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熱門電影 > 上世紀80年代中國電影有哪些

上世紀80年代中國電影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2-01 05:30:24

『壹』 80年代有哪些經典的國產兒童電影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兒童電影陪伴無數中國人度過童年。改革開放之初,以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為標桿,每年每個國營電影製片廠都要生產至少一部兒童電影。兒童電影製片廠每年要生產5部不同類型的兒童電影。那個時期涌現出《泉水叮咚》《霹靂貝貝》《紅衣少女》等不少經典佳作。

『貳』 求講述70 80 90 年代的電視劇 電影

1、《沙家浜》

2、《智取威虎山》

3、《小花》

4、《冰山上的來客》

5、《年輪》

6、《北大荒》

7、《孽債》

8、《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9、《夢開始的地方》

10、《空巷子》

11、《空鏡子》

12、《幸福像花兒一樣》

13、《青春的童話》

14、《我的美麗鄉愁》

15、《陽光燦爛的日子》

16、《美人草》

17、《雲水瑤》

18、《有話好好說》

19、《那人那山那狗》

相關介紹:

(1)《沙家浜》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襲白虎團》《紅色娘子軍》《白毛女》《龍江頌》並稱為八大樣板戲。它的前身是滬劇《蘆盪火種》。1963年,北京京劇團接受了改編滬劇《蘆盪火種》的任務。創作組由汪曾祺、楊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組成,汪曾祺為主要執筆者。改編成京劇的《蘆盪火種》最初取名為《地下聯絡員》,由趙燕俠飾阿慶嫂,譚元壽飾郭建光。後經國家領導人審看,提出了修改意見,劇名由毛澤東主席定為《沙家浜》。

(2)現代京劇劇名。《沙家浜》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襲白虎團》《紅色娘子軍》《白毛女》《龍江頌》並稱為八大樣板戲。它的前身是滬劇《蘆盪火種》。1963年,北京京劇團接受了改編滬劇《蘆盪火種》的任務。創作組由汪曾祺、楊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組成,汪曾祺為主要執筆者。改編成京劇的《蘆盪火種》最初取名為《地下聯絡員》,由趙燕俠飾阿慶嫂,譚元壽飾郭建光。後經國家領導人審看,提出了修改意見,劇名由毛澤東主席定為《沙家浜》。

(3)《小花》是北京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劇情片,由黃健中、張錚執導,唐國強、陳沖、劉曉慶等主演,於1979年上映。

該片改編自前涉的小說《桐柏英雄》,講述了在解放戰爭時期,桐柏山區一戶窮苦人家為生計賣掉了親生女兒小花,之後又收養了地下黨員留下的女嬰,他們給這個女嬰取名也叫小花,十幾年後,失散的親人在戰火中又一次重逢。

(4)《冰山上的來客》於1963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發行,由趙心水執導,梁音、阿依夏木、谷毓英等人主演。影片從真假古蘭丹姆與戰士阿米爾的愛情懸念出發,講述了邊疆戰士和楊排長一起與特務假古蘭丹姆鬥智斗勇,最終勝利的阿米爾和真古蘭丹姆也得以重逢的故事。 該片曾獲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小百花獎」的最佳導演獎。

(5)《年輪》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根據梁曉聲的同名小說《年輪》改編拍攝的,張士會等主演。該劇描寫的是東北哈爾濱幾個知青的聚散離合的故事。該片播出後引起強烈反響,引起知青群體的共鳴。本片榮膺1995年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長篇連續劇之一。

拓展資料: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慶泰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段,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戲」,是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粉碎四人幫後,電影事業獲得發展。1977年電影生產開始復甦,1980~1984年平均年產量達120部左右,每年觀眾人次平均在250億左右,中國電影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2012年,中國電影年產量高達745餘部。2013年全年總票房217.69億元人民幣,全國共有銀幕18195塊。

『叄』 神奇的80年代,黃土地上的千瘡百孔,從張藝謀主演的《老井》說起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中國颳起了一股「西北風熱」

唱歌就是《黃土高坡》《信天游》《山溝溝》等。

電影就是《紅高粱》《黃土地》...

不知道這股風潮的來源何處,但也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可惜西北沒有借著這股風潮有著更大的發展,到了現在也還是全國最窮的地區。

