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峰峰20個最好玩的地方
摘要 響堂山石窟, 南響堂石窟,釜口徑,張家樓藝術公社,天地源休閑賓館,響堂山石窟博物館 ,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遺址 ,景南山景區,通二礦洗浴中心
❷ 邯鄲有什麼景點
一、邯鄲的歷史邯鄲歷史悠久,文化悠久。這是一座有3000多年歷史的古城。邯鄲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是趙國的首都。邯鄲中原的農業文化與中原的游牧文化融為一體,形成了趙文化豪邁、豪放、慷慨悲歌的思想基調。漢朝後期,曹操攻佔鄴城後,韓石成為北方的軍事和政治中心。到了宋代,邯鄲被提升為開封的都城京都,從而成為黃河以北地區的中心城市。邯鄲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為邯鄲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邯鄲的復興奠定了基礎。邯鄲還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比如以騎射為代表的趙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源頭之一,還有華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匯、融合和升華。還有13種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的考古文化,是中國以粟作農業和定居生活為特徵的原始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二、邯鄲著名景點作為一座有著近三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城,邯鄲也有許多著名的旅遊景點。比如位於邯鄲武安市的京娘湖,是三江水庫,面積很廣,被太行山環繞。景色壯觀,因為高峽平湖的壯觀景色又叫太行三峽。遊客可以乘船游湖,登上湖邊的山拍照。此外,京娘湖的傳說是宋太祖趙匡胤千里送京娘的著名故事發生的地方。邯鄲廣府古城又稱永年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城。遊客可以參觀古建築,參觀名人故居,並拍攝被湖環繞的城牆。另一個好去處是邯鄲涉縣索堡鎮的仙宮,這是四國最早、規模最大的供奉女媧的古建築群。仙宮建於南北朝,齊朝時懸掛在太行山東麓的唐王山腰上。如今的仙宮以明清建築為主,還有北齊的摩崖石刻和石窟遺址,非常值得遊客參觀。//www.bjboasi.com/pic_3801213fb80e7becd6f1dd703d2eb9389b506b7c?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❸ 邯鄲市峰峰礦區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叢台公園。
❹ 邯鄲市周邊有沒有藏傳寺廟
——好像沒有,順便幫你整理了一下邯鄲市的全部寺院以備參考。
北齊常樂寺:位於北響堂山石窟西下,現僅存遺址及宋代古塔、經幢、石造像和古碑。
水浴寺:位於鼓山東坡。現存石窟及「重修水浴寺碑記」。
龍泉寺:位於峰峰礦區後南台村。始建於唐初。玄奘、鑒真曾在此講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寶山寺:位於邯鄲市峰峰礦區中心部。
