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十二部有味道的日本武士電影
有味道的日本老電影
趁著暑假的工夫,我一天看了十多部日本片。尤其是武士片,一看就看上了癮,越看越有味道。下面我就列舉看過的12部電影,簡單的來進行一定的評論。
《黃昏清兵衛》講述的是,日本幕府後期,武士沒落的故事。清兵衛是一個下等武士,他生活貧窮,但與事無爭,過著平靜的生活。對於上級的命令只能是無條件的服從,反正讓他去和其他武士對決,雖然無奈,但也只有服從。這部影片也透露出,他作為一個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悲哀,因為貧窮而無法迎娶自己心愛的女人。同樣她的姐妹篇電影《隱劍鬼爪》,劇情上對他進行了大量的復制和重復,唯一的不同就是,主人公對藩主雖然也是無條件的服從,但他卻進行了一定的反抗。看過《黃昏清兵衛》之後,這部電影可以不看。
同樣描寫沒落武士生活的電影《切腹》,又投向了另一個主題。主人公千千女求汝,雖然家境窮困到了極點,但他仍然能夠堅守武士的情操,直到他最後被迫切腹。這邊電影同時也是對當時一些為富不仁的藩主的嘲笑和社會人情冷暖的辛辣諷刺。
《奪命劍》主人公是笠原伊三郎和他的兒子五郎,他們的生活很富裕,地位也很崇高。但伊三郎卻有著一段不幸福的婚姻,他不想讓兒子重蹈自己的覆轍。他寧可冒著自己家族被剿滅的危險,依然反抗藩主的無理要求。應該說這是一部實打實的為愛而抗爭的故事劇。
另外,在日本也有俠客。但這些俠客不同於中國的俠客。《大菩薩嶺》就是講的一代劍魔的成長之路。電影《用心棒》和《春十三郎》,講的是一個劍術高超的流浪武士為社會除害的故事。
而《座頭市》裡面的主人公座頭市,是最接地氣的俠客。他劍術高超,出劍極快。雖然他是一個70多歲的盲老頭,出劍竟然凌厲無比,他出劍的時候,別人根本就沒有看到劍影。而且出手心狠手辣,出劍必見血。他這個人唯一的愛好就是賭博。所以說座頭市這個俠客有點中國風的味道。在古龍的小說中,他筆下的俠客往往都是劍術高超,喝酒吃肉,女人不離身的人。他在《小李飛刀》中塑造了一個快劍阿飛的形象。我想或多或少,都有可能是從《座頭市》中取材。而他筆下的陸小鳳,兩根手指有著奇異的功能,而且好賭。所以說座頭市和古龍的小說屬於一路風格,奇異古怪,讓人意想不到。
日本的俠客來源於一些劍術高超的武士。他們之間的比武往往注重一招一式,劍術招式實際,基本上一招斃命。屬於現實主義的風格。中國的武俠則不同,多浪漫主意色彩。令狐沖的獨孤九劍還算實際。而郭靖的降龍十八掌,張無忌的九陽神功則虛幻不實際。根本就沒有招式可言。另外日本和中國的武俠精神追求也大不相同。像金庸描述的武俠很中國,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古龍的武俠則是吃喝享樂,得過且過,看透生死的小俠形象。嚴格來說日本是沒有俠客的。有的話也是想座頭市這種小俠客的形象。
說到俠客,日本最出名的電影《七武士》,一群沒落武士,為了農民的利益,而和土匪廝殺的故事。還有《十三刺客》,則是為了國家,刺殺殘暴藩主的故事。日本的武士講究決斗和招式,中國的俠客講究道義和精神。
日本電影還有一些講述國家內亂爭斗的故事。電影《蜘蛛巢城》,有著濃濃的中國味道。講了臣弒君,篡位成功,又被手下反叛的故事。中間還穿插了一個能夠預言未來的妖怪老人,搞迷信活動,中國味十足。《亂》電影畫面非常的優美,講了老國王有三個兒子,他主動讓位給太郎。結果太郎和次郎先是驅趕老國王,然後兩人爭奪王位,太郎被殺死。三郎又從外藩借兵,幫助父王搶奪王位。按照中國人的電影思路,最終的結局應該是,二郎也被殺死,三郎當上了國王才對。但這部電影的結局卻很讓人意想不到。次郎和三郎在戰爭中全部被殺死,老國王卻活了下來。而外藩的軍隊進入城中,又開始爭奪王位。從此這個國家陷入一片戰亂。這部電影劇情很中國,但結局卻很日本。
寫於2017年8月
⑵ 日本古裝武俠電影
百人斬少女
還有 陰陽師
⑶ 請推薦一些日本的武士、忍者、浪人電影~總之,就是日本「武俠」電影~
推薦《里見八犬傳》《幕府風雲》80年代的經典日本武俠片
⑷ 經典的武俠片
20部最經典的武俠片
