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李龍吟的李龍吟的創作
「李龍吟書崔致遠詩書法作品展」於2008年12月和2009年10月,分別在北京和揚州展出。 他是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李默然之子,接觸時間長了,感覺他平易近人,溫和幽默,性格開朗豪放,妙語連珠,工作認真,沒有官氣。雖然他是名門之後,又作為行政領導來統率一個地區的文化事業,但他更願意別人將他看作是一位藝術家。正是因為書法藝術,才使我更加了解了他的人生境界和書法境界。書法藝術使作為編劇、演員的他更具文人情懷。他曾發表《中美社區文化之我見》一文,文中集中體現了大眾中間的中國文化走向,有力地批評了所謂的「一江東水難西流」的說法。2007年策劃導演了新型雜技晚會《飛翔》,大膽嘗試新的藝術方式,獲得了文藝界的好評。他勤奮、努力、刻苦,在事業上取得了豐碩成果,對書法藝術的追求始終不曾放棄。
李龍吟認為從事藝術要自信自強,有容乃大,相輔相成。失去自信自尊的民族和國家,不能自主圖強,而盲目自大自封的民族和國家,也不能真正走向世界。自信之中,善於吸取包容;吸取之中,善於借鑒創新。民族的藝術更要兼容以上要素,這樣才會在繼承和發揚的過程中融會貫通,被更廣大的民眾所承認和喜愛。李龍吟的書法作品中也是包含了他的這些觀點,滿紙洋溢著個人的風采。
2008年4月1日,由北京朝陽區書法家協會與韓國世界文化藝術中心共同主辦的第12回世界書法文化藝術大展在韓國首都首爾書藝館開幕。身為北京朝陽區書協主席的李龍吟帶領朝陽區的書法家赴韓交流書藝。在交流筆會上他首先開筆,以凝重的漢隸筆法和兼具清代伊秉綬書風的結體書寫了「清風」二字,贏得了在場的中韓書法家的一致稱贊。「清風」不僅寓意著書法藝術使人格更加高尚,也代表著具有母國地位的中國書法家為韓國書法界帶來了一陣「清風」。
已過知天命的李龍吟,依然在創作的道路上努力追求,甚至比年輕人更艱苦、更堅持。大部分人認為書法臨習和創作是枯燥的,但是他卻能夠樂觀地去對待。他經常將自己的作品拿出來讓大家來品評,有不足的地方馬上記下來,回去揣摩、實踐。這種過程雖然苦,但因為有了堅持而充滿樂趣。其實,在成功者奮斗的過程中,往往沒有目標,看不到終點。於是,他們的目標便不是目標,而是一種精神的錘煉和享受的過程。
李龍吟的書法從師黃苗子先生,近年來潛心研究草書、隸書,隸書取法《張遷碑》、《好大王》以及伊秉綬,吸取精華,自開面目。用筆勁健沉著,結體充實寬博,氣勢雄強,古樸渾厚,作品的章法給人以方整嚴謹的裝飾美感。他省去了漢隸出鋒的一波三折,取而代之以粗細變化甚少的平直筆劃,是他在深入把握漢隸神髓後的一次變異。其草書取法懷素,豪放瀟灑、富有激情,「運筆迅速,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隨手萬變,而法度具備」。縱橫斜直無往不收,上下呼應如急風驟雨。
李龍吟的書法情懷,總有一種自我的流放,自信的堅定。他的藝術情懷,總在你想像的之外。可謂「龍騰虎躍,以書法描繪多彩世界;吟唱謳歌,用創作裝扮藝術人生」。 話劇《馬駿就義》2001年,由中國煤礦文工團演出。導演:吳曉江
《天使》2006年,由北京市九劇場演出。導演:黃 盈
《尋找春柳社》2006年,由北京市朝陽區文聯、朝陽區文化館演出。導演:任 鳴
《楊三姐與陳小二》2010年,由北京九劇場演出。導演:李龍吟 叢 林 傳記文學《回族英雄馬駿》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
