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紅與黑的人物分析
1、性格的復雜性及其根源
於連的祖先是非洲的埃及奴隸,父親是農民木匠,他的出身被人歧視。自小就身體瘦弱,臉色蒼白,不適於勞動。
西朗神父和拿破崙的老外科軍醫從相反的兩方面為他指引了兩條道路:參軍或當神父。拿破崙的騎兵遠征義大利的雄姿「使他發狂」「熱血沸騰」,拿破崙的垮台又使他憑借才幹做將軍的美夢破滅。
他懷著要出人頭地改變自己貧賤地位的強烈願望,在不斷的嚮往和屈辱中養成了孤獨、內向、高傲、自尊、自卑、多疑、仇視、反抗的復雜性性格。
於連的多元化性格是從自幼生活時就埋下種子的,隨著他在復雜社會中的淬煉,表現得越來越鮮明、復雜。
當於連由皮拉爾神父援引以秘書身份出現在拉莫爾侯爵府時,他的忍耐與偽善更加成熟了,在這社會竹竿的第三高度他達到了人生階梯的最高峰。
他的野心迫使他以征服上流社會的決心征服了瑪蒂爾德小姐。終於觸犯了這個以金錢門第為基礎的社會。
於連生活環境的復雜性造就了他思想性格的復雜性。小說在不同的社會層次上向我們展開了廣闊的社會生活畫卷,從不同角度映照出那個特定歷史時期各種扭結的社會矛盾。
既提示了於連的生活軌跡,又寫出他性格走向的社會歷史原因。給他提供了一幅厚實的社會斗爭的立體背景。
2、多元性格呈現的矛盾性
於連的性格具有復雜的多元性,多元性在他的性格表現中又是矛盾的。他既反抗又妥協、既自尊又自卑、既有雄心又有野心、既正直又虛偽,多重性格交替演變,相互依存又相互滲透。
於連的反抗性格是其突出的特徵,他的反抗貫串於他的全部生活歷程。於連從小受父兄的歧視,反抗性格就基本形成。
在維里埃爾城、貝尚松神學院和拉莫爾侯爵府這三個典型環境中,既定的性格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強化。在等級門第觀念的刺激下,他自尊自傲的性格引發他對貴族社會強烈仇恨和反抗。
總之,於連復雜矛盾的性格是王朝復辟時期貴族資產階級爭權奪利、爾虞我詐、投機取巧、腐化享樂的社會風氣和第三等級復辟逆流的革命情緒組合的時代色彩在他身上的凝聚。
抗衡和反抗是復雜的環境造就的復雜典型。他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同時又是那個時代的犧牲品。
3、復雜形象具有的社會意義
於連選擇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卻不能選擇自己的命運。他像自己所嚮往的那樣一節一節地爬上去了。
但無論是上層還是下層,無論是世俗社會還是宗教社會,他每走一步都要付出艱苦的努力,每一次成功都要遭到嫉妒和打擊。
他對上流社會的仇恨和反抗使上流社會對他難以容忍。他的悲劇命運是註定了的,於連扮演的是一個叛逆平民的角色。
於連的奮斗史概括了復辟時期小資產階級的歷史命運。他的反抗體現了平民階級對特權階級的抗議,對復辟社會的否定對個性解放的追求,他具有一定的民主思想。
於連是在頭腦清醒時接受死刑的。如果他把野心看得高於一切,他可以在貴族小姐並未完全拋棄他的情況下,完全可以苟活下來,然而他選擇了死亡。
於連這個藝術典型,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對他我們應該結合當時的時代特點,批判地吸收精華,至於糟粕應毫無疑問地剔除。
《紅與黑》主要內容
作品講述主人公於連是小業主的兒子,憑著聰明才智,在當地市長家當家庭教師時與市長夫人勾搭成奸,事情敗露後逃離市長家,進了神學院。
經神學院院長舉薦,到巴黎給極端保王黨中堅人物拉莫爾侯爵當私人秘書,很快得到侯爵的賞識和重用。與此同時,於連又與侯爵的女兒有了私情。
最後在教會的策劃下,市長夫人被逼寫了一封告密信揭發他,使他的飛黃騰達毀於一旦。他在氣憤之下,開槍擊傷市長夫人,被判處死刑,上了斷頭台。
