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八十年代的懷舊經典電影有哪些
苗苗》1980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紅牡丹》1980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巴山夜雨》1980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等到滿山紅葉時》1980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第二次握手》1980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廬山戀》1980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戴手銬的旅客》1980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天雲山傳奇》1980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月亮灣的笑聲》1981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喜盈門》1981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1981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知音》1981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漩渦里的歌》1981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北影版)》1981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駱駝祥子》1982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牧馬人》1982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人到中年》1982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少林寺》1982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赤橙黃綠青藍紫》1982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城南舊事》1983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快樂的單身漢》1983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咱們的牛百歲》1983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青春萬歲》1983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大橋下面》1984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人生》1984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高山下的花環》1984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黃山來的姑娘》1984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芙蓉鎮》1987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紅高粱》1988
八十年代三十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無限感慨
《庭院深深》1989
② 70年代的經典電影有哪些
《飛越瘋人院》《教父》《佐羅》
《神秘的大佛》《尼羅河上的慘案》
《城南舊事》《東方快車謀殺案》
《火燒圓明園》《少林寺》《自古英雄出少年》
《高山下的花環》《少年犯》《媽媽再愛我一次》《人鬼情未了》《黃飛鴻》《辛德勒的名單》《廊橋遺夢》
③ 九十年代老電影有哪些
1,《情聖》
《情聖》(The Magnificent Scoundrels)是一部由李力持導演,周星馳,毛舜筠等主演的經典喜劇電影,於1991年上映。
2,《重慶森林》
《重慶森林》是澤東電影公司出品的一部都市時裝片,由王家衛執導,林青霞、梁朝偉、王菲、金城武等主演。1994年7月14日,該片在香港上映。
3,《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是湯臣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藝片,該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李碧華、蘆葦編劇;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199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
4,《唐伯虎點秋香》
《唐伯虎點秋香》是永盛電影製作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喜劇電影,由周星馳、李力持執導,周星馳、鞏俐、鄭佩佩等主演。影片於1993年7月1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5,《三月的獅子》