第四代電影人創作的最突出特點就是其紀實性,《鄰居》《青春祭》《沙鷗》《野山》等等就是個中代表。

比如張藝謀主演的《老井》

西北農村古老的民俗民風被原汁原味地呈現於銀幕。

而在敘事上,兒女情長穿插於人物完成 歷史 使命這一主線上,屬於傳統的講故事模式,形式適於內容,表現力因此大大增強。

今天終於看完了《老井》,心情真的很沉重。

《老井》是八十年代中國山西電影製片廠拍攝的一部農村題材電影。

以導演吳天明以及攝影張藝謀領銜的製作班底,也就是《百鳥朝鳳》的導演。

電影將一出祖祖輩輩挖井的故事以電影的方式娓娓道來。本片獲得眾多大小國內外獎項。

片中,張藝謀親自飾演男主角。 這是我看過除《兵馬俑》外張藝謀演的第二個電影。

女主角是呂麗萍, 記得最早熟識呂麗萍是因為《激情燃燒的歲月》 ,才發現呂麗萍在演《老井》時實在水靈稚嫩。

做為世界知名導演,張藝謀身上發生過太多傳奇。且不說他大齡入學,也不論其攝影專業。

單講他出演《老井》男主角一事,就令人驚嘆不已。

記得當年,導演吳天明要把鄭義剛發表的一篇小說《老井》搬上銀幕,為找到合適的男主角,不惜在全國范圍大作廣告,可惜結果卻白忙活落個一場空。

而擔當攝影的張藝謀,因形象氣質身板跟男主角貼近,所以被導演鐵定出演男主角。

為塑造好這一形象,張藝謀可謂吃盡了苦頭。

然而影片公映捷報頻傳, 東京國際電影節,張藝謀一舉奪得最佳男主角大獎 ,這對沒學過表演的張藝謀來說,無疑譜寫了一個驚天傳奇。

從此,張藝謀成了中國電影的傳奇,也成了創造傳奇的風格之路。

而所有這些傳奇的開創,我以為與他主演1986年的《老井》密不可分。

如果說,以《黃土地》為先河的第五代作品是以其電影語言獨特的震撼效果來承載其深厚的哲學文化內涵的話。

那麼, 以《老井》為代表的直面人生的現實主義影片則是以其高度真實的現實生活來呈現中國農民深厚而頑強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在這些描寫中國農民悲苦的人生,歌頌他們勤勞奮進的精神的影片中,

《老井》無疑是最傑出的代表作。

《老井》用了質朴、蒼涼的山西民歌為主旋律。

當然這也是此類電影的一大特色之一。

影片開頭,當鏡頭從井底一點點向遙遠的、似乎永無盡頭的井口上升的時候。

隨著一聲聲鐵鑽敲打聲,

一聲悲涼而高昂的管樂倏然而起,一下子就把影片那蒼涼的基調表現了出來。

首先從男主「旺泉」名字上就看得出這個地方有多麼貧瘠。

黃土高坡上的老井村世世代代打不出一口井,孫旺泉身為打井世家的後代,自然要繼承家族的命運。

他是村裡少數幾個念過書的人之一,並與高考落榜的巧英相戀。

為了與巧英結合,兩人甚至選擇私奔,但長輩的壓力以及父親的突然死亡使他不得不進了村裡的寡婦喜鳳家,做了倒插門。

孫旺泉結婚後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打井上,去縣里學習歸來後。

他與巧英、旺才以及同鄉的年輕人費勁周折找到了可以打出水的井。

誰料,在井下工作期間,突然發生坍塌,將旺泉和巧英壓在了井下 ,並壓死了旺才。

不久,兩人被救出,打井工作也繼續展開。

但因資金急缺,村長向全村籌錢,巧英捐了她的所有嫁妝,獨自尋找新的生活。

老井村最終打成了第一口運用科學的方法定位的井。

村裡立了一個石碑,以紀念為打井做出貢獻的人們。

黃土地上的老井村,遍地的土地卻無井可用。

那裡世世代代的貧困的生活,不能自己決定的感情,還有因打井而支離破碎的家庭,如同那裡鋪滿了井坑的土地一樣千瘡百孔。

可即使是這樣,也無法打退老井人的精神。

人與自然地抗爭總要有個結果,人更不能拜倒在自然腳下。

人定勝天是建立在一定基礎上的, 人類一定要有頑強的信念,不屈的精神 ,才會有朝一日遠離那千瘡百孔的歲月。

本片同時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堅強不屈的精神。

《老井》的主題線主要體現在對孫旺泉、趙巧英、喜鳳三者關系的處理上。

在這動人的愛情糾葛中,旺泉的婚姻選擇實際上是 社會 性而非 情感 化的選擇。

他被迫割斷了與趙巧英的戀愛關系,除了他爺爺的阻止之外,還有與旺泉內心那同整個民族世代相傳的悲劇性的憂患意識和使命感聯系在一起的更復雜的因素。

因而,他的這種獻身有了深一層的文化內涵,而不僅僅是 情感 上的糾纏。

這種文化的重負在旺泉從山裡背石板出來的長焦處理的鏡頭中,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旺泉和背後那層巒疊嶂的太行山,被導演處理在一個二度平面上。

旺才這個角色也是非常惹人同情的,觀眾對他的觀點是在時刻變化的,可以說他是電影中形象非常豐富的一個人物。

開始的時候從他的視線盯住巧英的內衣這個動作,給人的感覺是這小子是個色鬼,後來他的表現更證明了這一點。

比如慫恿盲人戲子唱黃色小曲兒,偷女人的內衣穿在衣服裡面,到這里看得出來他是一個讓人生厭的一個角色。

如果說井下的一番話讓我們對他產生理解的話,那麼他的死亡則讓人對他更加同情了

尤其是母親在他的棺材裡放他的物品的時候,場面讓人心酸,買來的大學校徽,有漂亮女人的畫報,別在胸前的兩支鋼筆...

