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秦腔三滴血劉棣華唱詞
秦腔三滴血劉棣華唱詞為:
你二人原是一胎養,產後你母把命亡。
你爹爹當時無法想,把你賣與李三娘。
恐怕你知曉便他往,因此上不肯說端詳。
他自幼是我親乳養,他婚姻是我做主張。
論起來你還是兄長,同胞兄弟未同堂。
父子當面把話講,因此把你叫兒郎。
(1)黑白老電影秦腔三滴血擴展閱讀:
《三滴血》是1960年上映的中國戲曲電影,由孫敬、郭陽庭執導,范紫東編劇,劉毓中、陳妙華等主演。講述了山西五台陝西韓城縣周人瑞與其貪心弟弟周人祥的兄弟之爭以及周人瑞的一對孿生子雙雙成才的故事;
2018年10月13日,秦腔《三滴血》在國家大劇院舉行百年紀念首場演出,本次演出試圖通過加快節奏、提升舞美等方式,讓秦腔這一古老劇種在新世紀煥發生機;
劉棣華嗓音明亮寬厚,拖腔委婉清澈,代表劇目有《斬秦英》《庚娘傳》《游龜山》《三滴血》《黃河陣》《五典坡》《劈山救母》《海港》《西安事變》《白龍口》等。
Ⅱ 看完秦腔《三滴血》的體會
現在離暑假還早吧!
你不妨先看看《三滴血》,我可以給你點建議:《三滴血》是劇本里為數不多的沒有殺人的喜劇,很多農村在結婚等大喜的日子都喜歡放《三滴血》,有好幾代人都演活了這本戲。
但事實上作為戲曲來說,有很多情節都是理想化的,這就要你自己發掘了,總的來說,戲曲作為勞動人民懲惡揚善的藝術形式,是有其理由的。
Ⅲ 秦腔經典劇目《三滴血》拍3D電影了,對此你怎麼看
電影《三滴血》已經深深紮根在西北人民的心中,其每段唱腔、表演程式以及音樂設計難以超越。如果拍攝3D電影,除了追趕所謂的時髦之外,沒有任何意義,也就是說這種做法絕對是一種資源浪費。加之目前西北的秦腔界普遍藝術素質不高,還沒有涌現出像當年陳妙華、劉毓中、肖若蘭等名演員。拍出來的3D電影不一定得到觀眾的認可。所以,建議不要拍了。
除了能體驗高 科技 電影技術以外,再能領略什麽?盛譽六十年代的黑白戲曲藝術片有誰比肩?
好!就應該拍,這是國家的需要,人民的希望,我想信現今的藝人技術午台美術`演藝化裝,以及導演和高 科技 人材,他們應該比老藝人更上一層樓, 社會 在進步,演職人員被污各今不如昔,那都是老觀念,我認為現在的演職人員,各方面都勝過老藝人,後來居上。期待觀看新版《三滴血》。
一部經典之作應該有一個樣板
Ⅳ 愛好秦腔的請進
秦腔代表作品:《三滴血》1958年,秦腔經典劇目《火焰駒》被拍成電影,這也是秦腔這一中國戲曲"化石"第一次被搬上銀幕。而於1960年由西安電影製片廠拍攝完成的秦腔電影藝術片《三滴血》則成為秦腔電影的代表之作。
清代中葉,秦腔表演藝術家魏長生就是其中之一。這位為史學家稱為「為戲曲開辟一新紀元的天才」(見青木正兒《中國戲曲史》)的他,曾把西北黃土高原泥土芳香的秦腔三次帶入北京,並與雅部崑曲、京腔爭妍,最後,終於取代了崑曲在劇壇的盟主地位。也是他繼承、革新了梆子腔的表演藝術,使之達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為花部藝術的興盛做出了出色的貢獻,成績斐然,名播至今。如《鐵弓緣》、《拷火》、《滾樓》、《闖山》、《胭脂》、《別妻》等
一代秦腔大師李正敏在50年的藝術生涯中,出演過100多個劇目,扮演眾多角色,塑造了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已經不在世)