大乘玉佛寺:位於邯鄲復興區趙苑南側,安庄新村內。初建於北朝大象年間。
月愛寺:位於邯鄲縣尚壁鎮西尚壁村。始建於北周大定年間。全寺建築規模宏大,環境幽雅。為河北較古老寺院之一。
禪房寺:位於邯鄲縣西三十里群山之中。始建於東漢。是近代以來邯鄲地區佛教文化影響最大的寺院。
玄空寺:位於邯鄲縣代召鄉井頭村。初建與北魏延興年間。所在地又叫八岔口,歷史悠久。
爆台寺:原名爆台蟠龍寺,位於邯鄲市東郊爆台村。始建於晉朝安帝德宗年間。建築宏偉,香火鼎盛,曾與正定臨濟寺趙州柏林寺號稱京南三大禪林。還曾是邯鄲縣僧會司所在地。
隆慶寺:位於邯鄲縣南呂固鄉西召里村西。始建年代不詳,明萬曆年間重修。
榕樺寺:原名重華寺,位於邯鄲市北張庄村。始建於東漢年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定國寺:位於邯鄲市復興區前百家村內。
大佛寺:位於邯鄲市黃粱夢。
海島寺:位於邯鄲市臨漳縣海島寺村。
匡教寺:位於位於成安縣西南。建於清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元符寺:位於成安縣城西北18里之東二祖村村北(該村原屬滏陽縣、磁縣。1945年後屬成安縣)。始建於唐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
興福寺:位於邯鄲市魏縣。
聖佛寺:位於邯鄲市磁縣索井。
鳳凰寺:位於邯鄲市磁縣。
踏院寺:位於邯鄲市磁縣。
開明寺:位於邯鄲市雞澤縣。
空通寺:位於邯鄲市館陶縣。
興福寺:位於邯鄲市肥鄉縣。
井堂寺:位於邯鄲市肥鄉縣城北一公里處,南鄰309國道。東漢建。45年被拆毀,後重修。
施普寺:位於邯鄲市廣平縣。
慧果寺:位於武安市岳家莊鄉寺西村南
禪果寺:位於武安市岳家莊鄉寺西村。與慧果寺南北相望。
龍岩寺:位於武安市東萬年村。建於明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禪房寺:位於武安市西北管陶鄉禪房村西。建於明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定慧寺:位於邯鄲市武安。
菩安寺:位於邯鄲市武安。
青煙寺:位於邯鄲市武安。
雲岩寺:位於邯鄲市武安
紅山寺:位於邯鄲市武安
壽寧寺:位於邯鄲市武安。
圓覺寺:位於邯鄲市武安邑城。
佛光寺:位於邯鄲市永年。
圓明寺:位於邯鄲市永年。
清流寺:位於邯鄲市永年。
真如寺:位於邯鄲市永年。
普慧寺:又名普會寺,位於河北省永年縣張西堡鎮東北,具有百年歷史,佔地百餘畝,由六座主殿組成,四面有寺廟群,主殿為大雄寶殿,在寺僧員達50餘人。
青雲寺:位於邯鄲市永年。
極樂寺:位於邯鄲市永年縣。
洪福寺:位於邯鄲市永年縣。
鐵龍寺:位於邯鄲市永年縣。
興國寺:位於邯鄲市永年縣。
安仁寺:位於邯鄲市永年。
普願寺:位於邯鄲市永年縣中心部。
大定寺:位於邯鄲市永年縣中心部。
興隆寺:位於河北省永年縣臨洺關鎮七里店村,唐朝尉遲敬德所建。
國安寺:位於涉縣大倉村。初建於明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奉仙寺:位於涉縣東宇庄村。建於明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長生寺:位於涉縣張家頭村西。初建於明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完定寺:位於涉縣中原村。初建於元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柏台寺:位於邯鄲市涉縣。
真覺寺:位於邯鄲市涉縣。
