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能為我推薦一些 音樂電影 搖滾電影 樂隊電影
音樂電影太多了 我主要回答搖滾吧
綜合樓上sharonwoo的回答補充說明
天鵝絨金礦 Velvet Goldmine
glam rock的經典 以david bowie lou reed等為人物原型 故事和音樂結合超好 超贊 這部必看
控制 Control
以joy division為原型 也算一半glam吧 ost很贊 主角本人也是玩樂隊的 拍的有一點偏重人物
席德與南西 Sid and Nancy
原型是性手槍樂隊 punk經典 電影拍的應該說很寫實 把所有的混亂都展示出來
以上三部都是傳記式電影 絕對首推~
迷牆 Pink Floyd The Wall
Pink Floyd為原型 作為電影比較另類 片中沒有一句對白 完全以畫面結合原唱片中的歌曲以闡述了Waters的創作概念
PF我不熟 so沒看完 有點暈 如果你熟PF 肯定會喜歡的
永不止步 Walk Hard: The Dewey Cox Story
這片一直想看 就是沒找到
看了一些影評 真的不錯 用戲謔的方式對整個搖滾發展史的囬顧
也推薦一下~
下面說三部現代的
搖滾校園 School of Rock
輕松搞笑的 講一玩搖滾的退藝之後當音樂老師帶一幫初中生搞樂隊
挺逗的 可以看看
愛情無限譜 Nick and Norah's Infinite Playlist
這個只能說和樂隊有關啦 還是該算愛情片吧 挺溫馨的
適合跟女友一起看
NANA 有關於一個搖滾歌手的電影
我一般不看日本片 因為是樂隊的就看了一下 沒覺得好看== 不過女主角還不錯 挺有范兒
看個人喜好吧
------------------------------------------------
音樂電影
樓上推薦的裡面 我很喜歡這兩部
八月迷情 August Rush
主角是吉他天才小男孩(超可愛) 配角是玩搖滾的老爸
ost很不錯 電影溫馨感人
紅磨坊Moulin Ruge
妮可基得曼和伊萬唱的非常棒
好聽又好看的愛情片
另外還有兩部推薦
一往無前 Walk The Line
以鄉村音樂歌手cash為原型 (這片我記得也得了很多奧斯卡)
玫瑰人生 La Môme
以香頌女王edith piaf為原型(女主角得了奧斯卡)
這兩部都是傳記式的片子 音樂跟故事結合的特別好
而且演員都是出神入畫那種
-------------------------------------------------
純音樂的片 我對這三部印象很深
海上鋼琴師 The Legend of 1900
一個奇妙的故事 拋開出神入畫的琴技不說也是值得一看的好電影
想飛的鋼琴少年 Vitus
感人的親情片 主角是天才鋼琴少年 以音樂為線索 但劇情的發展絕對出乎意料
她比煙花寂寞 Hilary and Jackie
好像是以一位大提琴家為原型(不確定是不是真有此人)
裡面的大提琴獨奏跟交響樂都很不錯 故事也很離奇 大概藝術家的生活都是不能太過平常的
---------------------------------------------------
還有很多很多無法詳述了...不過我感覺lz主要是想看搖滾的吧^^
ps。beatles出過一動畫片 很有感覺
黃色潛艇 Yellow Submarine
背景樂都是beatles的歌
㈡ 有關音樂的電影
鋼琴課 根本無關音樂,還是別看了吧。。
1. 為了霍洛維茨 ★★★★
金智秀是一個頗為失敗的鋼琴家,潦倒的她為了賺得留學費用只好於開設鋼琴學院任教。在整個音樂界低潮的環境中遇見一天才兒童鋼琴家慶民。漫不經心的智秀漸漸被小小年紀卻對音樂有著崇高至愛的慶民所感染,兩人更在敬畏的音樂家霍洛維茨身上獲得靈感,為各自的夢想一起努力……
3. 永遠的愛人★★
貝多芬去世後留下一封情書,收信人是「永恆的愛人」。她是誰?對貝多芬的音樂創作有過怎樣的影響?這部貝多芬傳記片大膽地提出三個假想,把他的生平事跡、音樂作品像解謎語一樣生動地組合在一起。
