神仙,誰見洪崖與偓佺。
黃石授書空自昔,青牛傳道更何年?
天開洞府群真集,人到蓬萊萬慮蠲。
此地只應頻信宿,如何容易撇雲煙。
——浚縣大伾山碑刻

【題解】
【注釋】

【作者簡介】
勞之辨,字書生,號介庵。清浙江石門人。康熙進士,官至左副都御史。有《靜觀堂詩集》。此詩作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碑刻在大伾山呂祖祠。題目為譚文忠所加。

8.春日黎陽懷古限韻
清·王芝

煙繞花村花繞城,碧楊堤畔競春耕。
觀風擬稅桑田駕,攬勝猶傳伾陸名。
綠野遙連淇竹色,青壇隱度玉簫聲。
公餘喜傍紅蓮幕,詠竹哦松寄遠情。
——清·康熙《浚縣志》
【題解】

【注釋】

【作者簡介】王芝,字玉亭。清吳縣(今屬江蘇)人。監生,官浚縣縣丞。

9.春日黎陽懷古限韻
清·李湘潤

盈耳弦歌遍浚城,杏花開處喜春耕。
青巒不改伾浮色,碧水常留淇衛名。
富教千秋遵聖訓,疏排八載播仁聲。
思維盛事渾如昨,渺渺中懷無限情。
——清·康熙《浚縣志》
【題解】
【注釋】

【作者簡介】李湘潤,字青湄。清浚縣人,庠生。
10.春日黎陽懷古限韻
三柳陰陰拂浚城,杏花微雨促春耕。
武公風美瞻淇詠,神禹功高敷土名。
衛滸青雲懸舄彩,伾峰白雪入琴聲。
人間盛事無今古,何限當年卓魯情。
——清·康熙《浚縣志》
【題解】
【注釋】

【作者簡介】
劉余錫,清浚縣人,庠生。

11.春日黎陽懷古限韻
清·朱陛鵷
盪漾清波映衛城,喜看四野樂深耕。
浮丘鶴下山生色,淇澳人存竹有名。
神禹隨刊垂舊烈,孟侯明慎播新聲。
尼山倘再驅車過,富教應知慰聖情。
——清·康熙《浚縣志》
【題解】
【注釋】

【作者簡介】
朱陛鵷,字濤秋,清浚縣人,康熙四十七年(1706)舉人。

民國(一首)

12.公餘四首·其二
民國·岑春榮
綠竹淇園屢問津,太行青眼似含頻。
故鄉山水甲天下,悵觸東南萬里人。
【作者簡介】不詳

『陸』 平安夜,聖誕節怎麼過高分徵求情侶過聖誕方案

早上起來打一個充滿愛意的電話、告訴她你永遠愛她
,並且約好見面時間。然後你出發買一大束她最喜歡的花,到達約定地點先不出現,邀請一些和善的路人,每人一枝花,按不同時間分別送給她,送花同時把你對她的愛
通過路人傳達給她。
(這段雖然難,但是讓她感動的效果可是高極了!)
2、然後送她一樣你親手製造的禮物。(或者把自己打成禮包送給她哦!再就是你平時的積累了哦!)
3、帶她去照情侶照、親手制蠟、香皂、帶兩人照片的情侶T恤等等(選擇其中幾種)
4、吃飯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啦!最好是買一碗面,老婆吃面,老公喝湯。再加上你的甜言蜜語了哦!
呵呵,我的想法花費並不多,但是如果能進行下來,保護你女朋友愛死你哦!