文集《馬駿紀念文集》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5年
文集《尋找春柳社》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年
記實文學《我們這樣飛翔》珠江文藝出版社。2010年 1977年電影《走在戰爭前面》(八一電影製片廠)飾青年嚴河。
1982年電視劇《蹉跎歲月》(中國中央電視台)飾肖永川
1984年電視劇《海盜》(福建電視台)飾朱啟水
1985年電視劇《故土》(上海電視台)飾醫生
1991年電影《碧血寶刀》 (北京電影製片廠) 飾王德寶
1996年電影《解放大西北》(八一電影製片廠)飾馬步芳
1998年電影《荊珂剌秦王》(北京電影製片廠)飾店主
1999年電視劇《光榮街十號》(中國文聯遼寧電視劇製作中心)飾馬躍進
『貳』 求一部電影名稱:結尾時解放軍跳下山崖,但不是狼牙山五壯士,記得裡面有一些草原和土匪的畫畫。
《暴風中的雄鷹》1957年
結尾時不是解放軍跳崖,而是為掩護藏民撤退的紅軍戰士。而敵人也不是一般的土匪,而是馬步芳的部下,也可以說是追擊紅軍的蔣軍吧。
『叄』 飛越絕境的影片背景
1964年10月13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前三天。擔任試驗場總指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張愛萍上將,正在忙碌指揮著。此時,一份意外的秘密情報火急地送到他手上:偵察員發現,有一支一兩百人的雜色隊伍,突然出現在早已禁控的試爆區附近,而且鬼鬼祟祟地向試爆區靠近。情報中有一組伊爾偵察機從800米高空拍攝的照片。將軍打開一看,不由得驚呆了——一望無際的沙漠中,一堆未燃盡的枯柴,發出火光和細煙;一些馬蹄痕和人工鑿出來的深水坑,清晰可辨……
「不好,有意外!」張愛萍心中一震,不用細細思量,抓起電話就發出緊急命令:「馬上調查!」
時間一分分過去了,各個小分隊幾乎查遍了整個原子彈預定命中區域,結果沒有發現任何蛛絲馬跡。核基地各方面的專家開會研究,一致認為起爆時間不能變,應派人進入戈壁,在起爆前將人救出。周恩來總理聽了張愛萍的匯報後也指示:這里絕不能成為第二個廣島! 「把搜索范圍擴大到輻射區域,一定要找到神秘人群!」張愛萍又下了一道秘密電令,他神經緊綳,雙眼盯住遠處的沙漠……
偵察機又一次騰空而起,幾支小分隊也攜帶著電台、干糧和水,向更廣闊的荒漠挺進。
這群人馬到底在哪裡?累得筋疲力盡的官兵疑問重重,決心查個水落石出。終於,其中一支小分隊在3號目標區意外地發現了一頂破帳篷,周圍零亂地丟棄著一些乾柴和破損的刀鞘。 發報員迅速把這一情況報告給試驗場總指揮部,同時,飛機也很快將物證送回。專家們分析判斷後認為,這伙人馬極有可能是早已銷聲匿跡的「馬匪」。現場的氣氛頓時凝重了起來:難道當年馬步芳、馬鴻逵的部隊,真的像當地老百姓說的那樣,還殘留在茫茫戈壁? 與此同時,在核爆現場掩蔽部巡邏的警衛連官兵,意外地發現沙漠中一男一女正騎著馬追捕黃羊。警衛連官兵誤以為牧民闖入核禁區,立即上前追趕,讓他們遠離核爆試驗區,以免誤傷。
