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熱門電影 > 好萊塢黃金時代老電影

好萊塢黃金時代老電影

發布時間:2023-02-06 08:36:24

『壹』 推薦幾部好萊塢黃金年代的經典電影

好萊塢經典電影:蝴蝶效應很好看,是著名懸疑電影。
說起懸疑電影,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蝴蝶效應,但是電影大家有看過嗎?
蝴蝶效應真的是精彩至極,讓人看了久久不能停止思考,完美的劇情加上言之有理的蝴蝶效應,曾一度讓我極端熱愛!強烈推薦給大家!

『貳』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電影在哪看

優酷。
根據優酷官網資料,好萊塢黃金時代的電影在優酷有獨家版權,因此可以在優酷觀看。
好萊塢黃金時代,是電影史上的第一個大高潮。明星制度,有聲電影,彩色電影,在這個時代形成。

『叄』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時間與人物都是什麼

好萊塢在20世紀30年代進入全盛時期:當美國經濟處於大蕭條時期時,美國 的電影工業反而進入了黃金時代。1927年,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手》(The Jazz Singer)的上映標志著黃金時代的開始,到了 1932年所有的電影都是有聲的了。1935年出現了第一部彩色印片電影《貝琪•夏普KBecky Sharpe),1936年的 電影《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在《貝琪•夏普》的基礎上又完善了彩色印 片法技術。1933年的影片《金剛》(King Kong)中加入了特技。

這一時期也出現了許多受歡迎的明星,如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克勞 黛•考爾白(Claudette Colbert)、格雷塔•嘉寶(Greta Garbo)和馬克斯兄弟(Marx Brothers)等。米高梅公司(MGM)、華納兄弟公司(Warner Bros)和雷電華公司 (RKO Studio )是這一時期妤萊雞主要的影片產商。其他影片公司,如福格斯電影公司(Fox)、派拉蒙電影公司(Paramont)、環球電影公司(Universal)、哥倫比亞電 影公司(Columbia)和聯美電影公司(United Artists),在這一段經濟艱難時期也有 較好的表現〇這一時期的經典影片包括《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奧茲 國歷險記> (The Wizard of Oz)、《關山飛渡》(Stagecoach)、《異國鴛鴦》 (Ninotchka)、《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和《古廟戰 茄聲》(Gunga Din)。到20世紀30年代末,好萊塢已經成為「流行文化的主要貢獻者,偶爾也有優秀的文化作品。同時,它也是美國經濟發展的一種雖然可能並不穩定的動力」。

『肆』 好萊塢黃金時代愛情電影流行嗎

好萊塢黃金時代愛情電影非常流行,比如經典的電影《廊橋遺夢》《泰坦尼克號》還有律政電影《風雪俏佳人》都是值得一看的影片。

『伍』 【「黃金時代好萊塢」-百看不厭的電影:片單(二)】

導演: 朱塞佩·德·桑蒂斯

主演: 伊娃·瓦尼切克 、卡拉·德爾·波吉奧

豆瓣評分:9.1

啪嗒啪嗒啪嗒……影片一開始就以打字機的敲擊聲拉開了序幕,給人製造出一種緊張的心理撞擊。二戰後的義大利羅馬,一個細雨綿綿的早晨,一家會計師事務所門口的人越聚越多,只是因為這里在招聘一名打字員。一場意外,讓前來應聘的人有的受了傷,有的失去了生命……這是根據羅馬的真實事件改變而成的電影,因為其強有力的真實性,讓當局政府對它進行了封殺,致使這部影片很少人知曉。但這部電影的藝術水準體現著它深厚的拍攝功力,是又一部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傑出之作。