《三月的獅子》是矢崎仁司執導,趙方豪和伊藤清美主演的倫理愛情類電影,於1992年06月10日上映。影片講述了一對兄妹的愛情故事。
④ 中國老電影的一些資料
當我們回顧60年來中國電影的發展道路時,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國電影的蛻變和新生是與中國社會的變革聯系在一起的,從電影的內容、樣式,到生產、營銷方式,都在不斷的變革中。在這六十年裡,中國的電影經歷了從黑白電影到彩色電影的轉變;經歷了從單一的樣板戲到現在的類型片初見雛形的局面。這些發展都在表明,新中國的電影一直在不斷地進行著自我變革。
1949-1966:「工農兵電影」和「寫重大歷史題材電影」
從1949年新和國開始,中國電影事業便進入了嶄新的時代。從1949年到1966年的十七年裡,是新中國電影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雖然也受到政治氣候的嚴重干擾,經歷了幾起幾落的波折,走了一條曲折的道路。但是,電影工作者經過不懈努力,在17年裡共攝制了600多部題材相當豐富的故事片,在數量與質量上較建國前的影片都有一些突破。
這一階段的電影的電影可以概括為"工農兵電影"和"寫重大歷史題材"這兩大類的電影。1949年4月,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由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完成,這是國營電影製片廠生產的第一部體現工農兵方向的故事片。"有意思的是,三大電影基地之一的上海電影製片廠在新中國生產的第一部影片是《農家樂》,一工一農,一南一北,昭示著新中國電影的未來走向。
從1953年開始,新中國進入了有計劃地、大規模地經濟建設時期,從第一個五年計劃起,中國的電影反映的就是在實現工業化道路,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的新人和新事。像《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李雙雙》、《五朵金花》、《老兵新傳》、《阿詩瑪》等影片,能夠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與當時的電影工作者們貼近社會民眾生活有很大的關系。
"寫重大題材"的口號是在電影指導委員會的會議上提出的。當時,受到蘇聯戰爭電影的影響,電影管理者要求電影追求"史詩性",甚至採用行政命令手段,強制創作者去寫"重大題材"。如反映抗美援朝的題材,要求必須具有史詩規模,規定影片中要出現中朝兩國最高領導人和最高將領,並且要表現中朝人民的友誼,中朝軍隊的團結,以及戰爭的戰略思想等等。反映土改的電影,也要求全面反映土改中各階層人物的態度和土改政策的各個方面,成為指導土改工作的教科書。
這類作品是由革命歷史題材影片承擔的,它們藝術地再現了1921年建黨前後到建立新中國之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艱苦卓絕的政治、軍事、文化等領域的革命斗爭事跡。這裡面的一大批作品經過時間的淘洗,已成為"紅色經典",像《白毛女》、《小兵張嘎》、《鐵道游擊隊》、《霓虹燈下的哨兵》、《野火春風斗古城》、《紅色娘子軍》等,精品之多,影響之大,前所未有。
大批擅長拍攝革命歷史題材的導演,像成蔭、崔嵬、凌子風、蘇里、謝鐵驪、李俊等,都是直接從硝煙彌漫的戰場上過來的,是革命隊伍中的一員,因此,在他們的作品中,人物的感情、生活的質感和思想的表達都是有說服力的。而近年,這些電影頻頻被改編,像《小兵張嘎》、《霓虹燈下的哨兵》等等,時間足以證明這些電影的魅力。
當時的電影工作者和解放了的人民一樣,充滿了高漲的革命激情和旺盛的創造精神,在極短的時間內,他們將電影形式與新的生活、新的人物結合起來,立志建設明了的、通俗的社會主義電影。可惜,"政治本位論"嚴重束縛了十七年時期電影工作者的手腳,使他們不能完全施展出抱負。"文革"的到來,又把電影引向一條完全陌生的道路。
1966-1976:中國電影「戴著腳鐐跳舞」
"文革"開始後,除了"老三戰",十七年電影被連根拔起,取而代之的是"樣板戲"電影。60年代的人對這個詞彙應該不會陌生。1966年《人民日報》發表過一篇文章,首次將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和"交響音樂"《沙家浜》並稱為八個"革命藝術樣板"或"革命現代樣板作品"。
樣板戲中的人物總而言之就是三突出、高大全的無產階級革命英雄形象。他們在精神上無限高尚、高大,但是卻不是普通人,不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慾。因此他們是一群現實中不存在的理想主義色彩十分濃郁的英雄。是按照神話中塑造神的手段加以塑造出來的。
因為電影中的人物都是"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所以"樣板戲"電影的創作者就必須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京劇表現方式怎樣進行電影化處理?二是如何創造出絕對理想的英雄人物。難為了那些一流的電影工作者們,他們戴著腳鐐跳舞,找到了一種方法,去表現這種理想化的英雄。當年的電影藝術家們摸索出的"紅光亮"、"敵遠我近、敵暗我明、敵小我大、敵俯我仰"等拍攝手法,雖然是極刻板和教條的,但也為這根從廢墟上生長出的"枝條",增添了意外的光澤。
⑤ 老電影名單大全
中國老電影名單大全如下:
1、哀樂中年(1948)。
2、八千里路雲和月(1947)。
3、白衣戰士(1949)。