小說發表後,當時的社會流傳「不讀《紅與黑》,就無法在政界混」的諺語,而該書則被許多國家列為禁書。
《紅與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遠遠超出了同時代作家所能及的層次。它開創了後世「意識流小說」、「心理小說」的先河。
後來者競相仿效這種「司湯達文體」,使小說創作「向內轉」,發展到重心理刻畫、重情緒抒發的現代形態。人們因此稱司湯達為"現代小說之父"。
《紅與黑》發表100多年來,被譯成多種文字廣為流傳,並被多次改編為戲劇、電影。
2. 請問誰有97年《紅與黑》電影的百度雲資源 能不能分享一下 非常感謝~
《紅與黑》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紅與黑》是克洛德·奧當-拉哈執導的劇情片,傑拉·菲利浦和達尼爾·達黎歐出演。
3. 三版影視作品《紅與黑》哪部最經典
這個老版本的《紅與黑》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小說版封面大都採用這部電影的劇照。電影版《紅與黑》由上世紀50年代法國當紅小生錢拉·菲利普主演,也最忠實於司湯達的原著。該片在我國有兩個譯製版本:上海電影譯制廠版本和央視著名主持人趙忠祥(為於連配音)配音的版本。
4. 紅與黑電影時長幾個小時
207分鍾,3個小時27分鍾
5. 司湯達《紅與黑》內容梗概
主人公於連是小業主的兒子,憑著聰明才智,在當地市長家當家庭教師時與市長夫人勾搭成奸,事情敗露後逃離市長家,進了神學院。經神學院院長舉薦,到巴黎給極端保王黨中堅人物拉莫爾侯爵當私人秘書,很快得到侯爵的賞識和重用。
與此同時,於連又與侯爵的女兒有了私情。最後在教會的策劃下,市長夫人被逼寫了一封告密信揭發他,使他的飛黃騰達毀於一旦。他在氣憤之下,開槍擊傷市長夫人,被判處死刑,上了斷頭台。
拓展資料:
《紅與黑》是法國作家司湯達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小說發表後,當時的社會流傳「不讀《紅與黑》,就無法在政界混」的諺語,而該書則被許多國家列為禁書。《紅與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遠遠超出了同時代作家所能及的層次。
它開創了後世「意識流小說」、「心理小說」的先河。後來者競相仿效這種「司湯達文體」,使小說創作「向內轉」,發展到重心理刻畫、重情緒抒發的現代形態。人們因此稱司湯達為"現代小說之父"。《紅與黑》發表100多年來,被譯成多種文字廣為流傳,並被多次改編為戲劇、電影。
6. 《紅與黑》|1997,好得多
上映時間:1997年12月22日法國上映
導 演:讓-丹尼爾·維吉爾
主 演:吉姆·羅斯·斯圖爾特 卡洛·波桂
我得說完美。和1954年倒敘的方式以審判作為開場不同,1997年是按照順序的方式,情感逐漸遞增來結構全片。
在這部電影里,於連的心理獨白被完全摒棄,但通過鏡頭的推拉搖移抑或景別的變化、音樂的設計、人物的表演,於連內心的矛盾和沖突都得到了很好的外化凸顯。如果承認小說的精彩之處是在對於連心理的刻畫,那麼影片這般的處理也不會讓人失望。同時人物的對白也被精心設計,因為再也不能將之全部納入於連的自戀式囈語之中。也因為如此,於連、謝朗神甫、瑪特爾小姐、德·瑞等等人的關系也更清晰的構建了出來。由此可見,1954年版本其實是以觀眾熟悉文本內容作為預設而進行電影創作的,這也就決定了電影中的一些內容其實交代的十分含混不清。而1997年則不同,情節線清晰,人物完整,看得很是明白。
