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知道一些美國電影名人啊,導演和演員都行比較急,麻煩各位回一下啊,謝了
導演:
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終結者》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 ):《拯救大兵瑞恩》
邁克爾·貝(Michael Benjamin Bay):《變形金剛》
····
演員:
湯姆漢克斯
湯姆克魯斯
喬治克魯尼
基努.里維斯
威爾.史密斯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
② 名字叫邁克爾的外國名人,越多越好
1,邁克爾·傑克遜
邁克爾·傑克遜(英文名稱:Michael Jackson,生卒:1958年8月29日-2009年6月25日),出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加里市,美國演唱家、詞曲創作人、舞蹈家、表演家、慈善家、音樂家、人道主義者、和平主義者、慈善機構創辦人。
2,邁克爾·舒馬赫
邁克爾·舒馬赫(Michael Schumacher),1969年1月3日出生於許爾特,德國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現代最偉大的F1車手之一,在他頭16年的職業生涯中,幾乎刷新了每一項紀錄。總共贏得7次總冠軍,亦曾是唯一贏得總冠軍的德國車手(後被德國車手塞巴斯蒂安·維特爾於2010年刷新)。
3,邁克爾·約翰遜
截止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約翰遜連續7年在54場400米國際大賽中保持不敗。在首先進行的400米比賽中,約翰森以領先第二名10多米的絕對優勢奪冠,創造了43.49秒的奧運會紀錄,這也是奧運會該項比賽歷史上領先優勢最大的一場比賽。
4,邁克爾·喬丹
邁克爾·喬丹(Michael Jordan),1963年2月17日生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前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司職得分後衛,綽號「飛人」(Air Jordan)。
5,邁克爾·菲爾普斯
邁克爾·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1985年6月30日出生於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美國職業游泳運動員。2000年,15歲的菲爾普斯參加了悉尼奧運會,獲得200米蝶泳的第5名。
③ 外國名人史泰龍的勵志故事
史泰龍出身貧寒,但通過不懈努力而成為一代動作巨星的奮斗經歷如同其代表作《洛奇》系列中主人公一樣 ,是最勵志的「美國夢」,是社會流變中不屈的平民英雄代表,激勵著生活在的磨難中的人們勇敢前行。以下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史泰龍的勵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史泰龍的勵志故事1:
1946年7月,他出生在紐約曼哈頓一所慈善醫院里。不幸的是他被葯用鑷子傷到了面部神經,導致左臉頰部分肌肉癱瘓,左眼瞼與左邊嘴唇下垂,語言能力也受到極大的影響。
幼年時期,他一直和保姆生活在一起,只有周末才能見父母一面。因為長相的原因,大家都不喜歡他,也不願意和他玩。他十分渴望得到友誼和別人的關愛,得到別人的贊賞和尊重,可人們總是將他拒之門外。
11歲那年,父母在不斷爭吵中分道揚鑣,唯一讓他感到溫暖的母親也離開了他。和父親在一起的日子,並不如想像中那樣溫馨美好。父親對他十分嚴厲,幾乎到了苛刻的地步,稍有不慎,就會招來一頓斥責和辱罵。父親經常朝他嘶吼:「你為什麼不能變聰明一點兒?你為什麼不能強壯一些?」那段時間,他覺得自己簡直一無是處。
15歲那年,他來到費城,與母親和繼父生活在一起。他的學習成績一塌糊塗,被人認為是一個帶壞其他同學的典範。他一共換了12所不同的學校,常常待不了多久就被學校找個理由開除了。
走過苦難的童年和少年,他漸漸長大成人,並且在體育方面表現出過人的天賦。他想成為一名足球運動員或足球明星,可是沒有一所體育院校願意錄取他;他想參加海軍,可是又不夠年齡。無奈之下,他只好來到瑞士,一邊給女學生上體育課,一邊學習戲劇課程。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排演阿瑟·米勒的名劇《推銷員之死》時,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做一名演員。
不久,他滿懷信心地回到了美國,進入邁阿密大學,正式學習表演藝術。然而他的導師很不喜歡他,認為他不是演戲的料,永遠也不會有前途,還勸他盡快退學。盡管他不相信命運,也不願意服輸,但還是以三個學分之差,被邁阿密大學拒之門外。
隨後,他來到了紐約。迷戀於星相占卜的母親斷言,他會成為一個明星,但不是演員,而是以作家的身份。於是他聽從了母親的建議,暫時放棄了做演員的夢想,潛心研習劇本的寫作。他想,人們總是在試鏡時拒絕我——因為我的眼瞼下垂,因為我的聲音太過低沉。既然我無法改變自己的外部形象,我總有能力去修改潤色自己創作的劇本吧!
1974年,他突發靈感,創作了一個叫《洛奇》的劇本。當時不少製片人都很看好這個劇本,但因為他堅持要求出演其中的男主角,而被所有的製片人拒絕。他不甘心,又帶著劇本分別拜訪了美國的500多家電影公司,終於,在被拒絕了1850次後,有一家電影公司被他的誠心所感動,答應了他的要求。片子以很低的成本在一個月內就拍完了,可誰也沒想到,這部電影會成為好萊塢電影史上的'一匹黑馬。
1976年,這部電影的票房突破了2。25億美元,奪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獎,並獲得最佳男主角與最佳編劇的提名。著名導演兼製片人弗蘭克·科波拉由衷地贊嘆道:「我真希望這部電影是我拍的。」
一夜之間,他成了全球炙手可熱的人物。他就是觀眾心目中的超級偶像、單片酬金超過2000萬美元、好萊塢武打動作巨星史泰龍。
回眸往事,史泰龍感慨萬千。如果不是經歷了那麼多的挫折,也許他根本不會有今天的成就。是別人的拒絕激發了他的鬥志,磨礪了他的意志,洗禮了他的靈魂,從而改變了他的人生。用史泰龍自己的話來說:「我必須干出點兒什麼名堂,來為自己贏得一點兒自尊與自信。」
史泰龍的勵志故事2:
有一次,史泰龍看了一場由世界先生史提夫利夫士主演的電影之後便狂熱地愛上了電影和健身。
於是.他開始當小工,在動物田清掃獅子籠,在戲院當帶住。
工作了5年之後,他的視野開闊了,他決心成為電影明星,盡管他知道自已有口吃的毛病,又沒有文化,人不是長得特別漂亮,但是,他一旦有了想法和決心,他就開始了行動。他找來好萊塢電影公司的名錄本,開始一個一個去推薦自己。
「你這個樣子怎麼可能做得了電影演員呢?」「算了吧,我們才不會要你哩。」 「走遠一點,這里不是你做夢的地方!」……諷刺、挖苦、嘲笑、瞧不起.應有盡有,一個一個都拒絕了他。
越是這樣,史泰龍覺得:「我一定要成為好菜塢的電影明星。」
他始終告訴自己「過去並不等於未來」、「我並沒有失敗,我只是暫時停止成功。」他鼓足勇氣不斷地重新推銷自己,結果還是一樣,500家電影公司都拒絕了他。
「你死了這條心吧。」「你不要再來了,我們公司不歡迎你。」1000次的拒絕絲毫沒有阻止史泰龍去實現做電影明星的夢想和決心。
有了1000次行動後全部遭到拒絕的教訓,史泰龍根據實際體驗寫了題為《洛奇》的劇本,又一次走進電影公司。
「你怎麼又來了?」
「這次不一樣,我帶來了一個劇本。」有人翻了翻又立即還給了他,還有人不僅不看而且連人帶本都給轟了出去,總之仍然沒有人答應他。幸好,他沒有氣餒,沒有停止行動。他仍然告訴自己:「過去並不等於未來。」 「我並沒有失敗,因為我在行動,我只是暫時停止成功。」
這是多麼激勵的語言啊!皇天不負有心人,到1600次的時候,終於有人願意出錢買他的劇本了,這時,他身上只剩40元現金了,非常需要錢。可是當他聽到電影公司不同意由他來主演的時候他急了:「No!No!」他第一次拒絕了別人。
直到1855次的時候,史泰龍終於如願以償。
他主演了電影《洛奇》,一炮打響,使他成為超級巨星。
史泰龍的片酬打破了好菜塢的新紀錄,達到2500萬美元。
史泰龍後來的健身教練這樣評價他:「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100%的投入」。
史泰龍的勵志故事3:
他的父親是一個賭徒,母親是一個酒鬼。父親賭輸了,又打老婆又打他;母親喝醉了也拿他出氣發泄。他在拳腳交加的家庭暴力中長大,常常是鼻青臉腫,皮開肉綻。因此,他面相很不美,學習也不好。高中輟學,便在街頭當痞子。直到他20歲的時候,一件偶然的事刺激了他,使他醒悟反思:
「不能,不能這樣做。如果這樣下去,和自己的父母豈不是一樣嗎?成為社會垃圾,人類的渣滓,帶給別人,留給自己的都是痛苦——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他下定決心,要走一條與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個人樣來,但是做什麼呢?他長時間思索著。從政可能幾乎為零;進大企業去發展,學歷和文憑是目前不可逾越的高山;經商,又沒有本錢……他想到了當演員——當演員不需要過去的清名,不需要文憑,更不需要本錢,而一旦成功,卻可以名利雙收。但是他是顯然不具備當演員的投機條件,長相就很難使人有信心,又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訓練,沒有經驗,也無「天賦」的跡象。然而,「一定要成功」的驅動力,促使他認為,這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出頭的機會,最後的成功可能。決不放棄,一定要成功!