4. 一曲難忘★★★
本片描寫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巴黎,寓居法國的肖邦為著事業和愛情、個人與祖國,經歷了愛與恨、靈與肉的心靈沖突。爾後肖邦決心以巡迴演出募捐籌資援助浴血奮戰的愛國志士們,直至因勞累而到生命的最後一息。此片別出心裁動用了濃艷的色彩,富麗堂皇的布景、考究的畫面和各種蒙奇手法,被人譽之為「五彩繽紛的狂想曲」,極富娛樂性,總之它的格調是一流的。
5.小狗華爾茲★★
她經常半夜去愛兒院練琴,她有過耳不忘的本領,雖然眼睛看不到,只要聽一次,葉音就可以完整無誤的彈奏出來。
6. 柴可夫斯基★★
傳記
8. 一往無前★
影片將集中於強尼在孟菲斯發跡的早年生活以及鄉村音樂崛起的歷史。影片除了涉及這位歌王的愛情、婚姻和吸毒史外,當然還少不了優美的歌曲。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影片的內容:「他的音樂改變了世界,但他的世界卻因為一個女人而改變。
9. 神童★★★
成為「神童」背負大人們的期待的13歲天才鋼琴家—歌(成海璃子)。開始小歌壓力很大,每天都被拘束著,最近上課也提不起勁。加上父親不在身邊和母親的不愉快也積壓在心中,變得越來越不喜歡彈琴。有一天遇到了,以音樂大學為目標的少年(松山研一)。和他開始摸索各式各樣的聲音,開始經驗新的感情。但是身體卻發生變化,慢慢的她失去聽覺……
10. 幻想曲2000★★
1、第五號交響曲(Symphony NO. 5) 2、羅馬之松(Pines of Rome) 3、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 4、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快版(Piano Concerto NO. 2, Allegro, Opus 102) 5、動物狂歡節(Carnival of the Animals) 6、魔法師的學徒(The Sorcerer's Apprentice) 該版本1940年版幻想曲就有 7、威風凜凜進行曲(Pomp & Circumstance) 8、火鳥組曲(Firebird Suite)
11. 4分鍾★★★
替人頂罪的叛逆女孩傑妮(Hannah Herzsprung)要求學鋼琴,但因舉止粗魯遭到克魯格夫人的拒絕,前者自顧自地彈下流暢、激情、放肆的音符,後者發現她在音樂上不可限量的才華,定下苛刻條件答應教她,又強迫她去參加一個專門挖掘21歲以下的天才鋼琴師的大賽。慢慢地,音樂沖破了兩人巨大的年齡差距,她們曾受過深重創傷的心靈也漸漸通過彼此獲得慰藉,然而,一切並非表面般風平浪靜。
12. 和你在一起★★
普通百姓劉成(劉佩琦)為讓從小拉小提琴的兒子劉小春(唐韻)的小提琴技藝有較大提升,帶著他從江南來到北京,拜了性格怪異的江老師(王志文)為師,在學習過程中,劉小春逐漸與江老師成為忘年好友。風情萬種的莉莉(陳紅)與劉成父子倆住得很近,她讓劉小春逐漸萌發生出莫名的愛戀。
劉成偶然聆聽過一位年輕人的精彩演奏後,登門拜訪了其恩師余教授(陳凱歌),並說服對方收下劉小春為徒。劉小春懷著無奈與遺憾離開了江老師,投身余教授門下,卻只收獲了束縛與壓抑,他開始懷疑「父親的選擇」,與父親的關系越變越緊張
13. 鋼琴教師★★
年屆四十的女鋼琴教師艾麗卡在維也納音樂學校任教,她與專橫的母親生活在一起。在這個封閉保守、幾乎與世隔絕的殘缺家庭中,沒有男人的位置。艾麗卡感到壓抑苦悶,這種畸形的環境導致了她不得不依靠偷窺和自我虐待來發泄性慾望。她的人生因為一個學生的引誘而改變了……
14. 迷牆★★
在1982年拍攝了一部影響深刻且引起廣泛爭議的同名探索電影《迷牆》(Pink Floyd The Wall),片中沒有一句對白,完全以畫面結合原唱片中的歌曲以闡述了 Waters 的創作概念.