『柒』 我的家鄉——浚縣

    浚縣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城市,地處安陽,濮陽,新鄉,鶴壁的中心,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早在6000多年前,便有先人在這里繁衍生息,殷商時期稱為黎,西漢高祖年間設為黎陽縣。

  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華北第一古廟會」空前的規模。古廟會起於後趙時期,至今已有1600年的歷史,與山東泰山廟會,山西白雲山廟會,北京妙峰山廟會並稱為「華北四大廟會」。每年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長達一個月的時間。高峰時間,每天的客流量高達50多萬人,用一個毫不誇張的說法,站在人群中,你不用走,雙腳離地,也可以被人群裹挾著前進,宋丹丹小品里的台詞用來形容浚縣廟會再恰當不過了,「人山人海,鑼鼓喧天」。每年正月初一,初九,十五、十六這幾天,以村鎮為單位的民俗表演便在黃河路,青檀路、伾浮路、古城北街進行,綿延十公里。很多的民俗表演節目都有自己的特色,多數是從古代延續而來,如舞獅,舞龍,盤古,秧歌,旱船,高蹺,背閣等等,讓遊客大飽眼福。讓人感到留戀萬分還有,幾乎在相同的地段各地做生意的人擺滿了攤位,各種吃的玩的,當然還有很多平時看不見的稀罕玩意兒。最讓孩子們流連忘返的還有各種的小吃,如石子饃,活絡、炸蝦、烤串,年糕等等應有盡有。另外還有各種泥捏的動物和人,惟妙惟肖,因為浚縣是全國有名的泥塑之鄉,俗稱「泥咕咕」。遺憾的是,因近兩年疫情的影響,古廟會也被迫暫停了。

    說到浚縣一定要說的兩座山,大伾山和浮丘山,相比大伾山,浮丘山的名氣要小許多。「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兩座山是遠近聞名的香火聖地,所以正月里前來浚縣的多數是香客,只要你走到山腳下,遠遠的就聞見了香火的味道。大伾山上現存的佛寺道觀七處,名亭八座,石窟六處古建築100多間,摩崖石刻460餘處。

    太極宮為大伾山最高峰,也是大伾山的標志,建於康熙十六年,是一座八稜柱形的三層高樓,通高30多米。

      天齊廟為隋末瓦崗軍鎮守黎陽時所見,用於練兵點將,瞭望敵情,現已香火鼎盛。

        太平興國寺位於天齊廟的東北,該寺的石崖上刻有許多唐、宋、元、明、清各代的題記,該寺有殿宇20餘間,面積約2600平方米。

      天寧寺,也就是大佛所在之處,始建於北魏,以後歷代曾數次重修。天寧寺歷史悠遠,元代以前稱為大伾山寺,明代改為天寧寺。在天寧寺東西軸的最西端,有中國最早,北方最大的石佛,該石佛為北方第一大佛,有著「八丈佛爺七丈樓」的奇談,素有「南看樂山大佛,北看伾山大佛」之說,開鑿於16國的後趙時期,距今約1600年,這座庄嚴肅穆,慈善而神秘的大佛,見證了黎陽古城1600餘年的滄桑變遷。

  緊挨大佛北邊的崖壁上,有許多名人的摩崖題記,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王守仁的一篇《大伾山賦》,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因不少人前來拓印,現已加玻璃蓋保護。

    現在正值早春,順著天寧寺北邊青磚鋪成的台階而上,會看到長約300多米的迎春花正在盛開,柔軟的枝條從上傾瀉下來,形成了一道花牆。每當這個時候,這道迎春花牆變成了整座山的亮點,過往的人們都頻頻駐足留影,拍下新年裡第一張最美的影像。

    本人實在不善於寫說明性文字,今天就先寫到這里,另外,大伾山的景點還有呂祖祠,壺天道院,恩榮坊,純陽洞天,陽明書院等等,還有數不勝數的摩崖題記。如果就古老的浚縣而言,我所介紹的不及十分之一,比如還有浮丘山上的碧霞宮,以及古城內的治閣、古城牆、古縣衙、翰林府、文廟、大運河,以及離古城不遠的黎陽倉等等,有機會再給大家詳細介紹。

『捌』 默默的請問一下,浚縣那邊有沒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我們是一座歷史古城,有兩大山,大伾山上有一大佛,素有「七丈佛爺八丈樓」之稱,還有古縣衙,老電影院,古城樓,渭河穿城而過,等等,