秦腔丑角大師閻振俗
Ⅳ 秦腔電影的代表之作是哪部
《千古一帝》秦王嬴政徵集囚徒、奴隸為自己修建陵墓。以黑劍、張輝為首的三千囚徒拒絕應征,秦王下令將他們全部腰斬。隨著"刀下留人"的喊聲,尉繚闖入法場。老將軍王翦帶他去見秦王。身穿重孝的尉繚在秦王面前直陳治國方略。最後,秦王採納了尉繚提出的"效商鞅、行新法;富農桑、獎耕戰,納賢士、赦奴隸"的主張。封尉繚為國尉,並忍痛割愛,將美女魏姬送到尉繚府中。魏姬原是魏國安壽將軍的未婚妻,後被繆母獻美時敬獻秦王。尉繚考慮到安壽的智謀、講義氣,是秦征服魏的重要人物,所以,他准備將魏姬送回與安壽團聚。秦王改制變法,激起了內外保守勢力的強烈反抗。秦王的胞弟成矯,視新法為兒戲,無故暴殺奴隸。他在庄襄太後的授意下對黑劍進行迫害。秦王得知將黑劍救下。秦王讓成矯領兵駐守屯留。不久,六國兵犯屯留,黑劍請求成矯發兵救援王翦,成矯卻頒發手令反叛秦王。黑劍執法如山,他殺成矯、囚太後,面見秦王。秦王偏聽太後之言,舉劍將黑劍刺死。秦王得知錯殺黑劍後追悔莫及。面對六國合縱抗秦,秦王御駕親征。詭計多端的劉代騙取了公孫乾曾救秦王父子實情的帛絹。殺人滅口,帶上篡改了的《滅秦策》及繆毒首級,來到秦王行宮,取信秦王,並惡毒攻擊尉繚和魏國奸細。秦王識破了劉代的陰謀。安壽帶來了魏願與秦結為友好聯盟的回簡,秦王命張輝統兵包抄六國軍,親自統兵東山函關,拉開了十年統一戰爭的序幕
Ⅵ 請您給我講出三滴血的故事
1、秦腔電影:《三滴血》
《三滴血》是1960年上映的中國戲曲電影,由孫敬、郭陽庭執導,劉毓中、陳妙華 等主演。
《三滴血》講述了山西五台縣人周人瑞,在陝西韓城縣經商。其妻在生下一對孿生兒子後死去。
2、國產古裝電視劇《三滴血》
國產古裝電視劇,以山西皇城相府為外景拍攝基地,將傳統經典戲劇經典戲劇《三滴血》與明朝宮廷的「三大疑案」之一的「紅丸案」與「滴血認親」等民間傳奇故事有機的結合,將撲朔迷離的公案戲與奇巧離奇的民間傳奇於一體,形成「案中案」、「奇中奇」的懸疑色彩。
Ⅶ 跪求:秦腔電影《三滴血》mp3全本戲曲下載
Ⅷ 秦腔三滴血觀後感,主要寫一下演員的服裝和道具
秦腔,發源於陝西、甘肅一代,流行於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西北五省,因用「梆子」擊節,故也稱「陝西梆子」,又因陝西地處古函谷關以西,古稱「西秦」而有「西秦腔」之稱.當地也叫「梆子」、「桄桄」、「亂彈戲」、「中路秦腔」、「西安亂彈」、「大戲」等.
秦腔的唱腔,寬音大嗓,直起直落,既有渾厚深沉、悲壯高昂、慷慨激越的風格,同時又兼有纏綿悱惻、細膩柔和、輕快活潑的特點,凄切委婉、優美動聽,深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
用陝西人講法秦腔是百戲之祖.說秦腔是百戲之祖並非捕風捉影,實際上很多民族音樂里都有秦腔的影子,包括家喻戶曉的中國哀樂,正是通過秦腔哭音的音調慢慢發展起來的.事實上秦腔對各地梆子聲腔的形成產生過直接的影響,它的唱腔板式變化豐富表現力極強,秦腔的舞台樣式積累也很豐厚,戲文曲目約有3000多種,保存下來的傳統抄本有2700多個.
西安鬧市中心的秦腔劇社——易俗社,原名陝西伶學社,被公認為世界藝壇三大古老劇社之一.1912年創辦以來培養了眾多名家名角和無數的戲迷愛好者.九十多年來西安易俗社涌現了多出精彩的劇目《三滴血》《游西湖》《游龜山》等等,多次進京演出受到國家嘉獎和觀眾喜愛.