20. 歌劇魅影★★★
巴黎歌劇院合唱團的新人克莉斯汀(艾米•羅蘇姆 Emmy Rossum 飾)最近進步神速,全因劇院內的一間古老房間內每晚都會傳出一把優美的男聲向她傳授歌唱技巧。這個良師益友其實是一個人稱「劇院魅影」(傑拉德•巴特勒 Gerard Butler 飾)的人,此人因樣貌醜陋,自小便被父母拋棄,戴著面具隱居在劇院的地下室。「劇院魅影」內心其實深愛著克莉斯汀。
一次偶然的機會,克莉斯汀有幸擔當一部歌劇的主角。憑借從「劇院魅影」那裡學得的豐富的歌唱技巧,克莉斯汀一炮而紅,並被年輕英俊的劇院贊助人拉烏爾(帕特里克•威爾遜 Patrick Wilson 飾)看上了。兩個年輕人很快墮入了愛河。「劇院魅影」傷透了心,認為是拉烏爾搶走了克莉斯汀,准備上演一出愛情復仇的大戲……
21. 莫扎特傳★★★★
本片從一個宮廷樂師薩里埃利的角度,為我們呈現了天才莫扎特的一生。薩里埃利(F•莫里•亞伯拉罕 F. Murray Abraham飾)是維也納音樂界里有名的人物,自視甚高的他自從遇到了莫扎特(湯姆•休斯克 Tom Hulce飾),心裡的妒嫉之火便熊熊燃燒不能平息。莫扎特總能以他超乎常人的音樂作品贏得全場驚嘆,他的《費加羅的婚禮》等歌劇,都成了傳頌千古的經典。
薩里埃利對莫扎特又羨慕又嫉恨的心理已經發展到幾乎扭曲的地步。他在莫扎特的事業上一次次的從中作梗——故意縮短歌劇的上演周期,惡意刪改莫扎特的作品,在莫扎特承受著喪父之痛時給他無情的精神折磨。貧窮虛弱的莫扎特在生命最後的幾年裡,寫就遺作《安魂曲》,一代大師35歲就與世長辭,留下不朽作品。而薩里埃利,早有等待他的宿命般的結局。
22. 交響情人夢、交響情人夢sp★★★★★
出身音樂世家的千秋真一(玉木宏飾)從小受古典樂熏陶,年少在歐洲各國游歷時,認識了名指揮家維耶拉,他發誓長大要做大師的學生。可一次飛機失事給千秋留下後遺症,他始終無法克服心理障礙搭乘飛機,只得留在本國的音樂學院。
在學校里,千秋恃才傲物,可看似桀驁不馴的他內心卻充滿了彷徨。某日,千秋和不可思議少女野田惠(上野樹里飾)意外相遇,野田妹是鋼琴天才,樂譜看一遍就能記住,能彈出動人心弦的旋律。同時,她也是個偷吃別人便當,不洗澡、不收拾房間,整日凈幹些奇奇怪怪事的邋遢女。
在野田妹的影響下,千秋的人生軌跡發生了重大轉變。
23. 八月迷情★★★
萊拉(凱麗•拉塞爾 Keri Russell 飾),一個出色的大提琴手;路易斯(喬納森•萊斯•梅耶斯 Jonathan Rhys Meyers 飾),一名流浪的愛爾蘭歌手。一個月色迷離的晚上,兩人相遇了。度過難忘的一晚後,萊拉那專橫的父親又強逼她繼續踏上音樂會的旅程。路易斯因等不到戀人失望之下離開了;而萊拉發覺愛人走後,獨自傷心的等待肚中的孩子出生。豈料幾個月後萊拉遭遇了一場車禍,寶寶亦隨之夭折。孰料,萊拉的寶寶其實並沒有死,而是被她狠心的父親送到了孤兒院。一晃眼10多年過去了,生活在孤兒院的少年奧古斯特(弗萊迪•海默 Freddie Highmore 飾)堅信自己的父母還在世上,於是踏上了漫漫尋親路。
24. 鋼琴師★★★★★
二戰期間,一位天才的波蘭猶太鋼琴家,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魔爪。他在華沙的猶太區里飽受著飢餓的折磨和各種羞辱,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他躲過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於城市的廢墟中。幸運的是他的音樂才華感動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冒死保護下,鋼琴家終於捱到了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
25. 想飛的鋼琴少年★★★
智商超群不一定是好事,少年維特(6歲,Fabrizio Borsani 飾;12歲,Teo Gheorghiu 飾)深深體會了這一點。維特天生擁有成為任何一個行業的偉人的潛能,父母總希望他能成為偉大的鋼琴家,然而他自己卻不知道未來該干什麼好。在父母的壓力下維特總是鬱郁寡歡。幸好還有理解他的爺爺,爺爺和維特一樣,充滿野心,自小想當一名飛行員,可是最後卻當了一名木匠。當爺爺終於駕著飛機像鳥兒一樣飛翔時,他告訴維特,雖然做了一輩子木匠,但他仍然很開心,因為理想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人生在世你所要做的是順著命運的安排勇往直前。爺爺最後幸福的逝去了。而維特,也終於領悟了爺爺的人生真諦,敲響了之前拒絕過的女鋼琴家的門……
