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認為最具環保意義的科幻片是哪部為什麼
我認為最具環保意義的科幻片有三部,第一部是《後天》,第二部是《迷霧》,第三部是《漢江怪物》,因為這三部片子都是講環境污染後人類面臨的災難。
第一部《後天》
這部電影我已經反復刷了不知道多少次了,第一次看的時候只是覺得這部電影的特效做得很好,但後面再看的時候發現了這部電影不管是特效、服化道、演員的演技包括電影的立意都非常好,電影最終想告訴我們的是一定要保護好我們的地球,不然破壞了環境之後大自然一定會反撲的,可以說是十分經典的災難科幻片了,每次一說起這類型的片子,這部《後天》絕對可以名列前茅。
其實還有很多科幻影片都非常具有環保意義,有機會再繼續探討。
Ⅱ 有一部美國片裡面一個片段是用一個什麼機器放在人的脖子上把人血凈化成純凈水是什麼電影
瘋狂的少婦
動作 / 科幻 / 冒險
年代:2016
地區:大陸
演員: 羅梓丹 曹玉峰 田庭豪 李怡諾 袁宇龍
導演: 徐旭
Ⅲ 十大公認星際科幻電影都有哪些
世界十大科幻電影有《E.T.外星人》、《人工智慧》、《第九區》、《黑客帝國》、《復仇者聯盟》、《V字仇殺隊》、《楚門的世界》、《源代碼》、《阿凡達》、《盜夢空間》。
《楚門的世界》是派拉蒙影業公司於1998年出品的一部電影。由彼得·威爾執導,金·凱瑞、勞拉·琳妮、諾亞·艾默里奇、艾德·哈里斯等聯袂主演。
影片講述了楚門是一檔熱門肥皂劇的主人公,他身邊的所有事情都是虛假的,他的親人和朋友全都是演員,但他本人對此一無所知。最終楚門不惜一切代價走出了這個虛擬的世界。
影片評價
《楚門的世界》因為有著離奇設計的劇情,因而讓很多觀眾為之著迷。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部跟奧斯卡擦肩而過的電影卻被越來越多的影迷所津津樂道。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除了影片故事情節的商業化成功運作外,還跟導演彼得·威爾在電影中注入了很濃的象徵成分有關。
導演把桃源鎮比作了伊甸園,或者說,比作了人類居住的這個星球;電影中的導演克里斯托弗則可看作是上帝之子基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三十歲之前的楚門,幾乎就是克里斯托弗一手創造出來的,這跟上帝造人如出一轍,後來楚門的反抗則可以看作是人類對上帝的反叛。
Ⅳ 請高人推薦經典的科幻電影!
影史最經典科幻片Top20
1、《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年
2、《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1982年
3、《星球大戰》Star Wars 1977年
4、《星球大戰之帝國反擊戰》Star Wars V: The Empire Strikes Back 1980年
5、《外星人》E.T.: The Extra Terrestrial 1982年
6、《大都會》Metropolis 1927年
7、《巴西》Brazil 1985年
8、《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1977年
9、《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 1971年
10、《異形》Alien 1979年
11、《異形2》Aliens 1986年
12、《駭客帝國》The Matrix 1999年
