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熱門電影 > 科幻電影論文

科幻電影論文

發布時間:2022-02-27 07:04:58

A. 阿凡達對科幻電影的進步 寫一篇論文3000字以上

這個行不行?我自己寫的,當然不登大雅之堂了

一些感悟-----阿凡達

82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詹姆斯喀麥隆攜《阿凡達》完敗給了自己的前妻凱瑟琳·畢格羅的《拆彈部隊》。《拆彈部隊》我沒看過,所以無資格評論其深度及藝術性!當凱瑟琳·畢格羅從兩屆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斯手中接過最佳影片獎的時候全場一片歡騰,此時鏡頭閃現在詹姆斯喀麥隆表情上,也是微笑鼓掌,究其心中所想,不得而知!想來是遺憾的,奧斯卡沒有給喀麥隆再一次在柯達劇院高喊:我是世界之王~的機會!

後來在新浪的一次網上投票中,一選項稱《阿凡達》雖未獲獎,但若干年後,絕大多數的人只會記得《阿凡達》而不會知道《拆彈部隊》,因為它開創了電影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投票認同率高達80%以上!

真該建議羅伯特·澤米吉斯多看幾次《阿凡達》,同樣是先進的3D表情捕捉動作捕捉,為什麼他的《極地特快》《貝奧武夫》就相差那麼大,估計他看了得羞愧死!終生不敢再提3D表情捕捉,這兩部電影完全耗費了他之前拍《阿甘正傳》《荒島餘生》所積蓄的一世英名!如果有看過的,可以對比一下!

說實話,阿凡達我都看了快兩個月,只不過今天才想起要寫點東西!

我一直是詹姆斯.喀麥隆的忠實粉絲,無論<異形2><深淵><終結者12><真實的謊言>,抑或《鐵達尼》,更是如同電影工業的《聖經》一般,或許這么說肉麻之至~在所有喜歡電影,喜愛他的影迷來說,詹姆斯喀麥隆已經上升到了神的高度,可望而不可及,號稱"詹神"!

至九八年《鐵達尼》以後,喀麥隆像鐵達尼沉入海底一樣,跟著消失在公眾視線之外,只是偶爾在娛樂新聞的邊角找到一絲他的消息,時隔十二年,一劍初成。

是的,他的電影總是能讓我眼界大開,沉迷其中。每一部電影總是引領電影工業技術革命,神乎其技!套用第十放映室對於《一石二鳥》的影評就是:讓人肝膽俱裂!只是在這里,肝膽俱裂是褒義的形容詞!

我就把我第一次的3D觀影獻給《阿凡達》了,還好,沒有出現頭暈的症狀!

公元2010年1月27日,合肥解放電影院,當晚七點上下和朋友去買票,結果排隊已經賣到晚上0點以後,沒辦法,買了!然後回去,睡覺,睡到11點又趕車去電影院,真不容易啊。難為我朋友了,她不是電影迷,結果硬撐著陪我去看!結果她在電影院睡著了,太累了吧!估計她是第一個在電影院看阿凡達睡著的!

喜歡電影的朋友應該大多都已經看過了,所以劇情也無必要再說!在這兩個多小時華麗的視覺轟炸下,能不被震撼的觀眾朋友估計是少數了!關於這些畫面,劇情,深度,表達等等這些已經早已被人說得太多太多!

N多好事者試圖在《阿凡達》中找出各種各樣詹姆斯喀麥隆抄襲的影子,抄襲魔獸世界,抄襲千與千尋,抄襲.....不一而足!那《三槍拍案驚奇》是不是抄襲《血迷宮》?《瘋狂的石頭》是不是抄襲《兩桿大煙槍》?那昆汀·塔倫蒂諾的《殺死比爾》還抄襲了李小龍呢?他的很多電影都抄襲了香港電影的橋段....

什麼叫抄襲?什麼叫借鑒?可口可樂有一句經典的廣告詞: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如果要套用到詹姆斯喀麥隆身上,應該改成:一直在模仿,總是在超越!

B. 寫一篇論文,阿凡達對科幻電影的進步

首先把自己的觀影感受寫出來,不需要太長,然後通過舉例子來說明《阿凡達〉這部電影是成功的,在某種程度上它是科幻電影的一個里程碑。包括電影的特效,音樂,燈光,拍攝時間,拍攝地點等等,總之靠譜就行。接下來再列舉一些以往拍的較好的科幻電影與《阿凡達〉做一個對比。最後展望一下未來,是否將來還會有超越《阿凡達〉的作品。

