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廬山有什麼景點
到義烏舟山大概200-300公里,很近。舟山,可以坐車,也可以自駕,距離義烏直徑約231.65公里。
沒有直達車,所以我們只能坐公共汽車去。
普陀長途汽車站有三趟車。
分別是6點10分,8點25分,14點10分。
票價也不一樣。其中一個89.5元,另外兩個77.6元。舟山的直達大巴比較慢,路上可能要7個小時左右。建議從寧波出發,先去寧波,然後在中心汽車站坐車去義烏。雖然有點麻煩,但是公交車多,比較省時間。
㈡ 2020年廬山國際愛情電影周主題是什麼
廬山電影節的主題是:時空之戀,廬約而至,在《廬山戀》首映40周年之際,2020-年9月20日∽9月26日以「時光之戀 廬約而至」為主題的廬山國際愛情電影周活動將在廬山舉行。
電影人「廬」約而至,星光燦爛,共話愛情電影發展之路,共同感受電影行業的蓬勃生機。這是九江、廬山歷史上舉辦的首個電影節慶活動,也是江西省舉辦的首個愛情主題電影周,廬山更成為中國眾多名山之中首個與愛情電影聯姻的名山。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在廬山舉辦國際愛情電影周,就是要在廬山展現人類最美好的語言,向全世界共同的情感致敬。同時,廬山是一座底蘊深厚的「人文聖山」,值《廬山戀》首映40周年之際,在廬山舉辦國際愛情電影周,助力廬山成為世界各國人民追求美好愛情的聖地,加速推動廬山建設成為知名的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
(2)廬山觀音橋拍過哪些電影擴展閱讀
廬山國際愛情電影周作為「廬山天下悠」品牌活動的創新項目,引來國內50多位導演、編劇、明星踴躍關注與參加。20部精選中外優秀愛情電影將於電影周期間,在九江萬達電影城萬達廣場店、九江橫店電影城、耀萊成龍影城學院店、廬山現代影城、廬山市廬陽國際影城。
廬山戀電影院和九江市和中廣場、廬山市燈光球場、廬山牯嶺街心公園3個露天放映點及江西省1.7萬個農村公益電影放映點集中展映。其中既有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戛納金棕櫚獎的國外佳作,也有《廬山戀》《紅高粱》等國產精品電影。電影周期間,還將舉辦國際華語愛情電影論壇、影視與江西文旅融合論壇、愛情主題與浪漫廬山論壇等多個論壇活動。
㈢ 廬山戀劇情詳細介紹
《廬山戀》的劇情其實比較簡單:在廬山風光的烘托中,郭凱敏、張瑜飾演的青年男女主人公在山上相識相戀,這對曾是國共敵對家庭背景戀人的純真愛情,經過曲折,終於感動了雙方家長,化解宿怨後,有情人終成眷屬。
「《廬山戀》的出現,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人們對文化生活追求的必然。」錢一粟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人們的勞動積極性和追求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的熱情同時被激發出來。
這部電影是時代的產物,更是人民群眾精神生活迫切需要的真實反映,尤似在沉悶已久的窒息中,撲面而來一股清新的春風,讓人回味無窮。」
59歲的廬山知名攝影家殷錫翔,1982年從部隊轉業成為廬山戀電影院的一名放映員,曾天天放映《廬山戀》。他說:「這部電影在實地取景拍攝,把廬山四季美景展現在觀眾面前,彰顯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獨特視覺,讓觀眾觀影後可追尋拍攝地,領略感受廬山美景與大自然的神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那特定的還比較保守的年代,影片中所展現的一些內容,如女主角各式各樣靚麗時尚的服飾、對愛情大膽卻又含蓄的追求、驚鴻一瞥般的親吻等,對觀眾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沖擊波。」
