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國人如何評價電影《長城》
總體來說這部電影帶來的震撼足夠大,雖然劇情和特效來說需要更精進,但是在現在的電影市場中這種帶有國家色彩的類型的電影還是不多見,一部宏偉的電影也需要有一顆宏偉的心來品味。
2. 《千與千尋》美國上映時,在當時的外國人帶來怎樣的感受
《千與千尋》作為宮崎駿導演的經典動畫電影,自從它問世以來就受到了人們的關注。不光是在日本,就是在中國,《千與千尋》也被人們認為是一部非常經典和和優秀的作品,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和歡迎,也有許多人去解析劇情,分析電影的各種設定等。但是當這部電影跨過太平洋,到達彼岸的美國時,卻在一開始遭到了滑鐵盧。
在羅傑·約瑟夫·埃伯特的力薦之下,《千與千尋》逐漸受到了美國人的關注。院線的排片也由原來的100多家上映在短時間內激增為700多家,這部優秀的電影最終得到了美國市場與美國觀眾的認可,並一舉拿下第七十五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3. 為什麼外國人的電影那麼好看。那麼有震撼力我們中國的那麼差
外國的電影很多,也不是所有的外國電影都有震撼力。你說的都是好萊塢投入巨資拍的大片。世界只有一個好萊塢,好萊塢的電影已經領先世界一百年了,不是那麼容易超過的。
4. 尊龍在影史上有著什麼地位和影響
尊龍是華人開辟國際影視市場的鼻祖級人物。他打開了中國影視事業通往國際化的道路,是中國國際影視事業中的標志性人物,為中國影視娛樂的國際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或許提及在國際上頗有成就的華人演員,我們都會很快想到成龍、李小龍、章子怡等人,但其實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就有一名華人闖進了國際影視圈並獲得了不俗的成就,他就是著名男演員尊龍,他俊俏英朗的面孔和精湛的演技曾經驚艷了整個國際演藝圈。
因此,尊龍對於中國影視業的貢獻是巨大的,他打開了中國演員通入國際發展的大門,大大推動了中國影視業的國際化發展,是影視圈中每一位演員都值得敬重的男演員。
5. 電影《無盡攀登》路演中夏伯渝分享的創作感悟怎麼樣
電影《無盡攀登》給了你哪些感觸
好看的,很燃、夏老不像個老人像個少年。
影片平實紀錄,創作者很克制,沒有太多煽情、反而幾處小設計讓人感到夏老的可愛。和一般的紀錄片不太一樣,更注重故事的講述和結構,情緒起伏自然舒適,到最後登頂雖然知道結果還是會緊張還是會振奮。更有意思的是埋了一些小點,我們的夢想也許是他人的日常,還有是下山後向導說「我什麼都沒有做」。
應該是一部值得去影院看的紀錄電影。
12月3日,是電影《無盡攀登》上映的日子,其實之前一直很不理解,為何這部電影選擇了這樣的上映日期,一般電影至少要找一個觀影人比較多的節日,今天不是假期,註定首日票房可能不會那麼好看。
但是吳京的發文揭秘了,因為今天是「國際殘疾人日」,而《無盡攀登》的主角夏伯渝是一個無腿老人,這就是選在今天上映的意義吧。
其實說實話,這樣的一部電影,沒有主流明星加持,沒有大量的宣傳,票房結果可想而知,但是吳京依然願意為這部電影出錢又出力,就是因為他們欣賞無腿老人夏伯渝的這種精神,希望這種精神可以傳遞給每一個看電影的人。
6. 《長城》作為我國首次嘗試和好萊塢合作的影片,它在電影史上有什麼意義呢
電影《長城》是好萊塢首次與中國深度合作,完全按照按好萊塢工業水準打造的超級大片,也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第一部工業模式下的電影。資料得知,這個故事並不是張藝謀帶給好萊塢的,而是好萊塢拿著寫了七年的劇本,找到了張藝謀。編劇則是曾經編劇過《諜影重重》系列電影的托尼·吉爾羅伊。最開始傳奇影業創始人托馬斯·圖爾有一個概念性的想法:長城之所以建造的如此宏偉,一定不單單是為了抵禦「人類」。2012年,羅異擔任傳奇影業聯合華誼兄弟在中國創辦的公司傳奇東方的CEO,他來到中國20年,見證了中國電影市場從「零」到全球第二大市場的井噴階段,這一切彷彿都是為了《長城》蓄力,無論是從電影內容還是市場培養方面。在這個合作的最佳時段,他找到了張藝謀,這位中國當代最具「掌控力」的導演。那時《長城》已經籌備了七年,中途還找過《燃情歲月》的導演愛德華·茲威克,但因為種種原因「夭折」了,遞到張藝謀面前的,是一稿「特種部隊」打怪獸的典型好萊塢式劇本。