C. 老師 叫我們看科幻電影 然後寫論文 求一篇範文 謝謝

看終結者系列,網評範文多。

D. 寫一篇科幻論文

寫科幻的論文的好處,在我看最大的好處就是含金量特別特別大,不像小說那樣抻著讀者去看,科幻論文就是直接將科幻核心技術與框架依次列出來,以其通俗易懂的語言普及大眾。而且很偏向科普作品,具有濃郁的記錄與寫實的色彩。是比科幻小說更厚重的科幻表現手法。

E. 求一篇關於 美國好萊塢科幻電影的發展或現狀的外文文獻!!

類似這樣的論文,網上已經有了~
Science fiction movie is movie form developed on the bas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knowledge. As one of the genres of Hollywood's most history, science fiction movies utilize the likelihood, authenticity, predictability of its story, and scenes of shocking, strange characteristics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global audience. In recent years, 3D, 4D, IMAX, represented by a series of advanced shooting and screening technology, the rise of modern sci-fi movie, like "Jurassic Park", "Transformers" and "Avatar", play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in creating the historically box office miracle. From the two-dimensional space to three-dimensional space, and then now the multi-dimensional space, every leap in Hollywood science fiction movies can not be separated with advances in technology. However, expansion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lso lead the abuse of technology, which bring a series of disastrous consequences. As a result, after having experienced a technology 「Carnival」, people began to introspect this phenomenon, including reflections in science fiction movies. Compared to other areas in Hollywood, science fiction movies has its unique feature in nature of reflection of technology and rational - it is a technological critiqu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determines their advantages and critical shackles in the process of reflection of the science fiction movies. Therefore, take the Hollywood science fiction movies as a starting point, by analyzing movies, the author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flection and philosophical meaning behind it.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focuses on the background of Hollywood science fiction movies, rational reflection of the technolog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our environment has become worse and worse, now we face more and more serious crisis of survival. After European Middle Ages, with the demise of feudal theological sense, "technology" and "rationality" returned in the view of mass public.

F. 急求!! 求一千字的科幻電影論文,各位大大們幫幫忙啊!!急!!!

從大海見一滴水——對科幻小說中某些傳統文學要素的反思

作 者:劉慈欣
類 別:科幻理論

試想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做出如下描述:

拿破崙率領六十萬法軍侵入俄羅斯,俄軍且戰且退,法軍漸漸深入俄羅斯廣闊的國土,最近佔領了已成為一座空城的莫斯科。在長期等待求和不成後,拿破崙只得命令大軍撤退。俄羅斯嚴酷的冬天到來了,撤退途中,法國人大批死於嚴寒和飢餓,拿破崙最後回到法國時,只帶回不到三萬法軍。

事實上托翁在那部巨著中確實寫過大量這類文字,但他把這些描寫都從小說的正文中隔離出來,以一些完全獨立的章節放在書中。無獨有偶,一個世紀後的另一位戰爭作家赫爾曼�6�1沃克,在他的巨著《戰爭風雲》中,也把宏觀記述二戰歷史進程的文字以類似於附記的獨立章節成文,並冠以一個統一的題目:《全球滑鐵盧》,如果單獨拿出來,可以成為一本不錯的二戰歷史普及讀物。兩位相距百年的作家的這種作法,無非是想告訴讀者:這些東西是歷史,不是我作品的有機部分,不屬於我的文學創造。

確實,主流文學不可能把對歷史的宏觀描寫作為作品的主體,其描寫的宏觀度達到一定程度,小說便不成其為小說,而成為史書了。當然,存在著大量描寫歷史全景的小說,如中國的《李自成》和外國的《斯巴達克思》,但這些作品都是以歷史人物的細節描寫為主體,以大量的細節反映歷史的全貌。它們也不可能把對歷史的宏觀進程描寫做為主體,那是歷史學家乾的事。

但科幻小說則不同,請看如下文字:

天狼星統帥侖破拿率領六十萬艘星艦構成的龐大艦隊遠征太陽系。人類且戰且退,在撤向外太空前帶走了所有行星上的可用能源,並將太陽提前轉化為不可能從中提取任何能量的紅巨星。天狼遠征軍深入太陽系,最後佔領了已成為一顆空星的地球。在長期等待求和不成後,侖破拿只得命令大軍撤退。銀河系第一旋臂嚴酷的黑洞洪水期到來了,撤退途中,由於能源耗盡失去機動能力,星艦大批被漂浮的黑洞吞噬,侖破拿最後回到天狼星系時,艦隊只剩下不到三萬艘星艦。