誰知,兩人一見士兵驅車追來,便策馬飛奔而去。當警衛連追至一沙丘時,埋伏在沙丘頂上的十多名持槍人突然出現。他們個個穿戴破爛,面容骯臟,發亂如蓬。 隊長忙用手勢通知大家做好戰斗准備。不料,這一行動惹惱了持槍人,領頭的一個向他們撲來。緊急之下,隊長下令開槍,對方頭領當場被擊斃,其餘人見狀四散逃去。大家剛想沖上去,沒想到隱藏在沙丘中的另一群悍匪又向他們撲了過來,大有為死去的同伴復仇之勢。槍聲又響了,那群土匪只好落荒而逃。帶回來的俘虜一審問,令張愛萍大吃一驚。原來,1949年秋,隨著蘭州戰役的勝利,人民解放軍長驅西進,迅速解放青海、河西走廊等地,向新疆挺進。在我軍強大的威懾下,不堪一擊的「馬匪」紛紛潰散。一些小股殘匪無處可逃,只好逃往戈壁大漠。
這批逃竄到原子彈試驗區的「馬匪」,就是當年從新疆樓蘭和甘肅酒泉一帶進入大漠的,其中還有五六個婦女。十幾年來,他們斷絕了與外界的聯系,在茫茫大漠中盲目地游盪,過著野人般的生活。他們在常人無法生存的條件下終於生存下來,並開始繁衍後代。終於有一天,他們游弋到原子彈試爆區。當這群「馬匪」看到大漠深處高高聳立的塔架時,知曉這是一個不尋常的地方。於是就迴旋在附近,白天逃得遠遠的,隱藏在沙漠里,晚上紛紛跑出來找食物,甚至到輻射區找我軍放置的試驗動物。日子長了,他們便放心在此「安家」,打算長期住下來。
看著俘虜驚恐不安的樣子,張愛萍長嘆一口氣。戰爭已經結束十多年了,這群「馬匪」也早已受到了應有的教訓。他打聽清楚「馬匪」的巢穴,命令小分隊火速趕往那裡,將所有的人員都帶出來。在匪首的帳篷內,分隊長誠懇地告訴對方,明天這里將進行核試驗。匪首接受了我軍的建議,但卻提出向相反方向撤退。為表示誠意,經過請示,我方同意。一晝夜的急行軍後,眾人已疲憊不堪,基地終於派來了接應的直升機和汽車。無論是小分隊還是「馬匪」,都一片歡呼。
「情況」解決了,人們如釋重負。10月16日下午3時,蘑菇雲在這片神秘之地如期升空,撼天動地的巨響傳遍羅布泊上空,也令這群「馬匪」駭然。
4時15分,在北京中南海的周恩來聽完張愛萍關於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報告,心中異常興奮。他問:「你們核實了沒有?」
「核實了!」
「好,好,主席和北京的同志知道了,會非常高興的。」周恩來笑道,然後又問,「上次報告的那群神秘人找到沒有?」
「找到了,是一群當年失散在羅布泊的『馬匪』,我們已經在起爆前把他們遷往了安全地帶。」張愛萍說。
「好,好!不論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我們都不能把人拿去做試驗啊!」周恩來感慨道。
二十多年後,相關資料解密,世界人民都盛贊中國在這一事件上的人道主義精神。在美國學者撰寫的《中國原子彈的製造》一書中,作者敬佩地寫道:「基地派出的小分隊總共花了3天時間,跑遍了試驗場區周圍的200個『馬匪』隱居處,並將他們一一帶回安全地帶。」
1991年,西安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反映這一傳奇故事的電影《飛越絕境》,在海峽兩岸引起轟動。
『肆』 驚沙觀後感作文800字
導語:驚沙拍牆流下一淌血,城破人亡青山依舊在;江山換主風水輪流轉,逐鹿中原風流人物笑。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電影《驚沙》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驚沙觀後感【1】
影片留給人印象最深的第一就是情節緊張,矛盾沖突激烈,眾多伏筆環環相扣。
寒冬的甘肅,驚沙撲面,呵氣成冰。300多名紅軍戰士缺衣少葯、彈葯嚴重不足,又被裝備精良的國民黨馬步芳部隊主力五個團7000多人圍困在臨澤孤城裡。當時的前國防部長秦基偉將軍年僅23歲,還只是紅軍的一個偵查科長,身處前無補給、後無援兵的絕境,他臨危不亂,與敵人鬥智斗勇,接連擊退敵人多次進攻,在很年輕的時候便顯露出一代將帥卓越的指揮才能。故事就發生在他守城突圍的三天里。