於是,他來到好萊塢,找明星,找導演,找製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為演員的人,四處哀求: 「給我一次機會吧,我要當演員,我一定能成功!」
很顯然,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絕了。但他並不氣餒,他知道,失敗定有原因。每被拒絕一次,就認真反省,檢討,學習一次。一定要成功,痴心不改,又去找人……不幸得很,兩年一晃過去了,錢花光了,便在好萊塢打工,作些粗重的零活;兩年來他遭受到1000多次拒絕。
他暗自垂淚,痛哭失聲。難道真的沒有希望了嗎,難道賭徒,酒鬼的兒子就只能做賭徒,酒鬼嗎?不行,我一定要成功!他想道,既然不能直接成功,能否換一個方法。他想出了一個「迂迴前進」的思路:先寫劇本,待劇本被導演看中後,再要求當演員。幸好現在的他,已經不是剛來時的門外漢了。兩年多耳濡目染,每一次拒絕都是一次口傳心授,一次學習,一次進步。因此,他已經具備了寫電影的基礎知識。
一年後,劇本寫出來了,他又拿去遍訪各位導演,「這個劇本怎麼樣,讓我當男主角吧!」普遍的反映都是,劇本還可以,但讓他當男主角,簡直是天大的玩笑。他再一次被拒絕了。
他不斷對自己說: 「我一定要成功,也許下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下一次……」
在他一共遭到1300多次拒絕後的一天,一個曾拒絕過他20多次的導演對他說:「我不知道你能否演好,但我被你的精神所感動。我可以給你一次機會,但我要把你的劇本改成電視連續劇,同時,先只拍一集,就讓你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說。如果效果不好,你便從此斷絕這個念頭.!」
為了這一刻,他已經作了三年多的准備,終於可以一試身手。機會來之不易,他不敢有絲毫懈怠,全身心投入。
第一集電視劇創下了當時全美最高收視錄——他成功了!
現在,這個人是世界頂尖的電影巨星。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史泰龍。
史泰龍的健身教練哥倫布醫生這樣評價他:「史泰龍每做一件事百分之百投入。他的意志,恆心與持久力都是令人驚嘆的。他是一個行動家。他從來不呆坐著讓事情發生——他主動地令事情發生。」
如果史泰龍當初只是「想」成功,在茶餘飯後做做明星夢,消遺一下,他就絕不會有今天。因為那樣的話,他就不會付出,不會拚命。
④ 美國有哪些名人
問題一:美國有哪些偉人? 1、華盛頓,美國國父;
2、傑斐遜,美國資產階級的教父,獨立宣言的起草人;
3、亞伯拉罕林肯,美國統一的維護者,解放了黑奴;
4、洛克菲勒,美國的石油大王,帝國時代的代表人物;
5、小羅斯福,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連任四屆的總統,帶領美國贏得了二戰的勝利;
6、肯尼迪,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
7、馬丁路德金,黑人運動的領袖,偉大的民權主義導師;
8、比爾蓋茨,微軟帝國的締造者,曾經的世界首富。
問題二:美國名人有哪些? 美國有座偉人山, 把一整座雕刻成了5個人像, 我只記得華盛頓 林肯 羅斯福,另兩個是誰我記不得了.
