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必看喪屍電影有哪些
必看喪屍電影有《釜山行》。
《釜山行》(부산행、Train to Busan)是由延相昊執導,孔劉、鄭裕美、金秀安、金義城、馬東錫、崔宇植等主演的災難片,影片於2016年7月20日在韓國上映。
評價:
《釜山行》的最大意義,是堅信在一個崩壞的、末日來臨前的恐怖環境當中,人之所以為人,是出於對弱小者的庇護,對同類人的援手,對陌生人的信任,乃至於對人類陰暗面的失望,它們共同組成人類本身的豐富面貌。在影片背後,觀眾會看到韓國導演對人性的考量,看到完全國際化的運作,以及辛辣入喉的黑色諷刺。
《釜山行》絕非是純粹賣弄血腥的喪屍電影,在長達兩小時的電影當中,主角們不但一刀未斬,更一槍未發,在喪屍類型中可謂非常創新。不但在表現手法上全面吸收了歐美喪屍電影的商業公式,更成功借喪屍題材反映人性醜陋和南韓的社會問題。劇本呈現的社會意涵細膩,值得觀眾深思。
2. 傷感的電影有哪些
1、《愛》
電影講述了兩位退休的音樂老師,年過八旬的他們相伴多年卻仍然相愛。直到有一天,妻子突然中風,隨後偏癱,卧床不起,直到妻子遭遇一場疾病,兩個人的愛情也開始面臨最大的考驗。
電影採用了非常巧妙的敘事方法。以再次回到故鄉處理哥哥的後事為主線,間斷性地插入當年的回憶。一段段回憶殺令人猝不及防,上來就是一刀;給完一刀後又繼續瑣碎的生活。導演硬是把一個十分虐心的故事講得隱忍克制。
3. 有哪些情緒低落的人看的很喪的電影
我個人強烈推薦《大象席地而坐》這部電影,據說這部劇的導演還因為抑鬱而自殺。本片特色:長鏡頭,拍攝人物鏡頭的景別採用中近景,不完全展示發生的事件,在電影中給人以強烈的壓迫感,冷色系配色,同期聲和長鏡頭,慢節奏,復雜的劇情,給人以無奈壓迫和頹靡之感。
《大象席地而坐》大概這部影片包含了所有不美好的事情,看過以後讓人又頹又喪,但是確實是值得發人深省的作品,現實,直白,直擊內心。滿洲里那頭大象(精神嚮往),老爺爺說得對,心裡想著,就在這,別去才能處理好這里的事。因為去了,和現在一樣糟,連精神寄託都沒了。我看完以後難受了很久,所以推薦給你看吧。
4. 十大經典喪屍電影 十大經典喪屍電影有哪些
1、《僵屍肖恩》豆瓣評分:7.7
《僵屍肖恩》是由埃德加·賴特執導,尼克·弗羅斯特、西蒙·佩吉等主演的英國恐怖喜劇電影。
肖恩(西蒙·佩吉SimonPegg飾)事業不如意,愛情也不怎麼順心。認識了一幫同樣游手好閑
2、《活死人黎明》豆瓣評分:7.4
《活死人黎明》是由扎克·施奈德執導,薩拉·波莉、文·瑞姆斯、傑克·韋伯和梅奇·費法等主演的恐怖片。
3、《驚變28周》豆瓣評分:6.7
《驚變28周》(28WeeksLater)由猶安·卡洛斯·弗雷斯納迪羅執導,羅溫·喬夫編劇,蘿絲·拜恩,凱瑟琳·麥克馬克,傑瑞米·雷納等參加主演的驚悚類電影。
4、《死亡錄像》豆瓣評分:7.5
《死亡錄像》是由豪梅·巴拿蓋魯、帕卡·布拉扎執導,曼奴拉·沃拉斯科、帕布羅·羅索、費蘭·特拉薩等出演的一部西班牙恐怖片,於2007年11月23日在西班牙上映。是系列影片《死亡錄像》的首部影片。
5、《亡靈》豆瓣評分:7.4
《亡靈》是由D.KerryPrior執導,大衛·安德斯、SenyoAmoaku等主演的恐怖電影。
6、《溫暖的屍體》豆瓣評分:豆瓣評分7.3
《溫暖的屍體》根據艾薩克·瑪麗恩出版的同名小說《溫暖軀殼》改編,被稱之為僵屍版的《暮光之城》。電影由喬納森·萊文執導,尼古拉斯·霍爾特和泰莉莎·帕爾墨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3年2月1日在美國本土上映。