4、表(1949)。
5、長恨天(1942)。
6、長相思(1946)。
7、乘龍快婿(1947)。
8、春(1942)。
9、春蠶(1933)。
10、大團圓(1948)。
11、都市風光(1935)。
12、二百五小傳(1949)。
13、風雨江南(1949)。
14、風雲兒女(1935)。
15、歌女之歌(1948)。
16、各有千秋(1947)。
17、孤城烈女(1936)。
18、光芒萬丈(1949)。
19、紅樓夢(周璇主演)(1944)。
20、花外流鶯(1948)。
21、創業(1974)。
22、杜鵑山(1974)。
23、怪人怪事(1974)。
24、海韻(1974)。
25、火紅的年代(1974)。
26、偵察兵(1974)。
27、平原作戰(現代京劇)(1974)。
28、閃閃的紅星(1974)。
29、無影燈下頌銀針(1974)。
30、向陽院的故事(1974)。
31、一副保險帶(1974)。
32、碧海紅波(1975)。
⑥ 七八十年代的農村老電影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反映農村生活的老影片許多。像《青松嶺》《喜盈門》《春苗》《金光大道》《月亮灣的笑聲》《許茂和他的女兒》等。
這此當今農村故事的喜劇片大多數反映七八十年代農業學大寨精神實質,反映新時期農戶為早日改進社會主義社會鄉村新風貌,勇於同一天斗、同地斗、同階級敵人斗的紅色精神。
70時代鄉村老電影大全有《偵察兵》,《閃閃的紅星》,《黑三角》,《渡江偵察記》,《小花》,《火紅的年代》,《創業》等。
80時代農村老電影有《人生》,《大橋下面》,《城南舊事》,《人到中年》,《紅高梁》,《芙蓉鎮刁,《牧馬人》,《駱駝祥子》,《知音》,《喜臨門》,《月亮灣的笑聲》,《天雲山傳奇》,《廬山戀》,《第二次握手》,《戴手銬的旅客》,《城南舊事》等。
⑦ 介紹一些80年代的國產喜劇老電影,越全越好。
1.1980《廬山戀》
1980《廬山戀》 豆瓣評分:7.5
中國第一部吻戲,是「文革」後國內首部體現愛情主題的電影,女主角張瑜片中的服裝換了43套,遠遠超越《花樣年華》里張曼玉的23套旗袍;當年的新人張瑜也憑這部電影成為上世紀八十年代觀眾心中的「夢中情人」,並中選第一屆金雞獎和同年百花獎的「雙料影後」。如今在廬山上,有一座非常聞名的廬山戀電影院,每天從早到晚只放映《廬山戀》一部影片。看《廬山戀》已成為廬山的一個固定旅行項目。
2.1981《三個和尚》
1981《三個和尚》 豆瓣評分: 8.6
這部影片是依據中國民間諺語改編而成,是70後的寶貴幼年回想。憑借著高明的藝術水準,這部電影在國內外取得多項大獎,包含1981年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第四屆丹麥世界兒童和青年電影節銀質獎1982年第三十二屆德國柏林世界電影節銀熊獎。
3.1982《茶館》
1982《茶館》 豆瓣評分: 9.2
這是一部由原著改編而來的威望電影。影片中「北京人藝」絢爛群星的扮演非常超卓,影片充分發揮電影藝術手法的優勢,影片根本保留了原舞台表演的魅力和民族化的風格,將電影化的處理與原作風格有機交融,使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愈加傑出。該片獲1983年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文化部1982年優異影片獎特別獎。
4.1982《少林寺》
1982《少林寺》 豆瓣評分: 7.9
由張鑫炎執導,李連傑主演。是一部在武打電影史上具有劃年代含義的作品,影片一反舊式武打片中那種純扮演的花架與鏡頭技巧的做作,經過李連傑和他的一班功夫隊員們樸素真實的功夫讓觀眾真正賞識到了中國功夫。《少林寺》的顫動,使光頭和尚覺遠的形象成為一個年代的印記。
5.1983《城南舊事》
1983《城南舊事》 豆瓣評分: 8.7
改編自林海音1960年出書的同名中篇小說,由吳貽弓執導,沈潔、鄭振瑤、張豐毅等主演。198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上映。經過孩子的目光審視近代中國的變遷,對文革之後的中國電影來說彌足珍貴。
6.1985《黃土地》
1985《黃土地》 豆瓣評分: 7.9
根據珂蘭《深谷回聲》改編。本片可以說是陳凱歌作為第五代導演的開山之作,張藝謀擔任攝影,這也是當今國內最頂尖的兩位大導演在25年前的初次協作。賈樟柯曾說自己當年在街頭散步,溜進一個錄像廳,在放黃土地,其時就被震懾了,從此立志拍電影。
7.1986《芙蓉鎮》
1986《芙蓉鎮》 豆瓣評分: 8.8
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86年,聞名導演謝晉執導,劉曉慶、姜文主演;這是一部反映建國以來屢次政治運動中小人物悲歡離合的電影。影片經過芙蓉鎮上的女攤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書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運動中的遭遇,對我國50年代後期到70年代後期近20年的前史做了嚴厲的回憶和深入的反思。
8.1987《紅高粱》
1987《紅高粱》 豆瓣評分: 8.1
張藝謀導演,鞏俐姜文主演的電影《紅高粱》以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而為人所稱道。影片塑造了「我奶奶」、「我爺爺」、羅漢大叔等一批中國普通老百姓群像,最大的特色是拍出了中國人豪邁爽快的一面,跟中國內地電影一貫的哀傷沉重的傳統風格大相徑庭。攝影師顧長衛在取景和色彩的運用上有出色表現,男女主角在高粱地野合的一段有中國電影罕見的「景人合一」之美。1988年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中國電影。