㈣ 江西廬山電影周主題是什麼
廬山電影節的主題是:時空之戀,廬約而至。
在《廬山戀》首映40周年之際,2020-年9月20日∽9月26日以「時光之戀,廬約而至」為主題的廬山國際愛情電影周活動將在廬山舉行。
電影人「廬」約而至,星光燦爛,共話愛情電影發展之路,共同感受電影行業的蓬勃生機。這是九江、廬山歷史上舉辦的首個電影節慶活動,也是江西省舉辦的首個愛情主題電影周,廬山更成為中國眾多名山之中首個與愛情電影聯姻的名山。
影片評價
《廬山戀》寄託著整整一代人的愛情旗幟與情懷,是中國電影史上一個永遠的傳奇。影片不僅展現了廬山的秀麗風光,同時也表達了當時中國青年純潔而含蓄的情感嚮往,被譽為新中國「純美」電影的代表作之一。
影片通過兩個年輕人在廬山相戀的故事,反映了海內外青年的愛國情懷和積極向上的理想追求,寄寓了海峽兩岸人民渴望祖國統一的美好願望。
《廬山戀》作為「世界上在同一影院連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不僅將擁有人、文、聖、山四大特點的廬山鍍上了一層溫情的顏色,更為廬山的秀麗風景增添了別樣的情愫,廬山與《廬山戀》,已然成為彼此的寄託,二者的結合,在中國乃至世界名山旅遊景區中,獨樹一幟。
㈤ 廬山戀在廬山的取景地在那兒
老版廬山戀在廬山的取景地幾乎都在廬山及廬山環山帶風景區內,最經典有6~7處值得一玩的,如觀音橋,仙人洞,牯嶺頭,長谷沖,如琴湖,蘆林湖,錦綉谷,含鄱口,五老峰。。。諸如
㈥ 廬山觀音橋的介紹
觀音橋原稱棲賢橋,又稱三峽橋,為我國最古老的石拱橋之一。《廬山紀游》中譽為匡廬二絕之一,1988年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文物,景區內有「天下第六泉」及蔣介石、宋美齡手植的夫妻樹,馮玉祥的《墨字篇》石刻和廬山五大叢林之一的棲賢寺等人文勝跡。
㈦ 這是什麼 廬山戀是哪一年拍攝的
《廬山戀》是1980年在全國產生了重大影響的一部風光旅遊片。這種影片類型,過去在中國並不多見。由於題材新穎,男女主要演員都很陽光、美麗,更加上女演員張瑜在影片中更換了30多套當時最時髦的服裝,引領了時尚,受到當時年輕人的熱捧。
㈧ 廬山電影節的主題是什麼
廬山電影節的主題是:時空之戀,廬約而至
在《廬山戀》首映40周年之際,9月20日∽9月26日以「時光之戀 廬約而至」為主題的廬山國際愛情電影周活動將在廬山舉行。
電影人「廬」約而至,星光燦爛,共話愛情電影發展之路,共同感受電影行業的蓬勃生機。這是九江、廬山歷史上舉辦的首個電影節慶活動,也是江西省舉辦的首個愛情主題電影周,廬山更成為中國眾多名山之中首個與愛情電影聯姻的名山。
(8)廬山觀音橋拍過哪些電影擴展閱讀:
電影界人士眼中的廬山
「廬山和愛情是最契合的,因為都很美!希望廬山國際愛情電影周越辦越好,天下有情人都能夠來到廬山,在廬山相戀。」演員杜江說。
演員姜洪波表示,這是她第一次來到廬山。前一天晚上剛到廬山時,就已經感受到了廬山的秀美,在路燈、車燈的照射下,山間的雲霧美輪美奐,十分漂亮,就如同仙境一樣。
她對廬山的印象最早是從電影《廬山戀》開始的,現在到了廬山以後,充分理解了為何這部電影在這里拍攝取景,因為廬山的美景確實能給人帶來良好的視覺感受,更能讓人從心中生出對美好感情的期待。
演員張峻寧則告訴記者,每一個地方環境都有自己的特點,廬山很秀氣、很漂亮,可以讓人聯想到美好的感情。期待著將來可以在這里拍一部愛情片,好好感受一番它的美好,將美好的愛情帶給觀眾。
「我來過江西多次,還記得很多年前拍攝電影《建軍大業》,在江西很多地方取景,廬山和江西其他地方一樣,都很美!」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於冬表示,江西風景獨好,廬山天下悠,這里雲霧繚繞、山間別墅點綴其中,十分漂亮!