7、《我是傳奇》豆瓣評分:7.8
《我是傳奇》是一部於2007年上映的末世科幻電影,由法蘭西斯·羅倫斯執導,威爾·史密斯、艾莉絲·布拉加和莎莉·理查德森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7年12月14日在美國上映。
8、《新喪屍出籠》豆瓣評分:6.4
《新喪屍出籠》是史蒂夫·邁納執導的恐怖片,米娜·蘇瓦麗、文·瑞姆斯、尼克·卡農、斯塔克·桑德斯等參加演出。
9、《僵屍世界大戰》豆瓣評分:7.2
《僵屍世界大戰》是根據馬克斯·布魯克斯(MaxBrooks)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由馬克·福斯特導演,布拉德·皮特、米瑞·伊諾絲為主演的恐怖片。
10、《生化危機》豆瓣評分:7.8
《生化危機》系列電影,改編自capcom游戲《生化危機》,由保羅·安德森編劇,米拉·喬沃維奇等主演的科幻、動作、驚竦電影。第一部《生化危機》於2002年上映。
5. 推薦10部很喪的電影,送給要畢業的你
6月總是一個讓人情感爆發的月份,畢業、升學、就業、分手……學校教給你積極向上的方法,卻沒告訴你如何面對短暫的情緒低谷。推薦10部很喪的電影,看完這些你會覺得,有時候頹廢一下也挺好。
或者你也可以覺得,最壞的生活也不過如此。
1.《李獻計歷險記》
相信游戲是很多人大學生活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也讓很多人沉溺其中,像電影里的李獻計一樣。為了把游戲玩通關,他甚至把自己的手換成了鋼鐵的,他甚至賣腎去買一種興奮劑。與普通人不同,他還有嚴重的時差症,和普通人的時間線完全不同……這片子是我看過最多次的動畫短片,喜歡導演把頹廢的生活描繪成一種態度。雖然我們沒有時差症,但生活總是在渾渾噩噩的一瞬間,就過去了四年。
2.《百元之戀》
女孩子如果不好看、胖、沒有追求,就沒法活了嗎?看著社交網站上的美女們分享著自己美好精緻的生活,看看《百元之戀》,還是能找回一些生活的自信的。一個胖女孩整天無所事事,被姐姐趕出家門以後在便利店打工,因為愛上一個拳擊手而開始學拳擊。最後她瘦了下來,但是依舊沒有打贏比賽。最喜歡這種結尾,不是每個故事的最後都有一擊制勝拳。
3.《大佛普拉斯》
畢業多年以後,你或許沒有成為電影里那些精英人群,不妨來看看社會底層人的生活吧。菜埔是一個雕塑場的保安、肚財是一個拾垃圾的人,釋迦是一個沒有背景的流浪者,三個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因為偷看了老闆的行車記錄儀,而和上層社會產生了勾連。看完這部電影,你會明白「討生活」三個字的深刻含義。
4.《醉鄉民謠》
我是學藝術的,我身邊有太多的同學畢業後為了自己的藝術追求放棄了太多的東西,最終在追求夢想的路上,越來越不敢談起「夢想」兩個字。電影《醉鄉民謠》歌好聽、景很美,但總透露出一段憂郁的氣質。或許在麗江、在鳳凰,那些流浪歌手的生活也是如此吧。
5.《川流之島》
一個單親媽媽,因為收費站變成人工智慧而面臨失業,這時候兒子因被指控性侵要面臨牢獄的威脅。絕望的母親和卡車司機發生了一段虐戀,突然有一天孩子發現了你不想展示的一面,而肉體的交易又變得動心,人要面對的難題怎麼那麼多?小人物的掙扎是那麼的無力,魚都沒得吃了,還能奢望愛情嗎?
6.《海邊的曼徹斯特》
馬特達蒙因為選擇演《長城》,讓大本的弟弟成為奧斯卡影帝。這部電影應該是當年喪文化的一個高峰,被電影里的弄雞湯灌醉的觀眾,終於在這部電影里找到了共鳴。有時候你會說生活沒有過不去的坎,可是那些痛苦,怎麼能隨隨便便就過去呢?