導演: 維托里奧·德西卡

主演: 蘭貝托·馬喬拉尼 、恩佐·斯泰奧拉

豆瓣評分:9.0

二戰後的羅馬同許多城市一樣,遍地是失業和貧困,能夠得到一份工作就是萬幸。賦閑兩年之久的安東終於有了一份工作,但條件是需要一輛自行車,妻子為了全力支持安東的工作,用本不富裕的家用換置了一輛自行車。然而這輛來之不易的自行車卻被偷了……簡簡單單的故事反映了當時義大利社會的現實狀態,平敘之下卻能感受到強烈的情感。是一部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經典之作,世界電影史上十大不朽影片之一,它集中代表了新現實主義的美學特徵。

導演: 讓-呂克·戈達爾

主演: 讓-保羅·貝爾蒙多 、 珍·茜寶 

豆瓣評分:8.4

本片和特呂弗的《四百擊》同被譽為法國電影新浪潮的開山之作。影片中講述了米歇爾是一個玩世不恭又不受法律規范的義大利人,他無所不偷,無所不取。因為他的反社會人格,在一次偷車後,對只是提示他超速的警察直接就是一槍,此後踏上了躲避追捕的道路。

導演: 沃爾克·施隆多夫

主演: 馬里奧·阿多夫 、 安吉拉·溫科勒

豆瓣評分:8.3

故事的離奇源於生活的荒誕,一部天馬行空的作品,以一個侏儒一生的顛沛和獨特的視角帶我們去看一段德國歷史的同時揭露納粹的丑惡。《鐵皮鼓》是由格拉斯的同名小說《但澤三部曲》的第一部改編成,由德國導演沃爾克·施隆多夫指導。講述了奧斯卡三歲時目睹成年人世界的丑惡,決心拒絕長大,反抗他的父母、納粹、舅舅、情人,是一部極具反思性的反抗史。

導演: 沃爾克·施隆多夫

主演: Bibiana Beglau 、Richard Kropf

豆瓣評分:7.6

又名:《打開心門向藍天》

瑞塔是一個西德的左翼激進分子,信奉暴力革命,認為打劫銀行有助於推翻資本主義。70年代,她在一名軍官的掩護下逃脫了追捕,躲到東德藏匿。她很快發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跟現實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她必須面對一個普通工人的日常艱辛。柏林牆倒後,她的身份被人發現,她需要重新審視過去的一切。有的人生來就是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她或許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導演: 維姆·文德斯

主演: 布魯諾·甘茨 / 索爾維格·多馬爾坦

豆瓣評分:8.5

《柏林蒼穹下》一反過去以孩童或女性現身的天使形象,選擇中年男人出演天使。而「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在這里被應用,天使們在這里可以讀每個人的心。其中一個天使愛上了一個穿翅膀的馬戲團演員,她扮演的角色正是天使。而真正的天使為她成為凡人,與她共生。

導演: 沃納·赫爾佐格

主演: 克勞斯·金斯基 、克勞迪婭·卡汀娜

豆瓣評分:8.8

20世紀初南美秘魯。痴迷歌劇的白人菲茨傑拉德被當地人稱為空想家「菲茨卡拉多」。他經常做出一些令人無法理解的舉動,尤其當他在巴西的亞馬遜大劇院欣賞到世界著名男高音卡魯索的演出之後,居然萌生出要在秘魯小鎮上也修建出一座宏大劇院的瘋狂念頭。為了獲得足夠的資金,菲茨卡拉多接受了當地橡膠大亨向他提出到神秘恐怖的烏圭里亞林區進行收割的任務,一段驚險刺激的旅程隨之開始。

導演: 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

主演: 克勞斯·洛維奇 / 芭芭拉·瓦倫汀

豆瓣評分:8.6

談起法斯賓德和他的電影時,很難想到《世界旦夕之間》,這部影片的確算不上法斯賓德水準最高的作品,但它為科幻類型的影片做出了具有開拓意義的進展。以致後來我們看到的《異次元駭客》、《黑客帝國》、《盜夢空間》等科幻大片,都可以在這部電影中找到影子,比如:虛擬現實、夢境竊取、記憶消除……而在這部影片中,世界中的一切都趨於虛實交錯,一切都在迷失。

