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熱門電影 > 老電影演員高平

老電影演員高平

發布時間:2023-02-03 12:50:23

『壹』 古剎鍾聲老電影演員

角色 演員

王科長 龐學勤
老和尚 田烈
虎子 李希達
小和尚 陳克然
周部長 浦克
匪首 侯健夫
區長 張延
公安局長 徐連凱
張中發 高平
牛生海 白英寬
燕梅 柏瑞桐
李排長 宋保義
日寇軍官 馬占華

『貳』 李玉梅 黨費改編而成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黨的女兒》

《黨的女兒》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林農執導,田華、陳戈、李林、李萌、杜鳳霞主演,1958年上映的一部劇情片,根據著名作家王願堅創作的小說《黨費》改編。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北上抗日後,白匪軍卷土重來,江西老根據地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共產黨員玉梅在被敵人槍決時,死裡逃生。在尋找黨組織的路上,她遇到了兩個女黨員——秀英和惠珍,三人成立了黨小組,領導群眾堅持地下武裝斗爭,但最後,玉梅為了掩護游擊隊員而英勇就義。

(2)老電影演員高平擴展閱讀

李玉梅——演員田華

堅定、沉著、機智、英勇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對黨無限忠誠,在殘酷的對敵斗爭中,無論處境多麼艱難,都百折不撓,堅貞不屈,始終想著黨,堅持戰斗。

馬家輝——演員李林

原區委書記,卑污懦怯而又狠毒,對白匪軍官逢迎乞憐,背叛了黨組織,向敵人交出了全區黨員名單,導致桃花鄉的黨員盡遭殘殺,可以說是血債累累、罪行滔天。

秀英爺爺——演員高平

善良的老赤衛隊長,尊重黨、愛護黨。面對白匪殘殺黨員又不許家人收屍的殘暴行徑,他感到無比悲憤,向玉梅要求黨出面領導群眾斗爭。

『叄』 與君歌演員表

與君歌演員表:

1、成毅飾齊焱。

2、張予曦飾程若魚。

3、韓棟飾珖王。

4、宣璐飾煙織。

5、何晟銘飾仇子梁。

6、習雪飾程兮。

7、李俊逸飾嚴修。

8、傅方俊飾韓定。

9、徐愷嚀飾玉娘。

10、徐思雨飾李則寧。

11、楊肸子飾劉彌紗。

12、王奕珵飾袁都。

13、潘易澤飾新右車。

14、郭靖飾新左車。

15、謝寧飾程懷智。

16、姜薏柔飾麗蓉。

17、谷雪兒飾紫苑。

18、單和飾王林。

19、李昂飾江定。

20、韓東飾袁醒。

21、林凱飾高平。

22、許媛媛飾鄭嫵。

23、李澤飾左馬。

24、郝澤嘉飾右士。

25、王堯飾右馬。

26、姜來飾左相。

27、辜德超飾仇府管家。

28、王天龍飾孫烈。

29、郭偉飾神醫。

30、衛羽飾石淵。

『肆』 《地道戰》56年:男主角演過《武林外傳》,女主角已去世

各小組注意!各小組注意!從現在開始!你們各自為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開火!開火!開火!

這段耳熟能詳的台詞,出自1965年的《地道戰》,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

《地道戰》和《地雷戰》、《破襲戰》被譽為軍教片三部曲 ,其中《地道戰》影響最大,許多人看過幾遍甚至十幾遍。

據統計,幾十年以來,《地道戰》 觀影人次高達30億次 (截止2012年),是世界電影史上觀影人次的紀錄,要知道《戰狼2》的觀影人次也才1.6億。

01、 歷史 原型人物

網上有不少人噴《地道戰》是抗日神劇、科幻片啥的,挑出各種毛病,不符合邏輯之處,將影片吐槽的一無是處。

個人只能表示呵呵,老一輩電影創作者絕不會閉門造車,他們大多經歷過那個年代,采訪過原型人物,就算有些誇張處理,也是電影手法。

而且老藝術家們在開拍前,都會到農村體驗生活, 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

白天,他們幫村民干農活,晚上,他們會去采訪當年的民兵英雄,為的就是讓自己進入角色;