7.《瑞士軍刀男》
「哈利波特」放飛自我以後,演了一具漂流在沙灘上的屍體,他會放屁、會砍樹、會噴水,讓一個孤獨的男人找回自我、又迷失自我的故事。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這個電影就是個開腦洞的喜劇片,沒想到當電影後半段結尾的時候,突然發現到底誰才是死掉的漢克?孤獨、絕望的內心,也許才是你在這個社會上落魄以後最好的夥伴吧。
8.《一念無明》
一家不幸的人,兒子患有躁鬱症、母親被病痛折磨、父親曾經拋棄家庭。母親被兒子誤殺出獄後,如何與父親相處?余文樂和曾志偉如何細膩地演繹生活在香港的底層小人物,香港演員在演城市小人物方面,確實比很多內地演員要更寫實。看完這部電影,情緒低落了很久。
9.《追隨》
這部諾蘭的處女作,是他所有作品裡我最愛的一部。城市這么大,什麼人都會有,有些無所事事的人,專門喜歡追隨別人,他們的生活就是如此無聊,但即便是這樣一個像塵埃一樣的人,都會被壞人利用。諾蘭從這部電影開始就奠定了自己費線性敘事、劇情反轉燒腦的特色,但最打動我的,還是這樣一群都市游盪者。
10.《三和人才市場》
在學校里,我們被成功學一遍遍洗腦,「你窮是因為你不努力」,看完這部電影,我相信你會釋然的。三和人才市場上的年輕人,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也可能會越來越多。這個紀錄片是日本NHK電視台出品的,作為紀錄片,我很驚喜地看到了創作者們冷靜審慎的態度,對於那些年輕人的展現,沒有太多偏見,對於造成這些問題的分析,也比較有信服力。
6. 喪屍電影排行榜前十都有什麼
這樣的電影有很多,其中的一部是《生化危機》。
第一部《生化危機》於2002年上映,先後推出了《生化危機:啟示錄》(2004年)、《生化危機:滅絕》(2007)、《生化危機:戰神再生》(2010年)、《生化危機:懲罰》(2012年),《生化危機:終章》(2017年)為該系列電影終結篇。
第一部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安布雷拉(保護傘)公司的生物工程實驗室——「蜂巢」里,數百名遺傳學、生物工程學專家正在進行一項科學研究,一種病毒突然爆發了並迅速傳播著,而超級計算機「火焰女皇」為了控制病毒不讓其外泄到地面上,將蜂巢全部封閉,病毒很快感染了所有的工作人員。
以艾麗絲、瑞恩和馬特為首的一個救援小組接到命令後來到了蜂巢,他們必須帶領著特遣隊員們將這種已毀滅了蜂巢所有人員的病毒隔離起來。
然而,隊員們很快發現這些工作人員們並不是真正地死去了。他們現在已成為徘徊在蜂巢內恐怖的喪屍。人們一但被他們咬傷或被抓傷就會受到感染,甚至立即變成喪屍。
7. 十部必看喪屍電影
十部必看喪屍電影
十部必看喪屍電影,相信應該很多人都喜歡看電影,電影的種類更是有很多,其中就有喪屍題材的電影,深受部分人的喜愛,下面分享有關於十部必看喪屍電影相關內容,一起跟隨我來看看吧。
一、《黑夜吞噬世界》
這部《黑夜吞噬世界》 是比較另類的喪屍片,邏輯靠不靠譜不用細究,關鍵挺帶感。它讓人知道比喪屍更可怕的是孤獨,當孤獨到了極致,會眼見著自己一點點爛掉卻無動於衷……要改變命運也許只需放手一搏, 只是現實很多人都被框住了,寧願享受著不靠譜的孤獨帶來的所謂的安全感,也不願越雷池一步。,世間的`事情,大多如此。
二、《零號病人》
對於喪屍片,最近幾年比較深刻印象的就是僵屍世界大戰、活死人黎明、喪屍出籠之血脈等等。喪屍電影的核心無非就是喪屍吃人,但每部喪屍電影都會講不同的故事。這部《零號病人》劇情緊湊,以詢問感染者為電影主線,是比較新穎的主題,而且結意想不到是感染者故意設計進入基地,有意思。
三、《請叫我英雄》
作為日本當下最為流行的真人漫改影片,這部《請叫我英雄》以充滿日式二次元與日式重口味的故事,打造了更為獨特的僵屍電影。影片在無數開槍、換彈、爆頭的蒙太奇中,在手持鏡頭與頻繁的越軸、跳切塑造的緊張情緒中,在充斥爆頭、血漿的暴力趣味中達到動漫快感的頂峰。