他渴望受教育,渴望愛情,渴望受到別人的尊重,可是這一切他都沒有得到。

甚至在他的葬禮上,還有人來調查他生前所做的根本稱不上是錯誤的一件事 ,不能不讓人為之傷心,感慨。

他受過很高的教育,卻無力主宰自己的幸福,可見中國農村的傳統倫理道德在他身上打下了多麼深的烙印。

我一直不認為張藝謀的演技有多好,可是這個角色選他真是太對了。

他的表情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滄桑,與這個角色非常的適合,而且他因為演技的生澀所產生的那種木訥感正是這個角色所需要的。

在《老井》這部集中表現中國農村相對落後的生存現實和思想狀況的電影里, 巧英可以說代表了一種文明崛起的力量

比如她買回的電視機、在旺泉受傷之後她送來的葯...

身為舊時代的女性,卻受過很好的教育,這就讓她同周圍的女性中獨立出來。

她開朗大度,雖然表面上氣恨旺泉的婚姻,可是心裡非常的理解旺泉,原意和他一起去打井。

正像後來他們被困井下她自己所說的,「我都是為了你...」

她對於旺泉的愛是鮮明而熾烈的,毫無保留的。

在井下的那一夜,她超脫了禮俗的界限,和最心愛的人結合在了一切, 最後她遠走他鄉,把一切都給了他,只帶走了那份曾經美好的記憶

(真的好羨慕老謀子)

影片中一個細微的細節說明了兩人曖昧的一切:

勞動歸來的旺泉朝巧英要了一碗水, 正在他要喝的時候,巧英故意把幾粒稻草抖進了水裡

旺泉看了一眼,然後吹著氣,把著邊兒繼續喝。

巧英此舉已將她的愛慕之心展露出來,旺泉捧著水碗勢必大口灌下,但倘若碗中有物,他只能小心翼翼、慢慢下咽, 這也就能讓兩人多一些共處的時間

雖然兩人不發一語,可這一細膩的動作卻頗為溫柔。

看到這里我都替老謀子著急。

她和旺泉的婚姻絕不僅僅是像她媽說的那樣找個壯勞力隨便過那麼簡單。

從她在影片開頭對於旺泉的凝視就可以看出,她嫁給他,是因為愛他。

正是因為愛他,所以在明明應該強勢的婚姻里顯得那樣卑微

當媽媽和丈夫因為倒尿盆而爭吵的時候,她哄著他說,以後我倒還不行嗎?

