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熱門電影 > 評劇經典老電影劉巧兒

評劇經典老電影劉巧兒

發布時間:2022-12-15 03:42:36

Ⅰ 《劉巧兒(1956)》百度雲高清資源在線觀看,伊琳導演的

鏈接:

提取碼:jfgf
導演:伊琳
編劇:何孝充
主演:新鳳霞/張德福/宋長文/張淑琴/余紹海/余千/趙麗蓉
類型:戲曲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1956-11
片長:104分鍾
又名:LiuQiaoer該片講解放前陝甘寧隴東地區,在人民政府的教育和倡導下,尋常百姓的民主意識逐漸加強。農家少女劉巧兒(新鳳霞飾)人如其名,心靈手巧,貌美如花,純朴善良。她自幼竟父母包辦許配給鄰村趙家莊的趙柱兒,但是巧兒在勞模會上喜歡勤勞憨厚的小夥子趙振華(張德福飾),於是心中暗下決定,要回家敦促父親退掉婚約,自主結婚。與此同時,大地主王壽昌垂涎巧兒美貌,遂慫恿劉媒婆找到巧兒爹劉彥貴。巧兒爹貪圖王財主的財禮,故在女兒面前謊稱趙柱兒是個不學無術的二流子,此言甚合巧兒之心,於是趙劉兩家婚約取消。但是巧兒很快便得知父親將自己許給了王財主,而她和趙振華的誤會也終於大白天下……


Ⅱ 《劉巧兒》是什麼劇種

《劉巧兒》是評劇戲。

《劉巧兒》,中國評劇作品。作者王雁。據1943年袁靜劇本《劉巧告狀》和說書演員韓起祥的說唱《劉巧團圓》改編。劇本描寫陝甘寧邊區農村少女劉巧兒,自小由父親作主與鄰村青年趙柱兒訂親,後其父貪圖財禮,唆使巧兒退婚,嫁給財主王壽昌。巧兒不允,遂自己作主與柱兒訂親。

簡介

「劉巧兒」勇敢爭取到的婚姻生活是否幸福美滿?封芝琴說,雖然在農村,但她和丈夫張柏兒十分恩愛,和睦相處,直到1991年張柏兒去世,夫婦倆幾乎沒吵過幾次嘴。

老人的兒子說,在他的記憶里,除了偶爾吵吵小架,父親和母親從未真正紅過臉。說起家庭和睦、夫婦相敬之道,封芝琴傳授起自己的經驗:「有事就得先商量好,相互理解,和和氣氣,多交流」。

婚後,封芝琴還常常以自己的經歷宣傳《婚姻法》,向年輕人傳授自己處理戀愛、婚姻問題之道。封芝琴說,自己的兩個女兒、一個養子、三個侄女全部是自由戀愛結婚,自己從未乾涉。不僅如此,封芝琴還積極促使其他「小字輩」有情人終成眷屬。在封芝琴的帶動下,悅樂鎮上堡子村出了許多「好婆婆」、「好媳婦」和「少生快富」的幸福家庭。

Ⅲ 劉巧兒是誰,什麼樣的女人

是一部戲中的女主角,織布紡線樣樣精通,人漂亮,為了自己與趙柱兒的包辦婚姻勇敢反抗,最終獲得勝利

Ⅳ 「巧兒我自幼兒許配趙」完整版歌詞是什麼原唱是誰

原唱是新鳳霞,是評劇《劉巧兒》的一段,此段完整歌詞如下:

巧兒我自幼兒許配趙家,我和柱兒不認識我怎能嫁他呀。

我的爹在區上已經把親退呀,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

上一次勞模會上我愛上人一個呀,他的名字叫趙振華,都選他做模範,人人都把他誇呀。

從那天看見他我心裡頭放不下呀,因此上我偷偷地就愛上他呀。

但願這個年輕的人哪他也把我愛呀,

過了門,他勞動,我生產,又織布,紡棉花,

我們學文化,他幫助我,我幫助他,

爭一對模範夫妻立業成家呀。

來在了橋下邊我用目觀看哪,河邊的綠草配著大紅花呀。

河裡的青蛙它呱呱呱地叫哇,樹上的鳥兒它是唧唧喳喳呀。

我挎著小筐兒忙把橋上啊,合作社交線再領棉花。

巧兒我採桑葉來養蠶,蠶做繭兒把自己纏。

恨我爹他不該把婚姻包辦,怨只怨斷案不公拆散了姻緣。

那一日裁判員錯斷了案,為什麼還不見政府來傳。

愁得我飯到口難往下咽,急得我睡夢里心神不安。

眾鄉親全怕我們夫妻離散,意見書十幾張送給專員,

但願得馬專員按公而斷。

此段評劇的背景故事

這段曾經風靡全國的唱腔採用的是「喇叭牌子」。傳統中這個曲牌用嗩吶伴奏,唱詞虛詞襯字多,曲調簡單粗糙。初排《劉巧兒》時這段唱曾遭到非議(夏淳執導),徐文華在幾種板式都不理想的情況下,提議用這個曲牌,節奏跳躍靈活,但由於舊評劇中此調比較庸俗,所以要推陳出新。

經改革後的這段「小橋送線」,其前半段,伴奏樂器中去掉嗩吶,改為弦樂,細膩傳情;過門也變化得長短靈活;演唱時也去掉不必要的襯字;後半部有數板,半說半唱,用高低木魚和三弦襯托;最後幾句對橋下景色的描繪與人物此時的心境融合起來,傳神傳情。

Ⅳ 電影劉巧兒哪年拍的

1956年拍的 《劉巧兒》,中國評劇作品。作者王雁。據1943年袁靜劇本《劉巧告狀》和說書演員韓起祥的說唱《劉巧團圓》改編。劇本描寫陝甘寧邊區農村少女劉巧兒,自小由父親作主與鄰村青年趙柱兒訂親,後其父貪圖財禮,唆使巧兒退婚,嫁給財主王壽昌。巧兒不允,遂自己作主與柱兒訂親。劉父到縣政府告狀,地區馬專員用群眾斷案的方式解決了這宗案件,使巧兒的婚姻如願以償。這是一件發生在40年代延安抗日根據地的真人真事,在群眾中甚有影響。全劇反映了青年男女對自由婚姻的大膽追求。劉巧兒形象突出,性格開朗奔放,清新可愛。 解放前陝甘寧隴東地區,在人民政府的教育和倡導下,尋常百姓的民主意識逐漸加強。農家少女劉巧兒(新鳳霞 飾)人如其名,心靈手巧,貌美如花,純朴善良。她自幼經父母包辦許配給鄰村趙家莊的趙柱兒,但是巧兒在勞模會上喜歡勤勞憨厚的小夥子趙振華(張德福 飾),於是心中暗下決定,要回家敦促父親退掉婚約,自主結婚。與此同時,大地主王壽昌垂涎巧兒美貌,遂慫恿劉媒婆找到巧兒爹劉彥貴。巧兒爹貪圖王財主的財禮,故在女兒面前謊稱趙柱兒是個不學無術的二流子,此言甚合巧兒之心,於是趙劉兩家婚約取消。但是巧兒很快便得知父親將自己許給了王財主,而她和趙振華的誤會也終於大白天下

Ⅵ 劉巧兒是黃梅戲嗎

答:《劉巧兒》不是黃梅戲。

《劉巧兒》是一部非常優秀的評劇劇目,由伊琳導演,新鳳霞、張德福主演,1956年上映的一部評劇電影。

評劇,流傳於中國北方,漢族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是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劇種之一,位列中國五大戲曲劇種。曾有觀點認為是中國第二大劇種。清末在河北灤縣一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先是在河北農村流行,後進入唐山,稱"唐山落子"。

Ⅶ 劉巧兒是什麼劇種

《劉巧兒》是評劇劇種。

《劉巧兒》,中國評劇作品。作者王雁。據1943年袁靜劇本《劉巧告狀》和說書演員韓起祥的說唱《劉巧團圓》改編。

評劇是漢族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是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劇種之一,位列中國五大戲曲劇種。曾有觀點認為是中國第二大劇種。清末在河北灤縣一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先是在河北農村流行,後進入唐山,稱「唐山落子」。評劇有東路、西路之分,而以東路評劇為主。