『玖』 河南浚縣王月

樓上的說的8錯,應是王越
傳說<滿江紅>的真正作者其實是他

王越(1423—1498年),字世昌,今浚縣鉅橋鄉崗坡村人。

少時儀表奇邁,穎悟過人,讀書過目不忘,補縣學生

景泰元年(1450年)鄉試中第三名,會試中第三十三名。
二年登進士第,授監察御史。
三年,出按浙江,警懾貪污,激濁揚清,議論英發,見事風生,眾皆佩服。翌年,父卒,返原籍服喪。
天順元年(1457年),起掌諸道章奏。四年,超擢山東按察使,深得憲體。
七年,升右副都御史,巡撫大同,力修廢政,整飭邊務,深得信賴。
成化元年(1465年),母卒,奔喪還家。
三年,署都察院事。
六年,赴延綏御敵有功轉左,又以黃草梁功升右都御史。
八年,於河套破敵大捷,斬二百八十,加太子少保,增奉一級,提督十二團營。
十三年,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
十六年,出大同御敵,於威寧海克捷,斬敵四百,封威寧伯,食祿一千二百石。
十七年,出寧夏西征,佩將軍印,任總兵官,初鎮大同,移鎮延綏,戰功卓著,加太子太傅,增祿四百石,總制寧夏、甘肅軍事,提督團營。
十八年,受汪直牽連,奪封除名,謫居湖廣安陸。
弘治元年(1488年),上疏陳冤,請許還鄉,未准。
七年,再上疏陳冤,廷議功過,復官左都御史。
十年冬,甘肅邊塞有警,廷擬復設總制官,先後舉七人皆不稱職,經吏部尚書屠?薦舉,王越就任,加太子太保,總制寧、甘、涼軍務兼巡撫並經略哈密。
翌年,於賀蘭山剿敵獲勝,加少保兼太子太傅。是年,又受李廣牽連,憂恨綿綿,病死甘州軍中。
朝廷聞訃,上為震悼,輟朝一日。贈太傅,謚號襄敏。遣進士王陽明(守仁)護送王越靈柩至浚,葬在大伾山西麓。�

王越治軍有方,具有卓越的軍事才幹。他鎮守邊關二十餘載,「雖罹挫?而志不少衰。」「久膺帥寄,歷西北諸鎮」,身經百餘戰。率軍擒斬敵數千,奪獲駝馬萬計,盔甲器物數萬,追回被搶人畜三十餘萬,出境數百里,使河套地區久無邊患,立功受獎十七八次之多。在防禦工事上,越改挑壕塹為築高牆,計千餘里,創建墩堡數十座。「改造兵甲,簡練士卒,區畫糧草」,胸有偉略。「一遇有警,身不離鞍馬,手不離弓矢,或連日不脫衣甲,或終日不得飲食,寄存亡於呼吸之間,決成敗於指揮之頃,百苦備嘗,九死不悔。」王越用兵,「知敵情偽及將士勇怯,出奇制勝,動有成算」。�

王越善用人,獎勵部下,薦舉賢才。榆林一戰,一老兵獻計而勝,越下馬拜之,遂提為千戶官。越舉薦楊守隨、侶鍾、屠滽、王浚等人,後來皆成為名臣,健將武校多出其門。王越為政廉潔,恪職盡責。「內行交際,實也卓絕,磊磊落落,家無余財」。而且「睦族敦舊,周窮恤貧,援接卑幼,如恐不及」,揚名邊陲,飲譽鄉里。�

王越出將入相,文武全才,非但「身率三軍,決勝千里」,而且博學能文,長詩善賦,戎馬疆場之餘,作詩、詞、賦、文數百篇,20多萬字,後人輯有《王襄敏公集》。資政大夫、南京刑部尚書吳洪作序,贊王越「好學不倦,�辭�藻,品格直逼盛唐」。越「文不經思慮,動數千百言,縱橫張弛不失其正。詩尤明易通暢,不事艱刻,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然氣象雄偉,文思煥發如長虹亘天,光焰萬丈,可以追逐李杜諸人,其餘莫能及也」。