看戲的時候注意到丈夫的眼神停留在巧英身上,她從不過問一句, 她只是盡著自己做妻子的責任,熱湯熱飯地端上來,溫暖著他那顆不甘不願的心

當旺泉的打井事業受到大家的質疑,她第一個把東西捐出來,從來未曾在人前講話的她,瑟縮著,站在人前讓別人支持自己的丈夫,她的字字句句,都打在了旺泉的心裡。

《老井》是一部在鏡頭上十分有特色的作品。《老井》中對於鏡頭的利用我不敢說絕對,至少讓吳天明導演在《百鳥朝鳳》中取得較大成功。

片中運用自如的推、拉、搖鏡頭和嫻熟的蒙太奇手法是本片鏡頭感十足,畫面與畫面之間銜接自如、連貫

不僅通過故事情節推動影片的發展, 大量的細膩而生動的鏡頭語言更加推動了影片中感情線的發展 ,使觀影人投入到影片的故事情節中。

所以《老井》中最大的特色便是鏡頭的運用。

《秋菊打官司》中極少出現特寫,鏡頭多用全境及遠景表現。

而本片一開頭,便是對於釘子的特寫與強調,除了釘子以外的背景都是模糊的。

影片開頭表現的是人在井下鑿井的一段畫面,特寫與近景緊密的交替著,畫面也在人的身體與鑿井的釘子之間不停地轉換著。

當畫面轉到人身體的部分時,鏡頭下人皮膚上的汗珠都清晰可見。

影片中最具特色的幾處鏡頭,包括巧英與旺泉之間的對望,拍的是真的好。

第一次,巧英挑著水與旺泉走在山上,在巧英坐下擦汗時, 畫面中展現出了旺泉臉部的大特寫

緊接著,鏡頭一切,出現了巧英臉部的大特寫

這樣,兩個對對方心生愛意、眉目傳情的農村青年的形象就被表現的淋漓盡致。

兩人的第一次對望,導演通過鏡頭語言充分說明了兩人的人物關心以及心裡 情感 的波動。

第二次的對望,導演則採用了景中景來表現。在旺泉與喜鳳的婚禮上, 推著自行車的巧英隔著人群望向正欲照結婚照的旺泉,旺泉也望向了她

這組鏡頭中,導演沒有特意的去表現兩個人的對望,而是花了大篇幅的鏡頭停留在站在人群中的巧英身上。

巧英在人群中的靜止,不但沒有沖淡她在鏡頭中的形象,反而使她在畫面中尤為突出,始終沒有脫離觀眾的視線。

此時的巧英臉上是失望與憤恨。

她一方面怨恨旺泉的薄情寡義,憤怒他為什麼要接受上一輩給他的命運;

另一方面,她又對喜鳳產生了敵意。

而對於旺泉,導演也用了中景的景別表現,旺泉的的臉上更多的是一種無奈與抱歉。

他並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命運,他自認為是一個男子漢,卻不得不去倒插門。

另外, 他對喜鳳也是沒有感情的,他希望娶得人是巧英,卻迫於家庭的壓力只能接受喜鳳

在鏡頭轉向旺泉時,畫面中同時還包括了喜鳳和喜鳳的媽,這也暗示了三個女人的矛盾沖突。

在另一次的對望中,也就是旺泉婚後與巧英的初次相遇,則採用了中景與近景的搭配。

影片中,導演多次採用搖鏡頭和特寫相配合。

人群聚集的畫面,攝影機慢慢對人群進行掃視,並通過臉部特寫更加生動與真實的展現了村裡人的生活狀態與特點。

巧英遞水給旺泉,鏡頭中的巧英依舊是埋怨的,她怨恨這段感情,她愛旺泉,但他已經是有婦之夫了。

而旺泉的臉上更多的則是無奈。

除了旺泉與巧英外,旺泉與喜鳳之間的交流也是十分有特點的。

如兩人結婚的第一夜,新婚夫婦居然是蓋著各自的被子。

通過對兩人臉部的特寫,可以看出他們是各懷心事的。

再比如喜鳳終於忍不住哭出聲時,鏡頭停留在喜鳳的臉上,特寫與近景的結合,清晰地淚滴。

這一系列畫面都充分展示出了喜鳳所承受的壓力,以及她內心的痛苦,都在這一瞬間迸發出來。

《老井》中的自然意象仍是那塊千年不變的土地。

無論是山、石、井,甚至於水,都與「土地」緊密相關。

頗為引人注目的是,那口亮晃晃扎眼的井帶著其隱含與豐收相結合的水的意象,被靜靜地框在銀幕正中。

人們透過那既像「皓月」又似「磨盤」的井口,似乎更能感受到遠古的 歷史 ,感受到它所象徵著的 社會 意蘊。

而不是像《人生》中的那樣,「土地」僅僅是戲劇性地起著敘事的作用。

但彼時農民的愚昧、貧窮和落後,已盡顯無疑。

當1983年第一口機械深井挖成,才結束了老井村無水的艱難 歷史 。

不過那些像旺泉那樣極具獻身精神的農村青年,仍舊不能被後人遺忘。

電影雖然拍在貧瘠的黃土地上,但「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說仍貫徹在後人身上。

紅和綠可以作為性別的標志,比如女子的紅頭巾和男子的解放帽。

特別是對紅色、黑色的強調,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影片中所有男性角色的服裝都以藍綠黑為主。

而旺泉卻常常穿著大紅色的翻領運動衫,突出了他作為影片中打井的積極力量的存在。

而旺財死後一個大娘默默在井邊把長長的繩子上面系滿了紅色的布條,紅色又承載了中華文化中辟邪,神靈保佑的含義。

還有旺泉爹被炸死後橫放在家中的那口佔了畫面一半多的漆得血紅的棺材,使人聯想到老井村世世代代為打井所付出的血的代價。

不知是真有此風俗還是導演的風格化處理,但給人的視覺沖擊則是毋庸置疑的。

而老井村女人們穿著的那些原色般的色彩, 更襯出了「燦爛」的色調與悲劇內容的反差對比,既符合生活的真實,又富有哲理意味

又如,巧英出院後,來看旺泉。

旺泉蹲在井邊木木地吸著煙,巧英默默地注視著他。

在那茫茫的雪野上,巧英穿著一件鮮紅的羽絨服,而旺泉則著一身黑衣,像一塊沉重的石頭,牢牢地矗立在白雪覆蓋的井場。

據說吳天明導演拍攝前曾熱淚滾滾

電影原型的山西左權縣石玉峧是一個有名的缺水村,當時有半個村子的人跟著導演和編劇,年輕的村支書懇求吳天明:

因此,拍出《老井》這樣一部振奮民族精神的電影成為導演 歷史 責任感的抒發。

這分 情感 不僅激勵著當時正值壯年滿腔熱血的導演,也打動了所有摯愛這片土地這個民族的觀眾。

我們的眼裡為什麼含著淚水,因為我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千古流芳的井,背後曾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肆』 長春電影製片廠80年代拍攝了哪些經典電影

長春電影製片廠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七個第一。先後拍攝故事影片900多部,譯制各國影片1000多部。

最讓我們懷念的,當屬80年代的電影了。我整理了長影80年代的經典影片給大家分享: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長春電影製片廠80年代拍攝上百部故事片,記憶深刻的有:









《大渡河》


《大渡河》是由林農與王亞彪執導的一部戰爭片 ,這是一部愛國主義影片,電影講述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隊伍在大渡河與數十萬國民黨中央軍和軍閥的戰爭,國民黨和軍閥對中國工農紅軍武裝圍追、堵截。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樹堡、暗渡安順場的戰斗

《紅牡丹》


影片講述了舊 社會 馬戲明星紅牡丹及其師史妹的坎坷經歷和悲慘命運的故事。

《情天恨海》

故事講述了在70年代台灣曾耿面對古人遺孤的愧悔莫及,幡然醒悟的曾耿,意識到自己愧對故人,愧對祖國,他毅然送走了魏芝圃和鳳陽、孝貞,然後自殺。而魏芝圃、鳳陽、孝貞逃離虎穴,他們眺望大陸,渴望著祖國統一之日早日到來。

《黃英姑》

故事講述了年僅十七歲的黃英姑從地主家逃出,在與一位老人學了一身武藝後依然加入了紅軍,在與敵人與叛徒的角力中突出重圍,在斗爭中成長為優秀的紅軍指揮員。

長影當年曾經是中國最大的電影廠,也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很多優秀影片,比較著名的有:《平原游擊㕥》、《董存瑞》、《五朵金花》、《英雄兒女》、《兵臨城下》、《冰山上的來客》、《保密局的槍聲》等。上世紀八十年代是長影電影製作的黃金期,這一時期拍攝了不少優秀影片(不好意思,因為沒有圖片資料,我只能用文字來列舉了)。長影八十年代拍攝的比較經典的故事片有:

《殘雪》、《綠色錢包》、《人到中年》、《飛來的仙鶴》、《不該發生的故事》、《譚嗣同》、《黃山來的姑娘》、巜五女拜壽》(戲曲片)、《花園街五號》、《白霧街兇殺案》、《直奉大戰》、《開國大典》。

其中,《殘雪》獲1980年文化部優秀故事片獎,《綠色錢包》獲81年文化部優秀故事片獎,《人到中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不該發生的故事》獲83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譚嗣同》、《花園街五號》、《黃山來的姑娘》獲84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開國大典》獲第八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以上回答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指正,謝謝!

長影80年代質量差的電影就不提了,我看過的質量較好的有

《佩劍將軍》《最後八個人》《明天回答你》《黃山來的姑娘》《黃英姑》《直奉大戰》

從80年代起,電影出現重新洗牌,以謝晉導演的影片為標志,上影的電影寶刀不老,西影、峨影也有後來居上的趨勢,八一廠則開始專注以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中心的重大 歷史 題材創作。相比之下,長影開始走下坡路,有特色的影片不多,原來與上譯廠平分秋色的譯製片也完敗。當然,也創作出一批上乘的影片,如《紅牡丹》《人到中年》《赤橙黃綠青藍紫》等,特別是1989年為紀念建國40周年出品的《開國大典》,可以說是一部傳世的經典之作。

最經典莫過於《開國大典》了!

長春電影製片廠是 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 ,堪稱新中國電影的搖籃,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 六個第一 ,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第一部科教片《預防鼠疫》,第一部動畫片《瓮中捉鱉》,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第一部長故事片《橋》和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先後拍攝故事影片900多部,譯制各國影片1000多部。

長春電影製片廠最早是日本侵佔東北成立的電影廠,後來被東北人民解放軍接收,正式命名為 東北電影製片廠 ,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進展,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後,東影分批遷回長春,1955年2月,東北電影製片廠 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

建國後到文革前17年期間,是長春電影廠最輝煌的時期 ,那個時代的電影主要是 謳歌新中國,展現革命戰爭 ,所以軍事題材電影特別多,現在大量經典老片都誕生於這個階段。

反映革命戰爭題材的電影: 《白毛女》、《紅孩子》、《英雄兒女》、《上甘嶺》、《董存瑞》、《平原游擊隊》等都是長影廠出品。

反映民族團結和時代風貌的電影 :《劉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來客》、《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等。