銅佛寺:位於邯鄲市涉縣。
覺慈寺:位於邯鄲市涉縣。
南山寺:位於邯鄲市涉縣固新
開法寺:位於邯鄲市涉縣河南店鎮莊上村熊耳山。
福全寺:位於邯鄲市涉縣。
靜因寺:位於邯鄲市涉縣。
清泉寺:位於邯鄲市涉縣。
❺ 邯邯附近哪個景點好
旅遊景點--九峰山森林公園
景點概況:九峰山森林公園位於河北省涉縣東北l5公里處,園區面積6平方公里,屬天然人工混合林。園內峰高溝深,氣勢巍峨,鬼斧神工,天然而成,或如猛獸,或如人形,依形而名曰:望月峰、卧獅峰、南北武仕峰、佛指峰、乇璽峰、虎象峰、情侶峰、神龜峰是也。溝有盤茶、杏樹等九溝,峰谷交錯,熔融—體,構成—幅壯麗的山河美景。九峰山山石凌增,苔蘚斑駁,藤羅掩映,松柏蔥蘢,奇花爛灼,百樹、百花、百草、百葯、百鳥、百蟲,不勝枚舉,更有青溪瀉玉、瀑布龍潭、吊橋飛渡、石階穿雲、樓台亭榭、長廊山門。登斯山則心曠神怡,足避暑休閑、游覽玩賞之勝地。山腳之下有碧霞祠,至今有八百年歷史,原有泉水從洞口流出,後被洪水淤沒。碧霞祠常年香煙不斷,香客如雲,四時賜福,八方求佑。另有大寨腦山大王遺址,為明末崇禎十七年之事。還有九龍潭、白蛇、黃狐、妖牛等神話傳說,不一而舉。來此—游,定會領略其間的精妙蘊含。
旅遊向導:游完九峰山後,如果要趕到涉縣縣城裡去吃飯可順便看一下附近的景點如: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媧皇宮等。
服務設施:最近的賓館有天津鐵廠招待所,環境衛生條件都可以,可選擇那裡用餐和住宿。
旅遊交通:如自駕車可由京深高速公路邯鄲北口下,沿309國道西行至涉縣更樂鎮即到。也可乘坐邯鄲開往涉縣或長治方向的長途公共汽車在更樂下車。
旅遊景點--武靈叢台
景點概況:武靈叢台,位於邯鄲市中心叢台公園內,相傳始建於趙武靈王(在位於公元前325——前299年)時期。據《漢書》註解:「連聚非一,故名叢台。」趙王建台的目的,在於觀看軍事操演與歌舞尋樂。台上原建有天橋、雪洞、花苑、妝閣諸景,裝飾奇特美妙,當時曾揚名於列國。
現存古台高26米,分上中下三層。檯面東西59米,南北80米。坐北朝南的主體建築稱武靈館,是為紀念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趙武靈王而建。叢台在歷史上久負盛名,歷代文人墨客、達官顯貴題詠甚多。唐代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曾到此游覽,吟詩作賦。李白曾留下了「歌酣易水動,鼓震叢台傾」的名句。
游叢台,一定得看看這里的古碑碣,有聞名全國的乾隆皇帝雙面刻石碑,也有郭沫若先生的登叢台七律詩刻碑。台下北側有七賢祠,是專為紀念趙國建國前後建立了特殊功勛的藺相如、廉頗等忠臣元老而建。七賢祠的西側是邯鄲歷史碑誌林。
經歷了2300多年的漫長歲月,武靈叢台仍保持著古代亭榭建築的獨特風格,雄偉壯觀,是古城邯鄲的象徵。
旅遊向導:在邯鄲市郊還有趙王城、趙王陵、插箭嶺等,這些古趙都所遺留下的文化遺址構成了邯鄲所特有的趙文化體系,對趙文化感興趣的遊客可前去一覽。
特色物產:邯鄲釀酒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代曾有「魯酒薄而邯鄲圍」的故事。叢台酒以優質高粱為原料,酒性溫和,入口綿軟,清香四溢,有河北第一名酒之稱,在市內各大商場均有銷售,一定要帶幾瓶回去饋贈親友。
服務設施:三星級的邯鄲賓館與叢台公園只有一牆之隔,除吃住以外,舞廳、棋牌室、健身房、桑拿室一應俱全,服務也很好。
旅遊交通:如果是自駕車,於京深高速公路邯鄲北口下,沿迎賓大道向西,至中華大街向南,過了叢台交通崗路西便是。從市區乘1、2、3、33、22、25、41、29、38、17路公共汽車可至。
旅遊景點--南北響堂山石窟