導演: 阿瑟·佩恩

主演: 沃倫·比蒂 、費·唐納薇

豆瓣評分:8.2

本片根據美國歷史上著名雌雄大盜邦妮•派克和克萊德•巴羅的真實經歷拍攝。

1930年大蕭條中,邦妮•派克看到克萊德•巴羅正在偷自己母親的汽車。而克萊德對邦妮一見鍾情,向她炫耀自己曾因持械搶劫入獄,並當著她的面搶劫了鎮上的小超市。二人從此結伴浪跡天涯,以打劫為生,並與其他幾人組成了巴羅幫,名噪一時。

導演: 馬丁·斯科塞斯

主演: 羅伯特·德尼羅 、 朱迪·福斯特

豆瓣評分:8.5

一個對社會適應不良的退伍軍人拉維斯,在紐約以計程車為生,目睹大都會夜生活的迷亂與黑暗,讓他越來越孤獨空虛。貝茜的出現讓他打起了精神,為了接近貝茜他去做義工,但是第一次約會就被搞砸了。拉維斯再一次陷入了無盡的迷茫和空虛,他決定要證明自己的價值,准備刺殺帕蘭坦,過程中拯救了一位雛妓而被媒體視為英雄。

導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主演: 羅伊·沙伊德爾 、羅伯特·肖

豆瓣評分:7.7

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拍攝經典影片之一,根據彼得·本奇利的同名小說改編。電影講述了一個休閑小鎮因大白鯊襲擊遊客而引發的一系列故事,因為遊客不斷受到襲擊,捕魚手昆特決心獵殺這條鯊魚,一行幾人踏上了冒險的征程。

『陸』 為什麼好萊塢的黃金時代看起來如此特別

為什麼好萊塢的黃金時代看起來如此特別?

我覺得很有趣的是,這個問題問的是「為什麼它看起來」如此特別,而不是「為什麼它」如此特別。而究竟是什麼(如果有的話)讓它變得獨特,以及這是否是一件好事,則要復雜得多。

當然,它看起來特別的第一個原因是時間過濾掉了垃圾。1940年上映的八部電影是《幻想曲》、《木偶奇遇記》、《星期五女孩》、《大獨裁者》、《麗貝卡》、《街角小店》、《費城故事》和《憤怒的葡萄》。當然,這與實際情況相差甚遠。

現在這不是批判那個時代的電影的理由,藝術不能控制它所創造的社會,但它確實是批判那個時代本身的理由。從宏觀上講,好萊塢的產業戴著有色眼鏡。

當真正偉大的藝術家,如希區柯克或威爾斯,能夠繞過他們所處時代的偏見,創作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復雜作品時,這就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了。但它也會讓你覺得普通的電影從根本上平淡無奇。這個行業(除了少數例外)對他們所處時代的殘酷事實避而不談。

當時的好萊塢電影簡單而純粹,以至於我們可能再也不會看到這樣的電影了。憤怒的葡萄對應十個上流社會的葡萄。

我認為,經典與現代好萊塢之間最好的對比,是通過兩部音樂劇的發展軌跡來描繪的:《聖路易斯相約》(Meet Me in St. Louis)和《愛樂之城》(La La Land),這兩部音樂劇的製作時間恰好相隔60年。

兩部都是帶有一絲憂郁色彩的感人音樂劇。當艾瑪·斯通唱「Here』s to the fool Who Dream」時,朱迪·加蘭唱「Have Yourself a Merry Little Christmas」的場景幾乎與此相同。兩人都在激情地歌唱他們身後的快樂生活。

不同之處在於《愛樂之城》延續了下來。它描繪了你不可能通過拆散名義上的夫妻來獲得你所有的慾望。《聖路易斯見我》沒有。它追求的是簡單而幸福的結局,主人公所有的煩惱都變得遙遠。這使得不愉快結局的可能性更像是一個被操縱的情節點,而不是一個完整的主題。