難怪電影《廬山戀》會在這里取景拍攝。本屆廬山國際愛情電影周的成功舉辦,對將來的愛情電影將是一個很大的推動。
㈨ 廬山周邊旅遊景點有哪些
旅遊景點
主體旅遊景點主有:美廬別墅、廬山會議會址、花徑、錦綉谷、仙人洞、大天池、龍首涯、石門澗、黃龍潭、烏龍潭、三寶樹、蘆林湖、博物院、含鄱口、植物園、大口瀑布、三疊泉、五老峰。
外圍有:東林寺、秀峰、白鹿洞書院、漢陽峰、小天池。
輻射景點有:獅子洞、鞋山、千島湖、龍宮洞、石鍾山、觀音島、魯溪洞、九宮山等。
主要景點最新門票:2007年10月
廬山:180元/人(包括五老峰、花徑、錦綉谷、仙人洞、大天池、龍首涯、三寶樹、蘆林湖、含鄱口、植物園等)
三疊泉:51元/人(來回纜車80元/人)
美廬:15元/人(現役軍人免費)
秀峰:47元/人(來回纜車60元/人)
廬山戀電影:25元/人
廬山溫泉
晉代已是中國著名的醫療溫泉,廬山谷濂泉,唐代便被「茶聖」陸羽評為「天下第一泉」。建於公元1014年的廬山觀音橋,單孔石拱,屹立千年,完好無損。公元十六世紀後,葯物學家李時珍、地理學家徐霞客、開創中國植物志先河的吳其等也先後登上廬山,進行科學考察。本世紀三十年代,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在廬山首先發現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跡,創立了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中國植物學奠基人之一的胡先嘯,曾詳細考察「廬山之植物社會」,首在廬山建立了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中國第一座起正規的植物園——廬山植物園。
其他文化
廬山是「以豐富的文化背景和美麗的自然環境並存的世界名勝」。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廬山出現了英、俄、美、法等18個國家風格的別墅近千幢,「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國的大趨勢」。本世紀三十年代,廬山成為南京國民政府的「夏都」。1937年,周恩來代表中國共產黨再次上廬山與將介石會談;稍後,發表了抗日的重要講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毛澤東三次登上廬山,主持召開了世人矚目的三次中共中央會議。
廬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養了廬山豐富的歷史文化,二者交相輝煌映,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廬山作為天下名山的獨特的魅力。
1996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廬山以「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對廬山的世界性價值給予了充分的評價:「廬山的歷史遺跡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與中華民族精神與文化生活緊密相聯的文化景觀!」
廬山不僅岡巒環列,山峰多達九十餘座,而且長年雲霧繚繞,煙雨彌漫。她那瞬息萬變、瑰麗奇迷的山色,為歷代文人騷客謳歌不已。
唐朝詩人錢起這樣寫道:
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
只疑雲霧里,猶有六朝僧。
廬山的風雨雲霧使詩人感到驚異駭怪。廬山如此神奇莫測,似乎在於雲煙霧靄的作用。然而北宋大詩人蘇軾卻以他獨特的感受,翻出新的意境,這便是膾炙人口的《題西林壁》。這首詩,是蘇軾在元豐七年(1084年)四月,與友人參寥同游廬山的西林寺時的作品。其實,十幾天前他剛入廬山的時候,曾寫過一首五言小詩:「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他很風趣地說,第一次見到廬山,好像遇到一位高傲的陌生人;要想和他混熟,今後就得常來常往。於是他「往來山南北十餘日」最後寫出這篇歌詠廬山的名篇。
旅遊交通
廬山旅遊交通十分方便,航空、水運、鐵路、公路已形成廬山的立體交通網路。
航空:南昌、九江廬山機場,每天均有航班往返與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昆明、青島、廈門、海口、汕頭、溫州、珠海、福州、濟南、武漢、西安等大中城市。航空、鐵路售票均已全國電腦聯網,可預售全國各地飛機、火車票。
水運:長江沿線每天有近二十個班輪停靠九江。
鐵路:可自京九線、武九線及武汕線抵九江或廬山站。
廬山(牯嶺)至各交通站 公里
九江航運港 38
九江廬山機場 40
九江火車站 34
廬山(沙河)火車站 38
廬山特產
廬山特產可以概括為「一茶三石」。