景點概況:響堂山石窟,位於邯鄲市西南49公里的峰峰礦區鼓山上,分南北兩處,相距15公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窟始鑿於北齊年間(550——577年),隋唐宋明各代均有續鑿。這些石窟因鑿在鼓山腰部,石洞幽深,在洞中談笑拂袖能發出鏗鏘之聲,故稱「響堂山石窟」。現存16窟,大小佛像4300餘尊,並有大量石刻經,是研究佛教、建築、雕刻、繪畫、書法的藝術寶庫。
北響堂山石窟,座落在和村東的北鼓山西腰,山下有常樂寺、如來佛立像和宋代磚塔。山上現存石窟9座,其中規模最大、藝術價值最高、裝飾最華麗的是位於窟群北端的大佛洞,進深13.3米,面寬13米,高11.4米,洞內為塔形柱式,柱三面設龕,正面龕主尊坐佛通高5米,其背光以七條火龍為主體組成,十分罕見。塔柱上部與窟壁共設16個華麗列龕,充分展示了北齊時期高超的雕刻藝術。在刻經洞門前的石壁上有一個清晰的手掌印,地上有一個很象「三寸金蓮」的腳印,傳說這是魯班夫人留下的。關於這個傳說,導游小姐會向您做生動的介紹。
南響堂山石窟位於鼓山南麓。進入景點,首先看到的是寺院殿宇和宋代磚塔。山上現存石窟7座,其中千佛洞最為壯觀,窟內最引人入勝的是頂部傑作,窟頂微隆,雕蓮花和八尊伎樂飛天,堪稱佳作。
南北響堂山石窟規模宏偉,雕刻精緻,在古代石窟藝術向唐代寫實風格的演變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目前我國現存的幾大石窟之一。
旅遊向導:如果游興未盡,您還可順路到玉皇閣、黑龍洞、元寶山公園一觀,幾處景點相距很近,交通也方便。
特色物產:和村醋是當地特產,色濃味香,不防買幾瓶嘗嘗。
服務設施:峰峰礦區有各類賓館10餘座,其中設施最好的是峰峰賓館,有檯球室、歌舞廳、KTV包房、桑拿浴等。
旅遊交通:如自駕車,由京深高速公路馬頭出口下,向西至峰峰礦區再沿邢都公路向北即至。也可乘坐邯鄲開往峰峰的小公共或5路公交車,或乘火車前往。
旅遊景點--蘭陵王墓
景點概況: 蘭陵王是北齊高祖神武皇帝高歡之孫高肅。北齊乾明元年(公元560年)高肅被封為徐州蘭陵郡王,故名蘭陵王。蘭陵王相貌俊美,武藝高強,屢建戰功。其堂弟高緯繼皇位後,忌其威武功高,恐皇位被奪,於公元573年用毒酒殺害了這位年僅30歲的名將。 蘭陵王墓是北朝墓群之一,位於磁縣城南5公里的劉庄村東,建有頗具北方建築風格的碑樓、圍牆、古墓、碑亭,以及蘭陵王塑像等。墓南碑亭內的石碑正面篆有:「齊故假黃鉞太師太尉公蘭陵忠武王碑」,碑身刻字是研究北朝政治、經濟、文化的寶貴文獻資料。1988年,蘭陵王碑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蘭陵王還為後人留下了一份寶貴的遺產——《蘭陵王入陣曲》。舞曲渾厚古樸,悠揚動聽。但這首名曲在我國早已失傳,而在唐朝時傳入日本,至今仍為日本廟堂和皇家慶典音樂。1986年,磁縣文物人員通過日本專家找回此曲,使其重歸故里。旅遊向導蘭陵王墓附近有磁縣北朝墓群、天子冢、東武仕水庫等旅遊區,連在一起可搞個一日游。
服務設施: 這里離磁縣縣城較近,吃飯住宿可到縣城。
旅遊交通: 自駕車在京深高速公路磁縣出口下道,向西至磁縣,再沿107國道南行至劉庄路口向西即到;蘭陵王墓北距邯鄲市區約30公里,也可乘坐由邯鄲開往磁縣或安陽的長途公共汽車至磁縣縣城,然後可打一輛的士前往
旅遊景點--永年古城
景點概況:永年古城位於邯鄲市東北25公里永年縣廣府鎮,又稱廣平府城,始築於隋末,經元明增修而成規模,是我國平原地區城牆、護城河保存較好的一座明清時期的古城。當年永年城城牆雄偉堅固,城河寬廣,周圍環水,自古以來就有「北國小江南」之美稱。