現在讀完嘔吐這個詞,你可能會認為我是一個當代電影精英,討厭任何沒有15 CGI猴子互相攻擊的東西,就像漢斯·季默(Hans Zimmer)的過度渲染配樂一樣。這與事實相去甚遠。

在我最喜歡的十部電影中,有四部是黃金時代的好萊塢電影(《卡薩布蘭卡》、《凱恩》、《迷魂記》、《唱歌》)。昨天我花了一整個時間點播中醫。在很多方面,40、50年代的電影是我終極的安慰食物。

但這並不意味著批判地看待那個時代的好萊塢是不重要的。是的,它很特別。但它的特別之處在於無知。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溫順。

我很高興他們沒有這樣做,如果電影產業沒有超越老好萊塢,它將是一個相當停滯的藝術形式,但我也很高興他們這樣做了。那些電影是那個時代的電影。他們是特殊的。

『柒』 《好萊塢往事》主要講了什麼有哪些看點

電影《好萊塢往事》主要講述了一個已經過氣了的電視演員和他的替身在好萊塢「黃金時代」末期尋找自己的出路,以及當紅明星沙琅·塔特遇害的故事。

《好萊塢往事》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BMJBIn6jTAbXptGdFNG_BA

提取碼:3910

『捌』 為什麼好萊塢的黃金時代看起來如此特別

我覺得很有趣的是,這個問題是問「為什麼它似乎」很特別,而不是「為什麼」很特別。

問什麼(如果有的話)使其具有獨特性以及這是否是件好事,這是一個要復雜得多的問題。

當然,看起來特殊的#1原因是時間過濾掉了垃圾。真的感覺像是在1940年發行的僅有的八張照片是:幻想曲,皮諾曹,他的女孩星期五,大獨裁者,麗貝卡,拐角處的商店,費城故事憤怒的葡萄。當然,離案子再遠了。

他們不像以前那樣被扔得太多了。我很高興他們沒有,如果電影業從未超越好萊塢,那將是一種停滯不前的藝術形式,但我也很高興他們這樣做。這些電影是他們的時代。他們很特別。

『玖』 什麼是"經典好萊塢時期電影"並舉例說明.

無聲電影變成有聲電影,1930--1960算是好萊塢的黃金時代,1967--1976是新好萊塢時期。
以下轉自 網路知道:
好萊塢電影自誕生後不久就在國際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時至今日已成為世界電影工業的霸主,活躍於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縱觀好萊塢發展史,好萊塢電影美學風格在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有一次較大的變化,在此之前可以稱為經典好萊塢時期,而之後則可成為新好萊塢時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十年中間,對於美國電影而言,乃是一個征服全世界的興盛時期。外國影片在美國兩萬家電影院的上映節目中已經完全消滅。在世界各國,美國影片占著上映節目60~90%的優勢,每年約有兩億美元被用來生產800多部影片。電影方面的投資超過15億美元,這樣大的資金使電影事業在美國成了一種大規模的工業,在資本上可以與製造汽車、罐頭、鋼鐵、石油、紙煙這些美國最大的工業相比擬。派拉蒙、勞烏、福斯、米高梅、環球這些大製片公司,支配著影片的生產以及全世界影片的上映和發行。它們和華爾街的金融巨頭如柯恩·洛埃伯銀行、通用汽車公司、杜邦·德·奈莫爾、摩根、洛克菲勒等密切地結合在一起。

自從格里菲斯失勢之後,金融資本家所重視的已不是導演,而是電影明星。後者成了製片公司的一種工具或者商標。從這時起,影片的真正主人是製片人,也就是那些被華爾街的銀行家所賞識與選定的企業家。電影導演和照明技師、攝影師、布景設計師一樣,只不過是每周領取一定報酬的受雇者而已。製片人利用解除合同這種暗中威脅的辦法,把導演過去所掌握的大部分實權,如對主題、明星和技師的選擇、劇本和蒙太奇的仔細推敲、布景和服裝的監督等等,全部奪取過去。