有兩位演員例外,分別是扮演山田隊長的王孝忠和飾演漢奸偽軍司令湯丙會的劉江,他倆是反派,所以住進了原先老地主的家裡。

經過3個多月的深入體驗生活 ,演員們都找到了理想狀態,共同造就了這部經典作品。

反觀現在滿屏幕手撕鬼子褲襠掏手榴彈的劇情、穿著光鮮亮麗且 油頭粉面的演員 、尷尬的演技、畫面精美但 失真的場景 ,《地道戰》不知道高級多少。

1963年,領導要求八一廠拍攝教學片《地道戰》,目的是讓普通人學習一些基本軍事知識。

雖然是軍教片,但要拍成故事片,這樣更容易吸引人,於是重擔落在了擅長拍故事片的任旭東導演身上。

劇本重中之重,劇組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在不同城市的20多個村子找素材,最後確定在 河北正定縣的「抗日先鋒村」高平村

高平村是電影中原型村子,但因為高平村的地道曾被洪水破壞,沒有合適的拍攝場景,最後導演選擇將保存比較好的冉庄、唐庄和李庄合而為一,成了電影外景拍攝場地。

給村民鳴鍾報警而犧牲的老忠叔以及英勇無畏、足智多謀的高傳寶,他們倆的原型人物是高平村的劉傻子,曾被評為 特等戰斗英雄

劉傻子作為隊長,帶領村子200餘戶人,和敵人戰斗50餘次,傷亡敵人120餘名,擊潰敵人數百至上千人進攻的輝煌戰績。

令人遺憾的是, 歷史 上劉傻子1945年就犧牲了,而導演將男主角取名高傳寶,也是希望 革命傳統可以像寶貝一樣,一代一代傳下去

02、錯綜復雜的地道如何拍攝?

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最初地道只是藏身之地,經歷幾次戰斗之後,地道的出入口越來越隱秘, 諸如驢槽口、鍋灶口等

功能也越來越多, 既能防水,也能防毒 ,同時還能依託優勢,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轉守為攻。

那麼電影中地道的規模和戰斗的場面如何在大銀幕上展現呢?

一開始,導演任旭東想在一塊空地上,開挖成地道斷面,但最後放棄了,因為成本太高,耗時太長。

經過商量之後,導演和劇組的美工以及置景部門,決定在八一電影廠搭景拍攝。

電影中縱橫交錯的地道場景,是導演和其他部門通力合作, 巧妙地運用攝影鏡頭和多變的剪輯 拍成的,將一個宏偉壯觀的戰斗網展現在大家面前。

那個沒有特效的年代,電影創作者在布景、剪輯和攝像上下足了功夫,用心創造出了不朽的經典,這何嘗不是人民的智慧呢?

「你們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高,實在是高」;「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準放空槍」; 「水是寶貴的……煙是有毒的……」 ;電影中的這些台詞,當年都是最流行的詞語,至今還印象深刻。

除了台詞,電影中的同名主題曲《地道戰》也是印刻在腦子里的,現在想來也會哼唱兩句: 「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下神兵千百萬」

影片結尾,伴隨著激昂的旋律,無數的人民群眾,從菜地里翻開擋板,出現在敵人面前,小時候覺得震撼不已,久久不能忘懷。

03、演員現狀

高傳寶扮演者朱龍廣,今年已經82歲了,當年因為「英俊、威武、戲好」而被導演看中,因《地道戰》走紅,走在大街上,人家都喊他老高,老高,他只能跟人解釋,自己叫朱龍廣。