廬山雲霧茶:廬山雲霧茶,系我國十大名茶之一,始產於漢代,已有一千多年的栽種歷史,宋代列為「貢茶」。 廬山雲霧茶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久負盛名。暢銷國內外。仔細品嘗,其色如沱茶,卻比沱茶清淡,宛若碧玉盛於碗中。它的味道,類似「龍井」,卻比龍井更加醇厚,若用廬山的山泉沏茶焙茗,就更加香醇可口。朱德同志有詩雲:「廬山雲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時飲,延年益壽法」。
廬山石雞:廬山石雞是一種生長在陰澗岩壁洞穴中的麻皮青蛙。又名赤蛙、棘腦蛙,體呈赭色,前肢小,後肢強壯。因其肉質鮮嫩,肥美如雞而得名。廬山石雞晝藏石窟,夜出覓食。形體與一般青蛙相似,但體大,肉肥,一般體重三、四兩,大的重約一斤左右。
廬山石魚:廬山石魚體色透明,無鱗,體長一般在30--40毫米左右,同銹花針長短差不多,就是長上七至八年,長短也不超過一寸,故又名銹花針。廬山石魚因長年生活在廬山泉與瀑布中,把巢築在泉瀑流經的岩石縫里,故稱石魚。石魚生長在廬山的峽谷溪流中,體小,長而略扁,其肉細嫩鮮美,味道香醇,因而遐邇聞名。石魚不論炒、燴、燉、泡都可以,營養成分豐富,尤為產婦難得之滋補品。
廬山石耳:廬山石耳與黑木耳同科,是一種野生在人跡罕至的懸崖峭壁上的肢菌植物,由於它形狀扁平如人耳,又附著在岩上生長,所以稱之為「石耳」。石耳營養價值極高,內含很多的肝糖、膠質、鐵、磷、鈣及多種維生素,營養十分豐富,是一種高蛋白滋陰潤肺之補品。
廬山的世界之最
廬山的電影院應是世界上放映場次最多的電影院,也是最特殊的電影院,它每天都放映《廬山戀》。因此《廬山戀》也是世界上放映場次最多、觀看人數最多的電影,是世界上唯一一部連續不間斷長時間放映的電影!
獲一系列殊榮:
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區、全國風景名勝區先進單位、中國首批4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區、全國衛生山、全國安全山、中華十大名山之一、世界遺產地——我國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觀,我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外國人到廬山,驚喜、贊語不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專家們登山後恰如其分地評說「廬山的歷史遺跡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緊密相聯的文化景觀。」
1996年12月聯合國批准廬山為「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7年5月8日,廬山風景名勝區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首批5A級旅遊景。
電影《廬山戀》和廬山
1980年電影《廬山戀》,號稱是中國第一部吻戲,不僅完美地呈現出了廬山的景色,而且還創造了多個紀錄。比如《廬山戀》是「文革」後國內首部表現愛情主題的電影,並且出現了當時罕見的吻戲;女主角張瑜片中的服裝,換了43套,遠遠超過《花樣年華》里張曼玉的23套旗袍;當年的新人張瑜也憑這部《廬山戀》成為上世紀八十年代觀眾心中的「夢中情人」,並當選第一屆金雞獎和同年百花獎的「雙料影後」。
《廬山戀》大大提升了廬山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為此,廬山風景區專門興建了一座小型影院,每天從早到晚放映這部影片。「游廬山,看《廬山戀》」,成為廬山多年來一個固定的旅遊項目。據統計,到1999年,《廬山戀》已在這家電影院里放映了6300餘場,其票價也從最初的三毛錢變成了今天的30元。2002年底,世界吉尼斯英國總部正式授予中國電影《廬山戀》「世界上在同一影院連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廬山旅遊注意事項
1)廬山氣溫比九江低7-10度之間,早晚氣溫比較涼請備好外衣;
2)因特有的雲霧氣候,含有大量的水份,所以會帶給入住遊客陰涼潮濕之感;
3)廬山山頂取水非常困難,賓館洗澡的熱水是限時供應,請注意賓館供水洗澡的時間;
4)老區條件有限,賓館接待條件無法與大城市相比。山上比山下要低一等(山上三星相當於山下二星);
5)用餐口味南北各地有別,如方便可帶些本地的小吃或開胃菜;
6)山區公路彎多而急可能會暈車;綠化比率高故有蚊等昆蟲;請遊客自帶常用葯以備不時之需(如;暈車葯.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
7)廬山在旺季為了緩解各景區之間的交通壓力,實行倒車(不能一團一專車);因車輛數量有限,旺季人多車少,等車1小時屬正常現象;
8)乘坐景交車應注意,每次下車時應物品隨身攜帶,如有遺失很難找回;
9):廬山交通部門為了確保安全,特別規定旅遊車在22:00到早6點之間不允許上山,請組團社在安排行程時要注意!!!