這也是一段對歷史的宏觀描寫,與上面不同的是,它同時還是小說,是作者的文學創造,因為這是作者創造的歷史,侖破拿和他的星際艦隊都來自於他的想像世界。

這就是科幻文學相對於主流文學的主要差異。主流文學描寫上帝已經創造的世界,科幻文學則像上帝一樣創造世界再描寫它。

由於以上這個區別,使我們必須從科幻文學的角度,對科幻小說中主流文學的某些要素進行反思。

一、細節

小說必須有細節,但在科幻文學中,細節的概念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這樣一篇名為《奇點焰火》科幻小說,描寫在一群超級意識那裡,用大爆炸方式創造宇宙只是他們的一場焰火晚會,一個焰火就是一次創世大爆炸,進而誕生一個宇宙。當我們的宇宙誕生時,有這樣的描寫:

「這顆好!這顆好!」當焰火在虛無中炸開時,主體1歡呼起來。

「至少比剛才幾顆好,」主體2懶洋洋地說,「暴脹後形成的物理規律分布均勻,從純能中沉澱出的基本粒子成色也不錯。」

焰火熄滅了,灰燼紛紛下落。

「耐心點嘛,還有許多有趣的事呢!」主體1對又拿起一顆奇點焰火要點燃的主體2說,他把一架望遠鏡遞給主體2,「你看灰裡面,冷下來的物質形成許多有趣的微小低熵聚合。」

「嗯,」主體2舉著望遠鏡說,「他們能自我復制,還產生了微小的意識……等等,他們中的一些居然推測出自己來自剛才那顆焰火,有趣……」

毫無疑問,以上的文字應該算做細節,描寫兩個人(或隨便其它什麼東西)在放一顆焰火前後的對話和感覺。但這個細節絕對不尋常,它真的不「細」了,短短二百字,在主流文學中描寫男女主人公的一次小吻都捉襟見肘,卻在時空上囊括了我們的宇宙自大爆炸以來的全部歷史,包括生命史和文明史,還展現了我們的宇宙之外的一個超宇宙的圖景。這是科幻所獨有的細節,相對於主流文學的「微細節」而言,我們不訪把它稱為「宏細節」。

同樣的內容,在主流文學中應該是這樣描寫的:

宇宙誕生於大爆炸,後來形成了包括太陽在內的恆星,後來在太陽旁邊形成了地球。地球出現十幾億年後,生命在它的表面出現了,後來生命經過漫長的進化,出現了人類。人類經歷了原始時代、農業時代、工業時代、進入信息時代,開始了對宇宙本原的思考,並證明了它誕生於大爆炸。

這是細節嗎,顯然不是。所以宏細節只能在科幻中出現,

其實這樣的細節在科幻小說中很常見,《2001》的最後一章宇航員化為純能態後的描寫就是最好的例子,這一段文字為科幻文學中最經典的篇章。在這些細節中,科幻作家筆端輕搖而縱橫十億年時間和百億光年空間,使主流文學所囊括的世界和歷史瞬間變成了宇宙中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塵。

在科幻小說的早期,宏細節並不常見,只有在科幻文學將觸角伸向宇宙深處,同時開始對宇宙本原的思考時,它才大量出現,它是科幻小說成熟的一個標志,也是最能體現科幻文學特點和優勢的一種表現手法。

這里絲毫沒有貶低傳統文學中的微細節的意思,它同樣是科幻小說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沒有生動微細節的科幻小說就像是少了一條腿的巨人。即使全部以微細節構成的科幻小說,也不乏《昔日之光》這樣的經典。

現在的遺憾是,在強調微細節的同時,宏細節在國內科幻小說的評論和讀者中並沒有得到認可,人們對它一般有兩種評價:一、空洞,二、只是一個長篇梗概。

克拉克的《星》是科幻短篇中的經典,它最後那句:「毀滅了一個文明的超新星,僅僅是為了照亮伯利恆的夜空!」是科幻小說的千古絕唱,也是宏細節的典範。但這篇小說如果在國內寫出,肯定發表不了,原因很簡單:它沒有細節。如果說《2001》雖然時空描寫的尺度很大,但內涵已寫盡,再擴長也沒什麼了,那麼《星》可真像一部長篇梗概,甚至如果把這篇梗概遞到一位國內出版社徵集科幻長篇的老編手中,他(她)沒准還嫌它寫得太粗略呢。國內也有很多不錯的作品以「沒有細節」為由發表不出來,最典型的例子要數馮志剛的《種植文明》了。在2001年北京師大的銀河獎頒獎會後座談中,一位MM嚴厲地指責道:「科幻創作的不認真已經發展到了這種地步,以至於有人把一篇小說的內容簡介也拿出來冒充傑作!」看到旁邊馮兄的苦笑,我很想解釋幾句,但再看MM那義憤填膺大義凜然的樣子,話又嚇回肚子里去了。其實,這部作品單從細節方面來說,比國外的一些經典還是細得多。不信你可以去看看兩年前剛獲星雲獎的《引力深井》,看看卡爾維諾的《螺旋》,再看看很有些年代的《最初的和最後的人》。聽說馮兄正在把他的這篇「內容簡介」擴為長篇,其實這事兒西方科幻作家也常干,但耐人尋味的是,很多被擴成的長篇在科幻史上的地位還不如它的短篇「梗概」。