後來他又被《西遊記》劇組挑中,出演如來佛祖一角,形神兼備,一直以來他就是國民心目中的佛祖形象,和 左大玢的觀音、鄭榕老爺子的太上老君 一樣,都是無可替代的。

多年後,他又出現在《武林外傳》劇組, 飾演佟湘玉的老爹 ,一出場就笑點滿滿,和如來佛祖、高傳寶完全聯想不到一起,這就是好演員。

值得一提的是,朱龍廣的妻子吳惠芳在《地道戰》中也出演了一個女民兵,兩人自60年代末結婚以來,一直相濡以沫,已經攜手走過了50多年。

飾演趙平原的張勇手,當時已是明星,塑造過 《英雄虎膽》的耿浩 、《奇襲》的方勇、《林海雪原》的少劍波。

《地道戰》之後,他又出演了《南征北戰》、《啊!搖籃》、《橫空出世》等影片,精湛而朴實的演技令人稱贊。

同時作為導演,他還執導過《祁連山的回聲》、《沉默的冰山》等電影,老爺子今年87歲了,祝身體 健康 。

「高,實在是高」 ,劉江老爺子經典台詞太多,諸如《閃閃的紅星》中的 「我胡漢三又回來了!

80年代之後,他還參與了《譚嗣同》、《京都球俠》、《孝子賢孫伺候著》等影片,亦正亦邪,每一個角色都能深入人心。

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有一個角色,那就是 《西遊記》里的閻王 ,只可惜2020年,老爺子永遠離開了我們,享年95歲。

另外一位大反派, 山田的扮演者王孝忠也不在了 ,從第一部電影《戰斗里的成長》開始,他就已被反派定型;

比如《永不消逝的電波》里的中村、《回民支隊》中的白守仁、《戰上海》、《奇襲》、《突破烏江》、《野火春風斗古城》等,無一例外都是反派。

反派角色塑造起來,有時候比正派難,王孝忠經常用心琢磨,努力塑造出不相雷同的反派角色來,只可惜這樣一位好演員,2016年去世,享年88歲。

另外還有 林霞扮演者劉秀傑 ,2020年去世,享年87歲;

崔連長扮演者朱啟 ,2007年去世;

孫進財扮演者謝萬和 ,1986年去世,享年58歲;

老忠叔扮演者王炳彧 ,1982年去世,享年47歲。

《地道戰》的演員,除了其中幾位是八一廠的,其他基本上都是 工程兵文工團話劇隊的演員 ,諸如偽軍漢奸高學智、吃雞的日本兵田海泉、大康扮演者韓國棟、牛娃扮演者胡自和、毛妮扮演者袁根娣等。

56年過去了,再看《地道戰》這部黑白片,它的 拍攝手法、配樂、演員的表演 也是值得考究的,對比一下,比現在所謂的大片好太多了。

網路上有AI修復的彩色版《地道戰》,不過個人還是更喜歡黑白版本,因為那是專屬於我們的童年美好回憶。(撰文:十一)

『伍』 地道戰的故事簡介

地道戰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作戰方式。下面是我為大家准備的地道戰的 故事 簡介,希望大家喜歡!

地道戰的故事簡介

曾經風靡全國的電影《地道戰》,恐怕很少有人沒有看過。不過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地道戰》的故事原型就是來自正定縣曲陽橋鄉一個叫高平村的村莊。1963年,《地道戰》的主創人員在高平村找到了創作靈感,電影里的高老忠和高傳寶兩個人也是以高平村民兵隊長劉傻子為原型塑造。

高平村還有另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不斷有史料證明,這里是北宋范仲淹的生身之地。“真定名藩,生身在彼,”范仲淹寫給友人的信中的這些文字,透露出一代名臣與高平村的不解之緣。

歷史追溯

湮沒在歷史中的三吉寺

橫平豎直的街道,新舊交錯的民房,三三兩兩的老人在牆角曬著太陽,時光無聲地流逝……距離正定縣城西北16公里處,有一個高平村。村名高平,與山西的高平縣並無瓜葛,村子裡也沒有人姓高。“地勢高而平,故名高平村。”這是《正定縣志》上記載的村名的來歷。

現在的高平村算是附近一個大村落,有人口5000人。這個村子是何時出現的呢?高平村會計孫俊義介紹,在古老的縣志上曾有記載,高平村是明朝出現的,主要姓氏有周、孫、劉等。而實際上村裡原有座三吉寺,推測村子的年代與這座寺廟大致相當。

