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中的阿飛是王景愚飾演的嗎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⑵ 《霓虹燈下的哨兵》主要運用了什麼電影手法
《霓虹燈下的哨兵》採用了分場制,大大拓展了時空的表現范圍。它還大膽地採用了電影中的「閃回」手法,如第七場中童媽媽與周老伯的回憶:解放前英美列強稱霸上海的歷史,童阿大與敵人搏鬥最後壯烈犧牲的場面。還有「畫外音」手法,如第七場陳喜讀信時春妮的聲音。以及「鏡頭切換」的手法,如第八場從「花店門口」到「醫院走廊」的幾次暗轉。這些手法使劇作的時空轉換變得靈活而快捷,加強了舞台的表現力。
⑶ 《霓虹燈下的哨兵》講的什麼內容
該劇的原型為南京軍區上海警備區警備團三營八連。該連誕生於1947年8月6日山東省萊陽城,幾十名膠東農民子弟兵編成了華東軍區特務團四大隊輜重連,不久改番號為華東軍區警衛旅特務團一營一連。1949年6月,該連進駐上海後被編為三營八連,擔任南京路執勤任務。解放初期南京路,國民黨反動殘余不斷實施「腐蝕拉攏加破壞暗殺」的陰謀,八連戰士在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錘煉出了「拒腐蝕,永不沾」的革命意志。1959年,《解放日報》發表新聞通訊《南京路上好八連》,著重從拾金不昧、精打細算、克己奉公、精神世界以及思想工作五部分入手來展示八連的精神風采,引發全國眾多媒體競相報道。1960年,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帶沈西蒙等下部隊,回來時途徑上海,許司令和上海警備區司今員王必成中將要求沈西蒙寫一個宣傳「好八連」的話劇。為了貼近生活,幾位作者下了好八連深入生活,回南京後,由沈西蒙執筆,與漠雁、呂興臣合作寫出了話劇劇本《南京路進行曲》,在修改過程中,劇名曾數次改名,此後在前線話劇團的排演中被正式定名為《霓虹燈下的哨兵》。戲上演不久,有人認為是「毒草」,說是反映的社會主義陰暗面多了,便勒令停了下來,劇組面臨解散危機,陷入被「砍殺」的險境之中。後中國劇協黨組書記張穎(周恩來總理秘書)來南京調研,發現了《霓》劇,認為這不是「毒草」。回京後,張穎把情況向總理匯報。總理說:戲剛出來,不要馬上就否定它,先讓大家看一看嘛。總理的話拯救了該劇。1962年底該劇公演後,八連作為「兩個務必」、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的一面旗幟,立即在軍內外引起轟動。1963年初這部話劇進京上演,黨和國家領導人、軍委總部領導相繼觀看。4月25日,國防部正式將八連命名為「南京路上好八連」。5月8日,《人民日報》專門為此發表題為《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的社論。7月29日晚,話劇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上演,劇團人員受到毛澤東的接見。周恩來同志曾7次觀看該話劇,並親自對劇中人物、台詞進行了修改。1963年「八一」建軍節,毛澤東揮筆寫下了著名的《八連頌》。根據毛澤東的講話精神,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將話劇拍成了電影,並於1964年底發行全國放映。「好八連」也以一個社會主義和平時期「拒腐蝕,永不沾」的典型形象而成為全社會學習的榜樣。 劇情演變 話劇劇本和電影劇本取材於好八連堅持和發揚革命傳統的模範事跡,描寫了上海解放初期一場以新的形式進行的錯綜復雜、驚心動魄的斗爭,表現了人民解放軍必須堅持和發揚戰爭年代光榮的革命傳統,自覺抵制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才能永遠成為一隻朝氣蓬勃的戰斗隊的深刻主題。在話劇初期的歷次改動中,編劇的創作方向和主要沖突由內部矛盾改為敵我矛盾,著力於描寫看不見硝煙的戰爭,描寫打江山的戰士到安天下的哨兵的轉變。劇情發展成為兩條主要線索,一是以內部矛盾的主線,—是以敵我矛盾的主線。在內部矛盾的主線中,排長陳喜在戰場上殺敵勇敢,立過戰功,在拿槍的敵人面前不愧是英雄好漢,但他也有個人主義思想,虛榮心強,到南京路後,在「香風」的侵襲下昏昏然飄飄然,開始有點被動,險些上了敵人的大當。另一條是敵我矛盾主線,反映解放上海的戰斗雖已結束,但殘余的敵人還在作垂死掙扎,他們進行各種陰謀活動,狂妄地叫囂:讓共產黨紅的進來,不出三個月,我們叫他趴在南京路上發霉、變黑、爛掉。電視劇《霓虹燈下的哨兵》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翻閱了大量的史實資料,廣泛收集了解放初期上海南京路軍民所發生的歷史事件,重新構築故事框架,增加了夏夢瑤等人物,充實了內容,豐滿了故事情節,刻畫了連長魯大成、指導員路華、關師長、排長陳喜,以及郝鐵蛋、趙大大、洪滿堂等眾多鮮活形象。全劇將以新的視角再現1949年人民解放軍橫掃國民黨殘余勢力和社會污穢,建立新山河的壯闊經歷。 25集長篇電視連續劇《霓虹燈下的哨兵》既是為紀念建軍80周年獻禮,也是弘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拒腐蝕、永不沾的優良品質,反映「兩個務必」和榮辱觀生動教材。