王越一生多坎坷,遭彈劾五六次之多,曾被削官奪職,謫居他鄉。但他「忠君愛國,壯老一致」,「賢良之舉,蔚有時名」。《明史》第一百五十六卷列傳第五十九載王越傳。

『拾』 關於浚縣的詩句

1. 關於浚縣詩句
關於浚縣詩句 1. 浚縣明朝知縣高尚志大伾山有詩詞
1、《大伾山》明·高尚志

紫霧通危嶂,蒼山逼古城。

諸峰伏地起,獨岫入雲橫。

俯帶淇濱險,遙襄晉嶺平。

河隍中野曲,沙勢大江迎。

窈窕開幽徑,參差構綺甍。

松巢留鶴羽,蘭若問僧名。

洞久含靈潤,花奇照晚晴。

乘高瞻巨跡,尋古辨深銘。

興洽攀藤藟,懷舒委旆旌。

浩歌安終極,萬里望蓬瀛。

2、《大伾山》 清 張端

極目煙霞景萬重,

太行西峙水朝宗。

是誰忽地開生面,

第一山頭第一峰。
2. 浚縣有名的人物的事跡 名言(作業用的)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 馬克思

● 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是在於接受,也不是在於爭取。

巴金

● 人只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愛因斯坦

● 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談空話。

愛因斯坦

● 人的價值蘊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馬克思

● 不要在已成的事業中逗留著!

巴斯德

● 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培根

● 浪費別人的時間是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是慢性自殺。 列寧

● 把語言化為行動,比把行動化為語言困難得多。 高爾基

● 不經巨大的困難,不會有偉大的事業。 伏爾泰

● 堅強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驚人的事業。 馬爾頓

●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 歌德

● 今天應做的事沒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誤了。

裴斯泰洛齊

● 科學的每一項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點的。 杜威

● 科學沒有國境,但科學家有祖國。 巴斯德

● 凡在小事上對真理持輕率態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 愛因斯坦

● 好動與不滿足是進步的第一必需品。

愛迪生
3. 浚縣有名的人物的事跡 名言(作業用的)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

馬克思 ● 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是在於接受,也不是在於爭取。 巴金 ● 人只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愛因斯坦 ● 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談空話。 愛因斯坦 ● 人的價值蘊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馬克思 ● 不要在已成的事業中逗留著! 巴斯德 ● 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培根 ● 浪費別人的時間是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是慢性自殺。

列寧 ● 把語言化為行動,比把行動化為語言困難得多。 高爾基 ● 不經巨大的困難,不會有偉大的事業。

伏爾泰 ● 堅強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驚人的事業。 馬爾頓 ●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

歌德 ● 今天應做的事沒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誤了。 裴斯泰洛齊 ● 科學的每一項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點的。

杜威 ● 科學沒有國境,但科學家有祖國。 巴斯德 ● 凡在小事上對真理持輕率態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

愛因斯坦 ● 好動與不滿足是進步的第一必需品。 愛迪生。
4. 我的家鄉浚縣名人作文
地理位置:浚縣位於河南北部,北距首都北京548公里,南至省會鄭州165公里,衛河蜿蜒縱貫全境,淇河沿西部邊界南流,處於安陽、濮陽、新鄉、鶴壁等市輻射帶的中心位置。

交通條件: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鶴濮高速公路橫貫縣北,境內公路四通八達。旅遊資源介紹: 浚縣是與鄭州市一起,於1994年被國務院命名批準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是河南省七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家縣級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是省政府1987年首批公布的省級風景名勝區,它與城區聯為一體,交通便利,吃住方便。

經過十幾年的開發建設,如今已經成為一處假日旅遊,觀光覽勝的好去處。先後接待了德國、法國、美國、加拿大、荷蘭、日本、韓國及港澳台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人,年客流量達200餘萬人次。

2002年通過國際ISO9001和ISO14001質量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2003年7月被國家旅遊局公布為AAAA級旅遊景區。

大伾山風景區包括大伾山、浮丘山這兩座在千里平原上突起的秀麗青石山峰。雖然海拔只有135米,但因當年大禹治水登臨此山,被載入我國最早的史書《尚書.禹貢》篇中,歷代稱為「禹貢名山」。