三天,過得比三年還要長,因為三天里發生了太多慘絕人寰的生死考驗;三天,又非常的短,短到濃縮在100分鍾的電影里,一直到電影結束竟渾然不知時間過得這般快。編劇很巧妙的把各種矛盾沖突濃縮到這三天里來,並加入了很多細節來突出紅軍戰士的群英繪。
在電影的一開篇,就演了馬步芳訓斥步下的場景,反面角色有情有義,立體生動,一點也不招人討厭。之後又演了離臨澤不遠的另一個城裡的紅軍被敵人圍困了八天八夜之後彈盡糧絕,全軍覆沒。一方面展現了紅軍戰士頑強的戰斗精神,另一方面又暗示了秦基偉部隊極有可能面臨同樣的命運,為未來的慘烈戰爭埋下伏筆。接下來情節發展更緊張,秦基偉憑職業敏感嗅到了危險,阻止大軍前進,又和政工幹部老彭在戰術上產生了分歧。分歧還未統一,秦基偉所預見的危險就出現了,敵軍突然出現,我軍倉皇撤回孤城,一場大仗開始,炮聲隆隆,血肉橫飛。在秦將軍的巧妙指揮下,雖然敵軍暫時後撤,但文護士等二名女戰士被敵軍俘虜。由此編劇又埋下了第二個包袱。二名女戰士在敵營里受盡凌-辱而死,為後面秦將軍殺妹得罪了兄弟埋下伏筆。在第三次與敵人交火時,秦將軍的妹妹桂芳被敵人活捉,秦將軍不願看到生性剛烈的妹妹毫無尊嚴地被敵人折磨而死,在敵人強大的火力進攻下又無法搶回妹妹,所以毅然掏槍打死了桂芳及一眾敵人。
電影對桂芳這個角色刻畫得濃墨重彩。她是和秦將軍一同參加革命的同村人,與秦將軍情同兄妹,生死致交。她性情剛烈,在得知自己已有三個月身孕後,堅決選擇和孩子一起留在陣地上戰斗直到犧牲;同時她又有很溫柔的一面,和丈夫結婚沒辦酒席,她最大的願望就是等有時間了穿上最漂亮的紅衣裳,請全團的人都參加,風風光光的把自己嫁出去。
影片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到了第三天夜裡,紅軍頑強打退了敵人三天的瘋狂進攻後,死的死,傷的傷,已經瀕臨彈盡糧絕的絕境了。秦將軍深知部隊已經不能再撐了,當晚,他決定派遣一支趕死隊牽制敵人,掩護大部隊突圍。一直與他有戰術分歧的老彭把自己的名字寫在陣亡將士名薄里,主動請纓留下來掩護突圍。其實他心裡已經知道自己活不成了,但臨走的時候還回頭對秦基偉說,“老秦,咱倆的事還沒完呢,你等!”等。等什麼呢?等如果萬一我還能活著回來,等戰爭結束了,咱倆接著吵?因為這萬分之一的生存機率太美好,也因為這萬分之一的生存機會太渺茫,所以只說到一半。
什麼是英雄?可以說每一個人心底都有一個當英雄夢。英雄不是不怕死,英雄沒有選擇。當信仰和責任當前,英雄會挑起自己生命的使命,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哪怕這件事情要付出生命的代價。老彭戰斗到了最後一個人,敵人太多殺也殺不完,最後,他高唱著陝北民歌,引爆了手榴彈,與眾多敵人同歸於荊此情節與《集結號》里穀子地突圍的情節是一樣的。只不過穀子地的故事沒有放在具體的歷史大背景下講,不知道是東路軍還是西路軍,反正就是無數個掩護大部隊突圍的慘烈戰役之一。所不同的是,驚沙選取的是敗仗的三天時間;而《集結號》選取的是這個敗仗里最後一天晚上的最後三個小時來寫。驚沙里的老彭主動領死;而集結號里的穀子地卻是從領導手裡接過的這個任務,並且一直在等大部隊允許撤離的號角聲。驚沙謳歌了一組革命烈士群像;而集結號里的趕死隊員們則有的在陣地上就嚇尿了褲子。相比之下,驚沙里的戰斗情節都是西路軍突圍出來的老戰士們親人親歷的親身回憶,是對西路軍那段幾乎全軍覆沒的慘烈歷史的真實再現。
驚沙觀後感【2】