歷史沿革

評劇是在中國有較大影響的地方劇種之一。早在19世紀末,河北唐山一帶的貧苦農民於農閑時以唱蓮花落謀生,1890年前後就逐漸出現了專業的蓮花落藝人。蓮花落即稱「落子」,是一種長期流行在民間的說唱藝術,評劇就是在蓮花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其後,東北民間歌舞「蹦蹦」傳進關內,於是河北的蓮花落藝人便迅速地吸收了這種藝術,開始演唱如《王二小趕腳》、《王二姐思夫》、《楊二舍化緣》、《王大娘鋸大缸》、《丁香割肉》、《安安送米》等一類劇目,深受當地的農民喜愛。

這些藝人隨後又由農村進入工業城市唐山:唐山的工人,特別是煤礦和鋼鐵工人成了這個劇種早期的熱心觀眾及積極支持者。

但是,它形成為較完整地戲曲藝術則在辛亥革命前後。當時舞台上已有文明戲和話劇演出,他們都擁有自己的劇作者,同時,進步的民主思想已傳播到了文藝圈子,這就促使評劇這個新興的劇種也產生了第一代的劇作家成兆才等。

Ⅷ 求評劇《劉巧兒》中《自己找婆家》選段的唱詞

原文:

巧兒我自幼兒許配趙家,我和柱兒不認識我怎能嫁他呀。

我叫我的爹跟他把婚退呀,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

上一次勞模會上我愛上人一個呀,他的名字叫趙振華。

都選他做模範人人都把他誇呀,我對這個年輕的人印象非常大呀。

因此上我偷偷地就愛上他呀,但願這個年輕的人哪他也把我愛呀。

過了門他勞動我生產又織布紡棉花,我們學文化他幫助我我幫助他。

爭一對模範夫妻立業成家呀,來在了橋下邊我用目觀看哪。

河邊的綠草配著大紅花呀,河裡的青蛙它呱呱呱地叫哇。

樹上的鳥兒它是唧唧喳喳呀,我挎著小筐兒忙把橋上啊。

供銷社交線再領棉花。

英文翻譯:

Qiao Er I married Zhao Jia from my child. Zhu Er and I don't know how I can marry him.

I asked my father to marry him back. This time I'm going to find my mother-in-law's house by myself.

I fell in love with someone at the last model labor meeting. His name is Zhao Zhenhua.

They all chose him as a model. Everyone praised him. I was very impressed by this young man.

So I secretly fell in love with him. I hope this young man would love me too.

After the door he worked, I proced and weaved cotton, we learned culture, he helped me help him.

A couple of model husband and wife to start a family ah, come under the bridge, I use my eyes to see where.

The grass beside the river is accompanied by big safflower, and the frog in the river croaks.

The bird on the tree is chirping. I am busy putting a basket on the bridge.

Supply and marketing social lines to get cotton.

(8)評劇經典老電影劉巧兒擴展閱讀:

劉巧兒原型:

1924年農歷四月十五,封芝琴出生在甘肅省華池縣城壕鄉轉嘴子村樊坪庄,乳名捧兒。

幼時,捧兒便被父親許給張家柏兒為妻。隨著年齡漸長,兩人經常往來,互生愛慕之意。但是,因張家貧窮,捧兒先後又被父親另許給高家、另一戶張家及朱家,但都遭到捧兒拒絕。

眼看其父不斷為捧兒張羅婆家,張柏兒家擔心夜長夢多,便集合族人夜闖封家,搶回捧兒,為兩人完婚。封父到縣政府狀告張家「搶劫民女」,縣司法處未作深入調查,即宣布婚姻無效。 多變的婚事,並未讓捧兒失去主意。

在陝甘寧邊區新生活的感召下,捧兒徒步上百里路,到慶陽專署駐地慶陽城狀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對她婚姻的干涉和縣抗日民主政府斷案不公,爭取婚姻自主的權利。

時任隴東分區專員兼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隴東分庭庭長的馬錫五(解放後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採取調查、調解與審判相結合的方式,協同縣政府召開群眾大會,進行公開宣判,糾正了華池縣抗日民主政府的錯誤判決,使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馬錫五審判方式」也由此誕生。