正定素有“九樓四塔八大寺”的美譽,佛教 文化 發達,除了著名的八大寺,在偏僻的鄉間也有不少寺廟。在1992年《正定縣志》中提到,民國二十年(1931年),正定縣對當時全縣境內的佛教寺院進行了統計,發現全縣有大小佛教場所45個,共有僧尼119人,其中明確稱為“寺”的一共有11座。“高平村的三吉寺就在這個名單中,”孫俊義介紹,老輩人一代代流傳下來的說法是,當初正定城內的隆興寺修建不久,村裡就開始修建三吉寺,隆興寺始建於隋開皇年間,那麼三吉寺建造的年代可能是在唐朝,推測村子的歷史也有那麼久遠。

遺憾的是,由於長期戰火摧殘,三吉寺漸漸殘破不堪,僧人也不知去向,後來寺廟館舍幾乎全毀,只剩了一口大鐵鍾。“大煉鋼鐵時,這口大鍾被投入了煉鋼爐。”孫俊義遺憾地說,如今三吉寺原址已變成民房,不少年輕人都不知道村裡還曾有過這么一座千年寺廟。

名人故事

北宋名臣范仲淹出生地

近些年,高平村屢屢見諸報端的一個原因是,不斷有史料證明這里是范仲淹的出生地。

一直以來,不少學術作品均稱范仲淹為蘇州吳縣人,或者說是徐州人。1994年7月,青年宋史學者方健在《文匯報》“學林”版發表的一篇 文章 上說,范仲淹出生在宋代河北路正定府(今河北正定)。此後,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系列叢書知名學術思想人物評傳,其中的《范仲淹評傳》便是由方健所著。在這部書中,方健再次系統表達了范仲淹於宋太宗端拱二年出生於正定的觀點。書中介紹,范仲淹之父范墉當時任北道重鎮成德軍節度使掌書記,而成德軍節度使治所便在今河北正定。學者在范仲淹寫給在真定任職的韓琦的《與韓魏公書》發現了最關鍵的證據,范仲淹在這封信中寫道:“真定名藩,生身在彼……”(2002年四川大學出版社年出版676頁)。這句話說明,范仲淹的出生地為真定。

又有什麼證據能證明範仲淹出生在高平村呢?范仲淹第三十五世孫范祥科曾介紹:“我們這一支是范仲淹長子范純佑嫡傳。范仲淹第九世孫范國興曾任平江府團練副使,隨文天祥出使金軍。文天祥被害後,范國興率部護屍南歸,途經南宮時,突患重病,只得就地醫治。後幾經周折,范國興舉家定居南宮宋都水村,務農為生,至今已歷724年。”范祥科還介紹,范仲淹的文章落款經常有“高平”字樣,而其同僚常稱范仲淹為“高平”、“高平公”,范仲淹的學生又自稱“高平門下”、“高平講友”、“高平學案”,范仲淹的後代稱“高平堂”、“高平世澤”、“高平家風”等。屢稱“高平”,是不忘出生地的明證。

據介紹,范仲淹的父親范墉在正定任職時,發妻病故後入贅高平村,與出身大戶人家的謝氏結合。在高平村生下范仲淹100天後,范墉便帶著妻兒遠赴徐州任職。范墉第二年病故後,謝氏帶著兩歲的范仲淹下嫁山東人朱文翰,范仲淹易名“朱說(音悅)”。此後,他曾兩次到吳縣認祖歸宗,要求恢復范姓,均遭拒。一直到29歲,經皇帝批准,他才恢復范姓。

“范仲淹在這里待的時間短,歷史記載不多。但從范仲淹親筆所寫的文章中,還是透露出他出生在正定的真實信息。”高平村會計孫俊義說,目前村裡刻好了一塊碑,准備在 清明 節的時候樹立在村中,激勵同村學子向范仲淹學習。

戰爭記憶

電影《地道戰》原型

在高平村委會南側的地道戰遺址展覽館前,一棵大樹上掛著一口大鐵鍾。看到這個場景,人們常常會聯想起老電影《地道戰》。事實上,《地道戰》的故事原型正是來自高平村。《地道戰》的導演任旭東介紹,1963年初軍委總參謀部指定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一部名為《地道戰》的民兵 教育 片,主創人員走訪了北京、保定和石家莊一帶許多村子。“在高平村的采訪,讓我們一下子找到了創作靈感。”任旭東說,“電影里的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都是以高平村戰斗中犧牲的黨支部書記、民兵隊長劉傻子為原型塑造的,當時高平約200戶人家有地道,戶戶相通,村村相連,創造了一套地道戰術。”