驚沙拍牆流下一淌血,城破人亡青山依舊在;
江山換主風水輪流轉,逐鹿中原風流人物笑。
革命電影打小開始看,革命故事從小開始學,紅軍和解放軍的領導人都是大智大勇的人,是運籌帷幄的人,是戰勝敵人於千里之外的人,他們和他們的隊伍是能戰勝一切困難和敵人的;而敵人一般是剝削人民的人,對人民有罪的人,簡直是一群烏合之眾的流氓。故事的結局是不管敵人如何武裝到牙齒,都是戰勝不了智慧的領導人和英勇的人民軍隊。這部電影也基本上是這個套路。
另外革命電影的描述都是以領導人為中心展開的,當電影開頭出現了秦基偉這比較熟悉的三個字的時候,我就知道這部電影就依他為中心了。
自己的腦袋裡面對電影的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了。
既然看了這部電影,總還是有些新的感受的,聯繫到工作,對工作還是有些建議和覺悟的。
1、人應該追求一些高尚的東西,就是人的自由。
共產黨一直宣稱的是建立人人自由、平等的人民富裕的新中國,實現的途徑是人人努力,不怕犧牲。至少在精神面貌上感覺到了生機,把大家團結在一起。而馬步芳就是土匪的那一套,地盤,地盤、女人、女人等這些低俗的東西,接近於動物了。
公司成立了工會、婦女會等,都是維護了大家的利益。希望大家有更多讓大家團結的方法,從精神上有戰勝對手的信心。
2、領導人的作用非常的大,關鍵時刻要展現出大智大勇的智慧,如秦基偉這般,有更多的方法方案和市場策略。
3、人員的分工要非常明確,合作要非常緊密。
秦基偉在當時不是最高的領導人,但他有最後的領導才能,所以讓他全權指揮。同時大家通力合作,每人都是戰士。
在公司應該圍繞著市場動向轉動,圍著營銷這個重心開展工作。
4、工作時的"瘋子"。
其實我覺得每一名紅軍戰士都像是"瘋子",連幺妹這個的小女孩在戰場上都表現得非常英勇。這反映出戰爭的殘酷。其實我們的市場競爭何嘗不是非常的殘酷,我們也要瘋狂起來,市場上沒有了我們的猶豫的空間了。
驚沙觀後感【3】
在電影的一開篇,就演了馬步芳訓斥步下的場景,反面角色有情有義,立體生動,一點也不招人討厭。之後又演了離臨澤不遠的另一個城裡的紅軍被敵人圍困了八天八夜之後彈盡糧絕,全軍覆沒。一方面展現了紅軍戰士頑強的戰斗精神,另一方面又暗示了秦基偉部隊極有可能面臨同樣的命運,為未來的慘烈戰爭埋下伏筆。接下來情節發展更緊張,秦基偉憑職業敏感嗅到了危險,阻止大軍前進,又和政工幹部老彭在戰術上產生了分歧。分歧還未統一,秦基偉所預見的危險就出現了,敵軍突然出現,我軍倉皇撤回孤城,一場大仗開始,炮聲隆隆,血肉橫飛。在秦將軍的巧妙指揮下,雖然敵軍暫時後撤,但文護士等二名女戰士被敵軍俘虜。由此編劇又埋下了第二個包袱。二名女戰士在敵營里受盡凌辱而死,為後面秦將軍殺妹得罪了兄弟埋下伏筆。在第三次與敵人交火時,秦將軍的妹妹桂芳被敵人活捉,秦將軍不願看到生性剛烈的妹妹毫無尊嚴地被敵人折磨而死,在敵人強大的火力進攻下又無法搶回妹妹,所以毅然掏槍打死了桂芳及一眾敵人。
電影對桂芳這個角色刻畫得濃墨重彩。她是和秦將軍一同參加革命的同村人,與秦將軍情同兄妹,生死致交。她性情剛烈,在得知自己已有三個月身孕後,堅決選擇和孩子一起留在陣地上戰斗直到犧牲;同時她又有很溫柔的一面,和丈夫結婚沒辦酒席,她最大的願望就是等有時間了穿上最漂亮的紅衣裳,請全團的人都參加,風風光光的.把自己嫁出去。
