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內容被批空洞,為什麼《長城》外國市場票房卻能達總票房一半
之前大火的中外合拍兩開花,這算是一個網路界的梗,但是《長城》作為一部中外合拍的中國電影,可以算得上「兩開花」了,這部電影可以說算得上是巨制,特效方面也運用特別多,但是你會發現,中國人對這部評價並不太好。
如此俗套的劇情,再加幾個中國名字,加幾個中國演員,就可以算得上是中國風了嗎?甚至其中的劇情都讓人啼笑皆非,在中國內地獲得如此低的評分也不足為奇了。
㈡ 電影《長城》豆瓣突然涌現的那麼多噴子怎麼回事
本來就是個爛片!
為什麼中國拍不出自己的「魔戒」
文/夢里詩書
好萊塢特效團隊以及高昂的製作經費,確成為了張藝謀完成這部中國特色奇幻大片的奠基,而對於如何塑造宏大的場面,對於他來說更可謂是輕車熟路,但正是如此精湛的金玉其外卻敗於了一個滿是襤褸的故事,那牽強附會的打怪套路,使《長城》這個熟悉的命題,看來又是如此的陌生而蒼白。
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的腦海中其實不止一次的閃現出昔日《魔戒》的身影,毫不誇張的說這是一部讓人尤為感概的作品,當那戰場不再是臆想的古堡而變成了巍峨的中國長城。當那身著的不再是西式的騎士裝束,而變成了華麗的中國鎧甲,對色彩美學的運用更是行雲流水的融入其中,讓人如此清晰的所見張藝謀過人的導演魅力,如若這部電影能完全摒棄故事不談,那麼毋庸置疑這是一部尤為出色的中國電影。
其實當映前看到這部電影居然是由五位外國人,而沒有一個中國人參與編劇的時候,便已然扼腕這部帶著美式思維腳鐐跳舞的中國電影即便是請彼得·傑克遜來導也必然是一部庸作,這五位編劇雖然有著同男主馬特·達蒙在《諜影重重》合作多年的托尼·吉爾羅伊,以有著已然懷抱奧斯卡小金人的愛德華·茲威克,但這些人在編這部作品時候的核心思維,決然不會將故事性擺在電影的首要位置,而是想著如何將一個突兀的外國男主馬特·達蒙融入到這場中國打怪攻防戰中。
當我們順著這個邏輯再來看這部作品的時候,其實就已然可以明晰《長城》與有著宏大世界觀背景為依託的《魔戒》雖然在特效上並沒有太大的差距,但從劇情來看二者根本就不再一個等級,《長城》只是一個塗有中國外表,而沒有中國靈魂的美式英雄與美女的爆米花電影,這樣一部特效喧賓奪主的作品中,當然也就不需要一個擁有何般前世今生的超強反派,如同上個世紀《星河艦隊》的母蟲梗來套用猛獸饕餮就剛剛正好,可以說五位好萊塢編劇的好萊塢思維已然將電影的劇情性扼殺在了搖籃之中,所以自覺電影如此糜爛的黑鍋,真的不應該全部由導演張藝謀來背。
除開電影劇情的詬病,這部中國式大片,同也將中國式大片的問題最大程度的向世人展露無疑,如果說好萊塢大片是一個鑄就演員的熔爐,那麼中國式大片則是一個明星拋頭露臉的集中營,或論資排位,或看其人氣背景,來安排那已然就並不太多的國人戲份,如此的走馬觀花,不僅難談何般演技可言,不同人物的人物性格更尤為空洞,如果說電影劇情的不力還能將其推給編劇,但人物的尷尬無力卻是中國電影唯明星論,唯票房論自釀的苦果。
難成經典的《長城》,不過就是一場中國元素與美國文化與特效的不成功試水,它所暴露的問題既在於美國編劇來寫中國故事的荒唐不經,也有著中國大片的好大喜「星」的大而無當,當面對強勢的好萊塢我們不但沒有技術甚至連劇本都是人家寫好的,還有著自已的一身毛病,這樣的我們又能拿什麼去拍一部真正意義上屬於中國的「魔戒」?!