整部影片的場面調度都十分成熟,對於舞會交際場所的呈現,舞會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啻為典範。鏡頭運動很流暢,跟隨者人物的行進推拉都顯得游刃有餘,這跟1954版固定鏡頭為主大大不同。這也使得畫面呈現的內容大為豐富,"1930年紀事"的副標題被顧及,法國上層階級對於下層人的排斥,森嚴的等級,以及造成貧寒子弟壯志難酬的窒息的社會環境都有涉及。反觀1954年版本,場景很多是在攝影棚中拍攝,局限的環境直接導致對時代大環境的交代不清,整個主題的表現也便顯得狹隘。
還有戲劇沖突的表現,如開場,利用於連和兄長的打鬥直接表現家庭矛盾,一上來便是激烈沖突。還有利用快節奏的平行剪輯,來表現瑪特爾和於連相戀時的矛盾關系,這些相較於1954年版本都精彩得多。
在主題上,1997年電影版本對於瑪特爾的成長也有呈現,一個女性在經歷愛情後的成熟,使得瑪特爾的形象也更為飽滿。
總之,因為課堂任務而無意的對比閱讀,可以說是收獲良多了。
7. 紅與黑簡介及評論
簡介:
《紅與黑》是法國作家司湯達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
故事發生在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上,主人公於連就出生在那裡。身處亂世,於連從小就有遠大的理想,雖然出生卑微,但他仍懷有著擠進上流社會的幻想,並為此不斷的做著努力。
19歲之時,於連成為了市長雷納爾家的家庭教師並和市長夫人路易斯之間產生了曖昧關系,東窗事發後,於連被迫離開了小城。幾經波折,於連成為了拉莫爾侯爵的私人秘書,侯爵的女兒馬蒂爾德愛上了於連。從馬蒂爾德身上,於連看到了飛黃騰達的希望,然而,路易斯的一封信揭露了於連灰暗的過去,並將他的希望徹底打碎。
評論:
紅與黑,兩種色調相反、反差極強烈的色彩的並列,在1830年成為了司湯達一部小說的名字。自小說問世以來,書名一直是眾多文學評論中必然提及的一筆,也不斷地引領著讀者反復玩味,樂此不疲,引發無盡的猜測和遐想。
《紅與黑》自1830年問世以來,贏得了世界各國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特別為年輕人所喜愛。作品所塑造的"少年野心家"於連是一個具有高度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已成為個人奮斗的野心家的代名詞。雖然本書寫的是主人公於連一生奮斗的過程和其浪漫的愛情故事,但它把具有童大意義的社會題材作為結構小說橫縱經緯的重要因素,並使之成為主人公活動的典里社會環境和依據,因而充分顯示了它的現實主義藝術方向。
小說中寫到了拿破崙熱烈而奔放的時代,新興資產階級的日益發展和繁榮,以及法國幾十萬受壓抑的小資產階級青年渴求自由平等,渴望戰爭的強烈願望。小說中也再現了波旁王朝復辟後,耶穌會和修道會獨攬大權,肆虐橫行,以及保王黨和反動教會如何沆瀣一氣,視人民為敵的殘酷現實。。
(7)老電影紅與黑擴展閱讀:
《紅與黑》創作背景:這部小說的故事據悉是采自1828年2月29日《法院新聞》所登載一個死刑案件。在拿破崙帝國時代,紅與黑代表著「軍隊」與「教會」,是有野心的法國青年發展的兩個渠道(一說是輪盤上的紅色與黑色)。
司湯達創作《紅與黑》時,拿破崙領導的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已經失敗,他想用自己的筆去完成拿破崙未竟的事業。他要通過《紅與黑》再現拿破崙的偉大,鞭撻復辟王朝的黑暗。為此作者以「紅與黑」象徵其作品的創作背景:「紅」是象徵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熱血和革命;而「黑」則意指僧袍,象徵教會勢力猖獗的封建復辟王朝。
8. 《紅與黑》1997年電影下載
《紅與黑 1997》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q1irnqI-WKPkpwkvsKm62w