10)在景點要注意一切消費和活動要遵紀守法小心上當,有什麼不清楚的可咨詢導游或相關機
㈩ 廬山的歷史文化
廬山不僅風景秀麗,而且文化內涵深厚,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於一身。從司馬遷「南登廬山,觀禹所疏九江」,到陶淵明、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朱熹、康有為、胡適、郭沫若等文壇巨匠1500餘位登臨廬山,留下4000餘首詩詞歌賦的文化名山的確立;陳運和的詩作《廬山》稱「三疊泉直瀉青史,五老峰聳立古詩,仙人洞深藏抱負龍首崖騰飛情思,含鄱口難吐感觸,蘆林湖匯聚現實,花徑走過歷代名士,天池閱盡蒼茫人世,白鹿體壯養於書院 東林綠蔭盡染佛寺」、「可見蔣介石殘留足跡,敬仰毛澤東居住舊址,匡廬奇秀甲天下,世紀巨著出自此」。公元1180年,大哲學家朱熹振興了白鹿洞書院。他在此開創了中國講學式教育的先河。他以儒家傳統的政治倫理思想為支柱,繼往開來,建立了龐大的「理學」體系。自此,「理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主體思想,影響了中國七百年的歷史進程。 到上世紀初世界25個國家風格的廬山別墅群的興建;從胡先驌創建中國第一個亞熱帶山地植物園,到李四光「第四紀冰川」學說的創立。廬山植物園因有地形屏障,亞熱帶、南亞熱帶植物在此馴化生長良好。2009年,廬山植物園榮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早的亞熱帶山地植物園。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紀期間廬山有冰川發育,引起國際學術界矚目。因而廬山又是自然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 有一種傳說,早在商初,也有說在周威烈王時候,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廬山學道求仙。據說匡俗字君孝,有的書稱匡裕,字子孝,也有稱為匡續的。從中國傳統的名與字的聯義看,其名為裕,是較為合理的,俗字是誤傳,俗、續二字罔音,也是傳聞之悅。但普遍流傳的名字是稱他匡俗,匡裕很少有人知道了。為了方便,這里依照人們熟悉的稱呼。此外,還有稱匡俗為廬俗,這種傳說乃是因名山而臆想其人,以地名為氏,以氏為姓,倒還符合古代的慣例。至於他確切的姓氏,自然毋庸予以追究,要追究也無從著手。據說,匡俗在廬山尋道求仙的事跡,為朝廷所獲悉。於是,周天子屢次請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屢次迴避,潛入深山之中。後來,匡俗其人無影無蹤。有人說他成仙去了,這自然是無稽之談。後來人們美化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稱為「神仙之廬」。並說廬山這一名稱,就是這樣出現的。因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稱『匡山』,或稱為『匡廬』。到了宋朝,為了避宋太祖趙匡胤脫匡字的諱,而改稱『廬山』。另一種傳說,在周武王時候,有一位方輔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 騎著白色驢子,入山煉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廬。人們把這座「人去廬存」的山,稱為廬山。「成仙」的先生名輔,所以又稱為「輔山」。但是老子與武王並不同時,這同樣是神話故事。第三種傳說,仍然是匡俗先生的故事,但時間較晚,情節也有些不同。說是匡俗的父親東野王,曾經同都陽令吳芮一道,輔佐劉邦平定天下,東野王不幸中途犧牲。朝廷為了表彰他的功勛,封東野王的兒子匡俗於鄔陽(鄔,音xiao,鄔陽為今都陽縣一部分),號越「廬君」。越廬君匡俗,有兄弟七人,愛好道術,都到都陽湖邊大山裡學道求仙。這座越廬君兄弟們學道求仙的山,被人們稱為「廬山」。 從20世紀中葉,廬山成為國民政府的「夏都」,到廬山作為政治名山地位的體現。1895年起,廬山有英、俄、美、法等二十餘國建造的別墅群,廬山成了中外著名的避暑勝地。同時,廬山出現了大量的外國教堂、銀行、商店、學校、醫院,以及市政議會等,廬山成為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腹地的獨特代表。1937年夏,周恩來兩度上廬山,與蔣介石談判,提出了著名的《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促成了國共合作抗日,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主戰場之一的中國戰場。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有關抗日戰爭的重要談話。1959年7至8月,1961年8至9月,1970年8月至9月,中共中央在廬山舉行了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有著重大影響的三次會議。1959~1961年,毛澤東寫了《登廬山》等兩首專為贊頌廬山的雄偉秀麗和歷史文化的壯麗詩篇。 廬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勝古跡遍布。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煙海的丹青墨跡和膾炙人口的篇章.