影片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到了第三天夜裡,紅軍頑強打退了敵人三天的瘋狂進攻後,死的死,傷的傷,已經瀕臨彈盡糧絕的絕境了。秦將軍深知部隊已經不能再撐了,當晚,他決定派遣一支趕死隊牽制敵人,掩護大部隊突圍。一直與他有戰術分歧的老彭把自己的名字寫在陣亡將士名薄里,主動請纓留下來掩護突圍。其實他心裡已經知道自己活不成了,但臨走的時候還回頭對秦基偉說,“老秦,咱倆的事還沒完呢,你等!”等。等什麼呢?等如果萬一我還能活著回來,等戰爭結束了,咱倆接著吵?因為這萬分之一的生存機率太美好,也因為這萬分之一的生存機會太渺茫,所以只說到一半。
什麼是英雄?可以說每一個人心底都有一個當英雄夢。英雄不是不怕死,英雄沒有選擇。當信仰和責任當前,英雄會挑起自己生命的使命,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哪怕這件事情要付出生命的代價。老彭戰斗到了最後一個人,敵人太多殺也殺不完,最後,他高唱著陝北民歌,引爆了手榴彈,與眾多敵人同歸於盡。此情節與《集結號》里穀子地突圍的情節是一樣的。只不過穀子地的故事沒有放在具體的歷史大背景下講,不知道是東路軍還是西路軍,反正就是無數個掩護大部隊突圍的慘烈戰役之一。所不同的是,驚沙選取的是敗仗的三天時間;而《集結號》選取的是這個敗仗里最後一天晚上的最後三個小時來寫。驚沙里的老彭主動領死;而集結號里的穀子地卻是從領導手裡接過的這個任務,並且一直在等大部隊允許撤離的號角聲。驚沙謳歌了一組革命烈士群像;而集結號里的趕死隊員們則有的在陣地上就嚇尿了褲子。相比之下,驚沙里的戰斗情節都是西路軍突圍出來的老戰士們親人親歷的親身回憶,是對西路軍那段幾乎全軍覆沒的慘烈歷史的真實再現。
『伍』 一部老電影新疆的講述新疆解放一農民從新疆騎驢到北京見毛主席的故事叫什麼名字
庫爾班大叔上北京
故事梗概:
庫爾班·吐魯木是和田地區於田縣農民。他從小失去父母,在巴依家的羊圈裡度過童年。為掙脫被奴役的生活,他帶著妻子逃到荒漠里,靠吃野果生存。後來妻離子散,他獨自度過17年野人生活。
新疆和平解放後,庫爾班·吐魯木知道,是毛澤東主席使他翻身解放,回到人間,過上了幸福生活,便執意要到北京去見恩人毛主席。用他的話說:「能讓我親眼見見毛主席,我這輩子也就心滿意足了。」就這樣,庫爾班·吐魯木老人騎著小毛驢上路了……
1958年6月28日下午,歷經坎坷,75歲的庫爾班·吐魯木同其他全國勞動模範一起喜氣洋洋地來到中南海,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他緊緊握著毛主席的手,久久地捨不得松開。他抬頭望著慈祥的毛主席,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瞬間,一張珍貴的照片永遠地凝固在歷史的記憶當中。
『陸』 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三個系列電影的歷史時間順序是什麼
解放戰爭的歷史時間順序是大轉折、大決戰、大進軍。
大轉折講的是1947年7月為扭轉戰局,劉鄧大軍南渡黃河,挺進大別山的故事;
大決戰講的是1948年10月到1949年2月國共的三大決戰;
大進軍講的是在三大戰役之後,1949年4月第二次國共和談破裂,二野三野百萬大軍渡過長江。
(6)關於馬步芳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大轉折共兩部分別是《大轉折之鏖戰魯西南》、《大轉折之挺進大別山》。
1946年6月,國民黨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內戰爆發。第二次國共合作宣告破裂。