⑷ 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人物介紹
導 演
王蘋、葛鑫
編 劇
沈西蒙
主 演
王士學 張耐霞
類 型: 劇情 / 戰爭
時 長: 100分鍾
地 區: 中國
語 言: 中文
色 彩: 黑白
製作公司: 天馬電影製片廠
演職員表:
演員:
徐林格(指導員路華)
宮子丕(連長魯大成)
馬學士(三排長陳喜)
袁岳(八班長趙大大)
廖有梁(新戰士童阿男)
劉鴻聲(老班長洪滿堂)
陶玉玲(春妮)
丁尼(周德貴)
王學士(周阿榮)
吳彬(童媽媽)
張耐霞(童阿香)
余肖梅(林媛媛)
李傳弟(羅克文)
李恩琪(林乃嫻)
姜曼璞(曲曼麗)
安家祥(老K)
金甲(老七)
桂步雲(非非)
袁之遠(戴維斯)
導演助理:王潔、呂薇
原著: 沈西蒙
攝影: 黃紹芬
特技攝影:陳渭滄
製片: 沈錫元
錄音: 丁伯和
剪輯: 諸錦順
美工: 張漢臣、徐克己
作曲: 呂其明
演奏: 上影樂團
指揮: 呂其明
化裝: 倪亦非、陳雲
特技設計:曹有光
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里的演員全部出自南京前線話劇團,裡面的大部分演員一生只出演了這一部影片。但就是這一部影片,卻讓觀眾永遠記住了他們。
陶玉玲 (1934.10.28-) 女演員。
江蘇鎮江人。1949年入華東軍政大學 文藝系戲劇隊學習,1951年入華東軍 區文藝幹部訓練班學習。1952年後在 華東軍區解放軍藝術劇院(後為南京 軍區前線話劇團)任演員。曾參加演 出《東海最前線》、《東進序曲》、 《心病者》等劇目。1956年因在八一 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影片《柳堡的故事 》中飾演農家少女二妹子而知名。19 64年在影片《霓虹燈下的哨兵》中塑 造了嫻淑、堅毅的農村婦女春妮的形 象。「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復員, 在南通市晶體管廠當工人。1975年返 回前線話劇團。1978年起任八一電影 製片廠演員。先後參加拍攝《二泉映 月》、《歸宿》等影片。 演出影片 1957:柳堡的故事 1958:英雄島 1959:江山多嬌 1964:霓虹燈下的哨兵 1978:三個失蹤的人 1979:二泉映月 1980:奸細 1981:歸宿 1982:如意 1983:沒有航標的河流 1984:夏明翰 明姑娘 1985:幸運的人 1986:望日蓮 1987:夢想家
馬學士
馬學士文革後轉業到武漢當了演員。愛人張忻珍也是前線的演員,離休幹部,目前生活不錯。
⑸ 《霓虹燈下的哨兵》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霓虹燈下的哨兵》是沈西蒙話劇創作的高峰,也是中國當代話劇創作的重要劇作之一。
《霓虹燈下的哨兵》由沈西蒙、漠雁、呂興臣集體創作,沈西蒙執筆。1960年5月,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帶領機關幹部南下海島,工作隊返回時經過上海,應上海警備區司令員王必成邀請,許司令員帶領機關幹部一起赴宴。宴會上王司令突然提議要求沈西蒙給上海的好八連寫部戲,沈西蒙受命到好八連體驗生活,歷時40天。1962年該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部隊前線話劇團首演。1963年11月29日晚劇目在北京懷仁堂為毛澤東主席作專場演出。1964年《霓虹燈下的哨兵》被改編成同名電影,是我國電影史上的一部優秀作品。
⑹ 這是什麼電影要名字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決問題,是霓虹燈下的哨兵。
《霓虹燈下的哨兵》是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劇情片,由王蘋、葛鑫執導,徐林格、馬學士、袁岳、陶玉玲等主演,於1964年上映。
該片根據沈西蒙創作的同名話劇改編,講述了上海解放初期,負責警衛上海南京路的解放軍某部八連的戰士們在黨的領導下,抵制住資產階級思想的腐蝕,保衛革命勝利果實的故事。
劇情簡介
