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熱門電影 > 哪些電影中有瑪祖卡舞

哪些電影中有瑪祖卡舞

發布時間:2023-01-19 19:56:07

Ⅰ 天鵝湖第三幕中有什麼著名的舞段

拿波里舞,西班牙舞,舉杯舞,瑪祖卡舞,查爾達什舞,都是全劇中最出彩的片段。

第三幕中,各國公主和使節都出席了齊格里德王子生日宴會,並跳起本民族舞蹈。

《天鵝湖》第三幕著名的黑天鵝奧吉莉婭獨舞變奏中,黑天鵝要一口氣做32個被稱作「揮鞭轉」的單足立地旋轉。

這一絕技由義大利芭蕾演員皮瑞娜·萊格納尼於1892年獨創,在聖彼得堡版演出中出現。

創編過程

《天鵝湖》第三幕中,各國的公主和使節都來出席齊格弗里德的生日宴會,並跳起各自的民族舞蹈。其中,拿波里舞、西班牙舞、瑪祖卡舞和匈牙利舞都是全劇中最出彩的片段。

1882年柴科夫斯基從劇院要回《天鵝湖》總譜, 准備改成一部組曲, 但終未完成。現在世上流傳的有多種《天鵝湖組曲》的曲目中都包括了那幾段舞蹈。

Ⅱ 馬祖卡舞曲

祖卡舞曲是一種三拍子的波蘭民間舞曲,速度有快、中、慢三種。這種舞曲的特點是每小節的重音常常在第二或第三拍上,加上旋律經常有跳躍的進行,附點音符比較多,但這些只不過是外在的特徵,要分辨瑪祖卡舞曲,還要從它所表現的波蘭民族性格和氣質來斷定。瑪祖卡舞曲其實只是一個總稱,它包括有瑪祖爾、庫亞維克和奧別列克等好幾種舞曲,19世紀波蘭作曲家肖邦寫過五十幾首瑪祖卡舞曲,顯現了一個多采而妙想紛呈的局面,但它們都是用鋼琴獨奏的。俄國作曲家斯克里亞賓的創作早期受到肖邦的影響,也寫了23首鋼琴獨奏的瑪祖卡舞曲,盡得肖邦的神髓,十分動聽。19世紀末的波蘭作曲家希曼諾夫斯基秉承肖邦的余緒,也寫過22首瑪祖卡舞曲,但他在旋律與和聲方面卻表現出近代音樂的傾向,只不過保留了瑪祖卡在節奏上的特徵而已。
除了鋼琴演奏的瑪祖卡舞曲外,也有用管弦樂隊演奏的,例如在一些芭蕾舞劇里,瑪祖卡舞曲卻是經常聽到的,《仙女們》里也有兩首瑪祖卡舞曲,作曲者原來是肖邦,是人家把它們改編成管弦樂曲,這些過程上一斯在談圓舞曲時已經說過,這里就不再重復。在法國作曲家德利布的芭蕾舞劇《葛蓓莉婭》里,也有一首很出名的瑪祖卡舞曲,在它的前面有一段場景音樂,由圓號與弦樂先後奏出了非常抒情而悅耳的慢板,於是在簡短的引子之後,這首歡快熱情的瑪祖卡舞曲就登場了。真正為管弦樂隊而創作的瑪祖卡舞曲還有很多,例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第三幕里,為了表現挑選新娘的場面,波蘭客人到場時就一首代表波蘭的瑪祖卡舞曲,從風格上來看,這首樂曲十分豪邁狂放,氣氛熱烈,和前面提到的肖邦那兩首在氣質上是大大不同的。
能夠代表波蘭的民族性格的音樂還有波蘭舞曲。波蘭舞曲又有人音譯為波洛奈茲舞曲,大概這種舞曲起源於波蘭民間,因此通常譯為波蘭舞曲。這是一種中等速度的三拍子舞曲,每小節的重音放在第二拍上,最早的波蘭舞曲是用人聲唱和用小提琴演奏的,在16世紀的歐洲,波蘭舞曲開始流入宮廷,演變成器樂曲,多用樂隊合奏,常常用來做宮廷舞會的開始曲,因為它的風格既莊重又華麗,很適合貴族們的趣味。後來巴赫和他的兒子威廉·弗里德曼·巴赫、莫扎特、貝多芬、韋伯和舒伯特都寫作這種波蘭舞曲,其中有為樂隊而寫的,也有為鋼琴獨奏而寫。到了19世紀,波蘭的肖邦寫了十幾首波蘭舞曲,但大部分都是鋼琴曲,其中有一首是鋼琴和樂隊合奏的,叫《降E大調沉著的行板與光輝的大型波蘭舞曲》。從這首樂曲的標題來看,就很清楚地知道它分為兩大部分,前面「沉著的行板」是純粹用鋼琴獨奏的段落,後面部分才是鋼琴與管弦樂合奏的波蘭舞曲。這部作品是肖邦在1830年去巴黎之前,在維也納作短暫停留時創作的,它充滿一種華麗和雍容高貴的氣質。不過它的樂隊合奏部分較為薄弱,只起了一些襯托作用,因此有些鋼琴家在演奏時乾脆省去樂隊部分,全曲用鋼琴獨奏。