秦腔不是廳堂的藝術,它是根植於土地的旋律.秦腔表演朴實粗獷、細膩深刻,以情動人、富於誇張性.今天它在西北地區的民間影響力依然令人吃驚,但是對於西北以外的人而言,秦腔已經接近於一個難以普及和理解的古董.
其實,南方的戲曲如黃梅戲、花鼓戲等,給人的感覺像是生活中的擺設或是點綴,就是為了讓人更舒服.秦腔則不是,它更有抒發個人內心的情感的色彩,比如郁悶的情感,高亢的情懷等.所以聽南方戲曲,有時會覺得它們不解饞、不來勁.而聽秦腔就很解饞、很來勁.秦腔要的就是那種在大風底下再帶點兒沙子的感覺.陝西人在大風底下大吼秦腔,好像是跟那個風聲要比賽一樣,然而自有豪壯粗獷的精神在其中.故有「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秦人齊吼秦腔」的諺語.
秦人之聲吼劈了嗓子、嘴角流血的感覺是秦腔的靈魂.
秦腔如泣如訴、撕心扯肺像杯烈酒,讓人沉醉.
板胡,形似二胡,因琴筒上蒙木板而得名.琴桿多用紅木、烏木等質地堅硬的木料製作,弓桿較粗.一般按四、五度定弦,音域三個八度.因其音色高亢明亮,成為北方梆子腔類的戲曲和曲藝的主要伴奏樂器,近年來多用於獨奏,流傳較廣的有郭富團作曲的《秦腔牌子曲》、魯日融作曲的《秦腔主題隨想曲》.這些取材於秦腔曲牌和唱腔的獨奏曲,塑造了西北人民豪放熱烈的寬廣胸懷.
Ⅸ 陝西秦腔三滴血故事梗概
1918年,易俗社劇作家范紫東編劇創排的秦腔《三滴血》首演。如今,一個世紀過去,《三滴血》經久不衰,已成為秦腔最經典的曲目。10月24日,該劇走進了最高人民法院。演出現場,秦腔的藝術魅力,經由場內曲折妙極的劇情、流暢委婉的音樂、細膩生動的演唱、精緻凝煉的舞美,深深浸潤著每位觀眾,讓人深陷其中,回味無窮。特別是該劇以古代三個司法案件審判過程為核心,鮮活地塑造了一個盡信書本、迂腐斷案官僚的典型形象,弘揚了堅守正義、激濁揚清的價值追求,對當代法官辦案也有重大的啟迪意義。為此,特約請觀劇者撰寫兩篇觀後感。
劇情簡介
秦腔名劇《三滴血》講述了三個「滴血認親」的案件。山西五台縣人周仁瑞在陝西韓城縣經商時,妻子生下一對孿生兒子後去世。周仁瑞無力撫養,便請鄰居王媽將次子賣與李三娘為嗣,取名李遇春。長子周天佑由周仁瑞獨自撫養。
第一起案件,周仁瑞經商失敗後回鄉,其弟周仁祥擔心周仁瑞回來爭奪家產,不認周天佑為周仁瑞兒子,最終訴至公堂。縣令晉信書偏是一個死啃書本的腐儒,見汝南先賢傳有「陳業滴血認親」的記載,便用此法斷案。見周仁瑞父子滴血入水不融,斷定周天佑不是周仁瑞親生子,並將其驅逐。
第二起案件,李遇春由李三娘撫養長大,與李三娘親生女兒李晚春姐弟相稱,互生愛慕。李三娘與王媽有意促成這段婚事,於是故意調轉姐弟二人真實身份,稱遇春為親生兒子、晚春為抱養。但二人尚未成親,李三娘去世,垂涎晚春已久的惡少阮自用捏造庚帖前來「詐婚」,挑起訟端。縣令晉信書再用「滴血認親」方式,判決晚春、遇春為親生,不得成親,同時判決庚帖有效。
第三起案件,周仁瑞與王媽重逢後,欲相互作證,前往縣衙找縣令晉信書,推翻此前判決。晉信書為證明「滴血認親」的准確性,傳喚周仁祥和其子牛娃來到公堂前試驗,誰知二人血滴不融。此時,晉信書竟固執己見,認定二人非親生父子,甚至質問周仁祥妻子是否與他人私通。
一片混亂之際,公差接大帥之令將晉信書帶回。原來,周天佑和李遇春兩兄弟投軍立功陞官,於是平反冤案,兩家人身世真相大白,全家團聚。
為何我們要看《三滴血》?