27. 放牛班的春天★★★
1949年的法國鄉村,音樂家克萊門特(傑勒德•尊諾 飾)到了一間外號叫「塘低」的男子寄宿學校當助理教師。學校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學校的校長(弗朗西斯•貝爾蘭德 飾)只顧自己的前途,殘暴高壓。
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他重新創作音樂作品,組織合唱團,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然而,事情並不順利,克萊門特發現學生皮埃爾•莫安琦(尚•巴堤•莫里耶 飾)擁有非同一般的音樂天賦,但是單親家庭長大的他,性格異常敏感孤僻,怎樣釋放皮埃爾的音樂才能,讓克萊門特頭痛不已;同時,他與皮埃爾母親的感情也漸漸微妙起來。
28. 海上鋼琴師★★★★★
本片講述了一個鋼琴天才傳奇的一生。
1900年,Virginian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1900(蒂姆•羅斯 飾)
1900慢慢長大,顯示了出了無師自通的非凡鋼琴天賦,在船上的樂隊表演鋼琴,每個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動。爵士樂鼻祖傑尼聽說了1900的高超技藝,專門上船和他比賽,最後自嘆弗如,黯然離去。
可惜,這一切的事情都發生在海上,1900從來不願踏上陸地,直到有一天,他愛上了一個女孩,情愫在琴鍵上流淌。他會不會為了愛情,踏上陸地開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聲驚艷世界?他將怎樣譜寫自己非凡的人生。
㈢ 美國鄉村音樂歌手的電影
看起來象是George Strait主演的Pure Country, 港譯為「樂韻情緣」。
順便說下,第一首歌名為Heartland, 這首歌有兩個版本,
電影序幕那段是他當時還年幼兒子和他一起演唱,好聽得很,
電影開始後還有一版,是他自己唱的,節奏稍強些,
網路MP3里有第二個版本。
㈣ 《放牛班的春天》將在內地重映,有機會重映的影片都有哪些特點
有消息表示法國的經典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將會在內地重映。目前根據知情人士透露,將會在11月份重映。許多喜歡這部電影的觀眾表示非常期待,這部電影曾經也是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很多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都表示非常喜歡這部電影。
還有一些比較符合時代主題或者所表達的主題值得被宣傳的的影片也會有機會被重映。比如說像《戰狼》這類特殊題材的影片,在特殊的時間段就很有可能被重映,這樣的影片主要是為了宣傳愛國精神,在一些特殊的時間背景下重映這樣的影片,可以激發觀眾的愛國主義精神。還有一些口碑好的影片也會被重映,比如說像《霸王別姬》這樣的影片。在大型電影節的時候,一些口碑不錯的影片被重映的幾率非常大。
㈤ 求幾部具有歐美鄉村氣息的經典老電影
⒌ 鄉村音樂(藍草音樂、搖擺樂不是搖滾)
一、鄉村音樂的誕生
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它來源於美國南方農業地區的民間音樂,最早受到英國傳統民謠的影響而發展起來。最早的鄉村音樂是傳統的山區音樂(Hillbilly Music),它的曲調簡單、節奏平穩,帶有敘述性,與城市裡的傷感流行歌曲不同的是,它帶有較濃的鄉土氣息。山區音樂的歌詞主要以家鄉、失戀、流浪、宗教信仰為題材,演唱通常以獨唱為主,有時也加入伴唱,伴奏樂器以提琴、班卓琴、吉他等(50年代中期以前,傳統的鄉村音樂樂隊里沒有鼓)為代表。演出場所主要在家裡、教堂和鄉村集市,有時也參加地區性巡迴演出。它與大城市的文化生活相隔離,一直處於自我封閉狀態。