現有大石佛等國保級文物1處10項,省保級文物8處,歷代摩崖題刻460餘處,漢唐古柏400餘株。 景區內現有佛道建築9處,亭台樓閣、寺廟宮觀遍布兩山。

北魏的天寧寺,因保存有八丈石佛七丈樓而聞名遐邇。大石佛高22.29米,已1600餘年, 全國最早, 北方最大,是河南旅遊精品。

它所包含的宗教文化、石刻藝術、歷史政治等早已引起專家學者的驚嘆。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保文物,唐代的石刻瑰寶千佛洞是中原石刻藝術的精典之作。

道教的聖地碧霞宮始建於明代,規模宏大,構造精美,萬仙客用懸塑、壁塑等手法、塑造出道家典籍中記載的神仙人物3千餘位成為集中國官方與民間神仙人物之大成的藝術殿堂。一處處保存完好的名勝古跡和一幅幅歷史畫卷,再現了宗教文化在中原傳播、發展的歷程。

特別是一年一度的正月古廟會, 長達月余,朝拜者蜂湧而至,人如潮湧,高潮日達20萬人,為宗教文化和經濟信息的傳播推波助.浚縣古城牆始建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今僅存西門北沿衛河一段,南北長700米,高12米,寬7米。

城牆上有垛,有兩小門,一日"觀瀾門",一日"允淑門"(也叫水驛門)。此城牆高峻堅固,構造精細,宏偉壯觀,而且"襟山帶河",地理形勢非凡。

大佛樓是天寧寺東西軸線上的最後一座建築,因樓內依崖雕鑿跏趺式彌勒大像一軀,兩腳地面以下丈余,故有「八丈石佛七丈樓」之說,為浚縣一大奇觀。大石佛高22.29米,依崖開鑿於十六國後趙時期,距今1600餘年,是「全國最早、北方最大」的大型摩崖造像。

據明代《浚縣志》記載,後趙皇帝石勒「以佛圖澄之言饞崖石為佛像,高尋丈,以鎮黃河」。大石佛又俗稱「鎮河將軍」。

天寧寺院內原存後周《准敕不停廢記》碑和金大定1180年鑄造之鐵鐸等貴重物品。中院正中為藏經閣,閣上原藏南藏經6053卷,1949年遷平原省,現存新鄉市博物館。

閣下有「千手千眼佛」一尊,高4.3米,造型生動。後院即大佛樓院。

北側院前為羅漢殿,東側有鍾樓,內懸明景泰四年(1453年)鑄鐵鍾,鍾高1.8米,口徑1.2米,重達5000餘斤,鍾身鑄銘文。中為大雄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

殿內原塑三世佛坐像,故稱「三尊佛殿」。佛高3米,像後繪佛背光。

殿內兩側牆壁上畫有24值使。殿後為水陸閣,天寧寺規模宏大,歷史悠久,為我縣價值極高的古建築群之一。

高4.3米,造型生動。後院即大佛樓院。

北側院前為羅漢殿,東側有鍾樓,中軍亭,是隋末瓦崗軍的遺跡,據《新唐書》記載,當年瓦崗軍首領翟讓被李密殺害後,徐懋公被砍傷臂膀,後來他自率一軍駐守黎陽,在大伾山操練兵馬,建此亭用以瞭望敵情。李密降唐後,又心存反復,被李淵父子射殺於熊耳山邢公岩下。

徐懋公不計私怨,請求把李密屍身運回黎陽安葬。朝廷准許,李密即被葬於山西南五里的地方。

1969年衛河清淤時,羅庄村西發現了一塊《李密墓誌銘》,為魏徵撰文,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雲溪橋始建於明正德三年(1508年),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坍塌,船渡11年。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浚縣知縣魏廉川重修。

雲溪橋為五孔橋,式樣美觀,堅固耐久。長60米,高10米,寬12米。

中孔高大,便於舟通行,券額上雕一"虎頭",兩側飾以花卉圖案。橋兩端墩基四角各置卧姿態水獸,形象兇猛逼真,藝術價呂祖祠建築群之部分,院內有"三豐嘯台"為明初太極拳創始人之一張三豐所建,院西北角有小石坊,小巧玲瓏,完整無損,坊橫額一面書"到此心清",一面書"引人入勝"。