Ⅲ 瑪祖卡的舞蹈

瑪祖卡起源於波蘭中部瑪佐夫舍地區,其名也很可能來源於該地名。18世紀後,瑪祖卡舞風靡全歐洲,成為各國宮廷和上層社會舞會中常見的一種舞蹈。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屠格涅夫在父與子中均有關於瑪祖卡舞的情節。
瑪祖卡是一種男女集體舞,由男舞者占據主導地位,決定舞步種類、輕重和速度,而女舞者則以輕快的舞步圍繞男舞者。瑪祖卡主要的舞步以滑步、腳跟碰擊、雙人旋轉和男舞者單腿脆地,女舞者繞行為主,舞步比較復雜。
柴可夫斯基在其芭蕾舞劇天鵝湖和睡美人中均安排了大段的瑪祖卡,因此瑪祖卡舞步時至今日亦是芭蕾舞者必學的舞步。

Ⅳ 芭蕾舞的表現形式介紹

芭蕾舞的表現形式介紹

芭蕾舞劇雖然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但是舞蹈是主體,演員是中心,所以能否編出精採的舞段是至關重要的。在芭蕾舞中,舞蹈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一般包括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群舞、啞劇手勢、戲劇性的場面等。舞劇編導要根據內容和人物的需要,選擇不同的舞蹈表現手段。

一、獨舞

芭蕾舞中的獨舞,類似話劇中的獨白,歌劇中的詠嘆調,在芭蕾舞中稱為“變奏”,獨舞是舞蹈台詞中最集中的結構,通常用於劇中角色情感的高潮,力求富有光彩和獨創性,展示難度較高的舞蹈技巧。

古典芭蕾中的獨舞,一般採用三段體的結構,第二段與一、三段在性格和速度上形成對比,女子的獨舞分為地面的和跳躍性的兩種,地面的基本上以足尖碎步和旋轉的動作為主;而跳躍性的可以用單一的跳躍動作,也可以包含足尖和旋轉的混合動作。比如《天鵝湖》中,二幕奧傑塔(白天鵝)的出場獨舞就是地面的,三幕奧吉莉婭(黑天鵝)的獨舞就是跳躍性的。

二、三人舞

在古典芭蕾舞劇中,三人舞形式是pas de trois,它由慢板三人舞、第一女子獨舞、男子獨舞、第二女子獨舞、結尾三人舞5個部分組成。但是也有其他的組合方式,可以三個女演員,也可以三個男演員,兩女一男,兩男一女。比如《海盜》中二幕,米多拉、康拉德、阿利就是兩男一女的組合方式。