現在,高平村不少村民還記得《地道戰》創作組來采訪時的情景。高平村主任周書敏說,任旭東和兩位編劇王俊益、徐國騰來到高平時,老村支書孫文喜叫來十幾個老民兵,給創作組講述戰斗故事。至今高平村還保存著一份1963年任旭東等人的采訪記錄,其中任旭東寫的一篇采訪手記《漂亮一戰——— 老民兵回憶抗日戰爭中的一次地道戰》還曾刊發在1966年1月18日的《工人日報》上。文章中回憶了一場名為“三二三大捷”的戰役。1945年3月23日,日本侵略者對高平村發動第四次大圍剿,3000多名日偽軍夜間出擊,村民發現後,全村2000多口人鑽入地道,七八十個民兵打得鬼子暈頭轉向。戰役的不少細節被用到了《地道戰》里。“我是1938年出生,四五歲就開始隱約記事。聽大人們講,那會兒家家戶戶都有地道,一到晚上不是挖地道就是鑽地道,日子過得擔驚受怕。”75歲的村民褚大炮說,“鑽地道”成了他惟一的童年記憶。“遺憾的是,1960年代初滹沱河發大水,村裡的地道都被灌滿了,以後陸續坍塌,沒留下多少。”孫俊義說,後來電影選在了保定市清苑縣冉庄拍攝。

戰爭年代,三吉寺僅存的那口大鍾曾掛在村裡古樹上,為村民傳遞消息。現在,村民們又鑄了一口鍾,掛在樹上以為紀念。雖然村裡的地道保存得不多,但村裡的森楠胡同現在依然保存著一座百年老屋,當年抗日軍民曾在這里製作炸葯和地雷。

未來展望

把紅色故事講下去

1971年,電影《地道戰》風靡全國,高平村修建了地道戰展覽館,因為高平村是民兵訓練基地,村裡也復建了一些地道供訓練和參觀。

現在,高平村的地道戰遺址已經成為很多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並准備申報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七旬老人褚大炮和周老臭經常帶人下地道參觀。

1985年出生的周華超年紀不大,也熱衷於搜尋村裡的紅色故事。他告訴記者,目前高平地下還有600多米長的地道,里頭有 射擊 孔、陷阱、出氣孔等各種設施。“進入地下,穿行在迷宮一樣的地道中,你會感嘆村民們得付出多大辛苦才能挖出這么復雜的隧道。”1962年,村裡的民兵曾根據親身經歷,自發整理了一本書,名為《英雄的高平人》。“這本書我看過,寫得非常精彩!”

村主任周書敏介紹,目前已八旬高齡的導演任旭東利用業余時間,寫出了幾百萬字的劇本《地道戰》,准備拍成電視劇。“任導的意見是故事是發生在高平村,這次准備在高平村拍攝。”周書敏說,據測算,需要建設一個外景拍攝基地,大概需要花費300萬元,目前這筆投資還沒有著落。“高平村希望深入挖掘地道戰故事,將紅色文化做起來。”

『陸』 日本電影扁擔的故事講的什麼

電影敘述了鄉村青年人冬子(施渝)為改變自我的運勢,隻身一人趕到武漢市投奔同鄉高平(郭濤),變成一名被丹江人稱之為「擔子」的挑夫,賺錢僅夠湊合度日。

高平為掙元錢,和人協同勒索,不願半途被同犯擊傷,傷好後,他帶冬子去Ktv尋找阮紅(王彤),以期根據她找到同犯復仇。阮紅被送到兩個人住所,與高平於一夜之間變成戀人。


觸碰環節中,冬子逐漸迷上阮紅,但阮紅更必須的是一個可以更改她運勢的男生,殊不知高平的運勢也同她及冬子一樣,並不由自主自身操縱。

而美術繪畫版漫畫解放初期的大青山區,在國民政府造反派的執政下,黑商橫行無忌,隨意剝削勞動者。解放以後,黨在這里辦了一座店鋪。商店主管單葉春暉,靠一條擔子,跋山涉水,服務於人民。