呂祖祠,院內有"三豐嘯台"為明初太極拳創始人之一張三豐所建,院西北角有小石坊,小巧玲瓏,完整無損,坊橫額一面書"到此心清",一面書"引人入勝" 東門面對陡壁懸崖,摩崖題記遍布其間,諸如"舊地重遊"、"瞻彼淇澳"、"千仞崗"等等,內容豐富,字體蒼勁雋秀。崖下有一長方形水池,入夏積水於此,明麗如鏡。

據雲:"池中沿崖下有一水泉,雖小且水流時斷時續,後乾涸而泉絕"。院內古柏參天,詩詞歌賦之碑。
5. 浚縣作文一一家鄉的大運河
作文:浚縣一一家鄉的大運河地理位置:浚縣位於河南北部,北距首都北京548公里,南至省會鄭州165公里,衛河蜿蜒縱貫全境,淇河沿西部邊界南流,處於安陽、濮陽、新鄉、鶴壁等市輻射帶的中心位置.交通條件: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鶴濮高速公路橫貫縣北,境內公路四通八達.旅遊資源介紹: 浚縣是與鄭州市一起,於1994年被國務院命名批準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是河南省七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家縣級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是省政府1987年首批公布的省級風景名勝區,它與城區聯為一體,交通便利,吃住方便.經過十幾年的開發建設,如今已經成為一處假日旅遊,觀光覽勝的好去處.先後接待了德國、法國、美國、加拿大、荷蘭、日本、韓國及港澳台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人,年客流量達200餘萬人次.2002年通過國際ISO9001和ISO14001質量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2003年7月被國家旅遊局公布為AAAA級旅遊景區.大伾山風景區包括大伾山、浮丘山這兩座在千里平原上突起的秀麗青石山峰.雖然海拔只有135米,但因當年大禹治水登臨此山,被載入我國最早的史書《尚書.禹貢》篇中,歷代稱為「禹貢名山」.現有大石佛等國保級文物1處10項,省保級文物8處,歷代摩崖題刻460餘處,漢唐古柏400餘株. 景區內現有佛道建築9處,亭台樓閣、寺廟宮觀遍布兩山.北魏的天寧寺,因保存有八丈石佛七丈樓而聞名遐邇.大石佛高22.29米,已1600餘年, 全國最早, 北方最大,是河南旅遊精品.它所包含的宗教文化、石刻藝術、歷史政治等早已引起專家學者的驚嘆.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保文物,唐代的石刻瑰寶千佛洞是中原石刻藝術的精典之作.道教的聖地碧霞宮始建於明代,規模宏大,構造精美,萬仙客用懸塑、壁塑等手法、塑造出道家典籍中記載的神仙人物3千餘位成為集中國官方與民間神仙人物之大成的藝術殿堂.一處處保存完好的名勝古跡和一幅幅歷史畫卷,再現了宗教文化在中原傳播、發展的歷程.特別是一年一度的正月古廟會, 長達月余,朝拜者蜂湧而至,人如潮湧,高潮日達20萬人,為宗教文化和經濟信息的傳播推波助.浚縣古城牆始建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今僅存西門北沿衛河一段,南北長700米,高12米,寬7米.城牆上有垛,有兩小門,一日"觀瀾門",一日"允淑門"(也叫水驛門).此城牆高峻堅固,構造精細,宏偉壯觀,而且"襟山帶河",地理形勢非凡. 大佛樓是天寧寺東西軸線上的最後一座建築,因樓內依崖雕鑿跏趺式彌勒大像一軀,兩腳地面以下丈余,故有「八丈石佛七丈樓」之說,為浚縣一大奇觀.