問題三:關於美國名人有哪些?並介紹出來. 美國經濟學家漢密爾頓誕生 漢密爾頓(1757―1804年),美國經濟學家、聯邦黨領袖之一。 1757年1月11日誕生於英國所屬兩印度群島的尼維斯島一個蘇格蘭人家庭。 1773年進入英王學院(今哥倫比亞大學前身),他以雄辯的演講才能和優美的文筆嶄露頭角,... 2.美國經濟學家托馬斯-斯切林 典皇家科學院今天宣布,以色列經濟學家羅伯特-奧曼和美國經濟學家托馬斯-斯切林獲得了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這兩位經濟學家「因通過博弈論分析加強了我們對沖突和合作的理解」所作出的貢獻而獲得了1千萬瑞典克朗的獎金。 3.美國經濟學家克拉克 4.將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埃德蒙・費爾普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就業與增長理論的著名代表人物 5.西奧多・舒爾茨(Theodore Schultz) 1903年,二十世紀剛剛開始的第三個春天,西奧多・舒爾茨出生在美國南達科他州一個德國...舒爾茨的農業經濟發展論 美國經濟學家西奧多・舒爾茨認為農業像工業一樣是經濟的重要部門
問題四:美國歷史十大名人都有誰? 根據一般的評價:
1、華盛頓,美國國父;
2、傑斐遜,美國資產階級的教父,獨立宣言的起草人;
3、亞伯拉罕林肯,美國統一的維護者,解放了黑奴;
4、洛克菲勒,美國的石油大王,帝國時代的代表人物;
5、小羅斯福,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連任四屆的總統,帶領美國贏得了二戰的勝利;
6、肯尼迪,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結局也最慘;
7、馬丁路德金,黑人運動的領袖,偉大的民權主義導師;
8、比爾蓋茨,微軟帝國的締造者,曾經的世界首富;
9、埃爾維斯・普雷斯利,偉大的貓王;
10、邁克爾傑克遜,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問題五:美國有哪些名人? 20分 二 畫
丁韙良 馬丁,威廉
亞歷山大・帕森斯
丁肇中
三 畫
萬斯,賽勒斯・羅伯茨
山琦實
義畢業 埃弗雷特 亞歷山大・希爾
門羅・比爾
門羅・詹姆斯
門肯,亨利・路易斯
門德爾 拉斐特・本尼迪克特
衛三畏 威廉斯 塞繆爾 韋爾斯
衛德明 威廉・赫爾穆特
馬丁・格倫・盧瑟
馬丁,詹姆斯・G
馬什,奧思尼爾・查爾斯
馬文,李
馬漢,艾爾弗雷德・泰爾
馬西,威廉・勒尼德
馬林,約翰
馬奇,弗雷德里克
*** ,理查德
*** 赫爾曼・約瑟夫
馬瑟,英克里斯
馬瑟,斯蒂芬・廷
馬友友
馬爾茲,艾伯特
馬卡姆,埃德溫
馬克沁,赫德森
馬克沁,海勒姆・史蒂文斯
馬利肯,羅伯特・桑德森
馬庫塞,赫伯特
馬沙利,馬歇爾,漢弗萊
馬修斯,斯坦利
馬斯基,埃德蒙・西克斯塔斯
馬爾,雷
馬歇爾,約翰
馬歇爾,瑟古德
馬歇爾,路易斯
馬歇爾,托馬斯・賴利
馬歇爾,喬治・卡特利特
馬丁內斯,鮑勃
馬西亞諾,羅西
馬爾科姆,艾克斯
馬拉默德,伯納德
馬澤利格,簡・歐內斯特
馬蒂亞斯,伯恩・特奧
馬瑟韋爾,羅伯特
馬斯特斯,埃德加・李
馬佐爾斯基,保羅
四 畫
〔一〕
比爾,塞繆爾・ 奇森
比里,華萊士
比徹,萊曼
比徹,亨利・沃德
比徹,查爾斯・埃默森
比奇,摩西・耶爾
比奇,摩西・斯佩里
比奇,艾爾弗雷德・伊利
比恩,艾倫・拉弗恩
比爾斯,安布羅斯
比爾登,羅麥爾・霍華德
比爾德,丹尼爾・卡特
比爾德,查爾斯・奧斯汀
比米斯,塞繆爾・弗拉格
比采爾,比利
比奇洛,雅各布
比奇洛,伊拉斯塔斯・布里格姆
比林斯,約翰・肖
比洛斯,喬治・威斯萊
比斯爾,喬治・亨利
比德爾,尼古拉斯
比德爾,喬治・韋爾斯
比克代克,瑪麗・安
扎戈里亞,唐納德
瓦特,詹姆斯・蓋阿斯
瓦爾特,布魯諾
瓦格納,約翰・彼得
瓦格納,羅伯特・費迪南德
瓦雷斯,埃德加
瓦倫蒂諾,魯道夫
瓦克斯曼,爾曼・亞伯拉罕
王安
王靈智
工駿
豐納,菲利普・S.
豐塞卡,約翰・多斯・賴斯
韋弗,詹姆斯・貝爾德
韋弗,羅伯特・克利夫頓
西爾韋斯特・拉夫林
韋伯,迪克
韋伯,詹姆斯・埃德溫
韋伯,沃爾特・普雷斯科特
韋恩,約翰
韋恩,詹姆斯・穆爾
韋特,威廉・貝爾
韋特,莫理遜・雷米克
韋勒,托馬斯・赫克爾
韋斯,保羅・艾爾弗雷德
韋爾奇,威廉・亨利
韋爾曼,威廉
韋爾曼,沃爾特
韋爾斯,亨利
韋爾斯,奧森
韋爾斯,霍勒斯
韋安德,弗雷德里克・卡爾頓
韋斯納,莫里斯・富蘭克林
韋斯頓,愛德華
韋斯頓,愛德華・佩森
韋斯特,梅
韋慕庭,威爾伯,克拉倫斯・馬丁
韋爾豪澤,弗雷德里克
韋伯斯特,諾亞
韋伯斯特,丹尼爾
韋伯斯特,威廉・赫奇科克
韋斯穆勒,約翰
韋登鮑姆,默里
韋特莫爾,亞歷山大
韋德伯恩,約瑟夫・亨利
麥克拉根
韋爾斯-巴尼特,艾達・貝爾
尤因,托馬斯
尤里,哈羅德・克萊頓
尤瑞,雷
尤斯特,沃爾特
尤尼塔斯,約翰尼
戈倫,查爾斯・亨利
戈里,約翰
戈登,魯思
戈登,理查德・弗朗西斯
戈夫曼,歐文
戈爾丁,斯坦利
戈達德,羅伯特・哈欽斯
戈格斯,威廉・克勞福德
戈得金,埃德溫・勞倫斯
戈爾茨坦,約瑟夫・L
戈茨丘斯,珀西
戈瑟爾斯,喬治・華盛頓
戈德馬克,彼得・卡爾
戈德華特,巴里・莫里斯
戈德伯格,馬文
戈德伯格......>>
問題六:美國巨星有哪些 男:
約翰尼.德普
湯姆・費爾頓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威爾・史密斯
布拉德・・皮特
本・斯蒂勒
亞森・桑德勒
小羅伯特・唐尼
湯姆・漢克斯
馬克・沃爾伯格
科特尼・考克斯
馬特・達蒙
愛德華・諾頓
科林法瑞爾
羅索・克勞
丹澤爾・華盛頓
西恩・潘
帝科林・費斯
伊恩・薩默海爾德
保羅・韋斯利
泰勒・洛特納
約瑟夫・摩根
丹尼爾・吉里斯
女:
桑德拉・布洛克
瑞茜-威瑟斯彭
卡梅倫・迪亞茲
詹妮弗・安妮斯頓
薩拉・傑西卡・帕克
朱莉婭・羅伯茨
安吉麗娜・朱莉
德魯・巴里摩爾
梅麗爾・斯特里普
克莉絲汀・斯圖爾特
安妮・海瑟薇
艾瑪・羅伯茨
妮娜・杜波夫
安娜・索菲亞
泰勒・摩森
凡妮莎・哈金斯
坎迪絲・阿科拉
克萊爾・霍爾特
艾瑪・沃特森
泰勒・斯威夫特
問題七:還有哪些名人加入了美國國籍? 劉亦菲美國國籍新生代明星中最靚麗的劉亦菲也是憑借這一條變成了美國人。劉亦菲9歲那年,媽媽帶她去了美國,10歲時,媽媽嫁給美國的華人大律師,全家移民。劉亦菲的美國身份也確實給她帶來一定好處,曾經有一部電影的宣傳就因為她的美國身份出入境方便而帶來一定便利。王力宏美國國籍陳凱歌美籍華裔著名電影導演,原名陳皚鴿,祖籍福建長樂,1952年8月12日生於北京。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至今仍為惟一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華人導演。在第47屆希臘塞薩洛尼基電影節上獲得終身成就獎。1982年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 ,後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1984年 ,他執導的《黃土地》,以其突破性的電影語言,對中國電影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並為中國第五代導演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主要電影有《大閱兵》、《孩子王》、《邊走邊唱》、《霸王別姬》、《風月》、《荊軻刺秦王》、《和你在一起》等。 陳紅陳紅1968年生於江西省上饒市的信江之濱,曾就讀於上饒一中,父母是高級知識分子,自幼受好良好的家庭教育,她從小就顯示出了藝術天才,從小學開始她就是學校的文藝骨幹,高中時擔任了校學生會的文藝部長。1986年陳紅考入了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後分配到北京青年藝術劇院。 