㈢ 電影《長城》為什麽要用外國演員
因為這部電影本來就是國外的電影公司籌拍的,劇組大多都是好萊塢團隊,立項之後才請來了張藝謀來做導演。
所以准確來說,這算是一部好萊塢電影。
㈣ 電影長城中的五支軍隊是什麼 為什麼會出現外國人
鶴軍、熊軍、虎軍、鹿軍、鷹軍,至於出現外國人只是劇情設定而已,在電影裡面主角飾演的是一個番外的黑商,為了到中國來取得黑火葯,從而捲入了幾百年一遇的饕餮大戰。
㈤ 《長城》作為我國首次嘗試和好萊塢合作的影片,它在電影史上有什麼意義呢
電影《長城》是好萊塢首次與中國深度合作,完全按照按好萊塢工業水準打造的超級大片,也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第一部工業模式下的電影。資料得知,這個故事並不是張藝謀帶給好萊塢的,而是好萊塢拿著寫了七年的劇本,找到了張藝謀。編劇則是曾經編劇過《諜影重重》系列電影的托尼·吉爾羅伊。最開始傳奇影業創始人托馬斯·圖爾有一個概念性的想法:長城之所以建造的如此宏偉,一定不單單是為了抵禦「人類」。2012年,羅異擔任傳奇影業聯合華誼兄弟在中國創辦的公司傳奇東方的CEO,他來到中國20年,見證了中國電影市場從「零」到全球第二大市場的井噴階段,這一切彷彿都是為了《長城》蓄力,無論是從電影內容還是市場培養方面。在這個合作的最佳時段,他找到了張藝謀,這位中國當代最具「掌控力」的導演。那時《長城》已經籌備了七年,中途還找過《燃情歲月》的導演愛德華·茲威克,但因為種種原因「夭折」了,遞到張藝謀面前的,是一稿「特種部隊」打怪獸的典型好萊塢式劇本。
所以在這部電影創作過程中,好萊塢保證資金,投入技術,同時也規定了劇本走向,電影節奏,而張藝謀在其中做的是「帶著腳鐐跳舞」。同時「借水行船,輸出中國文化」又是張藝謀拍攝這部影片的一個動機和理念:「我一直主張我們要有這樣的合作,我們借用好萊塢這樣的力量和他們喜歡的東西,哪怕是拍一個爆米花的電影,但是我們可以慢慢的,潛移默化的,把中國的一些文化符號傳遞出去。」所以,當電影導演被好萊塢資本綁架,當導演主題先行試圖藉助電影輸出中國文化符號時,便產下了這樣一顆好萊塢類型片與中國文化符號夾雜的不倫不類的怪胎。
錢鍾書曾說:「理之在詩,如水中鹽,花中蜜,無痕有味。」電影作為一門藝術,其深刻的主題、導演的藝術理想、人文精神理應通過鮮活可感的人物形象、邏輯縝密的故事、氣韻靈動的畫面自然而然的滲透出來,而非如此這般迫不及待、急功近利的呈現出來。我們對這部影片的吐槽,不僅僅是因為影片的糟糕,而更多是出自對於一個曾經有思想、有個性、有才華,被稱之為「鬼才」「奇才」的藝術家的失望。坐擁如此充裕的資本、豪華的明星、頂尖的技術,竟然整合出如此平庸的流水線作品,這是絕大部分對張藝謀還懷有期待的觀眾所不能接受的。《長城》再一次證明任何一個暢銷作品,都不可能僅僅是商業算計的分泌物。沒有解決更高級的,讓全球觀眾看到「一種活躍的、靈性的、充滿幻想和好奇的生活」,那輸出文化,就是一句空話。
㈥ 長城電影為什麼 請外國人做主演是一大敗筆的
畢竟長城是中國的名片,叫一個外國人來主演自然很不合適,國外覺得倒還好,還我嗎中國人來看,就覺得毫無違和感,自然是一打敗筆。
㈦ 電影長城中的五支軍隊是什麼長城中為什麼會出現外國人
在電影《長城》中,無影禁軍是專門為抵禦饕餮而培養的一支神秘部隊,他們以熊、鶴、虎、鷹、鹿五獸為代表。
以黑、藍、金、紅、紫的五色鎧甲作為區分,由五支不同兵種組成的精銳部隊將協同作戰,共同捍衛長城,而五軍的創作靈感實際上源自國畫技法中的「墨分五色」典故,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有:「運墨而五色具。」之說,五色泛指紅、綠、紫、碧、流黃五種間色,張藝謀在此基礎上,對五軍鎧甲配色進行了改良。
除了色彩典故,數字「五」在中國文化中亦有獨特含義,正所謂「五行相雜以成萬物」,類似的國風文化典故,在《長城》中更是不勝枚舉。
㈧ 張藝謀的電影《長城》,為什麼讓要外國人加入
《長城》這部影片在特效上還是不錯的,場面宏大,看著成千上萬的饕餮蜂擁而上,的確很壯觀。在這一點上,的確是下了功夫的。另外,演員陣容也分外強大,只是很遺憾,導演沒有突出他們。影片也融入了很多中國元素。我想,每個外國人看完,都會對中國古代的冷兵器時代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整體還是不錯的。
另外,影片中因為馬特達蒙是雇傭兵身份,所以通過景甜和馬特達蒙的對話,也想向觀眾傳遞一種中國軍隊的信任團結信仰。但電影並沒有突出這一點,只是作為台詞出現。所以有點牽強了。
其實,我最想說的是,誰編的這么扯的故事,饕餮湧上來的那一刻,我更加覺得扯了,憑你當時武器再先進,對付饕餮我覺得有點困難。個人觀點而已。
㈨ 《長城》 這電影是好萊塢外包給中國,還是中
《長城》是張藝謀導演拍攝的一部電影,是屬於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東西。
該片是中國團隊拍攝,好萊塢團隊後期製作,劇中參演人物有國內,也有國外,再加上整個後期製作相當精良,所以才導致很多人認為是國外的。
這部片子算是中國開啟了一次與國外團隊合作的先河,張藝謀算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中國明星不再是在國外電影中充當配角,而是讓國外明星來中國電影充當我們的配角,讓國外的製作團隊來給我們打工,也許以後,會有越來越多這樣中國影視劇中出現外國人的電影出現,這是一個好現象,說明我們開始敞開胸懷迎接外國文化,接受中西方影視的文化碰撞,取長補短,提高國內電影製作和拍攝質量,《長城》算是一個開啟中西電影碰撞的鑰匙。
㈩ 如何評價電影《長城》(The Great Wall)
說了看點,就來全面評價一下這部作品吧。其實,我相信對於大多數中國觀眾而言,一個名字作為《長城》,投資如此之大的中美合拍片,它的意義應該不止於一部爆米花電影,或者一個單純的爽片。只是,在此片中,故事對於人物和陣營的簡單化處理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一個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用他絕佳的弓術,幫助中國人守城,最後拯救了江山社稷的危機,這真的是一種人道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但是,主角為什麼要這么做?他被什麼精神感召這么做?這是看不出來的。電影裡面提到了信任,只是,在電影的故事中,對信任這個主題的著眼實在是屈指可數。電影中充滿了許多堆砌重疊恢弘的所謂大場面,卻偏偏缺少價值觀的沖突,缺少在重大壓力之下人的決定,在臉譜化的人物面具之下,缺少真正的人物角色的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