現存的永年古城,牆高10米,厚8米。除城樓、角樓等建築已毀外,牆體及護城河等基本保存完好。西門券內尚存明嘉靖二十一年紀年石匾一方。這里還是楊、武式太極拳的發祥地,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武式太極拳創始人武禹襄的故居保存完好。楊式太極舒展大方,武式太極小巧緊湊,兩種拳式均以柔中寓剛、剛柔相濟見長,被稱為「活的雕塑,流動的音樂,體育運動的陽春白雪。」楊、武式太極拳影響廣泛,其弟子遍及海內外,因此永年被國家體委命名為「太極拳之鄉」。近年已連續舉辦了十屆國際太極拳交流活動,每屆都有千餘名太極拳愛好者和許多的太極拳門派前來進行比賽交流活動,是旅遊觀光的熱點。
旅遊向導:傳說永年是毛遂的封地,毛遂墓在城西南五里大堤內,欲「脫穎而出」的遊客,可到這里學一下「毛遂自薦」的精神。毛遂是戰國時期趙國平原君趙勝的門客之一,公元前290年,平原君奉使聯合楚國共同抗秦,毛遂自薦請往。他自信地說:「不是我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而是你尚未將我裝於囊中。倘若早把我裝於囊中,我的才華就象錐子那樣,早已脫穎而出地露出來了。」平原君便帶其一同出使楚國。在談判中毛遂抽劍出鞘,逼近楚王,說以利害,楚王無言以對,應允合縱抗秦。平原君說:「毛先生的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離永年古城東北30公里處有一座明代用石頭砌成的橋,叫「弘濟橋」,其結構與趙州橋相同,現保護完好,車輛暢通。
旅遊交通:自駕車在京深高速公路邯鄲北口下,沿邯臨公路東行至南橋向北,即可到達。也可乘坐邯鄲開往永年老城的長途公共汽車,到廣府下車即可。
特色物產:廣府酥魚、驢肉灌腸和綠豆粉皮是永年的食中佳品,到廠家買上幾斤,定會讓您一飽口福。
服務設施:鎮上的住宿條件比較簡單,您可到邯鄲市區或永年縣城過夜。
旅遊景點--雲夢山
雲夢山風景區位於河北省邢台縣冀家村鄉石板房村北。東距邢台市66公里,交通便利。該景區屬北方山嶽類型,主峰1300多米,為河北、山西分水嶺。面積25平方公里,植被覆蓋率95%,珍稀動植物100餘種。8月份日平均氣溫23攝氏度左右。這里地貌奇特,自下而上分為四層,分別為"下壺天","中壺天"、"上壺天"、"天外天"。進入景區,恍如進入一隻大肚茶壺中,只見四面山勢肖拔,赤壁翠崖、頭頂只一片圓天,神秘莫測,故稱"壺天仙境"。
雲夢山山雄、水秀、谷幽、洞奇。四季如畫,景色宜人。已開發景點80餘處,景點密集,遊程安排張馳有度,有驚無險。尤其是白龍溪,從山頂的水簾洞及東、西白龍泉噴涌而出,墜丹崖,漫翠坡,繞檜柏,擠幽澗,一路形成棲鷹瀑、滾蛟瀑、龍吟瀑、曬鱗瀑、浣葯潭、碧波潭......九瀑十八潭,若白龍飛騰,如銀練飄舞,令人詩情勃發,被譽為"北方的九寨溝"。
還特別值得稱道的是,這里有豐厚的文化底蘊。相傳戰國時期著名道家鬼穀子曾隱居此山,修道授徒。叱詫風雲揚名天下的孫臏、寵涓、蘇秦、張儀、毛遂,都是在這里拜師學道。至今,神仙道、紅碾盤、神仙腳印,講經洞等遺跡尚存......。
總之,雲夢山是華北不可多得的一處勝境。熱情歡迎四海賓朋到這里旅遊度假;歡迎有識之士加盟開發,共創偉業。
❻ 響堂石窟的特色文化
南響堂山石窟依山開鑿,南麓山前建有響堂寺,現存的正殿、配殿、靠山樓、磚塔、僧房等都是明清時期的建築。寺後沿山勢開鑿大小石窟七座,分上下兩層排列,上層五座,下層兩座。其中最大的華嚴洞窟寬6.3米,洞內雕造的佛像千姿百態,造型優美。千佛洞內有佛像1028尊,洞頂浮雕的飛天或手彈琵琶,或吹奏笙管,裙帶飄動,婀娜柔媚,楚楚動人。