陳紅第一次走上銀幕是17歲,在影片《這里有泉水》中扮演角色。王姬王姬,生於1962年7月20日。北京人。中國電影演員。從小喜愛文藝,14歲時參軍到工程兵文工團從事舞蹈表演。1980年應香港鳳凰影業公司邀請,在故事片《塞外奪寶》中首次登上銀幕,1981年轉業後考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任話劇演員,參加過「家」、「紅白喜事」等話劇的演出。曾在北京電視台任節目主持人蔣雯麗蔣雯麗,出生在魚米之鄉安徽蚌埠小城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鐵路局話務員,都比較喜愛文藝。從小文靜、秀麗,練了五年體操。曾進技校學習水電,分配在自來水公司,干過制水工,管道設計等工種。當工會小幹部時組織文藝演出,參加舞蹈比賽等。良好的藝術感覺和表現力,促使她投考北京電影學院。198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89級)後片約不斷。處女作是暑假拍的電視劇《懸崖合》,該片獲得當年的飛天獎,蔣雯麗也獲最佳女配角提名。寧靜寧靜祖籍湖南,1972年生於貴州,母親是納西族 人。高中畢業後考上貴州藝專表演系。但最初她沒有去 作演員,而是從閉塞的貴州來到當時最開放的城市廣 州,在珠江電影製片廠一家動畫公司畫了兩年動畫,並 在《冰上情火》、《聯手警探》中出演配角。爾後,不安分的寧靜又報考了上海戲劇學院模特班。顧長衛顧長衛原籍江蘇吳江,1957年12月12日生於西安,從小熱愛繪畫夢想當一名畫家。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1982年畢業後任西安電影製片廠攝影助理。1984年任攝影拍滕文驥《海灘》,大量採用自然光尋求更加貼近現實表現手段,給中國影壇帶來不小沖擊,相繼拍攝了電影《大明星》、《神鞭》。真正顯示顧長衛攝影才華的是陳凱歌的《孩子王》和張藝謀的《紅高粱》潘瑋柏美國國籍這些明星,因身份特殊,在國內開公司做買賣,都享有國家相關的免稅減稅政策。也還有一些明星雖然仍是中國國籍,可同時也具備其他國籍,隨時搞」變身「,兩邊好處盡占。
問題八:四個字的美國名人有哪些 1、洛克菲勒,美國的石油大王,帝國時代的代表人物;
2、比爾蓋茨,微軟帝國的締造者,曾經的世界首富;
問題九:美國汽車名人堂是什麼,有哪些名人? 歷史
在1939年10月18日,是誰貢獻了生命的汽車產業的進步一群人在紐約市舉行,以建立一個組織,都將維持在早期的汽車先驅的記憶,以及在當代領導人該行業。從一開始,這個組織 - 最初叫「汽車老前輩」 - 是致力於履行所有行業細分市場的汽車人,來自世界各地。
該組織轉移到華盛頓,然後在1960年,1971年,在密歇根州米德蘭,約120英里處的底特律。
1975年,第一個永久性汽車名人堂的建設在米德蘭開幕。
經過米德蘭居住22年,目前的汽車名人堂的建設,在密歇根州迪爾伯恩,開幕於1997年8月15日。
超過200人被裹脅進入汽車名人堂,包括先鋒,如賓士,博世領導人,布加迪,雪佛蘭,克萊斯勒,雪鐵龍,戴姆勒克萊斯勒,道奇,杜蘭特,杜里埃,法拉利,福特,本田,邁巴赫,奧茲,標致,保時捷,雷諾,斯隆和豐田。
今天,汽車名人堂歡迎遊客近3萬人,每年並確認通過四個贊譽汽車和相關產業的成就:
感應
這是在汽車行業的最大榮譽,為了榮譽事業和/或終生成就。要成為「名人堂成員」的候選人必須是已退休或去世。收件人必須有極大地影響了汽車或汽車產業的發展。通常情況下,4至8人,每年都入選。
傑出服務引
這位入選了最古老的汽車廳承認,在1940年發起的,傑出服務引承認一個誰,大大提高了行業或各自組織的個人。收件人現職的行業或剛剛退休。在五,六個人獲得傑出服務引文每年。
鄲業領先年度
授予某一個人的每一個誰也表現出了傑出的行業領導地位一年。
年輕的領導力和優秀獎
這種認識反映查明了行業領先的下一代名人堂的承諾,未來汽車館。有資格,候選人必須是35歲或以下。每年只有4個人的榮幸。
Instry Leader of the Year
Richard Colliver 2008
Phil Brady 2007
James E. Press 2006
Dieter Zetsche 2005
Carlos Ghosn 2004
Michael J. Jackson 2003
G. Richard Wagoner, Jr. 2002
Fujio Cho 2001
Kenneth L. Way 2000
John F. Smith Jr. 1999
Southwood J. Morcott 1998
Alex Trotman 1997
Richard E. Dauch 1996
Robert J. Eaton 1995
Roger S. Penske 1994
Harold A. Poling 1993
Frederick J. Mancheski 1992
John O. Grettenberger 1991
Heinz C. Prechter 1990
Dr. Ruben F. Mettler 1989
Robert W. Galvin 1988
Donald E. Petersen 1987
Roger B. Smith 1986
John B. Curcio 1985
Philip Caldwell 1984
Roger B. Smith 1983
Lee A. Iacocca 1982...>>
⑤ 外國名人史泰龍的故事
西爾維斯特·史泰龍是一名演員、畫家、導演、製片人之外,史泰龍還是一位當代藝術家。下面是關於他的勵志故事,歡迎閱讀:
西爾維斯特·史泰龍1946年生於美國紐約,1970年進入演藝圈。1976年自編自演《洛奇》系列電影首部。1977年憑借電影《洛奇》獲得第49屆奧斯卡和第34屆美國金球獎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編劇獎提名 。1982年自編自演《第一滴血》系列第一部,憑《洛奇》和《第一滴血》兩個動作電影系列成為80年代好萊塢動作明星的代表。1984年留名好萊塢星光大道。1992年獲得第17屆榮譽凱撒獎 。2002年被授以「千年動作明星獎」 。2003年以《第一滴血》「蘭博」當選美國國家廣播公司評出的「影視作品中的十大鐵血猛男形象」 。2009年,威尼斯電影節授予「電影人榮譽最高獎」。2010年獲得好萊塢事業成就獎 。
著名演員史泰龍的健身教練哥倫布醫生這樣評價他:「史泰龍每做一件事都百分之百投入。他的意志、恆心與持久力都是令人驚嘆的。他是一個行動家。他從來不呆坐著讓事情發生,而是主動地令事情發生。」
史泰龍的父親是一個賭徒,母親是一個酒鬼。父親賭輸了,又打老婆又打他;母親喝醉了也拿他出氣發泄。史泰龍在拳腳交加的家庭暴力中長大,常常是鼻青臉腫,皮開肉綻。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他的學業一無所成,不久就離開了學校,成了街頭混混。
直到他20歲的時候,一件偶然的`事刺激了他,使他醒悟反思:「不能,不能這樣做。如果這樣下去,和自己的父親豈不是一樣嗎?成為社會垃圾,人類的渣滓,帶給眾人,留給自己的都是痛苦。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史泰龍下定決心,要走一條與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個人樣來。但是做什麼呢?他長時間思索著。找份白領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經商,又沒有本錢。他想到 了當演員——當演員不需要過去的清名,不需要文憑,更不需要本錢,而一旦成功,卻可以名利雙收。但是他顯然不具備演員的條件,長相就很難使人有信心,又沒 有接受過任何專業訓練,沒有經驗,也無「天賦」的跡象。然而,「一定要成功」的驅動力,促使他認為,這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出頭的機會,最後的成功可能。在成 功之前,決不放棄!