大石佛高22.29米,依崖開鑿於十六國後趙時期,距今1600餘年,是「全國最早、北方最大」的大型摩崖造像.據明代《浚縣志》記載,後趙皇帝石勒「以佛圖澄之言饞崖石為佛像,高尋丈,以鎮黃河」.大石佛又俗稱「鎮河將軍」.天寧寺院內原存後周《准敕不停廢記》碑和金大定1180年鑄造之鐵鐸等貴重物品.中院正中為藏經閣,閣上原藏南藏經6053卷,1949年遷平原省,現存新鄉市博物館.閣下有「千手千眼佛」一尊,高4.3米,造型生動.後院即大佛樓院.北側院前為羅漢殿,東側有鍾樓,內懸明景泰四年(1453年)鑄鐵鍾,鍾高1.8米,口徑1.2米,重達5000餘斤,鍾身鑄銘文.中為大雄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殿內原塑三世佛坐像,故稱「三尊佛殿」.佛高3米,像後繪佛背光.殿內兩側牆壁上畫有24值使.殿後為水陸閣,天寧寺規模宏大,歷史悠久,為我縣價值極高的古建築群之一.高4.3米,造型生動.後院即大佛樓院.北側院前為羅漢殿,東側有鍾樓,中軍亭,是隋末瓦崗軍的遺跡,據《新唐書》記載,當年瓦崗軍首領翟讓被李密殺害後,徐懋公被砍傷臂膀,後來他自率一軍駐守黎陽,在大伾山操練兵馬,建此亭用以瞭望敵情.李密降唐後,又心存反復,被李淵父子射殺於熊耳山邢公岩下.徐懋公不計私怨,請求把李密屍身運回黎陽安葬.朝廷准許,李密即被葬於山西南五里的地方.1969年衛河清淤時,羅庄村西發現了一塊《李密墓誌銘》,為魏徵撰文,有很高的歷史價值雲溪橋始建於明正德三年(1508年),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坍塌,船渡11年.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浚縣知縣魏廉川重修.雲溪橋為五孔橋,式樣美觀,堅固耐久.長60米,高10米,寬12米.中孔高大,便於舟通行,券額上雕一"虎頭",兩側飾以花卉圖案.橋兩端墩基四角各置卧姿態水獸,形象兇猛逼真,藝術價呂祖祠建築群之部分,院內有"三豐嘯台"為明初太極拳創始人之一張三豐所建,院西北角有小石坊,小巧玲瓏,完整無損,坊橫額一面書"到此心清",一面書"引人入勝".呂祖祠,院內有"三豐嘯台"為明初太極拳創始人之一張三豐所建,院西北角有小石坊,小巧玲瓏,完整無損,坊橫額一面書"到此心清",一面書"引人入勝"東門面對陡壁懸崖,摩崖題記遍布其間,諸如"舊地重遊"、"瞻彼淇澳"、"千仞崗"等等,內容豐富,字體蒼勁雋秀.崖下有一長方形水池,入夏積水於此,明麗如鏡.據雲:"池中沿崖下有一水泉,雖小且水流時斷時續,後乾涸而泉絕".院內古柏參天,詩詞歌賦之碑碣林立,顏、柳、歐、趙各具風格.北牆壁嵌有劉德新書之"。

閱讀全文

與浚縣老電影院夜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玄門大師電影演員表 瀏覽:608
20年11電影哪部好看 瀏覽:180
農村保姆是哪個電影 瀏覽:539
電影離別高清唯美素材 瀏覽:896
電影放心何處英文字幕 瀏覽:387
狗的看電影 瀏覽:458
你好李煥英的電影簡介 瀏覽:712
忐忑電影的歌曲誰唱的 瀏覽:128
愛簡單巴西電影歌曲 瀏覽:541
英文電影ppt一頁 瀏覽:430
我的初夏澳大利亞電影高清 瀏覽:205
怪俠一枝梅電影1994圖片高清 瀏覽:557
兒童英語電影台詞 瀏覽:477
關於上海的災難電影有哪些 瀏覽:195
即墨電影院今日電影票 瀏覽:456
連續中出潮噴中文電影 瀏覽:62
什麼播放器下電影 瀏覽:826
哪個網站免費電影多 瀏覽:47
中法拍的叫狗什麼的電影 瀏覽:96
特種部隊與外星人科幻電影 瀏覽: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