武俠電影是中國幾代電影人繼承千百年民族俠義文學的正脈,吸取中華武術國粹的精髓,生發出的自立於世界影壇的電影經典樣式,它不僅深受我國廣大觀眾的喜愛,而且對世界電影的創作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選出的這20部武俠片都堪稱是武俠電影中的"倚天劍"、"屠龍刀",其中在以中國武俠電影為主的同時,我們還兼顧了一些在人文精神、風格特徵、內容模式等方面相類似的外國武俠片。迎著新世紀電影的曙光,我們相信武俠電影一定能繼續彈鋏長嘯,威震江湖。
1、《火燒紅蓮寺》(中國,1928)
開創了中國武俠電影的先河,擷取近代武俠名著《江湖奇俠傳》中的一段情節繁衍而成的經典故事文本,特技攝影、布景創意和武打設計均給人以光怪陸離之感。該片實際上成為30年代在生活貧困線上掙扎的勞苦大眾逃避現實的"精神桃花源"。
2、《羅賓漢》(美國,1938)
該片是好萊塢三四十年代俠盜片的典範,取材於美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民間英雄"羅賓漢劫富濟貧的傳奇故事,片中許多精心設計的動作場面令人擊節贊嘆,扮演羅賓漢的埃洛爾.弗林是當時好萊塢最走紅的動作明星。
3、《姿三四郎》(日本,1943)
日本電影巨匠黑澤明的處女作,以豐富而富於韻律的電影技巧擅場柔道和柔道哲學,表現一種人的體能最高境界的對抗,對日本功夫片的發展影響頗大。
4、《原野奇俠》(又譯《荒山客》,美國,1953)
片中一個隱姓埋名、身懷絕技的"游俠"續寫了西部"神話",當他為民除害後,卻只能策馬走向荒涼的遠方,因為俠客從來都是孤獨的。片中拔槍對決、以靜制動的場面與中國武俠電影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5、《七武士》(日本,1954)
本片是黑澤明挑戰美國"西部片"的一部力作,7個性格迥異、武藝高強的武士抒寫了一部悲壯的"盪寇志",藝術性與娛樂性在影片中得到完美的統一。該片曾被評為世界十大佳片之一。
6、《宮本武藏》(日本,1954)
五六十年代日本劍俠片的"領頭羊",片中迅猛凌厲而又具有強烈真實感的武打風格令人驚心動魄,該片對中國新武俠電影的興起極具借鑒意義。
7、《為了幾塊錢》(又譯《荒野大鏢客》,義大利,1964)
本片是60年代風靡一時的義大利"通心粉"西部片的開山之作,被譽為"從深山野嶺走來的明星"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因此片樹立了"西部俠客"的英雄形象。粗獷、豪放而又具有浪漫主義氣息的藝術描繪使廣闊的西部大地成為英雄的象徵,隻身孤騎,千山獨行成為西部俠客的理想人生。
8、《龍門客棧》(中國台灣,1967)
本片標志著中國新武俠電影高潮的到來,"武俠大師"胡金銓的鳴世之作。該片在情節安排、人物造型、武打設計諸方面都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具有濃郁的民族文化風貌。
9、《獨臂刀》(中國香港,1967)
港台武俠電影"泰斗"張徹的成名作,並因此獲得"百萬大導演"的美譽。片中殘肢獨臂的義士方剛含悲忍憤、苦練神功,終在一場大血拚中手刃仇敵,影片結尾方剛的"盤腸大戰"成為張徹"暴力美學"最鮮明的印記。
10、《精武門》(中國香港,1972)
李小龍因此片而成為萬眾景仰的"民族英雄",片中他那硬拳硬身、迅如雷電的武打功夫令電影特技毫無用處。該片不僅大大拓展了武俠電影的創作視野,而且更是一曲揚我國魂,壯我國威的正氣歌。
11、《馬永貞》(中國香港,1972)
該片是張徹"暴力美學"的代表作,開創了"上海灘爭霸"的故事模式,塑造了一個堪與黃飛鴻媲美的"黑道英雄"馬永貞的銀幕形象。影片結尾馬永貞身中數十斧,仍力斃仇敵,撼倒青蓮閣,將暴力帶入一個超現實的神話境界。
12、《俠女》(中國台灣,1972)
本片是胡金銓歷時5年嘔心瀝血之作,影片糅和了武打、懸疑與文藝氣質於一體,在醉人的東方神秘色彩下,它由表面的復仇情節而進入哲學領域,激烈的打鬥化為詩情畫意的飛舞。該片曾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綜合技術獎。
13、《流星蝴蝶劍》(中國香港,1976)