於是,他來到好萊塢,找明星,找導演,找製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為演員的人,四處哀求:「給我一次機會吧,我要當演員,我一定能成功!」
很顯然,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絕了。但他並不氣餒,他知道,失敗定有原因。每次被拒絕之後,他就把它當作是一次學習。一定要成功,痴心不改,又去找人。
不幸得很,兩年一晃過去了,錢花光了,他便在好萊塢打工,做些粗重的零活。兩年來遭受到1000多次被拒絕。
他暗自垂淚,痛哭失聲。難道真的沒有希望了嗎?難道賭徒、酒鬼的兒子就只能做賭徒、酒鬼嗎?當然不行,我一定要堅持下去,我要成功!他想到了換個方法試 試。他想出了一個「迂迴前進」的思路:先寫劇本,待劇本被導演看中後,再要求當演員。幸好現在的他,已經不是剛來時的門外漢。兩年多耳濡目染,每一次拒絕 都是一次口傳心授,一次學習,一次進步。因此,他已經具備了寫電影劇本的基礎知識。
一年後,劇本寫出來了,他又拿去遍訪各種導演,「這個劇本怎麼樣,讓我當男主角吧!」但人們認為他的劇本挺好,但要讓他當男主角是不可能的。他再一次被拒絕了。
他不斷對自己說:「我一定要成功,也許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下一次……」
在他一共遭到1300多次拒絕後的一天,一個曾拒絕過他20多次的導演對他說:「我不知道你是否能演好,但至少你的精神令我感動。我可以給你一次機會,但我要把你的劇本改成電視連續劇,同時,先只拍一集,就讓你當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說。如果效果不好,你便從此斷絕這個念頭吧!」
為了這一刻,他已經作了三年多的准備,終於可以一試身手。機會來之不易,他自然拼盡全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第一集電視劇創下了當時全美最高收視紀錄——他成功了!
【史泰龍的故事感悟】
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戰勝它,戰勝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強者。某種意義上說,挫折是鍛煉意志、增強能力的好機會,不要一經挫折就放棄努力,只要你不斷嘗試,就隨時可能成功。
如果你在挫折之後對自己的能力或「命運」發生了懷疑,產生了失敗情緒,就想放棄努力,那麼你就已經徹底失敗了。
⑥ 歐美的名人
奧巴馬(英文:Obama)
現任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巴拉克·H·奧巴馬
父親: 巴拉克·海珊·奧巴馬一世,英文:Barack Hussein Obama I,肯亞人。
1.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拉沃恩·奧巴馬(依照美國傳統,婚後冠夫姓)。
2.女兒:瑪麗亞·安·奧巴馬(Malia Ann Obama),娜塔莎·奧巴馬(Natasha Obama)。
3.寵物:葡萄牙水犬。名字為 波.奧巴馬 (Bo)。
中文名:約翰尼·德普
英文名:Johnny Depp
全 名:John Christopher Depp II
更多譯名:尊尼狄普、強尼戴普
昵稱:Mr. Stench(self-chosen)(臭先生)Colonel
性別:男
生日:1963年6月9日(星期日) 上午08:44
血型:B型
星座:太陽星座是雙子座,月亮星座魔羯座
出生地:美國Kentucky(肯特基)州的Owensboro(歐溫斯波洛)
身高:5' 10" (1.78 m)
體重:70 kg
家人:父親(John Christopher Depp 城市工程師)、母親(Betty Sue Palmer服務員)、姐姐(Christie Dembrowski個人經理)、兄弟(D.P. Depp編劇)
前妻:Lori Anne Allison (1983-1985)
妻子:Vanessa Paradis
兒女:女兒Lily-Rose Melody Depp(born on May 24, 1999)、兒子Jack Depp(born on April 9, 2002)
前女友:Sherilyn Fenn、Jennifer Grey、Winona Ryder 、Kate Moss
[編輯本段]個人簡介
Johnny Depp---被稱作是「同時代最具才華的天才演員」 ,擁有好萊塢最酷最百變的一張臉,世界上最美最酷最性感的男人之一。
年少歲月
青少年月 約翰尼·德普,1963年6月出生於美國肯塔基州的一個中產家庭。成長於佛羅里達洲,Johnny 在12歲生日時收到媽媽送給他的吉他當生日禮物,從此展開對於音樂的狂熱。15歲時Johnny 的父母離婚,而他也在那時候開始磕葯,在16歲決定退學去追求他成為搖滾巨星的夢想。對於那段年少輕狂的歲月,Johnny 在訪問中提到:「我沒有辦法從記憶中拼湊出家的樣子,因為我們不斷地搬家,青春期的我是非常迷惘的,因此我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勤練吉他。」當時Johnny 組了一個樂團The Kids ,在裡面擔任吉他手,後來他們決定搬到洛杉磯去完成他們成名的夢想,不過後來樂團很快就解散,而Johnny 依靠電話銷售筆而生活。
在洛杉磯他認識了一位化妝師Lori Allison,並在Johnny 20歲時結婚,雖然他們的婚姻並沒有持續很久就以離婚收場,但是Johnny 卻經由Lori 的介紹而認識了Nicolas Cage,一開始他們相互看不順眼對方,不過後來卻結為好友,而Cage 也鼓勵Johnny 嘗試演戲並和Cage 的經紀人簽約,開始了演藝事業
他領銜主演的電視劇《龍虎少年隊》21 Jump Street播出後,迅速成為美國青少年的偶像。
電影成就
1984年,約翰尼·德普進入電影圈,在恐怖片《猛鬼街》(《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中飾演角色,雖然是個小角色一下子就被殺掉了,不過也算是個開始了。
剪刀手愛德華是德普塑造的經典形象之一真正讓德普成為家喻戶曉的是《21 Jump Street》,當初在經紀人幫他接戲時,雖然德普並不覺得這影集會持續很久,不過為了生活也只好接受,想不到這影集卻非常受歡迎,使他成為全美青少年偶像,而期間他還拍了第二部電影"Cry Baby ",在這片子中雖然還是很偶像的造型,不過卻試圖探討一些青少年的價值觀,因為德普有意轉型為真正的演員而不只是偶像。