宏細節的出現,對科幻小說的結構有著深刻的影響。這使我們聯想到了應用軟體(特別是MIS軟體)的開發理論。依照來自西方的軟體工程理論,軟體的開發應該由頂向下,即首先建好軟體的整體框架,然後逐步細化。而在國內,由於管理水平和信息化層次的限制,企業MIS軟體的開發基本上都是反其道而行之,先有各專業的小模塊,最後逐漸湊成一個大系統(這造成了相當多的災難性的後果)。前者很像以宏細節為主的科幻,先按自己創造的規律建成一個世界,再去進一步充實細化它;而後者,肯定是傳統文學的構建方式了。傳統文學沒有辦法自上而下地寫,因為上面的結構已經建好了,描寫它不是文學的事。

科幻急劇擴大了文學的描寫空間,使得我們有可能從對整個宇宙的描寫中更生動也更深刻地表現地球,表現在主流文學中存在了幾千年的傳統世界,從仙女座星雲中拿一個望遠鏡看地球上羅密歐在朱麗葉的窗下打口哨,肯定比從不遠處的樹叢中看更有趣。

科幻能使我們從大海見一滴水。

二、人物

人類的社會史,就是一部人的地位的上升史。從斯巴達克思揮舞利劍沖出角斗場,到法國的革命者們高喊人權博愛平等,人從手段變為目的。

但在科學中,人的地位正沿著相反的方向演化,從上帝的造物(宇宙中的其它東西都是他老人家送給我們的傢具),萬物之靈,退化到與其它動物沒有本質的區別,再退化到宇宙角落中一粒沙子上的微不足道的細菌。

科幻屬於與社會文化密不可分的文學,但它是由科學催生的,現在的問題是,在人的地位上,我們倒向哪邊?

主流文學無疑倒向了前者,文學是人學,已經成了一句近乎於法律的准則,一篇沒有人物的小說是不能被接受的。

從不長的世界科幻史看,科幻小說並沒有拋棄人物,但人物形象和地位與主流文學相比已大大降低。到目前為止,成為經典的那些科幻作品基本上沒有因塑造人物形象而成功的。在我們看過的所有電影中,人物形象的平面呆板之最是《2001》創造的,裡面的科學家和宇航員目光呆滯面無表情,用機器般恆定的聲調和語速說話。如果說其它科幻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欠缺是由於作家的不在意或無能為力,《2001》則是庫布里克故意而為之,他彷彿在告訴我們,人在這部作品中只是一個符號。他做得很成功,看過電影後,我們很難把飛船中那僅有的兩個宇航員區分開來,除了名字,他們似乎沒有任何個性上的特點。

人物的地位在科幻小說中的變化,與細節的變化一樣,同樣是由於科幻急劇擴大了文學描述空間的緣故,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由於科幻與科學天然的聯系,使得它能夠對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人物形象的概念在科幻小說中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擴展。

其一、以整個種族形象取代個人形象。與傳統文學不同,科幻小說有可能描寫除人類之外的多個文明,並給這些文明及創造它的種族賦以不同的形象和性格。創造這些文明的種族可以是外星人,也可以是進入外太空的不同人類群落。前面提到的《種植文明》,就是後者的典型例子。我們把這種新的文學形象稱為種族形象。

其二、一個世界作為一個形象出現。這些世界可以是不同的星球和星系,也可以是平行宇宙中的不同分支,近年來,又增添了許多運行於計算機內存中的虛擬世界。這又分為兩種情況:一是這些世界是有人的(不管是什麼樣的人),這種世界形象,其實就是上面所說的種族形象的進一步擴展。另一種情況是沒有人的世界,後來由人(大多是探險者)進入。在這種情況中,更多地關注於這些世界的自然屬性,以及它對進入其中的人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世界形象往往像傳統文學中的一個反派角色,與進入其中的人發生矛盾沖突。科幻小說中還有一種十分罕見的世界形象,這些世界獨立存在於宇宙中,人從來沒有進入,作者以一個旁邊的超意識位置來描寫它。比如《巴別圖書館》。這類作品很少,也很難讀,但卻把科幻的特點推向極致。

不管是種族形象還是世界形象,在主流文學中都不可能存在,因為一個文學形象存在的前提是有可能與其它形象進行比較,描寫單一種族(人類)和單一世界(地球)的主流文學,必須把形象的顆粒細化到個人,種族形象和世界形象是科幻對文學的貢獻。