一小撮階級敵人不甘不成功,殘害了單葉春暉朋友。單葉春暉的閨女單黎英就英勇地接住了她父親的擔子,走她父親沒有走完的路。

根據新店員章延軍朋友初來店鋪的所見所聞,宣傳策劃了單黎英朋友承繼先烈遺志,一心一意為貧下中農服務項目,想方設法援助農牧業的個人先進事跡,贊頌了商業服務前線上的新人新事。

『柒』 電影背後的故事:來自於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智取華山》

導演小傳

郭維(1922-2014年 ),生於天津。1938年先後在陝北公學流動劇團、華北聯大文工團、火線劇社等任演員、戲劇組長等。曾任河北省文工團團長。1950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副導演、導演,曾協助史東山拍攝《新兒女英雄傳》。1953開始獨立導演影片。1954年調入長春電影製片廠。 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79年回到北影廠任導演。

代表作:《智取華山》(兼編劇之一)、《董存瑞》、《花好月圓》、《鍘美案》(戲曲片)等。

圖為電影分鏡頭劇本,片名原來叫《奇取華山》。電影故事來自1949年七個解放軍戰士和一個老百姓上華山活捉國民黨殘部的真實事件。

第一次獨立拍電影的郭維(圖右)拿到本子不久就去見了當年「智取華山」的英雄劉吉堯(圖左)。這是他們的合影。

片中的偵察參謀叫「劉明基」,由郭允泰扮演。

「常生林」的原型就是為解放軍戰士帶路的(1913-1984)。圖為王銀生。

演「匪旅長方子喬」的是後來享有「鬼子王」之稱的反派演員方化(1925-1994)。

片里還有一位上世紀三十年代就走紅的上海老明星——扮演「匪旅長妻」的黎莉莉(1915-2005)。

「智取華山」關鍵就在一個「爬」字上,這可難為了劇組。光禿禿的直峰陡壁,怎麼爬呀?有了當地農民兄弟的幫助,演員們也沒含糊,真爬上來了!要是現在拍片,怎麼也得弄個特技吧?

劇組提心吊膽地在華山拍了三個月的外景,期間大家還吃到了華山參。

在第8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智取華山》獲得爭取自由斗爭獎。

演職員表

北京電影製片廠1953年出品

原著西北軍區創作組集體創作 執筆王宗元/仁萍 改編郭維/紀葉/東方 導演郭維 攝影陳民魂 剪輯嚴尚華 劇務金保生/趙義虎 服裝王烽 布景設計秦威 錄音蔡軍 布景副設計王桂枝 洗印董鴻翼/陳福庭 照明張海山 場記於清 化裝李恩德/王希鍾 特技姜亦素/ 張玉珊 音響娜雷 劇務主任紀少嵐 作曲陳地/李季達 指揮曹鵬 演奏北影管弦樂隊

協助演出西北軍區/陝西軍區/渭南軍分區/咸陽軍分區

團長…李金榜

政委…許又新

參謀長…楊慶衛

偵察參謀劉明基…郭允泰

路德亮…田丹

孟士俊…閻增和

朱開富…李雨農

楊小保…白爾純

王生齊…黃非

劉家典…高平

常生林…劉柳

常母…胡朋

常妻…張茜

深山老人…賈六

匪旅長方子喬…方化

匪旅長妻…黎莉莉

匪參謀長…管宗祥

匪關營長…陳志堅

匪侯副營長…劉宗

匪副官…趙義虎

匪排長…安然

匪班長…梁新

匪兵…李岩

電影連環畫《智取華山》部分精彩內頁欣賞:

謝謝欣賞!