1990年,德普在鬼才導演蒂姆·波頓(Tim Burton)的《剪刀手愛德華》中扮演機器人主角,並憑藉此片首次獲得金球獎提名。拍攝期間,他與片中扮演女主角的維諾娜·賴德陷入熱戀並訂了婚,但這場婚約僅維持了三年便宣告破裂。
1992年,德普出演了庫斯圖里卡執導的非主流電影《亞利桑那夢游》(《Arizona Dream》),這部電影憑借德普的出色演出。摘走了當屆柏林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
《邦尼和瓊》可愛到爆1993年,約翰尼·德普在風格清新的喜劇片《邦尼和瓊》(Benny&Joon)中扮演一個行為怪異的傢伙,再次獲得金球獎提名。
隨後,出演了導演萊塞.霍爾斯卓姆的野心之作《不一樣的天空》,片中扮演一個心地善良,頗具家庭責任感的年輕人,俊俏依然,魅力四射
1994年,他與鬼才導演蒂姆·波頓二次合作了另類黑白傳記片《艾德伍德》(《Ed Wood》),扮演一個帶有異裝癖的瘋狂導演,這一次他憑借精湛絕倫的演出第三次榮獲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提名。
1995年,德普與老牌演技派明星馬龍·白蘭度、費·唐納薇合演了《天生愛情狂》,又名《唐璜》(《Don Juan DeMarco》),盡管當年的白蘭度垂垂老矣,但德普與白蘭度相遇後便感慨相見恨晚~這部電影將德普的俊秀之美淋漓盡致地展示了出來,影片上映後受到輿論稱贊。風流倜儻的唐璜《帝國》評價道:「德普的電眼電死了一群女人,還用不著償命。」
隨後,他還主演了著名導演吉姆·賈姆許(Jim Jarmusch)執導的《離魂異客》(《Dead Man》),執意要改變戲路的德普又選擇了一部叫 《致命時刻》(Nick Of Time,1995)的動作驚悚片。
1997年,性格迷人和喜歡挑戰的約翰尼·德普曾與金獎影帝阿爾·帕西諾聯袂主演了《忠奸人》(《Donnie Brasco》),扮演了位內心世界極度矛盾的卧底。
隨後,德普自導自演《英雄少年歷險記》(The Brave) ,出演電影《恐懼拉斯維加斯》,《宇航員的妻子》(The Astronaut's Wife),《第九道門》(The Ninth Gate),就在巴黎度假拍戲的日子裡,德普的人生發生了一個重大的轉變,在跟Kate Moss分手後,那個至今陪伴在他身邊的法國玉女歌星Vanessa Paradis走進了他的生活,幾個月以後,對方為他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從此德普真的開始脫胎換骨,從浪子到巨星的蛻變。
1999年,約翰尼·德普與鬼才導演蒂姆·波頓三度合作,在《斷頭谷》(《Sleepy Hollow》)中,他將一個膽小如鼠卻堅持正義的小警察演得絲絲入扣,該片大獲成功
2001年,他客串電影《縱情四海》和同性戀電影《夜幕降臨前》,其中一人分飾兩角;隨後在《濃情巧克力》中,他扮演了一個彈奏吉他、高唱情歌的吉普賽浪子Roux,令觀眾耳目讓全世界瘋狂的加勒比海盜Captain Jack一新;接著主演了《美國毒梟》(Blow) 、《來自地獄》、《墨西哥往事》等影片,塑造了性格各異的人物。
2003年,他在迪士尼大片《加勒比海盜》中以另類的表演風格獲得了觀眾和專家的好評,另難得重視喜劇表演的奧斯卡也給予了他當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之後他又出演了這部電影的續集,票房繼續大熱,德普那奇異的扮相和演技再次受到影迷的狂熱追捧,人到中年的他沒有像其他同齡演員一樣人氣下滑,反而更加如日中天。
2004年主演了改編自史蒂芬-金小說的《秘窗》和《浪盪子》,又名《風流才子》(2004)講述的是17世紀的傳奇人物詩人伯爵約翰-威爾莫特(John Wilmot)的故事。這位伯爵行為古怪,做事放盪不羈。他的晚年可謂疾病纏身,失明、關節炎、肌肉萎縮、幻想症等等,而這些都是梅毒的症狀,最後發瘋致死。而約翰尼·德普挑戰的就正是這樣一個角色。
隨後和凱特-溫斯萊特合作拍攝的《尋找夢幻島》一片還為他帶來一個奧斯卡提名。當然,他也沒忘和老友蒂姆·波頓合作,除在哥特動畫片《僵屍新娘》中獻聲外,2005年,在又一部蒂姆伯頓導演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中扮演一個怪異的巧克力工廠的主人,威利旺卡。影評人為此展開一場形容詞大賽,從影片到波頓再到德普,無一不贊,為兩人的傳奇合作史寫下完美注腳。
變態殺人狂理發師陶德
2007年,除了《加勒比海盜3:世界的盡頭》的拍攝外,德普與蒂姆·波頓六度合作,翻拍了著名的百老匯歌劇《Sweeney Todd》(理發師陶德)。這又是一部把哥特式的陰暗風格貫徹到底的影片,主人公自始自終僵硬蒼白的臉,二重唱下鋒利的剃刀劃過咽喉,血濺五尺,整個影片充滿了一種讓人不寒而慄的陰冷。影片再次地證明了一點,只有在伯頓的手中,Depp才是最有邪氣的Depp,他的這種氣質也就只有蒂姆伯頓才挖掘地出來。該片奪得了2008年金球獎最佳音樂喜劇類電影,Depp獲得了金球獎最佳男主角,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此片還獲得了08年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
《公眾之敵》海報
2009年,由Johnny depp主演的《公眾之敵》Public Enemies 於7月1日 上映。
本片根據發生在美國的真實事件改編,故事講述了在上世紀30年代,美國聯邦儲備局成員竭力追捕臭名昭著、搶遍了美國中西部銀行的超級銀行大盜約翰·狄林傑(約翰尼·德普 飾)及其同夥。他們將與FBI探員梅爾文·珀維斯,雙方將展開正與邪的直接較量。
在邁克爾曼的導演下,《公眾之敵》上映後口碑不錯,許多媒體對德普的表演給出了高度的評價,並大膽預測他能憑借本片再獲奧斯卡提名
德普參演的希斯·萊傑的遺作《帕那索斯博士的奇幻秀》將於9月份起在全球開始上映,其間德普將參演的片酬全數捐給希斯萊傑的女兒成為一時佳話。
中的"瘋帽子"先生2010年,3月5日,德普與導演蒂姆伯頓的第7次合作3D動畫《愛麗絲夢游奇境》 將率先在美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已經17歲的愛麗絲逃離一場宴會,跟隨小白兔跳入一個洞里,重返仙境。小白兔相信自己是找對了女孩,她正是10年前來過仙境的小女孩,不過愛麗絲自己卻一點也回憶不起來了,她在這里受到了「瘋帽子先生」(德普飾演)的歡迎。在仙境的動植物們正准備反抗紅桃皇後的霸權,並等待著愛麗絲來幫助它們,而愛麗絲將會怎麼做呢?