20世紀20年代,有些電台為了迎合農村聽眾的口味,開始播放山區音樂,如芝加哥的"民族谷倉舞"(National Barn Dance)節目(1924),納什維爾的"老式大劇院"(Grand old Opry)節目(1925)等,很受歡迎。這種做法鼓勵了山區音樂的樂師去電台錄音,也激發了唱片公司去各地發現人才、錄制唱片。從此,山區音樂開始匯入美國流行音樂的主流,並涌現出最早的一批鄉村歌手,如吉米·羅傑斯和"卡特家族"演唱組。
吉米·羅傑斯(Jimmie Rodgers,1897~1933)融合了布魯斯、白人山區歌謠(Yodels)以及民謠(Folk)等多種音樂風格,被認為是鄉村音樂的開創者,並冠以"鄉村音樂之王"的稱號。他的歌唱從容、悠然,並且發展了一種獨特的、真假聲來回轉換的山區民間唱法:"藍色的約得爾唱法"(blue yodel)。雖然他一生飽受肺病的折磨,但是始終沒有放棄過對鄉村音樂的執著。從1929年,到1933年羅傑斯共錄制了一百一十首歌曲,1933年5月26 日,在剛錄完音的兩天後正值盛年的吉米·羅傑斯因病情惡化而去世。
"卡特家族"(The Carter family,由Alvin Carter,1891~1960,和他的妻子、弟媳婦三人組成)以一種安逸、諧和的曲風和著眼於家園、上帝和信仰等題材而贏得了聽眾的喜愛。對於像"卡特家族"這樣的藝人,演唱只是一種業余的謀生方式。但是在鄉村音樂的初始階段,他們的確為鄉村音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為早期鄉村音樂留下了寶貴的錄音資料。
二、西部搖擺
20世紀30年代,由於美國東南部經濟的不景氣,使得唱片銷量急劇下降,鄉村音樂只能通過大量的廣播節目而維持它的聽眾。此時出現了一種現象,原來的演唱組逐漸被個人演唱所替代。如羅伊·阿卡夫(Roy Acuff)、簡尼·奧崔(Gene Autry)等人成了這時的焦點人物。在這種背景下,來自德克薩斯的鮑勃·韋爾斯(Bob Wills)在鄉村音樂中融入了大量的西部牛仔歌曲(一種來自鄉間的浪漫情歌)和搖擺樂的成分,創造了一種類似"大樂隊"陣容的西部搖擺(Westen Swing)風格。1933年,鮑勃·韋爾斯將這種集合了舞蹈節奏、提琴音色、大樂隊陣容、爵士唱法和架子鼓、失真吉它的新型風格成功地推向了市場,從而使其獲得了"西部搖擺之王"的稱號。
三、 藍草音樂
20世紀40年代,在肯塔基州的山區還出現了鄉村音樂的另一個分支,叫藍草音樂(Bluegrass Music)。它在鄉村音樂的基礎上,吸收了當地古老的玉米脫粒晚會上的班卓音樂和提琴音樂,以及南部山區的敘事歌曲等因素發展而成。
藍草音樂的演唱一般都是多聲部的,除主旋律聲部外,往往還在上方用假聲疊置一個和聲聲部,有時還在主旋律下方加上一兩個低音聲部。它的伴奏樂器以班卓琴和提琴而獨具特色,有時還採用曼陀林、低音提琴等民間樂器,傳統鄉村音樂沒有架子鼓的特點也在藍草音樂中得到了保留。藍草音樂的速度一般都比較快,每分鍾160-330拍左右。
藍草音樂在發展過程中受到爵士樂的影響,常在器樂段落中出現比較華麗的即興獨奏。70年代,當其他鄉村音樂普遍採用電聲樂器時,他們仍採用傳統樂器演奏。著名的藍草音樂家和樂隊有:比爾·蒙魯(Bill Monroe,1911~ )領導的"藍草男孩"(Bluegrass Boys)樂隊、奧斯本兄弟(Osborne Brothers)、"約翰遜山脈男孩"(The Johnson Mountain Boys)、"納什維爾藍草樂隊"(The Nashville Bluegrass Band)等。
四 、納什維爾之聲
20世紀50年代,納什維爾成了鄉村音樂的集中營,著名的鄉村音樂家大部分都來自這里。因此,"納什維爾之聲"(Nashville Sound)也成了鄉村音樂的代名詞。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鄉村音樂雖然已經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但總的來說,它仍是一個地區性的樂種。由於戰爭的緣故加速了人口移動,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有了更多的接觸,特別是很多南方農村青年,移居到北部和東西部城市。於是,鄉村音樂的影響進一步擴大,成為有全國影響的流行音樂形式,並被正式稱為鄉村音樂(在此之前鄉村音樂一直沒有具體的命名),有時也叫做鄉村和西部音樂(Country and western music)。