13、《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 1985年
14、《地球停轉之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1951年
15、《終結者2》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1991年
16、《終結者》The Terminator 1984年
17、《人體入侵者》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 1956年
18、《人猿星球》Planet Of The Apes 1968年
19、《移魂都市》Dark City 1998年
20、《接觸未來》Contact 1997年
十佳科幻片
1) 星球大戰系列:開創了一個電影神話。
2) 異次元駭客(第十三層):應該說它比黑客帝國的構思更精妙。
3) 超人:所有漫畫類科幻電影的代表。
4) 終結者(1、2):科幻電影經典中的經典。
5) 12猴子:如此引人深思的科幻電影真不多見。
6) 黑客帝國系列:引發了對現實和未來網路發展的思考,形成了一種黑客文化。
7) 移魂都市(黑暗城市):風格另類的科幻片,結尾出人意表。
超時空接觸:比較嚴肅地探討外星文明問題的力作。
9) 千鈞一發:描寫未來社會人的基因問題的驚險影片,內容和主題俱佳。
10) 2001漫遊太空:經典作品,以嚴肅的科學性和預見性著稱
Ⅳ 《阿凡達》有哪些精彩片段,堪稱科幻電影的奇跡
阿凡達》是繼詹姆斯卡梅倫《泰坦尼克》之後的科幻大片,當然這部電影現在無論從電視劇的創意還是當時的影像感都是質的飛躍,這部電影我磨不了三五次,還是打破了精緻的影像和想像《阿凡達》劇情介紹:戰斗中受傷、下半身癱瘓的前海軍戰士傑克薩利,決定代替死去的同胞哥哥來到潘多拉星球,操縱格蕾絲博士,製造人類基因和當地棗部落基因組合而成的“阿凡達”混血生物。
美麗中透露出神秘。 而當你從納美人的眼裡騎著飛獸俯瞰整個潘多拉時,那純凈的天空,一片片藤蔓纏繞落下的島嶼般的山林。 這是人類嚮往的美景,這是一場完整的視覺盛宴。 潘多拉是一個資源豐富的行星,因為人類的資源不夠了,所以決定開采資源。 但是,那顆星星全是毒氣,住在那顆星星上的人,被人稱為娜娜美人,像豹一樣,大約是普通人的兩倍高,肌肉發達,有著藍色的皮膚。 那顆星球上有很多稀有的動植物,開采還是需要人力,但人總是受到攻擊。 於是那裡的科學家把納美人的DNA和人類的DNA結合起來,創造了新的納美人。 這種人特別貴。
Ⅵ 小時候看的一部關於透明人的電影,挺科幻的,很好看
這片子這么老還能記得?厲害。【【【透明人魔】】】
Ⅶ 推薦幾部有探討人性的的科幻電影!
《後天》
類型:動作片科幻片驚悚片災難片
主演:伊恩·霍姆IanHolm丹尼斯·奎德DennisQuai
(觀看地址在圖片上)這個電影網站很好更新很快影片又全看電影非常的舒服。(支持快播和網路影音在線免費觀看)
《末日浩劫》描繪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內突然急劇降溫,進入冰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氣候學家傑克·霍爾(丹尼斯·奎德飾演)在觀察史前氣候研究後指出,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將會引發地球空前災難。傑克博士曾警告政府官員採取預防行動,但警告顯然已經太晚。傑克·霍爾博士於是急告美國副總統宣布北緯31度以南全美民眾盡速向赤道方向撤離,該線以北民眾要盡量保暖。而就在此時,霍然已經太晚。傑克·霍爾博士於是急告美國副總統宣布北緯31度以南全美民眾盡速向赤道方向撤離,該線以北民眾要盡量保暖。而就在此時,霍爾博士得知兒子山姆(傑克·吉倫荷飾)隻身前往紐約去營救女友,於是決定冒險前進紐約在冰天雪地中展開救援行動。這時候災難從紐約開始,曼哈頓摩天大樓遭到強烈旋風的襲擊,大部摧毀。突然間,地鐵隧道里湧出狂暴不止的洶涌洪水。大水吞噬了紐約,淹沒了美國,歐洲也在洪水之下不復存在。此後,冰層和白雪覆蓋了整個地球表面,冰期時代開始了。