80年代長影廠拍攝的電影以《開國大典》最為著名 ,這部電影是建國40周年獻禮片,1989年上映曾經創造過國產片票房紀錄。

90年代,電影市場化改革開啟,國有電影廠越來越跟不上時代,於是逐漸和香港等公司以及新興的民營電影公司合作,以拍攝合拍片為主。

2000年以後,國有電影廠逐漸走向沒落,長春電影製片廠也逐漸遠離觀眾的視線了,時至今日,長春電影製片廠已經成了很多人的童年記憶。

我喜歡長影廠的電影有北斗小字輩

保密局的槍聲、人到中年、開國大典、滾滾紅塵。

『伍』 推薦幾部好看的講述七、八十年代國內狀況的電影

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不用介紹了吧。

庄宇新的《愛情的牙齒》——這部小成本電影與《陽光燦爛的日子》背景相近,描寫了七八十年代一位生活在北京的女混混,從青少年到中年的幾段情感經歷。蒙特利爾電影節參賽片。

王小帥的《青紅》——這是一個發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故事,十九歲的女孩青紅開始了她的第一次感情歷程。5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顧長衛的《孔雀》——影片講述生活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裡的一個五口之家,一段時期內各人發生的故事。

戴思傑的《巴爾扎克和小裁縫》——七十年代的發生在中國湘西山村裡的故事,陳坤、劉燁和周迅主演。

謝飛的《本命年》——謝飛導演的名作,姜文主演,影片風格朴實、自然,具有濃厚的北京地方特色。第四十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路學長的《長大成人》——影片講述音樂青年從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成長經歷,是一部少年的成長史,真誠、細致而又殘酷地表現他們這一代人對生活的思考和熱愛,也借用少年人的經歷,對社會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該片畫面朴實,充滿強烈的人文關懷,同時也表現了導演的自我成長情結。(影片女主角朱潔在拍完此片後就因吸毒過量去世)

張揚的《向日葵》——北京胡同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因為歷史原因終止藝術夢想的父親對兒子長達30多年關愛的故事。

還有賈樟柯的幾部單太過藝術化就不推薦了。

『陸』 介紹一些80年代的國產喜劇老電影,越全越好。

1.1980《廬山戀》

1980《廬山戀》 豆瓣評分:7.5

中國第一部吻戲,是「文革」後國內首部體現愛情主題的電影,女主角張瑜片中的服裝換了43套,遠遠超越《花樣年華》里張曼玉的23套旗袍;當年的新人張瑜也憑這部電影成為上世紀八十年代觀眾心中的「夢中情人」,並中選第一屆金雞獎和同年百花獎的「雙料影後」。如今在廬山上,有一座非常聞名的廬山戀電影院,每天從早到晚只放映《廬山戀》一部影片。看《廬山戀》已成為廬山的一個固定旅行項目。

2.1981《三個和尚》

1981《三個和尚》 豆瓣評分: 8.6

這部影片是依據中國民間諺語改編而成,是70後的寶貴幼年回想。憑借著高明的藝術水準,這部電影在國內外取得多項大獎,包含1981年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第四屆丹麥世界兒童和青年電影節銀質獎1982年第三十二屆德國柏林世界電影節銀熊獎。

3.1982《茶館》

1982《茶館》 豆瓣評分: 9.2

這是一部由原著改編而來的威望電影。影片中「北京人藝」絢爛群星的扮演非常超卓,影片充分發揮電影藝術手法的優勢,影片根本保留了原舞台表演的魅力和民族化的風格,將電影化的處理與原作風格有機交融,使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愈加傑出。該片獲1983年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文化部1982年優異影片獎特別獎。

4.1982《少林寺》

1982《少林寺》 豆瓣評分: 7.9

由張鑫炎執導,李連傑主演。是一部在武打電影史上具有劃年代含義的作品,影片一反舊式武打片中那種純扮演的花架與鏡頭技巧的做作,經過李連傑和他的一班功夫隊員們樸素真實的功夫讓觀眾真正賞識到了中國功夫。《少林寺》的顫動,使光頭和尚覺遠的形象成為一個年代的印記。

5.1983《城南舊事》

1983《城南舊事》 豆瓣評分: 8.7

改編自林海音1960年出書的同名中篇小說,由吳貽弓執導,沈潔、鄭振瑤、張豐毅等主演。198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上映。經過孩子的目光審視近代中國的變遷,對文革之後的中國電影來說彌足珍貴。

6.1985《黃土地》

1985《黃土地》 豆瓣評分: 7.9

根據珂蘭《深谷回聲》改編。本片可以說是陳凱歌作為第五代導演的開山之作,張藝謀擔任攝影,這也是當今國內最頂尖的兩位大導演在25年前的初次協作。賈樟柯曾說自己當年在街頭散步,溜進一個錄像廳,在放黃土地,其時就被震懾了,從此立志拍電影。