9.1987《老井》
1987《老井》 豆瓣評分: 7.7
一部富有深刻哲理性的影片,它以現實主義的手法表現了當代農村青年的獻身精神,並由此歌頌了中華民族的頑強毅力。在上映後引起較大反響。呂麗萍、張藝謀主演,獲得過第11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演員獎,1987年美國第7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第11屆沙爾索國際電影節一等獎。
10.1987《末代皇帝》
1987《末代皇帝》 豆瓣評分: 8.6
這是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的一部傳記電影。盡管這不是一部國產電影,但是它的選題與時代背景都是與中國密不可分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那個時代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傳統社會縮影。影片詮釋了溥儀一個作為皇帝的人的故事,並沒有洋洋灑灑的去講溥儀的故事與中國的歷史,而是選擇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來看待末代皇帝的人生。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榮獲了第六十屆(1987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拓展資料: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國務院法制辦於2018年2月2日—22日就《電影行政處罰裁量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⑧ 60年代有哪些電影
1、《橋》
《橋》是1969年由南斯拉夫波斯納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一部戰爭影片。由哈·克爾瓦瓦茨執導,斯·佩洛維奇、韋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伊·加洛等人主演。
影片講述的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的時期,一小隊南斯拉夫游擊隊員經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斗爭將德軍撤退途中一座必經的橋梁炸毀的故事。
⑨ 經典的六七十年代的老電影有哪些
《春苗》、《海霞》、《創業》、《決裂》 、《青松嶺》
一、《春苗》
《青松嶺》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劉國權、姜樹森執導,李仁堂主演,於1974年上映。該片根據河北省承德地區話劇團的同名話劇改編,講述了青松嶺生產大隊的青年社員秀梅、大愣等人在模範飼養員張萬山大叔帶領下與破壞生產的富農分子作斗爭的故事。
⑩ 五六十年代老電影
一、《南征北戰》
《南征北戰》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的戰爭片,由成蔭、湯曉丹聯合執導,陳戈、馮喆、張瑞芳等主演,於1952年上映。
該片改編自話劇《戰線》,講述了解放戰爭初期,在華東戰場上,人民解放軍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正確運用毛澤東運動戰的戰略思想,消滅敵人取得勝利的故事。
二、《董存瑞》
《董存瑞》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郭維執導,張良、楊啟天、張瑩、周凋、任頤等主演的戰爭片,於1955年1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講述了董存瑞從見習小八路開始,經歷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槍火洗禮,逐漸由魯莽、沖動的孩子蛻變成為真正的革命戰士的成長歷程。
三、《祝福》
電影《祝福》,原著為魯迅小說《祝福》,夏衍改編劇本,桑弧導演,白楊主演,1956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該片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祝福》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對封建的必要性。
四、《上甘嶺》
《上甘嶺》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故事片。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於1956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五、《鐵道游擊隊》
《鐵道游擊隊》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趙明執導,曹會渠、秦怡等主演的劇情片,於1956年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山東臨城棗庄的一支鐵道游擊隊在大隊長劉洪、政委李正的帶領下,活躍在鐵路線上,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斗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