1947年中國革命處於危機關頭,為粉碎國民黨軍隊對陝北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為了扭轉戰局,劉鄧大軍南渡黃河,挺進大別山,在艱難的作戰環境中,實現了黨中央的戰略意圖,使解放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轉折,人民解放軍開始轉入戰略進攻階段的故事。
《大決戰》三部,分為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三部。
1948年3月,為適應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需要,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離開陝北,來到河北西柏坡村,與劉少奇、朱德率領的中央工作委員會相會合,在這里共同指揮南北兩線五大戰場。開始了決定中國命運和前途的戰略大決戰,同時也是震驚世界三大戰役。
《大進軍》是一部解放戰爭歷史巨片,全景再現解放戰爭,它包括:
1、大進軍《解放大西北》(上、下集)2碟;
2、大進軍《席捲大西南》(上、下集)2碟;
3、大進軍《南線大追殲》(上、下集)2碟;
4、大進軍《大戰寧滬杭》1碟 。
在三大戰役結束後,1949年4月1日,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與南京國民黨政府代表團在北平開始談判,談判破裂以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和朱德總司令遂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全部、干凈地消滅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
『柒』 電影西風烈是在哪拍攝的
電影《西風烈》拍攝地是:甘肅省酒泉地區阿克塞縣。
《西風烈》,由高群書執導編劇,鄭欣、王中磊、關雅荻、徐佳暄製片,段奕宏、倪大紅、張立等主演的動作片,於2010年10月28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主要講述了四位身懷絕技的西部警察,深入戈壁無人區千里輯凶的故事。
導演高群書為了給《西風烈》找到氣質最為貼合的「西部舞台」,他走遍了雲南、四川、新疆、青海、寧夏、內蒙, 最後選定了猶如「月亮背面」的敦煌一帶。那裡的戈壁既亘古不變,又歷盡歲月的磨煉。正符合電影故事背景。
《西風烈》的選景過程充滿了戲劇性甚至命運感。高群書等人每天驅車六七百公里,一度想向汶川一帶駛去,後來因為過於勞累便臨時決定返回北京,沒想到回到北京沒多久,汶川就發生了大地震。
後來又想去新疆看景,機票都定好了,新疆卻又發生了7·5事件,再赴青海、寧夏、內蒙看景,直至來到敦煌。他馬上被震撼了,「只有兩個地方令我感覺充滿佛意,一處是西藏,一處就是敦煌。」
(7)關於馬步芳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戈壁公路上,豹子向西,藏獒何建中,氂牛韓朝東以及羊倌兒楊曉明正在追蹤殺人嫌犯張寧及其女友孫靜。四人原本是同屬於當地公安局的「四大名捕」,但在數年前的一次任務中,楊曉明的哥哥因公殉職,而向西則因為那次任務被提升到了湖南省廳,這次抓捕行動是四人分別後的首次重新聚首。