科幻中兩種新的文學形象顯然沒有得到國內讀者和評論的認可,我們對科幻小說的評論,仍然沿續著傳統文學的思維,無法接受不以傳統人物形象為中心的作品,更別提有意識地創造自己的種族形象和世界形象了,而對於這兩個科幻文學形象的創造和欣賞,正是科幻文學的核心內容,中國科幻在文學水平上的欠缺,本質上是這兩個形象的欠缺。

三、科幻題材的現實與空靈

國內的讀者偏愛貼近現實的科幻,稍微超脫和瘋狂一些的想像就無法接受。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科幻大多是近未來的。

其實這個話題在理論上沒有太多可討論的,科幻的存在就是為了科學幻想,現在科學要被拋棄了,那隻剩下幻想。展現想像世界是這個文學品種的起點和目的。用科幻描寫現實,就像用飛機螺旋槳當電扇,不好使的。有一件事一直讓我迷惑不解:想看對現實的描寫幹嘛要看科幻?《人民文學》不好看嗎?《收獲》不好看嗎?《平凡的世界》不好看嗎?要論對現實描寫的層次和深度,科幻連主流文學拉下的那點兒也比不上。

很多年前看過一部蘇聯的喜劇電影,其中有這樣的鏡頭:一架大型客機降落到公路上,與汽車一起行駛,它遵守所有交通規則,同汽車一樣紅燈停綠燈行。

這是對國內科幻題材現狀的絕妙寫照。科幻是一種能飛起來的文學,我們偏偏喜歡讓它在地上爬行。

四、科幻中的英雄主義

現代主流文學入了嘲弄英雄的時代,正如那句當代名言:「太陽是一泡屎,月亮是一張擦屁股紙。」

其實,這種做法並非完全沒有道理。科學和理性地想想,英雄主義並不是一個褒義詞。二戰中那些英勇的德國坦克手和日本神風飛行員的行為是不是英雄主義?當然可以說不是,因為他們在為非正義的一方而戰爭。但進一步思考,這種說法帶給我們的只有困惑。普通人在成為英雄以前並不是學者,他們不可能去判斷自己所從事事業的正義與否;更重要的是,即使是學者,從道義角度對一場戰爭進行判斷也是很難的,說一場戰爭是不是正義的,更多的是用腳而不是用大腦說話,即看你站在哪方的立場上。像二戰這樣對其道義性質有基本一致的看法的戰爭,在人類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如果按傳統的英雄主義概念,在戰爭到來時,普通人如果想盡責任,其行為是否是英雄主義就只能憑運氣了,更糟的是這種運氣還不是扔硬幣的二分之一,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肯定認為大部分戰爭中雙方的陣亡士兵都是無意義的炮灰。以這樣的定義再去看英雄主義,就會發現它在歷史上給人類帶來的災難遠大於進步。《光榮與夢想》中的女人公所為之犧牲的事業也並非是正義的。這樣一來,難道那些以生命為代價的慘烈奉獻,那些只有人類才能做出的氣壯山河歌泣鬼神的壯舉,全是毫無意義的變態和鬧劇?

比較理智和公平的作法,是將英雄主義與道義區分開來,只將它做為一種人類特有的品質,一種將人與其它動物區別開來的重要標志。

隨著文明的進步,隨著民主和人權理念在全世界被認可,英雄主義正在淡出。文學嘲弄英雄,是從另一個角度呼喚人性,從某種程度上看是歷史的進步。可以想像,如果人類社會沿目前的軌道發展,英雄主義終將成為一種陌生的東西。

現在的問題是:人類社會肯定會沿著目前的軌道發展嗎?

人類是幸運的,文明出現以來,人類世界做為一個整體,從未面對過來自人類之外的能在短時間內滅絕全種族的災難。但不等於這樣的災難在未來也躲著我們。

當地球面臨外星文明的全面入侵時,為保衛我們文明,可能有十億人需要在外星人的激光下成為炮灰;或者當太陽系駛入一片星際塵埃中,惡化的地球生態必須讓三十億人去死以防止六十億人一起死,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文學是否還要繼續嘲笑英雄主義呢?那時高喊人性和人權能救人類嗎?