1、《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1968)
2、《活死人黎明》Dawn of the Dead(1978)
3、《群屍玩過界》Braindead(1992)
4、《驚變28天》28 Days Later(2002)
5、《僵屍肖恩》Shaun of the Dead(2004)
6、《東京喪波》Tokyo zonbi(2005)
7、《生化危機》Resident Evil(2002)
8、《僵屍人FIDO》Fido(2006)
9、《我是傳奇》I Am Legend(2007)
10、《恐怖星球》Planet Terror(2007)
8. 十大經典喪屍電影
喪屍電影,看的時候令人害怕,覺得驚險又刺激,現在有很多人都喜歡看喪屍電影。我們也來復習下影史上十部最經典的喪屍電影。
《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1968)
《活死人之夜》既是喪屍片小成本的典範,預算僅一萬美元,又成功締造了各類形象可怖的喪屍,它不僅奠定了羅梅羅“僵屍教父”的地位,還為此後的僵屍片提供了極好的樣板,同時,也確立了喪屍的行為特性,譬如無意識,吃活人的肉,通常集體活動,被喪屍咬食的人也會變成僵屍等等。
《活死人黎明》Dawn of the Dead(1978)
《活死人黎明》確立了喪屍片的基本模式,十年後的《活死人黎明》則是一次技術提升,羅梅羅的御用化妝師湯姆·薩維尼憑借精細的化妝術為喪屍片確立了新的行業標准,也徹底奠定了羅梅羅在喪屍片領域的老大地位。羅梅羅的喪屍片除了嚇唬人,也為喪屍的存在尋找意義,比如嘗試馴養喪屍、教育喪屍,使之成為能與人類和平相處的生物,類似的討論也一直貫穿在羅梅羅以後的喪屍片里,包括最近那部被批又爛又老氣的《死亡島》。後來也有不少喪屍片也嘗試做出類似的哲學和倫理討論。《活死人黎明》在2003年獲評史上最邪典電影的美譽,還被執導過《300勇士》和《預言者》的扎克·施奈德翻拍過。
《群屍玩過界》Braindead(1992)
《群屍玩過界》打破了殺喪屍的常規法則,爆頭,火燒、擰下脖子都不頂事,必須得將這些活死人碎屍萬段才行,而這樣的突破則為當初還是個小成本B級片導演彼得·傑克遜提供了虐殺喪屍的N種創意,同時也讓片子的惡心指數空前升級。掉肉片,彈眼珠都是小兒科,結尾屠宰場大屠殺才將High點徹底引爆,有評論毫不過分地稱《群屍玩過界》連喪屍本身都能被惡心死。
《驚變28周》28 Days Later(2002)
《驚變28周》由猶安·卡洛斯·弗雷斯納迪羅執導,羅溫·喬夫編劇,蘿絲·拜恩,凱瑟琳·麥克馬克,傑瑞米·雷納等參加主演的驚悚類電影。在恐怖的致命病毒橫行28周之後,英國境內已經空無一人。由於失去了載體,病毒也隨之消亡。隨著一架從美國飛來的運輸機的降落,在病毒爆發前就離開英國的英國人,重新踏上了被病毒肆虐半年的土地。這可以說是地球上最後的一群英國人,重建家園的重擔就落在了這群平民身上。然而,重建工作才開展不久,就有人報告發現了病毒感染的倖存者。科學家們也希望能從倖存者身上提取血清研究出對付病毒的疫苗。可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病毒並沒有像大家想像中的那樣已經消亡,反而進化後變得更加強大。這英倫三島上最後的一群人們,將面對空前的危機……
《僵屍肖恩》Shaun of the Dead(2004)
一樣不缺血漿,不缺啃食人體,貪婪咀嚼心肝腸胃的飢渴喪屍,英倫的宅男肖恩帶來了應對突發性喪屍事件的兩大啟示——首先,靈活運用工具,就算沒有AK-47,點三八,甚至連鳥槍都沒一把,照樣可以操起花園里的鐵鏟、黑膠唱片,狠狠地拍向昨天還是鄰居,今天就變成異類的喪屍的大腦門;其次,不管撒時候都得有個好哥們,太平時跟你窩在沙發,喝啤酒,嗑瓜子,亂扯淡,一起宅,一起High,當你提著板球棒,跟著女友、同伴殺出喪屍包圍圈時,就算體重超標,他也會堅定地隨你走天涯,就算他不幸在戰斗中感染了屍毒,你還是不離不棄,雖然脖子上多了條鐵鏈子,但電玩照打,溫情不減。所以無厘頭未必不靠譜,它恰恰是種很強大的樂觀。