很多鄉村音樂家對於把鄉村音樂帶出南部或中西部都作出了貢獻,其中貢獻最大的是漢克·威廉姆斯。
漢克·威廉姆斯(Hank williams,1923~1953),1923年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在風格上,他既不像東南部的和聲風格,也不接近西部流行的西部搖擺風格,他創造了一種抑鬱的但卻堅定的唱法。漢克·威廉姆斯40年代在鄉村音樂界的地位,就如同20年代的吉米·羅傑斯,甚至還要高。
威廉姆斯1946年開始出唱片,他推出了一系列沖擊流行音樂市場的歌曲,如《相思布魯斯》(Lovesick Blues)、《今晚不要流淚》(There will be no teardrops tonight)、《你的欺騙之心》(Your cheatin' heart)以及《你又贏了》(You win again)等,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作品《什錦菜》(Jambalaya,例12)成了世界上家喻戶曉的經典歌曲。威廉姆斯還在他的音樂中保留了一定的舊式宗教成分,製作了一些有力的傳統福音歌曲。
1953年元旦,威廉姆斯由於吸毒過量死在他汽車的後座上。與他同時代的鄉村歌手們幾乎都受到了他的影響,他在鄉村歌集中的作品也許比任何人都要多。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美國社會的繁榮使得鄉村音樂得到了飛速發展。如:此時的"老式大劇院"廣播節目擁有了一千萬聽眾,"民族谷倉舞"節目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納什維爾之聲"也隨即開始遍布全國。
⒍ 新世紀音樂(NEW AGE)
New Age Music----新世紀音樂,也有譯作新紀母音樂的。關於她的起源眾說紛紜,不過
有一點是肯定的,這種音樂形式的出現不會早於70年代。那時候出版的牛津音樂詞典也沒有
New Age這個條目。60年代末期,德國一些音樂家將電子合成器音響的概念融入原音演奏或
即興表演方式,啟迪了許多新進音樂家運用更多元的手法開拓新的領域。該時期的音樂己具
備了New Age的發展雛形。到了1973年,在舊金山一群素昧平生的音樂家在某個音樂節上相
會,這些人忽然發現雖然他們以前沒交流過,可是互相之間的音樂卻有很多共通之處。他們
的音樂都是從冥思和心靈作為出發點而創作的,這種類型不同於以前的任何一種音樂,他們
把這種非流行、非古典、具實驗性質的樂風取名為New Age,它指的是一種「劃時代、新世
紀的音樂」。90年代的今天,New Age音樂呈現出了更多樣化的風貌。樂界已形成一股百家爭
鳴、各擁其妙的新勢力。正因如此,New Age不只是一個單純界定樂風區別的名詞,而是象
征著時代的演進、形而上精神內涵改良的世紀新風貌。
在這里還有個小典故,New Age 又指The Aquarian Age (寶瓶座時代),西方神秘學家
認為人類正進入寶瓶座時代,象徵了人類將從物質的追求過渡到自己內心的探索,雖然在物
質方面人類有人種、膚色、語言、宗教信仰等等的不同,但人類的心靈深處都有一個共通點。
正因為這一點,所有人都是同宗同源的,平等的。正如Secret Garden的主創羅夫蘭(Loveland)
所說: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神秘園。你可以在這里尋求慰籍。當你一個人靜下心來聆聽《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就會知道此言不虛了。
New Age 音樂時常在我們的周圍響起,現在越來越多的廣告開始用New Age 作為背景
音樂;很多電視片也傾向於用新世紀作為自己的結尾曲;各大商場也發現,用新世紀代替原
先的流行音效果更好。如果再仔細尋找的話,就會發現原來這種音樂一直伴隨著我們的成長,
小時候喜歡看趙忠祥解說的《動物世界》,而對這片子的開始曲總是念念不忘,直到長大了才
發現原來這就是正宗的新世紀,曲子名叫《Westay》,可以在《The Future Sound Of World》
這張專輯中找到。
粗聽上去,新世紀音樂介於古典樂和輕音樂之間,但新世紀更富於變幻,因為她並不是
單指一個類別而是指一個范疇,她包括了幾乎所有不同以往,象徵著時代更替,詮釋精神內