北響堂山石窟開鑿在陡峭的崖壁上,共有九座,分南、北、中三組。中組石窟的外觀似樓閣,內壁浮雕有花卉、動物、佛像等造型,古樸典雅。規模最大的是大佛洞,洞寬13.3米,進深12.5米,洞內供有一尊高約4米的坐佛,佛像神氣秀逸端莊,肌肉豐滿,線條柔和,面部平素無飾。這尊佛像雖經上千年的風雨侵蝕,仍然光潔如新。
刻經洞的內外壁刻滿了佛經經文,旁有北齊天統四年(568年)至武平三年(572年)唐邕書寫的《維摩詰經》四部,碑文隸書,筆鋒犀利,剛勁挺拔。
山前原有常樂寺,現在僅保存有一座八角九層磚塔,現在已經成為石窟的重要標志。響堂山的山頂還保存有東宮、西宮、宋金時期的經幢以及碑刻等珍貴文物。
北響堂山石窟,坐落在和村鎮東的北鼓山西腰,山下有常樂寺、如來佛立像和宋代磚塔。山上現存石窟9座,其中規模最大、藝術價值最高、裝飾最華麗的是位於窟群北端的大佛洞,進深13.3米,面寬13米,高11.4米。內為塔形柱式,柱三面設龕,正面龕主尊坐佛通高5米,其背光以七條火龍為主體組成,十分罕見。塔柱上部與窟壁共設16個華麗列龕,充分展示了北齊時期高超的雕刻藝術。在刻經洞門前的石壁上有一個清晰的手掌印,地上有一個很像三寸金蓮的腳印,傳說這是魯班夫人留下的。
千佛洞是南響堂最精美的一個洞窟,洞內所有的壁面都雕刻著大小不一的佛像。在這不足10平米的空間,居然雕刻了1028尊石佛,一排排、一列列,充滿了濃厚的宗教氛圍,使人沒有遐想的空間,也掩彌了塵世內的私心雜欲,只有靜慕這些飄逸的飛天伎樂和威武兇猛的金剛力士,一任原本噪雜的心緒被佛尊慢慢浸化,還原一個曾經的我。
現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餘龕,大小造像5000 余尊,還有大量刻經、題記等。它是河北省現已發現的最大的石窟,也是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響堂石窟地處臨水鎮紙坊村西北,鼓山南麓,滏陽河北岸。近旁有殿宇、靠山樓閣、古塔等附屬建築。這里現存大小石窟7座,分上下兩層,上層5座,下層2座,自下而上為華嚴洞、般若洞、空洞、阿彌陀洞、釋加洞、力士洞和千佛洞。其中華嚴洞規模最大,高4.9米,寬和深各6.3米,內刻《大方廣佛華嚴經》,故稱華嚴洞。窟內南壁正中上部有阿彌陀佛凈土圖故事的大型浮雕,南面中心柱上部有釋加說法圖和佛本生故事浮雕。位於上層的千佛洞,小巧玲瓏,保存較好。窟頂外壁上方雕覆缽塔,塔端雕卷雲狀山花蕉葉,中雕展翅欲飛的金翅烏,缽頂雕寶珠,兩側各雕八角形寶珠頂柱。窟內三面寶壇上各龕均雕一佛兩弟子兩菩薩,正面龕本尊為釋跡佛。洞壁廣造千佛,有大小造像1028尊,故名千佛洞。窟頂微隆,中央雕蓮花,周雕8身飛天,兩兩相對,形成各組對稱的輕歌曼舞的神仙極樂世界。此窟結構嚴謹,雕藝精緻,尤其是外壁的大型雕刻,窟頂的飛天雕刻,都是絕無倫比的藝術珍品。
響堂石窟位於和村村東的鼓山天宮峰西坡,共有洞窟9座,從左到右為大業洞、刻經洞、二佛洞、釋迎洞、嘉靖洞、無名洞、大佛洞和兩個無名洞。其中大佛洞規模最大,裝飾最華麗。窟內進深13.3米,寬13米,高11.4米。正面龕本尊是釋迦牟尼坐像,通座高5米,造型勻稱,莊重敦厚,為響堂石窟中最大的造像。其背浮雕火焰、忍冬紋七條火龍穿插其間,雕刻精巧,裝飾華麗,為北齊高超藝術的代表 。
兩處響堂石窟均始建於北齊。當時北齊有兩個政治中心,一是國都鄴(今臨漳境內),一是別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地扼太行山東西交通要隘的鼓山,是兩都來往必經之地。這里山青水秀,風景美麗,石質優良,將佛教奉為國教的北齊皇帝高洋便選擇此處鑿窟建寺,營造官苑,作為他來往於兩都之間的避暑、遊玩和禮佛之地。此後隋、唐、宋、明各代均在此增鑿。響堂山石窟、佛像、花卉等雕刻,美觀大方,其雕藝承前啟後,是我國石窟藝術發展史上從大同雲岡到洛陽龍門過渡階段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研究我國佛教、建築、雕刻、繪畫及書法藝術的重要寶庫之一。