這樣一來,製片人便成了決定藝術成敗的一切因素的主人。他最關切的乃是怎樣多賺錢,他的董事會也只根據影片的利潤率來估量他的價值。因此攝制影片完全以票房收入為指導原則。他們對獨立的影評家的評論,滿不放在眼中,而事實上,這種影評在美國當時可說幾乎全未存在。

但製片人自己只在幕後指揮一切。在好萊塢露面的乃是電影明星,而「明星制度」也成為好萊塢征服世界的基礎。觀眾對電影明星的崇拜是用幾百萬張簽名的照片來維持的,廣告和宣傳在這些偶像周圍創造一種傳奇的氣氛。明星的戀愛、離婚以及他們所使用的化妝品、住宅、他們喜愛的動物,在某些國家成了一般人關心和津津樂道的題材。「明星制度」甚至使魯道夫·范倫鐵諾、瑪麗·璧克馥、道格拉斯·范朋克、格洛麗亞·史璜遜、華萊士·雷德、約翰·基爾伯特、梅·茂萊、瑙爾瑪·塔爾麥琦等人變成了真正被崇拜的偶像。

一些有名的宗教團體對這種競爭深感不安。清教徒對好萊塢展開了一起起攻擊,這些攻擊又因一些明星醜事的傳播(如:華萊士·雷德因吸毒和酗酒而身死,某一舞女在有胖明星亞布克爾參加的一次宴會上遭到了謀殺,以及某些明星曾犯謀殺或因戀愛犯罪等等),而變得更加猛烈。

此時資本家成立了一個名叫「美國製片人與發行人協會」的機構,這個機構是由一個虔誠的清教徒、共和黨領袖威廉·海斯負責組織起來的。按照海斯的說法,電影變成了旅行商人,「商品跟在影片後面,凡是美國影片深入的地方,我們一定能夠銷售更多的美國貨物」。

當好萊塢了解到這種國際使命時,美國某些明星扮演的人物也發生了變化。道格拉斯·范朋克在「三角影片公司」時曾幽默地扮演一個強壯、天真、樂觀、為女人所喜愛的美國英雄,但到後來卻在墨西哥的《佐羅的標記》、法國的《三個火槍手》、英國的《羅賓漢》、東方的《巴格達竊賊》及《黑海盜》中變成一個不可戰勝的大力士,一個無所畏懼和無可指責的騎士和保衛正義而且總是獲得勝利的人。隨著年歲的增長,范朋克日益喜好巨大的布景、極端的豪華和神秘的力量。

拒絕把自己附屬於明星的導演為數可說極少。隨著好萊塢的建立,電影先驅人物不是日趨沒落就是銷聲匿跡。托馬斯·英斯已經故世;麥克·塞納特雖然還在繼續攝制一些優良的作品,但他的聲譽卻並未因此增長;至於格里菲斯此時則正在逐漸走下坡路。標志格里菲斯登峰造極的作品,在美國乃是他的《一個國家的誕生》,在歐洲乃是他的《被摧殘的花朵》,在電影藝術方面則是《黨同伐異》。但是,商業上的失敗終於註定了格里菲斯的悲慘命運。這位被列入製片廠黑名單的偉大藝術家,在他以後殘余的二十幾年生命中,再也沒有機會導演一部影片了。好萊塢的拜金主義把它的創始人都毀滅了。