涵之改良的音樂。因此,你會發現能被稱為新世紀的音樂是如此豐富,一切自然界的聲音都
可能出現在音樂中,所有種類的樂器在此一視同仁,其中的人聲更是豐富,從歌唱家到土著
樂手,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就一般而言,新世紀還是有其特點的:
其一,新世紀音樂很少有強烈的節奏(但ENIGMA的音樂卻有很明顯的節奏),這點同饒
舌和搖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後兩者幾乎通篇就是各種打擊樂,除了節奏還是節奏。對於新
世紀而言,有了節奏就可能受限制。
其二,新世紀的旋律感常常很少。這點不同於流行樂,流行樂需要優美易記的旋律,以
便於讓每個人都能唱。有時候聽了好幾遍某首新世紀樂曲,還是記不住她的旋律,這便是新
世紀賦予大家極大想像空間的原因了。
其三,新世紀音樂總是避免使用刺耳與急促的聲音,因為這會增加音樂的壓力,從而破
壞聆聽者的感覺。
其四,新世紀音樂的基礎是是合音與和諧音,她摒棄了爵士和搖滾的發聲方式,因為這
會帶來不和諧與不悅耳的感覺。
⒎ 古典流行樂
Classical Pop是指帶古典響樂味道的流行曲,多用弦樂伴奏的歌曲都可列入此類,例如 The Beatles的 "Eleanorrigby"就是。澳洲樂隊 Crowded House的一些作品也可列入此類。如果說 Classical Pop,則是指經典的流行曲。
⒏ 民歌
民歌(Folk)原本是指每個民族的傳統歌曲,每個民族的先民都有他們自原始 /古代已有的歌曲,這些歌絕大部分都不知道誰是作者,而以口頭傳播,一傳十十傳百,一代傳一代的傳下去至今。不過今天我們所說的民歌(Folk),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 (Folk),所指的是主要以木結他為伴奏樂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純朴生活感受的那種歌曲。美國民歌手Woody Guthrie在五十年代的唱片可說是最早的民歌唱片錄音,所以普遍被認定是現代民歌 (Folk)的祖師。之後 Pete Seeger、The Weavers繼續推動這類音樂,六十年代越戰,反戰民歌手?/ca>
回答者:┽神經末梢┾ - 經理 四級 3-11 12:00
藍草音樂
20 世紀 40 年代,在肯塔基州的山區還出現了鄉村音樂的另一個分支,叫藍草音樂(Bluegrass Music)。
它在鄉村音樂的基礎上,吸收了當地古老的玉米脫粒晚會上的班卓音樂和提琴音樂,以及南部山區的敘事歌曲等因素發展而成。最初,他是作為一種鄉村音樂繼續發展的同時能夠保存其純凈性的方法而存在著,後來藍草發展成為一種具有自己風格與特點的流派,如果要說到藍草這個名詞的由來,那就要談到Bill Monroe,因為就是以他的樂隊(Bluegrass Boys)來命名的,其標准風格就是硬而快的節奏;高而密集的合聲;並且顯著地犟調樂器的作用。
這種音樂的與人的感覺是一種很精緻、純正、原汁原味的,很容易讓人辨視其類型,演唱(奏)者一般都是多聲部的,除主旋律聲部外,往往還在上方用假聲疊置一個和聲聲部,有時還在主旋律下方加上一兩個低音聲部。最常使用的樂器有曼陀鈴(他擴大了藍草音樂的范圍),斑鳩琴、小提琴(在演奏鄉村音樂時英文名字叫fiddle)、曼陀林還有口琴等等等民間樂器,速度一般都比較快,每分鍾 160-330 拍左右,精彩之處常常令人贊嘆不已。
代表人物吉米·馬丁
布魯斯
布魯斯是南北戰爭後,黑人民間產生的一種演唱形式節奏「布魯斯」(R&B)在20世紀40年代中期出現的時候,它甚至還沒有名字。但這個詞才一出現,它就迅速廣泛地傳播開去。時至今日,R&B已經成了黑人流行音樂的代名詞,盡管它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區別於說唱樂(Rap)、靈魂樂(Soul)、都市歌(Urban)的音樂種類被特殊的聽眾和唱片界人士提及。布魯斯唱法代表人物:B·B 金(B·B King)、約翰·李·胡克(John Lee Hooker)、馬迪·沃特斯(Muddy Waters)、貝茜·史密斯(Bessie Sm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