楚原執導的這部轟動一時的刀劍武俠片開啟了70年代古龍武俠電影"大合唱"的前奏,影片溶入大量似是而非的禪機,以富麗堂皇的布景,輕靈柔巧的劍術,詭譎懸疑的氣勢,陰柔幽絕的色彩,令觀眾耳目一新。
14、《醉拳》(中國香港,1978)
該片將"大俠"黃飛鴻變成了一個"頑皮小子",將傳統的武術變成了一種插科打諢、嬉笑逗鬧的喜劇性手段。該片標志著諧趣武俠片的興起,主演成龍也成為繼李小龍之後又一位叱吒影壇的功夫巨星。
15、《蝶變》(中國香港,1979)
香港著名導演徐克對武俠電影進行創新的一次試驗。影片集偵探、神秘、恐怖、武俠、奇觀等電影典型元素於一身,又以"科學"來"演繹"傳統的武功,是香港"新浪潮"電影運動的產物。
16、《少林寺》(中國香港,1981)
本片可以說是一次精英薈萃、具有世界水平的武術大全,將天下正宗的中國武術功夫系統地再現於銀幕,使觀眾全面地欣賞到中國武術的精萃,開創了真功夫武俠電影的先河。李連傑則成為繼李小龍、成龍之後的第3位武俠電影的"天之驕子"。
17、《笑傲江湖》(中國香港,1990)
根據金庸同名武俠小說改編的這部影片,系一部傑出的精雕細琢的古裝武俠片,由胡金銓、徐克、程小東等大師聯袂執導。影片在武打招式、攝影構圖和音樂插曲等方面獨運機杼,精密地構成了其古樸典雅、絢麗多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藝術風格。
18、《雙旗鎮刀客》(中國,1990)
本片是一部別開生面的武俠電影,曾獲日本國際冒險與幻想電影節大獎。導演在保持傳統武俠電影視覺空間的基礎上,對傳統武俠電影進行了全方位的"改寫",為當代武俠電影引入了新的敘事方式與新的精神品格。
19、《黃飛鴻》(中國香港,1991)
徐克執導的這部黃飛鴻武俠片具有典型的後現代兼容主義的文化特徵:集武打、言情、喜劇等多種類型於一身,融威武剛強與詼諧戲謔於一爐,影片塑造的黃飛鴻空有一身超凡武功卻難敵洋人的船堅炮利,眼睜睜地看著國土淪喪,從而為武俠電影中的這個"百變英雄"賦予了一種歷史反思的內涵。
20、《未被饒恕》(美國,1992)
影片中伊斯特伍德以嚴肅的面目和復雜的心情對西部神話進行了逆向性的考察,主人公基尼是一個"李尋歡"式的人物,編導通過這個人物試圖達到對暴力的否定。該片曾獲第6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四項大獎。
⑸ 求好看的日本古裝電影
你說的好看指的哪方面?場面,細膩度,劇情,寫實還原度,還是其它方面。
例如:
阿修羅之瞳,這種玄幻題材的古裝電影,側重寫意和故事劇情講述。
黃昏的清兵衛,這種更側重內在,通過細膩的劇情烘托,展現日本武士的精神核心。平凡而感動。
七武士,這類古裝歷史題材,更多的側重劇情的觀賞性和側面反映歷史變遷的。
具體推薦如下(都是我看過幾遍的):
詩意化的題材《阿修羅之瞳》、《花痕》、《山茶花飄零》、《蟬時雨》都還不錯7-8分左右。
玄幻類《甲賀忍法帖》更多的是用特效吸引眼球,看起來有些像cosplayer。花里胡哨的技能和人物設定。類似的還有《多多羅》、《無限之助人》。。。
人物傳記題材,更多的烘托虛構小人物的精神品質,堅持本心:《黃昏的清兵衛》、《隱劍鬼爪》、《少女殺手阿墨1-2》、《大菩薩嶺》、《十三刺客》新版還不錯,後面的打戲殺陣部分很熱鬧、《女座頭市》。。。
有一部分比較老的,但是很經典的,國內資源很少《人斬》(天誅)勝新太郎和仲代達矢演的,主要講岡田以臧的故事。《座頭市》推薦89版第26話、《七武士》。。。
還有一種就是評分內涵超高的那種,例如黑澤明、北野武這一類的經典《亂》、《影子武士》、《切腹》、座頭市系列 這一類基本上品質有保障,但是普遍年代較早,看起來畫面感不是很舒服,且手法上個人不是很喜歡。
總結,日本武士電影,豆瓣7.5以上的可觀賞性高。低於7.5-7.2以下的基本上索然無味。個別6點幾分的冷門也不錯。
ps:幾部不怎麼好看的《雨停了》、《必死劍鳥刺》、《壬生義士傳》、《武士的一分》(不咋好看)、《必死劍鳥刺》(不咋好看)。《壬生義士傳》(不咋好看)、《大奧》這幾部千萬別再入坑了,看完索然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