格里菲斯的沒落,正好和西席·地密爾的興隆形成鮮明的對照。後者的庸俗的商人氣息和浮誇的作風,成了好萊塢影片四十年以來的特徵。他拍了各種樣式的影片,從浮華喜劇《男性和女性》和其他由格洛麗亞·史璜遜主演的影片,一直到場面豪華的反蘇宣傳片《伏爾加的船夫》和反對無神論的鬧劇片《不信上帝的少女》(片中有對兒童監獄的傑出描寫),凡是能夠賺錢的影片,他都加以攝制。地密爾最成功的作品是一些帶有濃厚游藝場氣氛的大型片,在這些大型片中,地密爾除了取材於聖經上的故事以外,還加進了一些色情的描寫。好萊塢給他一筆格里菲斯所得不到的資金來攝制場面浩大的影片《十誡》和《萬王之王》。地密爾由於承襲了義大利電影的老傳統,結果成了最能賣座的商業性影片的導演之一。弗萊德·尼勃羅模仿他的例子,替高德溫和梅育拍了一部叫做《賓虛傳》的巨片,這部影片花去了600萬美元的攝制費,雖然風行一時,可是收入卻不過400萬美元。

好萊塢這個驟然之間交了紅運的城市,具有暴發戶們的那種低級趣味,他們建造的豪華的別墅,硬把羅馬的露天劇場和洛可可式的堡壘,天主教的大教堂和摩天大樓結合在一起。這種建築上東拼西湊的誇張趣味連同那種說教式的象徵趣味,在根據勃拉斯哥·伊巴涅茲的原作改編的影片《啟示錄四騎士》里表現得最為突出。這部由雷克斯·英格蘭姆導演、使范倫鐵諾因此成為明星的超級影片在上映收入上打破了紀錄。英格蘭姆在其他影片中——例如在無聲電影末期他將結束電影生涯時在尼斯攝制的那些影片中——也顯示出這種講究形式的作法。

好萊塢在成為國際上的強大勢力以後,它攝制的題材也變成國際化了。在它最賣座的無聲片中,以美國為背景的為數很少。在這些影片中,只有詹姆斯·克魯茲導演的那部極著名的《篷車》直接取材於美國歷史,是一部歌頌開拓西部地區者的史詩。 西部片由於托馬斯·英斯和W.S.哈特的功勞,曾提高到藝術的水平,但此時的西部片,除了象約翰·福特的《鐵騎》這樣極例外的影片以外,又變成了一種廉價影片的同義語,由一些專門迎合平民觀眾的導演和無名的演員粗製濫造地攝制出來。美國電影這種「失去本國特性」的傾向成了極其普遍的趨勢。亨利·金雖然還能按照托馬斯·英斯和格里菲斯的傳統,導演了一部完美的、描寫美國地方生活的影片《孝子大衛》,可是人們不但不鼓勵他沿著這一方向前進,反而導使他去攝制一些流行的言情小說(如《史泰拉恨史》),或者象他以後在羅馬攝制的那些影片那樣,向著義大利那種場面巨大的影片方向去發展(如《羅莫拉》、《白修女》等)。

由於金融資本的國際聯合、審查制度的嚴格、流行小說被有系統地搬上銀幕、明星制度、專為賣座的打算和製片人的拜金主義這些原因,使得美國電影藝術日趨貧乏,這種貧乏和物質的豐富相形之下,顯得更為突出。但美國電影中至少還存在著一個作品豐富的喜劇學派和幾部例外的作品,這些影片幾乎都是由外國籍的導演攝制出來的。萊昂斯·彼雷給美國人培植了對浮華喜劇的愛好,加斯尼埃則是系列影片的創造者之一。除這兩人以外,還可以舉出肖塔爾、阿爾倍·卡普拉尼,以及協助卓別林導演《巴黎一婦人》的阿巴迪·達拉斯特。

1920年以後,好萊塢為了打倒它的競爭者,大量吸收外國籍的優秀導演和演員前往美國。 莫里茨·斯蒂勒帶著葛麗泰·嘉寶來到美國。但他專門為從德國來的演員波拉·尼格麗和強寧斯導演影片。他導演的《帝國旅館》和《罪惡之街》這兩部影片,無論在藝術上或商業上來說,都不是很成功的作品。與斯蒂勒相反,嘉寶在美國卻大走紅運。這位著名的女悲劇演員,確實是好萊塢一棵搖錢樹,同時也給好萊塢的攝影棚帶來了藝術。廣告宣傳使嘉寶成了傳奇式的人物。她所主演的影片片名本身就具有一種宣傳性質,如:《誘惑的女人》、《肉與魔》、《仙女下凡》、《神秘夫人》、《野蘭花》、《接吻》等等。她在傳奇式的故事中表現了歷史上最著名的多情女子。