『捌』 這部69年前的老電影,眾星出演,單沖謝添演技,也值得一刷再刷

《新兒女英雄傳》原本是一本小說,作者是袁靜和孔厥,後來北影廠將其搬上銀幕,並於1951年3月8日在全國上映。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史東山和呂班,兩位導演在解放前就都已從事電影工作。解放後也努力適應新形勢,拍出了許多好電影,《新兒女英雄傳》就是其中的一部。1951年7月,該片還獲得了第6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導演特別榮譽獎」 。

《新英雄兒女傳》上映後,在當時曾引起巨大反響。我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其實就是兩個字——那就是真實。

這部電影,拍得實在太真實了。

它幾乎是用寫實的手法,向我們展示了抗戰時期冀中白洋淀地區軍民齊抗戰的情景,沒有過度美化,反而顯得朴實而令人回味無窮。其中農民訓練班掃盲,集體演唱抗日歌曲,集體做簡易的廣播體操等場景的再現,無不令我們彷彿回到了那個久遠的歲月,有身臨其境之感。

另外就是演員們的表演,也太真實。質朴得就跟地里的莊稼一樣,甚至帶有泥土的味道。

而69年的時間過去後,各位還記得這部老電影嗎?

還記得影片中那些真實的場景,和那些演員們嗎?

今天,就讓咱們一起再來重溫一下吧。

影片講述的是,抗戰時期,在冀中白洋淀地區的一個小村子裡,青年農民牛大水和美麗的小梅是從小一塊長到大的夥伴。兩人心裡裝著彼此,但又無法言說。後來小梅由母親做主,嫁給了家境富裕的張金龍。牛大水感到異常失落。

小梅的姐夫黑老蔡是位地下黨員,他從外面回到村裡組織大夥建立起了抗日自衛隊,牛大水積極報名參加。而他們所組織的雁翎隊活躍在白洋淀一帶,機智勇敢地打擊了鬼子的囂張氣焰。

小梅在張金龍家受到婆婆虐待,逃回娘家後,也投身到革命隊伍,並成為了積極分子。張金龍來請小梅回家,反被小梅說服參加了抗日組織。但因為他流氓成性,惡習不改,所以沒過多久他就叛逃,投奔了漢奸何世雄。

日寇的掃盪開始了,敵我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斗爭,最終,正義戰勝邪惡,自衛隊消滅了日寇,而牛大水帶領的抗日隊伍也活捉了漢奸何世雄和張金龍。

故事其實並不復雜,但耐人尋味的是影片的表現手法,以及演員們精湛的表演。

令我吃驚的是這部電影的演員陣容,堪稱強大。它幾乎匯聚了當時北影廠的所有演員,完全可以用「群星薈萃」四個字來形容。所以當我們看這部電影時,裡面出現的每個人物,我們都有好面熟的感覺——就包括一些跑龍套的演員,後來也都成了大明星。比如 於洋 ,就在影片中出演了一個大群眾,僅一個鏡頭,兩三句台詞,主要的任務,是蹲在路邊,調侃耀武揚威的張金龍。

盡管於洋完全是冀中農民的扮相,手裡還拿個旱煙袋,但我還是一眼就認出了他。

而張金龍的扮演者是誰呢?

他就是 謝添

他在其中演得實在太好了,將張金龍這個人物,塑造得實在太有層次了。

只有我一個人覺得,他在影片中的扮相也很帥氣嗎?

張金龍並非生來就是漢奸,他也曾有過想參加抗日的舉動,但最終卻因為自己的目光短淺且好逸惡勞,而走上邪路。影片中他娶了女主角小梅為妻,一般的影視劇為了突出這個人物的壞,會將他塑造成一個無惡不作的惡棍。但謝添並沒這么做,他很注意人物關系及分寸感的把握,演得活靈活現。既讓觀眾看到人物的性格,同時也能感受到他對小梅的夫妻之情。從而顯得更加真實可信。

就包括他為角色所設計的流里流氣的動作,也是那麼自然到位,一點都不生硬,就好像他天生就是這樣一樣。

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壞其實也是有基礎的,而謝添,就把張金龍壞的基礎,都給演了出來。所以大夥才覺得,這個張金龍,可真是壞得能掐出水來。

由此可見,謝添可真是一個天才演員,不僅有天賦,而且極具創造性。

重溫這部老電影的時候,我就在想,如果51年的時候就有百花獎的評選,那麼謝添也許會成為最佳配角獎的最有競爭力的演員呢。

而影片中另一個讓人過目不忘的好演員,名叫鄭保民,他演鬼子,非常投入,就跟自己真是個鬼子一樣,一舉一動,都屬於角色,不增不減不做作,也不臉譜化,卻就是讓人相信,他——就是「這一個」。

影片中的其他演員,也都很好。

那麼,他們都有誰呢?