從科幻的角度看人類,我們的種族是極其脆弱的,在這冷酷的宇宙中,人類必須勇敢地犧牲其中的一部分以換取整個文明的持續,這就需要英雄主義了。現在的人類文明正處在前所未有的順利發展階段,英雄主義確實不太重要了,但不等於在科幻所考慮的未來也不重要。

科幻文學是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的最後一個棲身之地,就讓它們在這里多呆一會兒吧。

五、科幻中的第三個形象

前面說過科幻文學所特有的兩個形象:種族形象和世界形象,它還有第三個主流文學所沒有的形象:科學形象。由於科幻是科學發展的直接產物,不管是傳統的硬科幻,還是後來的軟科幻,科學總是或明顯或隱藏地存在於其中,它像血液般充盈在科幻小說的字里行間,作為一個無所不在的形象,一直在被科幻小說塑造著。

中國科幻一直在向主流文學學習,但不是一個好學生:我們關注人物形象和語言技巧,結果我們的作品在人家看來不過是小學生作文;我們關注現實,與人家相比不過是一群涉世不深的學生娃的無病呻吟;我們也玩後現代,結果更是一塌糊塗。但在一件事上,科幻對主流文學卻是青出於藍勝於藍。

那就是對科學的醜化和妖魔化。

其實,到現在為止,主流文學只是與科學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並沒有刻意傷害她,這一方面因為傳統文學中的田園場景與科學關系不大,另一方面,醜化科學首先需要了解她,在這一點上主流文學可能有一定的障礙。但科幻卻有著這方面的天然優勢,而且做起來不遺餘力!

我們科幻小說中的科學形象已經成了什麼樣子,我想大家都很清楚。

不錯,西方的科幻作家們在這方面做的比我們有過之而無不及,但這並不是我們這樣做的理由。科學在西方社會相當普及,對它的後果進行反思也許是必要的。但即使如此,這種傾向也受到了西方科學界和科幻評論界的一致譴責。在中國,科學在大眾中還是一支曠野上的小燭苗,一陣不大的風都能將它吹滅。現在的首要任務不是預言科學的災難,中國社會面臨的真正災難是科學精神在大眾中的喪失。

科學的力量在於大眾對她的理解,這是一句真知灼見。而讓科學精神在大眾中生根發芽是一項偉大的事業,與之相比,科幻倒顯得微不足道了。本來兩者並不矛盾,老一輩的中國科幻人曾滿懷希望讓科幻成為這項偉大事業的一部分,現在看來這希望是何等的天真。但至少,科幻不應對這項事業造成損害。科學是科幻的母親,我們真願意成為她的敵人嗎?

如果不從負面描寫科學,不把她寫得可怖可怕就不能吸引讀者,那就讓我們把手中的筆停下來吧,沒什麼了不起的,還有許多別的有趣的事情可做。如果中國科幻真有消失的那一天,作為一個忠誠的老科幻迷,我真誠地祈禱她死得干凈些。

六、陳舊的枷鎖

以上寫了一些科幻與主流文學的對比,絲毫沒有貶低主流文學的意思。以上談到的科幻的種種優勢是它本身的性質所決定,它並沒有因此在水平上高出主流文學,相反,她沒有很好地利用自己的優勢。其實,與主流文學相比時,我常常有自慚形穢的感覺。最讓我們自愧不如的,是主流文學家們那種對文學表現手法的探索和創新的勇氣。從意識流到後現代文學令人眼花繚亂的表現手法,以我行我素的執著精神不斷向前發展著。再看看科幻,我們並沒有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表現手法,新浪潮運動不過是把主流文學的表現工具拿過來為已所用,後來又發現不合適,整個運動被科幻理論研究者稱為「將科幻的價值和地位讓位於主流文學的努力」。至於前面提到的宏細節、種族形象和世界形象,都是科幻作家們的無意識作為,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更沒有形成一種自覺的表現手法。而在國內,這些手法甚至得不到基本的認可。

其實,前面所提到的在科幻文學中擴展和顛覆的一些傳統文學元素,如人物形象、細節描寫等,在主流文學中也正在被急劇變革。像博爾赫斯和卡爾維諾這樣的主流文學家,早就拋棄了那些傳統的教條,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反觀國內科幻的評論者們,卻正在虔誠地拾起人家扔掉的破爛枷鎖,庄嚴地套到自己身上,把上面的螺栓擰到最緊後,對那些稍越雷池一步的科幻作品大加討伐,儼然成了文學尊嚴的守護者。看著網上的那些評論,滿篇陳腐的教條,沒有一點年輕人的敏銳和朝氣,有時真想問一句:您高壽?

創新是文學的生命,更是科幻的生命,面對著這個從大海見一滴水的文學,我們首先要有大海的胸懷!