所以在這部電影創作過程中,好萊塢保證資金,投入技術,同時也規定了劇本走向,電影節奏,而張藝謀在其中做的是「帶著腳鐐跳舞」。同時「借水行船,輸出中國文化」又是張藝謀拍攝這部影片的一個動機和理念:「我一直主張我們要有這樣的合作,我們借用好萊塢這樣的力量和他們喜歡的東西,哪怕是拍一個爆米花的電影,但是我們可以慢慢的,潛移默化的,把中國的一些文化符號傳遞出去。」所以,當電影導演被好萊塢資本綁架,當導演主題先行試圖藉助電影輸出中國文化符號時,便產下了這樣一顆好萊塢類型片與中國文化符號夾雜的不倫不類的怪胎。
錢鍾書曾說:「理之在詩,如水中鹽,花中蜜,無痕有味。」電影作為一門藝術,其深刻的主題、導演的藝術理想、人文精神理應通過鮮活可感的人物形象、邏輯縝密的故事、氣韻靈動的畫面自然而然的滲透出來,而非如此這般迫不及待、急功近利的呈現出來。我們對這部影片的吐槽,不僅僅是因為影片的糟糕,而更多是出自對於一個曾經有思想、有個性、有才華,被稱之為「鬼才」「奇才」的藝術家的失望。坐擁如此充裕的資本、豪華的明星、頂尖的技術,竟然整合出如此平庸的流水線作品,這是絕大部分對張藝謀還懷有期待的觀眾所不能接受的。《長城》再一次證明任何一個暢銷作品,都不可能僅僅是商業算計的分泌物。沒有解決更高級的,讓全球觀眾看到「一種活躍的、靈性的、充滿幻想和好奇的生活」,那輸出文化,就是一句空話。
7. 《長津湖》看得人熱血沸騰,用了七百多名外國演員,他們都是從哪找的
《長津湖》戰爭場面緊張刺激,戰火四起硝煙彌漫,人物刻畫也很到位,有血有肉,有家鄉情懷,整個電影時間不算短,大致上講述了朝鮮戰爭的起始,服化道方面做得很精細,特效很華麗,給觀眾的視覺沖擊很大,是一部給人非常震撼的好電影,電影本身也極大地鼓勵了鼓舞了中華兒女。
《長津湖》動用了700多名外國演員,有500多名白色人種,200多名有色人種,《長津湖》就是一部能反映電影工業水準、拍攝水平和投資規模的電影,《長津湖》就是讓我們看到這場戰役的取勝,到底經歷了怎樣的艱難。
《長津湖》中的這些外籍演員有的是來自於北京外籍學院,有的是外國人在北京有一個群,從群裡面招來的,《長津湖》在形式上,是以「小人物+大事件」為核心,通過不同視角穿插敘述,耗費巨資,但最後呈現的效果是好的,演員們對每場戲都認真對待。
8. 你覺得外國人看中國電影是何體驗呢
很亢奮吧,血脈噴張的打鬥場面,還有氣勢宏大的背景,和電腦特效的肯定感官上是不一樣的。
9. 中國有哪些電影在國外也很受歡迎
中國的電影走向國際市場已經不是一件新鮮的事情,而且現在出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就是在國內上映的,有些電影國內反響頻頻,但是在國外卻受到了觀眾的好評。而這些電影包括以下這幾部。
由林允和鄧超領銜主演的愛情喜劇片《美人魚》。這部電影也在國外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因為很多外國的觀影者覺得一開始覺得這部電影非常的刮到沒有深意,但是越往後看越覺得有意思。也被電影中那些奇幻的鏡頭以及人魚和人之間的愛情所感動。
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裡面的無厘頭笑點特別多。所以讓很多外國的觀影者覺得這部電影真的是非常生動很有趣,不會讓人感覺到乏味,尤其是開放式的結尾,讓人遐想連篇。
10. 適合推薦給老外看的中文電影
電影一直都是學習語言的很好方式,也是比較受歡迎的一種方式。學生可以通過電影,練習自己的聽力,了解相關的文化。但是,作為老師,如何選擇適合學生看的電影,需要慎之又慎。特別是在美國,學校對於電影的選擇的和播放有嚴格的要求。兩年來,收集了一些不錯的中文電影。既滿足了要求,也頗受學生歡迎。
1、《十二生肖》
成龍大哥是在外國也算是家喻戶曉了。這部面向國際市場的電影,非常受學生的歡迎。在教授十二生肖時可以推薦給學生看這部電影。(其實我心裡還在吼:叫你們搶我們的這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快快給咱們還回來!!)