導演經歷
Johnny 從影多年來一直都是個特立獨行的演員,喜愛挑個性特殊有挑戰性的角色來演出,讓他在好萊屋演員里顯得如此的與眾不同,他個人也曾經在1996年導演過一部名為"The Brave" 的電影,他的好友馬龍白蘭度 (Marlon Brando) 也在裡面客串一個小角色,1997年的坎城影展並將它列入競賽片。
音樂歷程
雖然Johnny 在影壇上發展,不過他並沒有忘情於音樂,在洛杉磯Johnny 開了一傢俱樂部The Viper Room,Johnny 並且還有自己的樂團,偶而也會在俱樂部中演出,在1995年11月推 出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Johnny 還曾經在英國搖滾樂團OASIS 的第三張專輯Be Here Now 中的一首歌Fade In-Out 中擔任副吉他手。在1995年一張為戰火下的南斯拉夫兒童募款的合輯 " HELP " 中OASIS 的歌曲" Fade Away "的主奏吉他。與Shane MacGowan 在英國BBC 有名的排行榜節目Top Of The Pos 中演出。Johnny 也曾經在Tom Petty 的音樂錄影帶"Into The Great Wide Open"中出現。
情感私生活
早期Johnny 因為他的私生活而成為小報追逐的對象,Johnny 也因此有了「好萊塢壞男孩」的形象並且被小報稱為魔鬼的化身。
約翰尼·德普除了別具特色的演技之外,他的情史也頗為精采。最為知名的當然就屬和他合拍剪刀手愛德華 ( Edward Scissorhands) 的薇諾娜·瑞德 (Winona Ryder ),他們在1990-1994年間處於訂婚的狀態,Johnny 還曾經在他右臂刺上Winona Forever表達愛意,不過在分手後他就將此刺青改成Wino Forever。
在1994年,他和時尚女王凱特摩絲(Kate Moss)相遇,全世界的兩個頂尖潮人的戀情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兩個性格過強的人雖然深深相愛,但卻並不適合走在一起。某次爭吵之後,性格剛烈的約翰尼·德普 (Johnny Depp) 把一家高級酒店2000美元一晚的套房砸了個稀巴爛而被捕。
1998年,約翰尼·德普愛上了法國女演員兼歌手凡妮莎·帕拉迪絲(Vanessa Paradis),凡妮莎為他生下了女兒,取名莉莉羅絲·麥洛蒂·德普(玫瑰百合旋律)(Lily-Rose Melody Depp)。此後,曾以頹廢形象定格銀幕的約翰尼·德普開始以慈父形象出現在各類報刊雜志,推著嬰兒車,拿著尿布,經常出入各種社交派對,這與他以往的形象可謂天壤之別。
[編輯本段]榮譽獎項
·2009年 全球最大的電影網站IMDb公布的數據顯示,約翰尼·德普連續5年榮登最受歡迎演員榜首
·2008年 被評為全世界最性感的男士之首
·2006年/2007年:被評為最具票房號召力演員之首
·2007年:連續3年被評選為好萊塢最佳簽名之首
·2006年《Autograph Collector》最慷慨大方的名人
·2005年被《人物》雜志評為最時尚男明星
·2003年被《人物》雜志評為世界上在世的最性感男人 ;《首映》雜志最偉大電影明星評選排名47
·2001年被《E!》雜志評選的頂尖20位明星中排名第2 ;《人物》雜志評選為最美麗的50人
·1999年 在好萊塢星光大道擁有刻有自己名字的星星
·1997年被《帝國》雜志影史100位明星評選中排名67
·1996年被《人物》雜志評選為最美麗的50人
·1995年被《帝國》雜志評選為最性感男影星
·人民選擇獎:獲31屆32屆33屆34屆「最受歡迎男影星」
·MTV電影獎
2004年獲最受歡迎男主角(加勒比海盜)
2007年獲最佳表演獎(加勒比海盜2)
2008年獲最佳反派(理發師陶德) 和最佳喜劇表演(加勒比海盜3) 兩項大獎
· 奧斯卡
2003年第76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加勒比海盜》(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2004年第77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尋找夢幻島》(Finding Neverland)
2007年第80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理發師陶德》(Sweeney Todd)
· 金球獎
1991年第48屆金球獎音樂/喜劇類電影最佳男主角提名《剪刀手愛德華》(Edward Scissorhands)
1994年第51屆金球獎音樂/喜劇類電影最佳男主角提名《邦尼和瓊》(Benny & Joon)
1995年第52屆金球獎音樂/喜劇類電影最佳男主角提名《埃德·伍德》(Ed Wood)
2004年第61屆金球獎音樂/喜劇類電影最佳男主角提名《加勒比海盜》(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2005年第62屆金球獎劇情類電影最佳男主角提名《尋找夢幻島》(Finding Neverland)
2006年第63屆金球獎音樂/喜劇類電影最佳男主角提名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2007年第64屆金球獎音樂/喜劇類電影最佳男主角提名《加勒比海盜2》(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2008年(獲影帝)第65屆金球獎音樂/喜劇類電影最佳男主角《理發師陶德》(Sweeney Todd)
姓名:呂克·貝松
英文名:Luc Besson
出生地:法國巴黎
生日:1959年3月18日
職業:法國導演,兼任製片、編劇、演員、剪輯等
語錄:電影,不過是一片阿司匹林
[編輯本段]簡介
呂克·貝松 1959年3月18日生於法國巴黎,法國導演,兼任製片、編劇、演員、剪輯等,因為屢創票房佳績,被譽為法國的斯皮爾伯格。作品節奏快捷、風格奢華,極具商業價值。有人稱他的電影實際上是美國片,只不過是在法國拍攝而已。父母親都是水上運動的高手,母親還是潛水教練。青少年時,他夢想成為海洋、海豚專家,但是因為一次潛水意外,讓他不得不放棄這個願望,轉向電影,17歲高中未畢業便進入高蒙電影公司任助理,19歲那年來到美國洛杉磯,學習了3個月的電影製作課程。並開始拍攝一些試驗短片後,回國後擔任副導演。1983年,貝松的電影處女作《最後的戰斗》問世,這部多次獲獎的黑白、寬銀幕的無聲科幻片,據說是23歲的他用3法郎六蘇拍成的。呂克·貝松似乎向世人證明了,在法國即使沒有受過專業的電影教育,找不到投資,依舊可以拍出與眾不同的電影。也正因如此,貝松曾經一度被奉為法國年輕導演的開路先鋒,不管他樂意不樂意這一稱呼。 《地鐵》和《碧海藍天》為呂克·貝松在國內和國際贏得了聲譽。雖然當年的法國凱撒獎有點吝嗇地僅僅將「最佳錄音」和「最佳音樂」獎授予《碧海藍天》.但是貝松卻公開表示這部影片是其導演生涯中最為得意的作品。畢竟,這部作品傾注了貝松少年時的激情和夢想,貝松終於可以用他的攝影機捕捉他童年時代所看到的海洋的光影和生命。影片中的潛水員傑克最後葬身大海,更確切的說,那是他真正的生存,傑克莫不就是貝松理想中的化身?