7.1986《芙蓉鎮》

1986《芙蓉鎮》 豆瓣評分: 8.8

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86年,聞名導演謝晉執導,劉曉慶、姜文主演;這是一部反映建國以來屢次政治運動中小人物悲歡離合的電影。影片經過芙蓉鎮上的女攤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書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運動中的遭遇,對我國50年代後期到70年代後期近20年的前史做了嚴厲的回憶和深入的反思。

8.1987《紅高粱》

1987《紅高粱》 豆瓣評分: 8.1

張藝謀導演,鞏俐姜文主演的電影《紅高粱》以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而為人所稱道。影片塑造了「我奶奶」、「我爺爺」、羅漢大叔等一批中國普通老百姓群像,最大的特色是拍出了中國人豪邁爽快的一面,跟中國內地電影一貫的哀傷沉重的傳統風格大相徑庭。攝影師顧長衛在取景和色彩的運用上有出色表現,男女主角在高粱地野合的一段有中國電影罕見的「景人合一」之美。1988年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中國電影。

9.1987《老井》

1987《老井》 豆瓣評分: 7.7

一部富有深刻哲理性的影片,它以現實主義的手法表現了當代農村青年的獻身精神,並由此歌頌了中華民族的頑強毅力。在上映後引起較大反響。呂麗萍、張藝謀主演,獲得過第11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演員獎,1987年美國第7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第11屆沙爾索國際電影節一等獎。

10.1987《末代皇帝》

1987《末代皇帝》 豆瓣評分: 8.6

這是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的一部傳記電影。盡管這不是一部國產電影,但是它的選題與時代背景都是與中國密不可分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那個時代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傳統社會縮影。影片詮釋了溥儀一個作為皇帝的人的故事,並沒有洋洋灑灑的去講溥儀的故事與中國的歷史,而是選擇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來看待末代皇帝的人生。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榮獲了第六十屆(1987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拓展資料: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國務院法制辦於2018年2月2日—22日就《電影行政處罰裁量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柒』 上世紀80年代中國大陸武俠電影有哪些

《少林寺》
導演: 張鑫炎
編劇: 盧兆璋 / 薛後
主演: 李連傑 / 於海 / 丁嵐 / 於承惠 / 計春華 / 更多...
類型: 動作 / 武俠 / 古裝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 香港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82-02-01(中國大陸) / 1982-01-21(香港)
片長: 95分鍾
又名: The Shaolin Temple / Shao Lin tzu

《武當》 (1983)
導演: 孫沙
編劇: 謝文禮
主演: 林泉 / 趙長軍 / 李宇文
類型: 動作 / 武俠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83-06
又名: The Undaunted Wudang

《自古英雄出少年》
導演: 牟敦芾
主演: 郝勇 / 張小燕 / 胡益林
類型: 動作 / 武俠 / 古裝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中國大陸
年份: 1983

《楊家將》
導演: 陳卓
主演: 聶建國 / 王鍵 / 楊守林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香港
年份: 1984

《少林俗家弟子》
導演: 華山
主演: 范冬雨 / 何晴 / 丁嵐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1985

《大刀王五》
導演: 於連起
主演: 王曉忠 / 姬麒麟 / 戈春艷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1985

《峽江疑影》
導演: 李啟民
主演: 孫建明 / 張希玲 / 崔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1985

《神鞭》
導演: 張子恩
主演: 王亞為 / 徐守莉 / 陳寶國
類型: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
年份: 1986

《鏢王》
導演: 李啟民
主演: 安亞平 / 路峻 / 馬軍勤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1986

《金鏢黃天霸》
導演: 李文化
主演: 王群 / 陳永霞 / 仁祥
類型: 劇情 / 動作 / 戰爭 / 武俠 / 古裝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1987

《神丐》
導演: 高天紅 / 王鳳奎
主演: 王群 / 徐園園 / 陳永露
類型: 劇情 / 動作 / 古裝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1987

《黃河大俠》
導演: 張鑫炎 / 張子恩
主演: 於承惠 / 靳德茂 / 淳於珊珊
類型: 劇情 / 動作 / 武俠 / 古裝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1988

《風塵女俠呂四娘》
導演: 高天紅
主演: 陳詠霞 / 王志誠 / 高鴻萍
類型: 動作 / 武俠 / 古裝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1988

《天下第一劍》
導演: 趙心水 / 王文智
主演: 趙陽 / 張素霞 / 寇占文
類型: 劇情 / 武俠 / 古裝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1988

《武林志》
導演: 張華勛
主演: 張雲溪 / 李俊峰 / 李德玉
類型: 劇情 / 動作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年份: 1989

還有好多- -!