這起爭取婚姻自主的民事案件不僅讓周圍的百姓們刮目相看,而且轟動了陝甘寧邊區,成為20世紀中國八大名案之一。

當時,延安《解放日報》、重慶《新華日報》、《隴東報》等接連對此進行報道;隨之,著名藝人韓起祥將之編成陝北快書《劉巧團圓》、隴東中學教員袁靜創作了秦腔劇《劉巧兒告狀》在邊區廣為傳播。

解放後,中國評劇院又將其編為評劇《劉巧兒》,由著名演員新鳳霞主演,隨後又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搬上銀幕,使「劉巧兒」的故事傳遍全國,甚至還推動了第一部《婚姻法》的宣傳普及。

自此,捧兒便有了一個婦孺皆知的大名——「劉巧兒」,她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劉巧兒」成了新中國巾幗楷模、婦女解放的象徵。

Ⅸ 《劉巧兒》是什麼劇種

《劉巧兒》是一出現代評劇,是著名的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的代表劇目之一。

這部戲誕生於1949年,是新中國婦女解放思想的一個重要標志。值得一提的是,這部戲中還有一位家喻戶曉的藝術家——趙麗蓉,當年趙麗蓉老師也是唱評劇的,而且和新鳳霞的合作非常經典。

雖然現在各類戲劇曲種都沒落了,但是在解放初期評劇真的地位很高的。評劇曾經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表演藝術家,新鳳霞就是其中的翹楚。

除了《劉巧兒》之外,新鳳霞的代表作還有《花為媒》、《乾坤帶》、《楊三姐告狀》、《鳳還巢》等。

Ⅹ 劉巧兒是什麼劇種

評劇

《劉巧兒》評劇《劉巧兒》改編自一部創作於1946年的秦腔劇,是中國戲曲以北方為主的大劇種評劇的經典保留劇目,也是評劇大師新鳳霞、張德福代表作之一,彩旦名家、喜劇大家趙麗蓉在劇中也有精彩的演繹。

評劇《劉巧兒》的主題是反對封建婚姻,這恰恰符合貫徹新婚姻法的需要,再加上女主角新鳳霞的精彩表演,立即風靡全國。後來,有人曾打算把編劇袁靜和兩個主演蘇平、新鳳霞找到一起,可惜,沒有實現。

《劉巧兒》評價

《劉巧兒》在五十年代宣傳新婚姻法、提倡戀愛婚姻自由自主中,巧兒和柱兒(趙振華)真心相愛和沖破封x主義枷鎖的故事,產生了積極廣泛的影響,深受廣大觀眾和人民群眾喜愛。

該劇不僅社會正能量巨大,藝術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新鳳霞甜美清新的疙瘩腔、張德福高亮悅耳的正工小生調,加上他們的高顏值,的確魅力了得。

趙麗蓉、趙連喜的詼諧幽默和滑稽可笑,為此劇增色不少。其中,具有創新和歌唱性又韻味醇厚的小橋送線、採桑葉等唱段曾風靡一時,且流傳至今。

閱讀全文

與評劇經典老電影劉巧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哪些原始部落的電影好看 瀏覽:667
媽媽咪呀電影女主同款衣服 瀏覽:928
周潤發電影里孩子被刨了 瀏覽:251
如何和好友連麥看電影 瀏覽:322
日本高清宅男電影 瀏覽:160
林正英國語電影大全 瀏覽:636
日本動漫電影經典排名 瀏覽:926
夜叉池電影講什麼 瀏覽:167
電影海浪劇情解析 瀏覽:262
2016年電影排行榜中國 瀏覽:114
戴墨鏡的小美女電影 瀏覽:63
電影重慶兩個小孩子對話片段 瀏覽:455
槍殺近距離電影高清免費 瀏覽:822
電影歌舞青春3免費觀看 瀏覽:414
麗水市哪個電影院好 瀏覽:91
電影同謀粵語版 瀏覽:508
閩寧鎮電影人物表 瀏覽:748
美國電影贏家劇情 瀏覽:680
純英文字幕經典電影推薦 瀏覽:31
和熊有關的驚險電影有哪些 瀏覽: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