80年代的法國有所謂BBC年輕導演之說,即專指Beinex、 Besson、 Carax(貝內克斯、貝松、卡拉克斯)。這三位新銳導演盡管有很多相同與不同,但其最大的共同點卻是對藍色莫名其妙的偏愛。從貝內克斯1980年拍的《女歌星》開始,藍色就充滿了銀慕,卡拉卡斯則拍了《卑賤的血統》;而貝松的《碧海藍天》更是從片名到內容都藍色的調子。貝松苦心孤詣營造的對大海的嚮往和浪漫情懷自然是無人能比,其精彩的水下攝影恐怕令《鋼琴課》和《泰坦尼克號》的導演也受益匪淺。
《尼基塔》與《殺手萊昂》(又名《這個殺手不太冷》)是呂克·貝松由藝術影片向商業影片的成功過渡。《尼基塔》講述了一個暴力團女成員是如何被改造為國家職業特工殺手的過程,其特工殺手的身份和她內心深處愛情和人性的萌動構成了這部影片的獨到之處,而《殺手萊昂》講述了一個渴望從善的殺手和一個渴望復仇從惡的女孩之間的故事。這部帶有藝術氣質的法國商業片至今仍是世界各國的電影學子們津津樂道的範例,其中的許多細節諸如萊昂身邊的那株綠色植物和「記住永遠不要殺婦女和孩子」等精彩對白令人難忘。單憑那株綠色的植物,就不是好萊塢的編劇所能想到的。《殺手萊昂》奪得了當年凱撒獎最佳影片獎,貝松則榮獲最佳導演獎。自90年代以來,法國藝術電影的繁榮將法國商業電影推到了一種尷尬的境地,在法國以外的地方,拍藝術電影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因為你要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問題,在法國則不同,如果一個電影藝術家要去拍迎合大眾口味的商業電影,則似乎要更大的勇氣。呂克·貝松就是這樣一位「不合時宜」的導演。
80年代中期,貝松拍攝了《地鐵》,《碧海藍天》等藝術電影之後,被法國評論界稱為前途無限的年輕導演;90年代貝松在拍攝了《殺手萊昂》、《第五元素》之後,卻受到了法國電影理論界的輕視。《第五元素》1997年在全球創下了2億7千萬美元的收益,名列當年世界電影的第三名,不管評論界如何評論這部電影,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法國導演眼中的未來世界,在電腦高科技與時空交錯的敘事中,帶給我們一絲不同於好萊塢大片的歷史和人文內涵。
呂克·貝松是當代法國電影影壇最受矚目且爭議最大的導演。盡管《第五元素》在商業上的成功使得法國最大的電影公司高蒙公司的營業額翻了一翻,但是貝松在國內卻常常被說成是向好萊塢電影投降的反面典型。為此,苦悶的貝松常常要飄浮過海去好萊塢尋覓知音。影片《第五元素》集科幻、驚險和打鬥於一身,是歐洲有史以來第一部成本高達近一億美元的英語對白影片,顯示了法國電影人復興本國和歐洲電影業的決心和勇氣,影片榮獲1997年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故事內容本是呂克·貝松在16歲時就開始構思,當時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剛剛問世,顯然貝松的想像和構思與之相比還很不成熟。
事隔20年之後,貝松依舊念念不忘少年時代的構想,經過20年的籌劃.該劇本具備了貝松前五部故事片的基本要素。雖然有評論認為《第五元素》似乎更像是一部法國未來主義的滑稽笑劇,認為不過是視覺效果做得好,但是1997年在第50屆夏納電影節開幕式上作為開幕影片放映的時候,這部表現人類未來23世紀的科幻片還是引起了轟動。影片中,布魯斯·威利斯扮演的主人公駕駛著他的那輛抗地球引力的黃色出租汽車飛越紐約城市上空的鏡頭,與盧卡斯的星際宇宙飛船相比毫不遜色。當年那個看著《星球大戰》長大的貝松,20年後終於和盧卡斯站到了一起。
早在《碧海藍天》中,呂克·貝松就顯示出他對大製作和宏大場面的迷戀與追求。從《第五元素》和《聖女貞德》開始,貝松日漸游離他過去所從屬的那種電影形態,將目光瞄準了國際市場,不僅在類型方式上玩盡花招,還在製作成本上不斷升級,這也許就是貝松在本國遭到非議的主要原因。而此時的好萊塢也開始在世界各國招兵買馬,其首選就是吳宇森和呂克·貝松。貝松法國式的浪漫風情以及吳宇森東方味的英雄情結倍受好萊塢的青睬與模仿。貝松最終用《第五元素》和《聖女貞德》證明了娛樂大片不是好萊塢的專利,法國人不僅能製造低成本、小製作的藝術電影,還能生產在全球盈利的商業巨片,一個法國人可以在美國的地盤上「與他們相抗衡」。今天的貝松似乎成了成功的榜樣,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將他看作和斯皮爾伯格同一類型的商業片大導演,但殊不知貝松能夠走到今天,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的。
作為第一部高成本的歐洲影片,《第五元素》1997年夏天在影院公映的時候,開始票房並不令人樂觀,看慣了藝術影片的法國觀眾和受到好萊塢商業大片熏陶的美國觀眾並不抱有太多的興趣。影評人的反映也是貶大於褒,影片最為致命之處還在於它高達1億美元的巨額成本。但是奇跡出現了,《第五元素》居然克服了它的先天不足和不祥預兆,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在幾個主要西方國家廣泛放映,影片是大賺了一筆,但是評論界對貝松和這部影片依舊低調處理。
呂克·貝松並不因為這些評價動搖自己的追求和信念,他要拍一部法國人和美國人都叫好的影片。他的《聖女貞德》選取了歷史和現實,民族和國際的恰當交融,拍完之後好評如潮。聖女貞德是法國人心目中的女神,她以自己的生命成就了一曲不朽的傳說。有關聖女貞德的影視作品不計其數,可是只有三部影片值得在電影史上留下一筆,他們分別是:德萊葉導演的為電影默片時代劃上精彩句號的《聖女貞德受難記》;布萊松導演的極度忠實於宗教情節和原審判材料的《聖女貞德受難》;呂克·貝松耗時三年拍攝的史詩性巨片《聖女貞德》。
布萊松的《聖女貞德受騅》僅僅截取了貞德受審和走向火刑架的一段史實,表現了女主人公的宗教信念和歷史的真實瞬間。而呂克·貝松的《聖女貞德》則展示了波瀾壯闊的英法百年戰爭和貞德作為一個少女和法蘭西戰士的浪漫情懷。和布萊松一樣,呂克·貝松也是法國影壇一位孤獨的探索者,也許這是這兩位不同時代的法國導演的唯一相同之處。也許正是這唯一的相同,才使得他們同樣偏愛貞德這個歷史人物,只不過他們詮釋歷史人物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呂克·貝松的導演手記里我們看到貝松對貞德的評價:貞德是我們的先祖,在她的信念和純真之間捕捉到的東西,又在她的時代失去,正像我們在自己的時代所失去的一樣。貝松在這部影片中表達了自己對於這段歷史的獨到思考:「難道人類的思想必得沿著如此曲折的道路,才能發現隱藏在邪惡背後的善良嗎?」
呂克·貝松這位影壇孤獨的探索者,即使是在他的商業巨片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他對歷史和生命的終極認識,觸摸到他作為一名法蘭西戰士的心路歷程。無論是《碧海藍天》中的傑克,是《殺手萊昂》中的殺手,還是《聖女貞德》中貞德,我們都會感到:這就是呂克·貝松。
球員姓名:卡梅隆·安東尼
球員姓名:Carmelo Iriarte Anthony
球服號碼:15號
生日:1984年05月29日
身高:6尺8寸/2.03米
體重:230磅/104.3千克
畢業學校:錫拉丘茲大學(Syracuse)
效力球隊:丹佛掘金隊
位置:小前鋒/大前鋒(在掘金多是3號位,但有需要的時候4號位也是完全可以擔當的)
國籍:美國
綽號:小甜瓜
項目:籃球工資: 1441萬美元
合同情況: 4年 1511萬,2003/7/17簽,2007夏到期;2006/7/12續約,5年 8000萬,2012夏到期,2011夏球員選項
奧運會參賽項目:籃球
⑦ 小羅伯特唐尼在國外娛樂圈屬於什麼咖位
小羅伯特唐尼已然是當今好萊塢頂級一線大咖了,漫威10年的扛把子核心,摳門的迪士尼給他開天價片酬,兩部復聯到手1.5億美元打底。
回頭再看單片片酬,據不完全統計,好萊塢有史以來最高的單片片酬,也就是一億美金,都有哪幾位大神能達到這個水平呢?刨除超級英雄系列電影,泰坦尼克號,加勒比海盜這種頂級IP影片,一般的頂級商業大片中,一線男主,酬勞大約在1500萬美元到2000萬美元之間。所以想要高片酬,還是得自己一步一步靠票房說話的,畢竟不可能人人都是漫威扛把子,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