G. 科幻論文1000字怎樣寫

3020年,世界頂級科學家在「科技樹林」中發現了波晶體,「科技樹林」是人類製造的最後一片樹林,由於大量的開發利用,目前世界上真正的樹林已經不多了。波晶體是來自遙遠的風象星球的唯一倖存者,它的到來讓人類更加確認了這個事實,一件毀滅性的災難——吞食帝國正在象地球進軍!
這時,波晶體透明的浮在半空中,裡面出現一個可愛的女孩,她大叫:吞食帝國的軍隊正在向這里逼近,它毀了我們的家園,它的速度驚人,過不了幾十年,它就會將地球吞掉!!
聽了小女孩的話,所有人都傻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即將要消失!「為什麼,我們沒有惹吞食帝國,它們為什麼要吃我們!」人類憤怒的吼到。
「哎!」只聽見波晶體里的小女孩的嘆息!「我們的家園原來是多麼美麗!蔚藍的天空飄著幾朵雪白的雲,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空氣是那麼清凈,那麼自然,貪婪的人們利用這些天然資源,不斷開發,不斷奪取,導致我們星球連一棵完好的樹木都沒有,它最害怕的就是最純天然的資源。而就在這時,吞食帝國它就利用了我們的缺點,吞掉了我們的星球,它將星球里所有營養物質,可利用物質都吸收了進去,過了大約10年後吧,它又把星球的殘渣吐了出來,到處都是煙霧彌漫,禿禿的土地,噴發的火山。而我,就是這個星球的倖存者。
聽過小女孩的一番敘述,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球即將毀滅,是我們自己一手造成,現在已經晚了,沒有後悔葯可以吃。來不及補救了,是自己的無知引來了災難,所有人都呆坐在原地等待死的那一刻,因為他們清楚,女孩所說的「幾十年」,在現在來說,就是幾天以後的事了!!這時人類心中在後悔,在責罵自己,責罵自己的無知,責罵自己的貪婪......
3020年5月13日,可怕的吞食帝國來臨,地球上到處一片漆黑,漸漸被吞食者吞沒,可怕的時刻終於來了.....
3120年,地球完全喪失功能,變成一片廢墟,是一個用「垃圾」兩個字來形容的星球,而導致這種結果的,並不是別人,而是我們人類自己!
太長的話 自己動手縮短 希望你能採納!

H. 科幻論文700字

且把光陰都燉了

一個身份久了,難免膩味,況且一做便是一百三十七年零三個月又五天。

倒也不止我,還有不知能否稱為父輩的先代們。

初代的九月I是個懦弱的研究員,失戀醉酒後發瘋,導致顛覆機器人三大定律的AI病毒「其實我們都是折翼的chobits」蔓延成疫。在被目睹失控的機器執法者暴走屠殺城市護衛隊後,九月I被加入地下抵抗組織,並在彌留之際被作為實驗品進入了「繼承計劃」:一個為彌補人類幼體漫長的成長期所帶來的經驗缺失,採取抽取記憶以生物信息方式記錄於基因,並以此繁殖的坑爹克隆人計劃。

於是便有了九月II,仍然是個懦弱的研究員,對於組織內部的分裂痛心疾首卻無能為力,眼睜睜看著植入機械晶元的「對機器用生化超人」揭竿而起,成立了共生帝國,在歷史的舞台上,和人類、全機械人分庭抗禮。

然後是九月III,不知是否為擺脫懦弱研究員的命運,被自告奮勇加入了黑客戰隊,妄圖以人腦侵入機器帝國網路中心,多少搶得一點生存的籌碼。任務失敗,最後一縷精魂勉強飄回並製造出了我,九月IV,依舊是個懦弱的研究員,偏安於岌岌可危的人類帝國邊陲一隅,面對那些明明屬於我又彷彿別個世界般遙遠的經歷,無所適從。

能做些什麼呢?

《地球OL:人類限定》已經停服,資料片《家園奪回》又各種Bug層出不窮,任務嚴重卡關,爆機無望。

還奢望能做些什麼呢?

組織兄弟們的爭論喧嘩於耳際漸行漸遠,嘆口氣,我悄悄推開基地邊門,也罷,出去走走好了,權當散心。



會遇見蘭,是我始料未及。

看到那人畜無害的招牌笑容花朵般地於面前綻放,我毫不猶豫地將手中刀叉一齊甩了過去。

蘭瀟灑地偏頭躲過。「看見我這個老朋友,要不要這么激動啊?」

「朋友你妹!」我怒目而向,「是誰,打著談戀愛的幌子破壞我的實驗數據害我博士畢不了業,還……」

「還喝醉酒把小嘰病毒傳播出去?」蘭伸手拿過我的咖啡杯,輕啜一口,眉頭一皺,旋即全數吐了回去,「那是一百零八年前了。」

「是誰,」我拔高聲調,「搶我研究搶我老婆害我和生化人一起過了整夜,還……」

「還向生化軍隊灌輸自由觀點,埋下起義的種子,」蘭伸手端過我的餐碟,抓起粒肉丸扔進嘴裡,誇張地嚼了兩下,眉頭一皺,旋即全數吐了回去,「那是五十三年前了。」

「是誰,」我握緊雙拳,「灌醉我勾我上床害我任務遲到,還……」

「還中途體力不支導致全軍覆滅?」蘭伸手撈過我的餐巾,抹了抹嘴角,眉頭一皺,旋即扔在了盤子里番茄沙司上,「那也是二十七年前了。」

雖說刻骨銘心的感情總是記憶傳承的綁定傾銷品,但就算沒有歷代種種,蘭也能成功地讓我渾身每個細胞都感覺到惡心。望著桌上才將動口就化作一團狼藉的午餐,我再按捺不住拍案而起,目光牢牢釘住他喉間的突起,「你他媽的能不能不要一輩子男一輩子女啊!」