毛澤東寫的「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呂洞賓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詩景交融、名揚四海的絕境。唐寅《廬山圖》中的觀音橋,周敦頤寫出《愛蓮說》的愛蓮池。歌詠廬山的詩詞歌賦有4000餘首。東晉詩人謝靈運的《登廬山絕頂望諸嶠》、南朝詩人鮑照的《望石門》等,是中國最早的山水詩之一,廬山並成為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之一。詩人陶淵明一生以廬山為背景進行創作,他所開創的田園詩風,影響了他以後的整個中國詩壇。唐代詩人李白,五次游歷廬山,為廬山留下《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等14首詩歌,他的《望廬山瀑布》同廬山瀑布千古長流,在中國華大地及海外華人社會中家喻戶曉,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極品。宋代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流傳廣泛,影響深遠,「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成為充滿辯證哲理的名句。陶淵明以廬山康王谷作為文化背景,創作的《桃花源記》,洋溢著「烏托邦」式的理想主義光燦。南朝時的《廬山二女》,以廬山為活動舞台,成為中國早期志怪小說的名篇。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詩,造就了一處名勝——花徑;他在廬山築有「廬山草堂」,所撰的《廬山草堂記》,是記述中國古代山水園林的名作。朱熹訂立的《白鹿洞書院學規》,成為中國封建教育的准則和規范,同時也影響了中國歷史文化的進程。廬山的山水畫也在廬山的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東晉畫家顧愷之創作的《廬山圖》,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幅獨立存在的山水畫,從此歷代丹青大師以廬山為載體,以這一藝術形式對廬山賦予美感境界的表述。中國畫在理論上的第一次突破,亦是顧愷之的「傳神說」,然而這是受到東晉高僧慧遠在廬山闡發的「形盡神不滅論」哲學思想影響的結果。廬山東林寺蓮社「十八高賢」之一的宗炳,他所撰的《畫山水序》,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篇中國山水畫論,他所闡述的山水「暢神說」,打破了「君子此德」的美學觀,表現了一個新的美學思潮的興起。文人墨客對廬山抒情寫意,濃墨重彩,使廬山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科學家們對廬山進行科學探求,揭示其美的真諦。現代地質學家李四光,以廬山第四紀地質地貌為研究對象,發表了《冰期之廬山》等一系列研究著作,從而開創了第四紀冰川學說,又由此而引發中外學者對廬山第四紀冰川的學術論爭,從而演奏出一部中國第四紀地質學的世紀交響曲。 世界文化景觀——廬山的宗教文化則引人入勝。廬山宗教文化的獨特性則在於「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宗教文化在廬山文化中尤為重要。廬山「道釋同尊」。天師張道陵,一度在廬山修練;道教禪師之一的陸修靜,在廬山建簡寂觀,編撰藏道經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礎,並創立了道教靈寶派。公元四世紀,高僧慧遠在廬山建東林寺,首創觀像念佛的凈土法門,開創中國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國化的大趨勢;禪師竺道生在廬山精舍,開創「頓悟說」。公元1886年,基督教傳入廬山;公元1914年,天主教開始在廬山傳播;公元1925年,穆斯林在廬山建起了宗教活動聖所。「廬山到處是浮圖」的題詠正是對廬山千餘年來宗教形象的概括,至今,廬山仍存有:東林寺、西林寺、黃龍寺、諾娜塔寺院、仙人洞道院、基督教堂、清真寺、文殊塔等具有較高文物價值和觀賞價值的宗教建築。 從公元四世紀至十三世紀,廬山宗教興盛,寺廟、道觀一度多至500處。1942年,世界佛教聯合大會在廬山召開。本世紀初,二十餘國的基督教教會匯集廬山。至今,廬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廟、道觀、教堂多座。 由黃祖模所導演的1980年所拍攝上映的以該山為背景主題的電影《廬山戀》,是一部以廬山為背景的愛情,時尚,風光片,也是「文革」結束後我國首部以愛情為主的電影。影片很好的展示了廬山的風光,而且造就了男女主角張瑜和郭凱敏的躥紅以及著名的被譽為「中國銀幕第一吻」的經典一吻,而其中女主角張瑜在該片當中所換的43套服裝更為經典,為此在廬山上還專門修了一座電影院,名為廬山戀電影院,從80年代至今,該電影院迄今為止35年來一直堅持全年365天,天天24小時常年不斷重復放映該片,迄今為止從未間斷,為此還被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稱其為在世界上「在同一個影院常年堅持重復放映次數最多的影片」。《廬山戀》和廬山戀電影院也成為了廬山的一個新的象徵和廬山的新地標性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