除了嘉寶以外,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移民,對好萊塢幾乎沒有帶來什麼貢獻。但從德國來的移民,特別是斯特勞亨、劉別謙、馮·斯登堡,卻對美國電影有很大的貢獻。歐洲電影的示範作用,使幾個美國導演傾向於攝制一些藝術性超過商業性的影片。他們之中有幾個確實達到了藝術的水平。有聲電影興起的前夕,美國出現了一批有才能的新電影導演,這些導演在某種程度上開始接替了先驅者的地位。

好萊塢在它歷史上最繁榮時期,它的電影先驅者和歐洲最偉大的電影藝術家,與其說是加以利用,毋寧說是加以排斥。隨著好萊塢的世界霸權的建立,它大部分生產就陷於毫無意義和追求豪華場面的停滯局面。

1927年10月23日,阿蘭·克勞斯蘭德攝制的有聲響、對白和歌唱的《爵士歌王》的第一次上映,標志著電影已進入了它的歷史的一個新時代。有聲技術的運用使電影中復雜的敘事與流暢的對話成為可能,這一切促成了經典好萊塢電影濃重的戲劇化風格。同時這種風格也符合當時的製片廠制度。由好萊塢巨鱷麥克•塞納特創造的製片廠制度客觀上要求電影必須以迎合最廣大觀眾的審美需求為目標,而傳統的被大眾所熟悉的戲劇化美學觀顯然是最好的選擇。類型電影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這些被克拉考爾稱為迎合觀眾「深層集體心理」的影片,通過程式化的情節、類型化的人物,迅速占據了觀眾的視野,科幻、歌舞、犯罪等形式的類型片得以在世界影院中大行其道。

西部片作為最「美國化」的類型片在經典好萊塢時期佔有重要的地位。西部片頌揚、推崇那種粗獷的個人主義和適者生存的精神,體現著善必勝惡的道德理想,因而在美國影壇上長盛不衰。弗雷德•金尼曼拍攝於1952年的《正午》就在很多方面體現了西部片的特徵,或者說是體現了經典好萊塢時期影片的特徵。 然而,《正午》雖然在很多方面有著經典好萊塢的影子,但它決不算是一部地道的經典好萊塢電影。事實上這部拍攝於1952年的影片在好萊塢發展史中扮演著新舊兩時期轉折點的角色。《正午》中最明顯異於傳統好萊塢影片的莫過於對凱恩這個形象的塑造。傳統西部片中的英雄形象往往代表著絕對的正義與公理,而凱恩在影片中卻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由於小鎮居民不肯幫助這個曾經保衛他們的警長,使得凱恩的對立方不僅是惡棍,甚至還包括了小鎮居民。影片對凱恩作了大量的心理描寫,他開始思考自己的立場與行為,思考自己的何去何從。《正午》中塑造人物避免了過於類型化,對以往的警長形象也有了一定地顛覆,影片還放棄了西部片一貫的大團圓結局,選擇了凱恩扔掉警徽離開小鎮作為結束,增強了故事的客觀性。

《正午》拍攝於1952年,而這恰是好萊塢黃金時期剛剛結束的時間,好萊塢隨之進入了一段困頓的低潮期。直至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隨著西方社會後工業化、後社會化的愈演愈烈,新的社會藝術思潮泛濫。這些新思潮激盪著人們的思想,改變了人們對於藝術的欣賞取向和接受程度。電影的觀眾群體也發生了變化,經典好萊塢時期電影的風格已不能滿足他們的觀影需要了。四十年代的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和五十年代的法國電影新浪潮沖擊和影響了當時的美國影壇,加速了好萊塢電影的變化。於是以亞瑟•佩恩的《邦尼與克萊德》為代表的一批「新式」的影片應運而生,也拉開了新好萊塢時期的序幕。