Ⅷ 求推薦人造人相關的好看科幻電影
《弗蘭肯斯坦》,《剪刀手愛德華》,《第六日》,《逃出克隆島》,《再造人卡辛》
《銀翼殺手》,《我的機器人女友》,《遺落戰境》——比較新,阿湯哥的,《無影終結者》
《第五元素》,《冒名頂替》,《人工智慧》這些都是和你說的貼切的。
這些是比較有口碑的,其他的那些很多但是不用心做,拍得不好就不說了。
Ⅸ 科幻電影《呼吸》觀後感
去看法國科幻影片《呼吸》,是被電影的名字吸引。之所以會被吸引,是因為一年前我做過一個關於呼吸的夢,夢的內容也是很科幻的:未來的某一天,地球人一覺醒來突然發現自己不能適應周圍的空氣了,變得呼吸困難,不及時送到醫院吸氧就會呼吸衰竭而死。因為自己做過一個關於人類呼吸災難的夢,現在看到一部名叫「呼吸」的電影,很自然地就想去看看和自己做的夢境有什麼不一樣的。
《呼吸》是法國導演丹尼爾·羅比執導的一部科幻片。講述的是巴黎在發生了一場接連兩次的地震後,被一種從地下噴涌、升騰而出的奇怪致命煙霧淹沒,很多沒有來得及跑過毒煙彌漫速度的人們,立馬就倒斃在毒煙里死去。因為死亡的人太多,政府的公共運轉沒法保障,整個城市陷入了災難的恐慌中。不幸中的萬幸是這個毒氣是惰性氣體,雖然一直在彌散,但升高的速度還算緩慢,主人公是離異的馬修和安娜,與其他幸運者逃到樓頂,暫時躲過一劫。但馬修和安娜的女兒薩拉因為從小患有嚴重呼吸道疾病,不能呼吸自然的空氣,必須常年24小時待在家裡全封閉的氧氣艙當中。在地震發生毒煙擴散時,薩拉已經是個青春期的少年了。毒煙災難讓全城停電,救援隊遲遲不能到來,薩拉的氧氣艙隨時面臨著斷電的危險。為了拯救患重病的救女兒,馬修和安娜竭盡全力、抱著必死的決心離開了安全的屋頂與死神賽跑的故事。
《呼吸》被稱為「佛系科幻災難片」,因為它非常具有現實意義,是首部以「霧霾」為主題的科幻災難片,和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既沒有美式災難片的大特效場面,也沒有個人英雄情結,有的只是災難面前人性、愛與慾望碰撞的種種火花,以及一對父母對患病女兒的拚死救援。這樣的深情也感動著觀影的我,但電影結局卻讓我感到有些意外:在薩拉的母親女主安娜因為防毒面具氧氣量不足,但為救女兒堅持去給女兒的氧氣艙換電池,吸入毒煙死去之後;男主薩拉的爸爸力盡艱險帶著防護服去救女兒的時候,恰好遇到患有和女兒同樣呼吸道疾病的女兒的男同學,前來告訴薩拉他們因為這種呼吸道疾病反而對毒煙有了免疫,在毒煙里反而能正常呼吸,不必再呆在封閉的氧氣艙中。電影最後結束的畫面是戴著防毒面具的男主薩拉的爸爸馬修,和不戴防毒面具的女兒相擁在毒煙里,劫後餘生、喜極而泣。拋開電影想要傳達的人文意義和教育意義之外,電影結局的反轉讓我從心理學視角再一次回顧影片內容,有了以下一些自己的心理學角度的觀影感受:
首先,父母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子女不能呼吸同一種空氣,就是一個很有意義的隱喻。電影的開頭,薩拉在和兩個患有同樣呼吸道疾病、也住在封閉氧氣艙的同學通過視屏電話在聊天,其中的女同學因為男朋友的電話呼叫中斷和他們的聊天,男同學還向薩拉調侃那個女同學談戀愛了就不重視他們的小團體了。是的,他們就是那群被稱為「病人」的青春期的孩子,那個氧氣艙就象徵著父母對他們的過度保護,以及和外界的隔離:父母認為外面的世界對於孩子來說是危險的,所以父母按照自己的安全標准為孩子打造了這個具有象徵意味的封閉氧氣艙,孩子只能呆在純凈的氧氣里,而且氧氣艙有大面積透明材料做成的視窗,呆在裡面的孩子還得隨時接受父母的探視,或者說安全監控。在氧氣艙的方寸空間里,薩拉沒有自己的隱私、沒有自己的生活,也談不上有自我,她只是爸爸媽媽的女兒而已。在發生毒煙災難之前,她也許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必須住在氧氣艙里,其實和父母對她帶有控制性的愛有關。父母想要保護她、想要給她最好的愛,但卻是以他們認為的最好的方式。所以,在正常人類生活的時候,外界的空氣對薩拉這一類的孩子是致命的有毒氣體,但在毒煙肆虐的災難空氣里,薩拉這樣的孩子卻如魚得水、重獲新生;反而是父母這樣所謂沒有「病」的人,卻不得不戴上防毒面具靠呼吸純凈的氧氣才能正常呼吸。驚不驚喜?!意不意外?!自己強加於人的、最後還是得自己來承受。片中父母拼了命想要給女兒找尋的他們認為可以「救命」的防護服,其實並不是女兒真正需要的,而毒煙卻能給到女兒真正自由的呼吸。父母和「有病的」子女就真的不能在同一種空氣中同呼吸、共命運了嗎?電影里的毒煙又是因何而起呢?
從心理學的視角看,引發毒煙的兩次地震也是蠻有象徵性的。第一次地震我從心理學角度理解是薩拉父母,即男女主馬修和安娜的離異事件,在一家三口、特別是女兒薩拉內心中引起的震動。離婚這件事,不論是夫妻雙方因為什麼原因造成的,對夫妻雙方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創傷事件,更不用說他們的孩子薩拉內心的感受就更復雜了,而且如果在孩子年紀比較小的時候父母離婚,孩子內心的情感沒有辦法言說的情況下,對孩子心理的傷害無異於發生了一場情感的地震。電影中說薩拉患上嚴重呼吸道疾病是因為遺傳缺陷的原因,也沒有交待薩拉具體是在什麼時間點開始住進氧氣艙的,但我猜測,薩拉患病或者說發病是和父母的離婚事件相關的。第二次地震就比較好理解了,因為電影的開場向我們展示的是薩拉已到青春期,對同樣患病的、談戀愛的女同學是充滿羨慕的。在心理學中,青春期是一個人發展自我認同的關鍵時期,是需要確立自我的年齡階段。當這個在氧氣艙中成長到青春期的薩拉,在步話機中向媽媽提出關於想要戀愛的渴望和困惑時,薩拉想要成長自我的動力和父母對她保護性控制的碰撞,必定也會引起一家人內心的震動。毒煙是為拯救薩拉而來,是為了告訴薩拉的父母,他們給到女兒的保護對女兒是不自由的而來,毒煙是因薩拉內心的呼喚而來。
但在影片中目前不可調和的是:薩拉不能呼吸之前正常的空氣,毒煙發生後薩拉能自由呼吸爸爸卻只能住進之前薩拉的氧氣艙。難道他們父女就永遠不能呼吸同一種空氣了嗎?永遠都要隔著這么一個氧氣艙嗎?這也是電影帶給我們的思考。我想,新一代總是有他們的新思考、新辦法,同時片中的爸爸也住進了之前女兒的氧氣艙去換位生活和感受。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他們父女內心的某些變化又會引發毒煙的改變,那時,毒煙的性質成分發生改變了,大家就可以共同生活在同一種空氣中,不用戴防毒面具、不用隔著氧氣艙玻璃,也能緊緊相擁、自由呼吸!
看完《呼吸》,也發現自己做的那個關於地球人突然不能適應賴以生存的空氣的災難性的夢,和電影所要表達的對地球氣候變壞的擔憂還有些異曲同工之妙。作為人類共同體的每一分子,這也是每個地球人都會當心的事情。電影《呼吸》是一個警醒,希望我們能永遠在這個綠色的星球中,呼吸到純凈、滋養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