作品相關簡介:該片根據「現代小說之父」、法國文豪司湯達的同名原著改編而成,圍繞著「少年野心家」於連與命運艱苦奮斗的短暫一生,鮮明地勾畫出了19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法國社會的廣闊圖景,深刻地提示了波旁王朝復辟時期的最後階段法國社會各階層錯綜的矛盾關系。
導演:讓-丹尼爾·維哈吉
編劇:Stendahl
主演:卡洛爾·布蓋/吉姆·羅斯·斯圖爾特/朱迪絲·戈德雷什
類型:劇情/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法國 / 義大利 / 德國
語言:法語
上映日期:1997-12-22
片長:207分鍾
故事發生在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上,我們的主人公於連(吉姆·羅斯·斯圖爾特 Kim Rossi Stuart 飾)就出生在那裡。身處亂世,於連從小就有遠大的理想,雖然出生卑微,但他仍懷有著擠進上流社會的幻想,並為此不斷的做著努力。
19歲之時,於連成為了市長雷納爾(貝爾納·維爾萊 Bernard Verley 飾)家的家庭教師並和市長夫人路易斯(卡洛爾·布蓋 Carole Bouquet 飾)之間產生了曖昧關系,東窗事發後,於連被迫離開了小城。幾經波折,於連成為了拉莫爾侯爵(克勞德·里奇 Claude Rich 飾)的私人秘書,侯爵的女兒馬蒂爾德(朱迪絲·哥德雷科 Judith Godrèche 飾)愛上了於連。從馬蒂爾德身上,於連看到了飛黃騰達的希望,然而,路易斯的一封信揭露了於連灰暗的過去,並將他的希望徹底打碎。
9. 關於電影《紅與黑》
【名著名片】《紅與黑》(法國 1997年)[央視播出高清晰直錄]
【片 名】紅與黑(法國 1997年)
【片 源】CCTV播出直錄版(2005年11月6日)
【語 言】國語(CCTV譯配)
【片 長】3小時27分鍾
【格 式】RMVB
【解析度】640X480(高清晰)
《紅與黑》,法國人司湯達寫於一百七十五年前的一部不朽名著,也是每個初涉社會的年輕人必讀的一部經典。令筆者感慨的是:時代雖然跨越了近兩百年,可我們在分辨社會生活中的「紅」與「黑」時,卻仍然被「由少數人審判世界」的現實所左右著……
衷心的建議沒有讀過這部名著的年輕朋友們看看本片吧!學會用自己的能力去辨別人生道路中理想、現實的「紅」與「黑」……
http://search.btchina.net/search.php?query=%BA%EC%D3%EB%BA%DA&type=0
10. 求97版法國電影《紅與黑》高清版,下載地址或能在線觀看皆可!謝謝,急急急
《紅與黑》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G7bkNi7IkVOC836kLjUzfQ
故事發生在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上,我們的主人公於連(吉姆·羅斯·斯圖爾特 Kim Rossi Stuart 飾)就出生在那裡。身處亂世,於連從小就有遠大的理想,雖然出生卑微,但他仍懷有著擠進上流社會的幻想,並為此不斷的做著努力。
19歲之時,於連成為了市長雷納爾(貝爾納·維爾萊 Bernard Verley 飾)家的家庭教師並和市長夫人路易斯(卡洛爾·布蓋 Carole Bouquet 飾)之間產生了曖昧關系,東窗事發後,於連被迫離開了小城。幾經波折,於連成為了拉莫爾侯爵(克勞德·里奇 Claude Rich 飾)的私人秘書,侯爵的女兒馬蒂爾德(朱迪絲·哥德雷科 Judith Godrèche 飾)愛上了於連。從馬蒂爾德身上,於連看到了飛黃騰達的希望,然而,路易斯的一封信揭露了於連灰暗的過去,並將他的希望徹底打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