"在西部蒼涼的荒漠上,張寧和女友孫靜艱難求生:一邊是四位名捕鍥而不舍的追緝,一邊是雌雄殺手毫不留情的追殺。故事追溯到一年前,張寧為了女友孫靜的一句話和兩人的前途,受雇槍殺了一香港男子,之後便逃往內地。內地警方抽調精英力量組成4人專案小組負責此事。
四位名捕在經歷了漫長的追蹤後終於在荒漠發了逃亡的張寧和孫靜。同時,僱傭殺人的神秘男子發現張寧用手機拍下了證據,遂派遣殺手麥高和阿諾殺掉張寧。一場三方勢力的較量,在西部的荒漠上展開,正義與邪惡,在清冷的月光之下呈現出異樣的形態。
『捌』 有哪些好的愛國電影
1、《小兵張嘎》
內容簡介:
故事發生在1945年,抗日戰爭最殘酷的時期,冀中平原的白洋淀長期被日寇侵佔。鬼不靈村的張嘎,是個機靈勇敢而又頑皮淘氣的小男孩。
他和奶奶救助了八路軍偵察連鍾連長。鬼子進村搜捕時,鍾連長為保護群眾,挺身而出被捕,奶奶為掩護八路軍被日本鬼子殺害。張嘎為了給奶奶報仇,參加了八路軍。
潘冬子和母親(李雪紅飾)暫時離開柳溪,轉入了深山老林。在當地領導游擊隊和革命群眾進行斗爭的紅軍幹部吳修竹,向他們傳達了遵義會議的精神,增強了潘冬子和母親堅持斗爭的勇氣和力量。為了掩護鄉親們撤退,潘冬子的母親壯烈犧牲,潘冬子看到母親的死,變得更加堅強。
在閃閃的紅星照耀下,潘冬子積極參加對敵斗爭,他在戰斗中破壞了吊橋,切斷了敵靖衛團的後路,使敵人繳槍投降;他巧妙地把鹽化成水,躲過敵人的搜查,送給游擊隊。
他和椿伢子把情報送給游擊隊,把敵人的運糧船弄沉了,破壞了敵人的搜山計劃;他沉著機智地應付了胡漢三多次狡猾的試探和盤問,最終滿懷仇恨地砍死了胡漢三,有力地配合了游擊隊攻打姚事行動。戰斗迎來了勝利。
1938年,在江南堅持游擊戰爭的紅軍游擊隊奉黨中央命令,准備開赴抗日前線。上級派潘行義來接吳修竹領導的游擊隊下山。潘冬子和父親終於見面了。潘冬子戴上那顆閃閃的紅星,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紅軍戰士,加入了紅軍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玖』 電影有解放寶雞的影片叫什麼名字
影片《解放大西北》講述了在1949年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打過長江後,第一野戰軍司令彭德懷奉中共中央軍委命令,率軍挺進大西北,長驅4000公里,殲敵30萬,先後解放了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五個省,使佔中國三分之一面積的廣大國土回到了人民懷抱。在這一波瀾壯闊的軍事行動中,尤以擊破國民黨胡宗南集團的扶眉戰役、粉碎地方軍閥馬步芳集團的蘭州戰役最為關鍵激烈,因而成為了全片重點圍繞的故事內容。
『拾』 全殲馬家的電影名
電影叫《大進軍:解放大西北》。由韋林玉執導,呂曉禾主演。講述了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率領王震第一兵團、許光達第二兵團、周士弟第十八兵團、楊得志第十九兵團向盤踞在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地區的國民黨反動派軍隊胡宗南部及馬步芳、馬鴻逵部發起追殲。彭大將軍指揮果斷,一野將士作戰勇猛,經「扶眉戰役」、「蘭州戰役」,消滅了敵人主力。至1950年3月,除新疆的陶峙岳將軍、包爾漢省主席和平起義外,一野共殲滅敵軍30萬人,解放了西北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