「你管我,」蘭褪去淺笑,滿面嚴肅,「我有個關乎人類存亡的任務找你。」

「你從組織消失了二十七年,你對我從來沒做過一件好事,你個反政府反社會反人類不男不女的瘋子!變態!」我將整張餐桌朝他掀過去,「再信你我是豬!」



我就是頭豬。

一頭漂浮在十萬英尺高空中的豬。

分不清楚象限的地面上,黑色的摩天大樓連綿成正弦曲線,此起彼伏,直延伸到視野盡頭。

「就知道你會來。」

轉過身,對上蘭一臉篤定的淺笑。

「Matrix?」我撇撇嘴,「可惜我不是Neo。」

「放心,」蘭輕嘆,「我也不是Trinity。」

「可他是Source?」我指指從不遠處大步踏空而來的白發長者。

「名字不過代號,」低沉沙啞的嗓音彌漫於耳際,「我只是個你可以接受的形象,為了順利推進雙方合作。」

「合作啥?」

「侵入生化人的神經網路系統。」

不!身體的反應比大腦還要迅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經歷帶來的痛苦在腦海中次第爆炸,昨日歷歷在目:追逐、奔跑、機車嗡鳴、子彈穿梭、鮮血四濺、粉身碎骨。手握成拳,止不住地顫抖,那些前一天還在我面前嬉笑怒罵的兄弟,那些帶著溫熱觸感包含生命力的人類軀體,依次於面前化作冰冷的屍體,包括我自己。

怒從心起,我奮起一拳,直擊長者面門——卻是撲個空,在機器人網路系統里,實體皆虛影。

「當年你們殺了那麼多人,我們憑什麼和你合作!」

「時代已經變了,人類。」長者虛影的目光深邃到令人詫異,我不由平息胸中狂躁的怒火,靜靜聆聽他的訴說。

原來這幾十年裡,全機械人也不好過。共生帝國扯著創造人與機器和諧社會的大旗,四處征戰,強迫人工智慧與人類合體。早些年全機械人還在武器工業方面有所領先,但隨著環境的惡劣化資源短缺,共生帝國逐漸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對共生帝國來說,神經總網路也具有關鍵性戰略價值,只可惜我們可以侵入口,卻無法在接入後理解其中的信息,所以我們需要人類的幫助,」長者臉上寫滿誠意,「我們願意同人類分享地球,和諧生存,以完整的人和完整的機器的方式。」

「我拒絕。」

張開雙臂,垂下頭,我向地面俯沖而去。

經歷讓我怯於再次侵入網路,但經歷也教給我如何從接入狀態全身而退。

我聽見長者悠長的嘆息和蘭焦急的呼喚,追隨著我的身影,與空中劃出完美的跳水線。

I. 有哪些關於科幻電影研究的書籍/論文推薦

這方面的東西國內比較有名的是鄭軍。成單行本出版的有《光影兩萬里——世界科幻影視簡史》、《第五類接觸——世界科幻文學簡史》、《科幻小說的預言與真相》

閱讀全文

與科幻電影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拿撒勒人耶穌電影的台詞 瀏覽:267
長頭發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290
外國電影一個中國老人 瀏覽:44
印度男子被囚禁20年什麼電影 瀏覽:166
500miles是哪個電影的主題曲 瀏覽:714
女主穿越兩個心臟電影 瀏覽:649
電影饕餮盛宴的電影劇情 瀏覽:931
華強北高清電影院 瀏覽:584
10年前的大學生生自製微電影 瀏覽:820
以前香港電影不用粵語 瀏覽:964
電影保持愛你什麼時候的 瀏覽:187
彭於晏健身勵志視頻出自什麼電影 瀏覽:948
香港好萊塢經典武打電影 瀏覽:538
鴨子國語電影 瀏覽:403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電影1973好看影視 瀏覽:321
什麼是演員電影 瀏覽:266
成都哪裡能點電影票 瀏覽:327
電影英語翻譯器 瀏覽:367
如何和朋友隔空看電影 瀏覽:39
電影怒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