新好萊塢時期描寫人物的典型手法是,影片中的主人公不再是善惡分明的類型化人物,而是具有更加復雜的內心世界。新好萊塢注重人物的立體化與心理化,增加了影片的層次與深度。新好萊塢電影的敘事特點,即在繼承好萊塢善於講故事傳統的基礎上,將影片的故事納入到廣闊的社會背景中,為影片融入真實性與社會性,使好萊塢電影較之以前更加具有社會意義與深度。

新好萊塢電影還受到歐洲電影的深刻影響。商業電影藝術化、藝術電影商業化成為這一時期電影發展的一個趨勢,許多歐洲藝術電影的處理方法被用於好萊塢電影中。

從經典時期到新時期,電影在好萊塢這塊土地上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演變,無論是故事結構還是人物形象或是觀念意識,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典好萊塢時期的一套手法在當代已不能滿足觀眾的需要,而更善於適應社會時代需要的新好萊塢電影卻悄然占據了觀眾的視線。

從70年代到80年代的過渡時期,新好萊塢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近10年的時間,美國每年生產200部左右的影片,電影與電視爭奪觀眾的競爭已達到平衡。電影保持著10到12億的觀眾,並且有了自己的越來越廣闊的海外市場。據1993年的統計證實,美國電影國內票房收入達52億,發行收入26億。視聽產品的貿易順差僅次於飛機製造出口業,為美國第二大行業。在全年世界銀幕上上座率最高的10O部影片中美國影片佔88部。

好萊塢電影通過自身的調整完成了向後工業時代的過渡,至今仍雄踞世界電影工業金字塔的頂端,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通過對好萊塢的全面考察,有助於我們對日常生活中電影的思考,有助於我們對自己的民族電影的判斷。對一般觀眾來說,可以作為娛樂方式看待好萊塢電影;對電影創作者來說,可以學習好萊塢式商業電影獨特的藝術形式的規則;對於製片人來說,可以從好萊塢式的商業規則中,學習好萊塢的電影理念和運作方式;而對理論家來說,可以通過對好萊塢特性的認識反思的歷史和問題。考察好萊塢的電影史對於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不可不說是有所裨益。

『拾』 好萊塢黃金時代都有哪些電影啊

《彗星美人》茂文·勒魯瓦《魂斷藍橋》謝爾蓋·愛森斯坦
《亂世佳人》亞歷山大·柯達《漢密爾頓夫人》朱利安·杜維威爾《安娜.卡列尼娜》威廉·惠勒《羅馬假日》布萊克·愛德華茲《蒂凡尼的早餐》奧遜·威爾斯《歷劫佳人》

閱讀全文

與好萊塢黃金時代老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間有大愛電影觀後感小學生 瀏覽:604
新神榜哪吒重生電影免費突突兔 瀏覽:787
蠟筆小新最恐怖的十大電影 瀏覽:112
新疆人電影演員 瀏覽:156
一個人演的電影科幻 瀏覽:609
微信如何給對方發電影 瀏覽:585
如何把電影保存到優盤 瀏覽:770
有哪些特別好看的喜劇電影 瀏覽:639
適合離婚女人看的勵志電影 瀏覽:86
去掉電影字幕的最好方法 瀏覽:772
玩命快遞1電影國語版 瀏覽:526
扣扣看電影 瀏覽:408
哪些電影有二元對立 瀏覽:817
哪個平台漫威電影都有 瀏覽:666
僵屍恐怖看電影 瀏覽:507
懷孕三個半月能看電影嗎 瀏覽:46
青檸影咖都有什麼電影 瀏覽:198
找搞笑視頻電影大全 瀏覽:98
買房子就像看電影一樣 瀏覽:887
四個人的搞笑電影 瀏覽:702