實際上,人數不等的舞蹈形式還很多,比如《天鵝湖》中的4小天鵝(4人舞),《睡美人》中4位王子向公主求婚的舞蹈(5人舞),6位仙女向公主祝福的舞蹈(6人舞)等。

三、芭蕾雙人舞

芭蕾舞中最常見的雙人舞形式是pas de deux,它由慢板雙人舞、男獨舞、女獨舞、結尾雙人舞4部分組成,有時在慢板雙人舞之前加一個引子棗人物出場。依照古典芭蕾的欣賞習慣,每一部分跳完以後,在觀眾的掌聲中,演員謝幕,然後再表演下一段。這種雙人舞往往用在劇情的高潮處,主要為展示主要演員的高難度技巧和個人的表演風格。但是當代的芭蕾舞劇極少遵循上述雙人舞的`4部分的結構方式,他們根據作品的情節和人物的情感需要,而不只是為了顯示舞蹈家自己的技巧,比如《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幾段雙人舞都是一氣呵成的,中間沒有停頓,也就不存在鼓掌的謝幕的機會。

芭蕾雙人舞從表現的內容中看,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抒情性”的,主要是表現兩個人物之間比較和諧的情感交流,比如相互的愛戀、離別的優傷,重逢的喜悅等;另一種是屬於“戲劇性”的,主要是表現兩個人物之間的情感糾葛和矛盾沖突,比如《紅色娘子軍》中老四與瓊花的雙人舞,兩人是暴力和反抗的不和諧關系。表演雙人舞,要求演員完善地掌握扶舉技巧,重心的平衡,男女舞伴的密切的合作。

四、啞劇手勢

啞劇手勢是古典芭蕾舞劇中的表現手段之一,它已形成為一套固定的程式,初次觀看芭蕾的人不易理解,看多了才能明白,比如雙手撫心臟處表示“愛”,雙手握拳在身前交叉表示“死亡”,雙手在頭上纏繞表示“跳舞”,一手上舉,伸出食指中指表示“宣誓”……以上啞劇手勢在《天鵝湖》、《吉賽爾》中都可以見到。

舉《睡美人》為例,在序幕中,惡仙女卡拉多斯因為未被邀請而咀咒搖籃中的公主說:“這個嬰兒(用手指向搖籃),慢慢會長大(用手由下而上慢慢抬起),她會很漂亮(右手從臉頰劃過),身材也很苗條(雙手比劃身體),但是你們聽著(繞場走一圈指著眾人),她長大以後會被紡錘扎破手指(做扎手動作),然後立即死去(雙手握拳在身前交叉)”。這段話很難用舞蹈說清楚,所以一百年來就是用這種手勢表現的,也形成了這部舞劇的一個特點。不過當代的舞劇編導們在創作觀念上,主張用舞蹈手段表現一切,很少用啞劇手勢。

五、群舞

群舞在舞劇中有自己獨特的作用,一般用來表現時代的特點、民族的習俗、交待環境、創造意境、烘托主要人物。

《天鵝湖》二幕中的群鵝,是一群中了魔法又渴望自由的天鵝少女,她們與奧傑塔王子的愛情雙人舞相映成輝,同時也營造了湖畔神秘、抒情的奇幻意境。

《天鵝湖》三幕中的西班牙舞、匈牙利舞、那布勒斯舞、瑪祖卡舞,既配合了劇情發展,也展示了豐富多彩的民族舞蹈。

;
閱讀全文

與哪些電影中有瑪祖卡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間有大愛電影觀後感小學生 瀏覽:604
新神榜哪吒重生電影免費突突兔 瀏覽:787
蠟筆小新最恐怖的十大電影 瀏覽:112
新疆人電影演員 瀏覽:156
一個人演的電影科幻 瀏覽:609
微信如何給對方發電影 瀏覽:585
如何把電影保存到優盤 瀏覽:770
有哪些特別好看的喜劇電影 瀏覽:639
適合離婚女人看的勵志電影 瀏覽:86
去掉電影字幕的最好方法 瀏覽:772
玩命快遞1電影國語版 瀏覽:526
扣扣看電影 瀏覽:408
哪些電影有二元對立 瀏覽:817
哪個平台漫威電影都有 瀏覽:666
僵屍恐怖看電影 瀏覽:507
懷孕三個半月能看電影嗎 瀏覽:46
青檸影咖都有什麼電影 瀏覽:198
找搞笑視頻電影大全 瀏覽:98
買房子就像看電影一樣 瀏覽:887
四個人的搞笑電影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