『捌』 國產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兒童電影

《紅象》
《應聲阿哥》
《泉水叮咚》
《小海》
《下次開船港游記》
《小鈴鐺續集》1986版
《霹靂貝貝》
《熊貓歷險記》
《兩個小八路》
《小刺蝟奏鳴曲》
《幸運組合》
《大氣層消失》
《三毛從軍記》
《當代小俠》
《我的九月》
《燭光里的微笑》

『玖』 講述七八十年代時候的電影都有哪些

1、山楂樹之戀

《山楂樹之戀》是由張藝謀執導,周冬雨、竇驍等主演的愛情片,該片於2010年9月1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根據艾米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靜秋、老三之間相識、相戀,最後天人永隔的故事。該片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水晶熊和香港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並獲得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2018年8月18日,被評為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十大優秀愛情電影。

2、孔雀

《孔雀》是一部由顧長衛執導,張靜初、呂聿來、馮瓅、馮礫主演的劇情片,於2005年2月18日上映。影片講述了生活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安陽的一個五口之家的故事。

3、青紅

《青紅》是由星美傳媒出品的一部劇情片,由王小帥執導,高圓圓、李濱、姚安濂、秦昊等主演。該片於2005年5月17日在法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故事,父親認定遷回上海才是唯一的幸福,於是將自己的理想強加於女兒,因此扼殺了青紅人生中最可貴最美好的青春時光。

4、歸來

《歸來》是2014年張藝謀導演拍攝的劇情文藝電影,改編自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的尾點,由鄒靜之編劇,陳道明、鞏俐、張慧雯等主演。

該片主要講述了知識分子陸焉識與妻子馮婉瑜的在大時代際遇下的情感變遷故事。該片於2014年5月16日在全國上映並入選為第6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影片,截止到6月30日該片在中國內地收獲2.95億票房,刷新國產文藝片票房紀錄;10月8日該片在韓國上映。

5、芳華

《芳華》是由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馮小剛執導,嚴歌苓編劇,黃軒、苗苗、鍾楚曦主演。

該影片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

影片中戰爭場景的描繪宏大有力,盛宴般血色的戰爭,將主人公如泡沫一樣虛幻美好的理想使命直接戳破在觀眾面前。

『拾』 20世紀80年代中國電影發生了哪些重要變化

20世紀80年代中國電影呈現「知識」命運的變化。

八十年代中期以後,當知識分子物質貧困化和自我塑造精英化的時候,這些社會趨向,在電影創作中,卻很少涉及,電影創作在八十年代中後期已經同當時知識分子的主流思潮拉開了距離,甚至開始借師王朔小說解構知識分子形象。

當知識分子在為中國人的精神建構和社會建構高談闊論的時候,知識分子精英化的時刻,中國電影在想著如何娛樂化、進而大眾化,形成這樣一個局面的原因是,電影界正在因為整個中國文化消費氛圍的轉變而進行痛苦的自救,當時的情形是,電影市場在滑坡,觀眾人數在銳減。

(10)上世紀80年代中國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1984年由張軍釗執導,張藝謀攝影,陶澤如、陳道明、趙小銳等主演的戰爭故事類電影《一個和八個》,是中國第五代導演們的開山之作。1985年,由陳凱歌指導,張藝謀擔任攝影的《黃土地》革新了中國電影敘事語言,標志著第五代導演真正崛起。

1988年,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獲得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前身)最佳影片金熊獎,成為中國影史上第一部在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中獲得最高獎的作品。中國第五代導演正式開始登上歷史舞台,帶領中國電影迅速發展。

隨後,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金獅獎,1989)、張藝謀導演的《秋菊打官司》(金獅獎,1992)、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金棕櫚獎,1993)、謝飛導演的《香魂女》(金熊獎,1993)、李安導演的《喜宴》(金熊獎,1993)等先後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斬獲最高獎,是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壇的最高成就。同一時期,《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霸王別姬》《喜宴》《飲食男女》在先後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閱讀全文

與上世紀80年代中國電影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間有大愛電影觀後感小學生 瀏覽:604
新神榜哪吒重生電影免費突突兔 瀏覽:787
蠟筆小新最恐怖的十大電影 瀏覽:112
新疆人電影演員 瀏覽:156
一個人演的電影科幻 瀏覽:609
微信如何給對方發電影 瀏覽:585
如何把電影保存到優盤 瀏覽:770
有哪些特別好看的喜劇電影 瀏覽:639
適合離婚女人看的勵志電影 瀏覽:86
去掉電影字幕的最好方法 瀏覽:772
玩命快遞1電影國語版 瀏覽:526
扣扣看電影 瀏覽:408
哪些電影有二元對立 瀏覽:817
哪個平台漫威電影都有 瀏覽:666
僵屍恐怖看電影 瀏覽:507
懷孕三個半月能看電影嗎 瀏覽:46
青檸影咖都有什麼電影 瀏覽:198
找搞笑視頻電影大全 瀏覽:98
買房子就像看電影一樣 瀏覽:887
四個人的搞笑電影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