《東京喪波》Tokyo zonbi(2005)
東京終於有了喪屍,它無厘頭,惡搞,還多了點隨意和漫不經心,它用一種極度生活化的方式嘲弄著權貴和傳統的喪屍電影。你要是被一大幫子隨時可以結果性命的喪屍圍追堵截,鐵定沒心情在超市貨架前概嘆自己沒注意喜歡吃的薯片出了新品種,你也不會因為抵擋不了酸奶的誘惑而召集人馬轟掉了富人們為隔離喪屍而建立起的“玻璃金字塔”,可《東京喪波》都大膽地瘋玩了一把,當然它不只是玩鬧,它在惡搞中還有惆悵,還不忘談談練習柔道,奔向俄羅斯的理想,惆悵完了,還不忘朝動情的臉上踹兩腳,談完理想,繼續誇張,繼續瘋鬧。
《生化危機》Resident Evil(2002)
在電玩迷中無比經典的喪屍系列游戲《生化危機》的電影版,“喪”的范圍不再只局限於人類,一切有生命的活物,譬如狗,都能成為攻擊性巨大的“喪屍”。喪屍的面目也有了全新的升級,真正有了一張類似食人花的血盆大口。此外,喪屍們也有了組織,商業財閥安格雷拉,這種帶有集權隱喻的故事設定,將該類型片中,通常隱藏在幕後的“政治力量”搬到了台前,帥酷性感的米拉·喬沃維奇不止要對付身為棋子的喪屍們,還有一個終極目標,幹掉安格雷拉的大Boss。
《亡靈》
《亡靈》是由D. Kerry Prior執導,大衛·安德斯、Senyo Amoaku等主演的恐怖電影。巴特(大衛·安德斯 David Anders 飾)是一名軍人,一次行動中,他不幸中槍死亡,而就在他的遺體入土沒多久,巴特竟然復活了。有些搞不清楚狀況的巴特找到了生前的好友喬伊(克里斯·維爾德 Chris Wylde 飾),經過兩人的反復研究和論證,他們得出了結論——巴特變成了喪屍,並且要依靠吸血為生。就這樣,每到白天,巴特變回屍體,等到夜晚降臨,他就生龍活虎起來。巴特對於鮮血的嗜求讓喬伊十分困擾,經過商討,一個絕妙的注意應運而生——既然必須吸食人血,那何不順便消滅那些在洛杉磯像老鼠一樣存在的骯臟和繁多的惡棍呢?說干就干,由喪屍和人類組成的懲奸除惡小分隊誕生了。
《恐怖星球》Planet Terror(2007)
致敬磨坊電影的《恐怖星球》成功地凸現了喪屍片的特點,怎麼惡心怎麼來,怎麼火爆怎麼整,香港的譯名《索女、喪屍、機關槍》是最好的證明。依然是由生化危機引發的喪屍出籠,不過恐怖星球上的喪屍估計是最能令人噴飯嘔吐的,長著膿包頭,一槍轟過去,內臟腸子血肉腦漿像麵粉般四散開來。至於昆汀“氧化”的JJ,顯然是對喪屍體驗的升級。而把機關槍裝在截肢上的悍女既是喪屍片的常規設定,也體現了B級片愛好者羅德里格茲的想像力。
《釜山行》
《釜山行》是由延相昊執導,孔劉、鄭裕美、金秀安、金義城、馬東錫、崔宇植等主演的災難片,影片於2016年7月20日在韓國上映。
影片講述單親爸爸石宇與女兒秀安乘坐KTX高速列車往釜山,列車上由一位少女身上帶來的僵屍病毒開始肆虐且不斷擴散,列車於傾刻間陷入災難的故事。
《釜山行》絕非是純粹賣弄血腥的喪屍電影,在長達兩小時的電影當中,主角們不但一刀未斬,更一槍未發,在喪屍類型中可謂非常創新。不但在表現手法上全面吸收了歐美喪屍電影的商業公式,更成功借喪屍題材反映人性醜陋和南韓的社會問題。劇本呈現的社會意涵細膩,值得觀眾深思。
9. 有哪些很喪的電影
關於「喪」的電影其實有很多,比如前段時間比較火的《海邊的曼徹斯特》,《三塊廣告牌》,《大佛普拉斯》(最後一個我本人沒看過,但聽朋友說貌似很喪)其實都讓人感到壓抑,沉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喪。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