兩處石窟均有附屬建築群,北響堂石窟下方的常樂寺遺址佔地7000平方米,內有宋塔、經幢及宋至民國年間的石碑、造像。南響堂石窟附近有宋塔及樓閣、殿宇等。1986年清理南響堂石窟外檐,於第 2窟門外露出隋代的《滏山石窟之碑》,記述該窟始建及北周滅法等重大事件,是有關響堂山石窟營造史的重要發現。1957年建立響堂寺文物保管所。1981~1982年邯鄲市、峰峰礦區兩文物保管所合作對石窟進行全面調查實測,建立資料檔案,並先後維修了窟群的圍牆及殿宇等附屬建築。1989年開始維修南響堂石窟。
❼ 響堂山石窟的歷史沿革
響堂山遺存大量摩崖刻經,是北齊時期最重要的刻經地之一。北響堂第2窟天統四年(公元568年)至武平三年(公元572年)晉昌郡開國公唐邕所寫刻《維摩詰經》、《彌勒成佛經》、《孛經》、《勝□經》,有《唐邕寫經碑》記載刻經經過,該碑保存良好,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向來為中外文物、史學研究者所重。
北齊時期,以鄴(河北省臨漳縣西南)為都城,以晉陽(今山西太原)為陪都。鼓山地處太行八陘之一的滏口陘,這里山清水秀,石質優良。崇尚佛教的北齊皇帝高洋便下令在此地開鑿石窟,修築行宮,興建寺院,以便於他來往於晉陽和鄴時避暑、遊玩和禮佛。現今,皇帝的行宮早已盪然無存,寺院也殘破不堪,而鑿在岩壁上的一座座佛龕雕像卻保留了下來。
北齊以後,隋、唐、明各代共鑿6個窟,規模都不大,雕刻裝飾也比較簡單。此外利用北齊洞窟內外岩壁 還開鑿有不少造像龕,其中隋龕近50個,最早為開皇四年(公元584年),唐龕約300個,以武周時期居多。兩處石窟均有附屬建築群,北響堂石窟下方的常樂寺遺址佔地7000平方米,內有宋塔、經幢及宋至民國年間的石碑、造像。南響堂石窟附近有宋塔及樓閣、殿宇等。1986年清理南響堂石窟外檐,於第 2窟門外露出隋代的《滏山石窟之碑》,記述該窟始建及北周滅法等重大事件,是有關響堂山石窟營造史的重要發現。
1957年建立響堂寺文物保管所。1981~1982年邯鄲市、峰峰礦區兩文物保管所合作對石窟進行全面調查實測,建立資料檔案,並先後維修了窟群的圍牆及殿宇等 附屬建築。1989年開始維修南響堂石窟。
響堂山石窟、佛像、花卉等雕刻,美觀大方,其雕藝承前啟後,是中國石窟藝術發展史上從大同雲岡到洛陽龍門過渡階段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研究中國佛教、建築、雕刻、繪畫及書法藝術的重要寶庫之一。
❽ 北齊石窟文化的北響堂石窟位置
北響堂石窟開鑿於半山腰陡峭的懸崖上,共有9座石窟,分南、北、中3組,計有造像800餘尊。中組石窟外觀略似樓閣,內壁浮雕花卉、動物、佛像等,造型古樸典雅。大佛洞是規模最大者,洞寬13.3米,進深12.5米,內有坐佛高約4米,神氣秀逸端莊,線條柔和,面部平素無飾,這尊佛像雖金多年風雨侵蝕,仍舊光潔如新.刻經洞內外壁刻滿經文,旁有北齊天統四年(568年)至武平三年(572年)唐邕書寫《維摩詰經》四部﹐碑文隸書﹐筆鋒犀利剛勁挺拔。山下建有常樂寺,現存有八角九層磚塔l座、山門、前後殿基址、碑刻等文物。山巔還有爾宮、西宮、宋金時期經幢、碑刻等文物。
中國的佛像造型風格由北魏的簡潔、剛勁到唐代的寫神、豐滿經歷了一個漫長演變過程,而以南、北響堂為代表的北齊造像風格,承前啟後,在中國美術史上佔有不可取代的位置。響堂寺石窟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❾ 邯鄲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求大神幫助