冼小堤 韓璋
秦腔名劇《三滴血》第十場,當山西五台縣縣令晉信書第三次用「滴血認親」的手法斷案時,現場音樂鼓點越來越急促,我不由得緊張起來:這次,「滴血認親」究竟會失敗還是成功?
要知道,這個迂腐的縣令已經兩次用「滴血認親」的方式作出嚴重誤判!而他明明有機會避免誤判,卻偏偏迷信古書記載,從不採信人證物證。
且看第一起案子:周仁瑞被弟弟和弟媳無端指責後十分氣惱,但口說無憑,他向晉信書提議,到陝西查詢就可知道兒子是不是自己親生。可晉信書竟回,不用勞費功夫千里迢迢去查找,只需按照《汝南先賢傳》記載,「滴血認親」即可。
此時,無論周仁瑞還是周仁祥,都感到這種落後的做法不靠譜,唯獨晉信書堅信「書上記載可會有錯」。結果,本欲到公堂「辯委屈」的周仁瑞,蒙受更大冤情,連兒子都被逐出。心胸險惡的弟弟勝訴了,周仁瑞氣得渾身發抖,大罵「狗官太武斷」。
第二起案子在審判過程中出現類似的劇情,當王媽控訴阮自用的「庚帖」是偽造時,曾建議晉信書走訪一下百姓,便能知曉阮自用早已向李晚春提親多次卻遭到拒絕。然而,身為一縣之令,晉信書竟認為不需要訪查,「何必絮絮叨叨把他問?判斷疑案靠古人!」他再用「滴血認親」這等無憑無據的方法,一口斷定晚春、遇春為親兄妹,「豈能亂倫」。一對鴛鴦被拆散,令人扼腕嘆息!
當周仁瑞和王媽欲相互作證時,第三起案子出現了,也是全劇最關鍵的時刻——晉信書還要依靠「滴血認親」來斷案。音樂響起緊張的節奏,周仁祥與牛娃明明是親生父子,兩人的滴血不融合——證明這招不可靠!可在如此明顯的事實面前,自稱「熟讀五車書,做得七品官」的晉信書,依舊固執己見,欲再度破壞一個家庭,可氣、可恨、可悲!
盡管冤案得以平反,但晉信書三次誤判,已給個人、社會留下不良影響。親戚、鄰里之間的矛盾是自古以來就有的民事糾紛,非常考驗司法者抽絲剝繭的能力,如辦案不貼近群眾,不願下功夫多方求證,用「盡信書」的態度如何審理得了情況千變萬化的案件?
我不禁想起前不久發生在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的一起案子。那是一起民間借貸糾紛,原告稱和被告認識一年多,被告打借條借了3萬一直不還,但被告在庭審中卻辯稱從不認識原告。
看似簡單,事情卻撲朔迷離。此時,法官想到了兩個妙招:先是查詢雙方手機,發現兩人在打借條前毫無通話記錄,微信好友也是打借條當天才添加,原告第一句話便是「你好」。這哪像哥們?再問自稱介紹原被告認識的中間人,被告是否已婚,中間人支支吾吾說結了吧,被告卻回答說連女朋友都沒有。至此,雙方是陌生人的關系基本查清,借條原來牽涉到一件車禍遺物。
設想一下,要是此案由晉信書來審理,也許只一下就結案了。而主審法官充分考慮案情,從生活切入,從細節著手,多番問詢,終於識破謊言,審理得明明白白,讓雙方心服口服。回顧《三滴血》中前兩起案子,晉信書只為自己著想,不願為查明案情而奔波、多問,這樣的辦案方式脫離了群眾,背離了司法為民的理念,是一個深刻的反面教材。
晉信書「不接受反駁」的思維亦不可取。在糾正冤假錯案的機會面前,他為了面子和頭上的烏紗帽,寧肯一錯再錯,將官員地位錯等於絕對權威,辜負了百姓對他們的信任。
傳統秦腔劇《三滴血》講的是古代案件,卻讓我們對現代「人民法院」中的「人民」二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