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八連在解放上海之後,負責警衛南京路。雖然上海已經解放,但是美蔣的殘余勢力仍在暗中活動,妄圖用資產階級的香風毒氣來瓦解我們解放軍戰士的鬥志。三排長陳喜在進駐南京路後,受到香風毒氣的熏染,不僅扔掉有補丁的襪子,還嫌棄妻子春妮太土跟不上潮流。新戰士童阿男自由主義思想嚴重,受到批評後竟離開連隊揚長而去。班長趙大大看不慣這大上海,鬧著要到有仗打的地方去。指導員路華和連長魯大成覺察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決定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從階級教育著手,進行「敵前練兵」。這時,童阿男的姐姐遭到特務分子的謀害,幸虧路華、魯大成等掌握了情況及時搭救,並逮捕了特務阿七。這件事使戰士們提高了覺悟,在路華等的教育下,他們決心痛改前非,紛紛報名參加志願軍赴朝參戰,陳喜、趙大大、童阿男等被光榮批准了。
⑺ 霓虹燈下的哨兵
1,《霓虹燈下的哨兵》是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劇情片,由王蘋、葛鑫執導,徐林格、馬學士、袁岳、陶玉玲等主演,於1964年上映。
2,該片根據沈西蒙創作的同名話劇改編,講述了上海解放初期,負責警衛上海南京路的解放軍某部八連的戰士們在黨的領導下,抵制住資產階級思想的腐蝕,保衛革命勝利果實的故事。
⑻ 霓虹燈下的哨兵高清完整版電影
《 霓虹燈下的哨兵》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iosKUP_HRdBlzd_G9FLucw
作品相關介紹:《霓虹燈下的哨兵》,由沈西蒙、漠雁、呂興臣集體創作,沈西蒙執筆,發表於《劇本》1963年第二期。分為話劇版,電影版,電視劇版,和越劇版,並有同名圖書。
⑼ 老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感想
緊張的期末考試剛結束,學校就組織我們全校去看新近上映的電影——《霓虹燈下新哨兵》。過去曾經聽父母說起過《霓虹燈下的哨兵》這部老電影,雖然我沒看過,但卻知道它是一部五六十年代經典的電影,對父母這一代的成長起了不小的影響。我懷著急切地心情走進影院,想親眼目睹一下這部《霓虹燈下新哨兵》到底是什麼樣的?
這是一部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武警上海市總隊、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拍攝的影片。描寫了林虻虻、柴大喜、皮向峰等幾名80後年輕人懷揣著各自的理想來到大上海的武警總隊三中隊服役。林虻虻出生於普通人家,攻讀大學三年後為選擇新的追求,也為躲避女友,棄筆從戎;柴大喜來自農村,貧寒的家境讓他具備了朴實的性格;皮向峰從小嬌生慣養,是個富家子弟,按照父母到部隊接受鍛煉的要求來到部隊。三個小夥子被分到了同一個班,友情與愛情、競爭與矛盾、誤會與感動,讓整個劇情跌宕起伏。
這一部電影令我很感動,拍出了當兵人的辛苦,以及為維護大上海一方平安所肩負的神聖使命感。影片一開始就講述了許多士兵在雨天里跑步,個個跑得氣喘吁吁。他們特別堅強,從哪裡摔倒就從哪裡爬起來,每天都要接受嚴格艱苦的訓練,有時半夜三更還要爬起來去跑步。為什麼呢?我想:那是他們的理想和責任所決定的。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沒有堅強的意志,怎麼來保衛我們的城市安全呢?他們有著嚴格的紀律,沒有周末放假,如果要和父母會面,也必須先到軍方去通報一聲,才可以見自己的親人,更多的時候他們是通過書信向親人表達一下自己的相思之情。聯想到自己的學習生活,有時候遇到點困難,可以隨時向父母、老師尋求幫助,和他們相比那是多麼地幸福啊!活著就要有理想,為了理想去奮斗努力,任何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的。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霓虹燈下新哨兵們頑強的精神,把它用在學習上,以至於今後的工作生活上。
這兩部電影雖然描述的時代不同了,可「好八連」的精神卻是永遠不變的。
⑽ 《霓虹燈下的哨兵》是一部什麼樣的戲劇作品
《霓虹燈下的哨兵》是沈西蒙話劇創作的高峰,也是中國當代話劇創作的重要劇作之一。《霓虹燈下的哨兵》由沈西蒙、漠雁、呂興臣集體創作,沈西蒙執筆。1960年5月,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帶領機關幹部南下海島,工作隊返回時經過上海,應上海警備區司令員王必成邀請,許司令員帶領機關幹部一起赴宴。宴會上王司令突然提議要求沈西蒙給上海的好八連寫部戲,沈西蒙受命到好八連體驗生活,歷時40天。1962年該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部隊前線話劇團首演。1963年11月29日晚劇目在北京懷仁堂為毛澤東主席作專場演出。1964年《霓虹燈下的哨兵》被改編成同名電影,是我國電影史上的一部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