邯鄲位於河北省南部,地處太行山東麓、淦陽河上,是晉冀魯豫四省接壤的腹地。邯鄲市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城邑。 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悠久的歷史,使邯鄲市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優美的自然景觀。邯鄲的自然風光也毫不遜色,綿延起伏的太行山、水勢浩渺的京娘湖,這一山一水給這座千年古城添了不少靈秀之氣。 此外還有照眉池、回車巷、京娘湖等游覽勝地。「夢城」、「趙苑」、「古趙一條街」仿古建築群工程,將向遊人展示古建藝術的風采。在漫長的文化發展過程中,邯鄲成為了一個「成語之鄉」,許多歷史典故諸如「邯鄲學步」、「黃梁美夢」、「胡服騎射」、「毛遂自薦」等都發生在這里。在《史記》中還記載有藺相如、廉頗「完璧歸趙」、「澠池相會」、「將相和」等故事。
最佳季節:四季皆宜。邯鄲為歷史古都,文化氣息濃厚,對天氣沒有特殊要求。
建議遊玩:2天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晉冀魯豫革命紀念館),是按照黨的七大精神,為紀念犧牲在晉冀魯豫邊區的八路軍總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晉冀魯豫軍區及129師的革命烈士,1946年3月由晉冀魯豫邊區參議會決議修建的,於1950年10月21日落成。晉冀魯豫烈士陵園(晉冀魯豫革命紀念館)作為抗日戰爭勝利後共和國首座宏大革命紀念建築,是我國建設較早、規模較大、建築藝術較高、環境較美的全國著名革命烈士紀念地,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陵園(紀念館)位於具有三千多年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名城邯鄲市中心,分南北兩院,總面積21.3萬平方米。主要紀念建築有烈士紀念塔、人民英雄紀念墓、陳列館(晉冀魯豫邊區革命史跡陳列)、烈士紀念堂(晉冀魯豫烈士陵園英烈事跡陳列)、左權將軍紀念館、左權將軍墓、四八烈士閣、晉冀魯豫人民解放軍烈士公墓等。安葬有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中共中央北方局軍委書記張兆豐、抗日民族英雄范築先、一等殺敵英雄趙亨德、王克勤等200多名為國捐軀的優秀指揮員和著名戰斗英雄。園內紀念建築高大壯觀,氣勢雄偉,園區環境恬靜優雅,松柏蒼翠,草坪蔥郁,鮮花爭妍競秀。特別是2010年園區進行了建園60年來投資最多,規模、力度最大的一次修繕,整體品位進一步提升。
陵園(紀念館)的建設與發展始終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親蒞陵園(紀念館),對陵園(紀念館)的建設和發展都做過重要指示,並親筆題詞賦詩。2.1萬余件園藏文物、珍貴歷史圖片中,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之多為全國革命烈士紀念地之最。園內展館常年開放,年均接待國內外觀眾達100萬人次,是集愛國主義教育和旅遊觀光於一體的紅色旅遊勝地。
❿ 響堂山名字由來
東魏、北齊時期,皇家貴族分別在山上建鑿了南北兩座寺院,初名為滏山石窟和鼓山石窟寺。明代以後統稱為響堂寺,近代則均稱為響堂山石窟,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