2、《功夫夢》
成龍大哥又登場啦!他在外國人心中那是真紅!雖然電影也就三到四星水準,但是演員和故事都是賣點。電影展現了中國功夫以及老北京城的生活,是一種文化展示。而中英夾雜的對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明白。所以這部片子可以作為上課的補充材料使用,或者布置成作業,請學生看了以後進行故事的講述,回答老師事先預留的問題都可以。另外請注意賈登·史密斯的中文,學生聽了應該會覺得自己的中文其實很好啊(我一學生就吐槽了,嘻嘻)
3、《大紅燈籠高高掛》
這個就是外國人認為的最中國的電影!影片講述了民國年間一個大戶人家的幾房姨太太爭風吃醋,並引發一系列悲劇的故事。不管是它的獲獎背景(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還是它出自於中國最有名的導演之一張藝謀,亦或是主演鞏俐非常受西方人待見,都足以成為推薦給學生看的電影的理由。文化普及意義大於學習中文。
另外張藝謀的片子其實大部分都拍的不錯,《金陵十三釵》、《一個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等等可以成系列推薦,不過真沒法學中文,這濃濃的鄉音啊。。
4、《聽說》
我會告訴你我讓學生看這部電影是因為台詞少嗎。。很清新的一部電影,沒有很多對白,都是以手語為主。但是故事十分打動人心。台灣人說國語語速較慢,容易明白。就是台灣腔調重了些。
5、《末代皇帝》
一部相當老的,中國年輕人不太熟悉,但是在老外界(我是不是創造了個新詞?)知名度相當高的一部片子,可能是因為拿過奧斯卡獎吧,導演也是外國人,所以並沒有被當做中國電影。不過我想說首先每個對外漢語老師可以一看,幫助了解那段歷史,其次要是你的學生對中國歷史感興趣的話,一定要推薦給他看!當歷史故事看就行,這樣的電影就別再當學習材料啦。
6、《卧虎藏龍》
李安導演的功夫片,斬獲多項國際大獎。畫面清晰唯美,打動場面靈動飄逸,特別是輕功,公認的輕功拍的最好的場面。不過由於文化差異,也有部分學生反應對故事內容不甚了解,不知所雲,純粹在觀摩打鬥動作等等。
7、《花木蘭》
咳咳,我知道這個是迪斯尼製作的啦,但是,這畢竟是咱們中國的古代故事!這也是美國的孩子們非常熟悉和喜歡的電影。可以給學生播放中文配音的版本,學生對電影的熟悉可以幫助他們理解中文的意思。同時,也可以給學生講述花木蘭的真正故事。什麼?你問我《功夫熊貓》,這個完完全全是美國大片,不具可比性,可以給你家的中國娃娃看。
8、《中國合夥人》
給學生看過!hsk5級水平的,看的中文字幕,表示沒有太大問題。問她最喜歡這三個當紅男星的哪一位?人家表示黃曉明最帥。這年頭外國人不得了啊,認識黃曉明和他baby的還真不少~ 故事本身就不難懂,加上故事背景是學英語和留洋,外國人就更感興趣了。當時我是在講「創業」話題的時候給學生放的片段,他們很有興趣,回家自己看了完整版。
9、《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
向學生展示中國校園生活與愛情最好的電影。給水平高的學生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他們順便還能把胡夏的主題歌《那些年》也給學了。同理,《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都是不錯的校園電影備選篇。
這里又有人問我了,什麼叫水平高?水平多高的人能看這片子呢?我個人感覺差不多hsk4-5級之間的,看一些中國現代電視劇或電影,反應家常里短的,是最好不過了。我還有過了hsk5級的日本學生在看《心理罪》呢。。。
小結如下:
單純作為文化推廣時,可以給學生放一些古代、歷史、中國風電影。不然,建議放講述現代故事的電影,語言更容易理解,故事情節也更容易接受。而且我個人覺得屬於鞏俐、楊紫瓊、張曼玉、成龍這些人的時代正在退去(沒有任何不敬哦),更多的外國人渴望認識中國最火最熱的新星,比如范冰冰、李易峰,TFboys,就好像我們也在認識賈斯丁比伯、泰勒斯威夫特一樣。
老師們可以考慮可以開設中文電影觀摩課,或者不定期在下午搞中國電影播放日也不錯。准備一些話題與學生討論,也可以學習一些語言,准備一些中文問題,讓學生看電影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