我們先來看一份演員名單——(按出場順序): 今欣、姚向黎、閻增和、許藍、趙瑩、郭允泰、劉宗、侯健夫、陳方千、嚴皇、田烈、李景波、王為光、康玉潔、李唐、封順、謝添、李健、李林、張茜、趙子岳、桑夫、劉柳、趙文法、高平、周凋、張鳳祥、史寬、師偉、劉節、李雨農、莽一萍(演員表上是莽依萍)、黃素影、李天佑、於洋、黃非、弓志、叢碩文、魏賡、梁新、鄭寶民、管宗祥、趙國興、方化、陳志堅、邸力、韓焱、閻爭 等。

大家是不是看到許多熟悉的名字?

其中, 今欣 扮演的牛大水, 姚向黎 扮演的小梅, 趙子岳 扮演的黑老蔡, 郭允泰 扮演的小伙, 李健 扮演的張金龍母親等,都給我們留下難忘印象。


閻增和、田烈、李景波、李林、封順、高平、周凋、莽一萍、黃素影、黃非、方化、陳志堅、邸力 等演員,也都在其中出演了角色,戲份雖不多,卻人各有貌。後來,他們都成為了演技精湛的老戲骨,像方化,更因出演電影《平原游擊隊》,而成為了「鬼子王」。

影片中跑龍套的演員,除了我們大家熟悉的於洋外,我還看到了 師偉 管宗祥 等著名演員。師偉扮演一名八路軍女戰士,而管宗祥塑造的是日軍的翻譯官,神形兼備地體現了一副狐假虎威的嘴臉。

看著一個個熟悉的身影,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那時的他們,可真年輕啊。

是啊,那時於洋21歲,師偉、郭允泰才23歲,姚向黎、方化也才26歲,今欣30歲,謝添37歲,年紀稍微大一點的趙子岳,也才41歲。

可是現在,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卻都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仍健在的,也就是於洋、師偉等幾個人了吧?如今於洋90歲,師偉92歲。我們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這些老藝術家,身體 健康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看老電影,其實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總能把過去的事兒再想一想,把失落的記憶再尋一遍,就好像把過去的時光又重新過了一次一樣,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收獲。這次重看《新兒女英雄傳》,也是一樣,發現了許多之前沒發現的東西,比如我覺得影片的配樂就很出彩,而一些台詞,也顯得很鮮活。我記得小梅和張金龍結婚的那場戲,婚宴散去,李健扮演的婆婆出場,吩咐一個半大小子:「看著點咱們家的剩菜,別讓人給拿走了。」一句話,就把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內在心理活動給體現了出來。

閱讀全文

與老電影演員高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間有大愛電影觀後感小學生 瀏覽:604
新神榜哪吒重生電影免費突突兔 瀏覽:787
蠟筆小新最恐怖的十大電影 瀏覽:112
新疆人電影演員 瀏覽:156
一個人演的電影科幻 瀏覽:609
微信如何給對方發電影 瀏覽:585
如何把電影保存到優盤 瀏覽:770
有哪些特別好看的喜劇電影 瀏覽:639
適合離婚女人看的勵志電影 瀏覽:86
去掉電影字幕的最好方法 瀏覽:772
玩命快遞1電影國語版 瀏覽:526
扣扣看電影 瀏覽:408
哪些電影有二元對立 瀏覽:817
哪個平台漫威電影都有 瀏覽:666
僵屍恐怖看電影 瀏覽:507
懷孕三個半月能看電影嗎 瀏覽:46
青檸影咖都有什麼電影 瀏覽:198
找搞笑視頻電影大全 瀏覽:98
買房子就像看電影一樣 瀏覽:887
四個人的搞笑電影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